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

[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

2018-06-11 50页 doc 196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 引言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日子了;我们要通过学习经济学、金融学理论来达到能够理解、分析、感悟身边的货币金融经济问题以至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以我国某一货币政策消息为例: • 若央行宣布将要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比如说直接增加投放货 币1000亿元。贷款利率会如何,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如何,找 工作的难易程度如何, • 金融市场与机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企业的利 润~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一国福利等等方面。 一、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 货币定义...
[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
[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 引言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日子了;我们要通过学习经济学、金融学理论来达到能够理解、分析、感悟身边的货币金融经济问题以至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以我国某一货币政策消息为例: • 若央行宣布将要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比如说直接增加投放货 币1000亿元。贷款利率会如何,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如何,找 工作的难易程度如何, • 金融市场与机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企业的利 润~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一国福利等等方面。 一、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 货币定义 • 在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 受的东西。 •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货币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 1、货币与商业周期 • US资料: – 1981,1982年间,经济社会的总产出下降,失业人数高达1000 万人,超过劳动力的10%,有2.5万家企业倒闭。随后经济迅速 扩张,但到了1990年经济又一次下滑,失业率上升到7%以上。 • 考察商业周期的重要性。 • 证据表明,在20世纪的每次衰退之前,货币的增长率都是下降的,即 货币的变化可能是商业周期波动的一个原动力。但并非每次货币增长率 的下降都伴随着一次衰退。 2、货币与通货膨胀 • 我们以10年前后的货币购买力的比较来看物价动态。 • 通货膨胀即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的上涨。它对经济社会各个主体都有 较大影响。 • 有结论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3、货币与利率 • 利息是借钱的代价(费用),利率则是借钱的费用率或者说租用资金所 支付的价格。 • 如物价一样,利率也是波动的,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波动主要为 市场的选择。 • 那么货币在利率的波动中又发挥怎样的作用, • 数据表明:Ms提高时,长期债券利率随之提高(收入效应、价格水平 效应、通货膨胀效应、流动性效应等的综合影响。) 4、货币政策的实施 • 由于货币的重要性,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和利率的管理非常重 视。 • 通过中央银行部分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中的 货币数量,考察货币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5、预算赤字与货币政策 • 预算赤字即政府在某一时期的支出超过其相应的收入总和的差额。 • 那么这样的赤字应不应该存在,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的 目标实现有无冲突,我们将对其考察。 • 有结论为:这些赤字可能导致Ms的较高增长,通货膨胀,高利率的结 果。 二、 为什么要研究银行业 • 银行是接受存款和提供贷款与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 • 其重要性可以归纳为: – 为储蓄和投资意愿人提供联系渠道。 – 在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 – 金融创新的源泉之一。 1、金融中介: – 储蓄如何成为投资(银行存款到贷款),将考察商业银行如何管理 资产与负债,政府如何监管,以及银行业面临的现实困境等问题。 2、银行与货币供应: – 银行通过信用创造参与了货币供应;通过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传导 了货币政策的效应。 3、金融创新: – 可转让提款通知账户(NOW);网上支付;银证转账等。通过对 金融创新的研究显示创造性思维带来 好处,并把握未来的创新趋 势。 三、 为什么要研究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是资金多余者向短缺者转移的市场,如债券市场、股 票市场在引导资金进入生产性用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主要有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 1、债券市场 • 证券(security) – 是一种对其发行者的未来收入或资产的要求权代表。 • 债券(bond) – 是一种承诺在某一特定时期中定期支付本息的债务性证券。 2、股票市场 • 对作为公司收益的要求权进行交易的市场。 • 对于企业来讲股票价格的重要性: – 财富、筹资能力 • 将考察股票价格如何升降,以及如何对市场信息反应;货币政策如何影 响股票价格,以至于影响商业周期。 3、外汇市场 • 以别国货币表示的某国货币的价格称为汇价(foreign exchange rate) • 汇价的波动对本国公众和企业的影响。 – 人民币坚挺使得外国货更便宜,从而本国消费者受益,但伤害本 国生产企业。 – 若人民币疲软,或者说贬值,则会提高对外消费成本,增强出口 能力。 总结 货币 • 货币对通货膨胀、商业周期和利率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这些经济变量对 经济的健康运行如此重要,我们必须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演变; 货币政策是什么以及它是怎样实施的;同样也需要研究政府赤字,因为 它是影响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 银行 • 在众多将资金由非生产性用途转至生产性用途的金融中介机构中银行 是最为重要的。 • 银行还在创造货币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 在进来迅猛发展的金融创新中,银行也是重要的创新主体。 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的活动对于个人财富、工商企业行为以及我们经济运行的效率 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 三类重要的金融市场是: • 债券市场(利率在其中决定) • 股票市场(它对人们的财富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有重要影响) • 外汇市场(汇价的决定与波动对国际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影响)。 第一章 货币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 3.理解货币的职能,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 5.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货币的形式、本质、职能 2. 货币制度的演变 3. 货币制度的内容 4. 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的起源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货币的产生经过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 – 偶然的价值形式 – 扩大的价值形式 – 一般的价值形式 – 固定的价值形式 1只羊,2把石斧子~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生产发展了~ 2把斧子 扩大的价值形式 1只羊, 3捆烟叶 4条鱼 特点:普遍接受性 一般的价值形式 问题:1、斧子——羊~再次交换~羊瘦了~怎么办, 2、换个地区~南方沿海~鱼是一般等价物~不接受羊~怎么办, 于是~贵金属,金、银,出现了~开始固定下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形式 特点:1、普遍接受性, 2、经久耐磨不易变质, 3、价值大、易于分割~便于贮藏和携带, 4、统一。 二、马克思货币起源推理: 商品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交换发展――交换过程中的矛盾导致价值形式有独立化的必要――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发展到完整形式―― 货币产生 三、货币的概念: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四、货币的层次 • M0,流通在中央银行以外现金。 • M1,包括可作为交易媒介的通货及银行支票存款。 • M2, 包括M1及银行系统与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和 定期存款。 第二节 货币的演变 一、实物货币 朴素的实物货币:牛、羊、贝。不稳定、接受范围有限、难以分割。 贵金属货币:金、银。产量有限、成色鉴定、携带成本高。 二、代用货币 是实物货币的替代品,代表黄金等贵金属发挥货币的职能。 最初是保管贵金属的保管凭条,以后是可兑换的银行券(以贵金属为基础放行的纸币)。 优点:成本低、降低风险、避免了磨损 缺点:黄金产量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无法作为银行券发行的保证。 三、信用货币 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行使货币各种职能的货币。 现钞、银行存款、银行卡、电子货币。 四、 复合货币:是指其价值由多种货币的汇率加权确定的一种 国际间债务支付和储备资产手段。特别提款权;欧元。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一、传统定义: (一)、价值尺度 货币具有普遍接受性,所有商品劳务的内在价值都要通过货币来表现 (二)、流通手段 物——货币——物,货币起到了媒介作用,方便商品劳务的交换。 (三)、贮藏手段 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从而处于静止状态,发挥贮藏职能。 (四)、支付手段 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五)、世界货币 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 二、现代货币的三大功能 • 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 计算单位 (unit of account) • 价值储藏 (store of value) 第二章 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银本位 平行本位 金银复本双本位 金属货币制度 位 跛行本位 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 金本位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本位)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一、银本位制 自15世纪末~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生产技术及产量大增~盛行于16,19世纪。 我国于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银币~由国家法律确认为一种货币制度则在1910年《币制则例》正式确定我国实行银本位制。并于1934年11月放弃。 16,19世纪,英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中国。 19世纪后期,世界白银产量猛增,白银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且呈长期下降趋势,不利于国际收支和一国经济的稳定。1860(1:15)——1900(1:33)——1932(1:73.5)。到20世纪初,只有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经济落后国家仍在采用。 二、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均为币材,均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输入。 1、平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的比价完全由市场价格决定。 金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收金还是收银, 2、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的比价由政府规定。 虽然稳定了比价,但却违背了价值规律。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律上评价过低的金属铸币(良币)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律上评价过高的金属铸币(劣币)会充斥市场。 假设:当金银法定比例1:15时~若银价跌落~比例为1:16。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例换成金币~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这种现象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又叫‚格雷欣法则?。 3、跛行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铸造权则完全收归政府。银币名义价值(取决于法定兑换比率)和实际价值脱离,已成为辅币。 辅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找零。基于成本考虑,多采用贱金属或合金,其实际价值<名义价值——限制铸造、有限法偿(10美分以上的银辅币每次支付最高限额为10美分,铜镍币支付限额为25美分)。 无限法偿,实际支付中,无论金额大小,一律不得拒绝接受。 三、金本位制 19世纪,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非、澳大利亚发现了丰富的金矿,是物质基础。 1、金币本位制 特点:a.金币可自由铸造;b.金币和辅币、银行券可自由兑换;c.可自由流动。 时间:1816(英国),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 a.黄金逐渐集中到大国手中,削弱其他国家铸币流通基础; b.不能保证自由兑换。对外,黄金买军火——对内,发行纸币弥补赤字。 c.保护自身利益,限制黄金国际流动。 d.黄金储备有限。 2、金块本位制 禁止金币流通,纸币可兑换为金块。 但对兑换金额进行限制,被称为“富人本位制”,英国(最低1700英镑),法国(最低21.5万法郎)。实际上限制了黄金的兑换范围。 3、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 指国内不再铸造和使用金铸币,只能同另一实行金币或金块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该国货币只能兑换成此种外汇而不能兑换成黄金的制度。 本币——外币——黄金,是一种附庸性质的货币制度。一战前的殖民地如印度、菲律宾;一战后的法国、意大利、中国。 四、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特点: 1、纸币发行不与黄金储备挂钩; 2、纸币由各国中央银行发行,靠法律手段来保证其流通; 3、通过银行信用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量; 4、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贴现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5、货币量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如果供给>需求将引发通货膨胀; 6、通货包括现钞和银行存款。 第二节 我国的货币制度 一、建国前的货币制度 1、1933年,实行统一银币本位制。由于我国白银产量小,不得不进口白银,这给了美、英、法等国通过操纵国际市场银价来控制我国货币制度的机会。1934年,美国实行白银政策,故意提高银价,导致国内白银外流、银价暴涨、物价暴跌。 2、1935年,在英美操纵下,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由 于国民党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导致法币大幅贬值。 3、1948年,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其目的在于掠夺民间的黄金、外汇。 4、1949年,国民党政府发行“银元券”。 5、各解放区发行的是不可兑换的银行券,分散、不统一。 二、建国后的货币制度 我国是纸币本位制,纸币的发行不与任何贵金属挂钩,也不依附于任何一国的货币。 1955年3月1日,发行了新人民币,并按1:10 000的比例无限制、无差别的收兑全部旧币,同时建立起辅币制度。 我国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具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单位是“元”,元是本位币(即主币),辅币是“角”、“分”。人民币符号是?,元的拼音y加二横而成。 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金银和外汇不得在国内商品市场计价、结算和流通。 3、由中央政府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掌管人民币的发行。 4、人民币的发行有多重保证。 5、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 6、人民币是可兑换货币。 三、香港的货币制度 1、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 港币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发行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2、港币单位为“元”,用HK$表示。 3、港币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即1:7.8。 4、无外汇管制。 港币可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完全放开。 , 讨论1:纸币是否具有储藏职能, 黄金具有储藏职能~那储藏的是什么, 纸币是不是货币, 纸币是否有条件的发挥了储藏职能~但它储藏的是什么, 关键词:购买力、财富、财富的代表 , 讨论2:如何看待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积极作用: 流通费用,资金周转,资金的集中 消极影响: 1、使买卖在时间、地点上进一步脱节~钱物分离使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增加, 2、形成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务链条, 3、可能出现财政超分配与信用膨胀的现象。 , 案例:一个经济社会,三个生产者,三种商品,苹果、香蕉、巧克力(电 影),物物交换时如何交易,引入货币会有什么效应。 , 为什么经济学家把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货币描绘为人们手中迅速传递到热 土豆, , 在古希腊为什么黄金比酒更能当作货币来使用, , 如果可能,你是否愿意放弃现金采用支票簿以至于采用电子资金转帐系 统,为什么, 第三章 信用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 2.了解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 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 ,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2、 信用的本质 3、 五大信用形式的特征 4、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5、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及信用工具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一、信用含义 经济意义上: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 信用就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信用的本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理解: ,(信用是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二、信用关系的构成 债权人与债务人 时间的间隔 信用工具 三、信用的产生 1、信用产生的可能性 社会上存在着闲置资金——为信用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1) 国家财政收支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先收后支。在一段时间内就会出现资金闲置。 (2) 国家将资金拨给机关、团体等事业单位,不会马上使用——资金闲置。 (3)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货币资金通常要到一定数量后才能投入到生产中,如固定资产。这样在积累过程中——闲置资金。 (4) 城镇居民的收支也不同步——闲置资金。 (5) 农民收入集中在夏收和秋收二季,支出是全年的——手中会有闲置资金。 2、信用产生的必要性 社会上存在着对货币的临时需求——信用产生的必要性 3、信用关系的产生 在经济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信用关系产生。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与银行信用的主要区别 1、定义 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 式。如:商品赊销、分期收款、预收货款、委托代销等。 2、特点 (1)商业信用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 (2) 严格的方向性 (3)规模有限 (4)商业信用的范围有限 商业信用只适用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之间。 (5)商业信用的期限有限 企业的闲置资金通常是短期闲置。 (6)信用链条不稳定 3、商业信用的作用 (1)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 (2)加速资本周转的作用 4、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在规模上受到限制 (2)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 (3)商业信用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解上受到限制 二、银行信用 1、定义 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 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2、特点 (1)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间接融资中起中介的作用。 企业、个人———————金融机构——————————企业、个人 债权人 存款 债务人(债权人) 贷款 (债务人) (2)银行信用有很大的灵活性 首先,可以贷款给任何企业或个人;其次,可以把小额资金集中起来,以任何规模贷出;再次,可以把短期资金组合成长期资金。 因此,在范围、规模、期限上有更大的灵活性。 (3)银行信用有广泛的接受性 相对于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的信誉要好一些。 