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看苏轼的儒道双休

看苏轼的儒道双休

2013-07-17 2页 doc 14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0467

暂无简介

举报
看苏轼的儒道双休 苏轼身上的儒道互补 姓名:黄诗雨 学号:1140312112 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国际商务 班级:会展经济与管理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和道家最为其中两棵长盛不衰的古树枝繁叶茂,两家思想虽然看起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对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很深。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在人生道路上选择的准则。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人生。本文就苏轼的个人生平事例浅述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 关键字:儒道互补 苏轼 表现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跟现在的高...
看苏轼的儒道双休
苏轼身上的儒道互补 姓名:黄诗雨 学号:1140312112 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国际商务 班级:会展经济与管理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和道家最为其中两棵长盛不衰的古树枝繁叶茂,两家思想虽然看起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对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影响很深。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成为了文人士大夫在人生道路上选择的准则。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人生。本文就苏轼的个人生平事例浅述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 关键字:儒道互补 苏轼 表现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科举制度跟现在的高考一样,虽然现在要考好几门而古代只用考语文一门,但其意义都差不多,万千学子都凭借着这一次机遇希望鲤鱼跳龙门,只不过古人考科举是为了做官,而我们是为了考个好大学紧接着找个好工作。造成这样的不同是因为古人的思想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将来可以位立于庙堂,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儒家思想的盛行,每个人都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要求着自己,儒家是积极的入世思想,重仁尚礼,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又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人生志向必须和仕途结合在一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总纲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儒家从最开始就告诉人们要一天下为己任,无论巨庙堂之高还是伸出江湖之远的文人们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出仕为官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而另外一个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家思想则与儒家完全的不同。道家的主要思想是“清净无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道家主张打破旧有的礼乐文化的禁锢,解除对人性的束缚,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人说道家只是一味消极的避世,其实不然。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这两种思想虽然有巨大的差异,但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因此这也是为何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了几千年,被人们世代推崇保留至今的原因。这个世界上若有人能够尊崇其中一种思想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但去偏偏有个人同时追崇两种,在台身上你既可以看到儒家的“经帮济世”,又可以看到道家的“天人合一”,这个人就是苏轼。 苏轼是我们国家古代的大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出身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大家庭,其父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世人称其父子三人为“三苏”,苏轼文学上的造诣我们可以说是遗传于其父,也可以说他比他的父亲更胜之,他的名气也是三人中最大的。苏轼的诗,词皆善,在为官上也很有个性,虽一而再再而三的早到贬罚,但苏轼的心态却也一次比一次的阔达坚韧。为官他可以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失意时却有可以在山水之间恣意快活。儒道思想同时集于他一人身上,那么他必定会与中不同,鹤立鸡群。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初,苏轼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意见不同而遭贬,苏轼与王安石都是有个性与思想的人物,强者和强者之间所碰撞出的可能就不是火苗而是火焰了,显然当时身为宰相的王安石处在上风,苏轼遭贬远离京城。离开之后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他太优秀了,所谓明抢易躲暗箭难防,生命力顽强的小人们似乎是无法忍受苏轼的存在,就有了后来的乌台诗案,苏轼入狱四年,惨遭百般磨难,虽宋朝当时有不杀士大夫的规定,但贬谪是少不了的了。因为他的弟弟苏辙的鼎力相救,苏轼最终出狱来到了黄州。 我觉被贬到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至少在心态上已经有了变化,他既有出仕的思想却也深知自己才华终究会被一些眼红的人,或是与自己政治立场相悖的人所嫉妒,所打击。因此只有隐退,远离是非,。为什么说苏轼是个乐天派呢?惨遭如此不幸之后说不怨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却没有说出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狂语也没有杜甫一辈子的忧国忧民,心力交瘁。也没有柳永“奉旨填词”的破罐子想法。官场上的不如意令苏轼把自己的身心交托在黄州的土地上,市井小贩,乡野农夫都是他的好朋友,他自语“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是啊,跟朝堂上冠冕堂皇的小人相比,淳朴的老百姓给予了苏轼难得的温暖。我像这个时候的他是因为道家的思想给与了他支撑。老子当初也是因为看到国家生灵涂炭名不聊生,痛骂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无奈只有远离纷扰尘嚣,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就是有改变自己,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和谐生存下去。 苏轼是清醒的他沉迷于山水之间却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不然也不会有《赤壁赋》《承天寺夜游》等名篇问世。他在另外一个世界肆意挥洒着才华。或许在写着念奴娇是心理还是有着一丝惆怅,不然也不会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言语。但道家的风骨却让他最终也只是轻轻一笑释然了。 也许,是因为身处于那样的环境让他不得不站在风口浪尖处,惨遭迫害后终回归山水人家。他的儒为表,那是社会的造弄让他不得不穿上的衣。道为其骨,那是他天性造就的肌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广袤天地任他畅游无阻,就算是鬓微霜,又何妨呢?
/
本文档为【看苏轼的儒道双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