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罗大佑歌词创作

2017-10-15 10页 doc 25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罗大佑歌词创作浅析罗大佑歌词创作 东山教学中心朱添财 【内容摘要】:罗大佑被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誉为“歌坛教父”。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多欣赏罗大佑那么多的形容词,那么长的曲折复杂、奇妙连缀的长句。罗大佑自己曾说:“歌,是语言的花朵”,他的歌词意象缠绵,充满了诗的口感,他的歌词新奇动听而不流于肤浅,痛快淋漓而似若有失,批判深刻火辣而又实含真挚深沉之心。他在作品中关注社会、关怀人生,更是把知识分子式的思辨和社会批判开创性地引入到流行音乐创作领域,提升了流行音乐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关键词:罗大佑; 歌词创作;文学性;思想性。 ...
浅析罗大佑歌词创作
浅析罗大佑歌词创作 东山教学中心朱添财 【内容摘要】:罗大佑被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誉为“歌坛教父”。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多欣赏罗大佑那么多的形容词,那么长的曲折复杂、奇妙连缀的长句。罗大佑自己曾说:“歌,是语言的花朵”,他的歌词意象缠绵,充满了诗的口感,他的歌词新奇动听而不流于肤浅,痛快淋漓而似若有失,批判深刻火辣而又实含真挚深沉之心。他在作品中关注社会、关怀人生,更是把知识分子式的思辨和社会批判开创性地引入到流行音乐创作领域,提升了流行音乐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关键词:罗大佑; 歌词创作;文学性;思想性。 罗大佑,195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台湾歌曲作家,歌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名以来,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人群体中,一直拥有广泛影响,有人称罗大佑“垄断”台湾歌坛十几年,是音乐天才。他于1988年获得美国林肯演中心和美国艺术中心联合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他的主要作品有《亚细亚的孤儿》《未来的主人翁》《超级市民》《弹唱词》《恋曲1980》《恋曲1990》《恋曲2000》《爱人同志》《海上花》《你的样子》《追梦人》等160多首。 罗大佑作品的主题典型地表现了那时青年人的惶惑,焦虑,伤感。他对病态社会的无情鞭挞,显示了对虚假丑恶的反叛、嘲讽和批判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歌手自己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 间,碰撞摸索的内在紧张与困惑。他被誉为台湾歌坛的“黑色旋风”、现代社会的“手术解剖刀”。 罗大佑曾说:“歌,是语言的花朵”,了解罗大佑的朋友都知道,他对歌词创作异常严谨,可以说有甚于旋律,有时候他的曲子出来了,填词工作却要耗上好几年,几乎每一首词都是他精雕细刻的心血之作,假如结不出满意的果实,他宁愿放弃填词。因此,从歌词上研究罗大佑,比在旋律上研究,会更接近罗大佑所思所想。 2005年,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把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歌词作为课文选入大学语文。出版方解释说入选的原因是歌词的遣词用句很值得学生借鉴。《现象七十二变》列在新版《大学语文》的诗歌篇。在该篇《导语》中,编者认为:“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这首歌的价值在于他唱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 那《现象七十二变》究竟是怎样的一首歌呢,我们来做个分析。 《现象七十二变》歌词 黄花岗有七十二烈士 孔老夫子有七十二个弟子 孙悟空的魔法七十二变 我们又等到民国七十二年 岁岁年年风水都在改变 有多少沧海一夜变成桑田 在这个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里面 成功与失败多少都有一点 清清楚楚写在你的脸上 你是个道道地地的聪明人 慌慌张张迈开你的脚步 你是个匆匆忙忙的现代人 有人默默耕耘默默从事 有人在过着他的太平日子 有人在大白天里彼此明争暗斗 有人在黑夜之中枪杀歌手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 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町的天桥上面闲逛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车辆横冲直撞 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现代都在传统边缘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越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 能辨别黑白的人愈来愈少 一年过了又是新的一年 每一年都曾经是新的一年 在每个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都每天进步一点点 现实生活不能等待奇迹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如果只要生存非常容易 只要你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但是生活不能像演戏 你戴着面具如何面对自己 或许你将会真的发现一些奇迹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或许你将会发现人生还算美丽 只要你抛开一些面子问题 《现象七十二变》第一至二节:罗大佑用七十二这个数字的巧合,把早期国民党的历史、传统儒家文化、孙悟空的变化魔法(预示时代的多变)和面临的时代处境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也暗示了整首歌曲的基调:面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急剧变化,歌者的怀疑、讽刺、失望和无奈。 