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论语》作者成书、版本源流和研究论著

2017-09-01 13页 doc 52K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论语》作者成书、版本源流和研究论著《论语》作者成书、版本源流和研究论著 著作 1杨伯峻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 中华书局 (2006-12出版) 2钱穆 论语新解(新版)(钱穆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傅佩荣 解读论语 上海三联书店 (2007-07出版) 4 :叶童“论语”与现代管理62——现代管理阶梯丛书 西苑出版社 2000-1-1 5南怀瑾 论语别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1 6南怀瑾 论语中的名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1 7曾仕强,曾仕良 论语的生活智慧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1 8李泽厚 论语今读 生活...
《论语》作者成书、版本源流和研究论著
《论语》作者成书、版本源流和研究论著 著作 1杨伯峻 论语译注(简体字本) 中华书局 (2006-12出版) 2钱穆 论语新解(新版)(钱穆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傅佩荣 解读论语 上海三联书店 (2007-07出版) 4 :叶童“论语”与现代管理62——现代管理阶梯丛书 西苑出版社 2000-1-1 5南怀瑾 论语别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7-1 6南怀瑾 论语中的名言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1-1 7曾仕强,曾仕良 论语的生活智慧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1 8李泽厚 论语今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3-1 9(日)涩泽荣一著,李建忠译 论语与算盘 武汉出版社 2009-8-1 10陈生玺 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1-1 11毛子水 论语今注今译——南怀瑾、毛子水等大师平生性发言 重庆出版社2009-1-1 12(明)张居正 张居正讲解论语 中国华侨2009-3-1 13周予同等著,傅杰 选编 论语二十讲 华夏出版社2009-1-1 14于丹,孔健 主讲 论语力 新世界出版社 2008-6-1 15(日)涩泽荣一著,戴璐璐译 右手论语左手算盘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7-1 16赖積船 《论语》與其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比较研究 巴蜀书社2007-4-1 17金池《论语》译注新旧对照100例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8-1 18郭勉愈,巩璠 人之为仁——走进儒家的《论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博士 1唐明贵; 《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 南开大学; 2004 2赖积船《论语》与其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比较研究 四川大学 2005 3柳宏 清代《论语》诠释史论 扬州大学 2004 4朱华忠 清代《论语》简论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5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硕士论文 1田辉鹏 《论语》管理思想在自我管理型团队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 2006 2吴文军. 《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 2002 3钟发远. 《论语》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3 4唐建立. 《论语》名词语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 2003 . 5鲍彩莲. 试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D]辽宁师范大学, 2003 . 6刘喜珍. 校本课程《论语》研究开发的思考和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7陈倩倩 杨伯峻《论语译注》研究 山东大学;2006 8姜胜; 《论语注疏》校议 南京师范大学2006 9田焱《论语》杂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2006 10汪双琴《论语》“和谐”思想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 2006 11徐红欣 试析《论语》的德育价值 河北大学 2006 12万蕊《论语》同义词考辨 辽宁师范大学 2006 13陈会亮《论语》与《摩西五经》比较研究河南大学 2006 14蒋焕芹《论语》及其在汉代的流传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15刘晓霞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相关问探析 曲阜师范大学 2006 16刘咏梅 皇侃《论语义疏》研究 曲阜师范大学 2006 17张长胜《论语集解》研究曲阜师范大学 2006 18王芳 阐释的多元与《论语》的复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19周娟 林语堂编译《论语》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0黄帅 