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收入_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_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收入_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_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2012-11-19 11页 pdf 3M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57760

暂无简介

举报
收入_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_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 界》 �月刊� � �� � 年第 � 期 。 � 之� 、 , �、 夕叫卜 , � , 卜� �二二 , � � � , �闷� 之二二 巴」冬 � � 沪、 了 、 、 � , 二上� � , � � �� �� , 杯刁 扣 、� � 嘴�� ’ � , 口习 ,, �二可—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口张学志 才国伟 摘要 � 本文利用 �。。� 年广东省成人调查数据 , 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因素进行 了实证研 究 。 结果发现 , 收入与价值观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 因素 。 绝对收入对居 民幸...
收入_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_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 界》 �月刊� � �� � 年第 � 期 。 � 之� 、 , �、 夕叫卜 , � , 卜� �二二 , � � � , �闷� 之二二 巴」冬 � � 沪、 了 、 、 � , 二上� � , � � �� �� , 杯刁 扣 、� � 嘴�� ’ � , 口习 ,, �二可—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口张学志 才国伟 摘要 � 本文利用 �。。� 年广东省成人调查数据 , 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因素进行 了实证研 究 。 结果发现 , 收入与价值观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 因素 。 绝对收入对居 民幸福感有正向 作用 , 并与之呈倒 “ �” 型 关系 。 但是考虑相对收入 的影响后 , 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 不再 显著 。 对我国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的价值观念是物质观和生活观 , 重视金钱的人群幸福感 水平 更低 , 重视生活情趣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高 。 本文对 不同收入 、 不同户籍的样本进行了 分组检验 , 结果证 实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 关键词 � 幸福感 收入 价值观 实证研究 一 、 引言 �� � 年 �月全国两会期间 , “幸福 ”成为代表委员的一个热门话题 。 各地方 “十二五 ”规划 已相继出炉 , “幸福 ”也成了规划中的重要概念 。 例如 , 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 “幸福美好的生 活 ” , 广东提出建设 “幸福广东 ” , 重庆要成为 “居民幸福感最强的地区之一 ” 。 因此 , 提升居民 幸福指数 , 走民生导 向发展之路 , 让百姓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 已成为各地方 “十二五 ”发展 规划中的共识 。 过去 �� 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 然而人民的幸福感水平表现出与经济增长轨迹之间的非 同步性 。 根据世界价值调查 �� � �� � � �� 。 �� �� �� , � � � �分别在 �� � � 、 � � � � 和 � � � 年进行的 � 次调查 , 中国居 民幸福指数分别是 � � �� 、 � � �� 和 � �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 年的调查也显 示 , “ �� � �� 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 , 比上年下降了 �个百分点 ”� 。 更高的收人并没有带 来更多的幸福 , 这就是所谓的 “� � � � � �� � � 悖论” �� � �� � ��� � , �� �� 、 �� � � 、�� � ��在中国的反映 。 “唯 � � �论 ”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学基本假设是 � “收入增加必然导致居民的幸福或福利 增加 ” 。 “ � �� �� ��� � 悖论”让中国的经济学家开始思考这一假设是否正确 。 除了收入 , 居民幸福 感还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 例如性别 、年龄 、教育 、婚姻 、人格特征等等 。 现有 的幸福感 研究文献 , 经济学学者侧重于收入和就业等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决定作用 , 心理学学者重视 个体心理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 因此 , 借鉴心理学的幸福感定义和已有研究成果 , 运用经济 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居民的幸福感进行研究 , 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本文从心理学的幸福感产生机制出发 , 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的 实证检验 , 深人探讨了我国居民幸福感与收人 、价值观的关系 。 结果发现 , 绝对收人对居民的 幸福感有正向作用 , 并与之呈倒 “ � ”型关系 , 而考虑相对收入的影响后 , 绝对收入对居民幸福 感的影响不再显著 。 