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玫瑰精油研究 正综述2

2017-09-20 13页 doc 65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玫瑰精油研究 正综述2玫瑰精油研究进展 梁希生物技术101班  邵若玄,吴霜霜,璩潇 摘要:本文综述了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工艺条件优化、香气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研究状况、玫瑰栽培技术及其它提升精油产量与质量的措施,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玫瑰精油;提取;优化;研究进展 1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香气特征 1.1 玫瑰精油化学成分及香气品质的比较     玫瑰精油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是香味,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与它的香味密切相关。玫瑰精油的组成及香气品质与玫瑰品种、产地及制备方法密切相关[1]。 Hongyan Liu[2]等发现...
玫瑰精油研究 正综述2
玫瑰精油研究进展 梁希生物技术101班  邵若玄,吴霜霜,璩潇 摘要:本文综述了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工艺条件优化、香气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研究状况、玫瑰栽培技术及其它提升精油产量与质量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玫瑰精油;提取;优化;研究进展 1 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香气特征 1.1 玫瑰精油化学成分及香气品质的比较     玫瑰精油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是香味,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与它的香味密切相关。玫瑰精油的组成及香气品质与玫瑰品种、产地及制备方法密切相关[1]。 Hongyan Liu[2]等发现不同产地的玫瑰花精油含量及化学成分均有差异。目前对玫瑰精油的成分和香气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许多研究,但至今对精油成分组成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未见报道[1]。玫瑰精油的组成成分达几百种,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基因型、栽培地理位置、土壤类型、空气湿度、温度,以及施肥、灌溉、采收等农艺操作、花放置时间和加工过程等[3],所以要经过大量的持续的研究才具有说服性。     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主要成分为B-香茅醇、B-橙花醇、香叶醇、芳樟醇、丁香酚、金合欢醇以及香茅醇乙酸脂和各种烷烃。各成分搭配均匀,香气丰腴饱满,香气持久,精油品质高,优于国产玫瑰油品种。玫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涉及的品种较多,有杂交种,也有变种,其中甘肃永登、山东平阴、北京妙峰山、新疆是国内主要玫瑰种植地[4] 。目前从玫瑰精油中鉴定出的化合物约224种, 主要由萜类、醇类、酯类、醛类、醚类等几种化合物构成, 其中香茅醇, 香叶醇, 芳樟醇, 橙花醇等是国产几种主要玫瑰油的主要成分[1]。与保加利亚玫瑰油相比, 我国玫瑰油品种中, 平阴玫瑰油品质最好,但丁香酚甲醚含量高达4.67%,香气较干;新疆品种次之,丁香酚含量远远小于保加利亚玫瑰油,清香不足,带有油脂气;北京妙峰山玫瑰油较差,其含量最多的为香茅醇乙酸酯,而不是香茅醇,香味有油脂气,而精油中缺乏定香成分,所以香气不持久[5]。     有研究[6]表明新疆玫瑰精油中反式-香叶醇质量分数大大低于法国玫瑰精油,因而造成了总醇量、单萜氧化物量均低于法国玫瑰精油;其次是新疆玫瑰精油中的卤化物质量分数几乎为零,而法国玫瑰精油则达到5.53%;再次是呋喃环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新疆玫瑰精油有很大缺陷。苦水玫瑰主成分含量差别不仅明显,而且以n-C19、C20、C21烷烃和烯烃为主的玫瑰蜡含量极低[7]。余峰等[8]通过分析江西首次引种的大马士革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发现该玫瑰精油的β- 苯乙醇、橙花醇、L- 香茅醇和香叶醇的相对含量接近ISO 9842:2003《玫瑰油》保加利亚同类油的要求,值得发展。 1.2 玫瑰精油成分研究的作用     通过玫瑰精油成分分析,可以判断适合生产玫瑰精油的工艺条件,如提取方法的比较、鲜花和干花的比较[9]。另外,还可以对鲜花的采摘时期作出指导,有学者[10]通过研究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发现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在初开期基本形成,大部分芳香成分在半开期至盛开期含量最高。因此,生产中提取玫瑰精油时,应选择开放程度在半开期至盛开期的鲜花进行采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国产玫瑰精油和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的成分分析与比较,对国产玫瑰精油进行重整或是调香,来提升国产玫瑰精油的品质,促进我国玫瑰精油产业的发展。如可向平阴玫瑰油[5]中加入单位质量3%的玫瑰醚单体, 抑制精油干涩感, 香气可得到明显改善。有研究者[11]通过把中国某地产玫瑰油所含有的脂肪酮去掉一部分,再加入适量的从其他精油精馏得到的单体香料如各种直链脂肪醛、芳樟醇、反-突厥烯酮、乙酸薄荷酯、月桂酸乙酯、2-甲基丁酸苯乙酯、反-香叶酸甲酯、顺-香叶酸甲酯、苯甲酸乙酯、苯甲酸苯乙酯、异丁酸苯乙酯、水杨酸甲酯、桂酸乙酯、香茅酸、茴香脑、桉叶油素、薄荷酮、甲基庚烯酮、反-香叶基丙酮、某些萜烯等,就配出了香气与保加利亚玫瑰油近似的全天然重整玫瑰精油。