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富不过三代

2017-09-01 5页 doc 17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富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说起“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来,大概绝大部分人都非常相信,它来源于“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或者是“创业难守业更难”,也就是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许多人可能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就将财富挥霍一空了,更有甚者,创业者本人就走过了从富豪到贫穷的历程,“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二代”甚至“富不过一代”。 有人可能会觉得“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只有中国才存在,但事实上,全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些谚语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
富不过三代
富不过三代 说起“富不过三代”这句话来,大概绝大部分人都非常相信,它来源于“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意思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或者是“创业难守业更难”,也就是不管你的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难将积累到的财富传过第三代,许多人可能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就将财富挥霍一空了,更有甚者,创业者本人就走过了从富豪到贫穷的历程,“富不过三代”变成了“富不过二代”甚至“富不过一代”。 有人可能会觉得“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只有中国才存在,但事实上,全世界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些谚语中就可以看出来,例如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的说法,西班牙有“酒店老板——儿子富人——孙子讨饭”的说法,而德国则用“创造——继承——毁灭”这三个词来代三代人的命运。有关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约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只有12%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三代,而第四代后还在经营的家族企业只有3%。但是,这种现象在中国可能会更为严重,在《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上,有100家企业入选,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第100名家族企业的历史也超过了225年,其余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而排行榜中找不到一家中国企业的名字。 为什么许多人和企业都走不出“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这里面的 原因可能很复杂,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但概括起来,其原因不外乎两个,即:一是创业者的原因;二是继承者的原因。 从创业者来说,情形也比较多,如有的企业因为投资失败而将原来的财富全部失去,并一蹶不振;有的企业在创业成功后,过分追求规模的增长,贪大求全,致使战线过长而“顾头顾不了尾”,最终陷入困境,从现实来看,这种情况不在少数;有的企业因为没有选择和培养好接班人,致使在创业者退出经营后,其创立的企业便一步步走向衰落。比如,父亲将家业传给儿子,而儿子不一定就是合格的总经理,如果儿子又不能寻求他人帮助的话,那走向没落是早晚的事。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但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从继承者来说,除了继承者对所继承的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外,继承者的思想道德和工作生活作风较差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人曾列举了第一代和第二、三代富人的九大差别,其中之一是“第一代艰苦奋斗,第二、三代喜欢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更有人这样描述“富二代”和“富三代”人:“钱大把大把花,酒大碗大碗喝,唯独缺乏创业斗志,总是自命不凡但实际能力平平,一旦掌管家业,很快将祖业亏空。”今年6月,《福布斯》中文版杂志发布了“福布斯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中国企业家以及富豪子女,即“富二代”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奢侈品的重要力量,同时,超越自身经济实力进行奢侈品 消费的“后排观众”也构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推力。 “富不过三代”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又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企业和家庭,可能任何人都无法解决,但是,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实现“富过三代”甚至“富过多代”。以下措施也许对其有效。 其一,培养和选择合适的继承人。有人说,中国的封建文化,延续了两千多年,根深蒂固,父亲开创的基业,理所当然地由儿子继承,也只有交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才放心。也许正是这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富不过三代”几乎成为定论,也就是说,那些走不出“父子传承”的家族企业,几乎都难以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自己创造的企业不能由自己的孩子继承,关键在于创业者的子女能否担当这一重任,比如,有的子女对父母创业的企业根本就不感兴趣,或者子女根本就不是做管理的料,而父母却非要将企业给他,那最终这个企业难逃倒闭的境地。对此,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可以借鉴。在西方,很多大的企业都克服了传统的家族观念,比如福特汽车,尽管不是福特家族都在亲自管理,但他们拥有较大的股份,公司董事会聘请的都是非常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集体管理企业,保证了不是由个人决策和“纨绔子弟”在挥霍。 