对我国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的价值观念是物质观和生活观 。 如果说 � � � 高速增长是以物为本的政策选择 , 增加国民的幸福则是以人为本政策的必然追求 。 后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 第二部分进行文献回顾 , 第三部提出基本假说 , 第四部分说明调查 数据和变量选择 , 第五部分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 第六部分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 � 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 目��� �� ��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 ��� �� 、 � ��� � �� �� 、 广东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 、 中山大学 � �� 工程三期建设项 目金融创新与区域发展研究创新基地的资助 , 一并表示感谢 。 一 �� 一 收入 、 价值观 与居 民幸福 感 中国 就业 · 分配论坛 二 、 文献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价值观发生了由物本到人 本的转换 , 关注人的主观感受成为社会科学的重要 研究主题 。 幸福则成为哲学 、心理学 、经济学 、社会 学等社会学科共同的热点研究命题 。 近年来 , 经济 学逐渐与心理学联系起来 , 幸福感研究被赋予越来 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 �幸福感的心理学定义 英语 中表示幸福的词汇有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一� � �� � 等 。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常用 的是 � ��� 一�� ��� , 而经 济学 研究 中常用 的是 �叩 � �� �� � 。 韦 氏英 语辞典 �� � � 年版对 � ��� 一�� ��� 的解释是 � “一种良好的或满 意 的生 存条 件 � 一 种 健康 �� � � ��� � 、 幸福 �� � � � �� � � � � � 、兴旺 �� � � � � � ���� �的状态 ” 。 幸福概念起源于 哲学上 的快乐 。 自 � � � � 年 � �� � � � �� !∀ 发表《自 称幸福感的相关因素》�� �� �� � , � � � �� 以来 , 对幸福 的争论 由哲学转移到心理学 。 心理学研究的幸福感 , 具有丰富的内涵 。 根据 苗元江 �� � �� �的总结 , 国外心理学对幸福感的研究 主要有主观幸福感 、 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等 � 个视角 。 主观幸福感反映了人们对 自身生活状况 的积极评价 , 如喜悦 、满足和快乐等 �心理幸福感侧 重个体良好的心理机能 , 如 自我接受 、机能自主 、人 格成长等 �社会幸福感则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活层 面 。 � �� � � �� � �� 提出了社会幸福感的 � 个维度 �社 会整合 、 社会认同 、社会 贡献 、社会实 现 、社会 和 谐 。 总之 , 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 、 自身 、环境都感到 满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 幸福感强的人不仅生活快 乐 、身心健康 , 并且与周围环境相处和谐 。 心理学在 �� 世纪 �� 年代中期到 �� 年代末期开 始重视幸福感测量技术的发展 , 逐步建构并应用具 有更高信度 、效度的多种测量技术与方法 , 形成了 以结构化问卷测量为主体并结合其他评估技术的 多样化测量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 学家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 � 单一维度 测量和多维度测量 。 单一维度测量是指调查者向被调查对象提出 一个单一的 、 有关幸福感的问题 , 让被调查者选择 一个能够代表其幸福感状态 的答案 。 多维度测量 方法不直接就被调查者的幸福感程度进行提问 , 而 是采用 比较复杂的心理学量表对被调查者的正向 情感 、负向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等进行全面地衡量 。 目前一些 比较权威的有关幸福感的调查大多采用 单一的测量方法 �曹大宇 , � � �� � 。 例如 , 美国芝加 哥大学的 “ 全 国民 意研究 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实施的 � � � � � � � � � � �� � � � �� � � �� �� �中的提问是 � “总 的来说 , 你认为最近怎样 —非常幸福 , 相当幸福 , 或者是不太幸福 � ”美国密歇根大学主持的世界价值调查 �� � �� 中的调查 问题是 � “考虑到所有的事情 , 你会说你是 � 非常幸 福 、相当幸福 、不太幸福 , 还是一点儿也不幸福 � ” �二 �幸福感的经济学解释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 , 因而幸福感研究一直 被认为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 经济学应该关注商品 生产与流通等客观经济变量的研究 。 其实不然 , 古 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恰恰是建立在人的主观 感受基础上的 , 效用就是被用来衡量人快乐享受满 足程度 。 经济学经历了序数效用革命之后 , 以偏好 取代享乐体验 , 效用成为了显示偏好顺序的函数 。 主流经济学才将注意力投向了度量主观满足的 “客 观等价物 ”—商品 、 收入 、 财富等等 。经济学家重新对幸福感研究感兴趣源于所谓的 “� � � �� � ��� 悖论 ” 。 � � ��� ���� �� � � � �关于收人和幸福感 关系的研究发现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 美国的人均 实际收人有了显著的增加 , 但是所观测到的幸福感水 平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 � �� �� �� � 悖论已在美国 、英 国 、 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得到验证 , �� �� � � �� � �� 将 相关经验研究总结如下 � “大多数幸福研究文献发现 , 在一国内部 , 从平均水平来看 , 富人的幸福感水平高 于穷人 , 同时跨国和跨时研究表明 , 人均收人的增加 和平均幸福水平几乎不相关 。 