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监测方案11

2018-02-04 50页 doc 331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监测方案11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监测方案11 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车站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5号线土建08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12月 i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1.1 概述 ......................................................... 1 1.2车站建筑方案、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 .......................
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监测方案11
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监测方案11 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车站测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轨道5号线土建08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12月 i 目 录 1. 工程概况 ................................................. 1 1.1 概述 ......................................................... 1 1.2车站建筑方案、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 ............................. 1 1.3地质情况 ..................................................... 1 1.3.1 工程地质 ................................................. 1 1.3.2 水文地质 ................................................. 4 1.3.3 不良地质 ................................................. 4 1.4地下管线及周边构筑物 ......................................... 4 2. 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 ................................... 5 2.1 编制依据 ..................................................... 5 2.2 监测原则 ..................................................... 5 2.2.1 系统性原则 ............................................... 5 2.2.2 可靠性原则 ............................................... 62.2.3 与设计相结合原则 ......................................... 6 2.2.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 ............................. 6 2.2.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 6 2.2.6 经济合理性原则 ........................................... 6 3.监测目的、内容及要求 ....................................... 6 3.1 监测目的 ..................................................... 7 3.2 监测内容 ..................................................... 7 3.2.1 监测项目 ................................................. 7 3.2.2 监测工作量 ............................................... 8 3.3 监测技术要求 ................................................. 9 3.3.1 监测精度 ................................................. 9 3.3.2 监测频率 ................................................ 10 3.3.3 监测警戒值 .............................................. 11 4.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及保护 .................................13 4.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 13 4.1.1 控制网布设原则 .......................................... 13 4.1.2 基准点的埋设方法 ........................................ 13 ii 4.2 监测点的布设 ................................................ 14 4.2.1测点布设原则 ............................................ 14 4.2.2 监测点布设方法 .......................................... 15 4.3 监测点的保护 ................................................ 22 4.4 巡视观察 .................................................... 24 5. 监测方法 .................................................25 5.1 桩顶水平位移 ................................................ 25 5.2 桩顶、地表的沉降 ............................................ 26 5.3管线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 26 5.4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 27 5.5 钢支撑轴力 .................................................. 27 5.6 地下水位 .................................................... 28 5.7 立柱隆沉 .................................................... 29 6. 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29 6.1 数据处理 .................................................... 29 6.1.1 桩顶水平位移 ............................................ 29 6.1.2 桩顶、地表沉降 .......................................... 30 6.1.3管线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 30 6.1.4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 31 6.1.5 钢支撑支撑轴力 .......................................... 32 6.1.6 地下水位 ................................................ 32 6.1.7 立柱隆沉 ................................................ 32 6.2 监测信息反馈 ................................................ 33 6.2.1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 33 6.2.2 监控信息的内容 .......................................... 33 6.2.3 信息反馈质量保证措施 .................................... 34 7. 监测材料、仪器设备 ........................................34 7.1 投入监测的仪器及设备 ........................................ 34 7.2 仪器和设备要求 .............................................. 35 8. 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保障措施 .............................35 8.1 监测应急小组 ................................................ 35 8.2 紧急状态下监测项目应急措施 .................................. 36 iii 8.2.1 监测项目变化速率超出控制标准 ............................ 36 8.2.2 基坑汛期的应急指挥与控制 ................................ 36 8.2.3 紧急状态汇报和总结 ...................................... 37 8.3各种保障措施 ................................................ 37 8.3.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37 8.3.2 物资材料保障措施 ........................................ 37 8.3.3 交通保障措施 ............................................ 37 9.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37 9.1 质量目标 .................................................... 37 9.2 质量保证体系 ................................................ 38 9.3 监测工作管理与人员组成 ...................................... 38 9.3.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 38 9.3.2 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 39 9.3.3 文件与资料的管理 ........................................ 39 9.4 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 39 9.4.1健全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 39 9.4.2 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 40 9.4.3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 41 9.4.4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制度措施 ............................ 43 9.5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 43 9.5.1 仪器、仪表 .............................................. 43 9.5.2 野外作业 ................................................ 44 9.5.3 资料采集及整理 .......................................... 44 9.6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信息管理措施 ............................ 44 9.6.1文件控制 ................................................ 44 9.6.2 安全监测预、报警 ........................................ 45 10.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6 10.1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 46 10.2 安全保证体系 ............................................... 46 10.2.1 安全保护责任 ........................................... 46 10.2.2 劳动保护 ............................................... 47 10.3安全保障制度 ............................................... 47 10.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48 iv 附录一 场地周边建筑物裂缝调查 ................................. I 附录二 .....................................................IV 附录三 .....................................................IV v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概述 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位于东路与第三大街交界处,与远期13号线地下一层通道换乘,站点周边有河南和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龙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惠安手外科医院、天明公园等。 