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2017-12-09 5页 doc 35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 六 章 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本章考点 1.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2.血液病染色体畸变检查的应用 (1)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 (2)髓系白血病 (3)其他血液病 一、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1.染色体命名: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44条),性染色体1对(XY),男性为46,XY;女性为46,XX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SICH),人类46条染色体按其长短和着丝粒的位置编为A,G7组,包括l,22号,以及X和Y染色体;根据显带技术在各号染色...
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 六 章 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 本章考点 1.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2.血液病染色体畸变检查的应用 (1)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淋巴瘤 (2)髓系白血病 (3)其他血液病 一、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1.染色体命名: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44条),性染色体1对(XY),男性为46,XY;女性为46,XX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SICH),人类46条染色体按其长短和着丝粒的位置编为A,G7组,包括l,22号,以及X和Y染色体;根据显带技术在各号染色体上所显现的带分布特点,将各号染色体划区分布,一般4个符号代某一特定区带,例如“2P35”则表示2号染色体短臂3区5带。 2.染色体的基本特征: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染色体是生物遗传的物质,是基因的载体,其基本物质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间期核中,它以分子状态的DNA双螺旋散布在细胞核内,在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能清楚辨认的染色体。人类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期,其基本特征表现得最典型、清晰,因此一般细胞培养观察染色体,皆以分裂中期染色体为准。 3.染色体的结构: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相连,从着丝粒到染色体两端之间的部分称为染色体臂。由于着丝粒的位置不同,分为长臂(q)和短臂(p),在臂的末端还有端粒,臂上还有次缢痕。 染色体结构 左图1示次缢痕 p代表短臂,q代表长臂 (1)区 是一个染色体上位于两个界标之间的区段,一个区包括若干个带。区和带均沿染色体臂,由着丝点向外连续编号。接近着丝点的两个区,在两个臂上均标为第1区,分别向远侧均为第2区,依次类推。 (2)带 作为界标的带被认为完全属于在界标远侧端的那个区,并且作为该区的第1带。带还可以分出亚带。亚带也是由着丝点向外依次编号。如1p33要再分成三个相等或不相等的亚带,接近着丝点的亚带标为1p33.1,然后依次向远侧编为1p33.2,1p33.3。如果亚带要再分,则只在后面加号码,不再加小数点,例如1p33.1再分时,可标为1p33.11,1p33.12等等。 (3)表示法 在指定一个特殊的带时,要标明染色体的号数,臂的符号,区号和带号。这些符号依次连写,不用标点,也无须分开。如,1q12 表示第1号染色体,长臂,第1区,第2带;1p36 表示第1号染色体,短臂,第3区,第6带。在原先鉴定的带需要再分为亚带时,则在该带编号之后加一小数点,接着写亚 带编号。如,1p33.12表示第1号染色体,短臂,第3区,第3带,第1亚带。 4.核型:染色体分析中有个专有名词即核型,核型是指用显微摄影的方法得到的单个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和数目,它代表该个体的一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人类染色体的正常核型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是男女共有的,叫常染色体,另一对染色体因男女性别而异,叫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女性的核型为46,XX,男性的核型为46,XY。 5.核型写:核型书写有统一格式,其书写顺序为染色体数目、性染色体、各确定的染色体异常。各项之间以逗号隔开,性染色体以大写的X与Y表示,各具体的染色体变异以小写字母表示,如t表示易位;inv表示倒位;iso表示等臂染色体;ins表示插入;-表示丢失;+表示增加等,下接第一括号内是累及染色体的号数,第二括号内是累及染色体的区带,其中P表示短臂,q表示长臂。 6.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包括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二类。 (1)数目畸变:这些畸变可发生于常染色体,也可发生于性染色体。以二倍体为,染色体出现单条、多条或成倍增减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其畸变类型有整倍体和非整倍体。 非整倍体的特点是染色体非成组增加,而只是二倍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一条或数条,形成非整倍体核形。非整倍体异常较常见,临床意义较大。根据其异常特点可分为单体型、三体型、四体型、五体型和六体型。但以三体型和单体型最常见。 (2)结构畸变:结构异常或称结构畸变的基础是染色体断裂。各种内在或外界因素,如辐射、毒物、温度等迅速改变均可引起染色体断裂,而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节段,产生不同的染色体畸变。主要有缺失、倒位、易位、重复等。其中易位(translocation,简写为t)一般是指某一染色体片断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另一染色体的新位置上。 B型题 A.t B.inv C.iso D.ins E.del 上面各种字母和符号表示染色体 习题13、易位( ) [答疑编号500726060101] 『正确』A 『答案解析』t表示染色体易位。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pH染色体是t(9;22)表示第9号染色 体部分移到第22号染色体上。 习题14、缺失( ) [答疑编号500726060102]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del表示染色体缺失。例如del(16)表示第16号染色体上有部分缺失。 二、血液病染色体畸变检查的应用 许多血液病(尤其是绝大多数血液系统肿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化,除染色体数目见异常以外,大部分是结构异常。染色体畸变通常可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染色体畸变和继发性染色体畸变。前者是指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产生,与疾病的发生有关,并决定疾病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如预后和治疗的反应等;后者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产生,且与疾病的发生无关的一类染色体异常。原发性染色体异常也可称为标记染色体,标记染色体分为二种:非特异的和特异的。前者只见于少数恶性血细胞,不具有代表性,而后者经常出现在某一类型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最重要的特异标记染色体有见于慢粒时的Ph染色体,[t(9;22)(q24;q11)],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t(15;17)(q22;q21),Burkitt淋巴瘤的t(8;14)(q24;q32)等。原发性特异标记染色体对血液系统肿瘤有诊断、标记和分类意义,故被MIC协作组列为急性白血病MIC(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主要指标之一。 表7 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和基因特异改变 类型 染色体改变 基因改变 M2 t(8;21)(q22;q22) AMLI/ETO M3 t(15;17)(q22;q21) PML/RARa或RARa/PML M4Eo inv/del(11)(q23) MLL/ENL L3(B-ALL) t(8;14)(q24;q32) MYC 与IgH并存 ALL(5-20%) t(9;22)(q32;q11) bcr/abl,m-bcr/abl CML t(9;22)(q34;q11) bcr/abl
/
本文档为【第六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的临床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