平均来看 , 富国�作为 一个群体�比穷国 �作为一个群体�更幸福 �幸福水平 似乎随着收人上升到一个点 , 但不会超过这个点 。 ” 经济学家尝试对 “ � �� �� �� � 悖论 ”进行解释 , 在 现有文献中至少存在以下 �种观点。 �� �非收人因素 的影响 � 。 许多非收人因素 , 例如健康 、 家庭 、 休闲 等 , 也影响人们的幸福 。 如果非收人因素与收人因 素负相关 , 那么随着 � � � 的增长 , 许多影响幸福的 非收入因素会下降 , 从而抵消收人因素带来的正面 作用 , 使得幸福感水平保持不变� 。 �� �相对收人的 一 �� 一 影响 。 当社会变得更富裕时 , 个人的绝对收人提高 了 , 但是相对收人并没有提高 , 从而使得总效用水 平保持不变�� � � �� ���� , �� � � 、 � � � � �。 �� �适应水平理 论 。 人类对环境的积极变化具有调整适应能力 , 人 们的收人提高后 , 通常会较快地形成一种对高收人 自动适应的心理习惯 , 以至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对提 高主观幸福水平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 。 这 好 比水车在不断地上升运动 , 但每次新的上升后都 会 回到原点 。 � � � � � � � � 和 � � � � � � ��� �� � ��称之为 “享乐水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称 之为满意水车 , � � � � � 和 � � � �� ��� � � �从个人与社会 的角度把水车效应分为 “个人水车”和 “社会水车” 。 “�� �� �� � 悖论 ”意味着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社会 福利的提高 , 但是它并不否认收人与幸福感之间存 在的密切关系 。 只不过由于幸福感受到非收入因素 的影响 , 以及始终存在的个体差异 , 导致收人与幸 福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 。 经济学者对于收人与幸福 的关系研究 , 可以简要总结为以下几个结论 � � �� 收 人与幸福正相关 , 例如 �� � ! ∀ � # 等(2004)。 ( 2 ) 收入与 幸福负相关 , 例如黄有光等(Ng and W ang , 1 9 9 3 ; N g a n d N g , 2 0 0 1 : N g , 2 0 0 3 ) ; ( 3 ) 收人与幸福无关 , 例如 Ravallion和 L okshin (200 1) ;(4 )收人与幸福指 数之间呈倒 “ U ” 型关 系 , 例 如 Seligm an等 (2006) ; (5 )幸福影响收人 , 例如D iener和 Tov (2007 )。 ( 三)幸福感的中国思考 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最先是从城市居民 的生活质量开始的 。 林南等(1987 , 1 9 8 9) 分别在天 津和上海开展了居民生活质量调查 , 他们对影响生 活满意度的具体领域 (工作 、健康 、家庭 )的研究 , 为 我国居民幸福感研究积累了最初始的资料 。 奚恺 元 (2005 )在 6个城市进行居民幸福感测试 , 得到的 主要结论为 :从各城市之间来看 , 人均月收入与幸 福指数没有直接关系 , 上海人均收人最高 , 幸福指 数排倒数第二 ;在城市内部 , 收人水平与幸福指数 直接相关 , 收人越高越幸福 。 傅红春 (2006) 对上海 进行了 3次调查表明 , 收人货币量与收人满足度之 间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 0. 004 、 0 . 1 86 、 0 . 1 00 。 而随 着经济的发展 , 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增长 , 而 是表现出了稳定 的适应性 。 而对北京居 民主观幸 福感的研究则发现 , 收人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 0. 2 16 , 收人水平只对失业者的生活满意度 《管理世界》 (月刊 ) 20 11 年第 9 期 有着显著的影响 , 对就业者 、 中产阶层和企业主则 不存在显著影响 (e heun g 。 n d L e u n g , 2 0 0 4 ) 。 在 中 国存在 “ E as t er l in 悖论 ” 的明显证据 , 有关收人和幸 福感的国内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 。 《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对中国城乡 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 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 得出了 “近八成农民感到生活幸福 , 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 镇居民” 的判断(曾慧超 、袁岳 , 2 0 05 ) , 引起了比较强 烈的社会反响 。 罗楚亮 (200 6) 讨论了不同人群幸福 感的影响因素。 他发现 , 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高 于城镇居民主要是由于预期的满足程度 、收人变化 预期 、对生活状态改善的评价等差异所引起的 ;城镇 失业与就业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则主要是由收人 效应导致的 。 罗楚亮 (2009 )经验性地讨论了收人与 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他 的研究表明 , 绝对收人与主 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 的正向关联 , 即便控制 了相 对收入效应 , 绝对收人的影响仍较显著 。 曹大宇(20 09 )发现绝对收入对我国居民幸福 感的影响在统计上是显著的 , 但是影响不大 。 而 且 , 绝对收人与幸福感之间并不总是存在正相关的 关系 , 在收人水平达到一定 的临界值之后 , 收入的 增加并不能够导致幸福感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 反而 可能使得幸福感水平下降 。 