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使用齐眉举案典故

2017-08-31 5页 doc 18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1304

暂无简介

举报
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使用齐眉举案典故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使用齐眉举案典故, 第五回《红楼梦曲.终身误》唱云:“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曹氏在此曲中直接使用了“齐眉举案”典故,到了第四十九回,曹氏又颠倒使用了“齐眉举案”典故——“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典故中明明是孟光举案,梁鸿接案,是回中宝玉却反说孟光接了梁鸿案,变成了梁鸿举案,孟光接案。 看起来,有十分的必要简单讲述一下东汉大龄丑女孟光钓得金龟婿梁鸿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位大龄丑女,不仅最终钓得金...
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使用齐眉举案典故
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使用齐眉举案典故, 第五回《红楼梦曲.终身误》唱云:“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曹氏在此曲中直接使用了“齐眉举案”典故,到了第四十九回,曹氏又颠倒使用了“齐眉举案”典故——“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典故中明明是孟光举案,梁鸿接案,是回中宝玉却反说孟光接了梁鸿案,变成了梁鸿举案,孟光接案。 看起来,有十分的必要简单讲述一下东汉大龄丑女孟光钓得金龟婿梁鸿的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位大龄丑女,不仅最终钓得金龟婿,而且还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这位大龄丑女名叫孟光,家住扶风平陵。据《后汉书》记载,孟光身材肥胖,又黑又丑,30岁还没有出嫁。不过,孟光成为“剩女”并不是因为自己长得丑,而是因为自己不想嫁。诸多媒人来提亲,但都被孟光回绝了。父亲着急地问孟光:“闺女呀,你究竟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呀,~”孟光一语惊人:“除了当今第一贤德才子梁鸿,我谁也不嫁~”纵然当时没有网络,但是,孟光的这句话还是马上传遍了全国,成为红人。 梁鸿是何人,为何孟光这一句话会使其红遍全国,梁鸿这个人不仅毕业于当时最高等的学府——太学,而且贤德第一,才学第一,容貌第一,系东汉公认的“国民老公”,诸多“白富美”都希望能够嫁给梁鸿,而这对于孟光这样的女人可以说是痴人说梦。不过,正因为梁鸿不是一 般人,才有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娶妻。这位东汉“国民老公”居然真的答应娶丑女孟光为妻。 孟光嫁给梁鸿,不仅赢得了梁鸿的人,而且得到了梁鸿的心。 孟光为梁鸿所做的是其他“白富美”无法达到的。孟光与梁鸿一起归隐山林,孟光在家织布,梁鸿开荒种田。闲暇之时,两人则弹琴赋诗自得其乐。孟光不仅甘于为梁鸿付出,而且对梁鸿尊重有加。据《梁鸿列传》记载,梁鸿为了躲避汉章帝征召为官,曾经到吴地大族皋伯家当佣人。一日,皋伯看到孟光为梁鸿送饭,把托盘举得跟自己的眉毛一样高,低着头恭恭敬敬地请自己的丈夫吃饭——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来历,皋伯大吃一惊,认为能娶这样品德的女子为妻的人一定不是凡夫俗子。结果一查,这位佣人竟然是大才子梁鸿。皋伯立即把梁鸿奉为上宾,梁鸿在皋伯的资助下也开始闭门著书,直到最后去世。 孟光缘何能够实现爱情逆袭,古人曰:以貌娶人,貌尽缘尽;以利娶人,利尽而人散;以德娶人,白头到老。孟光看重梁鸿的是品德,梁鸿看重孟光的也是品德。这才是孟光钓得金龟婿的真正原因。 ——回到红楼梦中来,曹氏在第五回《红楼梦曲.终身误》里直接使用“齐眉举案”典故有四重含义: 其一,“金玉良缘”并非“孽缘”,只是“美中不足”,令贾宝玉“意难平”。 其二,薛宝钗不是孟光,贾宝玉也不是梁鸿,薛宝钗对贾宝玉尚未做到“齐眉举案”,敬夫如宾——“纵然是齐眉举案” 之“纵然”,即“纵使”,“纵令”、“即使”——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让步关系,有假设之意。 其三,《终身误》全曲,特别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所表达的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怀念,无意指责薛宝钗。与第五十八回贾宝玉高度认可的藕官之语吻合:“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其四,《终身误》揭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可见天下事总难十全。”(第七十六回贾母语)也就是第一回僧道二位仙师所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 第四十九回,曹氏又颠倒使用了“齐眉举案”典故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本回之前描写宝钗黛玉长期争风吃醋,有一天宝玉突然发现她们之间的关系和好了,心里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作者在本回中有一段颇为耐人寻味的描写: 一时宝钗姊妹往薛姨妈房内去后,湘云往贾母处来,林黛玉回房歇着。宝玉便找了黛玉来,笑道:“我虽看了《西厢记》,也曾有明白的几句,说了取笑,你曾恼过。如今想来,竟有一句不解,我念出来你讲讲我听。”黛玉听了,便知有文章,因笑道:“你念出来我听听。”宝玉笑道:“那《闹简》上有一句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孟光接了梁鸿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这„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是几时接了,你说说我听听。”