三、国家信用 1、定义 又称政府信用,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即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借贷活动。 为何发行国库券,,短期资金不足, 为何发行国债,,财政赤字, 国债市场的发展有何好处, 2、特点 (1) 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国家出面,较高的信誉度,到期会按约定兑现——风险性小,安全性高。持有人随时可以进行转让——流动性好。 (2) 国家信用的利息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利息都由借款人承担,最终会有部分成为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所得税,金融机构的收入——所得税 而国家信用的利息由全体纳税人承担,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3、 作用: 1) 弥补财政赤字。 各种弥补赤字的方法比较:动用历年节余、节支、发行国债、 增税、发行货币 2) 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 3)有利于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 4、 国家信用的规模问题 国债越多越好吗, 国债越少越好吗, 衡量指标:"马约"标准 60%?国债余额/GNP ; 3%?财政赤字/GNP ; 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 1949年12月30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于50年1-3月发行~ 总额3.02亿元。 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 1954年共发行国内公债8.36亿元 1955年发行6.19亿元 1956年发行6.07亿元 1957年发行6.84亿元 1958年发行7.98亿元 到1968年国家内外债全部还清。69年停止发行全国性国债。1969年5月 11日~人民日报宣布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1979年4月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国家财政收入连续下 降~出现了较大的赤字。1979、1980分别为,170.67~,127.50亿元。向银 行透支170.23亿元~而且引起了物价上涨。 1981年,2000年~内债发行经历了四个阶段: 1981,1986 年度发行规模在40-60亿元, 1987-1989年度发行规模明显扩大~3年累计发行494.02亿元~年平均发行规模165亿元。 1990-1993累计发行1355.38亿元~年平均发行339亿元。 1994年以后~财政不能向以后透支~内债发行规模迅猛增加~1994年发行国库券1028.57亿元~1510.86亿元~1847.77亿元~2412.03亿元~3228.77亿元~ 3702.13亿元~2000年发行额达4657亿元。2007年底国债余额5万亿以上。2009年或许发行超过1.7万亿。 历年国家内债发行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规模 年份 规模 年份 规模 年份 规模 年份 规模 1981 48.66 1987 117.07 1993 381.32 1999 3715.03 2005 7042 1982 43.83 1988 132.17 1994 1028.57 2000 4157 2006 8883.3 1983 41.58 1989 263.91 1995 1510.86 2001 4483.53 2007 23483.44 1984 42.53 1990 197.24 1996 1847.77 2002 5679 2008 1985 60.61 1991 281.27 1997 2412.03 2003 6153.53 2009 1986 62.51 1992 460.77 1998 3228.77 2004 6734.27 四、消费信用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一)定义 指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二)主要类型 (1) 赊购——短期 (2) 分期付款——中期 (3) 消费贷款——长期 (三)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1、银行卡: 是指由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1)银行卡的种类 银行卡按是否具备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 信用卡按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又可分为贷记卡 和准贷记卡。 贷记卡 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的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帐户金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借记卡不具备透支功能。借记卡主要有转帐卡,含储蓄卡,、专用卡和储 值卡三种。 (2)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过程 背景资料:我国信用卡发展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开始从事信用卡代理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概括起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大致走过了5个阶段: 萌芽、起步阶段 1978年至1993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萌芽、起步阶段。从开始代理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个阶段发生了两件对于我国银行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是1979年12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率先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在国内代理‚运通?、万事达、维萨等7种外国信用卡,二是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这是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也是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此后~其他银行也纷纷开始发行自主品牌的银行卡:1987年~工商银行( 5.37,-0.02,-0.37%)广州分行发行‚红棉卡?~2年后发行‚牡丹卡?,1990年~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行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 初步发展阶段 1994年至1996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 在这一阶段~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招商银行( 27.35,-0.34,-1.23%)(1995年6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1993年~为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改善用卡环境~**总书记亲自倡导了‚金卡工程?,1994年~金卡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厦门、大连、青岛、杭州、沈阳、广东、江苏、山东等12座试点城市的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的筹建工作开始启动。 走向国际标准初级阶段 1995年3月~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中国内地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信用卡。中国信用卡与国际接轨的序幕由此拉开。 不过各大银行对信用卡市场做出集体反应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成立了牡丹卡中心,10月~招商银行成立了信用卡中心~总部设在上海,12月18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中国信用卡中心。虽然各家银行在信用卡具体经营模式上有一定差异~但目标非常明确~即要建立与国际接轨 的信用卡经营体制。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16个城市和1个省份的人均GDP达到1900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这些地区的1.56亿人口已经为进入信用卡消费阶段做好了经济上的准备。‚中国信用卡市场像浇了油的荒地~只要一点燃就会硝烟弥漫。?有外资银行这样评价当时正欲厮杀的中国信用卡市场。 2003年~办公室里、百货中心、超市门口、大街上都出现了许多发卡人员的身影。‚办XX银行信用卡~有多重好礼赠送?的条幅自此随处可见。2003年甚至被业内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也被看作是‚黄金十年?的起点。 广东发展银行是第一个把真正信用卡的标准和概念引入中国市场。自2000年开始~广发银行进行国内信用卡市场深度开拓并取得突破性发展~发卡量连年翻番~2003年7月~信用卡发卡规模突破100万张。2004年发卡规模突破200万张~并成为国内首家信用卡业务实现盈利的银行。 2、分期付款 1993年11月,上海银信服务公司成立,它是我国首家办理个人消费品分期付款业务的消费信用服务公司。 近年来,分期付款主要用于购买汽车。 3、消费信贷 (1)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贷款对象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0年。 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借款家庭成员退休年龄内所交纳的住房公积金数额的两倍。 现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为:五年以内4.77%~五年以上5.04%。 (2)耐用消费品贷款:银行提供的支付借款人用于购买家用电器、汽车、家具用具等的贷款。 期限一般为3——5年。 2002年9月,汽车消费信贷余额为936亿元 1998-2002年个人住房贷款年均增长率达112.8%~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年均增长率为25.3%。房地产贷款余额从1998年末的3106亿元上升到2003年9月末的21327亿元 五、国际信用 1、定义 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2、类型 (1)出口信贷 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2)银行信贷 国际间的银行信贷是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3)市场信贷 是由国外的一家或几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帮助进口国企业或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或大额定期存单来筹措资金的信用方式。 (4)国际租赁 是国际间以实物租赁方式提供信用的新型融资形式。 (5)补偿贸易 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主要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向其成员国提供的贷款。 六、民间信用 民间个人信用是指城乡居民个人之间独立进行的信用活动。 (一)我国民间信用的形式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货币借贷 3、有一定组织程序的借贷活动。如货币合会、民间标会、摇会等。 4、以实物作抵押取得贷款的―典当‖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含义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1、本票 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汇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支票 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不能折 4、信用证 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开证申请人的的要求并按其指示,或因其自身需要,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确定金额的、在规定期限内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5、信用卡 是银行或专业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消费者)所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 6、股票 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者的入股凭证。 7、债券 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要求 1、偿还性 2、收益性 3、流动性 4、安全性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1、股票 预期股息收入 股票价格, 市场利率 2、债券(流通价格) 债券转让的理论价格,债券票面金额×(1,票面利率×实际持有期限) 第四章 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利息的实质~掌握利息率与资本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熟练掌握各种利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熟练掌握单利和复利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熟练掌握现值的运用。 ,(掌握利率决定的理论~能分析影响利率变化的各种因素。 ,(熟练掌握利率对投资、储蓄和消费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利率的种类 2、 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 3、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4、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5、 利率的计算方法 6、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决定。 第一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概述 利息率,简称利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 即利率,利息/本金 •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 能表明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 然后须对利息的本质有所理解~这需要从利息的来源看~利息是由劳动 者创造的~而不是货币的自行增殖。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 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 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 即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同时 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 收入两部分。,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 扣除利息后所余。, 原因主要有: • 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的观念被广而化之。 • 2、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 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 的观念顺理成章了。 • 3、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认识。 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 • 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 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 • 资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 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 的代价。 • 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 的补偿。 • 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 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能投入生产创 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 • 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 灵活性的报酬。 二、利率的分类 1、按计算日期不同,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12×30 2、按计算方法不同,分为单利和复利 (1)单利,只对本金计利息。 计算公式:I=P?i?N ;F=P(1+i?N) 其中:I利息额;P本金;i利率;N计息期(借贷期);F本利和。 (2)复利,既对本金计利息,又对利息计利息。利滚利、驴打滚 N计算公式:F,P?(1+i) ; I,F,P 3、按性质不同,分为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差数。 r,p计算公式 R,1,p 其中:r名义利率;R实际利率;p通货膨胀率。 习题: • 在物价不变的时候~一年期贷款100万元~年利息额5万元~则名义、 实际利率均为5,。 • 但如果是通货膨胀率为10,呢,即年初的100万元相对于年末的110万 元~或者说年末的100万元相对于年初的90.91万元~则债权人想获得5% 的利率时~名义利率为多少, 4、按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指在整个借贷期内,利率不因资金供求状况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保持稳定不变。 浮动利率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利率进行调整,因而可以减少市场风险,但却加大了计算成本。 5、按形成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方利率——由一国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通常是中央银行) 所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指借贷双方在金融市场上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利 率。 三、利率体系 (一)利率体系 概念:是指各类利率之间和各类利率内部都有一定的联系并相互制约,从而构成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各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 基准利率是能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基础性利率。国外为再贴现率,国内为再贷款利率。 (二)几对概念 1、存贷利率与贴现率 商业银行吸存放贷,赚取利差(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为避免恶性竞争,通常会加以限制性规定。 贴现率,贴现是指票据(如汇票、本票等)的持票人在票据到期日前,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而取得资金的行为,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所谓再贴现利率,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央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2、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 拆借利率,指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主要用于弥补临时头寸不足、期限较短。 其他短期借贷利率通常比照同业拆借利率加一定幅度来确定。 国债利率,指一年期以上的政府债券利率。安全性、流动性较高,收益性较好,可作为长期利率的参照基础。 第二节 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场化 无论是管制还是市场化都是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管制?市场 化。 一、利率管制 (一)进行利率管制的原因 1、资金的来源——总储蓄,收入,消费。经济发展初期,收入水平低,储蓄水平不可能高。因此,供给有限。 2、供给无法改善,只能刺激需求。 如何刺激,——压低利率(<市场利率)。 (二)进行利率管制的好处 1、扩大投资规模 2、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 (三)问题 1、低利率会刺激投资,那会不会减少储蓄、从而减少资金来源,最终影响投资呢,不会。 2、降低资金配置的合理性 上述问题,在经济发展初期,水平较低时,存在但不严重,不足以抵消低利率带来的正面效应(如扩大投资规模)。 二、利率市场化 经济发展后,上述问题就开始严重了,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需要超常的投资规模和投资速度,而要求与市场相适应的正常投资。取消管制,让市场决定利率,会改善投资结构、提高使用效率。但要注意,市场化改革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如整个经济体系、金融体系的监管、行业自律等。 利率自由化的意义在于,利率自由化是真正实现货币政策效应的必要前提;利率自由化能够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连接起来,以及将基准利率、短期利率、长期利率贯通起来,最终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利率自由化有助于通过市场的竞争,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不完善的时候,需要人为帮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完善时,就由市场自己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三、典型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启示 (一)成功范例——美国、日本(成功也要付出代价) 1、美国 (1)过程 1970年,美国开始实行大面额存款利率市场化,取消对开户金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账户的利率管制。1973年,又取消了90天以上的大额存单的最高利率限制。此后,逐步提高各种存款利率,到1986年,美国所有存款利率实现了市场化(活期存款无利息不存在此问题)。 (2)代价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20世纪80年代,是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经营接连失败的10年,美国的金融业为利率市场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各种金融机构为争夺存款,竞相调整利率。随之而来的是巨额存款或者从银行流向证券公司,或者从证券公司流入银行的急剧转移。资金的反复转移和剧烈冲击,使资金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就是资金雄厚的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也经常受到利率波动的干扰,使其经营极不稳定。 2、日本 (1)过程 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规模发行国债。1977年4月日本政府允许国债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开始了以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这样,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便首先从中期国债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先河。 