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顶天立地做主管

2012-09-24 25页 doc 53KB 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1421

暂无简介

举报
顶天立地做主管顶天立地做主管:实现机构和个人双赢的干部培训书 找一份工作、领一份薪水,这似乎是现代人之必然。但升为主管,带领一群人,似乎就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期待,有的人甚至质疑,做个能干的快乐工作者就很好,为什么要辛苦当主管,管一群人很麻烦。   有一句话做主管的绝不能忘,值得成为放在案前的座右铭,那就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没有部属、没有主管、没有三军,将帅就算战死沙场,仍算英雄豪杰,但被无能的将帅累死,那就冤枉了。做主管的要做正确的事、英明的事,因为身系团队的安危、组织的成败,不要让部属成为笨主管手下的倒霉鬼!   1999年一...
顶天立地做主管
顶天立地做主管:实现机构和个人双赢的干部培训书 找一份工作、领一份薪水,这似乎是现代人之必然。但升为主管,带领一群人,似乎就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期待,有的人甚至质疑,做个能干的快乐工作者就很好,为什么要辛苦当主管,管一群人很麻烦。   有一句话做主管的绝不能忘,值得成为放在案前的座右铭,那就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没有部属、没有主管、没有三军,将帅就算战死沙场,仍算英雄豪杰,但被无能的将帅累死,那就冤枉了。做主管的要做正确的事、英明的事,因为身系团队的安危、组织的成败,不要让部属成为笨主管手下的倒霉鬼!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与台湾的房屋中介谈成一项合作。由中介共同提供房屋买卖信息,我们则在这个基础上编辑发行一本房屋情报志,这就是台湾房地产媒体史上轰轰烈烈的《房屋志》事件。   创刊时数百页像枕头一般厚的杂志,再加上近十万本的发行量,让房地产业界和读者都对我们的手笔与决心耳目一新。但很快我发觉我处在四面楚歌中。理论上,我与所有的房屋中介是最亲近的合作伙伴,但实际上,中介之间本来就有高度的竞争关系与冲突,《房屋志》这个第三者,顺了姑意逆嫂意,两面不是人,我们如处在暴风的漩涡中。八个月之后,我不得不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宣布《房屋志》停刊。   八个月,亏损了8000万台币,创下了我所创办杂志中最快、最大的亏损纪录。我的职员及伙伴们的风度,让我没有当面听到任何一句责难。可是《房屋志》的工作同仁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如丧家之犬,见到集团内的兄弟姐妹们,似乎每个人眼中都在质问:“你们怎么会这样呢?”   我召集了《房屋志》的所有员工,向他们道歉:“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选择了错误的合作模式,也选择了错误的战场,让我最精锐的队伍深陷泥沼,我要为我的错负完全责任。”我也告诉他们:“你们已经尽力,也打了最漂亮的战争,你们无需自责,现在我们唯一该想的是,如何让团队安全撤退!”   《房屋志》的团队就这样转入经营《漂亮家居》杂志,他们忍悲含泪、全力以赴,要替公司找回那8000万。经过几年,这个团队又变成拥有六种不同杂志的催生者,除了新创及调整中的产品外,几乎本本赚钱,他们又成为我心中战斗力最强的贝雷帽!   从此以后,我无时无刻不以“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自我警惕,也更体会出其中不同层次的道理,包括认知、实践、自省与认错等层次,以及每个层次中几种不同的意义与自我要求。…… 主管带一群人打江山,目标何在?搞革命、谈理想?创大业、做大事?这是圣人伟大的志业。但最基本的,还要把伟大的事转换成具体目标,也就是成果、赚钱、回报、回馈,让团队过好日子。在《水浒传》中,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银的说法,就是主管不能忽视的目标设定课。   1987年,蒋经国去世前一年,台湾正处在剧变中,开放党禁、开放报禁都在这一年发生,而锁住台湾资金流动的外汇管制,也在该年的5月宣布解禁,每人每年可汇出500万美元。台湾《商业周刊》就在这样的剧变中创刊,试图为台湾呈现一份新时代的财经新闻周刊。   那时我担任《商业周刊》总编辑,带领了一群有经验而且默契极佳的核心编辑,努力生产内容。