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2017-12-26 23页 doc 46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1、《三国志演义》在塑造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P28 A,出场定型。如诸葛亮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B,反复皴然。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C,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色彩。 D,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2、《水浒传》的版本,金圣叹腰斩水浒P39 《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分,繁本中一般认为,今存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百回本是万历己丑汪道昆...
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 1、《三国志演义》在塑造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P28 A,出场定型。如诸葛亮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 B,反复皴然。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C,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色彩。 D,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 2、《水浒传》的版本,金圣叹腰斩水浒P39 《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分,繁本中一般认为,今存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百回本是万历己丑汪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另有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较早和较有名的百回本。以上百回本在写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的故事,而没有平田虎和王庆的内容。繁本中的120回本增加了这两个故事,在文字上与百回本略有不同,并也附有“李卓吾”的评语,故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传》,由袁无涯刊行。明末金圣叹将120回“腰斩”成70回,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做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三百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P45 A,小说中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情节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 B,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 C,《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全书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 D,《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它是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4、吴中四杰:指明初诗人高启、扬基、张羽、徐贲,因四人皆居于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最大。高启,字季迪,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一格,而以豪放为主,其乐府诗有不少反映了农村现实生活,题材颇为广泛,风格多样.其诗众体兼备,七言歌行沉雄奔放,律诗明丽清新,七绝也不乏佳作,代表作品《青丘子歌》。杨基的诗风清润峭拔,不及高启冲淡自然.但杨基的格律诗中的佳作,也写得非常清俊流逸,虽不能与高启并驾齐驱,但也强似吴中诗派的其他诗人.其诗尤以写景咏物之作最具特色. 5、宋濂及其作品、特色P58:明朝开国文臣,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这实质上将表现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气息。 宋濂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往往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写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 6、刘基《郁离子》寓意:元末弃官归青田后所作的《郁离子》包含不少寓言故事,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揭露反省现实生活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这些寓言散文吸收了先秦历史和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往往将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形式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能恰当的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如“楚有养狙以为生者”:通过狙公养狙自奉而最终死于饥馁的故事,讽刺“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说明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役使民众的重要性,如果不揣度民情滥施苛役,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 7、台阁体p60: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当 时明朝国力渐盛,加之明王朝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和作家大多身居要职处境优越怀有感恩之心,以馆阁重臣为主的作家受朝廷文化的影响,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是诗歌本身的艺术生命力被阉割了,诗人本应具有的创作个性被磨灭了.