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电兴奋与蛙的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2013-04-03 11页 doc 265KB 8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09495

暂无简介

举报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电兴奋与蛙的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电兴奋与蛙的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课程名称: 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 龙天澄 张碧鱼 实验人: 李淼 09352044 李静天 09352045 主笔人: 李淼 所在专业: 生物科学 实验时间:2011年3月23日 探究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因素 摘要: 背景:青蛙和蟾蜍都属于两栖纲。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各种刺激和药物对周围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本实验利用青蛙新鲜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由表...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电兴奋与蛙的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电兴奋与蛙的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课程名称: 生理学实验 指导教师: 龙天澄 张碧鱼 实验人: 李淼 09352044 李静天 09352045 主笔人: 李淼 所在专业: 生物科学 实验时间:2011年3月23日 探究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因素 摘要: 背景:青蛙和蟾蜍都属于两栖纲。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各种刺激和药物对周围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本实验利用青蛙新鲜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由及里、多方面的研究骨骼肌的收缩功能。在了解研究生理功能的基本和过程的基础上,掌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反应的规律,从而深入的探讨其反应的生理机制。 目的: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得出骨骼肌点活动与肌肉收缩的时相关系。查找资料,由此出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不同方面因素。 结果:当单次刺激强度位于骨骼肌的阈值与最大值之间时,骨骼肌收缩强度随刺激的增大而增大;当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时,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形式经历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性强直收缩的过程;当骨骼肌受到刺激时,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再发生收缩。 结论: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将分为内因和外因分别讨论。其中内因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自体活性以及ATP的需求量。外因主要是前后负荷与刺激的影响。我们评价骨骼肌的收缩效率主要是收缩效能。因此我们初步得到结论,在骨骼肌标本活性良好的情况下,收缩主要受刺激的大小与形式影响。 关键词:骨骼肌电兴奋 坐骨神经 刺激强度 刺激频率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器材 青蛙或蟾蜍,由实验室提供。常用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分针)、固定针、锌铜弓、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 1.2 实验药物 任氏液(Ringer液) 1.3 采集设备 RM640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JZ100型张力换能器、铁支架、一维位移微调器、双凹夹、双针型露丝电极。 2 实验过程 2.1 制备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选用蟾蜍或者青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理现象。剥制完成后,用锌铜弓检验标本的活性。 2.2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利用JZ100张力换能器与计算机采集系统,对肌肉收缩的张力与刺激强度进行同步数据采集,输出关系图。获得骨骼肌的收缩刺激阈值。分析两者关系。 2.3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利用JZ100张力换能器与计算机采集系统,对肌肉采用频率递增的刺激方式,采集肌肉由单收缩到不完全强直收缩,到强直收缩的过程图。分析骨骼肌收缩形式与刺激频率的关系。 图一 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实验装置图 2.4 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 利用JZ100张力换能器与计算机采集系统,对神经兴奋、肌肉兴奋与肌肉收缩进行同时信号采集。观察肌肉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时间差异,再获取坐骨神经干的生物电信号。分析得出结果。 