何晏《论语集解》训诂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21陆怀南《论语》住所名词近义关系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22刘喜珍 校本课程《论语》研究开发的思考和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3杨卫红《论语》语文教育初探 湖南师范大学 2005 24倪蓓锋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论语》译本的多样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5 25陈霞《论语》“礼”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 青岛大学 2005 26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青岛大学 2005 27阳清《论语》文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2005 28杨婕 以文化为中心的功能翻译法与《论语》翻译 苏州大学 2004 29田春来 汉代《论语》的流传与演变 武汉大学 2004 30李强《论语》“乐”辨及其管理思想研究 青岛大学 2004 31刘宗永 论语通注——兼论《论语词典》的编纂 广西大学 2003 32罗小如 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 宁夏大学 2003 33李莹 论《论语》在英美的翻译与接受 四川大学 2003 34杨天旻《论语》六个英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 2002 35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 扬州大学 2001 学术论文 1缪志明;源于《论语》的成语[J];天津商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2邵龙宝《论语》的理论结构与儒学的思想体系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鲍宪阔,李艾文;《论语》语言智慧类译[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周祖平,余学奎;《论语》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及意义;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05年01 期 5 陈霞;;《论语》“思无邪”与孔子的诗教思想[J];管子学刊;2005年04期 6 聂永华;20世纪《论语》散文艺术研究述评[J];孔子研究;2002年06期 7 王志民;试论《论语》文学现的诗化特征[J];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8 胡明清;从《论语》看孔子温文尔雅的儒者风范;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02期 9 王秀红;《论语》对《世说新语》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耿振东;;论比兴对《论语》文学价值的提升[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1 焦绪霞;精心选材 雅洁净美—《论语》的简约美及其成因略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2 梁文宁;《论语》以象表意方式对后世文学意象的影响[J];齐鲁学刊;2002年05期 13殷孟伦;从《论语》看孔子的语言教育论[J];文史哲;1980年03期 14罗汝忠;;孔子的教育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5谭佛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辨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16郝建平《论语》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读《〈论语〉学的形成、发展与中衰》《孔子研究》 2008年03期 17俞富章 《论语》与企业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1986年10期 18贺卓君;;释“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J];学术月刊;1980年11期 19于省吾;;论语新证[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20张学松《论语》语言特色论略《南都学坛》 1994年04期 21薛克谬《论语》“患得之”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03期 22傅蓉 《论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孙景龙《论语》读解辨疑八则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9 24柳宏 论清初《论语》诠释的特点 江海学刊 2009 25谢耿 浅谈《论语》中的“仁”对现代的启示意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 26乔秀岩 郑、何注《论语》的比较分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7施仲贞《论语》中“异端”研究史考辨 人文杂志 2009 28樊德华《论语》语气系统初步考察与分析 保定学院学报 2009 29张映伟《论语》中君子含义的演变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0唐明贵 试论隋唐时期《论语》学衰落的原因 学术探索 2009 31闫晓雅 浅谈《论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宜宾学院学报 2009 32刘杰贞 谈谈《论语》中的交友观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3唐明贵 康有为《论语注》探微 中国哲学史 2009 34钱玉趾《论语》“事君数”、“朋友数”新解 文史杂志 2009 35闫春新 王肃《论语》注初探 济宁学院学报 2009 36牟正甫 试析《论语》的动词思维——以“问政”为核心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37霍国栋《论语》“义”思想刍议 船山学刊 2009 38谢良花 浅析《论语》的义利观 科学时代 2009 39郭际 试论《论语》中的“孝”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论语》的作者 对于《论语》的作者,汉代学者多有论述。