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地貌的发育

2013-01-30 22页 doc 7M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0536

暂无简介

举报
地貌的发育 年 级 高一 学 科 地理 编稿老师 朱源 课程标题 地貌的发育 一校 黄楠 二校 林卉 审核 许秋月 一、考点突破 1.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能够理解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其解释一些地质现象; 3. 理解并掌握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形成和特点; 4. 理解并掌握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 理解并掌握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和特点; 6. 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1....
地貌的发育
年 级 高一 学 科 地理 编稿老师 朱源 课程标 地貌的发育 一校 黄楠 二校 林卉 审核 许秋月 一、考点突破 1. 能够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 能够理解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其解释一些地质现象; 3. 理解并掌握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形成和特点; 4. 理解并掌握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 理解并掌握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和特点; 6. 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1. 山地地貌的形成及其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 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1. 褶皱山: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①褶皱山的形成: ②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有两种基本形态,即背斜和向斜。 (2)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它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褶曲类型 形态 新老关系 地形 举例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新 常形成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老 常发育成谷地 (2)地形倒置: ①向斜山、背斜谷的形成: ②地形倒置的成因: 褶曲类型 倒置地形 成因 背斜 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成谷 向斜 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 (3)褶皱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 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②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4)板块构造学说: ①全球的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被许多构造带(断层、海沟、海岭、造山)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 ②全球的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③这些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之间的彼此碰撞和张裂,形成目前的地表形态。 A. 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就会发生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B. 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互相碰撞、挤压而发生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 C.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大洋板块因岩石圈的厚度比较薄,位置比较低,便会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它们之间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若大陆板块受挤上拱,会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如台湾山脉、日本列岛等。 D.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则会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④在板块的内部,地壳是比较稳定的;在板块的边缘,地壳却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⑤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A. 环太平洋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 断块山: (1)断层: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强度,使岩石断裂,两侧岩块有明显相对位移,形成断层。 (2)断层组合:地垒和地堑 (3)断层地貌: ①断层一侧的岩块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②断层一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3. 火山: 4.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 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水库的良好选址。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断 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有河谷发育 地下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要回避的地方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火 山 火山灰土肥沃;硫磺、有色金属矿藏丰富 有内生矿床发育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 与平原相比,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干线成本高,难度大; 2. 为了降低修建的成本和难度,人们通常先建公路,其次才是铁路;所以,山岳地区的交 通主要以公路为主。 3. 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4. 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要尽量少通过河流、沼泽、少占农田、远离陡崖,尽量通过居民点。 盘山公路 火车穿越桥梁隧道 三、河流地貌的发育: 1. 河流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其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 ①溯源侵蚀:河流向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②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③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A. 河流侵蚀示意图: B. 河流侵蚀类型对比分析: 侵蚀类型 对河谷的影响 溯源侵蚀 伸长 下 蚀 加深 侧 蚀 展宽 C. 河流是由沟谷发育而来: D. 河流的发育过程: ①初期的河谷,集水面积小,河谷呈“ V ”形。 ②“V”形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流出现连续弯曲,不断向两侧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河流发育成熟。 ③成熟期的河谷较宽,呈“U”形。 E.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河谷形成阶段 主要侵蚀方式 河谷形态特征 初期 下蚀 溯源侵蚀 “V”形谷 中期 侧蚀 河流弯曲 成熟期 侧蚀 “U”形谷 (2)河流堆积地貌: ①洪积—冲积平原:在河流出山口,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而成。 ②河漫滩平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 ③三角洲平原:在河流入海口,由多个三角洲连接在一起而成。 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高原地区的聚落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 原因: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如:雅鲁藏布江谷地。 2.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 原因: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 3. 平原是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有的沿河分布,有的沿海岸分布。 原因: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河网密布,航运便利。 能力提升类 例1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回答(1)—(3)题。 (1)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 南极洲板块 B. 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2)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 湖南、内蒙古 B. 内蒙古、云南 C. 台湾、云南 D. 台湾、湖南 (3)在下列选项中,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的是 A. 山体位移 B. 地震震级 C. 震源深度 D. 地震烈度 一点通:(1)考查板块周界型及板块空间分布的记忆。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四个板块交界。 (2)考查我国地震带的省区分布。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 (3)考查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和地震相关概念的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在于动态捕捉地表目标物的空间位置。地震现象发生在地壳内部,是由地震震源能力所确定的。 答案:(1)D (2)C (3)A 例2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 A. 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 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的过程 C. 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 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该聚落 A. 