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避轻就重 根治沉疴

2017-09-27 4页 doc 21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避轻就重 根治沉疴避轻就重    根治沉疴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 本届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但通过这次期末测试的卷面状况来看,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小议论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多数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3题失分的不少。可见筛选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也有个别考场的试卷有雷同现象,这说明部分同学考试不诚实。这种情况各科都有不同的变现形式。 大阅读中,选实用文类文本阅读的同学较多,大约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反映出学生普遍认为实用文类文本阅读简...
避轻就重    根治沉疴
避轻就重    根治沉疴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 本届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但通过这次期末测试的卷面状况来看,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小议论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多数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3题失分的不少。可见筛选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也有个别考场的试卷有雷同现象,这说明部分同学考试不诚实。这种情况各科都有不同的变现形式。 大阅读中,选实用文类文本阅读的同学较多,大约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反映出学生普遍认为实用文类文本阅读简单、易得高分,或教师平时教学过程中有诱导和提示。我的观点是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文类文本阅读不能厚此薄彼,而是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得分情况来看,学生对实用文类文本阅读确实上手,有较为成型的套路,答题思路比较流畅。但对原文重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拓展能力令人甚是担忧。例如第12题的第(4)小题:卞孝宣说:“我从不在外人面前讲年轻人的缺点。”请联系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卞孝宣话的认识。多数学生对本题未能突破,也就是说,在具体的语境中没有理解(领悟)到这句话是卞孝宣对年轻人的理解、关爱和尊重,体现了他宽容博大的胸襟。这才是解答本题的核心和突破口,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拓展,许多学生并不是这样做的。再如第11题的第(1)小题:下列对小说有关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即使少数学生选做,答案更是五花八门。由此可见,细心阅读和耐心阅读习惯的培养及审题、突破能力的提高扔然阅读方面的重中之重。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阅读为《宋史.段少连传》的部分,文中没有太多的生僻字,句式也不是太复杂,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多大困难,对题目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到位,对文意把握得教准确。第4题均分为2分,关键字“按”作动词时,“考查,研求”义项很少有学生注意到;再次就是“径”(jìn g)作副词时,“径直,直接”这个义项在八年级时就学过“一狼径去”(《狼》),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就是联系不起来。第5题的断句、第6题的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这基本都没有问题。问题就是第7题的翻译,满分10分,人均为5分,又少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动笔,动了的也是阴差阳错、面目全非,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精准,也没有通过上下文联系,缺乏语感,有机械、呆板之嫌。例如对“索”“殚”“委”“苟”“善人”“辨明”的理解运用。这说明今后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及句式任然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诗歌鉴赏满分为11分,均分为6分。多数学生没有抓住核心和答题要点,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为什么写”,再次就是对补注的理解利用不够。例如第9题:诗人从哪些方面对崔融提出了规谏?请根据对第三、四句和第七、八句的理解简要分析。题目问题问得明确、直接,但诗中表现得却含蓄委婉。这就是说,只有在读懂全诗、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对补注利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顺利完成本体的解答。而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欠缺,由此可见在以后的教学中,强化古诗文素养及相关的历史常识仍是很有必要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 第13选词填空、第15题语句衔接普遍做得很好,第14题语病辨析则不尽如人意。第16题补写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且每处不得超过15字;好多学生干脆空着,其实是无从下手。第17题为识图题,即读懂漫画,按解答。多数学生未能把握住核心,而是乱说一通。漫画的内容是一个人左手拿着“网游”,右手拿着“图书”,且一头扎进“网游”里面。这实际上图中人对“网游”与“图书”的态度。所以我们应给他一个合理的建议,并阐述清理由。也就是说这道题首先考查的是对漫画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然后是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能力。总的来说这次“语言文字运用”题并避难,但学生得分不容乐观,满分20分,人均分为13分。故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基础的强化和能力的提升刻不容缓。 (四).作文 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1.不写标题,偏题离题,甚至有套作抄袭现象;2.不少学生是理解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提炼深化,以致在行文过程中列举的事例(或相关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且有繁琐冗踏之嫌; 3.文体感不显明,体裁不明确,缺乏文体意识,个别文章简直是四不像;4.语言较乏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散文不够优美丰富,表现手法更是单一;5.书写潦草,常见字频频出错,标点乱用。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优秀习作的稀少,在抽查理科一、二考场和文科考场一的130篇习作中,得50分以上的不到30篇,要知道他们可是全级学生中的优秀者啊!以上就是我通过对学生卷面的阅读、观察所发现的重要问题,也是就我在本文标题中所喻的“沉疴”。它的存在,不但是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想把自己以前教学过程中的沉疴反思一下,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鞭策自己,以带动、指导学生逐步改进、完善他  们的学法,促进教学相长,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教学中的沉疴(问题):     (一).满堂灌 每一堂课都是“善始善终”,教师是亮点、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或听众)、是配角。这种自以为是的教法教法已成为所谓的特色和招牌。其实它有诸多弊端:压制并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思考,从而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惰性  ,且禁锢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由于没有给学生足够参与的机会,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停留在外在的、呆滞的水平,真可谓:教师劳而无获,学生得不偿失。   (二).随意挥洒 随意随意冗长繁琐地导入,随意支配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随意地“临场发挥”。这些随意挥洒,致使教学中重难点难以凸出、突破,    教学任务完不成,  2、学生思维松弛缓散,难于理解教师意图以及知识重点,部分学生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滋生厌学情绪。   (三).越俎代庖 教材处理、教法选择、探疑质难、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手操办”,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完全消失殆尽。其危害是: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逐渐消退, 教与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成为一种形式或空中楼阁,一厢情愿。教与学成为两条无法交汇的平行线。     综合学生的答卷情况及自己以前教学中的“沉疴”,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正本清源,从点滴做起,以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       1、平常的教学中尽可能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扩大范围,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7、重视读书笔记的抄写,将语文学大、学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语文的源头,真正做到“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使语文如彩虹般绚烂”。                                   2015 年2月
/
本文档为【避轻就重 根治沉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