对于不同收人水平 的 人群 而言 , 收人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相 同 的 。 那些处于贫 困线之下 的群体的幸福感受收人 的影 响都要远 远大于那些处于贫 困线之上 的群 体 。 斤寿伟 、周少甫 (20 10) 研究了老年人群体幸福 感的影响因素 , 发现收人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城镇老 年人 的主观幸福感 , 收人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对农 村老年人而言 , 收人的作用不明显 , 而收人差距则 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 在理论研究方面 , 田 国强 、 杨立岩 (2006 )基于 攀比理论和 “忽视变量 ”理论 , 建立了一个包含收人 因素和非收入因素的规范经济理论模型 , 他们应用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 努力将幸福理 论整合到主流经济学 中来 。 娄伶俐(2009) 以认知 心理为基础导出了引致需求 、 饱和需求 、 纯粹需求 等新概念 , 从需求的角度建立了边际幸福函数 。 运 用边际幸福函数和边际效用函数的交叉图 , 又定义 了福社损失 (幸福损失 )。 上述研究将人的幸福心 理规律与人的经济行为相结合 , 并对经济理论进行 一 6 5 一 收入 、 价值观 与居 民幸福 感 中国 就业 · 分配论 坛 幸福定义上的修正和发展 。 吴丽民 、 陈惠雄 (2 010) 提出 “收人一中间变量一幸福 ”三元链模型 , 并利用 浙江省 “小城镇居民幸福状况 ”调查数据进行验证 , 结果发现 :收人对幸福指数影响的基础地位依然存 在 , 并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路径影响着幸福指数 ; 收人通过对个体状况 、社会状况等中间变量间接影 响幸福指数的强度要大于直接影响的强度 。 此外 , 在幸福指数的测量上 , 中国学者结合 中 国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探究 。 刑 占军 (2005 )创造了 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测量量表 (Sw B sC ) , 实 现了标准化主观幸福感量表的中国化 。 陈惠雄 、吴 丽民 (20 06 )提出了快乐的可测度性理论及其测度 方法 , 提出快乐 “六大因子圈 ”理论 , 设计了非常具 有经济学特色的快乐指数调查量表 , 并在浙江省居 民中进行了试用 , 为经济领域的幸福测量提供了有 针对性的测度方法和经验总结 。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假说 (一 )收入是居 民幸福感的经济基础 人的主观需要大 多与经济基础有关 , 例如休 闲 、 娱乐 、 学习 , 甚至是友情 、 亲情 、 尊重等等 。 因 此 , 经济因素始终对居民幸福感具有基础性 的作 用 。 以世界价值调查 (w v s )在 1990 、 1 9 9 5 和 200 1 年 3 次对 中国居民幸福指数 的调查为例 , 这 3 次调 查结果的起伏波动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 。 改革 开放初期 , 经济发展的物质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 , 人们与过去的生活水平作纵 向比较 , 较容易产生满 足感 。 最近十几年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加速 , 整个社 会贫富差距加大 , 人们更多地进行横 向比较 , 大大 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水平 。 由于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 收 人水平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异常复杂 , 国内外学者 得到收入与幸福感 的不同的研究结论并不 足为 奇 。 决定幸福感的经济基础 , 应该按照绝对收人和 相对收人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 1 .绝对收人 。 绝对收人水平高 , 可以满足人的 更多物质需要 , 甚至可以让人有机会满足更多的精 神需要 。 高收人群体的幸福感强于低收人群体 , 在 跨 国比较研究 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 但多数研究认 为绝对收人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 , E as t er - h n ( 20 01 ) 发现收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 一 6 6 一 只有 0. 2左右 , 而中国城乡居民的这一相关系数也 较 低 (罗 楚亮 , 2 0 0 6 ; 傅 红 春 , 2 0 0 6 ; C h e u n g a n d L e u n g , 2 0 0 4 ) 。 但是 , 我们不能忽视绝对收人的作用 。 首先 , 在参照对象不变的前提下 , 绝对收人高的人相对收 人也高 。 其次 , 由于基本的物质需求未能得到根本 满足 , 对于低收人群体而言绝对收入的效用可能更 为直接 。 众所周知 , 我 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还 比 较低 , 人均国民收人远低于发达 国家 。 因此 , 中国 居民的幸福感研究必须重视绝对收人水平的影响 。 2 .相对收人 。 心理学认为幸福感反映人的社会 生活状况 , 个人不可避免地将 自己 的收入与社会平 均收入进行对 比 , 比较的结果会影响个人在社会认 同 、社会贡献和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感受 。 此外 , 个 人还会将实际收人与期望收人进行对比 , 比较的结 果也会影响个人的幸福感 。 许多文献更为强调相 对 收人 与幸福感 之 间的联 系 , 如 Cl ar k 和 Os w al d (1996 ) 、 M e B ri d e ( 2 0 0 1 ) 、 F e rre r 一i一C a r l〕o n e l l ( 2 0 0 5 ) 。 本文研究提 出有关 中国居民幸福感的第一个 基本假说 :收入是居 民幸福感的经济基础 , 收入对 居民幸福感有正向影响 。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 , 绝对 收人水平对居民幸福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 对多数 人而言相对收人的影响作用可能更大 。 