轨道交通5号线经开第三大街站有效中心里程为DK22+644.727,设计起点里程为DK22+419.627,设计终点里程为DK22+737.727,车站主体外包结构长度为313.1M。 1.2车站建筑方案、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 经开第三大街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为地铁5号线和13号线的换乘车站,换乘方式拟为通道换乘,远期13号线区间隧道下穿五号线车站。车站主体结构长度为313.1m,标准宽度为23.1m,站台宽14m,本站共设4个出入口,2个风亭组;地面标高约96.0~94.4m;顶板覆土厚度为3.3m~3.5m。周边空地较多,采用明挖法施 2工,开挖面积约为16455m。车站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车站主体设全体外包防水层;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标准段基坑深约17.950m,小里程端开挖深度约18.803m,大里程端开挖深度约18.997m。开挖范围的土层主要为:细砂、粘质粉土、粉砂;基底处的土层主要为细砂、粉砂层。 1.3地质情况 1.3.1 工程地质 1.3.1.1 地形地貌 本站场地属于黄河冲洪积平原(A1区),标高96.03m~ 96.65m之间,场地地形比较平缓。场地30米深度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地层,0~20m主要地层为粉土(稍密~中密)、粉质粘土(软塑可塑),夹有粉砂、细砂,20~30m主要地层为中密~密实细砂。 1.3.1.2 地层特征 根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本场地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 1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等。地层从上到下主要为: 1)人工填土 第?层:素填土(Q/4ml/) 黄褐色,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以粉土、细砂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本层层厚0.50,4.20m,平均层厚1.62m,层底埋深0.80,4.20m,平均层底埋深2.00m,层底高程92.09,95.36m,平均层底高程94.28m。 ? /1层:杂填土(Q/4ml/) 杂色,成分杂乱,松散,主要由市政道路路面、耕土、回填土、垃圾和植物根系等组成,一般表层有厚约0.2~0.4m的水泥路面。本层层厚0.30,4.00m,平均层厚1.31m,层底埋深0.30,4.00m,平均层底埋深1.31m,层底高程92.36,95.86m,平均层底高程94.97m。 (2)全新统冲洪积层 第?/32层:粘质粉土 黄褐色~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和少量褐色粘土团块,偶见钙质结核,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仅在M5Jz-?14-400#钻孔中揭露,层厚1.30m,层底埋深5.10,层底高程91.11。 第?/33D层:细砂 黄褐色~浅灰色,稍湿,稍密~中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碎片,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和粉土薄层。本层层厚1.70,7.20m,平均层厚4.47m,层底埋深3.80,8.70m,平均层底埋深6.60m,层底高程87.37,92.41m,平均层底高程89.71m。 第?/35层:粘质粉土 黄褐色~褐黄色,湿,中密,含少量云母碎片、螺壳碎片和铁锰质结核,含钙质结核,含量约3%~10%,粒径约5~10mm,钙质结核有磨圆度,有铁质染色现象。本层层厚2.00,8.30m,平均层厚4.97m,层底埋深8.70,14.60m,平均层底埋深11.66m,层底高程81.56,87.65m,平均层底高程84.64m。 第?/36层:砂质粉土 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钙质条纹和少量粒径约5mm的小姜石,砂感较强,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本层层厚0.40,7.00m,平均层厚3.15m,层底埋深9.80,22.70m,平均层底埋深16.29m,层底高程73.34,86.85m,平均层底高程80.04m。 第?/36C层:粉砂 褐黄色,湿~饱和,中密~密实,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土质不均,与砂质粉土互层,含少量云母碎片。本层层厚0.70,8.60m,平均层厚3.45m,层底埋深12.00,20.00m,平均层底埋深17.20m,层底高程76.23,84.65m,平均层底高程79.13m。 2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第?/51层:细砂 浅灰色~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含云母片、少量蜗牛壳碎片和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粉土和粉质粘土。本层层厚1.30,11.00m,平均层厚5.68m,层底埋深17.90,27.00m,平均层底埋深23.74m,层底高程69.25,78.35m,平均层底高程72.54m。 第?/52层:细砂 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片等组成,含少量蜗牛壳碎片和粒径约5mm的钙质结核。本层层厚3.70,11.30m,平均层厚7.57m,层底埋深29.00,35.00m,平均层底埋深32.51m,层底高程61.07,67.65m,平均层底高程63.79m。 第?/52A层:粘质粉土 黄褐色~褐黄色,湿~很湿,中密~密实,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和钙质结核,偶见螺壳碎片和云母碎片,多铁质染色,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夹薄层粉质粘土。本层层厚0.40,4.20m,平均层厚2.20m,层底埋深22.20,27.00m,平均层底埋深25.32m,层底高程69.16,74.00m,平均层底高程70.98m。 (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 第?/24层:粉质粘土 褐黄色~棕黄色,硬塑~坚硬,切面光滑,干强度高,多铁锰质染色现象,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钙质结核含量一般为3%~5%,姜石粒径一般为2~20mm,有虫孔,孔壁多铁质浸染。本层层厚1.40,13.20m,平均层厚6.26m,层底埋深35.00,48.00m,平均层底埋深40.63m,层底高程48.15,61.21m,平均层底高程55.62m。 第?/24A层:粘质粉土 褐黄色,饱和,密实,土质不均,局部夹粉砂和粉质粘土薄层,含姜石3%~5%,一般粒径5~20mm,局部粒径大于50mm。本层层厚1.60,5.70m,平均层厚3.49m,层底埋深33.20,40.00m,平均层底埋深37.64m,层底高程56.31,63.03m,平均层底高程58.66m。 (4)中更新统冲洪积层 第?/21层:粉质粘土 褐红色、棕红色,硬塑,含铁锰结核,最大粒径大于5mm,节理发育,节理面光滑,多铁锰质染色现象,含钙质结核,一般粒径为10~40mm,最大粒径大于5cm,局部分布有不连续的钙质胶结层,近似砂岩,坚硬,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钻进困难。本层仅在M5Jz2-?13-082#钻孔中揭露,层厚0.80m层底埋深50.00,层底高程46.34 第?/51层:粉砂 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组成,含云母片。本层层厚 3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1.90,2.00m,平均层厚1.95m,层底埋深49.20,50.00m,平均层底埋深49.60m,层底高程46.15,47.14m,平均层底高程46.65m。 1.3.2 水文地质 1.3.2.1 地表水 场地附近无河流通过。 1.3.2.2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本车站范围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具微承压性,初勘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为13.2~13.9m,高程为82.35~83.14m,详勘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为13.6,15.8m,高程为80.52,82.80m,地下水位于结构底板以上3~7m。 1.3.2.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 (1)地下水的补给:本段沿线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河流下渗补给。 (2)地下水的径流:本段沿线内地下水的径流主要受城区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影响,浅层地下水的天然流向是由西南向东北。但由于受开采的影响,径流方向可发生局部改变。 )地下水的排泄:本段场地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是以开采、地下径流为主。 (3 (4)地下水水位及其动态特征:本场地勘测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3.2,15.8m,高程为80.52,83.14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每年6月份,9月份是地下水的补给期,大气降雨充沛,水位会明显上升,每年12月份,次年2月份为排泄期,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正常情况下地下水年变幅在2.0m左右。 1.3.3 不良地质 本场地的特殊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可分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素填土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土、粉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人工填土在场地内广泛分布,一般层厚0.50~4.50m。人工填土均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具强度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 1.4地下管线及周边构筑物 车站周边主要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讯、路灯、燃气、热力等八种管线;其中给水、电力管线穿越4号出入口采取特殊保护措施,燃气管线穿越4号出口需进行临时迁移路灯、通讯管线影响主体施工需进行特殊保护措施,热力、雨水、污水管线影响主体施工需进行临时迁移;经开第三大街有现状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燃气、通讯、路灯七种管线,其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影响主体 4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施工需进行临时迁移。同时,施工期间需加强对周边管线的监测保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车站周边主要地面建筑物:惠安手外科医院为6-8层砼结构,距离车站主体基坑约23m;河南和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为一层砖混结构距离车站四号出入口基坑约13m。 2. 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及原则 2.1 编制依据 本次监测依据如下: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 (5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8)《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 (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10)《土木工程监测技术》 (11)《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 (12)经开第三大街站相关图纸及资料。 2.2 监测原则 2.2.1 系统性原则 (1)所设计的各种监测项目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验; (2)发挥系统功效,对围护结构进行全方位、立体、实时监测,并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 (3)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4)利用系统功效尽可能减少监测点的布设,降低成本。 5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2.2.2 可靠性原则 (1)所采用的监测手段应是比较完善的或已基本成熟的方法; (2)监测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应事先进行率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监测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2.3 与设计相结合原则 (1)对设计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以便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 (2)对评审中有争议的工艺、原理所涉及的部位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反演分析和计算对其进行校核; (3)依据设计计算确定支护结构、支撑结构、周边环境等的警界值。 2.2.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 (1)对支护结构体敏感区域增加测点数量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2)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描述的岩土层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和施工中发现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3)对关键部位以外的区域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2.2.