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2018-03-17 10页 doc 26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8706

暂无简介

举报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第38卷第5期 2007年9月 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CHANGUNIVERSITY Vo1.38No.5 Sep.2007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与富国强兵思想 刘光权,黄月胜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中国古代为维系国家的政权稳定和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积极调整 统治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经济,把发展农业视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把农业经济看成是国民...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第38卷第5期 2007年9月 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CHANGUNIVERSITY Vo1.38No.5 Sep.2007 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与富国强兵思想 刘光权,黄月胜 (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中国古代为维系国家的政权稳定和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基本思想出发,积极调整 统治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经济,把发展农业视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把农业经济看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把 富国看作是强兵的基础,把强兵视为统治安定之本,形成了重农积粟,开疆拓土的安邦定国思想. 关键词:以农立国;重农抑商;轻徭薄赋;富国强兵 中图分类号:E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07)05—0089—04 中国古代,豪强兼并,战争连年.为维系国家的 政权稳定和统治地位,统治阶级从战争依赖于经济 的基本思想出发,积极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农业 经济,把发展农业视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把农业经济看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认为农业生产 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计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以农立 国成为历代统治阶级的治国纲领.因此,统治阶级 努力督促和组织农业生产,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轻徭 薄赋,重视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 产技术.同时,积极主张富国强兵,把富国看作是强 兵的基础,把强兵视为统治安定之本.战争历史表 明,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源泉,农业为战争提供物质基 础.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无不强 调把农业经济看成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从而形成了 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以农立国,重农积粟,开疆拓土 的安邦定国思想. 一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国家统治 安定的基础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 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汉文帝诏日:"农,天下之 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文帝纪》,378—379页) 纵观历史发展历程,历代统治阶级在励精图治之时, 都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最早认识农业的重要性,把农业放在重要战略 地位,并系统提出农战基本思想的是战国时期秦国 的改革家商鞅.他在《商君传?农战》中指出:"国 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 国强兵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254—255页)奖励农战,是战国时期各国重视农业发 展而采取的普遍政策.特别是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 法革新,成效尤为显着.秦国在春秋战国相当长的 时期内,政治,经济,军事都相对落后于中原各国,综 合国力薄弱,处于劣势地位.据《史记?商君传》记 载,秦孝公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矣"…(178—179 页).为改变这种局面,秦孝公重用商鞅,锐意变法: 废除世卿世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提倡 农战,积极奖励耕战之士,凡生产粮食多者,可以免 除徭役,奴隶可以获得平民身份;同时,为确保从事 农业人口的数量,限制工商业人口的活动,禁止弃农 经商.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 策,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政策,采 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以此 收稿日期:2007—03—28修回日期:2007—06—05 作者简介:刘光权(1950一),男,江西南康人,副教授,从事国防教育研究;黄月胜 (1962一),男,江西定南人,教授,从事国防教育研究. ? 90?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并讨诸实施.商鞅认为,奖 励耕战,专力发展农战,民心务农,守战皆成,国富则 兵强,兵强则王业可兴,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推行农 战的富国强兵政策,使秦国农力很快富足起来,这给 秦国的军队带来了勃勃生机,国防力量由此迅速增 强,一跃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从而促 进了秦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秦国最终统一六 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和统治者阶级地位决定着一个国家或 政权实行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 ,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以 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政策 农立国,以兵固国的思想,并在古代得到了继承和发 展.《三国志?魏志》指出:"国之所急,惟农与战. 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l2J 西汉的政治家贾谊主张,务耕织,修武备,以防止匈 奴的侵扰.他说:"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 至."_l经济学家桑弘羊也非常重视富国强兵的思 想,他认为:只有"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 余",才能征敌伐国,攘地开境,并积极屯垦边境, 生产粮食,以防备匈奴的侵袭.