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 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 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 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一点通:(1)本题显示的地质过程应该是距今110万年前,依次形成了四个比较明显的沉积层,后来地层受到挤压上升,形成向斜构造,并伴随断裂发生,沿断裂左侧继续抬升明显,右侧相对较低区域有河流发育,外力作用以下切侵蚀为主,由于时间较长,逐渐形成侵蚀宽谷和侵蚀阶地,在河漫滩处伴随沉积。由于距今2300万年的岩层被侵蚀,可以判断河流形成于侵蚀后,排除A;根据地质过程推断,①地应该为先沉积后侵蚀,排除B;②处地层由下向上明显分三层,故不可能是连续的,排除C;根据河流流向和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特点,可知D项正确。 (2)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应该是出现在外力侵蚀发生后,排除A、B;河滩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宜聚落的发展,排除D。根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自然景观应该为落叶阔叶林,故选C。 答案:(1)D (2)C 例3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 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 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 该河段河流平均流速下降 B. 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 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 上游来沙量减少 一点通:(1)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从来看,江苏段河床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刷,说明河流水量在增大,或者河流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故答案D对。 答案:(1)B (2)D 例4 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查。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一次位置。图甲是考查线路地质剖面图,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甲中①、②、③处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 向斜、背斜和断层 B. 断层、向斜和背斜 C. 背斜、向斜和断层 D. 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乙相对应的地质剖面图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一点通:(1)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 (2)图乙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的点稀疏、乙侧记录的点密集、且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乙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 答案:(1)C (2)D 例5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读图完成(1)—(2)题。 (1)右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2)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 甲、庚 B. 丙、庚 C. 乙、丁 D. 戊、辛 一点通:(1)通过阅读三个图层的地理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地理原理,判别河流流向。根据坡度分布图来判断河流的流向,根据河流分布图结合河流上下游支流与河流流向等基本知识就可以判断出河流的位置。 (2)这是一道典型的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自然灾害防治的题目,通过图层判读及运用泥石流成因原理不难得出答案。要求考生的思维非常清晰,有严密的逻辑性。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答案:(1)A (2)D 综合运用类 例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 山地、背斜 B. 山地、向斜 C. 盆地、向斜 D. 盆地、背斜 (2)Q 处的地下水 A. 属于潜水 B. 不属于承压水 C. 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 D. 循环周期短 (3)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 ②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 ③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 ④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一点通:(1)读图可知乙处为一高温中心,说明该处地势较周围低,属于盆地地形;从岩层的弯曲情况来看,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故选 D。 (2)Q处的地下水位于隔水层之下,为承压水,循环周期长,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故选C。 (3)背斜岩层外新内老,向斜岩层外老内新,乙处背斜成谷,中心岩层外露为沉积较早的岩层,甲处向斜成山,槽部为沉积较晚的岩层;在沉积岩中上部的岩层是在下部岩层沉积之后形成的,故选 C。 答案:(1)D (2)C (3)C 思维拓展类 例1 下图所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 A. 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 B. 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 C. 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D. 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 (2)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A. 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果显著 C. 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 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 一点通:(1)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年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选C。 (2)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故选B。 答案:(1)C (2)B 例2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多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 页岩 B. 板岩 C. 石灰岩 D. 花岗岩。 (2)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一点通:(1)石芽、溶洞等地形为喀斯特地区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了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C选项正确。 (2)根据题意“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1)C (2)A 旱地 林草地 盐荒地 滩涂 其他 合计 占总面积比例(%) 17 12 32 18 21 100 A. 滩涂—盐荒地—旱地 B. 盐荒地—滩涂-旱地 C. 旱地—盐荒地—滩涂 D. 林草地—旱地—滩涂 一点通:由于河流三角洲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一部分滩涂会逐渐变为盐荒地,经过改造后变为旱地,所以A 是正确的。 答案:A 例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浓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浓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一点通:(1)读图a可知,甲地在河流沿岸,附近等高线密集由此可知地形为河谷。气候条件可由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定位为欧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关键是答题时还要说出注意说出此地形和气候利于葡萄生长的地方。这点可从题文当中给出的提示“光照”和“昼夜”温差两方面说明。 (2)根据图中的位置判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可从地形和水流方面说明鹅卵石堆积的原因。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河流流速的降低,水中携带的砾石就会首先沉积下来。 (3)此题首先说明乙地的气候及其特点。通过经纬度确定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第二问是要从气候和地表鹅卵石两方面说明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气候条件可仿照第(1)小题作简要描述,而鹅卵石的存在起到加强作用。因为鹅卵石增温快降温快,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葡萄糖分的积累。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这部分内容的出题方式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重点考查同学们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做这部分题要注意如下几点: 1. 理解并掌握褶皱、断层的形成与特点; 2. 理解并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解释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规律; 3. 理解并掌握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理解并掌握山区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特点; 5. 理解并掌握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与特点; 6. 理解并掌握聚落分布的特点。. 1. 有关山地的形成、地质构造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以及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等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常考内容: 考查方式:多以材料、图表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图文转换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 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学会解读地质构造与形成地貌的关系; ①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以直接用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地质构造和地形; ②当岩层形态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 (2)要学会用地质作用的各种因素分析各种地形的成因,如地形倒置的成因等; (3)要熟练掌握不同地质构造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如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 (4)要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质现象,如地震、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边缘等; (5)要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交通干线建设的成本差异、选线原则和分布特点; (6)要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 (答题时间:45分钟) 1.