将来还可以通过玫瑰精油成分的药理实验来探究出其中起相应功效的具体成分,从而通过相应作用成分的合成来研发药物、保健品,可降低成本。 2 玫瑰精油的各种提取方法比较 2.1 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 玫瑰精油的传统提取方法主要有机械压榨法,蒸馏法和有机萃取法三种。机械压榨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 所需技术和设备较简单, 成本低, 出油快, 但是出油量少, 成分不纯, 目前基本没有应用[12]。蒸馏法由于加工设备简单低廉,蒸馏出的精油用途广泛,该方法目前在国内外仍旧是精油的主要提取方式。有机萃取设备和操作都比较复杂,并且存在有机物残留问题,国外一般将此法用于生产浸膏、净油,且比例很小[13]。近年来,为了提高玫瑰精油产业的效益,逐渐开始应用分子蒸馏技术精致提取较高纯度与质量的精油。此外,还有人将超临界流体萃取这一新方法应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此方法虽得率较高,但复杂且耗费高,所以仍处于优化试验阶段[14-15]。     机械压榨法是通过切割、粉碎、挤压等方式从玫瑰叶片中分离精油,先得到水和油的混合物,再利用离心、过滤等方法使油水分离,就得到了精油.。过去的一般家庭中都常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提取精油,不仅简单方便,还可以保证在提取过程中不破坏精油的天然成分,尤其适用于一些在水蒸汽的高温中会变味而无法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植物[16]。水蒸气蒸馏法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提炼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高温水蒸气, 使油状香精香料汽化随水蒸气一起分离出来。操作时可以将玫瑰花瓣置于盛有水的蒸馏容器内一同煮沸,花瓣内包含芳香成分的精油就会扩散到水蒸气中,形成油与水的共沸物。之后将共沸物冷却,由于油不溶于水,从而便与水分离形成精油。二步变馏式回水蒸馏法就是在水蒸气蒸馏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制备得到的精油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并提高了效率。蒸馏法的设备由蒸馏器、冷凝器、油水分离器和蒸汽锅炉组成,可以通过对蒸酒设备稍加改造而成[17],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还可以有机溶剂萃取法可以萃取出比蒸馏法得率更高而且更好的精油。萃取法利用香精香料在不同的溶剂的溶解度不同而将它们分离开。操作工序主要是将玫瑰花瓣浸于容器中,低温蒸发溶剂得到精油和其他杂质组成的浸膏。再加入乙醇,低温溶解凝固体,过滤去固体杂质。酒精挥发后即可得到玫瑰精油。保加利亚玫瑰精油生产中一般采用石油醚或正己烷作为溶剂[18]。超临界流体萃取时一般以CO2为萃取剂,经过二氧化碳的压缩、萃取、减压、分离等过程获得质量与产量均较高的精油,但是此方法因要求高,耗资大而未能普遍应用。分子蒸馏法是运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别而实现物质的分离,因而能够实现远离沸点下的操作。为了得到高品质的产品,一般先用水蒸气蒸馏等方法从原料花中得到玫瑰粗油,再用分子蒸馏技术脱色和脱臭,从而达到精制的目的。鉴于其在高真空下运行,又具备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成本,极好地保护热敏性物质的品质[16]。 2.2 常用提取方法所得精油的得率与质量差异比较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玫瑰精油时,精油的得率、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均不相同[19]。玫瑰精油通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生产[8], 但出油率较低, 仅为0.03%,并且由于高温蒸气的不良作用, 所提取的精油色泽深, 并带有焦糊味。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的玫瑰油产量是蒸馏萃取法的10倍。萃取法虽然效率较高, 但溶剂难以除净, 生产上常常把萃取法和蒸馏法结合,蒸馏法剩余水溶液经盐析乙醚萃取所得精油的成分达70多种,得油率为0. 13%。最新研究使用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和分子蒸馏法, 将玫瑰鲜花的出油率普遍提高到了0.1%以上,该技术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 SFE)萃取玫瑰浸膏, 用分子蒸馏技术(MD) 进行精制, 所得玫瑰精油呈淡黄色,,精油品质好。巩民浩等[20]将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 萃取法提取的玫瑰精油分别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发现超临界CO2 萃取法得到的玫瑰精油共有56 种成分, 以高级醇类和酯类为主, 其中酯类相对质量分数是3 种方法中最高的, 为13%, 特征清香成分相对质量分数为4.568%, 总体上香气甜而饱满, 拥有厚重优雅的底香, 油脂味很淡, 清香气息相对突出; 水蒸气蒸馏工艺玫瑰精油含有60 种成分, 以高级醇类为主要成分,相对质量分数高达74.492%, 主体香气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最高, 为72.057%, 但苯乙醇的相对质量分数却只有0.711%, 气息虽然香甜, 但略显单薄, 缺少蜜样香气; 溶剂萃取玫瑰精油含有48 种成分, 以高级醇类和酯类为主要成分, 烷酮类的相对质量分数较高, 达到41.257%, 所以油脂味较重, 清香气息不突出, 天然感较差。 超临界或亚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使用极性较小的二氧化碳作溶剂, 萃取条件比较温和, 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 所得精油的香气更加逼真、饱满[21] 。