其中三位编辑是我在另一本刊物工作时的伙伴,年轻却有热忱,能力极佳,但因初始能力不足,一创刊我们就陷入长期亏损的无尽煎熬中。其中,我最痛苦的就是“核心团队”的陆续求去。三年之内,原来倚为左右手的编辑们,都在报社及其他传媒的挖墙脚下,陆续离开,而且每个人的离职模式都一模一样。   通常他们第一次有好机会要离职时,我诉诸理想:“我们有机会创办一本全新的杂志,现在的困难应是短期的,再熬一下就会过去!”他们就留下来了。   第二次他们又想离职时,我诉诸情感:“我知道公司很辛苦,你们也很为难,可不可以请你们继续帮帮忙!”由于彼此相处融洽,他们对我这个不中用的师父也只好继续忍耐。   但是通常过不了多久,他们的第三次机会很快就出现了,这时候我知道已经留不住了,因为理性、感性说服都已用尽,人家也算仁至义尽,有商有量,我还有什么话说呢?我只能怪自己无能。   把理想藏起来,只想今天的事。这是我在《商业周刊》前几年的惨痛经验。每一个人离职,对我都是无情的打击。可是我不知道我犯了什么错,也不知道我该如何改变。最后一个离职的“核心战将”说了真话,我终于如雷贯耳、恍然大悟。   他说:“老大,我知道办杂志要有理想,我也知道你有理想,你也是个好人,而我们也不是没有理想。问题是我们也不能不想现实啊!我们跟着你,除了实现理想之外,也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而不是新亭对泣、楚囚相对!”   我回想当时的状况,公司亏损累累,一再增资,每天愁云惨雾,离“新亭对泣”也相去不远了。我们刚创办《商业周刊》时的豪气,早就消磨殆尽,前路茫茫,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恶劣的处境,我把这些前程似锦的朋友留在身边做什么?我有什么颜面见他们?   我反省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杂志不受欢迎,公司赔钱。可是这背后的原因呢?是我能力不足、欠缺方法,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太理想化、不够现实。简言之,我的问题是:有想法、没方法,太浪漫、不务实。   大彻大悟之后,我开始把明天藏起来,把理想藏起来;我只想今天的事,我下决心一定要先让公司赚钱,因为赚钱是实现理想的前提,也是走向理想的手段。   “填饱肚肠,再谈理想”,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的第一课,尤其当你是领导人,想的不只是自己的肚肠,更要想的是所有团队成员的肚肠。或许你可以自律甚俭,但绝不可以要求组织成员勒紧裤带,短期或许可以,但长期绝对不行。 有贪婪的老板,就会有贪污的员工。老板的道德标准是员工道德标准的上限,尤其是在道德操守上,老板的所作所为,绝对是公司每个人的“榜样”。身为老板者最好的态度是:如果公私难定,凡对公司有利者,归公司;凡对公司不利者,归个人。这样做或许有矫枉过正之嫌,对个人也未必公平,但如果你是个有格局的大老板,或者你虽然现在仍是小主管,却对未来期许甚高,你就要用这样的标准自我要求。   台湾的股票市场中,有一些股票是大家都公认不能投资的,因为这些公司的老板以买低卖高、坑杀投资人出名,因此投资圈都知道要远离这些地雷股。而这些股票中,有一家老牌上市公司最令我印象深刻,这个老板一向以现实与快狠准出名,他自称“形象不重要”,公司实力最重要。   他也是出了名的什么钱都要赚的人,只要能获利,大小不拘。公司买大楼,他要拿大回扣;公司买设备,他要中回扣;公司登广告,他也“江海不择细流”,小钱也要。后来公司变大了,他因为管不到小事,所以“抓大放小”,但是市场上都知道,这家公司的股票千万不能碰。   我非常好奇,像这样的老板,如何带领公司、经营公司?   我仔细观察,发觉他的每个员工都戒慎恐惧、小心谨慎,因为老板太了解“市场行情”了。可是,表面上没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每个人都清廉自守,在精明的老板手下,收回扣搞钱绝对不是聪明的举动。   但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在这家公司规模尚小之时,老板的亲力亲为、精明过人尚够用;但后来公司规模变大了,情况就改观了。   老板管不到所有的流程、所有的环节,结果是所有的主管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群起效尤,大主管收大钱,小主管收小钱。表面上公司仍然要求员工廉洁,但是公司上上下下各有好处,偶尔有一两件事做得太离谱了,也有主管被处罚,但公司内贪婪的气氛与结构依然不变。   这个案例,让我感受到的不是公司内是否廉洁的问题,而是老板对公司、员工以及组织文化的影响。