数十年间,造成了一种平庸苍白的作品充斥诗坛的可悲局面. 8、茶陵派:明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成员有张泰、邵宝、谢铎等人。茶陵诗派是对明初卑冗委琐的台阁体文学的一次冲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主张,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的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但由于他生活范围过于狭窄,且又严肃得近乎拘束,更重要的是他未能从根本上冲出"台阁体"阴影的覆盖,故其自身的作品也显得内容空泛,灵气缺乏,诗味不足.他学习杜甫,但所学到的仅仅是老杜的皮毛——格律声调,而没有从根本上学到杜诗的风骨和精神. 9、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成员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王廷相、徐祯卿。他们对当时萎靡卑冗的文学局面,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他们贬斥文学受宋儒理学影响而形成的“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的主情论调;提高民间创作的地位,以为“真诗乃在民间”,这些都在强调文学自身的价值基础上,对传统的文学观念提出怀疑,并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但他们过分重视古人诗文的法度格调,束缚了他们的创作,影响了作品中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有“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毛病。 10、后七子:明代嘉靖中期出现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复古群体,成员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以王世贞声望最显,影响最大。后七子在复古主张上很大程度上承接前七子,他们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强化和具体。王世贞主张诗文创作都要重视“法”,要将其落实到词采、句法、结构中;又强调要“本于情实”和“因意见法”,重视作家的思想情感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但其弊病也是过于重视对古体的揣度模拟,难脱蹈袭的窠臼。 11、徐渭《四声猿》P87:澄道人“为明曲之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徐渭的杂剧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呈现出陈规尽扫,独备一格的气度.他的作品从不避人间烟火与市井气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有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他对所谓的巍巍正统与赫赭权威勇于揭露,善于讥刺,嬉笑怒骂,谑而有理,开辟了讽刺杂剧的新路.他又精通声律,《女状元》杂剧全用南曲,也具备开创意义.凡此种种,都使徐渭在杂剧剧坛上独树一帜. 《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则更为断肠之歌。作为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最佳)、《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全用南曲)4本短戏。前两部是对黑暗政权和虚伪神权的猛烈抨击和恣情戏弄,后两部则是对女性的赞歌,也是对人才易遭埋没的惋惜和哀叹。 12、明代中期三大传奇P93 明初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这是与统治集团对程朱理学的大力推行息息相关的.一个建国不久的新朝廷,需要局面的稳定与思想的统一.朱元璋对标举风化,有益人心的《琵琶记》赞不绝口。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明代传奇在嘉靖时期更为盛行起来,成为剧坛上的主流艺术.作家的创作也更为自觉,更能直面现实,更加具备战斗精神.社会政治的腐败,边境敌寇的骚扰,这些内忧外患都促使作家们在剧作中发出沉重的呐喊.这时,出现了: 李开先《宝剑记》,52出,取材于《水浒传》,写林冲落草的故事。系李开先友人的集体创作.与小说中被动反抗的林冲不同,剧作中的林冲基本上是一位主动出击型的英雄.他与高俅,童贯的斗争,都是清醒,自觉而坚毅的.《宝剑记》以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其《夜奔》一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学院-明清文 学复习资料2011 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梁辰鱼《浣纱记》,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爱情政治悲剧。作为魏良辅的学生,梁辰鱼不仅精通乐理,而且创作了这部具备开拓意义的昆腔大戏.王世贞《鸣凤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的那个是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13、昆山腔的发展P94 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 嘉靖中叶时,豫章(今南昌市)人魏良辅旅居江苏太仓,他以十年多的钻研和创造,与当地的一些戏曲家们成功地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融合了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曲音乐在内的新昆腔,体制全备,后来居上,这就使得一度只在苏州地区流行的昆山腔,凭借音乐和文学的双翅,在嘉靖之后愈来愈受到文人雅士和统治阶级的推重,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雄踞中国剧坛榜首近三百年之久.嘉靖后的大多数传奇剧本都是为昆腔而作或者尽量向昆腔靠拢,昆腔传奇从此树立了权威和楷模的地位. 