富国强兵,既发展了 经济,又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汉朝经过多年的 战争之后,经济,民力,兵力都受到很大的破坏,刘邦 充分利用战后和平时期,实行富国强兵政策,采用 "军屯","屯垦","兵屯"等措施,军队自耕自种,减 轻农民的负担,不仅发展了经济,而且军队战斗力也 迅速增强. 由此可见,只要一个生产发展正常和经济兴旺 的国家,它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就强大,国家就强 盛;只有国家富,兵力强,国防才有保障,国家才可 安定. 二招怀流民,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经济的根本 中国古代王朝更迭时,往往经济凋弊,民贫兵 疲.为了恢复经济,缓和矛盾,历代统治阶级都积极 主张招怀流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节用民力和 兵力. 西汉建立之初,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贫弱, 以至出现"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 匮"的局面,而且还要面临匈奴强大的军事威胁. 为安定社会,恢复生产,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西汉 王朝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采取"偃兵息民"以求 "天下大安"的方针,对外采取"和亲","睦邻"的权 宜之策,暂时维护边疆和平,而把重点放在恢复经济 上,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鼓励农业生产,实行休养生 息的政策.一方面轻徭役,轻田租,十五而税一,后 又改行三十而税一;另一方面提倡农耕,实行安集流 亡,轻徭薄赋,刺激经济的发展.汉初统治者很重视 农业,刘邦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指出,士兵复 员,可免除若干年徭役;因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 恢复原有的田宅;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可释放为平 民.文帝曾亲耕籍田,以示重农,并规定凡从事农业 生产有成绩者,皆举为"力田",免除其徭役,他曾一 度免租税.景帝时更是"令田半租",并三十而税 一 ,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流民回乡,户籍 繁息,各地的户籍比原来增加了一至三倍;社会经济 繁荣,府库充盈,吏治严肃,国家富裕,人民富裕充 足.《史记?平准书》记载:"人给家足,都鄙仓廪皆 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朽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ll当时推行与民休 养生息的政策,整顿吏治,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家繁 荣富足.至此,汉王朝的综合国力已经相当富强. 武帝由此便集中全国的力量开始消除边患的大反 击.他先后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漠南之战", "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为实现最终征服匈奴的战略,汉武帝曾两次派使者 出使西域,促成联合西域各族,使匈奴处于孤立无援 之境地,并被迫降汉,成为西汉属国.与此同时,汉 王朝还出兵西南,平息南方战乱,使当时云,贵,川I等 许多部落归顺汉王朝.汉王朝之所以兵强国富,与 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建设是密不 可分的.正如《三略》指出:"兴师之国,务先隆恩, 攻取之国,务先养民","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 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娱."J 类似汉初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政策,历代王朝 建立之初,都曾经实行过,而且大都出现过封建社会 发展过程中的较好时期,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 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 东汉末年,豪强兼并,战争连年,人口锐减,农村 劳动力迅速减少,因而造成田园荒芜,粮食减产,农 业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 荒,粮食供给成为当时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 敌自破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农业,生产 粮食,便成了各路诸侯能否在角逐中生存下来,能否 安邦定国的重大战略问题.曹操作为杰出的军事 第5期刘光权等: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 家,政治家,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针对当时人 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颁布法令并采取 一 系列措施,恢复农业生产,扶植和恢复发展自耕农 经济,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有效地解决了粮 食短缺问题,也为曹操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曹 操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始终优于蜀汉和孙吴.曹 操实施屯田制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两汉以 来的流民问题,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曹魏政府 通过多种办法,把社会上为数甚巨的流民,大部分束 缚在国家庄园下进行耕作,流民问题得以解决,并使 大批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重新与土地相结合,从 事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保障社会生产进一步向前 发展.同时,由于大量农民耕种国家的屯田土地,无 形中加强了以曹氏为首的中央集权力量,相对削弱 了大族势力的发展.曹魏政权招怀流民,休养生息, 极大地提高了自耕农的地位,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基 础.汉魏之初,"人相啖食,白骨委积",战乱,流徙, 饥饿,瘟疫等险恶现象,恒见迭出,连到处抢劫的州 郡士兵都经常填不饱肚子,常以蒲,赢和桑椹充饥, 甚至落得瓦解流离,无敌自破.百姓的日子更是艰 难,所以曹魏的屯田给屯田民提供了安定生产的环 境.曹操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荒地,或贷给耕 牛,帮助和鼓励他们从事生产.很多无家可归的流 民,降卒,被安置在国有土地上进行耕垦,使荒田废 土重新长出庄稼,使原来不能从事生产的人成为生 产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事实证明,招怀 流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经济是发展农业经 济的根本. 三劝课农桑,屯田实边,富国强兵 的重要措施 垦荒兴农,发展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劝课农桑, 屯田兴农,推行养兵息民,富国强兵的良策.中国古 代多数王朝都实行过屯田,重视发展农业和兴修水 利,而且成效都非常显着.《管子?侈靡篇》指出: "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凡治国之首,必先富 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战国时期把国富兵强看作是成就霸业的基础,《墨 子?辞过》说:"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顿, 士民不劳,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业可行于天下 矣."l4这就是说,国富才是"强兵之急".