1978年4月,日本银行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1个月后又允许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利率市场化。这样,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市场化首先实现了。 此后,日本政府逐渐降低已实现市场化利率交易品种的交易单位,如降低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发行单位和减少了大额定期存款的起始存入额,逐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范围,实现了由管制利率到自由利率的过渡。同时,1989年1月三菱银行开始改革,逐步提高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 1993年6月定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同年10月活期存款利率市 场化。至此,日本已基本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2)代价 许多投资者以获取短期收益为目标,从而促使泡沫经济的形成。 1989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2932亿美元,到1991年,外债总额达810亿美元。泡沫经济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十几年的衰退。 (二)失败案例——阿根廷、智利 1、阿根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严重失衡,增长率、储蓄率、投资率很低,而通货膨胀率很高。在此情况下,开始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储蓄和贷款利率迅速攀升,大批企业无法还贷而破产———银行和企业向利率较低的国际市场借贷、外债迅速增加———迫使政府干预(发行10万多亿比索)———加剧了通货膨胀———进一步冲击银行并大批银行破产———停止市场化改革。 2、智利 1974,1977年,智利用3年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但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监管不利,导致利率水平迅速攀升,到1982年达到32,(平均水平),远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致使外资过度流入和比索升值,银行也用借来的外资进行放贷。到1982年,比索已升值25,。但此时,外资已开始流出,同时公众对比索的信心也开始不足,最终导致比索的贬值,到1983年,比索贬值99,。而外资的流出由造成了银行的“实际破产”,最终政府不得不宣布对利率重新进行管制,市场化改革失败。 四、中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一)1949,1982年 实行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体制。其特点: 1、利率水平偏低。 2、利率结构不合理。 3、利率机制不灵活,管理权高度集中。 (二)1982,1996 实行利率管制下的有限浮动利率。 (三)1996,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主要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不够。 (2)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不够———自我调节能力能力较差 (3)金融体系不够成熟。(公司治理、内控、风险管理、经营机制) (4)金融监管有待加强。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 社会平均利润率 • 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 • 物价水平 • 国家经济政策 • 国际利率水平 • 银行成本 • 利率管制:微观因素:借贷期限、风险程度、担保品、借款人 的信用等级、放款方式以及社会经济主体的预期行为等。 二、利率的作用: 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 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本的收益提高,居民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而高利率也会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公众收入下降,消费减少。 2、利率与投资 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大,投资规模会缩小;低利率则会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增加。 3、利率与通货膨胀 高利率可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降低利率可防止过度紧缩。 4、利率与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使得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和有效。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对进出口的影响:利率水平较高时,出口产品价格会提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形成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降低利率,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对资本输出入的影响: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低利率则会导致资本外逃。 第五章 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动作流程、 功能和类型。 2.熟练掌握各种金融工具的概念、特点及其有价证券价格的确 定。 ?了解证券市场的构成、组织和交易程序。 ,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掌握期货、期权交易的一般知识。 ,了解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及其资产组合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金融市场的概念 2、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关系 3、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要素 4、 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和种类 5、 货币市场的特点与构成 6、 资本市场的特点及其交易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货币资金或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也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主要是进行货币借贷以及各种票据、有价证券、黄金和外汇 买卖的场所。 包括三层含义: 1、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 2、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 3、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主要指价格 机制。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狭义的金融市场只指直接融资市场。 二、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金融市场的形成条件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上存在着庞大的资金需求与供给 , 拥有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 金融交易的工具丰富,交易形式多样化,有健全的金融立 法 , 政府能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二)金融市场的特点 • 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 • 更多的采取无形市场的形式 • 更多的采取竞价交易方式 • 参与者具有普遍性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 (一)按交易对象不同划分 1、货币市场 2、资本市场 3、外汇市场:是外汇交易的场所。 4、黄金市场 (二)按级次不同划分 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指证券、票据、存款凭证的发行市 场。 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指金融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如上 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三)按交易方式不同划分 1、现货市场——“一手钱一手货”双方在成交后,立即在很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三天)完成钱货交割。 2、期货市场——以标准化远期交易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 (四)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划分 • 短期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内。 • 长期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 (五)按区域的不同划分 1、国内金融市场 指经营国内业务,即本国贷款者、投资者与本国筹资者之间业务的市场。 2、国际金融市场 3、离岸金融市场 (六)按金融交易的存在场所划分,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四、金融市场的要素 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价格。 1、交易主体 ——个人、企业、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参与者。 2、交易对象 ——货币资金。但表现形式不同,如借贷市场(货币资金)、证券市场(有价证券)。 3、交易工具 ——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的、借以证明债权债务双方权利和责任的信用凭证。 金融工具:票据、可转让定期存单、债券、国库券、基金、证券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 4、交易价格 ——货币资金的价格。 借贷市场(借贷利率)、证券市场(通过有价证券的价格来反映)、外汇市场(汇率)。 第二节 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概述: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主要交易对象有:商业票据,同业拆借,政府的短期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等,它们都具有期限短、风险小、流动性高之特点。 1、货币市场的特征:风险性低、流动性强。 2、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 (1)机构 (2)个人 (3)市场专业人员 二、短期借贷市场 指一年之内的资金借贷市场,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的借贷。 按时间分为三类:临时贷款(三个月以内)、季节性贷款(三个月,一年)、周转性贷款(一年,三年)。 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为五级:正常、关注、次级、怀疑、损失。 三、同业拆借市场 • 是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短期资金余额而相互融资的市场。同业 拆借是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准确反映资金供求 状况。同业拆借市场以隔夜交易为主,即大多进行以一日为期 的拆借。 • 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就是联邦基金市场。联邦基金利率,即对 隔夜联邦基金贷款支付的利率,就是美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 率。 • 时间多为1,5天,也有半天、几个月、最多一年。 • 存款利率<拆借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四、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货币市场中历史最悠久的融资工具之一。商业票据是不记名的,其方式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商业票据没有票面利率,按折扣面额的一定比率发售,期限最长不超过270天,一般为30天和90天。 票据承兑市场 票据贴现市场 本票市场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情况 分为三个阶段: 1982年~开始试办同城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 1995年《票据法》颁布后~票据市场的发展引起各方的重视。 1999年以来~着力推进票据市场的建设。 五、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 由收款人开出的、以银行为付款人的远期汇票,经银行承兑后 成为银行承兑汇票。 • 期限一般为30天到180天,最常用的是90天。 • 市场参与者有: 创造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 经纪人 投资者 六、回购协议市场 回购协议,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卖出去再买进来的合约。 逆回购协议,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买进来再卖出去的合约。 回购协议相当于一种有抵押的短期借贷。资产多为流通量大、 质量好的金融工具,如国库券。参与者主要是银行、非银行金融机 构、企业和政府。 七、CDs市场 • 大额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可以流通的短期存款单。由于可以流通,因而对持有人来说,其流动性高于定期存款。存单的利率高于短期国债利率,又有发达的二级市场,对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是商业银行改善负债结构的融资工具。 • 与普通定期存款不同的特点: (1)不记名,可流通转让; (2)金额固定,起点较高(如10万美元); (3)必须到期才能提取本息; (4)期限短,一般在一年以内; (5)利率固定也可浮动。 八、短期国债市场 短期国债是国家财政为满足短期资金需求而发行的一种债券。短期国债发行的数量取决于财政预算的资金需求和货币政策的需要。 第三节 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长期金融证券交易的场所,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及股票等交易场所。 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有四: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收益较高而流动性较差:资金借贷量大;价格变动幅度大。 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 一、股票市场 , 股票是指股份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持有份额享受权益和 承担义务的可转让的凭证。股票的性质一般表现为:风险性与 收益性,股东的参与性,无期限性,可转让性,波动性等。股 票的发行方式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两种。 , 股票市场是专门对股票进行公开交易(发行和转让)的场所。 1、场内交易市场 股票市场多有固定的交易场所,称为证券交易所。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交所)。 纽约股票交易所(美)、伦敦股票交易所(英)、东京证券交易所(日)。 证券交易所只是提供一个交易的场所,进行交易的是具有会员资格的经纪人和交易商。会员需经严格审批并缴纳巨额会费。 2、场外交易市场 无固定交易场所、信息公开程度低、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交易所低。 • 股票的价格有发行价格和流通价格两种。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 因素很多~但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政治、自然因素~行业 因素~公司自身因素等。 • 股票价格指数是用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极其变动并 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世界上著名的股价指数有:道.琼斯股 价平均指数~标准.普尔指数,英国《金融时报》指数~日经平均股价指数~香港恒生指数等。 3、我国的股票发行方式: • “全额预缴款”方式:根据股票发行量和申购总量计算配 售比例,进行配售。 • “上网定价”方式:投资者在指定的时间内,按现行委托 买入股票的方式进行股票申购。 • “上网竞价”方式: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电脑交易系统 进行竞价,以确定股票实际发行价并成交。 二、债券市场 (一)、概述 债券市场是指债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债券是资金需求者向资金供给者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 一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二)、债券的种类 1、按发行人划分 (1)政府债券:又称公债券,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和建设资 金而发行的债券。(中央政府——国债、地方政府——地方债) • 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包括三类:中央政府债券、地方 政府债券和政府机构债券。与其他有价证券相比~政府 债券具有安全性高、易变现并可能享受纳税优惠等显著 特征。 • 我国目前只有中央政府债券~其偿还期为2--10年~甚 至10年以上。 (2)金融债券: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筹借中长期资金向 社会公开发行的债务凭证。信用仅次于政府债券。 (3)公司债券:是由公司发行的长期债券(10,30年)。风险 大、利率高。 • 公司债券通常半年支付一次利息~到期归还本金。公司 债券的发行方式通常有公募和私募两种。公司债券相对 于股票风险较小~相对于政府债券收益率又较高~是金 融机构~特别是保险公司~储蓄银行~投资公司等长期 资金来源比重较高的机构所乐于投资的对象。 2、按是否附权划分 (1)一般债券:是购买者除有权按期收回本息外,不享受其他权利的债券。 (2)可转换债券:是赋予债券购买者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照一定条件将债券转换为发行人的普通股股票的债券。它兼有债券和股票的特征。 具有以下特点: • 债权性~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 • 股权性~可转换债券转为股票后~债权人变为公司的股 东。 • 可转换性~具有一般债券持有者不具备的选择权。 (3)附新股认购权债券:是赋予债券购买者购买公司新增股份权利的债券。 3、按利率是否变动划分 固定利率债券:是利率在整个有效期内都保持不变的债券。 浮动利率债券:是利率可随市场利率变动而变动的债券。 三、投资基金 (一)投资基金的概念与种类 1、概念与特点: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专业管理人员进行投资,并将所获得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集合投资方式。 特点:低成本的规模经营 低风险的分散投资 高效率的专家管理 服务专业化 2、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 闭式基金。 •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设立后,投资者可随时申购或赎回 基金单位,基金规模不固定。 • 封闭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 后的规定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 公司型基金是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组成以盈利为 目的的股份制投资公司。 • 契约型基金也称信托型投资基金,是指基金发起人依据 其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的基金契约,发行基 金单位而组建的投资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分为成长型基金、收入型 基金和平衡型基金。 , 成长型投资基金是把追求资本的长期成长作为其投资目 的。 , 收入型投资基金是以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水平的当期收入 为目的。 , 平衡型投资基金是以支付当期收入和追求资本的长期成 长为目的。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 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指数基金、认股权证基金。 (5)根据资本来源和运用地域的不同,分为国际基金、海外 基金、国内基金、国家基金和区域基金等。 此外,还可根据投资货币的种类,分为美元基金、日元基金、 和欧元基金等。 四、风险投资 也叫创业投资,是一种新兴的高风险性投资。其投资对象为暂无良好市场条件,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资本密集、需投入巨额资金且回收期较长的投资。 第六章 金融机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机构的构成~掌握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过程及其改革内容。 2.了解银行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理解银行的特殊风险。 3.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与发展趋势~重点掌握银行性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的共性与特性。 ,(掌握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2、 金融机构的发展的趋势 3、 金融机构体系中主要的银行性金融机构 4、 主要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5、 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定义 金融机构指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益的金融企业以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主要功能有: 1、接受存款功能; 2、经纪和交易功能; 3、承销功能; 4、咨询和信托功能。 二、金融机构的类型 1、按管理地位不同 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企业。 2、按能否接受公众存款 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 3、按是否承担国家政策性融资业务 政策性金融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 4、按是否属于银行系统——银行、非银行 5、按出资的国别属性——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合资金融机构。 6、按所属国家不同——本国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国际金融机构。 三、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 , 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就是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银行,具有对全国金融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特种功能。 , 商业银行:就是开展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为客户办理 支付清算, 从而实现货币的周转,并起着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银行。 , 专业银行:储蓄银行(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家庭和个人)、农 业银行、进出口信贷银行 , 投资银行:是承销发行债券、股票和参加向投资者销售证 券的金融机构。 ,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一方面通过出售保 单吸收资 金~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途径将其运用出去~因此具有了一定的信用中介功能。)、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它是一种向加入基金的人们提供养老金的金融机构。养老金的资产与保险公司类似。)、投资基金(主要是将自己的资本投资于其他公司的确形式。它的作用在于:集中大量小额投资者的资金~由专家将其分散投资以降低风险~使收益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四、现代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前资本主义制度下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银行是指经营存款、放款、汇兑等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 介的金融机构。 1、货币经营业是银行的先驱 2、货币经营业转化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近代银行。 11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公立银行。 在我国,明朝末年出现的山西票号以及后来的钱庄、银号等 都属于这类金融机构。 这一时期,银行的特点是:放款利率很高,具有高利贷性质, 并且很不稳定。 (二)、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资本主义银行产生的途径 (1)高利贷性质的旧银行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 (2)根据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这是资本主义银行 的主要形式。 • 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它的 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开始。 • 1845年,英国人在中国开办了第一家新式银行——丽如银行, 1848年改为东方银行。 • 1897年5月27日,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银行——中国通商 银行在上海成立。 2、帝国主义时代,银行随着生产的集中与垄断,由简单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3、跨国银行:跨国银行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金融机构,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营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商业银行。 其特点是: 1、组织机构联合化 2、经营方式专门化 3、银行规模集中化 (三)、我国社会主义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1、银行的建立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的银行是1928年2月广东海陆丰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建立的劳动银行。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这是社会主义银行的雏形。 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1)没收官僚资本银行 (2)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 (3)对民族资本的私营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合并解放区银行,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 (5)建立和发展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2、金融体系的发展 (1)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1948年—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办理一切银行业务 缺点: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基层银行的积极性。 (2)多元混合型国家银行体系(1979年—1983年) 优点:按专业分工,专业比较明确固定,信贷工作容易做好。 缺点:强调分工和独立,没有解决如何集中统一,加强宏观控制的问题。 (3)中央银行体制下的银行体系(1984年以后)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 一、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由联邦储备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在美国的外国银行构成。 (一)联邦储备银行设立于12个联邦储备区的指定城市中; (二)商业银行是美国金融机构体系骨干力量; (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国家专业性银行等; (四)外国银行也纷纷在美国开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 二、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典型的金融体系。 (一)英格兰银行是英国的中央银行; (二)英国典型的商业银行包括存款银行、商人银行、贴现所; (三)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住房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等。 三、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比欧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繁杂。 (一)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 (二)商业银行包括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两种; (三)其他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长期信用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五个种类。 (四)政府金融机构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或提供债务担保,原则上不接受存款的非盈利性金融机构。 四、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机构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并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二)跨国银行的建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 (三)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 (四)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 (五)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断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大型复合型金融机构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 是我国的中央银行,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始执行央行职能。 1997年之前,是中央、省(市)、地(市)、县(市)四级总分支行。缺点: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太多,如发放贷款。 1997年后,设总行、大区分行、中心支行、县市支行四级。实行总行垂直领导,地方政府不得干预。 二、政策性银行 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其目的在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便于四大银行商业化;对于重点项目和基础建设,给予资金保证。 特征: 1、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 2、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发行金融债券、向国内外 金融机构借款。 3、资金运用以发放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利率较低。 4、贷款重点是政府产业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重点扶植 的项目。 (一)国家开发银行 1994年3月17日成立 办理政策性国家重点建设(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的贷款及贴息业务。只设总行,不设分支机构,信贷业务由建设银行代理。 资金来源有:国家财政部拨付的资本金 发行金融债券 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境外筹资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1994年5月成立 为大型机电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的进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办理贴息及出口信用担保。中国进出口银行只设总行,不设营 业性分支机构 信贷业务由中国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代理 可在个别大城市设派出机构(办事处或代表处)负责调查统计监督代理业务事宜。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11月成立,办理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 资金来源有:财政拨款 开户企事业单位存款 发行金融债券 境外筹资 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 三、商业银行 (一)国有独资(四大)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是以城市工商企业、机关团体和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有商业银行。1984年1月1日成立。 2、中国农业银行:是我国办理农村金融业务的国家银行。1979年3月恢复。 3、中国银行:是我国的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它的前身是满清政府的大清银行,1949年由人民政府接管。 4、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投资信贷业务的国家银行。1954年10月1日成立。建设银行具有财政和银行双重职能。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 交通银行(1987):中国交通银行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的股 份制的全国性金融企业。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方针、 政策,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下,筹集和融通国内外资金,经 营人民币和外币金融业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 招商银行(1987):是由中国香港招商局集团投资经办的综 合性商业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完全由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 业银行。1987年4月8日在深圳蛇口成立。 , 深圳发展银行(第一家股票上市银行,1987):以深圳区内 六家农村信用社为基础组建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12月28日成立。是我国第一家上市银行。是我国 首家拥有个人股份的银行。 , 中信实业银行(1987):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直属的一 家综合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以批发业务为主,兼营部分 零售业务;以外汇业务为主,兼营部分人民币业务。 , 广东发展银行(1988):1988年6月成立。它的资本来源 于广东省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香港奥海企业(集团)有限 公司、香港中银集团和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 , 中国光大银行(1992):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全资附 属的全国性商业银行。1992年8月18日成立 , 福建兴业银行(1988) , 华夏银行(1992)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3) , 海南发展银行(1995成立,1998年清理) , 中国民生银行(第一家民营银行,1996) , 1987年还试点成立了二家股份制住房专业银行,即烟台住 房储蓄银行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浙商银行2004.6.30、渤 海银行2006.2.16。 (三)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四)邮政储蓄银行 (五)村镇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随时代发展,称呼不同。从前,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比重大, 单独划分,现在一律划在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公司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逐步恢复停办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1996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建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简称中保集团)。1998年,中保集团撤销,其下属的三家子公司称为独立的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有限公司(财产)、中国 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 1991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1998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2、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我国政府为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设备而专门设立的国际金融机构。1979年10月4日成立。 3、证券机构 指从事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评估公司等。 4、金融租赁公司 又称融资租赁公司,主要办理融资性租赁业务的专业金融机构。 5、财务公司 是金融业与工商企业相互结合的产物。最早于1716年产生于法国,我国的产生于1987年,其宗旨是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资和融通资金,促进其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6、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集体金融组织,见教材C225。 7、投资基金 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专门用于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 9、央行小额贷款试点公司 成立时间 公司名称 注册资金 股东 2005.12.27 山西平遥晋源1600万 韩士恭等四人 泰 2005.12.27 山西平遥日升1700万 王治信等三人 隆 2006.4.10 四川广元全力 2000万(核准注册资赵琼等四人 金) 2006.8.15 贵州铜川华地 3000万 益兴科技(60,)贵州华地投资公司 (40,) 2006.9.18 陕西户县信昌 2000万 陕西省榆林市信昌典当有限公司 2006.9.18 陕西户县大洋汇2000万 西安市含光物业总公司 鑫 2006.10.12 内蒙古东胜融5000万 中国扶贫基金会20%乔玉华40%王林 丰 祥40% 10、国家外汇管理局 是我国的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受人民银行总行领导。1979年3月成立。 五、外资金融机构 1、在我国设立代表处; 2、在我国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 3、与我国金融机构设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六、香港的金融机构 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央行的职能由金管局、银行同业公会和商业银行承担,实行银行三级制或金融三级制。截止2008年2月,认可银行业机构200家,另有代表处80家,核准货币经纪13家。 七、澳门的金融机构 1、银行业,截止2007.10.12,持牌银行共28家。其中:总部设在本地之银行(如大丰银行等)4家;外地银行的附属银行8家;外地银行的分行(如中行、工行、花旗、巴黎银行)16家。 2、保险公司,截止2005.12,共24家。其中:人寿保险公司11家;非人寿保险公司13家。 3、其他金融机构,截止2007年5月25日,共21家。其中:证券公司2家;兑换柜台5家;兑换店11家;现金速递公司2家;其他金融机构1家(中银信用卡有限公司)。 八、台湾的金融机构 目前台湾拥有自己独立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财政部”(负责金融行政或金融业务的监督管理)、“中央银行”(负责金融业务的监 督管理),下辖: 1、商业银行,至2000年底,共53家本地银行、39家外资银行分行、26家外资银行办事处。 2、基层合作金融机构,至2000年底,有信用合作社48家、农会信用部287家、渔会信用部27家。 3、邮政储金汇业局,只办理储蓄、汇兑,至2000年底,共1500多分支机构。 4、信托投资公司,包括各银行的信托部和独立的信托投资公司。至2000年底,共3家,资产新台币2317万亿元。 5、保险公司,至2000年底,共32家人寿保险公司、25家财产保险公司。 6、票券金融公司,负责买卖“国库券”、可转让银行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本票以及其他短期债务凭证;担任商业票据的承销人、经纪人、保证人、背书人、签证人。至2000年底,共16家。 7、证券金融公司,至2000年底,有复华、环华。富邦、安泰等4家。 第三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成立于1945年12月31日,最初成员国有35个,现在为184个。 二、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the World Bank Group)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家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1、世界银行(IBRD) 也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于成立1945年12月,目前会员国184个。 2、国际金融公司(IFC) 成立于1956年7月。 3、国际开发协会(IDA) 成立于1960年9月24日。 4、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 成立于1988年4月。 5、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 成立于1966年,目前成员国134个。 三、国际清算银行 国际清算银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BIS),成立于1930年5月17日,成员有54家中央银行。 阿尔及利亚(Algeria)、阿根廷(Argentina)、澳大利亚(Australia)、奥地利(Austria)、比利时(Belgium)、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巴西(Brazil)、保加利亚(Bulgaria)、加拿大(Canada)、智利(Chile)、中国(China)、克罗地亚(Croatia)、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the Czech Republic)、丹麦(Denmark)、爱沙尼亚(Estonia)、芬兰(Finland)、法国(France)、德国(Germany)、希腊(Greece)、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AR)、匈牙利(Hungary)、冰岛(Iceland)、印度(India)、印度尼西亚(Indonesia)、爱尔兰(Ireland)、以色列(Israel)、意大利(Italy)、日本(Japan)、韩国(Korea)、拉脱维亚(Latvia)、立陶宛(Lithuania)、马其顿王国(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马来西亚(Malaysia)、墨西哥(Mexico)、荷兰(the Netherlands)、新西兰(New Zealand)、挪威(Norway)、菲律宾(the Philippines)、波兰(Poland)、葡萄牙(Portugal)、罗马尼亚(Romania)、俄罗斯(Russia)、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新加坡(Singapore)、斯洛伐克(Slovakia)、斯洛文尼亚(Slovenia)、南非(South Africa)、西班牙(Spain)、瑞典(Sweden)、瑞士(Switzerland)、泰国(Thailand)、土耳其(Turkey)、大不列颠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欧洲中央银行(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四、亚洲开发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成立于1966年11月,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金融开发机构,共有64个成员,其中46个来自亚洲地区。 五、非洲开发银行 非洲开发银行,简称“非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ADB)成立于1964年9月。截至2001年,非洲地区成员包括非洲53个独立国家。1982年5月银行理事会通过决议,欢迎非洲以外的国家参加。非洲以外的24个成员国包括:中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 美国、印度、日本、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葡萄牙、瑞士、荷兰、 英国、韩国、西班牙。 六、泛美开发银行 泛美开发银行(Inter-Amercian Development Bank,IDB)成立于1959年12月。目前有成员国47个,其中26个来自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第七章 商业银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类型与外部形式,理解商业银 行的特点。 3.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绩业务。 4.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 5.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 6.