基于这样 的假说 , 本文将运用调查数据分别检验绝对收人和 相对收人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 为了验证绝对收 入是否对居 民幸福感存在一个 “拐点 ”效应 , 本文还 将绝对收人的平方项引人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 ( 二 )价值观对幸福感的影响 幸福感既是个体对客观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 , 又是对于生活意义的一种价值判断。 根据构建主义 的幸福感心理形成机制 , 处于同样客观状态的不同 人的幸福感水平会有所不同 。 人们对生活现实进行 认知过程中 , 决定个体如何分析 、建构 、 预期 、评价 与解释的是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上万事 万物的认识及态度 。 通俗地说 , 价值观是评价诸事 物在个人心 目中的主次 、轻重的排列次序 。 价值观 念是后天形成的 , 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 。 个人 的价值观一旦确立 , 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形成一 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 , 是不易改变的 。 如果一个人很穷 , 而他又很看重物质财富 , 他的 幸福感水平必然偏低;如果他不看重物质财富 , 他的 《管理 世界》 (月刊)2011年 第9期 个。该调 查样本 在地域分 布上既包 括广州、 深圳等珠 三角发厂一 环境因索 ’\ 达地区, 又包括肇 庆、韶关 等粤西、粤 北欠发 达地区。 调查样辰泵襄丽门曰 盆‘}一 二瓦二二一 门、 几二言二, 本在收人 分布、年 龄结构 、性别等方 面的构成 合理,具 有较强 于狱 厂一一一叹 尸三 一 的代表性 。l]甘 札厂门。, 厂声 (一 )被解释变 量:幸福 感 ,.._!簇 11桃 !: 在调 查问卷 中,衡量居 民幸福感 的调查 问题为: “总体来说,您的 生活幸福 吗?”要 求被调查 对象根据 自己的 情况,从图1 经济基拙 和价值观对幸 福感的影 响 “很不幸 福”到“非 常幸福” 在1一5刻 度内进行 打分。按 照不同 幸 福感水平 就不一 定低。因此 ,价值观 念 的年收人 对样本 分组,各组 的居民幸 福感的 描述性统 计结果必 然对居 民的幸福 感水平产 生重要的 影 如表1所 示。可以 发现,收 人较高的 样本组平 均居民幸 福感水 响 。经济基 础、价值 观与幸福 感的关系 可 平一般高 于收人较 低的样 本组。但是 ,收人大 于5万元 的样本以 用图l进 行简单 的解释。 幸福感是 个 组平均居 民幸福感 水平又 低于收人 4万一5万 元的样本 组。因人 对自己生 活状态 的一种主观 判断,这 个 此,居民 幸福感应 该是建立 在一定的 经济基础 之上,而 收人与 判 断过程受 到价值 观、其他个 人因素及 周 居民幸福 感之间的 关系需 要深人研究 。围 环境因 素的影响 。而经济 基础对个 人 表2 是按照户 籍对样本 进行分组 后,居民 幸福感的 描述性 的 生活状态 具有客 观的决定作 用。 统计结果 。我们按 照户籍 将样本分 为3组:城 市居民是 指户籍本文提 出有关 中国居民 幸福感的 第 为调查所 在地市 的非农业 户口的样 本,农村 居民是指 户籍为二 个基本 假说:价 值观影响 一个人对 自 调查所在 地市的 农业户口 的样本,流 动人口 是指户籍 为调查 身 所处客 观状况的 判断,因 而价值观 会 所在地市 以外地区 的样本 。根据表 2的统计结 果,我们 并未发影 响居民 的幸福感 。本文将 通过调查 问 现农村居 民的幸 福感高于 城市居民 。在转型 期中国 ,不同户 卷 的问题 揭示居民 所持有的 价值观 ,对 籍居民面 对的环境 因素有 较大差距 。本文将 按照不同 户籍对实 证结果 遵循以下 的解释思 路:在控 制 居民幸福 感进行 分组检验 ,这样就把 同一户 籍分组样 本面临其 他变量 的前提下 ,如果某 个价值观 变 的相似的 、文 化、社会 融人等因 素的效果 固定下 来,既可 量 与居民 幸福感正 相关,说 明持有该 价 以检验总 体结论 的稳健性 ,还可以进 一步分 析不同分 组之间值 观的人 群比其他 人群的幸 福感水平 更 幸福感影 响因素的 差异。 高 ;如果某 个价值 观变量与 幸福感负 相 (二 )解释变量关 ,说明持 有该价 值观的人 群比其他 人 经济 基础方 面的解释 变量中,绝 对收人 变量采用 调查对 群 的幸福 感水平更 低。 象在2007 年全年 的个人总 收人,包括 工资性 收人、资产 性收人_ *L.~ ~一~ 、、,_, 和经营性 收人。 相对收人 变量依据 问卷调查 问题“你 的收入nTI 习沂士已 匕角丈鉴昙考 匕目R ‘,曰~目l 上~/、。 ,IU/’J~/ 、、二「卜、扣 ,二‘,。~ ,二~.,J 、目J:人/、职上l 、夕汉刀百曰 污之里巨 习毛明 一一,.l_二 一,r,_ _,,~_,, , ,了。。 、入*。;L。 。一 ’~J~ J~一 份“’“ 在本地属 于什么 水平?” 表 1不同收入 分组的居 民 ‘_ ,_、,, .___ 、_、~、 _. _卜、,、 _.__~ ,__ 幸福感描 述性统计为获 得社会发 展与变 迁的资料 , 要求被调 查对象 根据自 而石不不丽下 奚关亥位菇 不轰蒸重书瓢不 福雁暮互石哥2 008年中 山大学蔡 禾教授主 持的“家 庭 己的情 况,从“很 低”到 尘士2立些J 」夕些习里止兰兰 」卫旦竺二J一卫 川兰‘ 动 态调查 课题组” 对广东省 居民进行 问 “很高” 在1一5刻 度内进 一石二石子.弃月 不下矿卞万五石 寸石石而,卜下 寸不一一卷 调查,搜 集居民 的基本情 况、家庭 背 行打分。 此外,为 了检验 -兰些生口 丝丰竺耳 塑竺仁上 丰二一景 、工作状 况、生活 状况、人际 关系、感 受 绝对收人 与幸福 感之间 泵耳下万藉才 下云月不玉耘 卞而i石一廿了 寸不一~ 与 社会参 与等方面 的信息。 该调查取 得 是否为倒 “u”型关 系,本 一=旦还~』 二二竺」2二矍2 」卫丝到一二 一匕主一的 “广东成 人调查数 据库”共 获得广东 省 文在回归 模型中 引人了 表 ’.毛吼广羚 分组的.居 民‘”’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幸福感描 述性统计 内 8个地 市、犯个 社区(村落 /居委会 )、 绝对收人 的平方项 。 万氰藏而 深习蔺面 磕葱颤瓢 履厦石爵80 1个家庭 的2134 个成人样 本。剔除 存 实际 度量人 们的价 竺些垫丰 竺圳竺竺 华竺习卫 一丰竺一在 逻辑错 误、收人 等于0或大 于20万 元 值观并不 容易。 根据中 龙幕或味幸月下 万二州不互二卞 花石州气 州一万一 的 样本后 ,得到可 利用的合 格样本1 635 国人重视 亲情、光 宗耀祖 止进二竺 竺扭塑上 些土匕上 土止二一67一 收入 、 价值 观与居 民幸福 感 中国 就业 · 分 配论 坛 等传统观念 , 本文选择表 3所示的调查问 题度量人们的价值观 :“下面的问题 , 对您 而言重要程度如何? ” 由被调查者从 “不重 要 ”到 “非常重要 ”在 1一5 刻度内进行选择 。 