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如何打造“世界工厂”

2013-07-18 4页 doc 38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4647

暂无简介

举报
如何打造“世界工厂”如何打造“世界工厂”? 内容提要: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国际转移,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和企业共同的追求。我国有着许多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例如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太多,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研究环节和销售环节不强,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劳动者素质较低等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想要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改革这些不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方面,发挥和壮大我们的优势,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关键词:制造业转移;世界工厂;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
如何打造“世界工厂”
如何打造“世界工厂”? 提要: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国际转移,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我国许多地区和企业共同的追求。我国有着许多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例如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太多,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研究环节和销售环节不强,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劳动者素质较低等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想要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改革这些不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方面,发挥和壮大我们的优势,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关键词:制造业转移;世界工厂;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470 文献标识码:A 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按照价值链的要求建立了面向世界的资源配置体系,充分利用别国生产和成本优势,进行全球销售,形成了国际化的生产体系。近年来,由于受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技术革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成为接受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地区。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成了我国众多企业的追求,国内许多地区也纷纷提出了要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这既令人振奋鼓舞,又不免让人担忧会不会头脑过热一拥而上,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优劣势,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 1、 我国制造业的优势 建设“世界工厂”是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进一步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我国生产体系和全球生产体系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比较优势和结合的角度看,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我国有条件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1、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稳定的政治环境,不断完善的法律环境,丰厚的市场回报,逐渐运行的商业规则,吸引着大批外资和外国企业看好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都在中国落户。据《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全球500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73.3%集中于制造业,大部分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大型制造业基地。 2、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已有了很大进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了1.4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了67倍,世界排名由第32位上升到第三位,制造业出口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制造业拥有数量庞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备的制造企业群体,产业配套能力强;有一批在全球占有主要地位的产品,许多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有许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并且制造业产品逐步从低档向高档产品过渡,有些产品已经居于世界一流水平,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3、比较优势的存在。包括巨大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我国劳动力平均工资比较低廉,这是亚洲其它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且中国人口众多不仅使我国制造业具有广大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且人口众多也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国内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对工业品和消费品的需求旺盛,广阔的消费市场必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我国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等资源优势,这也是吸引国外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优势。 4、发展机遇好。目前世界制造业正面临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为我们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良好等条件,为制造业大规模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入WTO后,“世界工厂”向我国加速转移的趋势已逐渐显现出来,我国极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2、 我国制造业的劣势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还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移阶段,我国制造业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影响着我国顺利地成为“世界工厂”。 1、 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太多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我们要转变传统观念认为制造业是解决就业问题或者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实际上制造业尤其是大型国际性制造业,它的使命不是解决就业,而是GDP的主要创造者,是一个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就业问题要靠发展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来解决。因此对于我国制造业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制造业,我们要大量消减臃肿人员,减轻它的社会负担,使它能轻装上阵,参与国际竞争。 2、 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偏小。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存在着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利用外资规模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在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尽管中国制造业已经在世界制造业中名列第三位,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并且虽然我国有些制造业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次,附加值不高,有些制造业产品的核心技术部分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还要进口,例如我国钢材产量已居世界前茅,比居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高出一倍,但低档的建筑钢材占了很大部分,大量的优质钢材、特种钢材还要靠进口;再如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许多核心零部件都要靠进口。 3、我国制造业的价值链中存在着弱链和断链。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呈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结构,即处于上游的研发环节的价值链和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的价值链存在着弱链甚至是断链,而处于中间的制造环节基础较好,属于强链,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在研发链条上,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着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许多核心技术及设备还依靠进口,尤其是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信息技术产业不仅规模小,其源发性技术大多依靠进口。虽然依靠进口可以迅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但也助长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性,并且这种依赖性使得我国制造业缺少自主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制于人。