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因笑道:“这原问的好。他也问的好,你也问的好。”宝玉道:“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黛玉笑道:“谁知他竟真 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因把说错了酒令起,连送燕窝病中所谈之事细细告诉了宝玉。宝玉方知缘故,因笑道:“我说呢,正纳闷„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原来是从„小孩儿口没遮拦'就接了案了。” 曹氏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孟光接了梁鸿案”和“小孩儿口没遮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似乎有点莫名其妙,弄不清他们二人说的是什么。但宝玉、黛玉二人之间却能心领神会,都明白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 曹氏让宝玉说的“孟光接了梁鸿案”,是反用齐眉举案的典故打趣黛玉。齐眉举案典故的意思是形容妻子恪守妇道,敬夫如宾,不是夫妻间互敬如宾的意思。典故中明明是孟光举案,梁鸿接案,本回中宝玉却反说孟光接了梁鸿案,变成了梁鸿举案,孟光接案,显然是反用典故,意思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什么时候梁鸿开始为孟光举案,夫妻关系竟变得如此相敬。 曹氏在这里并非让宝玉直接使用“齐眉举案”的典故,因为宝钗和黛玉之间并非夫妻关系,如此用典不伦不类。书中明明交待,宝玉所说的“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句话,出自《西厢记》《闹简》一折。这么反用典故,并不是宝玉发明的,而是套用的《西厢记》人物的台词。宝玉套用这句台词的意思,重点不在“孟光接了梁鸿案”,而在于“„是几时'三个虚字”。 查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里写道:“【三煞】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为头儿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这段话是戏中红娘的唱词,由来是这样的:红娘将张生求爱的书 简传给莺莺,莺莺假作生气骂了红娘,又让红娘把自己的回信捎给张生,并交待信中是责备张生的内容。张生看了信后告诉红娘: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写的是“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意思是著我今夜花园里来,她给我留门,约我和她“哩也波,哩也罗”。红娘知道自己受了莺莺小姐的骗,被耍了,才有此一番指责莺莺小姐的唱段。 红娘的这段唱词中所说的“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也不完全是“齐眉举案”原典的反用,而是借孟光梁鸿的故事指责莺莺小姐弄虚作假,原来张生恭恭敬敬给你写信求爱你骂我,现在你又反过来低三下四给张生写信约会人家。正因为如此,红娘才故意反说“梁鸿举案,孟光接案”,意思是把关系弄颠倒了。并指责莺莺小姐偷着接受了张生的求爱信不让我知道,自己回信内容也不告诉我,耍了我后还委屈我:“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本回中宝玉用《西厢记》红娘的这段唱词打趣黛玉,其中主要意思并非什么感到“太阳从西边出来”,说宝钗黛玉和好是不可理解的反常举动,而是巧妙而又温和地谴责黛玉自己偷着与宝钗和好了,把过去宝钗黛玉之间的关系搞颠倒了,却不告诉我知道,弄得我里外不好做人。就像莺莺小姐和张生偷着好了,却瞒着红娘,弄得红娘里外不是人一样。“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我反落了单。”宝玉这里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和红娘一样“反落了单”。并指责黛玉在这个问上“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根前恶语伤人六月寒”,一个劲儿责备我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自己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给宝钗“举案"了。 用一句话直白地讲,宝玉用《西厢记.闹简》一折红娘的唱词“孟光接了梁鸿案”加上“是几时”打趣黛玉,意思是说黛玉与宝钗和好了,宝玉竟完全不知晓。 如此说来,曹氏颠倒使用“齐眉举案”典故——“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就十分明显有隐义了。在谈隐义之前,我们来看看宝玉在打趣黛玉的同时,黛玉还说了些什么。文本写道:黛玉因又说起宝琴来,想起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这分明是在说,黛玉来日无多,她要离开这个俗世,回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去了——黛玉原本就是下界“还泪”的,泪尽了,自然就要回“太虚幻境”销号。钗黛和好,义结金兰。黛玉去了,“木石姻缘”告幻,黛玉拜托结义之姊宝钗,再续“金玉良缘”,日后必定“兰桂齐芳”—— 也就是第七十五回回目中的“佳谶”。第七十六回湘黛联诗写得更明白:“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我也有了。‟因联道: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虽如此,下句也不好,不犯着又用“玉桂”“金兰”等字样来塞责‟”。“黛玉笑道:„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才是即景之实事‟”。
/
本文档为【红楼梦中为何反复使用齐眉举案典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