韩荣伟等[22]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萃取平阴玫瑰花, 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精制萃取物, 得到淡黄色玫瑰精油, GC - MS分析鉴定出63种成分, 酯类化合物质量分数超过50% ; 胡文效等[ 23]用亚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萃取山东平阴玫瑰花,得到淡黄色浓稠状精油, GC - MS 分析鉴定出45种成分, 其中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几个化合物的总质量分数占58.1%。 3 玫瑰精油提取方法的优化 3.1 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条件优化 对于水蒸气蒸馏工艺的改进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改进蒸馏工艺过程, 提高自动化水平,如采用“ 两步变馏式回水蒸馏法”[ 24] 和气动开闭式蒸馏罐[25] 等工艺, 提高了玫瑰精油的产量和质量。张睿[ 24] 等采用“ 两步变馏式回水蒸馏法”工艺, 在未增加蒸馏时间的同时, 工业得油率较普通常规蒸馏法提高27% ,且精油质量高, 有关指标达到了ISO 9842要求。通过实验室研究获得工业生产的最佳工艺,有研究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 液料比4:1、蒸馏时间4 h、蒸馏速度200 mL/ h( 为每小时蒸出蒸馏器容积10 %的馏出液) 、装料量为蒸馏器的75 %。蒸馏时间为最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是蒸馏速度, 最后是液料比[26] 。二步变馏式回水蒸馏法最佳生产条件是: 以玫瑰花与食盐4:1 比例盐渍保存1-25 d; 花水比为1:4; 蒸馏时间4 h, 其中先用100 L/h蒸馏3 h, 再用125 L/h-蒸馏1 h[24]。     除此之外,先采用发酵或微生物方法破坏原料花中的纤维素等多糖成分, 再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可以提高出油率和产品品质[27] 。对于小规模和临时玫瑰精油生产者来说,可就近利用蒸馏白酒的设备,对其进行稍加改造就可以提取玫瑰精油,关键是改造蒸馏器(即蒸馏锅),将其改成水水蒸气蒸馏的模式。 3.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与SFE-MD技术的优化 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优越性,当前精油生产中逐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来取代传统的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工艺[28]。方向、朱跃钊等[29]发现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压力20MPa, 温度65 ℃, 粒径250 Lm, CO2循环流量25 L /h,此条件下玫瑰精油的得率可达到5. 225 7‰。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粒径、流量、温度、压力。王淑敏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O MPa,分离压力7 MPa,萃取温度35℃。分离温度40℃,其影响程度为: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分离压力> 分离温度[30]。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操作复杂,且代价昂贵,仍处于试验阶段[31-32],还未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亚临界萃取技术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相比,亚临界萃取具有操作压力低、对设备要求较低、一次性投资费用少、萃取剂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两者所得的玫瑰浸膏经分子蒸馏设备纯化后的得油率相当。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4h,萃取压力为1.0MPa,萃取温度为30℃,萃取次数为3次,最高萃取率为4.72‰,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次数>萃取压力>萃取温度[33-34]。 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玫瑰粗油含蜡质较高,为了获得高品质的玫瑰精油产品, 要对玫瑰粗油进行精制,传统的脱蜡处理方法为有机溶剂法[35~36]。韩荣伟等[ 37] 将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的玫瑰粗油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精制,即为SFE-MD提取技术。该方法避免了传统有机溶剂对精油品质的破坏[38-39],得到了高质量的玫瑰精油,精油得率可达20.6%。分子蒸馏法提纯玫瑰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压力3.0Pa、蒸馏温度110℃、物料流量2mL/min、刮膜转速480r/min。各影响因素中:蒸馏压力和蒸馏温度影响最大,刮膜转速影响次之,物料流量影响最小。任艳奎等[40]应用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对玫瑰精油的两级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级分离可将主要成分含量为70.35%的玫瑰浸膏中低沸点和高沸点杂质脱除,使产品玫瑰油含量提高至86%。 4 用于其他植物精油提取的新型提取方法 与玫瑰精油类似,还能从许多其它植物中提取出植物精油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精油的质量与产量,目前在一些植物的精油提取中,采用了一些新型高效的提取方法,对它们的了解将有利于我们探索出更好的玫瑰精油提取方法。 4.1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是将水蒸汽蒸馏和馏出液的溶剂萃取两步合二为一的一种提取方法[41]。