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1)结合施工工况调整监测点的布设方法和位置; (2)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方法或手段、监测元器件种类或型号及测点保护方式或措施; (3)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时间、测试频率。 2.2.6 经济合理性原则 (1)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 (2)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选择成本较低的国产监测元件; (3)在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关系,减少测点布设数量,降低监测成本。 3.监测目的、内容及要求 6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3.1 监测目的 为避免基坑对工程周边环境及基坑围护本身的危害,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及有效的监测方法,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控,为工程动态化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所需的数据,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具体如下: (1)促进郑州轨道交通5号线经开第三大街站基坑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经济和工期损失,为隧道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2)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由于设计所用的土压力计算采用经典的侧向土压力公式,与现场实测值相比较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知道现场实际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与设计时采用值进行比较,必要时对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 (3)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支护结构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不同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 (4)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提供依据,为今后的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类比依据。 )为了实施对车站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地下水、围护结构与支(5 撑体系的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工期和既有建筑的安全。 (6)车站土建工程峻工后,对既有建筑物监测继续进行,直至其变形稳定为止,并以此作为对既有建筑物影响的评价依据。 (7)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工程本体实施独立、公正的监测工作,基本掌握周边环境、围护结构体系的变形、应力应变动态,获取监测数据,为建设单位、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参考依据; (8)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提供支持,通过监测工作、安全巡视和监测管理服务工作,较全面地掌握各工点的施工安全控制程度,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对施工过程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管理; 3.2 监测内容 3.2.1 监测项目 本次监测范围为经开第三大街站及附属工程,监测内容为经开第三大街站基坑 7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及围护结构本身及基坑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土体及建(构)筑物。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围护结构本身和相邻环境。围护结构中包括围护 桩、支撑、圈梁、坑内外土层等;相邻环境中包括相邻道路、管线、建筑物等。 经开第三大街站具体监测项目有: (1) 围护桩(墙)顶水平位移; (2) 围护桩(墙)顶竖向位移; (3) 围护桩(墙)深层水平位移; (4) 地面沉降; (5) 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6) 周围建(构)筑物沉降; (7) 支撑轴力; (8) 立柱隆沉; (9) 地下水位 (10) 地质及支护观察。 3.2.2 监测工作量 表3.1对经开第三大街站量测项目进行了汇总。各监测断面编号及监测点平面和 剖面图详见附录二、三。 表3.1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工作量汇总表 桩顶水平位移 点 15 30 桩顶沉降 点 15 30 围护桩测斜 孔 8 16 地表沉降 点 20 180 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点 \ 40 周围建(构)筑物沉降 点 \ 8 钢支撑轴力 点 5 10 混凝土轴力 组 5 5 立柱隆沉 点 5 5 地下水位 孔 3 6 8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3.3 监测技术要求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对经开第三大街站基坑监测进行等级划分,本次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 3.3.1 监测精度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本次变形监测等级为二等变形监测,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基坑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报警值按表3.2确定。 表3.2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D?20 20?D?40 40?D?60 ,60 ,2 2?υ,4 4?υ?6 υ,6 υDDDD ?0.3 ?1.0 ?1.5 ?3.0 (2)围护桩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3.3确定。 表3.3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S?20 20?S?40 40?S?60 ,60 υ,2 2?υ,4 4?υ?6 υ,6 SSSS ?0.15 ?0.3 ?0.5 ?1.5 (3)基坑围护桩体测斜,测斜仪的系统精度?0.25mm/m,分辨率?0.02mm/500mm; (4)支撑轴力监测,传感器的量程宜为设计值2倍,精度?0.5%(F?S),分辨率?0.2%(F?S); (5)周围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3.2确定; (6)周围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3.2确定; (7)立柱隆沉,监测精度应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3.2确定; (8)地下水位量测精度?10mm; 此外,监测控制网的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按照二等基准网技术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 9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二等 0.5 0.15 0.30,n 0.4,n n为测站数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按照二等基准网技术要求进行,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 <400 1.0 <1/200000 9 - 二等 3.0 <200 1.8 <1/100000 6 9 3.3.2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在图纸未包括的情况下,监测频率的确定可 参照下表3.4。 表3.4 监测频率表 1 围护桩顶水平、竖向位移 1次/1d 2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1次/1d >2 2次/1d 3 地表沉降 0.5~2 1次/1d ,0.5 1次/1d 4 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1次/1d 5 周围建(构)筑物沉降 1次/1d 6 地下水位 1次/1d 7 立柱隆沉 1次/1d 8 钢支撑轴力 1次/1d 注:1、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次/d;2、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3、基坑类别为三级时,监测频率将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宜测、可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将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将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10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管道出现渗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现象; (10)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1)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12)当出现危险事故征兆时,将实时跟踪监测。 3.3.3 监测警戒值 深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符合工程设计的限值、地下主体结构设计要求以及监测对象的控制要求,监测报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两个值控制。 监测警戒值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满足设计的要求,不能大于设计值;?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对于相同条件的保护对象,应该结合周围环境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情况综合确定;?满足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根据监测内容,本站选用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钢支撑轴力两项设定预警值,作为围护结构施工安全判别标准(对周边环境的监测每项均需要设预警值)。项目监测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量测控制标准,按预警、报警级预警进行反馈和控制。其安全性判别标准如下: F=实测值/容许值 预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容许值的70%~80%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的80%~100%之间而另一指标未达到该值时。 报警:实测位移(或沉降)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容许值的80%~100%之间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达到极限值而另一指标未达到时;或双控指标均达到极限值而整体工程尚未出现不稳定迹象时。 “预警”时,监测组和施工单位应加密监测频率,加强对基坑及地面和建(构)筑物沉降动态的观察,尤其应加强对预警点附近的雨、污水管和有压管线的检查和处理。 “报警”时,除应继续加强上述监测、观察、检查和处理外,应根据预警状态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针对该状态的预警方案,同时应对施工方案、开挖进度、支护参数、工艺方法等做检查和完善,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 11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本次监测报警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在图纸未包括的情况下,监测报警值的确定可参照下表3.5。 表3.5 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 一级 2mm~3mm 25mm~30mm 围护桩顶水1 二级 4mm~6mm 40mm~50mm 平位移 三级 8mm~10mm 60mm~70mm 一级 2mm~3mm 10mm~20mm 围护桩顶竖2 二级 3mm~4mm 25mm~30mm 向位移 三级 4mm~5mm 35mm~40mm 一级 2mm~3mm 45mm~50mm 围护桩深层 3 水平位移(测二级 4mm~6mm 70mm~75mm 斜) 三级 8mm~10mm 70mm~80mm 一级 2mm 25mm 4 地表沉降 二级 4mm 50mm 三级 8mm 60mm 刚性管压力 1~3 mm 10~30mm 道 非压力 3~5 mm 10~40mm 5 管线沉降 柔性管道 3~5 mm 10~40mm 周围建(构)6 \ 1~3mm 10~60mm 筑物沉降 7 地下水位 ?0.5m ?1m 一级 2mm~3mm 25mm~35mm 8 立柱隆沉 二级 4mm~6mm 35mm~45mm 三级 8mm~10mm 55mm~65mm 一级 60,~70,f 9 钢支撑轴力 二级 \ 70,~80,f 三级 70,~80,f 注: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报警值为变形控制值的70%;2、f为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3、监测预警值为报警值的80%;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4、经开第三大街站车站主体结构的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地面最大沉降量应?0.15,H且?30mm,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应?0.15,H,且?30mm。。