有贪婪的老板,就会有贪污的员工,老板的道德标准是员工道德标准的上限,尤其是在道德操守上,老板的所作所为,绝对是公司每个人的“榜样”!   大多数这种贪婪老板,是绝对不会容忍员工占公司便宜的,因此他们自己在偷公司的钱时,通常会极为隐秘,务期最少人知道,而知道者也都是亲信。问题是,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再加上出卖老板的通常都是亲信,日子久了,老板的所作所为,全公司绝对都知道,只有老板仍以“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   而当老板的道德操守与贪婪面目被员工认知之后,组织内“道德艾滋病”就发作了。执掌公司道德天平的老板,对不当财富免疫不良,整个组织也就跟着免疫不良,最后的结果就是道德的恶质化,整个组织向下沉沦,逐步走向衰亡。这就是“贪婪老板,贪污员工”的道理。 中国用来形容皇帝的两句话——“万般有罪,罪在朕躬”、“一人有庆、兆民赖之”都可以用来解释主管的角色。第一句话形容主管的错,第二句话形容主管的对。错与对,都在主管,就像皇帝影响全国一样,主管关系到组织团队的成败。   一个团队历经了7年的亏损,但我们从来没有对它丧失信心,原因是产品的定位正确,合乎潮流发展。因此7年来,我们不断地修正、调整工作方向,人员整编、主管更替、流程改造,能改的几乎都改了,但是这个团队只有偶发性的改善,一段时间营运变好,但随即打回原形,又回到不稳定的状态。   日子久了,我不得不仔细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我们几乎做了所有的事,却没有明确的进展?   从我们过去所做的调整,我推出一个结论:问题一定出在没有被调整改变的地方,而这个团队哪里没有改变呢?那就是“我自己”,我始终在这里,我应该就是营运不善的凶手!   我决定开除我自己,看看这个团队的营运会不会改变。很不幸,也很幸运,在我离开之后,这个团队开始逐渐改善,速度虽然不快,但慢慢向上。10年之后,这个团队变成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营运团队,这就是台湾《商业周刊》的故事。   我无意贬抑自己,我只是在描述一个组织内最敏感、最不愿意被面对的真相:领导者可能是组织问题的核心根源!   我仔细回想这个过程:当一个单位营运不善时,所有的事情都会被提出来检讨,而且我们也确实找出了许多问题,那还真是一连串纠缠不清的问题串。再仔细分析,这些问题串又可分为核心问题、延伸问题及细节问题。核心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延伸问题则依附核心问题产生,只要核心问题改善,大多数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此找出核心问题才能改善营运。   但是,如果核心问题是发生在领导者或主管身上,则很可能被刻意忽略,以致永远无法改善。《商业周刊》的改变过程,就见证了领导者自己的盲点,要不是我自己猛然觉醒,很可能《商业周刊》仍深陷困境。   领导者眼睛向外找问题,而不知道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这是常态。如果领导者是老板,事业是你的,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当然有理由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如果亏大钱,你也要自己负担,所有不想长期亏钱的老板,就要想想自己可能是亏损的凶手,如果不想长期亏损,你就要自我了断,虚心想一想 “万般有罪,罪在朕躬”,贵为皇上,必要时下诏罪己,也不能迟疑。   如果你只是个小主管,那这种自我检讨反省的态度就更不能少。如果你在检讨完别人之后,仍然未能改进,而你能及时醒觉可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错误,那你还有机会自我调整,以免于被撤换的命运,而不能自省的主管,被推出午门斩首,为时未远。   面对组织的绩效不彰,领导者必须免除有缺点、甚至可能是组织里最大的问题人物,午夜梦回,不欺方寸,是领导者要常常面对的真相。 奖励是每个主管每天都该做的事,奖励让好的工作者更加努力,也展现组织正确的价值观,通常工作者有好的表现时,就会期待老板关爱的眼神。这时候如果奖赏“准时”到达,激励效果就大;如果老板推三阻四,推拖延宕,最后可能造成负效果。   一位朋友谈起他离开一家知名公司的经历:当时他完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事前老板承诺,如果他完成了这个项目,将给他一笔优厚的奖金。也许因为项目的完成十分顺利,似乎不太困难,以至老板迟迟没有核发奖金。   