SDE法操作简便,提取时间短,并且避免了传统水蒸汽蒸馏法由于精油含量低而导致部分精油在器壁上的吸附。Barra 等[42]用SDE 法分析了法国大豆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发现SDE法可以更好的提取出大豆中全部的芳香成分;Teixeira 等[43]利用SDE法提取蔷薇中的挥发性精油成分,结果显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挥发性物质的回收率大于90%。此外, Selli等[44]还用SDE法提取海鲤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且鉴定出了46 种芳香组分。SDE 法所用设备为全玻璃器皿,尽管SDE 法具有许多优点,应用也比较广泛,但是目前仅限于试验室中对植物精油的提取以及作为植物挥发性成分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4.2 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     超声波辅助萃取(UAE)是应用超声波强化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溶出。该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温度较低、收率高。目前Porto 等已利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提取留兰香精油,Roldán-Gutiérrez 等[45-47]应用超声波技术提取了多种芳香植物精油( 月桂、迷迭香、百里香、牛至和晚香玉) 、Kimbaris 等则对大蒜挥发油进行提取。UAE 最大优点就是是萃取温度较低、时间短、得油率高、节约能源。 4.3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微波辅助提取法(MAE)就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来对物料中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的方法。通过调节微波的参数,可有效加热目标成分,以利于目标成分的提取与分离。MAE的原理是植物样品在微波场中吸收大量的能量,细胞内部含水量及其它物质的存在,对微波能吸收较多,而周围的非极性萃取剂则吸收少,从而在细胞内部产生热应力,被萃物料的细胞结构因细胞内部产生的热应力而破裂,使细胞内部的物质直接与相对冷的萃取剂接触,因而加速了目标产物由细胞内部转移到萃取剂中。已有多个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应用到植物精油提取领域。如Golmakani 等[48]利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百里香精油; Ferhat 等[49]和Tigrine-Kordjani等[50]利用微波加速蒸馏法分别提取了橘皮精油和迷迭香精油; Chemat 等[51]利用微波加速蒸汽蒸馏方法提取了薰衣草精油; Vian 等[52]利用微波辅助水扩散重力法提取了薄荷精油。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的优点是提取快速、高效,减少浪费,节省能源等。 4.4 生物酶制剂辅助提取法 酶法辅助提取精油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是根据植物细胞壁的构成,利用酶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水解或降解,破坏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的成分溶解、混悬或胶溶于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目的,且有利于提高提取率。酶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分解植物组织,较大幅度地提高收率,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Passos 等[53]利用酶预先处理的葡萄籽进行精油的提取,产率为13. 7%,比没有酶处理的样品产率提高了106%,研究还表明,样品经酶处理的时间越长,精油的产率越高。与其它方法相比,酶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有效成分破坏少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植物精油提取方法。 5 优质产油玫瑰栽培技术研究   玫瑰精油的产量与各种成分的含量比例还受玫瑰种植过程的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基因型、栽培地理位置、土壤类型、空气湿度、温度,以及施肥、灌溉、采收等农艺操作等[54]。 5.1 选择优良品种 我国是玫瑰的故乡,栽培历史悠久,栽培范围也很广泛,但生产精油的工业玫瑰栽植面积有限,全国总共只有2 万余亩。从60 年代开始,我国就先后引进过国外玫瑰品种,并且相继取得了成功,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55],传统种植以提取玫瑰油和玫瑰浸膏为目的的,常选择重瓣红玫瑰、丰花玫瑰、大马士革玫瑰、格拉斯玫瑰等[56]。虽然从20 世纪90 年代初以来,人们日益注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玫瑰品质,在玫瑰的转化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57]。但此方面的遗传研究依然相对落后。在多种已建成的再生系统中,只有胚性培养物已成功用以再生转基因玫瑰[58]。在观赏植物上, 由于多年传统育种的目标是朝着改变花色、花型, 提高产量和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 从而使花的香味有所下降。为克服这一遗传退化, 需要对花香味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进行鉴定, 分离其关键基因。Dudareva 等[59]的研究集中于一种花的香气物质----单萜的合成。克隆的lis 基因显示出编码S- 芳樟醇合成酶。