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12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4. 基准点及监测点的布设及保护 4.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4.1.1 控制网布设原则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围护桩顶、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测斜,立柱沉降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 )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1 (2)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 监测基准点的布设技术要求为:?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4.1.2 基准点的埋设方法 (1)选择远离基坑影响范围的稳定区域,开挖深度约500mm的窑井; (2)在窑井内浇筑顶宽120mm底宽250mm,略高于窑井的混凝土墩;混凝土顶面距地表距离保持在5cm左右; (3)将基准点标埋入混凝土中,露出混凝土面约1,2cm; (4)基点周围做保护井,上部加装钢制保护盖; (5)养护15天以上。 埋设形式如图4.。 13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封盖地面 基准点 图4.1 基准控制点埋设形式 4.2 监测点的布设 4.2.1测点布设原则 监测点的布设是监测工作的基础,明挖基坑监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监测点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满足监控要求; (2)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监测点的埋设应便于保护,后期使用过程中不易被破坏,每个监测点均需要配套保护装置; (6)监测点埋设完毕,应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及验收资料,埋设记录表及验收表见附表。 表4.1 经开第三大街站基坑监测点布设原则 围护桩顶水平、1 围护桩顶部 沿围护桩的周边布置,间距15~25m。 竖向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围护桩深层水平2 围护桩体 桩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间距位移(测斜) 15~25m。 监测点安装与钢支撑端头,布设间距3 支撑轴力 钢管支撑 15~25m,各层在竖向保持一致。 4 立柱隆沉 立柱 沿立柱布置监测点。 14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基坑外约以25m间距布置一组,每组四个点,基坑周边地5 地表沉降 观测点距离基坑边的距离为1m、5m、10m、表 15m。 6 地下水位 基坑周边 基坑两边每两个监测断面设一组。 7 坑底隆起 基坑底部 布设间距20~30m,每断面3~4个监测点。 在管线上方15m~25m设一个,管线节点等 8 管线沉降 基坑周边 重要部位应布设观测点,重要管线监测点不 应与地板沉降监测点相互替代。 9 周边建筑物沉降 基坑周边 在房屋周边布设沉降观测点。 4.2.2 监测点布设方法 4.2.2.1 围护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 围护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为:?测点应尽量布设在基坑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等较为固定的地方,以设置方便,不易损坏,且能真实反映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部的侧向变形为原则;?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测点设置强制对中标志;?宜布置在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测斜)处。 监测点 冠梁 测斜管 围护桩 图4.2 桩顶位移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4.2.2.2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为: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围护桩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布置间距宜为30,40m,中间部位宜布置监测点。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头处应密封处理,并注意保证管口的封盖;?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2,3m; 15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本工程安装埋设测斜管的桩分钻孔灌注桩、SMW工法桩、钢管桩三种。 (1)钻孔灌注桩中测斜管的安装,在灌注桩钢筋笼的施工过程中,将测斜管按照固定的方向绑扎于钢筋笼主筋上,为防止吊装钢筋笼或下桩过程中测斜管掉落或者上浮,绑扎一定要牢固,下桩过程中测斜管导槽方向要与基坑边相切,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须特别注意导管不能碰撞测斜管,浇筑完成后对测斜管桩顶部位要进行保护。 测斜管地面 冠梁 主筋钻孔灌注桩 开挖面钻孔灌注桩测斜管 坑内 (a) (b) 图4.3 钻孔灌注桩测斜管绑扎埋设示意图 4.2.2.3 地表沉降 16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表沉降监测点宜按剖面垂直于基坑边布置,剖面间距宜为25m,每侧边剖面线至少1条,并宜设置在每侧边中部; ?地表沉降监测剖面线延伸长度宜大于3倍基坑开挖深度。每条剖面线上的监测点宜由内向外先密后疏布置,且不宜少于3~5个; ?围堰沉降监测点宜沿围堰周边布设,测点间距严格按照设计方案。 测点封盖 测点钢筋 混凝土 图4.4 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4.2.2.4 立柱隆沉 在钢立柱上焊接钢筋,钢筋头高过冠梁15cm左右(便于测量),在焊接的钢筋上绑扎钢板尺,通过钢板尺的移动计算出立柱的隆起或沉降量。 钢筋头 钢筋混凝土支撑 格构柱 图4.5 立柱隆沉监测点布设方法示意图 4.2.2.5周围地下管线变形 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m,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 17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设置间接监测点。 管线的观测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当采用直接法时,常用的测点设置方法有: (1)抱箍法 在特制的圆环(也称抱箍)上焊接测杆,然后固定在管线上,将测杆与管线连接成一个整体,测杆不超过地面,地面处设置相应的窨井,保证道路、交通和人员的正常通行。此法观测精度较高,其不足之处是必须凿开路面,开挖至管线的底面,这对城市主干道是很难实施的,但对于次干道和十分重要的地下管道,如高压煤气管道,按此方案设置测点并予以严格监测是可行和必要的。 对于埋深浅、管径较大的地下管线也可以取点直接挖至管线顶表面,露出管线接头或阀门,在凸出部位做上标示作为测点。 (2)套管法 用一根硬塑料管或金属管打设或埋设于所测管线顶面和地表之间,量测时将测杆放入埋管内,再将标尺搁置在测杆顶端,只要测杆放置的位置固定不变,测试结果就能够反映出管线的沉降变化。此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可避免道路开挖,但观测精度较低。 间接法就是不直接观测管线本身,而是通过观测管线周边的土体,分析管线的变形。此法观测精度较低。当采用间接法时,常用的测点设置方法有: (1)底面观测 将测点设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观测底面的土体位移。此法常用于分析管道纵向弯曲受力状态或跟踪注浆、调整管道差异沉降。 (2)顶面观测 将测点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或管线的窨井盖上观测。由于测点与管线本身存在介质,因而观测精度较差,但可避免破土开挖,只有在设防标准较低的场合采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 4.2.2.5周围建(构)筑物沉降 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m,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 2)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3)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5)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6)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 18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的布置应分析建筑的受力传递和应力分布情况。为了反映建筑竖向位移的特征和便于分析,监测点应布置结构主要传力构件上以及建筑竖向位移差异大的地方。 4.2.2.6 钢支撑轴力 支撑轴力监测点的布置原则为:?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杆件上;?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层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钢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监测点的安装技术要求如下:?安装前测量一下轴力计的初频,是否与出厂时的初频相符合(??20Hz),如果不符合应重新标定或者然后另选用符合要求的轴力计。?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反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在钢支撑在吊装前,把轴力计的电缆妥善地绑在安装架的两翅膀内侧,防止在吊装过程中损伤电缆。 钢支撑轴力测点的安装步骤如下: ?采用专用的轴力架安装架固定轴力计,安装架圆形钢筒上没有开槽的一端面与支撑的牛腿(活络头)上的钢板电焊焊接牢固,电焊时必须与钢支撑中心轴线与安装中心点对齐。 ?待焊接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圆形钢筒内,并用螺丝(M10)把轴力计固定在安装架上。 ?钢支撑吊装到位后,即安装架的另一端(空缺的那一端)与围护墙体上的钢板对上,中间加一块250×250×25mm的加强钢垫板,以扩大轴力计受力面积,防止轴力计受力后陷入钢板影响测试结果。 ?将读数电缆接到基坑顶上的观测站;电缆统一编号,用白色胶布绑在电缆线上做出标识,电缆每隔两米进行固定,外露部分作好保护措施。 19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地面混凝土支撑 钢支撑 钢支撑围护桩轴力计 型钢立柱 钢支撑 开挖面 (a) 轴力计与活络头焊接钢支撑活络头 活络头 钢围檩 支架 (b) (c) 图4.6 钢支撑轴力计安装示意图 20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4.2.2.7 地下水位 基坑外地下水水位监测包括潜水水位监测和承压水水位监测,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监测点宜布置在邻近围护桩施工搭接处、转角处、相邻建(构)筑物处、地下管线相对密集处等,并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外侧约2m处;?潜水水位监测点间距宜20,50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处应适当加密;?潜水水位观测管埋置深度宜为6,8m;?对需要降低微承压水或承压水水位的基坑工程,监测点宜布置在相邻降压井近中间部位,间距宜为30,60m,每侧边监测点至少1个。观测孔埋设深度应保证能反映承压水水位的变化,观测孔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在垂直围护桩2m处,打孔下水位管。基坑(坑外)潜水水位观测孔应在基坑降水之前完成。其孔径不应小于110mm,孔深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确定,一般在5,8m,当挖深范围内若有渗透性较强的粉、砂性土层时,水位观测孔应进入该层一定深度。孔隙水压力计周围、水位管滤管段与孔壁间须灌砂,其余段应用有效的隔水材料封阻至孔口,水位管口应加盖,防止地表水及杂物进入;承压水位观测孔深进入承压含水层不宜小于2m,孔底应填砂,水位管直径可为50,70mm,滤管段不宜小于1m,其与孔壁间应灌砂,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隔水。 管口封盖 粘土封口 填充滤砂 滤管 沉淀管 , (a) 21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b) 图4.7 地下水位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4.3 监测点的保护 深基坑工程监测中,由于测试元器件基本埋入混凝土和土体内,这样使其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修复的性质,因此除认真做好测斜管、传感元件和各监测点的安装埋设工作外,对测点、孔的现场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它是监测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根本。 (1)所有的监测基准点及监测点在埋设完毕后都需要配备保护装置,并且进行标示,标识牌如下图。 ~ 工程测点 注意保护 图4.8 监测点标识 (2)监测点埋设完毕之后,及时将监测点布设图及各测点保护的注意事项告知施工单位,让施工单位向下个班组进行监测点保护的交底,同时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明白监测点对本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在平时施工作业中即要能“认的出”监测点,还要知道如何避让保护监测点,监测点受到破坏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监测人员。 (3)监测点的维护作为日常监测过程中巡视的主要内容之一,及时掌握监测点的完好状况,对破坏的测点应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的替换修补,并做好记录工作。 (4)测斜管在安装过程时桩头部位要套钢管保护,使用过程中,管口封堵一定要做好并经常检查,同时外侧还需作保护罩,防止管口被破坏,进而导致测斜管被 22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堵;定期要对测斜管进行冲洗疏通。 (5)所以传感器类的导线引出地表需要套钢管保护,并且需要做防水处理。 (6)施工区域内的沉降点或地下水位监测点,尽量埋设于低于地表的保护井内 ,上盖钢板保护,防止被掩埋或者破坏;埋设于道路或者建筑物上的沉降点,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小巧”,尽量不影响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美观,便于保护。 (7)围护破桩头过程,是测斜监测孔与桩内力监测点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测斜管易被凿穿、破碎,然后造成管内堵塞,无法使用,传感器导线被凿断或者芯线被拉断,导致监测点报销。使用小风镐在监测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慢慢的凿处混凝土可有效防止测点被破坏,坚决杜绝使用挖掘机直接撞击破除混凝土,这样对监测点造成的结果是毁灭性的。 各种量测项目测点保护现场照片如下: (a)监测基准点保护井 (b)测斜标识牌 (c)支撑轴力监测导线标识牌 (d)混凝土支撑监测点保护管 (e)测斜管保护管 23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f)测斜管保护罩 (g)土压力监测保护井 (h)地下水位监测点保护井 (i)地表沉降监测点保护盖 (j)围护桩内力监测保护管 (k)钢筋计导线布设正确走向 4.4 巡视观察 深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1)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 ?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4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2. 施工工况 ?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3. 基坑周边环境 周边道路(地面)和围堰有无裂缝、沉陷; 4. 监测设施 ?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1)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2)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3)巡视检查记录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5. 监测方法 5.1 桩顶水平位移 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组或者反光片进行观测。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应用。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监测方法。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基点,其观测原理参见图5.1。 B α APS 图5.1 极坐标测量示意图 yy,BAarctan,,,,,,,,ApAB (5.1) xx,BA 25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x,x,scos,pAAPAp (5.2) y,y,ssin,pAAPAp (5.3) 观测时在工作基点A架设全站仪、在后视点B(工作基点)和监测点P架设棱镜,利用全站仪的测角功能测定夹角β,用全站仪的测边功能测定边长S。再按以上公AP式可计算出监测点P的坐标(x、y)。 PP 外业观测作业按观测技术要求进行。一般水平角观测6,9个测回,距离测量4,6个测回,外业作业的限差应符合观测技术设计要求的规定。 极坐标监测对一个区域的独立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分组进行,即一次在若干个监测点上架设棱镜同时进行水平角和边长观测。在监测点多于2个(即水平角观测方向多于3个时)水平角观测应按全圆测回法观测(即需要归零)。 5.2 桩顶、地表的沉降 沉降监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水准基点或工作基点起测,将各个监测点贯穿于整个水准线路中,最后回到工作基点或水准基点,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外业成果合格后,再按水准线路平差方式,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再根据监测点的高程与初始高程、上次测量高程进行比较,求得各监测点的累计垂直位移变化量和期内变化量。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5.3管线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沉降监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水准基点或工作基点起测,将各个监测点贯 26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穿于整个水准线路中,最后回到工作基点或水准基点,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外业成果合格后,再按水准线路平差方式,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再根据监测点的高程与初始高程、上次测量高程进行比较,求得各监测点的累计垂直位移变化量和期内变化量。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5.4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通过在围护桩内部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测量,可以量测围护桩体或坑外土体在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变化。 技术要求如下:?测斜管埋设后应在基坑开挖前2天测定侧向变形初始值,取至少2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测斜仪的精度要求不小于下表;?深层侧向变形测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斜仪探头应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10,15分钟后,自下而上以0.5m或1m为间隔,逐段测出需量测方向上的位移;(2)每测点均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 5.5 钢支撑轴力 钢支撑轴力监测采用FXR-1040各种规格的轴力计,采用XP05智能型振弦式频率读数仪进行读数,监测精度达到1.0%F?S,并记录温度。 监测观测方法及数据采集技术要求如下: (1)轴力计安装后,在施加钢支撑预应力前进行轴力计的初始频率的测量,在施加钢支撑预应力时,应该测量其频率,计算出其受力,同时要根据千斤顶的读数对轴力计的结果进行校核,进一部修正计算公式。 (2)基坑开挖前应测试2,3次稳定值,取平均值作为计算应力变化的初始值。 27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3)支撑轴力量测时,同一批支撑尽量在相同的时间或温度下量测,每次读数均应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5.6 地下水位 地下水水位监测采用钻孔内设置水位管,通过水位计进行量测的方法。 技术要求如下: (1)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降水之前设置,钻孔孔径不应小于110mm,水位管直径宜为50,70mm。水位管滤管段以上应用膨润土球封至孔口,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 (2)承压水位管直径宜为50,70mm,滤管段长度应满足监测要求,与钻孔孔壁间应灌砂填实,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隔水措施,含水层以上部位应用膨润土球或注浆封孔,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 (3)承压水位(水头)监测孔如埋设在基坑内部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承压水的突涌。 (4)基坑内的潜水水位观测孔在开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难以保全,可采取利用坑内降水井停抽一段时间后来测读水位。 (5)水位观测孔的要求:?为基坑监测用的(坑外)潜水水位观测孔应在基坑降水之前完成。其孔径不应小于110mm,孔深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确定,一般在5,8m,当挖深范围内若有渗透性较强的粉、砂性土层时,水位观测孔应进入该层一定深度。孔隙水压力计周围、水位管滤管段与孔壁间须灌砂,其余段应用有效的隔水材料封阻至孔口,水位管口应加盖,防止地表水及杂物进入;?承压水位观测孔深进入承压含水层不宜小于2m,孔底应填砂,水位管直径可为50,70mm,滤管段不宜小于1m,其与孔壁间应灌砂,被测含水层与其它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隔水。 电源 报警器 地下水 图5.2 电测水位仪工作原理图及实物图 28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5.7 立柱隆沉 沉降监测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从水准基点或工作基点起测,将各个监测点贯穿于整个水准线路中,最后回到工作基点或水准基点,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外业成果合格后,再按水准线路平差方式,计算出各监测点的高程,再根据监测点的高程与初始高程、上次测量高程进行比较,求得各监测点的累计垂直位移变化量和期内变化量。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对使用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水准尺应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经分析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的存贮位置、方式,对电子水准仪的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进行检查设定,确保附合观测要求;?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时才能开始观测;?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对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仪器应在生产厂家规定的范围内工作,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当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每测段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完成闭合或附合路线时,应注意电子记录的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否则应查找原因直至返工重测合格。 6. 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6.1 数据处理 6.1.1 桩顶水平位移 使用大地测量方法对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的结果都是每一个监测点在监测时的平面坐标(一般是大地坐标)。要计算位移变化,一般需将每次监测成果转换成施工坐标(对基坑一般转化成以基坑边线为坐标轴的坐标系,其坐标轴为基坑长边方向、垂直于基坑长边方向)。 使用大地测量方法进行监测,在监测工作开始时应首先测定初始值,初始值观测的方法与正常监测方法一致。为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一般都连续观测两次,当两次观测值的差值小于允许观测误差时,取两次初始值观测的中值作为基准值。 在每次监测时根据监测计算结果与初始值和上一次监测值进行比较求得累计位移变化量和期内位移变化量。 29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累计位移变化量: ,,x-xx本次初始 (6.1) ,,y-yy本次初始 期内位移变化量: ',,x-xx本次上次 ' (6.2) ,,y-yy本次上次 累计位移变化量和期内位移变化量还应符合:“本次累计位移变化量,上次累计位移变化量+本次期内变化量”的关系。 计算所得最终结果应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用图表进行数据管理。根据各个监测点不同时间累计位移变化量可以做出各个监测点的位移变化过程线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位移量为纵坐标。利用位移过程线图可以清晰了解每一个监测点的位移变化过程和特点,了解点与点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否一致。 6.1.2 桩顶、地表沉降 通过水准测量的外业作业,在满足观测技术要求的外业限差后,将外业成果作为计算依据,通过水准测量平差工作,可计算出每一个监测点的高程,再根据每个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一个监测点的垂直位移期内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h(HH)HH,11iii,i,i, (6.3) H(HH)HH,,,,,,i00ii, 式中:H为本次高程、H为上次高程、H为初始高程。 