14、汤显祖《临川四梦》: 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为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而得名;或者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铭堂四梦,并在剧中完整的展示了汤显祖的“至情论”。《紫钗记》是作者对旧作《紫箫记》的加工和改写,表现霍小玉和李十郎的坚贞爱情;《牡丹亭》通过杜丽娘、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的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为其晚期作品,分别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暴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和黑暗政治,宣扬个性解放,具有鲜明的时代 代表了明传奇的最高成就. 特征,以重内容和富文采著称, 15、《牡丹亭》的人物形象及其艺术特色,P111 (一、)杜丽娘、春香、柳梦梅构成了全局冲突的正方:杜丽娘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才貌端妍、聪慧过人、淑静温顺,但同时也表现了她对大自然的天然和谐的喜爱以及对美与爱的追求,有着心细如丝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识见,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反叛束缚和酷爱自由的精神。春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的外化,正是由于她的陪伴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二者将女性的美渲染的靓丽如画。柳梦梅的性格基调是痴情、钟情与纯情。反方则是南安太守杜宝、老塾师陈最良。杜宝代表顽固的封建统治阶级,陈代表迂腐的封建教化系统,他们都对杜丽娘惊世骇俗的举动不能理解,不肯承认。 (二)《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戏剧创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他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1, 用典型的浪漫主义手法,将奇幻与现实紧密结合,通过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的曲文铺陈,表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从而讴歌了反对封建礼教和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2、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作品《牡丹亭》,还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残害。逼得活生生的一个妙龄女子,害春病而死。而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千万个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3、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感情怀,成为千古绝唱。第十出《惊梦》小姐游后花园一段唱词,情景交融,委婉地表达了杜丽娘此时的伤感情怀。[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4、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闹剧、趣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各种审美情趣调配成内在统一的有机体。这种悲喜交融,彼此映衬的戏曲风格,正是富有中国戏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体呈现. 16、《西游记》版本P128:金陵世德堂本是今见20卷百回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最早的刻本。 17、《西游记》的艺术成就,P133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神魔小说,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路怪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一、 小说在整体风格上“真”与“幻”相结合的精神一致,洋溢着浓厚的幻想色彩,在古代长篇中构筑 了一个变幻奇诡而又真实生动的神话世界。 二、 在形象塑造上,《西游记》将人性、物性与神性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做到物性、人性、神性的统一。 物性,是指神魔形象本体物的现实自然属性;神性,是指神魔形象所具有的超人的法术和本领;人性, 是指神魔形象所寓托某种人的现实社会属性。其中人性是内在核心,据主导地位。正是三者的水乳交融, 妙合无垠,塑造出了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神魔形象。 三、 在艺术结构上,全书经纬分明,严谨完整。此书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这三大部分既是有机联系的艺术整体,又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讫相对独立的若 干小故事组成。以唐僧师徒取经为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把数十个小故事串联起来,可称为是“线性结构”。 四、 在艺术格调上,继承了寓庄于谐的优秀传统。寓庄于谐的游戏之笔,是《西游记》最鲜明的艺术个 性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使作品充满诙谐的兴味,产生出异常浓烈的喜剧性效果。《西游记》的语言生动、 流利,人物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使 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18、《金瓶梅》的版本P143 1.词话本,又称万历本(即明万历年间刻本《金瓶梅词话》),是早期版本,有民间说唱色彩,语言叙事都比较朴质,有原始风貌。 2.绣像本,又称崇祯本(即明崇祯年间刻本),)二十卷一百回(与词话本分十卷不同),此书有200幅木刻插图,全称《新镌绣像批评金瓶梅》故称绣像本,是后来经过文人润色加工过的,文字比较,文学性更强些,但早期的朴质风格受到了影响,有一些士大夫说教的色彩。 、张竹坡评点的第一奇书本:后来清初张竹坡对这个版本进行了评点,把《金瓶梅》称为《第一奇书》,3 之后评点本大行其道,崇祯本便为张评本取代,现在的崇祯本基本都是张评本。