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017-09-17 13页 doc 26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9945

暂无简介

举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 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6、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 7、 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5、 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6、 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 7、 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 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 8、 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计入GDP) 9、 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10、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1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 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14、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15、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1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 变动的比率。 20、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 设备的增加。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2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 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若资本的边际效率r大于市场利率i,则此投资就值得) 22、加速数和加速原理:产出增量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为加速数;说明产出变动和投资之 间关系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23、投资的边际效率:由于R(资本品供给价格)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 24、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 均衡的。 25、货币的需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26、货币需求动机: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谨慎动机, 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 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 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27、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 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 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28、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决定于收入,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决定于利率,因此货币总需求的 函数可描述为:L=ky-hr. 29、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和利率的关系。这条曲线上的任一点所指示 的利率与所相应的国民收入都会使货币供给M等于货币需求L。 30、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呈水平状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 策有很大的效果。原因是如果利率一旦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 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所以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而扩张性的财政政 策,使IS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会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所以财政政策有很 大效果。 31:LM曲线的古典区域:LM曲线的斜率无穷大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财政政策无效,而 货币政策的效果很大。原因是这时候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只 会提高利率而不会使收入增加;但如果实行使LM曲线右移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还会提高收入水平。 32、LM曲线的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 33、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支出和借债水平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34、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35、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 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 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36、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做出反应。 37、凯恩斯主义的极端状况: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非常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38、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水平IS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在此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39、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 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苦难所引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 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失 业是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 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可以被看作是摩擦性失业的 较极端的形式;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40、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 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41、奥肯法则: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的关系。这一法则认为,GDP每增加3%, 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42、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 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 府采取任何行动。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 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4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44、补偿使用的财政政策: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45、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周期平衡 预算是指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 46、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 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47、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 48、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49、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 行为。 50、法定准备金率: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 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应当占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的,这一比率称为法定 准备率。 51、超额准备金:如果银行找不到可靠的贷款对象,或厂商由于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借款, 或银行认为给客户贷款的市场利率太低而不愿贷款,诸如此类的原因都会使银行的实际贷款 低于其本身的贷款能力。这部分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额就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52、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 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53、总需求曲线: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 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54、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 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55、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就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 际余额效应。 56、潜在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 量。 57、潜在产量:在现有的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58、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59、BP曲线:表示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即国际收支差额的曲线。 60、经济增长:通常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 61、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若使稳态人均消费达到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 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62、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大致 经历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63、经济周期的类型:长周期,平均50年左右,由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提出;中周 期,平均长度为8到1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短周期,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 由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 64、不稳定原理:哈罗德认为,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 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个结论叫做不稳定原理。这意味着,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发展速度上,不是连续上升,便是连续下降,呈现出 剧烈波动的状态。 65、消费价格指数: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告诉人们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事件多花费多少。 66、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比例在10%以内。 67、奔腾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68、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69、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 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7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 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71、结构性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 结构性通货膨胀。 72、牺牲率:是指GDP损失的累积百分比与实际获得的通货膨胀的降低量之间的比率。 73、乘数-加速数模型:用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说明经济波动的理论称为乘数-加 速数模型。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变动引起收入变动的理论;加速原理是指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 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 74、消费价格指数:衡量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揽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这一指数 的基本意思是,人们有选择的选取一组(相对固定)商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期价格 购买的花费和按基期价格购买的花费。 75、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 生的事实,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 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它包含三个含义:第一,做出经济决策 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第三, 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76、效率工资:是使企业单位产量的劳动力成本最小化的工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认 为市场工资就是效率工资,这是因为市场工资是一家企业能够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劳动力所 必须支付的最低工资。但是,如果监督工人的成本很高或者工人的流动性很大,那么企业可 能会发现支付一个比市场工资更高的工资将会降低他们单位产量的工资成本,而为了补充流 失的工人,培训新职工会引起一笔培训费用。同时,为了使原有职工不会外流并且保持他们 的积极性,厂商一般也不愿意轻易降低工资。 77、菜单成本:那些认为衰退将只会持续相当短的一段时间的企业有可能不愿意降低其价格。 其中一个原因是所谓的菜单成本,根据其最明显的例子命名:即当餐馆改变价格时印刷新菜 单的成本。但是价格的变化还会带来其他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1)估计需求变动的大小 和持续时间,已确定价格是否会下降。(2)对存货商品重新定价。(3)印刷新价目表并邮寄 出去。(4)把新的价格传达给顾客,有可能是通过广告的方式。当菜单成本非常大的时候, 企业可能会继续保持当前的价格以回避这部分成本。 78、政策无效性命题:指由于理性预期,预料中的政策对经济周期无影响,只有预料外的政 策才对经济周期有影响。这意味着:要想使政策有效,它必须具有欺骗性,即使人们得不到 有关政策的真实的信息。 79、适应性预期:一种关于预期形成的观点,即认为预期仅由过去经验所形成,预期将随时 间推移缓慢发生变化。 80、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在 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西方学者把它称 为“李嘉图等价定理”。从表面上看,以税收筹资和以债务筹资并不相同。政府的税收减少 了一个人的财富,而出售相当于税收额的债券给同一个人,然后在以后同利息一起偿还,这 似乎没有改变这个人的财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均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 在将来偿还时,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 税收的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征税时的情况一样。李嘉图 本人并不认为上述推测完全符合现实。 81、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 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量总是趋 向于自然失业率。 82、GDP平减指数:又称为GDP的隐含价格平减指数,定义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之比。 83、索洛增长模型说明了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生 产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越多,产出水平也越高。也说明了一个经济的人口增长率是 决定长期生活水平的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产出水平越低。 84、黄金水平: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 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试点上的消费。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 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消费。 85、菲利普斯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调整曲线又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 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 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 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的曲线。
/
本文档为【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