此酶的一步反应转化类萜合成中一种常用的化合物牛儿焦磷酸(GPP) 成S- 芳樟醇。因此, 这一基因有可能被用作培育新颖香味的转基因花卉。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对比油用和非油用的玫瑰,来发现控制香气和精油成分合成的基因,为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香型育种做准备[3]。 5.2 种苗繁殖方法       在目前生产上玫瑰的繁殖可用分株、埋根、嫁接、嫩枝扦插等方式。在这一方面,传统的玫瑰繁殖技术已很成熟[59]。但传统方法所需周期长,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玫瑰品种改良传统上依靠自然或人工选择、自然突变,育种进展一直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大多数栽培品种为四倍体和高度异质性,而且基因库贫乏,常导致自交不孕和雄性不育,致使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改良品种的过程变得冗长[60]。在2003年,就有科学家不断进行组培方面实验,也取得一定结果,外植体体系,初代培养基成分及含量都已明确[61]但最佳增殖培养基以及最佳生根培养基还需进一步试验[62]。经过多年多点试验, 成功研发了大马士革Ⅲ高效繁苗栽培技术, 使玫瑰生产的良种化、区域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成为可能, 并确保了出口玫瑰精油的质量、安全、无污染。为玫瑰精油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3]。 5.3 栽植条件   玫瑰耐寒、耐旱,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微碱土能生长, 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中碱性或微酸性轻壤土生长和开花最好, 喜光, 不耐积水。保加利亚著名的“玫瑰谷”位于该国的中心地区卡赞勒克(Kazanlak)附近,每年2 月正当玫瑰发芽时,玫瑰谷里气温温和;5~6 月正值玫瑰开花时,雨水充足,多云天气较多,几无烈日,空气湿度较大,常有露水,这种天气既延长了开花期,又抑制了花中油质和易挥发成份的蒸发,这对于提高玫瑰油的产量和质量是很关键的因素[64]。 5.4玫瑰栽培技术   有研究表明,将玫瑰与实用菌进行混种的有机栽培体系,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提高玫瑰的生长。玫瑰花为丛生灌木, 林丛下空气湿润, 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了较适宜的环境条件。采用浅畦栽培法, 在玫瑰行间间作平菇、凤尾菇, 利用玫瑰花自然遮荫, 成本低、效益高, 还可为玫瑰花提供有机肥料, 形成良性循环[65]。有机栽培玫瑰生产精油作为一种方向,近年已经在国际上开始流行,保加利亚等国都在为此做准备,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66]。 5.6采收时间 玫瑰花的不同开放程度和不同采收时间, 直接影响着鲜花的产量和质量。根据玫瑰花的不同用途, 确定采花标准。药用玫瑰花( 干花蕾) , 采摘时要求花蕾充分膨大, 花瓣尚未开裂时采收; 油用玫瑰应在半干呈杯状时采收。采摘的具体时间为上午6:00 时至8:00 时最适宜[67]。  6 展望 ( 1) 可借鉴其他植物精油提取方法,在玫瑰精油中引入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的方法, 并采用发酵或微生物方法破坏原料花中的纤维素等多糖成分, 可以提高出油率和产品品质。 ( 2)针对不同的提取工艺,应加强其传质理论及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建立应的数学模型,为过程放大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 ( 3)我国玫瑰精油的主要生产工艺仍是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生产工艺和设备较为落后。因此,应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生产设备,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水平,严格地控制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则能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率,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 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非常适合玫瑰精油的萃取, 可以极大地提高得油率和产品品质, 用于高档玫瑰精油的制备。分子蒸馏技术可以作为超临界萃取后的补充, 能够进一步提高玫瑰精油的产量和质量。不过这些新工艺成本太高,如何进一步改进,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难题。 (5)可通过对国产玫瑰精油及保加利亚玫瑰精油成分分析及比较,对精油进行重整调香,改善国产玫瑰精油香气品质,扩大国产玫瑰精油的市场及销路。 (6) 通过对比油用和非油用的玫瑰,来发现控制香气和精油成分合成的基因,为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香型育种做准备。 (7) 对玫瑰的组织培养及块繁条件进行研究,可以加快玫瑰种苗的繁殖,也可以为将来转基因培育新品种玫瑰奠定基础。 (8) 精油提取过程中传质的控制因素, 固体原料中精油的存在状态和位置等信息尚不明了, 限制了超临界萃取精油的工业化设计,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 特别有利于精油生产工艺的放大, 对于精油工业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9) 玫瑰精油代谢途径及机理的研究对玫瑰含油量及玫瑰精油提取技术的提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程劼,谢建春,孙宝国. 