ii-10 6.1.3管线沉降及周边建筑物沉降 通过水准测量的外业作业,在满足观测技术要求的外业限差后,将外业成果作为计算依据,通过水准测量平差工作,可计算出每一个监测点的高程,再根据每个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一个监测点的垂直位移期内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h(HH)HH,11iii,i,i, (6.4) H(HH)HH,,,,,,i00ii, 式中:H为本次高程、H为上次高程、H为初始高程。 ii-10 30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6.1.4 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 深层侧向变形计算时应确定固定起算点,起算点可设在测斜管的顶部或底部。当采用顶部作为起算点时,应采用光学仪器测定测斜孔口水平位移。如果测斜管底部进入较深的稳定土层内,则可以底部作为固定起算点,按下面公式计算各量测段水平位移值: jj X,X,Lsin,,X,L,f,,,,,jxixi00 (6.5) ii,1,1 jj Y,Y,Lsin,,Y,L,f,,,,,00jyiyi (6.6) ,1,1ii 式中: i——测点序号,i=1,2,…j L——测斜仪标距或测点间距(m); f——测斜仪率定常数; ,,——x方向第i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 xi ,,——y方向第i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 yi 为消除量测装置零漂移引起的误差,每一测段两个方向的倾角都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即 ,,(,),(,)xixi,,,xi (6.7) 2 ,,()(),,,yiyi,,,yi (6.8) 2 ,,,,,,,,当或,0时,表示向X轴或Y轴正向倾斜,当或,0时,表示yiyixixi 向X轴或Y轴负向倾斜,由上式可计算出测斜管轴线各测点水平位置,比较不同测次各测点水平坐标,便可知道桩体的水平位移量。 31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导线总位移 位移X采集设备 地面测读间距原 准 线 导槽 测斜管 导轮回填 图6.1 测斜仪量测原理图 6.1.5 钢支撑支撑轴力 钢支撑轴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当轴力计受轴向力时,引起弹性钢弦的张力变化,改变了钢弦的振动频率,通过频率仪测得钢弦的频率变化,即可测出所受作用力的大小。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P,K,F,b,T,B (6.9) -3式中:频率模数F=f×10。 2 P——支撑轴力(kN); K——轴力计的标定系数(kN/F); ?F——轴力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轴力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 ?T——轴力计的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B——轴力计的计算修正值(kN); 6.1.6 地下水位 水位观测孔成孔后,即应采用水位计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变化,取稳定值作为基准值,施工监测时,应据工况需求的频次测读地下水位变化量,其测试精度为?1cm。观测时,应注意水位管阻塞或被测水位因与其它含水层连通致使观测值失真。 6.1.7 立柱隆沉 通过水准测量的外业作业,在满足观测技术要求的外业限差后,将外业成果作为计算依据,通过水准测量平差工作,可计算出每一个监测点的高程,再根据每个 32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一个监测点的垂直位移期内变化量和累计变化量。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h(HH)HH,11iii,i,i, (6.10) H(HH)HH,,,,,,i00,ii 式中:H为本次高程、H为上次高程、H为初始高程。 ii-10 6.2 监测信息反馈 6.2.1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施工期间要对全过程进行观测。各项监测工作的监测周期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天,其余情况下可延至5至10天。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则需进行连续监测。 当周边建筑物出现裂缝时,除了要增加沉降观测的次数外,应立即进行对裂缝变化加以观测,观测裂缝首先要设置观测标志。设置标志的要求:当裂缝开展时,标志就能相应地开裂或变化,正确地反映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观测方法可用千分尺量测裂缝标志的变化。 监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情况,提出补充修正意见,经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究后酌予变更。 为了及时进行险情预报,现场实测结果应立即分析处理后反馈给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 监测的最终结果是提供详细的数据用于指导施工,因此,我们将根据各监测项目等分类制定监测信息报表,按监测大纲统一的格式按时、如实的填报监测资料,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1)每次监测资料以报表的形式提交。 (2)当监测值接近报警值时,及时向上级预警;当达到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提交有关系列资料及分析报告。 (3)在监测结束后,提交监测分析报告。 (4)向施工单位、驻地监理上报监测日报、巡查报告、周报、及月报,测点编制规范详见附录一。 6.2.2 监控信息的内容 监控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 33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1)监测数据:主要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图、监测成果表(包括阶段测值、累计测值、变形差值、变形速率、数据预警判断结论等)、监测时程变化曲线,断面图; (2)现场察看信息:主要包括周边环境、本体的察看信息,作业面观察信息等; (3)施工安全评估和预警建议信息; (4)总结报告。 6.2.3 信息反馈质量保证措施 (1)监测信息报表每日由专人进行报送; (2)监测负责人保证其余反馈渠道(如电话、电子邮件、传真等)的畅通; (3)资料审核人负责检查报表内容是否齐全; (4)通过监测系统反馈的信息应实行逐级审核制度。 7. 监测材料、仪器设备 7.1 投入监测的仪器及设备 表7.1 监测仪器及设备明细表 苏州一光桩顶、围堰水平位测距?1mm+2pp 1 全站仪 OTS622B高性中国 1台 移监测 测角:?1″ 能全站仪 电子水桩顶沉降监测、地2 索佳SDL30 日本 1台 ?0.4mm/km 准仪 表沉降监测 围护桩深层水平分辨率?0.02mm/500mm,3 测斜仪 基深CX-3C 武汉 1台 位移监测 系统精度?4mm/1500mm 频率读XP05智能型频各传感器数据采精度:频率0.01%;温度4 江苏 1台 数仪 率读数仪 集 ?0.5?(-10~+85?) 地下水SWJ-IV型钢尺5 江苏 1台 地下水位监测 10mm 位仪 水位计 数据分析及报表6 电脑 联想 中国 1台 \ 制作 7 打印机 惠普 中国 1台 报表打印 \ 人员调配及应急8 车 五菱宏光 中国 1辆 \ 小组调配 34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7.2 仪器和设备要求 仪器性能的长期稳定性及可靠性是仪器选型的重要前提,选择合理的适用条件、量程范围和精度要求,避免盲目追求高标准或任意降低标准的倾向。监测仪器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的确定,要以满足工程监测要求为前提,过分追求高精度、大量程,势必意味着经济成本的高投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且还难以满足工程长期或永久性监测的要求。安全监测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及时掌握地下工程施工的工作性态、并对其工作性态进行综合分析的总体要求为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1)各类仪器设备在埋设前均应进行标定;各种测量仪器除精度需满足要求外,应定期由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检验、校正。 (2)监测传感器应满足下列要求: ?与量测的介质特性相匹配,以减小测量误差; ?灵敏度高、线性好、重复性好; ?漂移、滞后误差小; ?防水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成活率高。 8. 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保障措施 8.1 监测应急小组 为保证基坑及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的安全,确保报警及紧急状况下我方人员的及时到位,特成立监测应急小组。 总指挥: 项目负责人 副指挥:现场项目负责人 成员:现场监测人员、应急支援组 总指挥 副指挥 项目经理及副现场技术负责 经理人 现场监测组应急支援组 35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图8.1 应急小组组成 应急工作流程如下: 增加巡查次数总指挥 汇报反馈危险位置加密布应急点及测量频率启动副总指挥预案数据汇报反馈现场增加监测项目及现技术汇报现场项目经理场巡增加监测仪器负责查异人常 现应 场急 监支 测援 组组 图8.2 应急工作流程 8.2 紧急状态下监测项目应急措施 8.2.1 监测项目变化速率超出控制标准 当发现基坑的周边环境和结构等监测对象的变化速率超过监测控制标准,根据工程情况,现场监测人员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增加现场巡检的次数,密切关注危险位置地面或支护的变化; (2)危险位置或关键部位加密测点; (3)相应地增加量测项目,并加大监测频率; (4)增加监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5)建立紧急状态下监测工作制度和信息传递机制; (6)紧急状态下监测工程师必须驻现场并监督管理监测工作; (7)对工程提出合理有效的的建议等,并在监理批准的情况下立即实施; (8)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信息化施工。 8.2.2 基坑汛期的应急指挥与控制 (1)增加重点断面的测点数; (2)加大监控量测频率,并及时上报监测记录,现场值班干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观测基坑情况。 36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8.2.3 紧急状态汇报和总结 紧急状态包括:深基坑各项量测项目数值的突变,周边环境异常、支护结构开裂变形过大,影响施工和环境安全的,以及业主规定的其它情形。紧急状态下,监测单位直接联系施工单位负责人,紧急汇报后于现场加强监测和安全观察,并及时汇报监测对象的动态变化信息,紧急状态结束后,监测单位及时总结递交紧急状态下监测过程和结论,并提出有建设的预防建议。 8.3各种保障措施 8.3.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本工程发生紧急情况时,我单位会组织现场监测组至少3人进行抢险,此外总指挥会通知副指挥,调用其他标段的人员组成应急支援组,保证监测工作的进行。 8.3.2 物资材料保障措施 监测组驻地存放有备用的元器件,每个监测项目备用的元器件不少于2个。遇到突发事件需进行急需监测时,现场监测人员会首先调用存放的元器件,能保证马上投入使用。应急支援小组会从其他标段备齐所需物资并调配到本工程,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8.3.3 交通保障措施 为了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我方能及时到达现场,特配备了商务车一部,机动性较强,而且方便迅速。 9. 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9.1 质量目标 本项目质量目标:创优。 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动配合业主和总包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处理好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服务于全过程。 及时做好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认真完成本项目由于设计与施工变更等原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保证要求和工作质量不变。 37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9.2 质量保证体系 搜集资料、现场踏勘同类工程经验 明确现场负责人、编制监测方案审定呈报通过回馈 审核人、审定人批准方案 量材监内 人测料测质部安归成 员设采过量质全档本 组备购程记量控控控 织控控控录审制制制 制制制核 图9.1 质量保证体系 9.3 监测工作管理与人员组成 9.3.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项目组成员服从项目经理的统一调配,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严格按投标方案的要求带领作业人员实施作业,并经常保持与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场地施工进度,安排与落实监测工作的步骤,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工程需要,我方成立监测项目部,监测项目部人员及职责划分见下表。 表9.1 现场人员组织表 总体负责监测工作、负责监测方案的编制、监测孙永刚 高级工程师 项目经理 报表的审核 李红福 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工 负责监测监测方案的审核编订、监测报表的审核 毛付立 工程师 项目副总工 负责日常巡视、监测资料检查工作 张建威 工程师 测量主管 负责日常巡视、监测资料整理和监测现场工作 38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负责日常监测工作 吕天鹏 助理工程师 测量员 张超 助理工程师 杜冠宇 助理工程师 9.3.2 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方案要求及相应规范进行作业,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技术问题由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审定人商量后作出决定,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实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 9.3.3 文件与资料的管理 监测工作中的相关函件、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中的内外业资料等应分类装订统一管理,或者有计算机备份以防丢失。