如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王充《论衡?正说篇》云:“夫《论语》者,弟子共纪孔子之言行。敕记之时甚多,数十百篇。”赵歧《孟子题辞》云:“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此三者都肯定《论语》是由孔子弟子编纂的。我们知道,孔子的著名弟子如子路、颜回、宰予等人都比孔子早死,因此,他们是不可能参与《论语》的编纂的。汉代学者还有人认为《论语》是由某位或几位弟子所编纂。如《经典释文•序录》引郑玄说“仲弓、子夏等所撰定”。同书《论语音义》又称:“郑玄云:‘仲弓、子游、子夏等撰’。”汉代以后亦有人言之,宋均注《论语崇爵谶》:“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文选?辩命论》李善注引《傅子》:“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这种看法与前面虽稍有不同,但在肯定《论语》是由孔门弟子编纂方面是相同的,不过从今本《论语》来看,《论语》成书于孔子弟子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论语》最初的资料虽然来源于孔子的直系弟子,但其最后的编定者应该是孔子的再传弟子。第一,《汉志》所说的“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已明确地将《论语》的记录者孔子弟子和结集者孔子门人区分开来。第二,《论语》除了称孔子为“子”外,还将孔子的某些弟子称为“子”,这些不可能是孔子弟子之间相互的称呼,应该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对直传弟子的称呼。孔子弟子被称为“子”的,有曾子、有子、冉子、闵子等。从《论语》的情况来看,显然其称“子”乃是弟子对老师的尊称,这些章节,不可能出于孔子直系弟子之手,只能是再传弟子对其师的记载。 第三,“夫子”一词在《论语》中的意思也不一致。“夫子”一词在战国以前一般用来称呼第三者,相当于“他老人家”,直到战国才用于第二人称的表敬代词,此相当于“你老人家”。《论语》中一般用法属于前者,孔子弟子只有在背后才称孔子为“夫子”,当面则称“子”,孔子称别人也是背后称“夫子”。但在《先进篇》“侍坐”一章,曾皙问孔子“夫子何哂由也”(定县竹简《论语》作“吾子”),当面称孔子为“夫子”;《阳货篇》也有两处当面称呼孔子 “夫子”,“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昔者由也闻诸夫子”。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对人言及孔子称“夫子”处,是孔子弟子的记录,而在成书时再传弟子直录,当面称孔子为“夫子”处是孔子再传弟子的记载。 第四,《论语》载有曾子之死(见于《泰伯篇》)。曾子为孔子晚年弟子,少孔子四十六岁,几乎为孔子最年轻的弟子,且活到七十一岁,曾子去世时,孔子弟子已所剩无几,而且《论语•子张篇》中还有有关曾子弟子的记载:“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阳肤为曾子弟子。 《论语》成书于孔子再传弟子之手,对于这个问题,唐代柳宗元已经开始探讨。他在《论语辨》中直接以经文为证,即《论语》中有曾子临死前与门弟子的对话(见《泰伯篇》),认为“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也”,“或谓: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认为《论语》的作者为曾子弟子。宋代的程颐在曾子弟子之外,又加上有子弟子,认为“《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沿着这条称谓不同的线索,宋永亨认为:“《论语》所记孔子与人语及门弟子并对。其人问答,皆斥其名,未有称字者,虽颜冉高弟亦曰回,亦曰雍,至闵子独云子骞,终此书无指名。昔贤谓《论语》出于曾子、有子之门人,予意出于闵氏,观所言闵子侍侧之辞,与冉有、子贡、子路不同,则可见矣。”元代何异孙在《十一经问对》中称:“《论语》一书,窃意曾子弟子为之。”以上各家皆言《论语》编纂者仅为某某之弟子,虽然各有所据,但又可以相互说明彼此的不全面性。 《论语》一书,并非出自一两人之手,而是集体的产物。 成书时间 《论语》成书的时间,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汉唐学者一般只说孔子死后,并未言明具体时间,《汉书?艺文志》中刘歆的说法:“《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唐以后历代学者对《论语》的成书时间多有研究,但也不出汉代学者的框架。至清代,疑古思潮兴起,人们对《论语》的成书产生了怀疑,认为《论语》一书“不纯”。其中以崔述的研究为代表,他根据《论语》前后十篇在体例和称谓上存在的差异,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其非孔氏遗书明甚,盖皆后人采之他书者。”崔述的观点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主要观点,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有的学者还一一落实各篇写书的时间。 《论语》中记有曾子临终之言,其编定应该在曾子死后。而曾子死于公元前436 年,所以这一年可以定为《论语》结集时间的上限。《论语》编定时间的上限,还有一条线索,就是孟敬子的卒年。《泰伯篇》有“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一章,孟敬子是鲁大夫仲孙捷,“敬”是谥号,所以《论语》编定时间的上限应该在孟敬子的卒年,《礼记?