国产玫瑰精油的化学成分及香气特征[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7( 5): 66-70. [2] Hongyan LIU, Yongqing ZHANG. Rose Oil Composition from the Flowers of Rosa Rugosa Thunb.Growing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China[ 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6): 1260-1262 [3] 王辉,姚雷.油用玫瑰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2(2):47-51. [4]《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加工》编写组. 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加工[M ].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1985: 260 - 263. [5] 朱岳麟, 王文广, 熊常健.玫瑰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J].精细化工,2009,35(9):1253-1257. [6] 刘玉梅, 刘奎钫. 新疆玫瑰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 精细化工, 2002, 19 ( 7) : 388- 389 [7] LI W Y, WANG W Z. Th e rose of our cou nt ry[ J] . Plant intr odu ction and acclimati zat ion. 1983, 3: 85- 91. [ 8] 余峰等. GC-MS 与HELP 法分析玫瑰精油化学成分[ J] . 食品科学, 2011, 32 ( 10) : 237- 240 [ 9] 黄朝情等. 北京妙峰山玫瑰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 分析[ J] . 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 2011, 26(1) : 46- 50. [10]冯立国. 玫瑰花发育过程中芳香成分及含量的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2):4341-4351. [11] 林翔云. 重整精油[ J] .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3(1) : 5- 10. [12] 滕祥金,郝再彬, 孟滕. 玫瑰精油的开发利用[J]. 北方园艺, 2011(07):172~173 . [13] 王辉,姚雷. 油用玫瑰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2 (2): 47-51. [14] Kovachevan,Rusanovk,Atanassovi. 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oil bearing rose and rose oil production in Bulgaria during 21st century,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J]. Bio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 2010, 24: 1793-1798.  [15] Baydar,H.Oil-bearing rose (Rosa damascena Mill.) cultivation and rose oil industry in Turkey[J]. Euro.Cosmetics, 2006, 14(6): 13-17. [16] 施祺儒,施树春. 用分子蒸馏技术提高玫瑰油产量[J].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56-58.. [17] 郭永来,张静菊. 用蒸酒设备生产玫瑰精油[J]. [18] 张峰,王志祥,史益强. 玫瑰提取精油研究[J]. 高新技术,2008(3):48-49. [19] 张静菊,郭永来,李凤英. 用分子蒸馏技术提取的玫瑰精油的成分分析[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1, 8(4): 17-20. [20] 巩民浩,迟逸仙,张景茹. 不同工艺制得玫瑰精油香气差异对比分析[J]. 精细化工. 2010,27(11):1094-1099. [21] 张建祥, 金其璋. 从成分的角度来看玫瑰油和香水月季油的不同用途[ J] .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06, ( 1) : 27- 30. [22] 韩荣伟, 庄桂东, 安桂香, 等. 利用SFE - MD技术分离提纯玫瑰精油及其成分分析[ J] . 精细化工, 2006, 23 ( 6 ) :553- 557. [23] 胡文效, 渊辛华, 张树明, 等. 亚临界CO2萃取玫瑰油工艺的研究[ J] . 山东食品发酵, 2005, 2: 16 - 19 [24] 张睿, 魏安智, 杨途熙, 等. 秦渭玫瑰精油提取工艺研究[ J] . 林业科学, 2005, 41( 4) : 215~ 218. [25] 邱云彪. 一种玫瑰精油的提取方法[ P] . CN.200410029668.5, 2005- 12- 21. [26] 马希汉等. 玫瑰精油提取工艺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4, 24: 81-84. [27] 张锋,王志样,史益强. 玫瑰精油提取研究[J]. 化工时刊, 2007, 21(9): 71-75. [28] Reverehon E.Supercritical fluid cxtrac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essential oils and related products[ J].J Supercritical Fluids,1997, 10: 1-37 [29]方向, 朱跃钊 ,等.玫瑰精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试验研究[J].