3 实验结果 3.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评注: 最大值 2.58g;最小值-0.01g;峰峰值 2.59g;平均值 0.13g 实验参数: 采集模式: 张力 扫描速度: 1.0 s/div 灵敏度: 3g 时间常数: 直流 滤波频率: 1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根据计算机采集系统所得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表格: 表一 单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T(g) -0.01 0.60 1.00 1.20 1.60 2.00 2.20 2.56 2.58 2.55 2.58 2.57 2.56 U(V) 0.460 0.475 0.490 0.505 0.520 0.535 0.550 0.565 0.580 0.595 0.610 0.625 0.640 根据表格,我们做出了T和U的关系图如下: 结果分析: 如图三所示,反映了单次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可以看出刺激阈值为0.475V,最适刺激值为0.580V。在阈值与最适刺激之间,骨骼肌收缩的效能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会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了最大的收缩反应,此时即使继续增加刺激强度,收缩力量也不会随之增大。 3.2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图四 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评注: 最大值 29.99g;最小值 -0.29g;峰峰值 30.28g;平均值 6.29g 实验参数: 采集模式: 张力 扫描速度: 1.0 s/div 灵敏度: 15g 时间常数: 直流 滤波频率: 1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刺激强度: 0.175V 频率增量: 4次 结果分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同样强度的刺激下,肌肉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以及完全强直收缩。 一开始刺激频率不够时,肌肉发生单收缩。原因是刺激的间隔大于单收缩的过程。而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候,则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候,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就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即完全强直收缩。 由图中可以看出,标本一开始的活性保持不错,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频率到达21次/秒,骨骼肌开始出现完全强直收缩。频率25次/秒的波形不稳定,可能是标本活性开始下降。 3.3 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 3.3.1 单次单刺激情况下 实验评注: 最大值 4mV ;最小值 -4mV; 峰峰值 8m;平均值 -0.02mV;刺激强度 0.500V 实验参数: 通道一采集模式: 生物电 扫描速度: 10ms/div 灵敏度: 8mV 时间常数: 0.002s 滤波频率: 10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通道二采集模式: 张力 扫描速度: 10ms/div 灵敏度: 15g 时间常数: 直流 滤波频率: 3Hz 采集频率: 400Hz 结果分析: 由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 3.3.2 连续单刺激情况下 实验评注: 最大值 4mV;最小值 -4mV;峰峰值 8mV;平均值 -0.02mV;刺激强度0515V 实验参数: 通道一采集模式: 生物电 扫描速度: 20ms/div 灵敏度: 8mV 时间常数: 0.002s 滤波频率: 10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通道二采集模式: 张力 扫描速度: 20ms/div 灵敏度: 8mV 时间常数: 0.002s 滤波频率: 10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结果分析: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同样强度的多次连续刺激之下,骨骼肌的电兴奋多次出现,波形起伏明显,可以看得出是多次的刺激导致。而肌肉收缩的波形只是一个与单次刺激相同的波形,无法看出是多次刺激还是单次刺激。这说明,肌电是不可以叠加的,但是肌肉收缩的张力可以叠加。 3.3.3 频率递增刺激下 图七 频率递增刺激下肌电与肌肉张力的关系 实验评注: 最大值 4mV;最小值 -4mV;峰峰值 8mV;平均值0.01mV 实验参数: 通道一采集模式: 生物电 扫描速度: 200ms/div 灵敏度: 8mV 时间常数: 0.002s 滤波频率: 10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通道二采集模式: 张力 扫描速度: 200ms/div 灵敏度: 15g 时间常数: 0.002s 滤波频率: 0.3 Hz 采集频率: 400Hz 刺激强度: 0.4V 频率增量: 2次 结果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同样的阈上刺激强度下,随着频率的增加,骨骼肌收缩的张力也随之增大,并且收缩波形未下降到初始状态就开始下一轮的上升。这进一步说明了,肌肉电位是无法叠加的,但是反映到肌肉收缩是可以进行叠加的,并且经过叠加以后的张力大于单收缩情况下。 