肯定《金瓶梅》的历史地位,是继承了冯梦龙等的小说史观与四大奇书之说。 19、《金瓶梅》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率先以市井人物与世俗风情为描写中心的长篇小说。它的诞生,标志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为其后《红楼梦》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书名从小说中西门庆的三个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也有人认为,实际上有更深一层涵义,即“金”代表金钱,“瓶”代表酒,“梅”代表女色。作为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标志着我国小说艺术进入了一个更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一、在创作题材上,从描述英雄豪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二、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在批评社会黑暗的同时,更多的是着力讴歌美好的理想,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金瓶梅》则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学院-明清文 学复习资料2011 实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大转变,极写世情之恶、生活之丑,是一部彻底的暴露文学。它在表现丑的时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间的矛盾,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种写法对此后的讽刺文学有极大的影响。 三、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金瓶梅》的叙事重心从以往的以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并且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凝固化的倾向,注重多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能细致如微地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现了美丑并举的矛盾组合,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流动性。 四、在叙事结构上,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此前的长篇小说基本上是由一个个故事连结而成,采用的是线性发展的结构形式,而《金瓶梅》则从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发展为网状结构。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的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五、在语言艺术上,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此前长篇小说的语言深受“说话”伎艺影响,《三国演义》属于半文半白的演义语体,至《水浒传》、《西游记》白话语言日渐成熟,同时也向着规范化和雅驯化的方向发展,而《金瓶梅》却代表了小说语言发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语化、俚俗化的方向发展。它运用鲜活生动的市民口语,充满着浓郁淋漓的市井气息,尤其擅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神情口吻无不毕肖。 20、三言两拍P157: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加工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篇,共,,,篇。因为书名都有一个“言”字,就统称“三言”。 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成就.这些作品反映了晚明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感情,继承和发展了宋元话本的艺术传统,为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模式. “二拍”是明代凌濛初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下写成的两部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每部,,篇,共,,篇。“二拍”也是取两部书名中的“拍”字而得名。 “三言”“二拍”通过动人的爱情故事,描写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抨击封建婚姻对青年的迫害,表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爱情观点。代表作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也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篇。 “三言”“二拍”颂扬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重义轻财的作风和品质,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并从中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风气的败坏。三言”“二拍”由于反映了明末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逐渐衰落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因而受到当时人民的普遍喜爱。与宋元时期的话本相比较,它的描写更为细腻,并注重心理刻划,结构也日臻完整,情节更加曲折动人。许多佳作成为中国小说宝库中的珍品。 像一切古代文学遗产一样,“三言”“二拍”既寓有民主、进步的精华,也含有封建、落后的糟粕。一些篇章中,充斥着色情描写、因果报应和封建说教等消极因素。 21、《今古奇观》:为了便于阅读和流传,姑苏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加以选编,成为《今古奇观》,是当今流传最广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选本。 