看重 自己是否是有钱的人 , 往往追求 的是物质享受 。 因此 , 我们假定问题(l) 度 量人们的 “物质观 ” 。 看重 自己是否是生活 有趣的人 , 往往追求的是生活的质量 。 因 此 , 我们假 定问题 (2) 度量人们 的 “ 生活 观 ” 。 看重与配偶的关系的人 , 往往追求的 是幸福的爱情 。 因此 , 我们假定问题(3) 度 量人们的 “爱情观 ” 。 看重 自己 的事业的 人 , 往往追求的是功成名就 。 因此 , 我们假 定问题(4) 度量人们的 “ 成就观 ” 。 看重家 庭的人 , 往往追求的是亲情融洽 。 因此 , 我 们假定问题(5) 度量人们的“家庭观 ” 。 在其他个人 因素 的解释变量 中 , 健康 状况变量基于调查问题 “你认为 自己的健 康情况如何?(1)很好 , ( 2 ) 好 , ( 3 ) 差不多 , ( 4) 不太好 , ( 5) 不好 ” 。 本文将健康状况 设置为 0 一 l 变量 , 回答 (1) 、 ( 2) 选项的样本 值设为 1 , 其他选项的样本值设为 0 。 在全 表 3 反映价值观的调 查问题 部调 查对 象 中 , 有 离婚经 历 的样 本 占 2.0 1% , 未婚 的 占 n .0 1% , 有小孩的占 86 .17 % , 平均年龄为 45 .82 , 享受基本养 老保险的占 16 .33 % , 女性被调查者 占49. 30 % 。 各个解释变 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4 。 五 、 实证结果分析 (((l)很有钱钱 不重要~ 卜 一2 一3一4一5一非常重要要 (((2)生活有乐趣趣 不重要~ 1一2一3一4一5。非常重要要 (((3) 与配偶关系亲密密 不重要~ l一2一3一4一5。非常重要要 (((4) 有成就感感 不重要~ 卜一2 一3一4一5一非常重要要 (((5)家庭美满 、和睦睦 不重要、卜一 2一3一4一5一非常重要要 表 4 解释变量说 明 变变量名称称 符号号 样本数数 平均值值 标准差差 绝绝对收人人 乙n C O 刀 leee 1 6 3 555 1 7 1 1 4 3 4 000 2 2 4 6 6 .8 8 000 绝绝对收人的平方方 i矛“ o 刀限e ZZZ 1 6 3 555 7 一 9 7 0 E + 0 888 2 夕4 0E +0 999 相相对收人人 re linc o刀leee 1 6 0 666 2 4 0 555 0 名5666 物物质观观 刃_ 阴 口了l硬珍珍 16 3 000 3 .7 6 000 1 .1 1 555 生生活观观 公 li . eee 1 6 2 999 4 , 0 8 000 O 名5222 爱爱情观观 u lo刃eee 1 5 6 666 4 3 9 999 0 .8 5 666 成成就观观 刀 a ch 又翻吧吧 1 6 1 555 3 石5666 1 0 1888 家家庭观观 t fa m i行行 162999 4夕7 333 0 5 5333 受受教育年限限 edueat必nnn 163 555 7 石1666 4 .14 000 工工作年限限 e勺〕e rl e nC eee 1 6 3 555 1 7 .2 1 888 1 7 j 3 999 健健康状况况 healthhh 163555 0.49000 0 一5 0 000 是是否为农村居民民 rura lll 163444 0石2 111 0 , 4 8 555 流流动人 口口 liu do nggg 163 555 0 .07 666 0 .2 6555 离离婚经历历 di‘o rc eee 1 6 3 555 0 . 0 2 000 0 . 1 4 111 是是否单身身 sing leee 163555 0.11000 03 1333 是是否有小孩孩 childdd 163555 0名6 222 0 3 4555 基基本养老保险险 Pe邢乙o 几几 1 6 3 555 0 . 1 6 333 0 .3 7 000 年年龄龄 口召eee 1 6 2 999 4 5 名1888 巧 , 5 1 888 是是否为女性性 fe m aleee 163555 0.49333 住50000 注 :在调查过程中 , 个别被调查对象对部分问题没有 作答 , 因此不 同变量的样本数并不相同。 ( 一 )总体样本的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 or de re d log ist ic 实证模型来研究幸福感的影响 因素 , 具体的回归方程如下 : h “p p i n e s s书.ineom e书Zineom eZ沼3relineom e沼4v一 m o n e少 沼, v _ 1 1 : e 珍6:_looe谓7:_aehieoe沼。: _ fa m il少+功X +e (l) h尽p p in ess_ 1 二@ e lo g i s t i e ( e l一h 口p p i n e s s ) h 口p p i n e s s _ 2 = @ e l o g is t ie ( e Z一h 口 p p i n e s s ) 一 @ e lo g istie ( e l一 h 记11 邓〕i n e s s ) h 尽pp in ess_ 3 = @ e lo g istie ( e3一 h a p p i n e s s ) 一 @ e l o g is t i e ( e犷hal 尽Jin ess ) (2 ) h Qp p in ess_ 4 = @ elog istie (e4一h a p p i n e s s ) 一 @ e l咭istie(e犷h卿ine占s ) h 记Il ip i n e s s _ 5 = l 一 @ e lo g ist ie ( e4一 h 口I孕in ess ) 其中 , 人卿iness一凡(人二 l 、 2 、 3 、 4 、 5 ) 表示居民幸福感指标 得分为 k 的概率 , @c l og ist ic 表示 log ist ic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 数 。 式 (l) 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参见表 4 , X 为收人和价值观以 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 二为残差项 , 月‘、价和 cj均为回归系数 。 回 归方法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 LE ) 。 在控制住其他影响影响 因素后 , 本文分别检验绝对收人和相对收人对居民幸福感 的影响 , 共有 3个回归方程 , 结果如表 5 所示 。 表 5所示的总体回归结果 , 证实了本文第三部分提出的 理论假说 。 具体来看 ,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1 .收人作为居民幸福感 的经济基础 , 对居民幸福感具有 决定性的影响 。 居 民幸福感与绝对收人 、相对收入均显著 正相关 , 相对收人所起的作用更关键 。 