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2010,30(3):83-87. [30] 王淑敏, 刘春明, 邢俊鹏, 等.玫瑰花中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及质谱分析[ J].质谱学报, 2006, 27( 1) : 45-49 [31] Kovacheva N, Rusanov K, Atanassov I.Industrial cultivation of oil bearing rose and rose oil production in bulgaria during 21st century,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J].Biotechnology&biotechnological equipment,2010,24:1793-1798. [32] Baydar H.oil-bearing rose(rosa damascena mil.) cultivation and rose oil industry in Turkey[J]. Euro. Cosmetics, 2006, 14(6): 13-17. [ 33] 常进文等. 用亚临界四号溶剂和分子蒸馏技术提取苦水玫瑰挥发油[J]. 香料香精化妆, 2013(1): 11-13. [34] 陈文伟,陈钢,高荫榆. 分子蒸馏的应用研究进展. 西部粮油科技, 2003, 28(5): 35~37. [35] Cvengros JL. Mean Free Path Molecules On Molecular, distillation[J]. 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1995, 56: 39. [36] TERAMOTO M. Extraction Of Ethyl And Methyl Ester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ith Aqueous Silver Nitrate solution.Indy Eng Chem.REs, 1994,(33): 341-345. [37] JURA LUTISAN,MIROSLAW MICRO, JAN CVENGROS.The Influence Of Entrainment Separator On The Process Of  Molecular distillation.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 33(1): 83. [38] 韩荣伟等.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玫瑰精油工艺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2009(3): 1-9. [39]CVENGROS J L.Mean Free Path moleculesOn Molecular distillation.Th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995,56:39. [40]任艳奎,许松林,栾礼侠,等.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提纯玫瑰精油[J].应用化工, 2005, 34(8): 509~512. [41] 张英,张卫明,石雪萍. 花椒精油提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 2009, 34(5): 39-42. [42] Barra A.,Baldovini N., Loiseau A. -M., et al. Chemical analysis of French beans (Phaseolus vulgaris L.) by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and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 Food Chemistry, 2007, 101( 3) : 1279-1284. [43] Teixeira Salomé,Mendes Adélio,Alves Arminda,et al.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of high-value volatile compounds fromCistus ladanifer L.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7, 584(2) : 439-446. [44] Selli Serkan,Cayhan Gonca Gul.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of wild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 aurata) by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SDE) and GC-MS.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09, 93( 2) : 232-235. [45] Porto Carla Da,Decorti Deborha.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under vacuum distillation of flavour compounds from spearmint ( carvone-rich ) plants: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hydrodistillation.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9, 16(6): 795-799. [46] Roldán-Gutiérrez Jannat M., Ruiz-Jiménez J., Luque de Castro M. D. . Ultrasound-assisted dynamic extraction of valuable compounds from aromatic plants and flowers as compared with steam distillation and superheated liquid extraction. Talanta, 2008, 75(5): 1369-1375. [47] Kimbaris Athanasios C., Siatis Nikolaos G., Daferera Dimitra J.,et al. Comparison of distillation and ultrasound assisted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s for the isolation of sensitive aroma compounds from garlic ( Allium sativum). 