22、李贽文学观点、童心说P173 1. 童心就是真心、私心、俗心,是指人的绝假纯真的自然本性。与之相对的是成人的利益计算之心,社交场合的假态,公共场合的面具、上流社会的附庸风雅。 2、思想基础:反理学、反传统、倡个性解放。指出道学家虚伪性:“欺世盗名”、“道学以为富贵之资”,“阳 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3、”理论实质:对宋以来为士大夫反对市民欲望和市民趣味的理论肯定:李贽将童心作为私心的本体论基础,童心就是受生理需要而来未受后天影响的自然之心。 “闻见”和 “道理”使人失去童心。 4、提倡真情反对假理,肯定人欲,认为顺应自然之性,使私心私欲得到满足。强调情性的自由抒发,反对外来的桎梏,要求恢复被封建礼教扭曲的人的自然本性。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对封建礼教具有叛逆性的有启蒙思想色彩的文艺主张,它反映了由政治思想上的解放而导致文艺思想上的解放。 5、李贽的"文学要表现童心"的观点与七子派强调的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23、公安派: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性灵说,就是由他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创作上提倡诗歌摆脱“理”的束缚能够自由抒发个人真是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性,但是有些作品过于率真浅俗。 24、竟陵派:明代中期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文学派别,因其二人为湖北竟陵人而得名。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提出重“真诗”重“性灵”,受公安派影响;在复古问题上,提倡学古要学古人之精神,以开导今人心窍,积蓄文学底蕴。在创作上,他们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审美情趣,同公安派浅率轻真的风格相对立,但是他们将创作引向了奇僻险怪、孤峭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了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 25、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P177:晚明小品文是指体制较为短小精炼、文辞简约、独抒性灵、意 跋、传、记、铭、赞等文体都可适用。晚明小品文代表着明代散文创味隽永的散文,体裁上不拘一格,序、 作的最高水平和时代特色,在创作风格上趋向生活化、个人化,同时率真直露、注重真情实感,表现了晚明文人闲适、放诞、谐趣、香艳、清言的心态,真实生动的反映了他们新的生活情调和审美意趣,代表作家为张岱,作品如《西湖寻梦》、《陶庵梦忆》。但也反映了晚明文人的六种“病”,即:癖、懒、狂、痴、拙、傲。 26、冯梦龙的民歌收集及其特点P191:晚明时期,对民歌收集整理表现出极大热情的是冯梦龙.他投入相当精力编辑了两部明代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和《童痴二弄?山歌》.《童痴一弄?挂枝儿》收录的是明万历前后流行起来的民间时调"挂枝儿",仅有极少数为冯梦龙和他朋友的拟作.《童痴二弄?山歌》多用吴语,是现存明代民歌中保存吴中地区山歌数量最多的一种专集.这两部民歌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明代社会尤其是晚明时期下层民众的生活风貌. 《挂枝儿》和《山歌》在明代俗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与艺术形式大致体现出这样几个:一是真实地描绘出社会平民阶层的各种世情俗态,民俗味道浓烈.二是热烈歌咏青年男女自由的爱情生活.《挂枝儿》和《山歌》中很大一部分是情歌,它们往往用大胆率真的口吻吐露出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执著追求.三是形象刻画,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法丰富新颖,显示出明代民歌创作技巧进一步趋于完善. 27、清初古文三大家P215:散文在清初大致上回到了讲求“载道”的唐宋古文传统上,并对“道”及其他方面作了修正和扩展。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论文以有用于世为目的,要“关系天下国家之政”,反对模拟,不“依傍古人作活”。汪则散文力主纯正,写人状物笔墨生动,记叙苏州市民反暴政的《周忠介公遗事》,为世称道,称得上散文中的优秀作品。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推为第一,《朋党论》、《王猛论》、《太子丹论》等,或义正词严,酣畅饱满,或缠绵悱恻,声情并茂,或雄辩汪洋,纵横奔放,有唐宋八大家的遗风。。“三家”是桐城派的嚆矢。(可与其比肩的为廖燕)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学院-明清文 学复习资料2011 28、吴伟业及其梅村体P219:在清初诗坛上,吴伟业与钱谦益并称。但生不逢时,命途多舛,仕明而明亡,不愿仕清而违心仕清,成了“两截人”,丧失士大夫的立身之本,遭世讥贬,深感愧疚,诗歌成了他的寄托,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围绕黍离之痛,吴伟业以明末清初的历史现实为题材,反映山河易主、物是人非的社会变故,描写动荡岁月的人生图画,志在以诗存史。这类诗歌约有四种:一种以宫廷为中心,写帝王嫔妃戚畹的恩宠悲欢,引出改朝换代的沧桑巨变,如《永和宫词》、《洛阳行》等。第二种以明清战争和农民起义斗争为中心,通过重大事件的记述,揭示明朝走向灭亡的趋势,如《圆圆曲》等。第三种以歌伎艺人为中心,从见证者的角度,叙述南明福王小朝廷的衰败覆灭,如《楚两生行》等。最后还有一种以平民百姓为中心,揭露清初统治者横征暴敛的恶政和下层民众的痛苦,如《捉船行》、《直溪》等。此外还有一些感愤国事,长歌当哭的作品,如《鸳湖曲》、《悲歌赠吴季子》等,几乎可备一代史实。以“诗史”自勉的精神,使他放开眼界,“指事传词,兴亡具备”,在形象地反映社会历史的真实上,取得突出的成绩,高过同时代的其他诗人。痛失名节的悲吟,是他诗歌的另一主题。这以清顺治十年出仕为标志,在灵与肉、道德操守与生命保存之间,吴伟业选择苟全性命,堕入失节辱志的痛苦深渊,让自赎灵魂的悲歌沉挚缠绵,哀伤欲绝。 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1)诗史品格: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叙明亡前夕之事及其鼎革后的沧桑变化,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2)以人系事: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展现历史的起伏,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3)“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约有百首,把古代叙事诗推到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作起了很大的影响。