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了 A. 东非大裂谷 B. 喜马拉雅山 C. 大西洋 D. 红海 2. 日本多地震是由于 A. 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交界处 B.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接触带上 C. 火山活动强烈 D. 多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 属于褶皱山的是 A. 华山 B. 庐山 C. 泰山 D. 科迪勒拉山系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压力和张力过大都能形成断层 B. 压力和张力过大都能形成褶皱 C. 岩体发生破裂就是断层 D. 压力过大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 5. 下列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A. 褶皱和断层 B. 地壳运动和向斜 C. 地震和背斜 D. 沙丘和断层 6.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 A. 断层平直而陡峭 B. 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C. 岩体相对位移 D. 岩石受力过大 7. 因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A.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D.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8.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 (1)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 岩层 B. 向斜 C. 背斜 D. 断层 9.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10. 读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 B. 图中B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C. 地层C的物质来源是河流的泥沙沉积 D. D河水常年受地下潜水补给 11.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来看分别属于 A. 山脊 向斜 B. 山脊 背斜 C. 山谷 向斜 D. 山谷 背斜 (2)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 图示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 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C 岩层 D. 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12.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 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 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 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3.读“某地区地质结构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 在野外考查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处的地形属__ ___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双项选择) A. 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D. 汾河谷地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 因此在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河流的溯源侵蚀 B. 河流的下蚀 C. 河流的侧蚀 D. 河流的深蚀 ﹡15.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④ 16. 读下面的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由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1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1)—(2)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 A. 由西北流向东南 B. 由东流向西 C. 水位A处低于B处 D. 不能确定 (2)关于甲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 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 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 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18. 下图为我国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其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 由北向南流 B. 由南向北流 C. 由东向西流 D. 由西向东流 (2)图中河曲(河流弯曲状况)发育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地转偏向力 B. 河谷地势平坦 C.泥沙淤积 D. 地质作用 ﹡19.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 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 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 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该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A. 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 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的河流易发生凌汛 C. 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 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20.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山岳有多种类型,除火山外,北部山地可能还有 、 等。它们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2)修建a村到b村镇的公路,在①、②两个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 ,其理由是 (选择填空)。 A. 线路①距离短,修建公路工程量小 B. 线路①路途短,经济效益高 C. 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 线路②工程量大,成本高 (3)d城市坐落在 (地形区)上。修建b村镇到d城的公路,较合理的方案是 。 (4)a与b两地相比,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其原因是 (5)河流Ⅰ的上游以 作用为主,下游以 作用为主。 ﹡21. 读下图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湖泊 (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是 A. 顺应地势,呈团块状分布 B. 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 C. 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 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1.B 2.B 3.D 4.A 5.A 6.B 7.C 8.(1)C (2)D 9.B 10.C 11.(1)C (2)C 12.C 13. 解析:地质构造判断要抓住基本的判断方法:地层弯曲方向(形状)法、地层相对运动方向法、岩层新老关系法,背斜成谷则是内外力先后作用的综合产物;断块山的识别以是否有断层为标志;地下水储藏区应是向斜处。 答案:(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或断块山)(2)绘图(略) (3)A D(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在此处地下水容易汇聚。 14.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B 15. 解析:此处考查对于河流侵蚀中侧的蚀的相关知识。在河流的中下游,下蚀和溯源侵蚀减弱, 侧蚀作用增强。在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要淘金,应要在河流的凸岸。 答案:B 16. DABC 17. 解析:(1)从图丙可知B水文站水流量较稳定,说明受到上游湖泊的调蓄作用,故AB段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2)北半球河流应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故E岸对应D岸。 答案:(1)A (2)D 18. 解析:(1)根据图中AA′、BB′、CC′地形剖面图和河床的海拔,可知河流的流向。(2)河流弯曲,说明河流侧蚀作用强,该地地势平坦。 答案:(1)A(2)B 19. 解析:(1)Ⅱ区域存在河流的侵蚀、搬运作用;我国位于北半球,河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槽形河谷见于河流下游,河流切割作用弱。(2)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具有“双汛”;径流量的大小与流域面积和流域内的降水量、地下水、湖泊或冰雪融水量有关。 答案:(1)A (2)C 20. (1)褶皱山 断块山 (2)② C (3)平原 bc-cd (或 b-c-d) (4)b 位于平原 (5)侵蚀 堆积 21. 解析:①地村落位于山谷地带,受地形限制,呈带状分布;②地村落沿河分布,受取水和水上交通的影响,村落呈带状分布。 答案:(1)B (2)C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第4页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 _1378711143.doc _1378711872.doc _1378717383.doc 降水、冰雪 融水汇入 水量大流速快 下蚀溯源侵蚀 沟谷 沟谷流水 沟谷加深加长 河谷 深及地下含水层 地下水稳定补给 _1378732146.doc 冲积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_1378711160.doc 火山锥 火山口 _1378711083.doc 形成陡崖 块状山 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 _1378711096.doc _1378666749.doc
/
本文档为【地貌的发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