再如,在全球计算机市场上,提起微软来,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家电脑公司,即王安电脑公司,它比微软还早,当年比IBM还大,在美国《幸福》杂志所排列的500家大企业中名列146位,在世界各地雇佣3.15万员工,王安本人也以 2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跻身美国十大富豪之列,然而在王安死后的不到三年时间内,这个庞大的企业就破产了。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有人概括了最根本的两条:一是王安未能激流勇退,推出新人;二是背离了现代化企业专家集团控制,聘用优才管理的通用方式,而是像许多华人企业一样,延续传统的家族管理方式,任人唯亲,造成用人不当。据有关资料,1986年王安以“虎父无犬子”的心态,不顾众多董事和部属的反对,任命36岁的儿子为公司总裁,在其领导下,王安公司江河日下,最终破产。培养继承人的问题,除了富一代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2009年8月,江苏省委组织部提出,计划用两年时间来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这是江苏省“富二代”命题上的首次举措,值得称赞。 其二,“富一代”要教育培养好后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继承者不能将财富传承下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富一代”的原因所造成的,于是有人说,“富不过三代”的根源,不在后代,而在于“一代”,财富不能有效传承,“富一代”应该反省,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富一代”如何教育培养下一代,在很大意义上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一生的成长。前些年有一句话曾经特别流行,叫做“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现实情况看,有个好爸爸当然是很有用的,在生活、上学、工作等方面都能让自己走在别人的前面,但有个好爸爸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最重要的是使许多子女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要想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作为“富一代”,教育好其后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俗话说: “遗金不如遗经”,其实,不只是富豪,每个父母都应该教会子女如何做一个德财兼备的人,给其灌输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是要让他们有更多平等的机会去磨砺和奉献。对此,有的父母持不同意见,认为他们自己在打拼创业中吃尽了苦头,所以想让子女生活得优越一些,少吃点苦,这种想法本来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如果因此而让“富二代”们不思进取,丧失了信仰与良知,最终沦为“纨绔败家子弟”,则是得不偿失。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让他们懂得节俭,学会艰苦奋斗是非常重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在谈到子女教育时说,99%是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苦难的生活,即使子女长大了,也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其三,“富一代”要发挥好标率作用。俗话说:“上行下效”,父母作为影响子女最重要的人,其一言一行都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富豪却认识不到这一问题,以自己不健康的言行对其子女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并由此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和财富的传承。某报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说:“快速累积财富同时没有塑造起优良财富伦理,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都无一不在‘渲染’着他们的后代——我们经常批评富家子大把烧钱,岂不知他们的父辈比他们还奢侈。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能指望‘富二代’拿窝头当点心吃就能培养出吃苦精神吗,”有人曾调查过某地的50名失足青年,其家庭多是“奢门”。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所以, 父母在快速累积财富的同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教育后代,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富一代”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虽然减少了日后的遗产,但对后代的有利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在国外,富豪参加慈善捐助非常多,但在国内还不是很普遍。比尔•盖茨捐款500亿美元的事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其实他的这一做法,除为了保证微软长期正常经营下去以外,也是为了孩子的正常成长。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参加慈善事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对后代的成长以及财富的传承和创造也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其四,利用好信托和保险等工具。如果单从财富的传承来说,设立信托是非常好的方法。对于那些志向不在继承父辈事业,或者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的子女来说,“富一代”可以只把自己积累的财产尤其是现金类资产交给他们继承,而不必强求他们继续经营自己的事业,但为了避免现金类资产被后代挥霍,可以借助信托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序使用,相对于事业的传承来说,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财产的传承要更容易、更安全。目前,国内外使用信托的人越来越多,如被称为香港演艺圈“教母”的“肥肥”沈殿霞黯然辞世后,公众对她年仅20岁的独女郑欣宜能否打理好母亲留下的近亿资产十分关心,但事实上,沈殿霞早已经为自己名下的财产秘密设立了财产信托,并交由合法的信托人管理,根据信托合同约定,一旦她不在人世,她的全部资产将转到其女郑欣宜的名下,但郑欣宜在需要动用大额资产时,需信托人审批,并协助使用。像“肥肥”这样在生前设立财产信托的做法, 已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一种富人财产继承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种方式也将会为国内许多“富一代”们所利用,从而有效地实现“富 过三代”以至多代。
/
本文档为【富不过三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