《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也是吴伟业脍炙人口的长篇歌行。 29、纳兰性德:个人命运的“幽怨”和回顾历史引发的惆怅,同悼亡的心灵创伤融为一体,酿成哀郁凄婉的情调,贯穿他的全部词作。低回幽怨、真挚深蕴的悼亡之作在纳兰性德的创作中 ,几乎占十分之一 ,其中大部分是为追念前妻卢氏而作。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不过分追求辞藻。纳兰词以白描为本,少用典故、旧事,直抒胸臆的特点,推崇李后主,主情。由于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纳兰词在内容上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赠答酬唱、咏物怀古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 30、王士祯及其神韵说P227:康熙年间,王士禛以全国诗歌领袖之尊,领导诗坛达半个世纪之久。与朱彝尊并称为“南朱北王”。 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1)理论渊源:既继承了自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强调诗歌美感特征的诗论遗产,又有所发展。在王士禛之前,无论钟嵘的“滋味说”,皎然的“味外之旨”,还是严羽的“兴趣论”,都没有形成醒目的概念。是王士禛“首为学人拈出”神韵说,为千百年来对于诗的意境美的追求作了最丰富、最周全、最突出的理论总结,体现了以和谐为特征的古典诗歌美学的终结。(2)“神韵”就是意境,一种以意象传情的超逻辑、超语言的纯审美境界,是诗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内在审美特质。 “神韵”说主张诗歌主题朦胧,语言明隽,风格清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的“唐宋之争”而发的。神韵说的提出有利于持平诗学上的时代疆界,(3)论诗:以“清远”为尚。所谓清,指境界的澄静清幽,语言的精练简洁,格调的高雅脱俗;远,指襟怀之超逸,情思之婉曲,表达之含蓄。清与远浑融一体,构成一种和谐自然、清新深远的意境。最能代表王士禛清远风格的作品当推他的七绝,成名作《秋柳四章》。 31、清初戏曲P234:(一)三种流派,一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二是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将讲求戏曲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继此三派之后,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审美思潮重要实绩的,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历史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二)特点:1、剧作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蕴含:家国之思、世外高情,具有感伤情怀;2、昆剧盛行:演出方式上以民间职业戏班取代家庭戏班,演出内容上竟演新剧面向群众和现实,创作队伍上出现了一大批职业作家;3、对传奇文体规范的建构,使之趋于成熟,如戏曲合一,体制缩长为短,结构上突出戏剧冲突、线索明确,语言上已是到说白的重要性。 32、《桃花扇》:是一部标准的历史剧,亦可称时事剧。共四十出,分上下两本,首尾另加“试”、“闰”、“加”、“续”四出。剧作通过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王朝旋立旋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桃花扇》虽然描写的多是真人真事,并且以忠于史实而成为一大特色。但是在人物塑造上,尤其是在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与细节描写上,作者充分发挥了集中提炼、虚构和想象的创造才能,从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站立在舞台上。最成功的当然要数女主人公李香君。她作为秦淮名妓,受到明末东南士大夫关心朝政的风气影响,在政治上有着鲜明的是非观念。其次,《桃花扇》体现了高超的结构艺术。把剧中男女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分成左、右、奇、偶、总五种,紧紧围绕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主题,以侯李爱情纠葛为中心线索,让剧中人物的位置各得其所,有条不紊,其三、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意蕴。《桃花扇》描写的是南明兴亡的历史,悲剧的历史必然产生历史的悲剧。尊重历史的孔尚任很好地完成了这一创作使命,因而也就有力的打破了古代戏剧常见的大团圆程式,给人们留下了比历史的目的更富于哲理性的思考。 33、《长生殿》艺术成就: 1、人物塑造上,突出人物的多个侧面:继承了《梧桐雨》、《浣纱记》等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又吸取了《牡丹亭》运用幻觉情节把人物理想化的特点;作者将理想熔铸在所创造的人物形象之中,表现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和鲜明倾向性。 2、《长生殿》前一部分是写实,是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是写幻,是鼓吹真情。从结构上说,两者是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前半部分现实的悲剧,后半部分鼓吹至真之情便无从生发,没有后半部分唐明皇杨贵妃忏悔、重圆,则成了《梧桐雨》式的悲剧,只是留下了一份历史的遗憾。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虽然中间转换得有些勉强,但却正构成了《长生殿》的结构特征和思想特色:写唐明皇杨贵妃之情事,并不限于言二人之情,而是含而不露地拓宽了“情”的内涵,。 3、排场精美严谨,堪称典范:作者能根据剧情变化调剂场上气氛,场次与场次之间,互相对照,交错发展。《长生殿》长达,,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人事,内容非常丰满。 