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2017-10-10 5页 doc 46KB 4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摘要】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近两千年来,画家、理论家在阐述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时,都只云其“传神写照”或者“传神论”的命题,从未提及“以形写神”的观点。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有不少学者在谈及顾恺之的时候便兼谈“以形写神”论,此观点逐渐被放大,最终形成目前的只要一提顾恺之,就会云其“以形写神”的现象。其实,顾恺之根本没有提倡“以形写神”,这仅仅是在半个世纪的美术史研究中形成的误读。 【关键词】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 顾恺之,东晋时期画家,著有《魏晋胜流画赞》...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 【摘要】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近两千年来,画家、理论家在阐述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时,都只云其“传神写照”或者“传神论”的命题,从未提及“以形写神”的观点。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有不少学者在谈及顾恺之的时候便兼谈“以形写神”论,此观点逐渐被放大,最终形成目前的只要一提顾恺之,就会云其“以形写神”的现象。其实,顾恺之根本没有提倡“以形写神”,这仅仅是在半个世纪的美术史研究中形成的误读。 【关键词】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 顾恺之,东晋时期画家,著有《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论画》等,(1)此外,《世说新语》中也有顾恺之论画与他人对其绘画品评的若干记载,影响甚大。一直以来,顾恺之与“传神写照”的命题是紧密相连的,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不少学者又给顾恺之加上了一个“以形写神”的艺术观,且大谈特谈。他们的论据有二,均出自《论画》,其一为:“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趣失矣”;其二为:“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厚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1](p45)。下面我们对其做一详尽的考证。 首先,我们从宏观上着眼于《论画》一文,它是一篇专门论述如何临摹古画的文章。那么,在临摹古画时当然要做到一丝不苟,不得有所主观的改变,这样才能完全忠实于原画,且顾恺之在文中还 讲到了如何选绢、放绢(放置在摹本之上)以及具体行笔的技巧等等临摹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其云:“素丝邪(斜)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1](p44)而上述认为顾恺之“以形写神”的两个论据均同属于这一篇谈如何临摹的文章——《论画》,所以,依此来判定顾恺之提倡“以形写神”的艺术观很明显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创作绘画和临摹古画是有很大不同的,范玑《过云庐画论》云:“临有对临、背临,用心在彼,„„临有我则失真。”[1](p427)此句之意为临摹时必须达到无“我”的状态,而创作时则需要处处有“我”,松年《颐园论画》中云:“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耳。”[1](p455)可见,临摹与创作中“我”所占的成分之差别。因此,用论述如何临摹古画的文章中的一段文字、甚至是个别字眼来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观点,显然有待商榷。 其次,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再来审视所谓的论据一,此句“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趣失矣”的大致意思为:凡是活生生的人,没有拱手作揖、睁目凝视而前面没有具体对象的,画家仅仅通过所画对象的形体来写神、传神但是眼前无所对,那结果是达不到传神的目的。在此,举个实例作为解释,笔者受邀出席一个绘画展览,偶见一工笔野趣图,画一只猫低头凝视,并以双爪按住蛐蛐,意趣十足。然细看, 却发现其眼睛仰望画外,根本没有聚焦于蛐蛐,这就是“空其实对”而传神之趣失矣的最佳阐释。由此可见,顾恺之根本没有提倡“以形写神”,甚至是反对“空其实对”的“以形写神”。那么,仅从顾恺之言语中的“以形写神”这四个字来断定其提倡“以形写神”的艺术观,显然是断章取义。对此,李一先生也认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还不是强调‘以形写神’而是强调在摹拓过程中,不可改易原作中人物之间的阔促高下,不能随意变换画中人物的位置,否则就会使摹拓出的画失去原作的风貌。”[2](p100)。汤用彤也认为:“数年不点目睛,具见传神之难也。四体妍蚩,无关妙处,则以示形体之无足轻重。”