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澳洲语言政策

澳洲语言政策

2014-01-17 23页 pdf 5M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2378

暂无简介

举报
澳洲语言政策 Dr  Lijian  Hong   洪历建博士   Lijian.hong@hotmail.com   澳大利亚的教育和训练体制顺应我们人口种族成分的变化,为移民融 入澳大利亚提供了一套语言培训制度。同时,社区语言进入学校的教 学大纲并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1987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国家语言政 策,使我们成为英语国家中第一个有这种政策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有多语种政策的国家。  摘自澳大利亚联邦成立2000周年大庆顾问委员会报告:《2001年:来自澳大利亚的报告》,1994 ...
澳洲语言政策
Dr  Lijian  Hong   洪历建博士   Lijian.hong@hotmail.com   澳大利亚的教育和训练体制顺应我们人口种族成分的变化,为移民融 入澳大利亚提供了一套语言培训。同时,社区语言进入学校的教 学大纲并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1987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国家语言政 策,使我们成为英语国家中第一个有这种政策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有多语种政策的国家。  摘自澳大利亚联邦成立2000周年大庆顾问委员会报告:《2001年:来自澳大利亚的报告》,1994 一、第一阶段(前殖民时期):原住民多语种时期  二、第二阶段(殖民时期):无语言政策时期  大量英国犯人流放澳大利亚,英语成为澳大利亚实际上的第一大通用语言。但移民之中,还有许多来自 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自由人和其它行业的人,这使澳大利亚一开始就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多 语种的国家。 鸦片战争之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和维多利亚州金矿的发现,使中国 南部大量华人来到澳大利亚。在许多矿区,华人是当时除英国人之外最 大的少数民族社区,华语(主要是广东话、闽南化和其他南方方言)是 澳大利亚除英文之外最大的社区语言。  大量华人涌入澳大利亚,加入淘金者的行列,引起了澳洲淘金者的恐慌。澳洲东部各 殖民地(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掀起一股反华、排华的浪潮,许多金矿地 区发生了激烈的种族冲突,甚至出现惨杀华人的案件,地方报刊充满了侮辱华人的报 道和漫画,东部一些州通过了限制华人入境的法案。  被遗忘的面孔:在金矿被警察拘捕的澳洲华工  中英《南京条约》(1842)与中英《北京条约》(1860)  澳大利亚虐待华工的行为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1876年英国政府否定了昆士兰通过的排华法案, 理由是它违反了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与大清 政府之间签订的条约。  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一条规定“嗣后大清大皇帝、大 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 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五款第一条规定:“戊午年( 185 8年,清同治八年)定约互换以后,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 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 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 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省大吏亦宜时 与大英钦差大臣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前项华 工之意。”  1887年,在澳洲华人反复请求之后,清政府派出 了调查团来到澳大利亚调查华人受到的不公待遇 。中国政府随后正式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抗议 照会。这是全世界第一个政府派出的调查另外一 个国家违反人权的代表团。  金矿地区欧洲矿工的反华暴行、殖民地工会的排华情绪和自由派知识分 子、媒体的反资本主义、反英殖民统治的言论,为各殖民地的反华浪潮 推波助谰,最终导致澳大利亚联邦的成立。以反华、排华为主要动力的 联邦的成立,其第一批通过的法律中,就包含各种排华法案。排华法案 的通过,使在澳华人人数急剧下降。汉语也因之而成了澳大利亚的一个 小语种。  三、第三阶段(两次大战期间及战后)���᠋᠌᠍᠎ 从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的 重大转移是从追随母国(英国)转到追随友邦(美国);从欧洲中心转 向以亚太为中心。  