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列夫托尔斯泰

2017-09-19 5页 doc 17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专辑之列夫•托尔斯泰 人物文学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他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人评价: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直非常重视托尔斯。从作家的生前到死后,列宁先后写了七篇专门论述他的文章。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的学说“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列宁还说:“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农奴...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专辑之列夫•托尔斯泰 人物文学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他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他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一直非常重视托尔斯。从作家的生前到死后,列宁先后写了七篇专门论述他的文章。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的学说“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列宁还说:“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竞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革命导师的光辉著作,是对托尔斯泰这个“十九世纪所有伟人中最复杂的人物”(高尔基说)一生思想和创作的最科学的评价。 不同时期的作品:自传体的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走向生活、探索人生的过程;托尔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是《哥萨克》,反映战争生活的是三篇纪事是 《塞尔斯托波尔纪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在这些作品里,他深刻地揭露了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统治的黑暗,反映了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痛楚;同时,他又反对用暴力推翻当时的统治。罗曼•罗兰说, 1 《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索菲娅?别尔斯》是他晚年最大的成就。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一生的波折和思想变化:托尔斯泰不满两岁丧母,但他母亲将坦率无邪,和把她无谓人言,以及编造故事绝妙天才的奇妙天赋都传给他了。他九岁丧父,父亲之死使他第一次意识到苦涩的现实,感受到了沮丧绝望。托尔斯泰共有兄妹五人,他排行老四。父母去世后有两个热心肠的女人照料他,她们有两种优秀的品质:助人为乐,不愿有求他人。1841年和1843年,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读书,他先读阿拉伯的土耳其语系,第二年又转入法学系。在大学期间,托尔斯泰的学习成绩平平,这也使他十分苦恼。除了学业之外托尔斯泰感到痛苦的事是他丑陋的长相。(但是他在找到自身的缺点后,不断的克服它、战胜它,并不断实践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曾经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理想产生过怀疑,在不断的质询中、不断地冲击和求索,终于在痛苦中成就了一代伟大的文学巨匠。)重点~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他的母亲,玛 2 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影响 我们 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 我们 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娅?别尔斯,给予他10—15年的幸福生活。1910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发映出他生性的善良,突出他怜悯穷人和博爱的思想) 3 三个吞噬他的魔鬼:赌瘾、肉欲、虚荣。 自醒的八种“病”: 日记明确结论, 他自己八种“病”:一,缺乏刚毅力;二,自己欺骗自己;三,有少年轻浮气;四,不谦逊;五,脾气太躁;六,生活太放纵;七,模仿性太强;八,缺乏反省。 名言: 1、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 2、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3、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4、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5、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6、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7、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外貌特点: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4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如同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乏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毛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好像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性格特点:博爱、敏锐、诚实、自我完善、倔强,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 1托尔斯泰在圣彼德堡广场上,看到一个乞丐,衣衫褴褛,托尔斯泰就给他钱,有人告诉托尔斯泰,说那人是个骗子,托尔斯泰说:“我不是捐给他钱,我是捐给道义~” 2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 3有一次,一位法国青年拜访托尔斯泰。他俩一同散步闲聊,恰巧旁边有副单杠。青年跑过去,一跃而起,抓住单杠,做了几个动作,骄傲地说「伯爵,这门艺术,您大概是外行吧:?」 托尔斯泰笑一笑。 「文人不会武,这也不必苛求......」法国青年似乎怕托尔斯泰尴尬,连忙为他解脱。 托尔斯泰看了 5 看同伴,走到单杠下面,轻轻一跃,双手握杠,两腿挺直朝前一仲,往后一摆,连续绕了几个「大翻车」,随后又轻松自如地做了几个难度很大的动作,像燕子那麼轻巧,像猿猴那麼自如。 法国青年看得眼花缭乱,惊诧得吐出舌头,老半天都没缩回去。他哪里知道,体育活动正是伯爵的爱好呢! 4托尔斯泰喜欢骑马、打猎、游泳、滑冰、划船等运动。除了体育,他还爱参加劳动。画家列宾就亲眼看见托尔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里地。他主动地帮助贫穷的人盖房子、砌炉灶、割草,直到古稀之年,还坚持自己打水、劈柴,和农民一起锯木头。 当托尔斯泰从单杠上跳下来,法国青年心悦诚服地说:「伯爵,您单杠上的动作也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没有吭声,只是淡然地笑笑。 托尔斯泰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大量的日记和书信,几乎占他的文学遗产的二分之一。日记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断进行探索的心灵的纪录,也是锻炼写作、通过自身研究人的内心生活秘密的手段。他不满自己,醉心于反省和自我分析,追求道德完善。作品洋溢着贵族庄园生活的牧歌情调,但也表现了一定的民主倾向,尽管作家晚年说这是不真 6 诚的,如《昨天的故事》。 中期(1863,1880) 这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如中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魔鬼》(1910)、《谢尔盖神父》(1910)和《舞会之后》(1910)的主主要是精神觉醒或离家出走,并反对性爱,宣扬宗教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则是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的空虚和荒淫的生活,人和人之间的虚伪而冷酷的关系;《舞会之后》还揭露军队中的酷刑。晚年代表作《复活》。 7
/
本文档为【列夫托尔斯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