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

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

2018-03-24 6页 doc 19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研究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家庭亲子关系情况。方法:以谢岗小学170名低年级小学生父母双方为被试,采用亲子关系自评量表,考察外来务工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亲自关系情况。结果:外来务工家庭父子与母子之间亲子关系均较好,与合肥本地家庭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无论在外来务工组还是在本地家庭组,父亲亲子关系量表得分[(75.43?6.97)分,(75.19?6.97)分]差于母亲亲子关系量表得分[(83.26?5.74)分,(83.67?5.17)分],差异...
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
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研究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家庭亲子关系情况。方法:以谢岗小学170名低年级小学生父母双方为被试,采用亲子关系自评量表,考察外来务工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亲自关系情况。结果:外来务工家庭父子与母子之间亲子关系均较好,与合肥本地家庭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无论在外来务工组还是在本地家庭组,父亲亲子关系量表得分[(75.43?6.97)分,(75.19?6.97)分]差于母亲亲子关系量表得分[(83.26?5.74)分,(83.67?5.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62,P,0.001,t=-9.470,P,0.001)。结论:调查显示本校外来务工家庭亲子关系良好,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 关键词:儿童;亲子关系;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420 外来务工人群是社会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群体数目在不断增大;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党和政府近期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社会较为底层的体力工作,加之生活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与子女在亲子关系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儿童的社会化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社会化过程是相伴相随而行的,家庭是儿童自然成长与早期社会化的寓所。儿童在6周岁是“完全依赖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化与家庭的关系甚密[1],而在6周岁以后,作为城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 面临家庭、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变迁和 挑战, 在复杂的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我校是合肥市首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本次研究比较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入学启蒙阶段亲子关系的差异,以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启蒙阶段亲子关系是否存在异常。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于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谢岗小学三年级以内学生发放问卷共215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其中男生94例,女生76例,年龄平均(8.43?1.03)岁;其中一年级63例,二年级学生54例,三年级学生53例;本市家庭76例,外来务工家庭94例;儿童父亲平均年龄(34.75?1.55)岁,受教育年限(13.01?2.61)年,母亲平均年龄(32.29?1.37)岁,受教育年限(12.51?2.33)年;入组:(1)智力在正常水平的学龄儿童,(2)父母均健在,家庭完整,(3)自愿参加实验,(4)家长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父母离异者,(2)父母任何一方是文盲者,(3)家长一方拒绝本研究者。 二、 方法 1(测评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儿童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年级、生源来源、学习成绩情况、父亲年龄及受教育年限、母亲年龄及受教育年限)。 2.亲子关系评定:采用网络上较为流行的亲子关系评定量表[2],儿童的父亲和母亲分别按照要求完成相应量表评定,具体项目间附表1,量 表的每个题目分为5个纬度,分别为“很不符合”、“不符合”、“尚符合”、“符合”、“非常符合”,选择“很不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2分,“尚符合”得3分,“符合”得4分,“非常符合”得5分。将量表20个题目的得分相加,就是测量的总分。如果总分在60分以下,表示亲子关系存在危机;总分在80分以上,说明亲子关系很好。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 ?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治疗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 本地家庭组与外来务工家庭一般人口学资料资料比较 儿童年龄,父亲年龄及教育年限,母亲年龄及教育程度之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儿童性别、年级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仅显示显示外地务工生源儿童年龄略大于本地入学儿童(P,0.05)。详见表1。 表1. 