檀弓》有一章“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闻矣,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据《史记?六国年表》和《鲁世家》,悼公死于公元前429 年,那么孟敬子之死还在其后。所以《论语》编定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前429 年。 从《论语》一书的内容来看,其所记言行到孔子弟子为止,且涉及到一个孔子的再传弟子,所以他的出现时间不可能太晚,否则连其他有名的孔门弟子如子思的言语也录进去了。现存直接提到《论语》其书并引用其文的文献是《礼记?坊记》:《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楚简《缁衣》中有的篇章可以在《论语》中找到影子。如《论语?为 政》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楚简《缁衣》则说:“子曰:长民者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欢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祏心。故慈以爱之,则民有亲;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逊心。”《缁衣》这一段“子曰”显然是从《论语》“道之以政”一章演变而成,或者是对《论语》相应章节的修饰增添的结果。《缁衣》应在《论语》之后产生。所以《论语》成书的下限定在子思的卒年。而子思大约死于公元前402 年,所以这一年可以定为《论语》结集时代的下限。根据这种推断,《论语》当结集于公元前429 年至公元前402 年这27 年之间。而且从这个时间看,《论语》的编定者当仅限于孔子再传弟子。 《论语》源流 《论语》在秦代曾遭焚毁,西汉复出。《汉书•艺文志》记载:“《论语》古二十一篇。(是鲁恭王坏孔子宅时从孔壁中发现的,两《子张》)。《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鲁》二十篇。 东汉末年,郑玄(127,200)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古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论语注》(简称:郑注本),并加以注释,虽久佚,但部分成果为何晏《集解》所吸收而流传至今。 三国人何晏(190-249)及孙邕、郑冲等五人,曾收集郑玄注说,及孔安国、包咸、马融等家解说,突破家法、师法在章句训诂上的歧异,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作成《论语集解》,成为《论语》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完整注本。 南朝时,梁代皇侃(488,545)编纂《论语义疏》,十卷,它是在《论语集解》基础上作疏,也是南北朝义疏之作完整流传至今的惟一的一部书,对于研究义疏体著作有重要意义。 唐朝时,贾公彦《论语疏》,今不见传,见《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宋朝时,邢昺(932,1010)等人编纂的《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原为十卷,后人析为二十卷。其单疏本现已不传,只传有注疏合刻本,以阮元南昌府学本为最佳,并附有校勘记。《十三经注疏》所收为此本。此外,朱熹的《论语集注》也是一个重要注本。《论语集注》,共十卷,南宋朱熹(1130,1200)编纂。是宋代《论语》注释的集大成者。现传最早的《论语集注》刻本是马光祖刊印的《四书集注》本,后又有与《孟子集注》合刻本,而通行的多为《四书集注》和刻本。 元朝时,皆以朱熹的《论语集注》为本,没有什么代表著作。 清代时,考据学兴起,开始批评宋学,毛奇龄(1627,1713)著《四书改错》,便是针对朱熹四书注中的错误。创见之中,不乏有主观之处。黄式三(1789,1862)著《论语后案》。刘宝楠(1791,1855)著《论语正义》,二十四卷,有各种《四书》本和《清经续解续编》本。《论语正义》是清朝《论语》的集大成者,堪称《论语》整理研究的经典之作。 近代时,《论语集释》,四十卷,近代人程树德(1872,1944)编纂。又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论语疏证》,二十卷,杨树达(1855,1956)编纂。是一部很有丛刊价值的书,其强调以《论语》证《论语》的方法尤为可贵。《论语译注》,杨伯峻(1909,1990)著。在《论语》新注中,此书有开创之功,作者作了大量考证性的简明注释,而且对全书做了今译,书后并附有《论语词典》。此书对《论语》的研究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论语新解》,钱穆(1895,1990)著。前十篇为上编、后十篇为下编。有重要参考价值。《论语注译》,孙钦善(1934,)著。有重要参考价值。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四十四号汉墓中出土的竹简中也发现有《论语》残简,不过篇幅不到今本《论语》的一半,今人整理后得《定 州汉墓竹简论语释文》,其底本是汉代《论语》的隶书抄本(残本),为最早的《论语》白文版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较有影响的《论语》专著是2005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的《儒藏》•《论语》专集。这次出版的不是零散的几本书的拼凑,而是一套合起来成为有机整体的丛书,构成了《论语》流传及整理史上一根比较完整的链条。其中有三种在底本的选择上超越了前人。如何晏的《论语集解》,是以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所藏正平版双跋本影印件为底本;又如皇侃的《论语义疏》,是以1923年日本大阪怀德堂的排印本为底本,以鲍廷博所刻《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校本,同时还吸收了日本学者武内义雄的校勘成果;再如刑昺的《论语注疏》,没有采用习见的阮元校勘的《十三经注疏》本,而是采用线装局影印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宋蜀大字本为底本,同时吸收阮元校勘记的成果。