理解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掌握管理的内容,把握经 营发展的动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 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与类型 2、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3、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新业务 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基本方针 5、 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 ‚银行?(Bank) 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a或者Banco),意 思是早期货币兑换商借以办理业务所使用的板凳 , 货币兑换业 , 古代的货币兑换和银钱业的主要职能是从事铸币及货币 金属块的鉴定和兑换~保管货币~办理汇兑 , 早期银行:当货币兑换商经营借贷业务时~则转变为银行业 , 近代银行产生于西欧~如 1580年~在当时世界商业中 心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 也是历史上首先以‚银行’为名的信用机构。早期的银 行所经营的仍然是有高利可图并且主要是以政府为对象 的贷款业务~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需 要。 , 现代银行 , 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的建立~一是通过旧的高利贷式 银行逐渐转化而来~二是新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 , 1694年在英国政府支持下由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最 早出现的股份银行~这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商业银行 ,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起自己新的银行体系时~中国信 用领域内占据统治地位的依旧是高利贷性质的票号和钱庄。直 到1845年~在中国才出现第一家新式银行~而且是外国银行~ 即英国开设的丽如银行。 , 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它的 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信用事业的创始。 , 其后有代表性的包括1904年设立了官商合办的户部银行 ,1912年又改为中国银行,~1907年成立的交通银行等。 , 到全国解放前~主要的商业银行~除由国民党政府直接控制的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外~还有人称‚小四行’ 的中国通商银行、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和中国国货银行, 江浙财团的‘南三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和上 海商业储蓄银行,人称‚北四行?的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 南银行、大陆银行。此外~还有几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和众多的 中小商业银行~它们均直接或间接受控于国民党官僚资本银行 体系。 一、商业银行的定义与性质 (一)商业银行是以吸收活期存款、经营短期工商业贷款为主的, 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信用机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银行业务全能化 2、银行业务经营证券化 3、银行资本集中化 4、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5、银行业务经营科技化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追求利润最大化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它的经营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 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可提供全面、广泛的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的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2、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与类型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的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1、单元银行制度 优点:可以防止银行垄断。 有利于协调地方政府、工商企业与银行的关系。 银行具有更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业务经营的灵活性较大。 银行管理层次少,便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缺点: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 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会削弱银行的竞争力。 2、总分行制度,即分支银行制。是指法律上允许在总行以外,可在本地或外地设立若干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 总分行制可分为总行制与总管理处制。 优点:便于银行扩大经营规模,增强银行实力。 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 便于宏观管理水平的提高。 缺点:容易形成垄断 加大了银行内部的控制难度 3、代理行制度,即往来银行制度。 4、持股公司制,即集团银行制。是由某一银行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若干银行而建立的一种银行制度。 优点:能有效扩大资本总量,增强银行的实力。 它兼单一银行制和分支银行制的优点于一身。 缺点:容易形成银行业的集中与垄断。 5、连锁银行制,即联合制。 是指由一个人或一个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类型: 1、职能分工型与全能型 职能分工型是指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从事各自特定的业务。 全能型是指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的业务,包括各种期限、不同种类的存贷款业务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 2、按业务对象分,商业银行分为批发性银行、零售性银行、批发零售兼营性银行; 3、按所处的地域范围来分,商业银行分为地方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和国际性银行;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 (一)银行资本:银行为开展业务经营而自筹的可长期占用的资金。 银行资本分为两级: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1、核心资本:是由银行的自有资金构成的可由银行永久性占有的资本。 主要包括: 第一,股本。有普通股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股本实际上是银行的创办资金,即实收资本。 第二,公开储备:是指银行提取的或以其它盈余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和营业盈余等项目。 核心资本具有以下特征:价值相对比较稳定 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是判断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基础:资本充足率8, 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关系极大 2、附属资本:由银行可长期占用的资金形成的资本。 主要有: --未公开储备,又称为隐蔽储备。是指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账上并为银行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重估储备,是对银行自身房产的重估,以使其更接近市值。 --普通准备金,是为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亏损而设立的。 --混合资本工具,是指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有一定债务性质的一些资本工具。 --长期附属债务,是指期限较长的资本债券和信用债券。 (二)各项存款 1、活期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2、定期存款 3、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购买力而进行的存款 金融监管当局对经营储蓄业务的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 4、存款账户的创新 第一,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 是对个人和非营利机构开立的计算利息的支票账户,也称为计息的活期存款。 第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介于活期存款与储蓄存款之间,开户时最低金额为2500美圆。 第三,自动转帐制度(ATS):存户同时在银行开立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活期存款账户的余额始终保持1美圆,其余余额存入储蓄账户以取得利息收入。当需要签发支票时,存户可用电话通知开 户行。 第四,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面额大、金额固定、不记名、可以转让。 除此之外,还有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等。 (三)其他负债业务 1、短期借款:同业借款 向中央银行借款 转贴现 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2、长期借款: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筹资。 二、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是银行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 (一)放款业务 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放给客户并约期归还的业务。 1、贷款的种类 2、贷款风险分类法: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3、放款的管理 --要进行深入的信用调查分析工作 --选择合适的抵押品 --了解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 --限制对同一借款人的放款总量 (二)贴现业务 (三)证券投资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 商业银行首选的投资对象是政府债券。 投资业务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行分散化原则 2、选择品质优良的证券 3、要有健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三、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一)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承办 支付和其它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性质: --商业银行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 --以收取手续费的形式获得收益。 --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 (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有风险的表外业务与无风险的服务活动(即中间业务)。 四、商业银行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 --通常将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统称为信用业务。 --负债业务是资产业务发展的基础 --银行可以通过资产业务来增加负债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建立在信用业务的基础上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可以促进信用业务的发展 第三节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安全性:是指银行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 1、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 --银行自有资本的比重小,实行负债经营。 --银行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在期限与规模上的不匹配。 --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经济情况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会影响银行的业务经营。 2、实现安全性经营的措施 --合理安排资产业务的规模与期限结构 --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和经营预测 --根据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断补充自有资本 --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较高的资产 --遵守国家法令,执行中央银行的金融政策和制度 (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包括资产的流动性与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保持银行流动性的原因 , 银行存取款业务的不断进行,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余额,但此余额 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 , 贷款到期还本收息、投资收益的取得与新的资金需求在时间上不 一致。 , 银行与客户约定的透支帐户,必须保有一定的资金来源。 2、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措施 --建立分层次的现金准备。 --拥有一定数量的保证准备。 --保证资产业务的期限结构与负债的期限相适应。 (三)盈利性:是指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 1、盈利性原则的重要性 --盈利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的重要力量。 --盈利状况的好坏是银行吸引客户、稳定客户的基础。 --理想的银行盈利水平可提高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管理 , 提高资产收益,合理安排资产结构。 ,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增加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 , 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四)商业银行经营总原则 , 在保证资产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 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 安全性是实现盈利性的基础 , 追求盈利是安全性与流动性的最终目标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单从资产管理,或单从负债管理, 都难以在经营上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者之间的均 衡,只有对资产和负债同时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 的总目标。该理论在前面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步,经 过整个80年代,延及今日,一直都是多数商业银行主流的经 营管理思想 ,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常见的风险~所以要重视对它的管 理。通过信用分析、信用配给、要求抵押和补偿余额、签定监 控和限制性契约、进行贷款分类及分类管理。其中信用分析的 6C原则是经常使用的~也是很重要的。 • 对借款的信用分析~商业银行通常从6个方面来进行~即分析 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品德决定其偿还贷款的 意愿和能力,能力(capacity)~指借款人的工作经验、经验才 能等,资本(capital),反映借款人承受风险的能力,担保 (collateral)~用来增强银行贷款归还的保证程度,经营环境 (condition)~指借款人内部和外部的经验环境,事业的连续 性(continuity)~借款人的应变能力. 第八章 中央银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 2.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条件,熟悉各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 3.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特点,重点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 4.能看懂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重点分析表内资产负债各项目的关系 5. 了解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2、 中央银行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3、 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职能和作用 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结构 5、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分析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 一、产生背景 18,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银行业也获得了发展,具体表现为银行数量的增加和银行资本金的扩大。同时,也使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并导致众多小银行破产倒闭,从而危机到金融的稳定。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银行券发行问题:中央银行形成后,集中货币发行,克服 了分散发行的混乱局面。 (二)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中央银行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全 国性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三)最后贷款人问题:中央银行的银行,起到了在商业银行发 生资金困难时予以必要贷款支持的作用。 (四)金融监管问题:中央银行专门对金融业的监督的管理,保 证了金融业的安全与规范。 二、产生途径 1、从现有商业银行演变而来,如英格兰银行。 2、目的明确直接设立,如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正式成立了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一)单一型: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监管全部金融企业的制度。 (二)复合型:国家不专门设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又经营一般银行业务的银行管理体制。 (三)跨国型: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会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四)准中央银行型: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而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管理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四、中央银行的特点 , 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不经营普通银行的业务 ,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是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1) 中央银行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 (2) 中央银行应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 (3) 中央银行应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印刷、铸造或销毁票币,调拨库款,调剂地区间货币分布、货币面额比例,满足流通中货币支取的不同要求。 二、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3、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 4、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三、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进行票据再贴现和票据再抵押。 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四、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 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 债 国外净资产 储备货币 对中央政府债权 债券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中央政府存款 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自有资金 权 对非金融部门债权 其他项目 合计 合计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与内容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合称。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 金融监管的原因是: 金融业在经济中处于非常特殊的重要地位。 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维护金融秩序,保证公平竞争,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 1、市场准入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筹建、设立、经营等进入金融市场的监管。 2、金融风险监管: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贷款风险控制等。 3、金融业务监管: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经营品种、经营合规性进行监管。 4、市场退出监管:接管、解散、撤销、破产 二、金融监管的原则 , 依法监管原则 , 综合性与系统性监管原则 , 合理适度监管原则 , 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管原则 , 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 第九章 外汇与汇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了解外汇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汇率的种类~能用直接和间接两种标价方法套算汇率,正确理解金本位制下和纸币流通条件下汇率的决定与调整问题。 