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2013-05-16 2页 doc 29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2582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渠县城区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城区随机抽取6所学校1532名中小学接受调查。 结果 暴力月发生率为16.22%,男生高于女生(χ2=25.13,P=0.000)。同学是施加攻击的主要人群 (45.80%),以空手打(37.42%)、辱骂(31.21%)、恐吓(20.88%)为主,使用棍棒、利器等占10.49%。校园是学生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46.08%,家庭和校外分别占28.41%和25.51%,场所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
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渠县城区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城区随机抽取6所学校1532名中小学接受调查。 结果 暴力月发生率为16.22%,男生高于女生(χ2=25.13,P=0.000)。同学是施加攻击的主要人群 (45.80%),以空手打(37.42%)、辱骂(31.21%)、恐吓(20.88%)为主,使用棍棒、利器等占10.49%。校园是学生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46.08%,家庭和校外分别占28.41%和25.51%,场所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33%的学生因此导致骨折,0.51%因此而致残。经常攻击他人者48人,占3.21%,被对方激怒是致使他们实施攻击的主要原因(47.38%)。结论 渠县中小学生中的暴力行为较为严重,应加强素质教育,改善校园环境,预防和控制学生暴力的发生。 暴力是指故意使用身体力量,对个体、群体或社会产生威胁,导致伤害、死亡、残疾、心理创伤或社会秩序混乱和正常生活环境受到破坏。有研究显示,在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园内,以斗殴打架、欺压学生、勒索钱物、逞凶作歹为典型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普遍存在,且呈蔓延发展的趋势,成为校园中一颗亟待治理的毒瘤[1-2]。而且,青少年时期经常暴露于暴力行为,常会使其在今后形成攻击性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可见,如果学生暴力现象任其发展蔓延,必将危害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乃至危及国家长远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探讨中小学生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06月对渠县153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先从渠县中小学中随机抽取2所小学和2所中学,再从抽取到学校的各个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班,共抽取36个班级,被抽取到班级的学生全部接受调查。接受调查者1663人,收集有效问卷1532份,回收率92.12%。年龄5.5~16.9岁,平均10.94岁±2.63岁。小学生1050名,初中学生482名。男生802名(52.4%),女生703人(45.9%),性别记录不详者27人(1.7%)。 1.2 方法 调查开始前由经的调查员向学生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问卷的填写方式以及保密方式等,以充分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合作;然后在班级内发放问卷,集中填写(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在调查员的辅导下逐题填写,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自己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为确保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父母的职业、遭受暴力行为的情况、向他人施暴的情况等【2】。 1.3 统计学 采用Epi Info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遭受暴力情况 1532名学生中,有16.22%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调查时每月都受到他人攻击;而从来没有受到过攻击的学生仅占19.3%;近1年来每月都受到他人攻击的学生占14.1%。每月都受到暴力伤害学生的情况见表1。小学中高年级的发生率较高,低年级和初中学生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3,P=0.000)。男学生遭受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生(χ2=7.85,P=0.000)。 2.2 暴力特征 2.2.1 主要的施暴者 同学是施加暴力的主要人群(45.8%),其次是学生的父母(27.3%)、同胞(10.9%)、陌生人(10.0%),教师仅占2.6。与初中相比,小学生来自父母及同胞的威胁高于初中生,而来自陌生人的威胁则低于初中生。 2.2.2 施暴方式 以空手打(37.42%)、辱骂(指有意使用侮辱、下流的语言损失或降低他人的人格及尊严)(31.21%)、恐吓(指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20.88%)为主,使用武器(文具盒、棍棒、利器等)者所占的比例为10.49%。 2.2.3发生场所 校园占46.08%,家庭和校外分别占28.41%和25.51%。与女生相比,男生在校外遭受暴力的可能性更大,女生在家中受到暴力的可能性比男生大;与初中生相比,在小学生在家遭受暴力威胁的危险性较高,初中生在校外受到的危险则比小学生高。(χ2=6.52,P=0.000)。 2.2.4遭受暴力的程度 在遭受暴力的学生中,以软组织挫伤、流血甚至骨折而告终者占28.32%,16.03%的学生遭受攻击后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有7.78%的学生因此而影响1周左右的活动,3.33%的学生骨折,有6名学生(0.51%)因此致残。 2.2.5遭受暴力的原因 无缘无故地欺负他人是导致学生暴力的主要原因(27.53%),被激怒、不听指挥、实施报复、索要钱物等也是导致暴力发生的常见原因。 2.2.6 遭受暴力后的感受 遭受暴力行为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反应,以感到气愤(39.97%)和报复(25.32%)为主。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P=0.000),不同性别学生的反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想报复的比例远高于女生,女生害怕和觉得委屈的比例高于男生(χ2=120.84,P=0.000)。 2.2.7 施暴他人的情况 有55.28%的学生有过攻击他人的行为,经常攻击他人者48人,占3.21%。男生的发生率(4.24%)高于女生(2.06%)(χ2=11.36,P=0.001)。小、中学生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被对方激怒是致使施暴的主要原因,占47.38%,其次是实施报复,占18.22%,当自己情绪不佳或看某人不顺眼时,也会引发暴力行为,分别占13.90%和10.59%,而故意伤害他人的情况较少,仅占4.52%。 同学和校友是他们的主要施暴对象,占67.74%,其后依次是陌生人(15.08%)、同胞(3.94%)、父母和老师(3.23%)。吓唬、空手打和辱骂是常见的方式,分别占37.56%、32.18%和23.08%,用文具盒、棍棒、利器等实施暴力行为者占7.19%。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学生采用的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2,P=0.000)。 校园是暴力最主要发生场所(55.11%),其次是校外(28.07%)和家中(16.82%)。22.62%的学生施暴者承认他们的暴力行为给受暴者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如心理创伤、影响正常活动和导致残疾等。 3 讨论 青少年最容易受到暴力的影响,同时也往往是暴力行为的犯罪者【2-4】。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渠县城区中小学生人与人之间暴力行为的发生情况,以便为进一步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调查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中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并存在性别差异。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男生;校园、家庭和校外均有发生,施暴的方式多样,后果较为严重。 由于暴力的产生和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且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同龄人或校园因素、传媒暴力等都可能成为暴力的危险因素;而且青少年暴露的危险因素越多,具有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就越大【5】。所以,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导致学生暴力行为的诸多相关因素,评价暴力的社会代价,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学干预措施。,以减少学生暴力的发生。
/
本文档为【中小学生暴力行为流行病学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