在这一时期,澳大利亚在移民政策方面,实行的仍然是建国以来所制定 所谓“白澳政策”,也就是一种种族主义的移民政策。与之相应的,澳 大利亚的语言文化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二战战后,实际上实行的 是“文化同化”和单一语言政策,或可以称为语言领域内的“白澳政策”。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们必须有一种单一的文化⋯⋯如 果移民意味着在澳大利亚社会造成 多元文化活动,这就不是澳大利亚 想要的。我决心推行单一文化,使 每一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生活,相 互了解,追求同一的理想。我们不 需要文化上的多元主义。  联邦移民部长的Billy Snedden 1969  四、第四阶段(多语种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受当时世界兴起的多元文化观的影响,工党 政府左翼势力的支持下,自下而上地、民主地推动多元文化和多语种教育  1973年,在工党联邦总理惠特兰姆 的支持下,澳大利亚四个州四十多 个少数民族社团、知识界、教育界 著名人士和工会领导签署发表了 《移民教育、文化和语言的政策声 明》并召开“移民教育行动大会”。 改变了澳大利亚过去的语言和文化 同化政策,非英语社区语言不再作 为“外语”而成为澳大利亚自己的 语言,第一次取得澳大利亚“国籍”。  自由党-国家党政府语言政策的“四项基本原则”  佛雷泽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的国 家语言政策  A National Language Policy(1984)  1、所有澳大利亚公民都应该具有英语能 力;  2、政府鼓励维护和发展除英语之外的其 他语言(包括原住民和社区语言);  3、政府提供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服 务;  4、政府提供学习第二语言的机会。  1984年工党霍克政府通过国家语言政策(1987)  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  198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的重点  1、国家语言政策的核心是要通过政府政策形式表明 政府的立场:澳大利亚不是一个白人的、只会说英语 的单一民族、单一语言、单一文化的国家,而是一个 有来自世界几百个国家组成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 语种的移民国家;  2、通过多语教育解决多民族国家公民的认同、归属 问题,增强澳大利亚各民族的凝聚性;  3、通过提倡多语解决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沟通 问题;  4、通过多语种政策消除文化、语言上的种族歧视, 达到种族和谐、文化发展、社会公正。强调文化和语 言的平等为的是强调各民族的平等;  5、充分发挥澳大利亚各族在发展澳大利亚同世界各 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五、第五阶段(经济实用型语言政策)  “国家的经济前途不仅仅依赖于我们向海外销售什么,更重要的是 如何有效地销售我们的产品。而后一个任务不仅要求我们了解我们 区域国家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对 他们从事商业的方式的理解”《高等教育政策声明》(Higher Education: A Policy Statement,1988)  “在决定哪一种语言优先发展时,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确保澳大利 亚在语言上有能力对应我们与亚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地区变化 中的关系。这些地区的国家对澳大利亚有着重要的经济关系,同时 又是许多移民的来源”《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的语文政策》 (Australia’s Language: The Australian Language and Literacy Policy, 1991)  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政府的教育和语言政策  (1)从自由党—国家党联盟上台的1996年到2001年间,联 邦政府对高校的投资从过去的高校收入的58%减少到不足 46%,而同一时期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却增加了26%;  (2)澳大利亚中学12学习社区语言的学生比例,从上 世纪六十年代的40%降到2007年的13%,有些州甚至低于6%;  (3)高校的语言教学从十多年前66种语言下降到当时的29 种;  (4)全澳学习亚洲语言的中小学学生中,有30多万学习日 语,20多万学习印尼语,保守估计大概只有8万多人目前在 学习汉语;  (5)在学习汉语的中校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中国的 留学生或中国移民后代,这种情况越到高年级越明显。而传 统的、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选修亚洲语言的人数在减少。  2007-2013年工党政府的新实用主义语言政策  “讲中国话的澳大利亚总理”、教育革命与亚洲 语言教学  1、工党政府执政伊始即宣布,联邦政府拨款6240万澳元用 于在中小学开展亚洲语言教学;  2、到2020年,澳大利亚生中将有不少于12%的毕 业生能说流利的汉语、印尼语、日语和韩国语;  3、新的工党女总理吉拉德上台后继续鼓吹澳大利亚加入亚 洲、学习亚洲语言;  4、实际结果:中小学和高校非华人背景学生学习汉语人数 持续下降。