教学重点 1、 外汇及其种类 2、 汇率的种类及其标价方法 3、 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 一、外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证券(1997年1月14日)外汇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包括: (1) 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等; (2) 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 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 (5) 其他外汇资产。 二、外汇市场 1、定义 外汇市场是指由外汇需求和外汇供给双方以及外汇交易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 2、分类 (1) 有形市场 有具体、固定的交易场所,有严格交易规则的集中交易市场,外汇买卖双方在营业日的一定交易时间内进行集中的外汇交易。 (2) 无形市场 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外汇买卖双方通过现代化的电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进行外汇买卖所形成的交易网络。 3、特点 (1) 无形性。 (2) 高度一体化。 (3) 时空上的连续性。 (4) 外汇行情波动大,政府干预行为突出。 第二节 汇率 一、汇率的定义 也称汇价、外汇牌价、外汇行市。是指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二、汇率标价法 1、直接标价法(中国) 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2、间接标价法(英、美) 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三、汇率的种类 1、按外汇交易中的交割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2、按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不同,分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又称外汇买入价;卖出汇率又称外汇卖出价。卖出汇率>买入汇率。 中间汇率(中间价)是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的算术平均。 现钞汇率(现钞价):现钞买入价<外汇买入价<现钞卖出价,外汇卖出价。 3、按外汇付款方式不同,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电报、电传>信函>汇票、支票等票据。(费用、速度) 银行可以利用时间差,通过资金运作来获利。 3、按汇率是否涉及关键货币,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关键货币:指在国际结算中广泛用作支付手段而被各国普遍接受的 可自由兑换货币。 基本汇率:指一国货币对其关键货币的汇率。 套算汇率:指二种货币通过各自对共同的关键货币的汇率套算 出的汇率。如人民币的基本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的 汇率,日元的基本汇率是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这样, 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就可以通过它们各自对美元的 汇率套算出来。好处——计算简单。 第三节 长期中汇率决定的影响因素 A币是本币,B币是外币,用直接标价法,即100单位B币,,A币 影响因素包括:相对价格水平、关税和限额、产品偏好、生产率。 一、相对价格水平 A国价格上升,而B国不变?对A国产品需求下降,对B国产品需求上升?对A币需求下降,对B币需求上升?A币相对于B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结论:长期中,一国价格水平相对于别国上升,将导致该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一国价格水平相对于别国下降,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 二、关税和配额 A国对来自B国的进口产品实施关税或配额?国内B产品的供给减少(最终导致价格上升)或价格上升?国内对A国产品的需求上升?对A币的需求增加?A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 结论:一国的关税和限额会促使其货币升值,汇率下降。 三、产品偏好 B国居民更喜欢A国产品?对A国产品需求增加?A币需求增加?A币升值,外汇汇率下降。 结论:长期中,对一国出口产品偏好的增强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对进口产品偏好的增加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汇率上升。 四、生产率 A国生产率高?同样成本,A国可以做出更多的产品?A国产品的价格会低于B国?对A国产品的需求会增加?对A币需求会增加?A币升值,汇率下降。 结论:长期中,若一国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则该国货币趋于升值,汇率下降;若一国生产率低于其他国家,则该国货币趋于贬值,汇率上升。 第四节 汇率制度 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一)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指货币比价基本固定的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1、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金币有法定含金量,可自由铸造、自由流通,银行券可自由兑换为金币或黄金。 ?铸币平价:二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是汇率决定基础)。 ?黄金输送点 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单位外汇所含黄金量在二国之间的运送费;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黄金运送费。 ?调节机制 外汇需求>外汇供给?外汇市场价格??>黄金输出点?以本币兑换黄金,运出国外,兑换为外汇?本国外汇需求??外汇市场价格?,最终<黄金输出点(同时,黄金大量外流); 外汇需求<外汇供给?外汇市场价格??<黄金输出点?收取外汇债权,在国外兑换为黄金,运回国内后,再兑换为本国货币?本国外汇供给??外汇市场价格?,最终>黄金输入点(同时,黄金大量流入)。 黄金输入点<市场汇率<黄金输出点 2、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金币本位制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崩溃,此后货币体系一直不稳定,直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实行。 主要内容: ?“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等同起来; ?人为维持汇率稳定,波动幅度为黄金平价的?1,(1971年调整为?2.25%)。黄金平价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当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的不平衡时是可以变更的,因此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如果需要调整,一步到位的调整过猛,容易造成对经济的很大冲击;如果进行逐步的微调,最终也可平稳达到目标。(爬行钉住汇率制) 3、二种固定汇率制的不同 ?汇率决定基础不同。金本位制下是实际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而纸币流通条件下是名义含金量之比,即黄金平价。 ?汇率的维持机制不同。金本位制下受黄金输送点限制,黄金输入点<市场汇率<黄金输出点;纸币流通条件下受政府的人为干预。 ?关于调整的规定不同。金本位制下,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通常不变,因此铸币平价通常不变,汇率能保持真正的稳定;而纸币流通条件下,黄金平价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可的,当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的不平衡时是可以变更的,因此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二)浮动汇率制 指允许汇率随着外汇市场上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 1、按照政府是否对汇率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分类 (1)自由浮动(清洁浮动) 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外汇供求关系影响汇率的变动; (2)管理浮动(肮脏浮动) 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浮动。 在管理浮动下,当外汇市场上对外汇的需求?——本币贬值、汇率?——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增加外汇供给——抑制本币贬值、稳定汇率 2、按照汇率浮动的方式 (1)单独浮动 指一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独立浮动。如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 (2)联合浮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指一些国家为了某种共同的需要,组成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或货币集团,在汇率方面实行内外有别的方针,对集团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集团外部则采取共同浮动。如欧盟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欧元诞生之前是联合浮动。 (3)钉住浮动 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一揽子)外国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一篮子(一揽子)货币指由多种国家货币按特定的权数组成的货币单位。 (三)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少数地区之一。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美元)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将港币的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当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这两个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平上做上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二、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 1、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经济规模较大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往往选择弹性较大的浮动汇率制。经济规模小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倾向于选择钉住汇率制,这主要是由于它们承受外汇风险的能力较差。 2、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指外贸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它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贸易依存度越高,汇率波动对经 济的冲击力越大。这样的国家适于采用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 3、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若一国进出口贸易集中于与某一个贸易伙伴国之间,则钉住该国货币有助于贸易发展。若进出口贸易集中于某几个国家,则钉住某个货币篮有助于贸易发展。如欧洲一些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比重较大,它们便选择了使其货币钉住欧洲货币单位这种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4、相对通货膨胀率。若一国通货膨胀率相对高于他国,那么它更需要利用浮动汇率制自发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 5、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或金融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需要采取弹性较大的汇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阶段 1、1949~1952年 我国实行具有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 2、1953~1972年 我国实行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 3、1973~1980年 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4、1981~1984年 双重汇率制度。 5、1985~1993年 双轨汇率制。 6、1994年至2005年7月21日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7、自2005年7月21日起 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十章 货币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货币需求的各种理论流派。掌握货币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 公式。 2.一般了解中国经济理论界对货币需求理论作了哪些研究。 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货币的需求的影响因素。 4.了解货币需求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货币需求的含义、分析方法及其所涉及的概念 2、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3、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5、 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6、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学习要点 :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1、从理论上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和对资产形式的需求~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类货币需求是相互交融的。 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决定于他们持有货币的各种动机。所以~凡是决定或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这类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有收入状况、市场利率、信用的发达程度、消费倾向、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只影响个人的货币需求~也有些则影响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函数是以货币需求作为因变量~以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式。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可分为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及其他变量。 4、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是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两种代表性学说。这两种学说原是作为一种货币价值理论或物价理论而提出的~但它们后来却成了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渊源。 5、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可合称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臵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减函数。 6、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是围绕着三大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展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鲍莫尔的存货模型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前者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提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增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减函数。后者则是对凯恩斯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在维持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的基本结论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们在同一时间同时持有包 括货币在内的多种不同收益率的金融资产这一客观情况。 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加以表述。在这一货币需求函数中~弗里德曼以恒久性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及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机会成本变量~同时还以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以及其他综合变量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因此~从本质上说~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既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的含义 1、需求:欲望,心理需要 2、货币需求: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各阶层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产的需要(欲望与能力的统一) 3、名义的货币需求(Md)与实际的货币需求(Md/p)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现金交易学说) 1、介绍公式 MV=PT 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为交易总量。 2、有关假定 (1) V由社会惯例、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是否及时到帐、联网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决定。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期也变动缓慢,可视为不变的常数。 (2) 充分就业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变动极小,也可视为常数。 (3) 一般物价水平P是被动的,只能受其他因素影响而不能影 响其他因素。 3、结论 货币数量M的变动将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同方向变动。 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仅仅因为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因此人们需求货币的目的也就仅是为了便利商品或劳务的交易。 强调货币的交易职能————“现金交易说” (二)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 M= KPY d 其中,M为货币需求量;P为物价水平;Y为总收入;PY为d 名义总收入;K为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例。 剑桥方程式更注重货币的贮藏职能。 二者差异: 1、费雪方程式注重货币的交易职能,其研究的货币为执行交易手段职能的货币;而剑桥方程式更注重货币的贮藏职能,其研究的货币为执行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3、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在交易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给定的情况下,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的理论;而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微观主体要在两相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M,PT/V 其中:M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为商品价格水平,T为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为商品价格总额;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需要量与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进而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发行限于它所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交易动机,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2、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用,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从事相关交易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 4、交易性、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5、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根据证券的价格P(价格)=C(收益)/r(利率),当利率升高时,证券价格P将不断降低。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持有证券,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很小。 6、“流动性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7、“古典区域”。当利率高达一定水平时,人们预期利率即将下跌,债券价格会上涨,因而持有债券能获得资本利得,对货币的需求量为零。 四、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威廉•鲍莫尔和耶鲁大学的詹姆斯•托宾,从分析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将生利资产转化为货币的交易成本入手的。 机会成本,手持现金是没有利息的,因此持有现金就意味着将放弃持有其他生利资产而产生的收益,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那么,尽量少持有现金,多持有生利资产,是否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呢,要考虑交易成本,即每次交易都将发生的费用(如佣金、交易税、印花税等)。每次变现的金额越小,则需要变现的次数就越多,交易成本就越大。因此,要找到一个最佳的货币持有量,使得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 1/2,1/2M,kYr公式: 1、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总收入同方向地变化。但货币需求的增长将低于收入的增长幅度。 2、“平方根公式”第一次将利率分析引入货币的交易需求。