因此该套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收藏价值。 《论语》版本 ?《论语义疏》•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魏何晏注,梁皇侃疏。书前有《奏进论语集解序》,题“光禄大夫关内侯孙邕、光禄大夫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曹羲、侍中荀ダ、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何晏”五人之名。 ?《论语正义》•二十卷(内府藏本) 魏何晏注,宋邢。太平兴国中擢九经及第。官至礼部尚书。 ?《论语笔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旧本题“唐韩愈、李翱同注”。中间所注,以“韩曰”、“李曰”为别。考《张籍集》《祭韩愈》诗,有“《论语》未讫注,手迹今微茫”句。邵博《闻见後录》遂引为《论语》注未成之证。而李汉作《韩愈集序》,则称有《论语注》十卷,与籍诗异。王 引为已成之证。晁公武《读书志》称《四库、邯郸书目》皆无之,独田氏《书目》有韩氏《论语》十卷,《笔解》两卷。是《论语注》外别出《笔解》矣。《新唐书•艺文志》载愈《论语注》十卷,亦无《笔解》。惟郑樵《通志》著录二卷,与今本同。意其书出於北宋之末 ?《论语拾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苏辙撰。辙有《诗传》,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少年为《论语略解》,其兄轼谪黄州时,撰《论语说》,取所解十之二三。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与其孙籀等讲《论语》,因取轼说之未安者,重为此书。轼书,《宋志》作四卷,《文献通考》作十卷。 ?《论语全解》•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陈祥道撰。祥道有《礼书》,已著录。晁公武《读书志》云:“王介甫《论语注》,其子所重。”又引或人言,谓用之书乃邹浩所著,托之用之。考《宋史•艺文志》别有邹浩《论语解义》十卷,则浩所著原自为一书,并未托之祥道,疑或人所言为误。 ?《四书或问》•三十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朱子撰。朱子既作《四书章句集注》,复以诸家之说纷错不一,因设为问答,明所以去取之意,以成此书。凡《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其书非一时所著。《中庸或问》原与《辑略》俱附《章句》之末。《论语》、《孟子》则各自为书。其合为一帙,盖後来坊贾所并也。 ?《论语意原》•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郑汝谐撰。汝谐有《东谷易翼传》,已著录。是编前有《自序》,称:“二程、横渠、杨、谢诸公互相发明,然後《论语》之义显。谓诸公有功於《论语》则可,谓《论语》之义备见於诸公之书则不可。予於此书少而诵,长而辨,研精覃思,以求其指归。 ?《癸巳论语解》•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张?撰,其书成於乾道九年,是年岁在癸巳,故名曰《癸巳论语解》。 ?《石鼓论语问答》•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是书卷首有宝庆元年许复道《序》,称淳熙丙午、丁未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与湘中诸生集所闻而为此书。朱子尝一见之,以为近道。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与《序》相符。其书诠释义理,持论醇正,而考据间有疏舛。 ?《论语集说》•十卷(内府藏本) 宋蔡节撰。节,永嘉人。始末未详。惟书首淳 家者则独书姓名,於参用一两家者则各注本语之下,杂用众说者则叠书姓名於末,润色以己意者则曰本某氏,皆谓之曰“集”。或附己说於後,则别曰“节谓”节自为说者,谓之曰“释”。其互相发明之说,则夹注於下。其推阐旁意之说,则低一字书之。是时朱子之说已行,故大旨率从《集注》。 ?《论语集注考证》•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金履祥撰。後有《自跋》,谓:“古书之有注者,必有疏。《论、孟考证》即《集注》之疏。以有《纂疏》,故不名《疏》。而文义之详明者,亦不敢赘。但用《经典释文》之例,表其疑难者疏之。”其书於朱子未定之说,但折衷归一。於事迹典故,考订尤多。盖《集注》以发明理道为主,於此类率沿袭旧文,未遑详核,故履祥拾遗补阙,以弥缝其隙,於朱子深为有功。惟其自称此书不无微牾,自我言之则为忠臣;自他人言之则为谗贼,则殊不可训。 ?《论语类考》•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已著录。是编皆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十八门,又分子目四百九十有四。朱子以後解《四书》者,如真德秀、蔡节诸家,主於发明义理而已,金履祥始作《论语孟子集注考证》。 ?《论语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周宗建撰。 ?《论语学案》•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钞》,已著录。宗周讲学,以慎独为宗,故其解“为政以德”及“朝闻道”章首揭此旨。其传虽出姚江,然能救正其失。 ?《论语稽求篇》•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著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研究文义,期於惬理而止,原不以考证为长。奇龄学博而好辨,遂旁采古义以相诘难。此其攻驳《论语集注》者也。其中有强生支节者。 ?《论语义府》•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肯堂撰。肯堂有《尚书要旨》,已著录。是编不列经文,但标章目,历引宋、元、明诸家讲义。其唐人以前旧说,偶亦采录,然所取无多。或与《集注》两歧者则低一格录之。观其体例,似尊朱子,然其说颇杂於禅。
/
本文档为【《论语》作者成书、版本源流和研究论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