[3](p226)余立蒙在《“以性写神”辨》中说:“顾恺之绘画理论的核心是‘传神’而不是‘以形写神’,顾恺之对强调‘传神写照’、‘传神之趋(通趣)’、‘通神’等等,对形似是不那么强调的。或者说将形似问题视为绘画中次一等的非主要方面。”[4](p117)叶朗先生亦云:“顾恺之否定‘以形写神’,这同当时在玄学影响下的人物品藻的风气有关的。”[5](p202)由此可见,顾恺之并非提倡而是反对“以形写神”,这也就与魏晋时期名著《世说新语》中的关于顾氏论画的言论相吻合。《世说新语?巧艺》载: 其一:“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6](p720) 其二:“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 殊胜未安时。”[6](p722) 其三:“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故,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6](p722) 上述第一则顾恺之认为传神之处在于目睛,与四肢形体无关;第二则顾恺之认为裴楷的俊朗才识通过颊上三笔才能现的淋漓尽致;第三则顾恺之认为只有将谢幼舆放置于丘壑中才能传其神、达其意。由此三则看,顾恺之根本没有提及“以形写神”,甚至认为传神与肢体、外形毫无关系。这亦与其著作《魏晋胜流画赞》中评《小烈女》一画 “刻削为容仪,不尽生气”的说法一致。其认为只注意对形体的刻画与描绘,并不能达到传神、有生气的目的。而且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人物的品藻也都超越了人物的外表、形体,而是注重人物的精神、个性、气质、骨相、风韵等概念,因此,魏晋名士多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故在此社会风尚下,“以形写神”这样的命题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如若顾恺之肯定“以形写神”的艺术观,那么这么多的相悖之处又该作何解释,再加上孤证不立,仅从只言片语中断章取义的几个字就下一个结论,未免武断。 那么,顾恺之“以形写神”论如何造成风靡一时的影响呢,仔细查阅资料,发现从魏晋南北朝到20世纪初的近两千年来,学者在阐述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思想时,都只云其“传神写照”或者“传神论”的命题,从未提及“以形写神”的观点。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有不少学者在谈及顾恺之的时候便兼谈“以形写神”论,可查的最早的论述见于陈兆复《关于顾恺之的画论》,其云:“顾恺之 的‘传神论’对‘形’与‘神’的关系作了杰出的,他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观点„„‘以形写神’这是他的结论,作者对精确的形之追求是为了传神的表现,而对神气的追求,反过来又促使对形的要求更严格、更深刻。”[7](p37)同时还有郑为《顾恺之画论中的传神艺术》,文中曰:“在艺术见解方面,顾恺之对绘画创作的看法,已如上面所说的重在传‘神’,但‘神寄于形’的道理,他是很清楚的,所以非常注意‘对’来达到‘以形写神’的目的。”[8](p47)其后的黄纯尧在《顾恺之画论研究及》一文中也认为:“‘神’是指精神状态,指神气,他总是要通过可视的形象表达出来,故可‘以形’去‘写神’。”[9](p66)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此等学说影响最大,如郭因在《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一书中写道:“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论画》)和‘迁想妙得’(《魏晋胜流画赞》)两个著名论点。”[10](p15)温肇桐在《顾恺之研究五十年》一文中谓:“顾恺之在绘画创作上,主张‘以形写神’。”[11](p24)其在1983年发表于《中国画研究》杂志上《顾恺之“以形写神”论的思想渊源和他的艺术实践》与其著作《中国绘画批评史纲》中的论述也基本一致,认为“要获得‘传神’这一艺术效果,就必须牢牢掌握住‘以形写神’这个创作规律。”[12](p16)王向峰在《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美学》一文中云:“他包前孕后,提出了许多著名的理论观点,他的‘以形写神’的绘画美学体系,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新的异彩。”[13](p44)葛路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一书中说顾恺之“提出了反映生活的‘以形 写神’论”。[14](p25)这些美术界的大腕们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极其肯定的对于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观点,使顾恺之提倡“以形写神”这一观点在美术界成了定论,虽然少数异音间或有之,如叶朗、余立蒙等等,研究深入、独具只眼,惜二位皆非美术界或美术史论界中人,其文章、论述也多从美学的角度去切入,又未曾在美术类杂志发表,故在美术界的影响不大,亦未能改变这一现象。 经过五十年左右的“努力”,我们为顾恺之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艺术观点与命题,不知道千余年前的顾恺之对这个非其所愿的观点作何感想。
/
本文档为【顾恺之“以形写神”论辨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