从方程 1 的回归结果 看 , 在控制住其他变量后 , 绝对收人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 的正向作用 。 绝对收人的平方项在 10 % 水平下显著为负 , 这 说明绝对收人与居民幸福感呈倒 “ U ”型关系 , 即绝对收入对 幸福感存在一个 “拐点 ” , 约为 H .3万元/年 。 在收人较低时 , 随着绝对收人的上升 , 居民幸福感将增强 ;但是当收人超过 了 “拐点 ” , 绝对收人的增加反而会降低居民幸福感 。 这一 结论可以解释表 1中收入水平次高组 (而非最高组 )的居民 幸福感最强这一现象 。 从方程 2和方程 3的回归结果看 , 相对收人对居民幸福感 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 而且 , 在考虑相对收人的影响效果后 , 一 6 8 一 表5 全部样本的回 归结果 方方方程 lll 方程 222 方程 333 乙乙刀史O 刀1已已 0 . 1 8 1 * * ***** 0 , 0 3 000 ((((( 3 ‘ 0 7 3 ))))) ( 1 . 1 5 5 ))) iii n c o m e ZZZ 一 0 , 0 0 8 ******* ((((( 一 1 . 8 0 4 ))))))) rrre lin e o 刀“于于于 0 . 9 3 9 * * *** O ‘ 9 3 0 * * *** ((((((( 1 4 7 6 0 ))) ( 1 4 碑90))) 111匕矶o几 eyyy 一 0 .2 6 2 * * *** 一 0 .2 5 7 * * *** 一0 .2 5 5 * * *** ((((( 一5 . 6 3 6 ))) (一 5 , 3 8 4 ))) ( 一5 3 1 7 ))) ,, l动eee 0 .135 **** 0 .20 8 ** *** 0 一2 0 6 * * *** ((((( 2 . 1 9 5 ))) ( 3 , 2 7 3 ))) ( 3 , 2 4 3 ))) uuu 1 0 1 吧吧 0 . 1 1 1 *** 0 , 0 2 222 0 刀1999 (((((1 .74 5))) (0 .3 29 ))) (0 2 9 2))) ... ac h ie佣佣 0 .04 888 0 .0 3444 0 .02 999 (((((0 .92 5))) (O石43 ))) (0 .54 1))) 几几fa m ilrrr 0.09222 0.169*** 0.169*** (((((0.956))) (1.733))) (1.734)))eeeduc ationnn 0.01111 0.00888 0 一 0 0 444 ((((( 0 . 6 4 6 ))) ( 0 . 4 5 0 ))) ( 0 一 2 2 1 ))) eee 凭P e 几e n 之eee 一0 .0 0 333 一 0 .0 0 222 一0 . 0 0 222 (((((一0 . 7 7 4 ))) (一 0 . 4 7 2 ))) (一0 一 5 5 1 ))) hhh e a l t hhh 住6 95 * **** 0 万55 ** *** 0 5 6 5* * *** (((((6 名3 3))) (5 3 54 ))) (5 沸2 9))) III’u ra lll 0 , 2 3 9 *** 0 . 0 4 999 O 刀7 444 (((((1 .95 5))) (0 .4 04 ))) (0 万9 8))) ddd iuorc eee 一0 刀3 222 0 .19888 0 .17 666 (((((一0 . 0 8 7 ))) (0 . 5 3 4 ))) (0 . 4 7 4 ))) fffe lna leee 0 . 3 2 9 * * *** 0 . 3 1 3 * * *** 。.32 5* * *** (((((32 4 9))) (3 刀60))) (3 .16 5))) eeeh ilddd 一0 .00 777 一 0 . 0 7 000 一0 . 0 7 444 (((((一0 刀3 9))) (一 0 屏04))) (一0 . 4 2 6 ))) PPP e璐io nnn 0乃3 555 O 刀7999 0.04 999 (((((0 之3 7))) (0 , 5 3 7 ))) ( 0 . 3 2 6 ))) 口口g ‘‘ 0 . 0 2 6 * * *** 0 . 0 2 9 * * *** 0 . 0 2 9 * * *** ((((( 5 石3 3))) (6 , 0 2 2 ))) ( 6 刀68 )))CCCJJJ 一0 一 4 3 000 1 . 4 2 4 * *** 1 . 4 2 1 * *** ((((( 一 0 . 7 2 5 ))) (2 另22 ))) (2 乃17 ))) CCC222 1.2 45 **** 3 .2 22 ** *** 3忍2 0 ** *** (((((2 .12 7))) (5 3 0() ))) (5 2 94 ))) CCCJJJ 33 0 4* **** 5 .5 03 ** *** 5.50 2 ** *** (((((5 .59 7))) (8 .8 9 8))) (8 , 8 9 2 ))) CCC 才才 5 沸9 5 ***** 7 一 8 6 7 * * *** 7 . 8 6 9 * * *** ((((( 9 . 1 2 7 ))) ( 1 2 3 7 0 ))) ( 1 2 3 6 5 ))) lll lll } 一 1 , 9 8 7 石。。 一 1 , 8 4 3 . 6 111 一 1 , 8 4 2 . 9444 111 1 000 一 2 , 0 5 6 通9999 一2 , 0 2 0 . 9 6 444 一 2 , 0 2 0 月6444 NNNNN 154 333 15 1888 15 1888 注 :表中省略了地区虚拟变量的回归结 果;*** 、 * * 、* 分别表示在 l% 、 5 % 、 10 % 水平上 显著;小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 ‘统计量 ;U 表 示回归模型的似然值 , 11 _ O 表示回归模型仅有 常数项时的似然值 , N 为样本数 。 在回归方程 中 , 绝对收人的单位调整为万元。 下同 。 绝对收人对居 民 幸福感的影响不 再显著 。 这说 明 绝对收人水平是 通过影响居民的 相对收人感觉 , 从 而影响其幸福感 的 。 也就是说 , 人 们 主要是通过 比 较 自己的收人与 周 围人 的收人水 平 , 来评价其生活 幸福 的程度 。 这 个结论的政策含 义是 , 既要推动居 民的收人增长 , 又 要通过调节收人 分配提高低收人 阶层的相对收人 。 2 . 价 值 观对 居民幸福感有重 要 的影 响 , 在 我 国居民 目前的生 活水 平 下 , 对居 民幸福感产生影 响的价值观主要 是物质观和生活 观 。 方程 1一 3 的 结果 均 显示 , 在 扣 除 了 绝 对 收 人 、 相对 收人 等 因素的影响后 , 物质观与居 民幸福感显著负相关 , 生活观与居 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 在我 国人均收 人水平较低的现实下 , 持有物质观的人群对 自己生 活幸福程度的评价更低 。 