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总结宋词特点的诗

2017-10-11 18页 doc 40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总结宋词特点的诗总结宋词特点的诗 总结宋词特点的诗 篇一: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 教学总结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则是这个泱泱诗国发展史上 两座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峰。唐诗宋词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 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因此 在此专题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引导‎‎诗人和学生之间、诗歌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形成 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针对这一专题的教学我们17中高二语文集备组主要采取了以下特色教学策略。 一、诵读 1、...
总结宋词特点的诗
总结宋词特点的诗 总结宋词特点的诗 篇一: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教学总结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特色 教学总结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则是这个泱泱诗国发展史上 两座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峰。唐诗宋词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 是思想的花朵,是人性之美的灵光,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家园,因此 在此专题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引导‎‎诗人和学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形成 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针对这一专题的教学我们17中高二语文集备组主要采取了以下特色教学策略。 一、诵读 1、 诵读对唐诗宋词学习的重要作用: 古人云: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三分诗七分读”。新‎‎的课程明确指出: “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生只有反复的诵读诗歌,才能切身体验到诗中的音韵、节奏之美,意境、情感之美和图画之美,诵读是学生形成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而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2、 所采用的诵读方法: 诗歌的音读: 读正字音,读出语气,读准节奏; 诗歌的意读: 读出层意,读出脉络,读出主旨; 诗歌的情读: 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真情; 诗歌的美读: 范读听读,抄读写读,默读背读。 二、读写结合 1、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废。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诵读教学是基础,而在诵读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审美、对诗人的艺‎‎术人生的感悟,将是建构学生精神家园过程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学生把这些感悟用文章的形式积累下来,沉淀下来,不仅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感悟,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品质,功利一点说也是为写作积累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可谓一举数得。 2、诗歌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形式: 诗歌写意,就是将凝炼的诗歌具体化、散文化,即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描写,对意境加以渲染,让意蕴具体显化。 诗歌解说词,就是对诗歌内容、诗歌所蕴含的意境、诗人所抒发的情感等方面用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的概说。 颁奖词,结合“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形式对诗词作家的人生际遇、艺术成就等方面以凝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评述。 创作歌词,借助意象和画面,仿照方文山的《东风破》,或改写古诗词,像《一剪梅》《声声慢》,同学们兴趣盎然,佳作纷呈。 文化散文,结合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把阑干拍遍》等文化散文,以“永远的某某(如杜甫、李煜等)”或“某某我想对你说(如刘禹锡、苏轼、柳永、辛弃疾、李 清照等)”的形式让学生和古代诗词作家跨越时空进行灵魂对话。涌现出大量佳作,如《花样人生——写给李清照》《水一样的东坡》《爱君笔下有烟霞——致柳永》《稼轩,好想成为你手中的剑》等 文学评论: 自选角度,写文学小评论。如《李白与酒》、《明月清风自在怀—— 评东坡的写景》、《放翁的梅花》 三、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在诗歌教学中的意义: 在诵读、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将是学生对所学诗词的再次内化,是一种思想的沉淀。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 赏析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的诗歌教学,学生要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形成知识、观点的碰撞,最后通过“去伪存真”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研究成果。 2、研究性学习在诗歌教学中的实施形式: 唐诗宋词的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来进行。 学生在学完唐诗之后,我们为学生设置了“李白研究专题”、“杜甫 研究专题”、“白居易研究专题”等。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很高, 经过合作、探究,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电子报纸”的形式形 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老师们看完之后甚感惊喜,学生的研究水平之 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 在学完宋词以后我们准备为学生设置 “苏轼专题研究”、“柳永专题研究”、“李清照专题研究”、“辛 弃疾专题研究”等;另外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他的词 在中国词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所以我们还准备给学生重点补充学习, 之后“李煜专题研究”也将是学生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这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学生已经痴迷上了唐诗宋词,17中高二级部的广大学子正在醉心于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腹有诗书气自 华”,一个诗意、唯美的精神家园在学生们的心中已逐渐构建起来。 篇二: 唐诗宋词 诵读总结 唐诗宋词诵读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很快过去了,在本学期中,我社团开展了“我在快乐中读书,我在读书中快乐”的社团级读书活动,下面就本学期的读书活动情况做一简单的总结。 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渊远流长,古诗文是艺术精品是民族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尤其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5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开学初,我校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我校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建了古诗文诵读社团,制定了读书,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我在快乐中读书,我在读书中快乐”的 活动中来,每个小朋友制定好读书背诵计划,把自己的决心自己的目标定出来,然后张贴在社团级的黑板报上,让每个小朋友来互相勉励学习,引领学生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和书做伙伴,努力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使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刚开始,学生还不能自觉地去诵读,在课前不能很好的利用,我就让社团中的社团干部起带头作用,在每节课前到前面来领读,老师及时去检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 掌握良好的古诗文诵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摸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有道是“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根据教材扩充学习法。在教一新课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相应的古诗,课外补充让学生回家好好诵读,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兴趣。 三是诵读想象法。就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去。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再现画面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初具诵读的基础上,在社团中,每两个星期就来一次总结,评出读书优秀的学生,成为社团中的读书之星,张榜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让其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还在社团会课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文,让学生上台来交流读书心得,比赛谁背诵的最好最流畅,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团会课上开展中队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30首,先让学生回去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 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朗朗书声不时从教室里飘出,使人陶醉。