“汉语热”主要靠华人,尤其是华人新移民子 弟维持  澳大利亚语言人口现状  澳大利亚联邦统计局2006年人口统计和其他统计数据显示:  1、2006年全澳2100多万人口中,有300多万在家里说除英语之外的语言;  2、其中74%的人出生海外;  3、说汉语及其方言的占全澳人口总数的2.5%。其中说广东话的人比例稍高 于说普通话的人口比例;  4、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是全澳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大语言;  5、1996-2006年十年间,增长最快的语言是普通话;  6、2006年人口统计没有统计将汉语作为第二、第三语言的人口,没有统计 海外留学生、长期商务签证持有者人数;  7、截止2008年,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达12万7千多人;  8、2008年,中国位于十大长期商务签证申请者来源国中的第五位,据非英 语国家的第一位,同时是过去五年(2003-2008)中人数增长最快的(60%)  六、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特征  1、语言与政治密切联系。多元文化、多语种国家语言政策代表社会进步势力、民主势力的发 展,而强调以英语为主的单一文化、单语种发展往往属于比较保守的政治和社会势力,而后者 势力在两党内部都存在;  2、语言、文化问题不可能用法律解决;  3、国家通过语言政策使“外语”、“移民语言”“入籍”、“本土化”。使移民和他的语言/ 文化也同时“入籍”,加强移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实现社会融合和文化融合;  4、八十年代国家语言政策的核心是通过语言政策达到国家认同、族群融合、社会平等、文化 繁荣、教育发达;是为了培养具有多语能力、心胸宽广、包容的未来人才;是通过以英语为主、 多语教育解决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化沟通问题;  5、国家通过各种具体政策保护和发展社区语言,鼓励学习社区语言,如高考加分,国家资助 周末语言学校、政府提供多语言政策文件、多语种电台、电视台,免费翻译服务等;  6、国家语言政策毕竟只是政策引导,对语言教育的影响有限。基本上只涉及到公立中小学。 而私立学校和高校有各自的语言教学计划和;  7、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的“经济实用型”语言政策实际上造成亚洲语言“外语化”、亚洲社区 “外国人化”,使语言领域内的“白澳政策”重新抬头。  8、现实社会中语言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把汉语作为外语推广助长了这种趋势。  七、语言与认同:“我”的还是“他”的汉语?  1980年代的“语言文化热”同今天的“亚洲语言文化 热”的重要区别:  一、八十年代“语言文化热”是一种多语种、多元文 化思维方式:  (1)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元文化的 国家;  (2)除英语之外,澳大利亚还有上百种社区语言;  (3)语言和文化学习首先是为了推动国家内部的族 群和谐、文化发展、儿童智力开发。  二、目前的“亚洲语言热”是单一语言和文化思维方 式:  (1)澳大利亚是一个纯粹说英语、以白种澳大利亚 人为主的国家;  (2)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是“外语”;  (3)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只是为了和他人做 生意。  八、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政策与高校的汉语教学问题  1、澳大利亚目前正规大学有四十一所,三十一所大学设有中文系。高校中文系课程一般每门 课每周3-4小时,每学期11-12周,每年两学期。学习汉语的时间远远不够;  2、高校教授汉语不是目的,目的研究中国,以便将来进入研究生课程;  3、高校中文系的重点是中国研究,汉语和汉语教学研究比较欠缺。中国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 脱节。教中文的不懂语言学;懂语言学的不懂中文;  4、多数高校基本上是把汉语当作是“外语”教学,而非社区语言教学;  5、由于教材编写不算科研成果,结果教材“外国化”,缺乏本土化汉语教材,教学质量没有 保障;  6、非目的语情况下的汉语教学测试方法和理念需要改革:“普通考试”与“参与测试” ;  7、发达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与落后的汉语教学手段-突出表现在汉字教学理念和手段;  8、非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数量持续下降,“汉语热”是华裔学生学习汉语数量增加的结果, 但中国的外汉政策实际上导致不鼓励他们学汉语,有可能导致汉语学习总人数的下降;  9、边缘化的“汉语国际推广”—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方法亟需改变;  10、“中国人教中国人中文”—防止语言领域内的“白澳政策”复辟 
/
本文档为【澳洲语言政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