或者说 , 重视金钱 、追求 物质享受的人群的幸福感水平会低于其他人群 。 持有生活观的人群对 自己生活幸福的感觉更好 , 或 者说 , 重视生活情趣 、追求精神享受 的人群的幸福 感更强 。 方程 2一3 的结果显示 , 在控制了相对收人 的影 响后 , 家庭观对居 民幸福感有一定 的正 向影 响 , 即重视家庭的人群幸福感水平高于其他人 。 爱 《管理世界》 (月 刊) 20 11 年第9 期 情观和成就观对居 民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 这个 结论的政策含义是 , 既要改善人 民的物质生活 , 又 要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 3 .健康 、年龄与居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 , 女性居 民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居 民 。 健康状况良好的 人的幸福感水平更高 , 这是显而易见的 。 年龄越大 的群体的幸福感水平越高 , 这是因为年轻人往往对 自己的期望过高 , 导致压力过大 ;而老年人一般期 望较低 , 正所谓 “知足常乐 ” 。 女性 的天性更为乐观 开朗 , 而男性的社会 、家庭压力较大 , 所以女性居民 的幸福感会显著高于男性居民 。 另外 , 根据方程 1一3 的结果 , 如果只考虑绝对收 人 、 不考虑相对收人的影响 , 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会 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和流动人 口 。 但是考虑相对收 入的影响后 , 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并不会显著高于其 他居民 。 平均来看 , 农村居民的绝对收人要低于城 市居民 , 同时农村居民的收人差距低于城市 。 在绝 对收人相等的情况下 , 农村居民对 自身的相对收人 评价要普遍高于城市居 民 , 正所谓 “不患寡而患不 均 ” 。 如果去掉这一部分的影响 , 自然农村居民 的 幸福感不再显著高于城市居民 。 在我国二元社会 结构 中 , 虽然农村 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 就 , 但是与城市相比仍然差距巨大 。 这个结论的政 策含义是 , 增加医疗卫生 、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品 的供给 , 增强人民体质 , 同时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和 农民进行倾斜 。 4 .教育年限 、工作年限 、离婚经历 、是否单身 、是 否有小孩 、 是否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控制变 量 , 对居民的幸福感均没有显著影响 。 或者说 , 这 些 因素对幸福感的影 响已经被包括在收人 、价值 观 、健康 、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之中了 。 ( 二 )按照户籍和收入分组的稳健性检验 总体样本的回归检验证实 了本文有关居 民幸 福感的两个基本假说 , 即收人是居民幸福感的经济 基础 , 价值观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感水平 。 为检验 结论 的稳健性 , 并探讨不 同户籍 、不同收人水平人 群的幸福感差异 , 我们还进行了分组回归检验 。 采用与式 (l) 相同的回归方程 和计量方法 , 对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 3组样本分别进行 幸福感 回归检验的结果如表 6所示 , 按照收人 l万- 2 万元 、 2 万 一5 万元和 5万元 以上 3 组样本分别进行 一 6 9 一 收 入、价 值观与 居民幸福 感 中 国就业 ·分配 论坛 居 民幸福感 回归检 验,结果如 表7所示 。 否享受 基本养老 保险等控 制变量 的回归系 数不显对比表 6、表7 与表5,我们 发现居 民幸福感 的主 著,这 与整体样 本的回归结 果也是一 致的。要 解释变 量的回归 结果基本 保持不变 ,实证结 论具 除 此之外, 我们还注 意到不同 分组样本 的回归 有 高度的 稳健性,具 体表现在 :首先, 相对收人 在分 结果之 间存在以 下差异。组 样本中 对居民幸 福感均存 在显著的 正向影响 ,考 1 .健康状况 、性别、年 龄对流动 人口的居 民幸福 虑 相对收人 后绝对 收人对居 民幸福感 的影响不 再显 感没有 显著的影 响¾。在 中国,流 动人口特 别是农著 。其次 ,物质观对 农村居民 、城镇居 民以及高 、中、 民工, 其基本权 益尚未得 到保障。 由于经济 、社会、低 等收入 居民的幸 福感均有 显著的负 向影响, 生活 文化等 方面的障 碍因素, 流动人口 无法有效 融人所 观 对低等 收入、中等 收入以及 全部户 籍分组的 居民 在城市 生活。 因此,流动 人口的生 活不稳 定,贫富幸 福感均 有显著的 正向影响 。再者, 在大多数 分组 差距大 ,导致内 部的幸福 感差异较 大。从表 8也可 样 本的回 归结果中 ,健康、年 龄与居民 幸福感显 著正 以看出 ,流动人 口的绝对 收人平均 值最大 ,而相对相 关,女性 居民的幸 福感显著 高于男性 居民,教 育年 收人的 平均值却 最小;同 时流动人 口的绝对 收人和限 、工作年 限、离婚 经历、是否 单身、是 否有小孩 、是 相对收 人的标 准差都是 最大的。 由于生活 处于不 表6按照户 籍分组检 验的回归结 果表7 按照收入 分组检验的 回归结果 稳定的 状态,流动 人口对 自身的健 康状况撼扛 一 70一 高收入组的居民幸福感与家庭观 、是否有小 孩等因素显著正相关 , 而与物质观 、生活观 、健康状 况 、性别等因素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 高收人 群体的生活水平高于其他群体 , 他们的物质需求已 经得到了基本的满足 。 同时 , 他们的收人能够支付 他们的医疗保健消费 , 健康状况对他们幸福感水平 就不再产生显著的影响 。 同理 , 性别差异对高收人 群体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小 。 因此 , 是否追求物质 享受 、生活情趣等价值观念 、健康水平 、性别等因素 对高收人居民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 。 但高收人群 体更加重视家庭生活的美满 , 追求 “天伦之乐 ” 。 因 此 , 有小孩 、重视家庭的高收人居 民的幸福感水平 显著高于没
/
本文档为【收入_价值观与居民幸福感_来自广东成人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