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应统一格式并进行签收登记。 9.4 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9.4.1健全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本项目部将严格执我单位的质量方针: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使命,负责守信,优质高效,以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持续满足顾客、社会和员工的期望。 为确保整个监测工程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将对工程进行质量策划,编制与质量体系相一致的质量。 为了使本产品和服务满足合同规定的需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结合GB/T19001-2000ISO901:2000标准编制本工程质量保证大纲及相应的支持文件。文件化质量体系的编制和运行管理的组织工作由工程项目部质量安全组归口管理,各组负责实施。 (1)质量体系的建立 质量体系认证:我方于2006年1月通过了GB/T19001-2000ISO901:2000质量体系认证。项目质量代表:本工程项目负责人为驻工地质量代表,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和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工程师:本项目设立一名质量管理工程师,由项目总工程师兼任。质量管理工程师由项目质量代表直接领导,负责日常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工作。 (2)项目质量体系建立依据 39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GB/T19001-2000ISO901:2000标准;本项目招标文件中列出的规程、规范;相关国家法规、建设单位有关规定、要求。 9.4.2 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对路面、管线、建筑物及已施工结构坚持进行日常巡视,如发现异常,立即进行重点监测并上报。 为了保证巡视检查有效,巡视检查应根据各建(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详细的检查程序,做好事前准备。检查程序包括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携带工具、检查路线等,详尽且便于操作。并且,巡视检查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特别是特殊情况的巡查。 要使巡查路和范围覆盖工程所有部位,不留任何死角,使巡查频次能适宜各种环境的变化,以及发生特殊运行情况的要求,使巡查内容不仅包括已出现的缺陷,并密切监视影响工程安全主要隐患的一些征兆。巡查前认真做好器具检查。 现场巡查记录使用统一制定的标准格式,内容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在的页数。电子记录要注意记录储存设备的电源更换,避免数据丢失。注意手工录入的数据复核和非直接采集项目的检查。 每次的日常巡视检查记录,注意与过去的检查记录查询作对照比较,以判断建(构)筑物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巡视检查不是孤立的为了检查而检查,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巡视检查,及时了解和判断运行是否安全正常,若出现异常迹象或显露出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消除。巡视检查人员熟悉勘测、设计、施工,熟悉观测资料,预先查阅并熟记工程勘测中曾发现有哪些地质问题,设计中结构及布置曾有过哪些考虑,施工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情况等历史资料。巡视检查人员带着这些问题,注意运用勘测、设计、施工的历史资料所记录的一些问题,去指导对工程的某些部位进行检查。巡视检查人员还应该熟悉工程观测资料和过程中曾发生过的一些问题,这样巡视检查就较容易判断运行状况是否正常或异常,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也容易找到合理的解释。 注意对监测设施的巡视检查。监测设施是监视建(构)筑物安全运行的耳目,应完善监测设施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可能遭到的人为破坏。巡视检查人员应熟悉监测设施的状况,注意对监测设施的检查,发现原有状况改变,及时查明原因予以恢复。巡视检查应按时编制周、月巡视检查报告。其包括:?检查日期;?本次检查的目的和任务;?检查组参加人员名单;?对规定项目的检查结果(包括文字记录、略图、素描和照片);?历次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和判断;?不属于规定检查项目的异常情况发现、分析及判断;?必须加以说明的特殊问题;?检查结论(包 40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括对某些检查结论的不一致意见);?检查组的建议;?检查组成员的签名。 9.4.3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组织措施 (1)建立监测管理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本项目负责人为驻工地质量代表,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本项目总工程师为质量管理工程师,由项目质量代表直接领导,负责日常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工作。项目综合管理部质检工程师负责监测管理工作质量的监督与检查。 (2)制定监测技术管理内部流程 监测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不仅要及时评估工程施工对工程本身和周边环境安全及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还要指导、监督土建承包商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来保证施工的安全。 要顺利完成对施工监测的管理的任务,首先我们将在项目部制定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监测技术管理内部流程。该流程侧重于技术方面的管理,实行专事专管制。监测技术管理内部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任命一个专项工作负责人,各环节的技术工作由该环节工作负责人统筹安排。所有工作负责人再由项目总工统一领导,组成以项目总工为核心的内部技术运转流程,见图9.2。各环节工作负责人在完成自己负责的事务之后向下一环节的工作负责人做好技术交接工作。遇到技术难题,由项目总工召集技术专家和各负责人共同研究解决。 41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现场技术负责 人 监测方案 前期准备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现场量测 技术培训 报表处理数据处理及编现场项制报表数据评判目经理 现场巡检报告 信息反馈数据报表 周报、月报、 报警监测报告 资料归档 图9.2 监测技术管理内部流程图 (3)明确岗位职责 监测管理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也有分工,要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得每项目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并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至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工作盲区而影响工作。对技术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资料收集齐全、方案编制、方案审查、监测实施、数据分析、报告编制、报告审批、报告提交、信息反馈和资料归档等方面工作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4)设立质检工程师 项目部任命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高级专业工程师担任质检工程师,专门负责量监督、管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对巡视检查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与控制。质安部成员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的抽查,召开质量剖析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处以重罚。 (5)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项目监测人员应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取得相应岗位的上岗证巡视人 42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员相对固定并配备地质专业相关技术人员,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能够保证满足工程需要。本项目配备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丰富工程经验的人员,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工经验丰富,具有工程管理、工程协调和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配备岩土、地质、结构、检测等专业高级技术人员,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素质能够保证满足工程需要。在监测及其监督管理服务实施中,保证本投标文件所列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测量技术工人全部到位。 9.4.4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制度措施 项目负责人结合项目特点与业主要求,制订适合本项目的,保证所有工作能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确保管理工作纵向到人,横向到边,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技术管理流程。结合本项目的工作特点,应制订以下制度: (1)监测方案审核制度 监测方案是质量保证的根本,对自身监测方案编写应深入细化,明确做什么与怎么做,对于重点、难点要有针对措施;所有监测方案均进行三级审核,由项目总工审批后报业主、监理批准。对施工方一般监测方案的审查报告也需进行三级审核,由项目总工审批后报业主、监理批准,对施工方的总体及特殊、专项监测方案还需组织专家会审。 (2)技术培训及技术交底制度 国家、地方和业主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技术方案的贯彻、执行是质量保证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进场前应对现场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的监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交底,监测工作的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标准、技术方案,明白技术要求、工序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并在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字认可。监测方案的实施由项目总工指导,项目质安部负责监督。 施工过程中若标准、规范、规程和工程具体要求变更,应对现场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的监测管理人员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培训和交底;日常巡视、检查发现施工方在监测工作中暴露的问题,应督促整改并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培训。 (3)会审制度 在监测工作开始前,项目总工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监测方案进行会审,提出问题,做好预控工作,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9.5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9.5.1 仪器、仪表 将按设计图纸和文件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测 43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试、校正,以防质量不合格元件的埋入。钻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应密实。各测点初始值的测定应待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一般7,10天)。 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如需更换仪表时,应先检验是否有互换性,并进行对比检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延续性。 9.5.2 野外作业 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项目组主要负责人。