经过这个朋友几次“文雅”的提醒之后,老板终于给了奖金。但这位朋友在拿到奖金之后,也就离开了这家公司,理由是“不想和不爽快的人共事”!   另一位朋友,谈起他与一个合作伙伴分手的原因:他完全相信他的伙伴,不论是薪资(大家都在公司工作,领薪水),还是利益分配,只要是合作伙伴做的决定,他都接受。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知道合作伙伴的薪水和分到的红利,完全超乎他想象很多,他立即选择分手。原因是,他全然信赖,但合作伙伴却是一个高估自己贡献、低估别人、分“赃”不公平的人。   “给钱爽快,分赃公平”,是黑道大哥带领小兄弟最基本的核心价值。为什么小兄弟愿意效忠卖命?因为黑道大哥给钱打赏不手软,有利益时论功行赏,面面俱到,绝不会独吞利益。   做老板的经营企业,也是带领一群人,完成生意获利赚钱,部属和员工期待的也是能分得好处。因此,“给钱爽快,分赃公平”的原则也适用于此。   给钱是奖赏、爽快是态度   “给钱”指的是奖赏,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爽快”指的是态度,讲究快速、实时、恰如其分。员工正常从公司中得到的是薪水,这是他们最基本的所得,这部分已经事先议定,每月给予,不会有争议。非例行收入的工作奖励,则是激发员工的工具,而给与不给之间,就可以看出老板的风格,大方与小气也就在老板的一念之间。   给与不给,看的是老板的肚量。是否实时、爽不爽快,看的则是老板的内心真相。通常工作者有好的表现时,就会期待老板关爱的眼神。这时候如果奖赏“准时”到达,员工的满意度最高,激励效果就大。如果老板推三阻四,推脱延宕,甚至还需要员工明示、暗示。就算最后员工拿到钱,但味道甚差,甚至可能毫无效果,或是有负效果。   “分赃公平”重点则在公平上。老板是团队的最终利益分配者,论功行赏时,不论给“口袋”多寡,公平的议题永远是关键。“不患寡,而患不均”,总奖金多少,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通常无法争议。但是谁拿多少,彼此间的序位、比重,则是每一个工作者关心的重点。如何评估每个人的贡献,然后体现在奖金的多寡,就是“分赃公平”的表现。   “给钱爽快,分赃公平”是非常粗鲁而现实的原则,但企业经营讲究的不也是获利与赚钱吗?员工和企业的最基本关系,则是劳动力与金钱的交换;当然如果还能加上兴趣与理想实现,则更完美。但对老板与主管而言,永远不能忽略“利益分配”这个最基本、最直接的议题。 授权是主管的超级大学问,会授权的主管喝茶、看报,治大国如烹小鲜,部属也快速成长。不会授权,所托非人,团队一夕覆亡。新任主管难免亲力亲为,但是也要立即培养授权的习惯,领悟宝相庄严的奥妙。   我刚升上总经理职位的时候,很不习惯没有直接指挥的单位,也很不习惯没有直接负责的工作,因此,没事就召集各个运营单位开会,直接参与各个单位的运作,仿佛我就是部门主管一般。   直到有一天,一个部门主管告诉我:“何先生,你知道菩萨为什么灵验,香火不绝吗?因为他们宝相庄严,高高在上,不会下凡过问凡间事物。而当凡夫俗子有困难来求神问卜时,菩萨才会显灵指点,有求必应。因此凡人皆感念菩萨之德,香火不断。”   这位主管说得文雅,意在言外,一时我还听不懂。最后他才直截了当告诉我:“何先生,你高高在上当你的总经理就好了,管管大事,制定决策,不要直接降临各单位指东说西,否则各单位主管还怎么工作啊?更何况,以总经理之尊,离执行面很远,很多事已在状况外,很多决定可能是错的,喜欢下凡的菩萨,多数只会显现自己的无能,不会赢得尊敬的。”   听完这段话,我一身冷汗,原来我完全不会当总经理、不会当主管。   许多刚升任主管的人,还是习惯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不知道运用团队的力量,结果是自己忙死、部属哀怨(因为没有发挥的空间),而且无所适从。我就曾经是这样令人讨厌的主管。   另一种类似的状况,也会出现在创业者身上。   一般而言,创业主都是能干的老板,尤其在创业阶段,人力、财力都不足时,通常要靠创业主亲力亲为才能突破困境,因此创业主习惯自己动手做。可是当组织变大、规模变大时,如果创业主不了解“宝相庄严”才能香火不绝的道理,通常会出现组织规模变大的不适应症。   我也曾听创业主抱怨,部属能力不足、团队不佳,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老板能力强,无法忍受部属的不足,以至总是老板自己动手做,结果当然无法培养出好的团队、好的部属。   我甚至曾经要求一位主管,禁止他自己下手做具体工作。他嫌部属动作慢,做事不到位,于是老是自己做。我告诉他,就算失手,也要让部属独力完成,他的协助只会让团队继续无力、无能。   想大事,想明天的事,想,想团队,这是老板与主管该做的事,做一个宝相庄严的菩萨,只有在部属带着问题、带着困难求救时,才适时给予指点,而且仅止于指点,绝不可以代其完成,这是培养部属、建立团队的第一步。 