即 使是纯粹作为交易工具而持有的货币,也会蒙受利息机会成本,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利率越高,手持货币的利息机会成本越高,因而决策单位都会自动降低对货币的需求,以使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降至最低点。反之,利率降低,对货币 的交易需求会提高。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需求分析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货币需求分析 个人货币需求的特点 1、大部分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品的购买; 2、个人出于谨慎动机的需求也有限; 3、个人不存在投资性的货币需求。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货币需求分析 个人货币需求的特点 (1)一方面,个人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持有现金货币的需求。 (2)个人预防性需求增加。 (3)个人投机性需求增加。 三、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二)价格: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动; (三)利率:一般情况下,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 (四)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 (五)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六)企业与个人对利润和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同方向变化;个人对价格的预期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七)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收大于支时,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 (八)其他因素 四、中国的货币需求研究及发展 (一)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货币需求的分析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货币需求分析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经济模式;二是国 民经济的非货币化倾向,体现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资金分配领域。这种非货币化倾向导致:货币职能萎缩、银行职能受约束、信 用形式的单一及金融市场的缺位。 , 企业的货币需求: 企业的货币需求趋于中性。所谓中性的货币需求是指企业所需要 的仅仅是一种名义上的或形式上的货币。具体体现在:企业的经 营性货币需求、企业的投资性货币需求方面。 , 个人的货币需求 个人的货币需求主要是对现金的需求,即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的 货币需求。 2.转轨体制下的货币需求分析 转轨体制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动态过程,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运行逐步摆脱了传统的产品经济模式,生产、分配更多地是借助市场来进行的。二是国民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总之,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深远,具体体现在:货币职能的回归、银行体系的健全、信用形式的丰富及金融市场的建立完善。 , 企业的货币需求 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使企业货币需求强度加大,具体可通过企业的 经营性货币需求和企业的投资性货币需求进行分析。 , 个人的货币需求 可从个人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进行分析。 ,二,我国货币需求研究的发展 1.关于1:8的经验公式 所谓的1:8经验公式是指:如果现金流通 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保持1:8的比例~那么~货币流通是正常的。反之~如果大于或小于这个比例~则认为是货币偏多或偏少~并把1:6视为警戒线。 2.我国货币需求研究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应重新认识1:8的经验公式。 , 点与线的争论 , 是否存在传统认识上的那种货币必要量 , 货币需要量界限的相对与绝对 , 货币容纳量弹性 ,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建立 , 关于我国持币者的货币需求函数 , 戴国强所提出的我国货币需求模型 , 我国货币需求模型的测定 第十一章 货币供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货币供给的各种口径~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2(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 3(了解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4(熟悉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概念及其了解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变量之间的关系。 5(掌握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6(能分析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货币供给的各种口径、货币层次 2、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5、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6、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货币供给概述 一、什么是货币供给 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行服务的货币量,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 二、货币供给统计口径划分的原则 考察各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 1、流动性强弱。 2、与经济的相关性。 3、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 三、各国的货币供给统计口径 1、美国 2、德国 3、中国 M,现金 0 M,M+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10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 M=M+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个人储蓄存款,21 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 M——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广义货币;M与M1221之差被成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西方国家一般选择M为控制重点;而我国先M,后为M。201 四、 货币供给的相关概念 (一)货币供给过程的三个特点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银行系统供给货币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实行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广泛采用非现金货币结算方式。 (二)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定义 货币供给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个人及外国所握有的通货及其他随时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货币二者的总和。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并把它投入流通的过程,即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投入、扩张或收缩货币量的行为和过程。 (三)货币是如何进入流通的 人民币进入流通的过程为四个程序: 第一程序,中央银行以自己的信用工具向财政部门授信; 第二程序,中央银行以自己的信用流通工具向商业银行授信,供给基础货币; 第三程序,银行通过收兑社会公众的金银向流通中投放货币; 第四程序,银行收兑社会公众手中的外汇向流通中投放货币。 (四)我国货币收支的三大系统 我国货币收支的三大系统包括: 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的货币收支; 以家庭个人为主体的货币收支; 以财政为主体的货币收支。 这三大货币收支系统以银行为中心,循环往复,既形成了它们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五、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 外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它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经济因素所确定的变量。 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 第二节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一、概述 1、原始存款 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3、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库存现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部分准备金制度是相对于全额准备金制度而言的。在全额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必须保持100,的现金准备,即每增加1元的存款就要相应增加1元的现金准备,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放款。而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银行可按比例保留部分现金准备,其余部分可用于放款或投资。 2、非现金结算 非现金结算是在银行活期存款基础上,通过签发支票使活期存款转移,完成货币的收付。 如果仅具备部分准备金制度,而实行现金结算,这时存款不会有多倍创造;如果仅具备非现金结算,而实行全额准备金制度,也不能创造存款货币。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1、创造过程 前提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为0,即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资金全部贷放出去;?客户资金全部通过银行结算,没有提现行为。 【例】甲企业将10000元存入A银行,A银行在保留20,(2000元)的法定准备金后,将其余8000贷给乙企业。乙企业用来支付丙企业的货款,丙企业将货款存入B银行。B银行在保留20,(1600元)的法定准备金后,将其余6400贷给丁企业。丁企业用来支付戊企业的货款,戊企业将货款存入C银行。C银行在保留20,(1280元)的法定准备金后,将其余5120贷给己企业。„„„„ A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2000 存款 10000 贷款 8000 B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1600 存款 8000 贷款 6400 C银行的T字形账户 资 产 负 债 法定准备金 1280 存款 6400 贷款 5120 则各银行派生出的存款数额 ,8000,6400,5120,„„ ,10000×(1,20%),8000×(1,20%),6400×(1,20%),„„ 23,10000×(1,20%),10000×(1,20%),10000×(1,20%) ,„„ 2则各银行派生出存款数额为8000、6400、„„a、aq、aq、3aq、„„ n其中a,8000,q,0.8,则根据S,a(1,q)/(1,q) 得:S,8000×(1,0)/(1,0.8),40000 即各银行存款总额为50000元,其中10000元是原始存款(也可看作银行的初始准备金,2000的法定,8000超额准备金),40000元是派生存款。 银行 存款 法定准备金 贷款 一 10000 2000 8000 二 8000 1600 6400 三 6400 1280 5120 四 5120 1024 4096 五 4096 809 3287 总计 50000 10000 40000 令D——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A——原始存款额;r——法定存款准备金率;K——派生倍数、存款乘数。 D 1 则K, , A r 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派生倍数越小;法定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派生倍数越大。 2、影响因素 (1) 现金漏损率(c) 也称提现率,是现金漏损(现金流出银行系统)与存款总额之比。 D=A/(r+c) 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总额成反向关系。 (2) 超额准备率(e) 银行总是保留一部分现金作为超额准备,而不贷放出去。 D=A/(r+c+e)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与存款总额成反向关系。 (3) 定期存款准备金 企业有时会将一部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定期存款也要保留部分法定准备金,这部分资金是不能创造存款的。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为r,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为t。 t D=A/( r+c+e + r?t) t 定期存款法定准备率与存款总额成反向关系。 D 1 则K, , A r+c+e + r?t t 第三节 货币供给决定因素 由?D=?R/ K=?R/( r+c′+e′ + r)知,存款总额的增加取决于初dt 始准备金/原始存款和存款乘数, 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存款乘数中的法定准备金率来控制存款货币的供给量。但这个公式忽略了货币供给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中的现金。而且,现金与存款的转化很频繁,完全取决于公众行为。这样,中央银行无法控制法定存款准备的数量,但是可以控制法定存款准备和现金的总和。 央行仅能控制借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及法定准备金率,但无法控制老百姓存取行为和提现行为。 一、基础货币 1、概念 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B=R+C B——基础货币(高能货币);R——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C——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形成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原始存款产生派生存款———?形成货币供给量。 2、基础货币具有稳定性: 3、决定因素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或再贷款。 ,(4)财政部发行通货(现金)。 ,(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7)政府持有的通货。 ,(8)我国存款。 ,(9)政府存款。 ,(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二、货币乘数 D D (1+ ) M (C+D) R C sm= = = B(M) (C+R) D D b+ R C C——通货(现金);D——存款货币;R——存款准备金。 M——货币供给(M,C+D);B(M)——基础货币(M,ssbb C+R)。 D/R为准备存款比率,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 D/C为现金比重,取决于企业单位和个人的行为。 第四节 货币供求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 (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 态。而如果在货币流通过程中,Md?Ms, 则为货币失衡。 (二)货币均衡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三)货币均衡具有相对性。货币均衡实际上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 标志: 物价水平是货币均衡的重要标志。 其他补充标志 储蓄存款增长率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等。 二、实现货币均衡的条件 • 保持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的均衡。即保持社会总供求 的均衡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 • 有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建设周期长~它在短期 内不能向市场提供任何产品~影响货币回笼。基建中~不 断进行长期投资~使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社会购买力大 幅度扩大。, • 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五节 中国的货币供给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与货币供给的发展历史 1、“统存统贷”1955,1979 这种制度有利于信贷资金的集中使用,但收支二条线,基层银行重贷轻存,没有指标向上要,形成“倒逼”机制,不利于调动基层银行的积极性。 2、“存贷差额控制”1980,1984 由上级行层层核定下级行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或贷差指标,在存差指标能完成或贷差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多存可以多贷,使贷款的发放额与吸收存款的多少联系起来,可以控制贷款的规模。 3、“实贷实存”1985,1993 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 4、“比例管理”1994, 实行“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信贷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限额管理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 讨论 • 如果央行从公众手中买入1亿美元的债券~并降低Rd则货币供应将发 生什么样的变动, • 如果通货比率剧烈上升~则货币供应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如果 美联储通过向银行出售价值500万美元的债券减少了储备~那么 当银行体系处于均衡时~银行体系的T账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支票 存款水平发生变化, • 如果某银行决定持有100万美元的超额准备~那么这一决定将对银行 体系的支票存款产生什么影响, • 如果美联储向第一国民银行出售200万美元的债券~这对储备和基础 货币有何影响,用T账户说明 • 在大萧条时期~超额准备率,WR/D,急剧上升。你认为货币供应发生 了什么变化, • 一些经济学家建议了支票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法定储备率应当相同~因 为这将有助于加强对M2的控制。这种建议有意义吗,,考虑一下支票 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或方向转化时发生的情况, • 如果赤字从2000亿美元减少到1000亿美元~基础货币的增加将因此 而变得更多还是更少,请解释央行如果为了防止利率过高的行为可能 会有什么结果,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2.了解西方学者对于通货膨胀经济影响的争论~重点掌握我国学者的基本共识~能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 3.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与对策~全面具体分析各种方案的适应症状。 4.了解通货紧缩的概念~重点掌握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 教学重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和测定 2、通货膨胀多种成因分析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4、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5、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 6、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第一节 通货膨胀 一、概述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公开或隐蔽的)的经济现象。古 典解释,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 注意: 1、通货膨胀?货币发行过多。 2、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3、通货膨胀?财政赤字。 理解: 1,考察对象是商品和劳务 2,强调是‚货币价格? 3,是指物价总水平 4,是指持续上涨 5,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引起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根据通货膨胀成因 (1) 需求拉动型 (2) 成本推进型 (3) 结构型 (4) 混合型 (5) 财政赤字型 (6) 信用扩张型 (7) 国际传播型 2、根据表现状态 (1)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开型通货膨胀 (2)抑制型。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抑制型通货膨胀 3、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 (1) 爬行式膨胀 温和通货膨胀,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 (2) 跑马式膨胀 步行式膨胀、小跑式膨胀、奔腾式膨胀。 (3) 恶性通货膨胀 >10%,货币严重贬值。 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购买力变迁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 1937:两头牛 1941:一头猪 1945:鱼一条 1946:鸡蛋一个 1947:油条1/5根 1948:大米两粒 1937~6——1949~5,物价上涨3.68*1013倍~每月平均上涨24.5%,年均上涨 近14倍。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一般将物价上涨指数看作是通货膨胀率。 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零售价格指数)。 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市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 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 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3、国民生产总额平减指数。较全面。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 期内所生产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 标。 四、通货膨胀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有益论: 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 加产出的效应。 (2)有害论: 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 减少产出的效应。 (3)中性论:正负效应会相互抵消。