项目组的其它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监测工程专业技术强,我司将对职工进行宣贯、培训,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第一”从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去。对埋设全过程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 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施工的技术方案,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 9.5.3 资料采集及整理 制定有关质量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各类施工记录、工程检验资料、各类试验数据、鉴定报告、材料试验单、各种验证报告的收集、整理、汇总工作; 外业观测资料在内业计算前均要进行检查与复检,在保证采集数据正确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计算; 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会审,及时编制分项施工指导性文件、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9.6 监测管理服务质量保证信息管理措施 为保证监测管理工作中,内、外部文件的流转畅通,以加快监测信息反馈速度,提高监测管理服务质量,应对来往文件、监测信息进行规范管理。 9.6.1文件控制 (1)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大纲、图纸、技术文件及发包人提供的标准、原始资料、各相关单位的联系函、有关的会议纪要等)的控制。 (2)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批准 44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各种图纸、技术文件应明确编制、审核、批准等相应的岗位责任人,各个环节均须签字,重要文件须报请院有关部门批准。 (3)文件的发布和颁发 文件应分类编号,建立文件发放系统。文件必须及时发放,使参与活动的人员能够了解并使用完成该项活动所需的正确合适的文件。 外来文件和资料接收后由专人登记造册,分类保管。 (4)文件变更的控制 变更文件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审核人有权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变更的文件必须由审核和批准原文件的同一单位或人员进行审核和批准。必须把变更的文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和单位,以防使用过时或不合适的文件。 9.6.2 安全监测预、报警 监测点预警判断分析原则如下:?将阶段变形速率及累计变形量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小于预警值,则为正常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预警值而小于报警值则为预警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报警值而小于控制值则为报警状态,如阶段变形速率或累计变形值大于控制值则为控制状态,需进行抢险工作。?如数据显示达到警戒标准时,应结合巡视信息,综合分析施工进度、施工措施情况、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周边环境稳定性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确认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有关各方。 现场遇有险情时统一由监测管理人向工程参建各方发布。安全监测预警的分三级。 表9.2安全监测预警分级标准 变形监测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控制值的70,;或者双控指 黄色预警 标均之一达到控制值的85,。 变形监测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控制值的85,;或者双控指橙色预警 标之一达到控制值。 红色预警 变形监测的绝对值和速率值双控指标均达到控制值。 监测数据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 2)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跟踪监测。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机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45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 4)周边建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5)周边管线的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露等。 6)根据郑州本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10.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1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1)不发生安全、环境、文明施工的重大投诉或处罚事件; )重伤、死亡事故0起; (2 (3)次责及以上责任重大交通事故0起; (4)固体废物及危险废弃物受控处置达100%。 10.2 安全保证体系 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司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现场组织机构中设置质量安全保障部,有专人负责安全措施的实施和检查工作。整个施工期间,将负责现场作业的全部安全。对所有参加本工程的人员进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定并实施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工程现场的施工安全,维护现场生产和生活秩序。 10.2.1 安全保护责任 按有关规定履行其安全保护职责,其内容应包括安全机构的设置、专职人员的配备以及防火、防毒、防噪声、防洪、救护、警报、治安等的安全措施。 加强对职工进行施工安全教育,并按有关的规定编印安全防护手册发给全体职工。工人上岗前应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合格者才准上岗。 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规程。若责任区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将立即通报发包人,并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发包人提交事故情况的书面报告。 加强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检查,建立专门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安检人员。 46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10.2.2 劳动保护 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的规定,定期发给在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水鞋、雨衣、手套、手灯、防护面具和安全带等。还将按照劳动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发给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津贴和营养补助。 (1)照明安全 在施工作业区、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照明,其照明度应不低于有关规范的规定。 (2)接地及避雷装置 凡可能漏电伤人或易受雷击的电器及建筑物均设置接地或避雷装置,负责避雷装置的采购、安装、管理和维修,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3)消防 负责做好其自己辖区内的消防工作,配备一定数量的常规消防器材,并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训练,还将对其辖区内发生的火灾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负责。 (4)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防护 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水情和气象预报,做好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防护工作。一旦发现有可能危及工程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预兆时,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洪和防灾措施,以确保工程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10.3安全保障制度 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存在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存在质量风险。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下列制度: 1) 进入工地测量人员须遵守现场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2) 开始作业前须对仪器设备检查、维修,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对架设仪器所用三角架做详细检查,确保其螺丝紧固。 3) 在基坑边缘架设仪器时,各个部件需要紧固,包括三角支架及仪器与支架间的固定。应注意平稳,不得猛跑和撒把溜放,架设仪器距基坑边缘不得小于1米。 4) 需在基坑边缘布设测点或观测时,观测人员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在基坑边缘作业时,防止将物体碰入掉进基坑。 5) 施工需要用电,一定是电工接电线。使用冲击钻时,电线、电缆必须完好无损,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严禁私自拉线接线。 6) 在测量过程中,若需要在水平支撑上行走时须系安全带。 7) 在强光或雨天架设仪器时,需要遮阳伞对仪器进行保护。 47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8) 工作过程中布设钢筋应力计时需要焊接,必须由焊工进行焊接,非专业焊接人员严禁动用焊接设备。 9)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品。 10.4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工作,以实现文明工地的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对每位项目部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 (3)做好与其他承包人之间的协调工作,尽量减少施工干扰,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 (4)服从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5)搞好生活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6)施工现场材料、设备堆放整齐。 (7)礼貌用语,处好与周围工作人员的关系,营造一个团结文明的工作环境。 48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附录一 场地周边建筑物裂缝调查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经开第三大街站硬化路面裂缝调查统计表 硬化路面 裂缝位置 裂缝走向 裂缝长度 裂缝宽度 ?天明园北楼东侧 东西走向 约1m 3mm 南面 ?天明园北楼南侧 南北走向 约1m 5cm ?惠安手外科医院南侧 东西走向 约0.7m 1-2cm ?惠安手外科医院南侧 东西走向 约6m 8mm 北面 ?惠安手外科医院南侧 东西走向 约5m 2mm ?百消丹药业大门口 东西走向 约4m 9mm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经开第三大街站周边建筑物裂调查统计表 建筑物 与基坑 距基坑 编号 裂缝位置 裂缝走向 裂缝长度 裂缝宽度 名称 关系 最近距离 基坑 大楼北侧? 天明园北楼 50m 90度折线 约4m 0.3mm 东侧 东 大楼北侧惠安手外科基坑 ? 40m 西侧第一竖向 约2m 1mm 医院 北侧 个窗户 大楼北侧惠安手外科基坑 ? 40m 西侧第二竖向 约1.5m 1mm 医院 北侧 个窗户 惠安手外科基坑 大楼北侧10 40m 竖向 约2m 8mm ?医院 北侧 拐角处 大楼北侧惠安手外科基坑 11 40m 西侧第三竖向 约1m 2mm ?医院 北侧 个窗户 大楼北侧惠安手外科基坑 12 40m 西侧第二横向 约3m 2mm ?医院 北侧 个门洞 惠安手外科基坑 大楼北侧13 40m 横向 约5m 2mm ?医院 北侧 以东 I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图?天明园北楼东侧 图?天明园北楼南侧 图?惠安手外科医院南侧 图?惠安手外科医院南侧 图?惠安手外科医院南侧 图?百消丹药业大门口 II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图?7天明园北楼墙体裂缝 图?惠安手外科医院墙体裂缝 图?惠安手外科医院墙体裂缝 图?10惠安手外科医院墙体裂缝 图?11惠安手外科医院墙体裂缝 图?12惠安手外科医院墙体裂缝 III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图?13惠安手外科医院墙体裂缝 附录二 测点命名原则:一般选取监测项目名称首字母命名,命名规范见附表1。 测点编号原则:根据不同监测断面对各个监测项目分别编号,以监测项目+断面号+测点号的形式进行编号,以CX17-1为例进行说明,代表的是测斜监测第17个断面处测点1,其他监测项目的测点编号遵循上述原则。 附表1 测点命名规范 地表沉降 DC 围护桩顶沉降 ZW 围护桩顶水平位移 围护桩水深层平位移(测斜) CX 支撑轴力 ZL 立柱隆沉 LC 管线沉降 GC 建筑物沉降 JC 地下水位 SW 附录三 监测平面图和横断面图。 IV 郑州轨道5号线土建08标 经开第三大街站监测方案 V
/
本文档为【轨道交通5号线车站监测方案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