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06, 13(1): 54-60. [48] Golmakani, Karamatollah Rezaei. Comparison of microwaveassisted hydrodistill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hydrodistillation method in the extractionof essential oils fromThymus vulgaris L. Food Chemistry, 2008, 109(4) : 925-930. [49] Ferhat Mohamed A., Meklati Brahim Y., Smadja Jacqueline,et al. An improved microwave Clevenger apparatus for distillation of essential oils from orange peel.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6, 1112(1-2) : 121-126. [50] Tigrine-Kordjani N., Meklati B. Y., Chemat F. Microwave‘dry’distillation as an useful tool for extraction of edible essential oi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omatherapy, 2006, 16( 3-4) : 141-147. [51] Chemat F., Lucchesi M. E., Smadja J., et al. Microwave accelerated steam distillation of essential oil from lavender: A rapid,clean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pproach.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06, 555(1): 157-160. [52] Maryline Abert Vian,Xavier Fernandez,Franco Visinoni,et al. Microwave hydrodiffusion and gravity,a new technique for extraction of essential oil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8,  1190(1-2): 14-17. [53] Passos Cláudia P.,Yilmaz Sule,Silva Carlos M.,et al. Enhancement of grape seed oil extraction using a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 cocktail. Food Chemistry, 2009, 115(1): 48-53. [54] 张睿,魏安智,杨途熙,等.3种不同香型玫瑰精油特性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23(10): 1768-1771. [55]《平阴玫瑰志》编委.平阴玫瑰志[M]. 香港:中国楹联出版社, 2009. [56] 王秀珍.玫瑰花的栽培技术[J]. 现代园艺, 2011(2): 24-25. [57] 王伏林,胡张华.玫 瑰 遗 传 转 化 研 究 进 展(综 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1): 65-67. [58] 柴明良 汪炳良.若干花卉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和前景[J]. 园艺学报, 2002(29): 664-670. [59] Dudareva N, Cseke L, Blanc V M, et al . Evolution of f loral scent in Clarkia: Novel patterns of S-linalool synthase gene expression in the C. breweri f lower. Plant Cell , 1996, 8: 1137~ 1148 [60] 党永花.玫瑰花的用途与丰产栽培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2007(1): 55-56. [61] 康 冰, 荣生军, 张金学, 张广军.保加利亚精油玫瑰的离体起始培养与快速繁殖[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 70-72. [62] 赵蓓蓓, 刘松, 秦岭. 大马士革玫瑰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研究[J]园 艺学报, 2011(38) 26. [63] 徐云, 苏春江. 攀西地区大马士革1 玫瑰引种栽培及产业化前景[J]. 山地学报, 2006(24): 626-640. [64] 驻保加利亚使馆商务处.保加利亚玫瑰油产业调研[M]. 公共商务信息导报, 2005(13): 77-79. [65] 郭永来王长绪’.玫瑰花与食用菌的间作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2(12): 27. [66] 王辉.油用玫瑰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2(4): 47-51. [67] 仲秀芳.玫瑰栽培技术[J]. 林业科学, 2010(3): 228.
/
本文档为【玫瑰精油研究 正综述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