主管的气度、胸襟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就算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只要是组织所需要的人,主管都应有度量容人、有胸襟面对。因为所有人都是你的部属、你的人马、你的左右手,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敌人看待,如果视他们为敌人,最后他们真的就会变成敌人,你这个主管就危机四伏、草木皆兵了。   日本的企业经营,有一个职场潜规则:当组织要从一群背景、资历、经验都相当的竞争者中提拔一位升任主管时,会把资历相当的竞争者一一调离原单位,让新主管避免面对强势的平辈部属的尴尬,也让未升官的竞争者避免以“失败者”的身份面对过去的同事,有助于新主管快速上手、掌握情况。   可惜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很难遇到上述状况,并不是没有类似的顾虑,而是我工作的组织都不够大,想要把竞争者调离,也无路可去,无其他单位可调,所以只好在同一单位内,努力平息新主管与平辈同事间的情绪,期待能找到新的平衡。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状况考验的是领导者的气度、胸襟与格局。   曾有一位新主管来向我诉苦:“过去大家都是好朋友、好同事,谁知道我一升官,好像每个人都变成仇人了,经常故意给我出难题,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让我防不胜防!”   我安慰这位新主管:领导者解决部属的困难是天经地义的,新主管难免要接受部属的各种考验,他们只是在测试你的能力与态度,并非每个人都要与你为敌。   新领导者的气度、胸襟是打破僵局的关键,原谅、接纳、协助、耐性,则是新主管赢得同事信赖与认同的不二法门。   这时候也是考验未升官者的胸襟。有一次,一位未升任者来向我抱怨:“他升官我又没有不服气,但何须在我面前摆架子,让我为难呢?”   我回答:“他现在职位虽然比你高,但这只是职场的角色扮演而已,主管只能升一个,有时是你,有时是别人,大家互相留点余地。你容得下他,你就比他大,你现在容不下他,你不但职位比他低,连气度、胸襟也不如他,以后别人又如何服你呢?”   这种情况,不见得每一次都能和谐收场,也曾因此而有好部属离职。我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格局未必是相当的,而气度、胸襟与格局是每一个工作者职位与成就高度的关键指标。   严格来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差别,就在气度、胸襟与格局。领导者要带人、要容人、要做事、要成事,胸襟宽广才能容人,格局远大才能成事。气度则是外显的特质,有人优雅、有人豪迈、有人潇洒、有人细致,但都是吸引人的魅力,让人愿意追随,让人感到信赖。   ……   老实说,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很难没有冲突、没有恩怨。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都有不愉快。可是时空流转,你的“仇人”可能一不小心就变成你的部属,如果这时候你挟怨报复,用权为难对方,你就是最坏的主管。   因此,纵有“杀父夺妻”之恨,只要有能力,只要组织有需要,领导者就要有度量、胸襟,一笔勾销,大度容人,大胆用人。 团队要顺畅运作,主管的协调、裁判绝对是关键;要裁判,一定是敏感、为难的事,判决结果也一定有人受益、有人不平,面对裁决,主管绝对要清楚、明白,不可是非不明;“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将对错的双方一视同仁,主管就是昏庸无能的人,团队将分崩离析。   大多数主管为了维持表面的团队和谐,经常出现 “各打三十大板”的是非不明举措。公平裁判,还每个工作者公道,是主管必备的基本能力。   在我的职场生涯中,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一个血淋淋的画面。在一个开阔的大办公室中,两位同事忽然大声争吵起来,紧接着就是其中一位同事拿起桌上的茶杯朝对方砸过去,正中对方脸颊,一时间眼镜碎裂,血流如注。接着办公室大乱,同事们慌张地拉开扭打在一起的双方。   事实上,行凶的这位同事是一位好好先生,他的粗暴行为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事后他当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了解整个过程的其他同事都替他抱不平。