4、关目布置严格,针线细腻,伏笔照应极见功力:以唐明皇杨贵妃为 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新高度。 5、语言上曲词清丽雅洁,充满诗意富于抒情色彩: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能够声情兼备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 6、音律精工,审音协律要求严谨。 34、《醒世姻缘传》P251: 是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以家庭为描写中心的个人完全独创的长篇白话小说。署名西周生,作者尚无定论。这部小说的创作没有借用旧的故事框架,没有较多地采用或改制已有的作品,而是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虚构出全新的小说人物和生活图画,而且还有一个明确的要解释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夫妻关系恶劣的原因)的题旨,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是由此而设计的。从这个角度说,《醒世姻缘传》是最早的一部作家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全书,,,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学院-明清文 学复习资料2011 这部小说以荒唐的因果报应模式,描绘出真实而鲜活的世态人情,展示了社会众生像,暴露了现实政治的黑暗腐朽及拜金主义对人性的侵蚀。在宿命的外壳中蕴涵着尊重女性、夫妻当“相敬如宾”的现实意义。而其所反映的土地问题、一夫多妻制等问题,也颇令小说研究者注目。其叙事描写之中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趣。 《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与《红楼梦》间的过渡之作。 35、《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P265: 1、揭露社会黑暗,表达愤世之情,表现人民群众的不屈反抗:《席方平》2、揭露科举制度、暴露科场弊端,如《叶生》3、歌颂男女真情是《聊斋志异》最为浓笔重彩描写的主题,热烈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专一与执着追求:《阿宝》4、讽喻世情《画皮》,5、对侠义、行善行为的旌扬。《田七郎》,6、异文笔记:《口技》 36、《聊斋志异》在短篇小说艺术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P273 1、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 2、“一书而兼二体”的文体特色,糅合六朝志怪搜奇志异和唐传奇的委婉曲折。3、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灵活、变化多端,善于通过环境、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个性。4、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简而多曲,变而近理。5、语言兼有众长,简练雅洁,灵活多样。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不同,他们的对话也有雅、俗,庄、谐的区别。5、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叙事也吸取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 37、《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结构艺术、讽刺艺术, 一、独特的结构艺术:“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儒林外史》作为长篇小说,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情节互相勾连、前后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的原貌描写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二、鲜明的人物个性化特色,通过精细的白描来再现生活塑造人物。《儒林外史》虽然集中叙写的是一类人,即士人,读书人;然而他笔下的这一类人,有着极为鲜明的个性。不但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也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三、全面的讽刺艺术: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儒林外史》运用夸张手法,通过言行的自我悖谬,秉承公心对不同的人物做不同程度的讽刺,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四、改变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书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直接与生活见面,大大缩短了小说形象与读者间的距离。 38、《红楼梦》的叙事艺术及其人物塑造,P309 1、独特的叙事风格:写实和诗化的完美融合,既现实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甜美感,既有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性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蕴蓄着青春的激情和幽深是思考。2、象征手法的运用:除去一般的观念象征,更有创造性的整体象征和情绪象征,如小说中双重层次的艺术世界:一是以人间故事为代表的写实的具象世界,一是以石头阐明的意象世界,两者复合交织,从而使作品所提供的美学启迪意义呈现出多义性。3、比较彻底的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接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总线索是贾宝玉的悲剧的人生历程,又大致统领了交叉隐现的三条叙事线索。一是贾宝玉的悲剧婚恋线索,二是大观园女子的悲剧命运线索,三是贾府的彻底败亡线索。三条分线索又是以第一条为主线的。4、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颇有现代意味的叙述人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上也创造性的以叙事人多角度复合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全知全能的单一叙述。