3.3.4 骨骼肌单收缩、肌肉电位与坐骨神经电位的关系 实验评注: 最大值 0.98mV;最小值 -1.36mV;峰峰值 2.35mV;平均值 -0.01mV 实验参数: 通道一采集模式: 肌电 扫描速度: 100ms/div 灵敏度: 1mV 时间常数: 0.001s 滤波频率: 10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通道二采集模式: 生物电 扫描速度: 100ms/div 灵敏度: 0.5mV 时间常数: 0.002s 滤波频率: 1000 Hz 采集频率: 400Hz 刺激强度: 0.5V 通道三采集模式: 张力 扫描速度: 100ms/div 灵敏度: 1.87g 时间常数: 直流 滤波频率: 0.3 Hz 采集频率: 400Hz 结果分析: 从图上看出,当刺激强度为0.5V时,同时获得坐骨神经电位、肌电和肌肉张力的波形,通过合并通道我们发现,坐骨神经干电位最先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然后是肌肉电兴奋,最后是肌肉的收缩。理论上我们也可以解释,进行本实验时,刺激器是连在坐骨神经所在的露丝电极,所以,刺激从坐骨神经传到肌肉。而肌肉先产生电信号,随之进行收缩。 4 结论 肌细胞最本质的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功,产生张力和缩短。我们以肌肉效能(performance contraction)作为指标来评价肌肉的收缩。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 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骨骼肌的收缩效能由收缩前或收缩时承受的负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 本课题研究实验中,虽然着重讨论的是外界因素即不同形式与强度的刺激的影响,但也涉及到内因,即骨骼肌细胞内部的ATP利用和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这两种影响表现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活性上。若剥制标本的时间过长,没有随时用Ringer液润湿以保持生理活性,则进行刺激实验时,肌肉收缩不明显或者阈值变大。在实验进行中也是如此,当到达了完全性强制收缩后,肌肉标本只能保持一段时间,随后波形开始不平整,说明收缩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内的钙离子和ATP。我们也可以从Ringer内含大量钙离子看出,骨骼肌的收缩时取决于钙离子浓度的。总之,如果骨骼肌的活性不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够,那么骨骼肌收缩就无法正常进行,后续的测量也无法进行。 现在讨论外因的影响。骨骼肌有一个阈值刺激,只有达到了阈值,才能够让肌肉收缩。单刺激实验中,在阈值与最适刺激值之间,骨骼肌收缩程度随刺激增加而增大,到达最适刺激值之后,张力不再随着刺激的增大而增大,我们猜想,这可能与骨骼肌收缩中的后负荷有关。后负荷可以减慢肌肉收缩的速度,应该也是阻止肌丝继续缩短的因素之一。 在讨论刺激频率和骨骼肌收缩的关系中,我们着重关注肌电与张力的关系。从肌电的波形看出,肌电是不可以叠加的。不论频率多高的刺激,肌电的波形都是单独分开。而骨骼肌的收缩张力则不是如此。当刺激频率逐渐加快,骨骼肌的后一次收缩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器时,会出现波形顶端参差而底部愈合的不完全强直收缩波形;当频率快到一定程度时,后一次收缩出现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时,会出现顶端光滑底部愈合的强直收缩波形。 此外,我们发现,当骨骼肌进行强制收缩时,张力可达到单收缩的3-4倍。这是由于单收缩时候,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上升下降的太快。而强直收缩时,钙离子浓度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使肌细胞连续兴奋,从而让张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最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骨骼肌收缩取决于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 5 讨论 (1)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出现过一些差错。根据图二的装置,我们接线的时候,将触发刺激的正负极接到了3号与4号接线柱,而引导神经干电极的接到了1号与2号。这样固然我们得不到神经干的电位。经过思考与老师的指导,我们发现了这个错误。以后再进行这样的实验时,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兴奋的传导方向,再动手接线。刺激电极在前,而引导电极在后才对。 神经兴奋、肌肉兴奋与肌肉收缩的不同 神经兴奋:指的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出现动作电位。即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钠离子发生再生式内流,之前膜的去极化不仅完全消失,而且还倒转,产生动作电位。 肌肉兴奋:指的是终板电位扩布到终板膜周围肌细胞膜,使得这些细胞膜也发生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肌肉收缩:指的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的滑行,反复将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推向A带的中央,使得Z线相互靠拢,肌小节长度变短,于是出现整个肌细胞乃至整块肌肉缩短。 [参考文献] [1]项辉,龙天澄等. 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2008:45-52. [2]王庭槐等.生理学-2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6-40. 图二 肌肉收缩、兴奋与坐骨神经干电位实验装置图 图三 单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图五 单次刺激下肌电与肌肉张力的关系 图六 连续刺激下肌电与肌肉张力的关系 图八 神经干电位、肌肉收缩与肌电的关系
/
本文档为【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以及电兴奋与蛙的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