学生们还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 定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书香校园~我们的社团级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优 秀的书香社团级~ 篇三: 古诗总结 ? 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 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 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 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 ? 古诗分类: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 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 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 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 (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 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 史: 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 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 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 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 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 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 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 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 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 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 诗云: “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 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 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 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 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 维《鸟鸣涧》) 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 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 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 李商隐《无题》: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 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 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 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 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篇四: 诗歌总结 201X届诗词鉴赏总复习 11月6日 注: 此卷请同学们保留至高考语文考试前 二、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陆游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形象,如屈原、‎‎岳飞 5、矢志报国、坚贞不屈,如辛弃疾 6、献身边塞、保家卫国 7、友人送别、思念家人 8、热爱生活 三、诗歌语言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如《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 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语的 华丽。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特点是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之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用语新颖,给人清新美好的愉悦。 4、形象生动 5、绚丽飘逸 6、讽刺幽默 7、豪放旷达 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 8、悲慨激昂 9、多用口语 平易显浅 四、表达技巧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3、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 5、借古讽今 (二)描写手法 1、衬托(正反衬)(含用乐景写哀情) 2、动静结合 3、运用各种感官(视听结合等) 4、虚实结合期 5、正侧结合 6、点面结合 7、多种色彩 (三)表现手法: 1、象征 2、渲染 3、烘托 4、抑扬 5、借古讽今 五、修辞手法 1、比喻 注意区分本体喻体 2、夸张 作用: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 3、比拟 赋予人的生命力(性格),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4、对比 作用: 5、双关 有两重意思; 6、用典: 有以下几种情形: (1)点化前人语句; (2)引用神话故事; (3)运用历史故事 六、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黑暗统治 2、反映战乱 3、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 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规范答题模板 分析景 物形象(意象)型答题规范 答题三步走: 提问方式: 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或写了表现某种特点的哪些意象,第一步: 直接写出诗歌中要求指出的意象; 第二步: 结合诗句分析这些意象的意思; 第三步: 揭示寓意(思想感情),说出作用效果。 : 意象+分析+寓意; 分析诗篇中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简晰这首诗/词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 指出其身份; 第二步: 具体分析揭示形象特征的相关诗句 第三步: 揭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语言风格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 第一步: 用一个到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指出这些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炼字类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第一步: 指出并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点出该字或词在句中描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技巧答题模式 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 具体点出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扣住字眼分析该手法; 第三步: 点出该手法的作用或效果以及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诗歌意境类型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分析。 第一步: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二步: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三步: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情感、主旨答题规范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第一步: 诗歌各句(或相关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 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第三步: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201X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居士: 指文人雅士;山瓢: 一种盛酒的器皿; 1、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01X安徽卷 阮郎归 西湖春暮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9、本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201X辽宁卷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香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也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01X湖北卷 早发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边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赢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赏晰“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4分)篇五: 唐诗宋词之最总结 唐诗宋词之最总结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 2、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3、最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 州谢跳朓楼前别校书叔云》 5、最艰难的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6、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7、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朝发白帝城》 8、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又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9、最痴心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
本文档为【总结宋词特点的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