按照生源来源分组时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资料比较 儿童年龄 性别 年级 父亲 母亲 男 女 一 二 三 年龄 教育年限 年龄 教育年限 本地家庭 8.16?0.73 39 37 31 23 22 34.79?1.60 13.11?2.63 32.33?1.45 12.47?2.19 外来务 工家庭 8.64?1.17 55 39 32 31 31 34.71?1.52 12.94?2.60 32.26 ?1.31 12.54?2.44 t/X2 值 -3.188 0.880 0.833 0.319 0.419 0.348 -0.191 P 值 0.002 0.348 0.659 0.750 0.676 0.729 0.849 二、 本地家庭组与外来务工家庭亲子关系评定结果定量比较 两组间在父亲及母亲亲子关系自评量表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按照生源来源分组时亲子关系评定结果比较( ?s) 父亲评定 母亲评定 本地家庭组 75.43?6.97 83.26?5.74 务工家庭组 75.19?6.97 83.67?5.17 t 值 0.226 -0.486 P 值 0.822 0.628 三、 本地家庭组与外来务工家庭亲子关系评定结果定性比较 本地家庭组父亲在亲子关系方面1人60分以下,68人60~80分之间,25人80分以上;务工家庭组父亲在亲子关系方面2人60分以下,54人60~80分之间,20人80分以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6,P=0.742); 本地家庭组母亲在亲子关系方面33人60~80分之间,61人80分以上;务工家庭组母亲在亲子关系方面30人60~80分之间,46人80分以上;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4,P=0.558); 四、本地家庭组与外来务工家庭父母间亲子关系结果比较 独立样本t检验示,无论是在外来务工家庭组还是在本地家庭组,父母之间亲子关系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62,P,0.001,t=-9.470,P,0.001)。 讨论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亲子关系问题是整个家庭的系统问题,亲子冲突不可能是由子女或父母单方面造成。家庭成员系统功能的缺失、不恰当的人际关系界线、家庭防御性的沟通氛围才是引发亲子冲突的原因[3]。本次研究发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与本地家庭之间父母间在亲子关系自评量表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市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与本地家庭之间在亲子关系方面不存在区别;亲子关系目前较好,本校是合肥市包河区外来务工人员就读指定学校,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本校生源的大部分,如何让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健康成长是本校及全国均面临的重要课题。 由于儿童心智发展的不成熟,依赖性强,亲子关系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等,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孩子的亲社会行为[4]。随着儿童进入学校,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减少,较之婴幼儿期家长对儿童的影响减弱,老师与同伴的影响开始增强[5,6]。 不少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对儿童不良的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弥补作用,并影响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交往能力及社交地位等,是儿童发展与适应中最为关键的因素[7]。 同时本次研究也发现,无论是在外来务工组还是在本地家庭组,父亲在亲子关系自评量表上得分方面要低于母亲在亲子关系自评量表上的得分,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更加注重社会角色,母亲则较多关注家庭角色;研究同时说明母亲可能比父亲更容易与儿童建立较为亲密的亲子关系,母亲对后代的影响可能在启蒙阶段更为重要。 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外来务工随迁子女面临的心理问题要明显多于城市家庭子女[8]。研究提示学校要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为此学校开展以下三方面活动:第一,自2013年4月学校正式启动家长学校项目并组建了首届家教会,同时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家教会,班子成员和班主任组成项目组骨干团队,帮助儿童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学会感恩,使儿童对其父母产生认同,提高他们的共情能力;第二,学校开展“阅读季”,“游戏季”,“行走季”,“运动季”四季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使家长和儿童逐步加入学校创新课程活动中来,通过各项教育活动改善亲子关系;第三,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专门心理辅导教室,心理辅导教师依据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帮助来心理咨询室的学生及学生家长,及时地宣泄心中的苦闷、矛盾、烦恼,为学生提供专业建议从而有效缓解亲子冲突[9]。本次研究不足之处在于心理学测验量表缺乏,缺乏较为公认的亲子关系评定的量表。 参考文献 [1] 贾接梅.国外青少年人际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21:203-205( [2] ( [3] 陈睿.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 ,25(9-10):43-46 [4] 符明弘,李鹏.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2):91-95. [5] Wentzel,Barry CM,Caldwell KA(Friendships in middle school:Influences on motivation and school adjustment(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dogy,2004,96:195-203( [6] Furrer C,Skinner E(Sense of relatedness as a factor in children’s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3,95:148-162( [7] 崔凤华.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 科技信息,2009,3:191( [8] 熊 猛,叶一舵.中国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12): 1798?1813( [9] 樊召锋,俞国良.青少年的亲子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8, 7:23-29(
/
本文档为【启蒙教育阶段外来务工随迁子女亲子关系情况调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