在销售链条上,我国制造业海外市场开发不力,许多产品还是依靠价格低廉打入国际市场,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4、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也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原因是许多应该由生产性服务业完成的工作目前仍集中于企业,例如研究开发、教育、信息、投融资、管理咨询、物流、广告等服务项目现在仍集中于制造业内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量不足比重偏低,并且受短期回报率和收益预期率的影响,传统型生产服务业依旧占主导地位,而新兴的智力型、科技型生产服务业较薄弱。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过程所必须的中间投入要素,它对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了制造业竞争力的高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严重影响了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这种状况不适应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5、劳动者素质低下也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技术、装备等多种因素,而且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很快,大量的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进行投资,但由于劳动者素质低下,尤其是严重缺乏高级技工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低下,技术工人缺乏和高级技工的断档,造成产品质量得不到提高,废品、次品率高,在近几年发生的企业事故中,因职业意识不强、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占到50%以上。由于技工和高级技工短缺以及由此“木桶效应”而产生的产品质量与新产品开发等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的振兴靠的是大量的高精尖技术产品,而不是廉价的伪劣品。我国企业的工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技能水准无法形成有效的国际竞争力。 6、其它国家也努力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上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也都在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经济,也在力争提高自己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也为成为”世界工厂”大力引进跨国公司,纷纷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全面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 3、 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建议   我国想要成为“世界工厂”,是一个战略性目标,需要较长时期的努力,需要我们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和优势,改革不利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各个方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1、 进一步优化生产和生活环境。要通过健全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发展资本、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通过健全完善政策环境,不断降低社会成本,健全完善制造业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制造业生产发展环境。要通过加快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品味和文化品位,创造一流的工作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人文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制造业转移,加快我国国际性制造业中心的发展。 2、 进行制造业结构调整。进行制造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利用进口,扩大对国际先进制造业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利用进口,可以以最低的投入成本,最快的速度,实现制造业的结构升级,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中的后发优势,我们在发展我国制造业中应充分利用该优势。日本二战后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重视技术引进与创新。其次在巩固现有制造环节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培育自己的研发体系,掌握和发展核心技术,培育扶持我国一批优势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逐步建立在依靠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再次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尤其是IT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既是我国工业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最后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突出大企业产业优势、规模优势。制造业是具有规模优势的行业,面对各行业的跨国公司的购并与全球合作,我国制造业也要加强购并与合作,并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引导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具有优势的企业集中,提高制造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在国际化经营中还要注意品牌建设,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加大对品牌的扶持、保护和培育力度,以更好地在全球市场中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发挥名牌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促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利用产业集聚促进制造业发展。企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要融入国际工业产业链,而国际产业链对企业提出了生产、库存、物流的低成本,以及生产精益化、柔性化等要求,然而依靠单个企业是无法完成这些要求的,必须需要大规模产业集聚的支持。产业集群在培育产业链条和规模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具有组织化程度高,专业协作强,信息网络畅,成本费用低等诸多综合优势,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已经出现了产业集群化的趋势。但总体上看,这种产业集群化水平还很低,“低、小、散”现象突出。因此,借鉴国外产业集群的经验,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化进程,逐步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经济和产业配套体系,不仅是促进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外来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因为在产业集群化的环境下,即使生产成本发生了变化,但由于集群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关系,大部分企业也不会向外迁移,除非整个产业链条都向外迁移。   4、 进行制造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根据各城市的资源优势,强化各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把发达地区制造业在生产、技术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地区在原材料、土地、粗加工、零配件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劣势互减的协同发展态势,这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发达地区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把着重点放在高新技术制造业方面,发展“高、精、尖”制造业和具有世界前瞻性的行业等,而将一般制造业和成熟技术以及组装、加工、零配件生产等制造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扩散,逐步形成一个以发达地区为“龙头”,带动其他地区生产力发展一体化的现代产业链体系,从而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5、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伸的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并不能直接创造出物质产品,但发达的服务业却可以为制造业发展创造充分的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有现代港口、现代物流企业、现代金融机构、现代电子信息服务业、现代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因此要加快发展与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制造业的服务支撑平台,为制造业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6、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人才。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创新我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才培育机制,吸引和培育一大批掌握尖端技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创新型经营人才,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针对我国技术工人、高级技工短缺的实际,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和岗位培训,着力培养技术工人群体,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熟练水平,形成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以适应我国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福垣.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J].战略与管理,2003(1) [2]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Storper,M.The Regional World: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a Global 场Economy[M].New York:Gulford Press,1997.41. [4] Porter,M.E.Location,Competition,and Economic Developmet:Local Clusters in a Global Economy[J].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2000(1):15-35.
/
本文档为【如何打造“世界工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