5、语言高度个性化,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合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者的高度提炼加工,形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的文学语言。 39、桐城派P325:该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有“桐城派”之称。他们思想上尊崇程朱理学,散文上近接唐宋派,远宗唐宋八大家,强调以严整之文,明封建纲常之道。方苞提倡“义法论”,“义”是“言有物”,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法”是“言有序”,指的是表达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的形式技 巧。他要求作文“明于体要”、语言“雅洁”,重新高扬了儒家以正为雅、以古为雅的美学传统。 40、骈文的复兴P329:清代骈文的复兴,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1、清朝统治的日益稳固和文化政策的调整,皇帝“以提倡文化为己任,师儒崛起”(《清史稿•文苑传》),号称“乾嘉学派”的考据学走向鼎盛,“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2、汉、宋学之争,又使骈文的兴起,带上和桐城派对峙的色彩,汉学重学问,重考据、训诂、音韵之学,对桐城派尊奉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学所造成的空疏浮薄,是有力的冲击,风气所及,饱学之士喜爱重典实、讲音律的骈体文,借以铺排遣使满腹的书卷知识,从而刺激了骈文的写作和运用。3、与繁荣状况相适应,骈文批评理论也在发展,由开始正名争一席之地,到阐发艺术特点,认识和把握文学本质的某些属性,进而达到与古文家争正统的地位。4、清初陈维崧、毛际可开始倡导,中期则有袁枚、孔广森、吴鼒、曾燠、李兆洛等热情辩护,给予肯定,阮元则著《文言说》,鼓吹骈体,视骈文为正统,将骈散之争推向高潮。 41、汪中的成就:骈文内容上取材现实,情感上吐自肺腑,艺术上能“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风格遒丽富艳,渊雅醇茂,而且用典属对精当妥帖,被视为清代骈文复兴的代表。《哀盐船文》是骈文中的绝作,写仪征盐船失火,毁船百馀艘,死伤千人的事件。作者满含泪水,描述耳闻目见的这幕人间惨剧,如船上人在“炎光一灼,百舫尽赤”时逃命的情景,惨不忍睹用语精当,描绘逼真而又凄楚动人,有六朝骈文善于抒情的特点。此文一出,轰动京师。 42、张惠言《词选》:张惠言是学者,又是古文“阳湖三家”之一,更是著名词人。他与兄弟张琦合编《词选》(又名《宛邻词选》),选择精严,并附当世常州词人以垂示范,显示一个在创作和批评两方面均具特色、以地域集结起来的词人群体的存在,因此,《词选》成了一面开宗立派的旗帜。他所写《词选序》全面阐述自己词学理论:主张尊词体,要词“与诗赋之流同类而讽诵”,提高词的地位,倡导意内言外、比兴寄托和“深美宏约”之致,对扭转词风和指导风气起了积极作用。 43、黄遵宪与诗界革命: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从光绪三年(,,,,)到二十年(,,,,),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被梁启超誉为“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饮冰室诗话》三二),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 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人境庐诗草自序》),广泛反映了诗人经历的时代,具有深厚的历史内容。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 44、梁启超与文界革命:资产阶级文化思想催化的又一文学变革。梁启超既是“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者,又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而就其创作实绩来说,贡献最为突出、影响最为广远则在“文界革命”方面。他所创造的“新文体”散文,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使他成为“新思想界之陈涉” 这种略有变革的文体成为我国散文由文言向白话过渡的桥梁,在近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5、梁启超新散文的特点P402:首先是比传统的古文语言通俗,条理明晰,所谓“平易畅达”;其次,它不避俚语俗言,并吸收外国语法,不分骈散与有韵无韵,所以词汇丰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大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学院-明清文 学复习资料2011 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再次,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纵笔所至不检束”,思想新警动人;最后,笔锋充满感情,往往用铺排的笔墨以加强文章的煽动力、感染力。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以其思想之新颖、形式之通俗、艺术上之魁力,影响几乎整整一代人,也对“五四”文学革命有着影响。郑振铎说新文体文章“不再受已僵死的散文套式与格调的拘束”,是“五四”时期“文体改革的先导”。 “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明末就有诗名,入清后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共同特点是;都是降清明臣。诗歌宗唐反对剽窃与拟古的萎靡诗风。他们上扫明代前后七子颓风,下启有清一代诗歌风气。在诗歌的情思上,三家多表现沧桑感与负罪感相交织的“贰臣”心理。 “云间三子”:陈子龙、宋征璧、李雯。 “词史”:陈维崧 “乾隆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反对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作品也较有现实内容。 京华三绝:纳兰、曹贞吉、顾贞观 开创了清代序言体词作的先河:朱彝尊。 南施北宋:施闰章和宋琬, 李 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翁方纲:诗主张“诗必研诸肌理,而文必求实际”,作诗讲求学问、考据。其理论反映了乾嘉年间考据学派对诗歌的影响。
/
本文档为【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