因为他长期受到另一位同事的欺压,主管却从来视而不见,完全不处理,那天他终于忍无可忍,血腥的悲剧就发生了。   英式橄榄球是我的最爱,在橄榄球场上打架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关键就在于裁判。橄榄球讲究合法冲撞,身体接触频繁,难免互相伤害,如果裁判明察秋毫,哨音明快果决,那么打架的场景就不会出现。但如果裁判犹豫不决,纵容小动作,那么球员们就会自力救济,打群架的事就一定会发生。   裁判决定了球赛的气氛与质量,也让球赛能顺利进行。同样的,办公室的主管决定了组织的文化,也决定了职场能否在合理的规则下运行,主管就是办公室的裁判,决定了办公室能否和谐有效地运作。   办公室中的争执难免发生,工作团队成员之间难免有好恶、嫌隙,但是职场的规则、伦理是每个工作者必须依循的准则,而主管则是纠纷发生时的最后裁决者,也是秩序的维护者。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则是主管最常见的毛病。有些主管生性善良,不忍苛责任何人;有些主管则基本上是非不明,事理不分;有些主管则根本是怕事的滥好人,看到麻烦只会躲起来。这些人都有可能出现“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的结果。   公平裁判,还每一个工作者公道,从例行的绩效考核、升迁奖励,到争执、冲突时的排难解纷,这都是主管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主管可能无法察觉办公室发生的所有细节,但要明确昭告周知团队成员,工作中要注重办公室伦理,合理相互对待,不得逾矩,可以避免成员间争执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争执,主管的哨音要实时响起,并明确裁断是非,更可以显示主管维持秩序、公平裁判的决心。   “各打三十大板”,只是主管常犯的裁判错误之一,错判误判与无知不明是另两种常见的错误。在每一次裁判过程中,主管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仔细了解实况、过程与两边的说法,必要时要考虑第三者的旁证,务期还原真相,避免错判、误判。因为无知而不了解组织内发生的纠纷,是主管更大的问题。如果作为主管你连团队内的冲突、纠纷都一无所知,这恐怕不只是不能公平裁判而已,你根本就是一位没进入状态,完全不称职的主管! 人的一生,总是在遭遇困境、面临危机中成长。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总会来,这种“伸头一刀,缩头一刀”的心理建设,能让我们坦然面对困境与危机,明快、果决、平静、自然地放手一搏。   我永远忘不了服兵役时的一个故事:正式服役前集训时,有一个同期学员刚结婚,正是甜蜜美满的时候。从受训开始,他就一直担心抽到不好的签,被分配到外岛服役。他非常害怕,每天祈祷。我劝他:放心吧,真正不能回台湾的只有两个名额,一个是我已忘了名字的小岛,另一个是乌坵,就算抽到金门、马祖,也还有机会托关系、找理由,回台湾探亲。而我们同期的学员有近1000人,抽到乌坵的机会是1/500,你运气不可能这么差。他虽然觉得有道理,但还是日夜担心,每天愁云惨雾。   抽签的那一天,他在前50位抽签,他一上台,害怕到几乎走不动,当他抽出签来,司仪报出地名时,台下欢声雷动,因为他把乌坵的名额抽走了,别人就不用再担心了。   天下事,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他害怕,厄运就真的降临在他身上。我就希望去外岛、去特种部队,爱冒险、爱挑战,这是别人都害怕的,而我不怕,因此抽签时一点也不紧张,偏偏我抽到别人最羡慕的地方──台北,在圆山过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悠闲日子。   从此我了解了命运之神的个性——喜欢和胆小怕事的倒霉鬼开玩笑。你越怕、越担心,厄运越会降临;你乐观、你积极、你勇敢面对,好运就会来临。   如果“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无法逃避,那不如勇敢面对,做不到从容“就义”,至少也要能平静自然,以免贻笑大方。   团队的成败在于适时果决的判断   作为领导人,面对危机时的明快与果决更为重要,因为你的决定不只关系一个人的命运,更影响了整个团队的成败。多少企业经营者都是在面临危机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以致错失了处理的黄金时间,导致万劫不复!   仔细追究领导者犹豫不决、错失时机的原因,除了性格软弱是无解的绝症外,其余的原因都可以克服。