国家的富 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有充足的物资储备.粮 草供应是物资储备的重要内容,是军队作战的基本 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古代战争经济的经 验.古代作战,决定胜负的时间较长,为使持久 的战争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粮食供给,就必须要建 立粮食生产基地,这种用建立生产基地的方式解决 粮食供应的办法就是垦荒屯田.被迁往边境进行垦 荒屯田的民众,既是农业生产者,又是防卫和进攻的 力量. 屯田实边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从西汉开始,采用 部分军队屯田,屯田初期只限于边疆地区,后来逐渐 扩大到内地.汉文帝时,采纳晁错的建议,"募民徙 塞下",与常居边地的戍卒一道,垦田生产,实行长 期守卫的政策.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 在西北边境设立了朔方郡和五原郡,"兴十万之人 筑卫朔方",进行开垦,以支援前线.之后又专设了 屯田管理机构,实行屯田制,"屯田"遂成为供应边 防军需的一种专门制度.屯田之制,在西汉时收到 明显成效. 曹魏时期,屯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 192年,曹操在济北击破青州黄巾军,"受降卒三十 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势 力骤增.他采纳毛蚧"修耕植,畜军资"的主张,在 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并在许昌大兴屯田,经济实力大 为加强.建安元年,曹操透彻地分析了东汉末年因 豪强兼并和连年战乱使得许多青壮年被募充军,农 村劳动力减少,因而造成田园荒芜,粮食产量减少的 形势之后,作出了屯田兴农的战略决策,颁布了《置 屯田令》,全面发展农业,积极生产粮食.他指出: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 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从定国安 邦需要强兵足食的高度,借鉴了秦代凭借优先发展 农业兼并天下,汉武帝运用屯田稳定了西域的历史 经验,阐明了屯田兴农的战略意义.起初招募民众 屯田时,民众一怕得不到实惠,二怕军事编制的束 缚,因此多有逃亡之举.于是曹操采纳建议,保护农 力,劝课农桑,鼓励生产,兴修水利,注意屯垦,大力 发展农业经济,变强迫为自由应募,新政策受到了百 姓的欢迎,屯田得以顺利进行.从实践看,招募百姓 在许昌周围屯田,当年就得谷百万斛,谷物积蓄丰 富.接着曹操又采纳建议,在关中等地大办军屯,兴 修水利,安置劳力,合理分配生产资源,生产出大量 的粮食.军队进行屯田,规模大,农民负担减少,军 民关系变得融洽.《三国志?魏志》记载:"数年中 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 劳."_2合理安置劳力,分配国家土地资源,不仅为 曹操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军粮问题,而且还为他争取 南昌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正 了大量的人口,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加快了兼并 群雄,统一北方的进程.曹魏在中央设大司农,郡设 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县设屯田都尉,下设屯司 马,掌管屯田农民.明确规定,官府提供土地,收获 的谷物按比例分成.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 者,官私对分,以达到积粮供军的效果.曹魏的屯田 制度推行十分广泛,从曹魏的腹地到边境的重要城 邑,都设有屯田组织.曹操实行屯田后,农民一般不 负担徭役,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不用颠沛流离,生活 安定,有安身之所,而且在生产方面,屯田区能够保 障农时,能够提供耕牛,能够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在 技术上讲究精耕细作,不强求扩大耕作面积,有利于 提高粮食的产量,有利于稳定北方的农业生产,保证 统一战争的需要.史载,实行屯田后,关中百姓流人 荆州者10余万家,及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劝 课农桑,兴修水利,屯田积谷这项措施,把"出门无 所见,白骨敝平原"的悲惨景象,变成了充满生机的 "鸡犬之声相闻"的状况;遭到严重破坏的黄河流域 得到恢复,带动了水利灌溉业的发展和促进了生产 工具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维 护了自耕农经济,抑制豪强,富民兴国,给司马氏统 一 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一系列政治,经济,军 事制度的实施,不仅在当时对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 了积极作用,而且扩大了兵员来源,为后世实施"寓 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理解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成为当务之急.古代农 业经济的发展,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大对 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构筑 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 备水平,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 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的资金和 物质投入以及发展国防经济等,都有着一定的借鉴 意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陈寿.三国志?魏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l067. [3]四库全书?子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264. [4]刘光权.军事理论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8. IdeaofEnrichingtheCountry&EnpoweringtheDefenceon AgricultureinAncientChina LIUGuang—quan,HUANGYue—sheng (SchoolofEducation,NanchangUniversity,Nanchang330031,China) Abstract:Tostabilizethestatepowerandruling,therulingclassinancientChina,basedontheideaofpaying specialattentiontoeconomyforwar,activelyadjusteditspolicies,focusedon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econo— my,andtookthestabilityasthecoreofthenationaleconomy.What'Smore,theytookthepolicyofenrichingthe countryasthebasisofnationaldefenceandthenationaldefenceastheessenceofstableruling,formingtheideaof focusingonagricultureandexploringtheborderareas. Keywords:enrichingthecountryonagriculture;payspecialattentiontoagricultureandlimitingcommerce; enrichingthecountryanddevelopingthenationaldefence (责任编辑王能昌)
/
本文档为【略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与富国强兵思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