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 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 我国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存在于开始阶段极短的时间内,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危害性极大。 2、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货币收入增长速度<物价上涨速度?实际收入水平?(工资收入者) 货币收入增长速度>物价上涨速度?实际收入水平?(企业利润收入者) 3、财富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对财富结构不同的经济单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其受益或受损。如:债权人损失、债务人受益。 受益者 受害者 利润收入者 工资收入者 债务方 债权方 实物工资者 货币工资者 在职者 退休者 4、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通货膨胀?价格调整时间不一致?相对价格扭曲?市场信号失真?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5、“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 都是无谓的损失 五、通货膨胀成因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的货币不均衡。 通货膨胀的深层资原因主要有: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1、需求拉动说 需求>供给?P? 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 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原因有: • 投资过旺,基建规模太大。 • 消费过热,消费基金增长失控。 • 财政赤字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 • 对外贸易出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增加。 • 天灾人祸引起对生产的破坏,导致商品供给减少。 2、成本推进说 ?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工资提高使用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3、供求混合推进说: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供给相对不足,也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注意其的经济内生性) 4、部门结构说: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部分发生结构性变化,造成物价全面上涨。 5、预期说:在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公众对通货膨胀会产生预期。如果预期不当,对通货膨胀的走势产生过于乐观的估计,物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形成实际上的本期通货膨胀,这又会对下一轮的公众预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未来的通货膨胀。 6、财政赤字说 7、信用扩张说 8、国际收支顺差说 9、体制说 10、摩擦说 11、混合说 六、治理措施 (一)、抑制总需求的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 • 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例:减少贴现贷款,增加法定准备 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 提高利率。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 (二)、物价与所得政策 1、价格政策 • 政府与企业订立反涨价合同 • 立法限制垄断高价 • 管制和冻结物价 2、收入政策 • 确定工资-价格指导线 • 管制或冻结工资 • 运用税收手段 (三)、其他政策 • 收入指数化政策 • 供给政策:减税,增加供给 • 改革市场结构 七、中国的几次通货膨胀 1、建国初期恶性通货膨胀 2、1961年的抑制型通货膨胀 3、1980年(价格放开)通货膨胀 4、1985年(财政性)通货膨胀 5、1988年的(信用性)通货膨胀。 6、1993年的(违规性)通货膨胀。 8、2003年通货膨胀。 第二节 通货紧缩 一、概述 (一)概念: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一年下降即可被视为通货紧缩。(针对中国) 国际清算银行是二年,有的国家是半年。 目前国内有三种观点: 1、通货紧缩是物价的持续普遍下降。 2、通货紧缩是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衰退。 3、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有三个特征: , 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 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 , 经济全面衰退。 (二)判断标准 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为负 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是否持续了一段时间,至少是半年以上。 二、分类 1、按持续时间长短划分 长期性通货紧缩;>10 中长期通货紧缩;5~10 短期性通货紧缩;<5 2、按通货紧缩严重程度 轻度通货紧缩;2年内出现转机 中度通货紧缩;2年内未好转、且物价指数降幅在2位数之内。 严重通货紧缩;2年以上,且物价降幅超过2位数。 3、按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状况关系 增长型通货紧缩;如英国1814-1849、1873-1896,美国 1814-1849、1866-1896 衰退型通货紧缩;如美国1920-1933 4、按通货紧缩成因分类 1、需求不足型 总需求不足,正常供给显得过剩。 (1) 消费抑制型通货紧缩P389.Y 指由于即期收入减少或预期未来支出增多,以及对未来的不确 定感等原因导致即期消费减少或增加不足,造成总需求不足而引发 的通货紧缩。 如:由于收入减少——减少某些商品的消费; 预期油价上涨,改买小排量汽车——消费增加不足。 (2) 投资抑制型通货紧缩 投资需求减少或增加不足。 (3) 国外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 国外需求减少或增加不足 2、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P389.Y 指由于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所造成的产品绝对数量的过 剩。 三、通货紧缩的成因 1、政策紧缩型通货紧缩 2、经济周期型通货紧缩 3、成本压低型通货紧缩 4、需求拉下型通货紧缩 5、外部冲击型通货紧缩 6、体制转轨型通货紧缩 7、结构型通货紧缩 四、治理措施 1、宽松的货币政策 2、积极的财政政策 3、结构性调整 4、改变预期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教学重点 1、 货币政策的内涵 2、 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和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3、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4、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主要环节 6、 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第一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包括以下内容: , 货币政策目标 , 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 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首要目标):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 稳定货币购买力,使一般物价水平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2、经济增长:是实现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 3、充分就业:是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在比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自己的工作。 用失业率来表示。 失业率=失业人数/愿意就业的劳动力x100%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之后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的状态。 三、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采取减少失业或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为了降低物价上涨率或稳定物价?较高的失业率。 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一国在谋求经济增长过程中,若一味追求增长速度而使货币供给、信用投放过量,则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持续下去,会阻碍经济发展。 一国为抑制持续上涨的一般物价水平而实施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能因为抑制投资而影响经济增长。 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 若一国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而别国物价水平稳定。则本国商品相对昂贵,而外国商品相对便宜?本国出口?、进口??国际收支失衡(逆差)。 若一国物价稳定,而别国出现通货膨胀,则意味着本国商品相对便宜,外国商品相对昂贵?本国出口?、进口??国际收支失衡(顺差)。 4、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基本一致,就业率高意味着生产资源被充分利用,就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四、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利率 市场利率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和利率调整的时滞性。不理想。 此外,利率还兼具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特征: (1) 作为经济变量,利率变动与经济周期顺循环。即经济景气时,利率趋于上升;经济不景气时,利率趋于下降。 (2) 作为政策变量,利率变动与社会总需求变动方向相反。即当社会总需求过高时,中央银行要提高利率,以抑制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不足时,中央银行要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增加就业。 这样,不好判断利率的变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政策有效了,还是政策无效经济继续过热引起的。 2、货币供给量 (1) 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指标,都可以通过查询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测算、分析; (2) 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都能够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基础货币予以影响。 (3) 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关系极为密切。 3、基础货币 又称高能货币,由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构成,是货币供给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 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提供者,同时又是银行体系准备金的保管者,故中央银行可以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直接控制。 4、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的变动一般较易为中央银行测度、控制,并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称为“三大法宝”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按此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调节过程为:紧缩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放松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作用: , 可调节货币供应量。 , 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资金的流动性。 , 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优点: , 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 , 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4、局限性: , 对经济的振动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 , 会影响公众的心理预期。 , 不易把握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再贴现政策 1、含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包括两个方面: , 再贴现率的调整 , 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2、该政策的作用: , 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 , 可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 , 可产生货币政策变动方向和力度的告示效应,影响公众的预期 , 可以防止金融恐慌 3、优点: , 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 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 4、局限性: , 其告示效应是相对的 ,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不完全在中央银行 , 再贴现率的调整有一定的限度 (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 利率,实现政策目标。 1、作用: , 可调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应量 , 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 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2、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有两个: , 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即保卫性目标。 , 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即主动性目标。 3、优点: , 操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 , 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不会对经济产生过猛烈的冲击 , 可进行经常性的、连续性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 , 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 , 可迅速进行操作 4、用于操作的政策工具有:政府债券、商业票据、中央银行的债券、外汇,存单等。 5、局限性: , 作用细微,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弱。 , 需要以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一)消费者信用控制 (二)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三)不动产信用控制 此外,还有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三、直接信用控制 , 利率高限 , 信用配额管理 , 流动性比率 , 直接干预 四、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和2003年12月27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1、货币量 包括货币供应量、现金、基础货币、准备金。 2、贷款量 指某一时点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包括数量控制和质量控制。 3、利率指标 虽然利率已经开始市场化,但仍有行政干预,故只能作为辅助指标。 三、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2、再贷款与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操作 (1)本币公开市场操作 (2)外汇市场公开市场操作 第十四章 金融监管机构 第一节 概述 一、金融监管的目标 1、保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鼓励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2、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金融业在竞争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3、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一致; 4、增强本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金融监管的国际规则 1、《巴塞尔协议》 1988年7月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简称《巴塞尔协议》)。 主要内容: (1) 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至少应占全部资本的50%;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 (2) 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 (3) 关于准备比率的目标。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目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 2、《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997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简称《核心原则》)。 与《巴塞尔协议》相比,《核心原则》的监管内容和范围极为广泛,从制定银行开业标准、审批开业申请、确定机构设置和业务范围,到审慎监管以确保银行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发展方针、业务程度,以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防范系统等,几乎涉及银行运行的全过程。 3、《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003年4月29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重大创新: (1) 除最低资本充足率8%的数量规定外,新协议提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 (2) 除计算信用风险的标准外,新协议允许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使用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计算资本充足率; (3) 在计算信用风险的标准法中,采用评级公司的评级结果确定风险权重,废除以往按是否为经合组织成员确定风险权重的不合理做法; (4) 把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 第二节 银行监管机构 一、监管的内容 1、对商业银行设立与开业的监管 审批商业银行的开业申请、经营范围。 2、对商业银行业务营运的监管 (1) 资本充足条件的监管; (2) 对商业银行清偿能力的管理; (3) 对商业银行贷款集中程度的管理; (4) 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 3、对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1) 对授信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 (2) 对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 (3) 存款及柜台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 (4) 中间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 (5) 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 (6)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 4、对商业银行的稽核和检查 派出人员要具备超脱的、公正的客观地位。 (1) 业务经营的合法性; (2) 资本金的充足性; (3) 造成质量; (4) 负债的清偿能力; (5) 盈利情况; (6) 经营管理状况。 5、存款保险制度 保护存款者的利益;对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接管、提 供资金支持或对必需的合并和营业转让给予资金援助。 我国尚无存款保险制度,但在银行出现危机时,政府会进行干 预以保护存款人利益。 6、紧急援助 二、中国的监管机构 2003年4月28日之前,是由中央银行来实施对银行业的监管。 之后,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来专门行 使对银行业的监管。 第三节 证券监管机构 一、监管内容 1、证券发行市场的监管 2、证券流通市场的监管 (1) 强化对证券交易所的管理; (2) 对证券商的监管(证券商资格的管理、对证券商交易行为的管理); (3) 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是信息披露)。 二、中国的监管机构 1992年10月,正式成立了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务院证券委),下设办事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 1998年5月18日,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被撤销,中国证监会正式挂牌,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此外,还有行业自律组织: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就算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地方性证券业协会)。 第四节 保险监管机构 一、保险监管的内容 1、偿付能力监管 包括实际偿付能力和最低偿付能力 实际偿付能力,指在某一时点上(通常为会计年度末),保险公司实际资产价值与实际负债之差。 最低偿付能力,指由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公司在存续期间必须达到的保险公司认可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的标准。 2、财务监管 包括资本充足性监管、保险保障基金监管、准备金的监管和资金运用的监管。 3、市场行为监管 包括在公司管理、营销、核保、客户服务和理赔等几个环节。 二、中国的监管机构 1998年11月,国务院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
本文档为【[考试]公共管理专业 的限选课--货币银行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