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又分为三项:第一,信息不明、状况复杂、无法判断;第二,情况恶劣、伤害严重、害怕问题加速恶化;第三,自觉能力不足、无法处理。   因信息不明、无法判断,导致犹豫不决,这是人之常情,解决之道只有一途,就是把情况弄清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一次完整的“未来情境模拟”,写下所有已知的信息,找出信息的脉络,并推测可能的演变;如遇到未知的情况,则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分别推测其结果,以找出最后的答案。做完情境模拟后,不见得能立即找到答案,但至少对情况会更清楚,有助于下决定。   因情况恶劣、害怕伤害,导致犹豫不决,解决的方法更简单,就是先想最坏结果会如何,并规划善后。先把最坏情况出现时的伤害想清楚,把退路想好。如果你连出现最坏的情况都能接受、都能处理,那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大可放手一搏。   组织内的“彼得原理”,讲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能力不足的主管,被逼着挑战更高的职位、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其实,所有的主管都是在能力不足下面对所有的事。   面对危机、接受挑战,是一个人永远不可避免的事,人也是在危机与挑战中成长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如果没有危机、没有挑战,代表领导做的事都是例行公事,而例行公事是不会有大成果也不会有好绩效的,组织与团队当然也就不会有高成长,也不可能得到好的回馈,只能“安贫乐道”过着安稳的日子。 主管不只要完成今天的任务,也要完成明天的规划;有时今天的困难根本就是因为昨天没准备。未雨绸缪、预设未来,是主管责无旁贷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末期,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许多行业都受到冲击;而一旦典范转移,有的行业或角色可能一夜消失,这引发了许多人的危机意识,但真正找到对策的人并不多。   以平面出版业为例,纸张的消失、电子出版的威胁,每天都有有心人不断提醒。可是有人真正采取应对了吗?试想:如果未来这些预言真的实现,而许多的平面出版业者因而消失,工作者也丧失工作,谁该为这个悲剧负责任呢?结论很清楚,在这些公司担任主管的领导者都难辞其咎。他们肩负股东及员工所托,却在该变应变时,错失良机不作为,导致企业走上末路,他们缺乏长期的策略规划与行动,根本不具备主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今日你做,明日我想”,这是主管绝对应有的核心价值与认知。完成公司所交付的任务,是主管必须完成的“急”务,规划未来则是主管的“要”务。而通常“急务”要由所有团队成员共同来完成,有时候甚至把当前的急务完成已不可得,谁有空设想未来呢?   主管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老在当前的工作中无法自拔,有的人甚至说,在企业追逐效率的大前提下,工作团队根本不够,人员编制更是不足,因此主管不得不身先士卒,绑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而设想明天的事,根本无暇顾及!   这是绝对的错误。今日的事通常是具体的劳力工作,会占用许多时间;“明日的事”则是分析、想象、规划,重点在于有没有去想,而不在于规划完善,谁敢说对未来的规划一定准确无误呢?明天的事,是心智活动,长期放在心上后,有时甚至可能顿悟完成!   个人的未来,自行负责;组织、单位的未来,主管及领导人要负责,要有远虑、要有远见、要有预判、要有预应,组织才有机会长治久安。   不能设想明日的另一种状况是,主管对今天的事太过亲力亲为,以至根本变成一个工作者,而不是主管;两手拿满了东西时,当有任何状况发生时,主管绝对是无能为力的。   把所有的工作分配给所有的部属,自己一件工作都别留,这是主管的最高境界,空着手当救火队,空着手灵台清明地预想未来、规划明日。只有在今天空着手,你才能真正想明天!因为“今天你做,明天我想”,是一个真正负责且英明的主管该做的事。减轻部属的工作,只会累死自己,宠坏部属,只会让主管变成一个不被认同、不被尊敬、没有明天的滥好人!
/
本文档为【顶天立地做主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