第三节至文末是作者对社会世相的简略速写。聪明人、现代人、文明人,形形色色,但彼此不知道在想什么,就是为了追求一点幸福,幸福体现在哪里,是那日益增加的摩天大楼,但为什么人情味越来越少,是彩色电视一类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但为什么“彩色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这个意味深长的诘问。显示了商业消费社会产生的文化困境;物质享受的日益丰盛与精神生活的逐步沦丧互为表里;个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日益原子化,与他的交往沟通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为了生存,人们反而要“对人保持一点距离”~ 从以上《现象七十二变》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罗大佑歌词的创作语法独特,具有浓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他的歌词新奇动听而不流于肤浅,痛快淋漓而似若有失,批判深刻火辣而又实含真挚深沉之心, 罗大佑的歌词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承载着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的文化重量。 一、 文学性 1:语言美 在歌词的创作上,罗大佑深受台湾乡土诗人杨牧、郑愁予及余光中等人诗风的影响,歌词大多句式齐整,反复、排比手法运用广泛,还擅长应用双声、叠韵、回环的词,营造既古典又现代的意象,带给人一种空灵、既熟悉又陌生的审美快感,这在《童年》《恋曲1990》有独到表现。纵观罗大佑的音乐,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每一首歌都有极漂亮的词,例如“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滚滚红尘》),“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东方之珠》),“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残留水纹留遗恨只愿他生,昨日的身影能相随永生永世不离分”(《海上花》)“情到深处人孤独”(《是否》)等,措词相当优美,读来颇富有韵味。“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是罗大佑一首歌曲的标题,更是简练传神,在歌词创作上,罗大佑“尽可能地从古诗词里找寻中文的音韵美,最终成功地改造了中文流行歌曲的形态,使之兼具汉语的跌宕起伏和现代流行音乐的丰富流畅。他在工整的句式结构里最大限度地调动旋律的起伏,力图使自己的歌声具有诗一样的节奏感和力度,他传承了诗歌‘起承转合’的规律,找到语音与音乐最稳定的交汇点”。)他最具传世价值部分是对中国古典精神与文化尤其是诗词艺术的一脉相承。《将进酒》本是李白的名作,罗大佑在这里引用为自己的歌名,同样是豪气万丈之作。歌词“多愁 善感的你已离我远去,酒入愁肠成相思泪”,直接引用宋代名臣范仲淹的词作《苏幕遮》,缠绵悱恻,悲怆婉约,描述了落寞的爱情追思,极富古典意味,此歌“既是当代歌词中不常见到的一枝花蕾,又显示了作者在古典文学上的坚实功底”。李皖曾罗大佑的歌词是“古代意境的白话,是承接着思古之幽情的典雅之音”。 乐评人金兆钧表示没有良好的天赋,这样的歌词是写不出来的,金兆钧认为罗大佑填词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创作了独特的语言句式。 2:鲜明突出的情感性 罗大佑充分掌握了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生活的真实样貌”,而且不论批判或者抒情,他的歌背后都有浓厚的感情基础,伤感是他所有作品的情感。无论是《爱人同志》中的悲壮,《闪亮的日子》当中的压抑,还是《恋曲2000》的苍凉,伤感都铺天盖地迎面过来。对艺术来说,伤感似乎总是一个有待克服的虚弱品质,但罗大佑的感伤却有一种穿透人心和时空、恍如隔世的大美。从青春之歌到家国之梦,罗大佑始终用淡淡的感伤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从来没有人像他那样,将伤感升华为忧患,中国文人感时忧国的传统在他的歌中,生发出苍茫落日般的力量。”罗大佑的歌总是旋律先出现,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歌词来和它融合,填词的工作往往长达三年之上,不管诉求的信息多么强烈,他都会细心让旋律和字句一体交融,让音乐成为主角。一首关于沙土的新歌《伴侣》,罗大佑写了八个月,第一句头两字究竟用“起初”还是“首先”,他想了三个月;《童年》从1976年开始写,花了将近三年才完工,所有的时间都用 在如何精确地让歌词和旋律弥合又无失口语的质感;《亚细亚的孤儿》中歌曲本身坚持了口语的流畅,又充分顾及了字句和旋律的精确整合,以民谣般简单的旋律诗一般的语言,感叹整个民族在大时代下的归属渴求,它所显示的力量已超越了流行歌曲的范畴。《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里许多作品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酝酿,经过一再修改才面世,所有罗大佑八十年代初造成轰动的歌曲其实是长期积淀迸发的结果。 纵观罗大佑在《童年》之前的创作,叙述方式仍然有浓厚的文艺腔,内容也多半是年少轻狂的浪漫怀想,之后的作品像《恋曲1980》《将进酒》便多了几分抑郁之气,也更贴近真实。 3:变化多样的修辞格 一首歌词,亦如一篇文学作品,如果只是记流水帐似的平铺直叙,便如淡水一般,少了点余味,而为了让淡水有味,便得加点“盐”——修辞格。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方法,多种多样,几乎能用于文学中的修辞格都能用于歌词的创作中。最常见的方法有隐喻、象征、借代、拟人、用典、对偶等。歌词的创作,如果只运用一种修辞格,便会显得单调、呆板。罗大佑的歌词往往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格。 我们以《追梦人》为例做个分析。此歌是罗大佑1991年春应三毛之邀,刚为其电影《滚滚红尘》作完同名主题曲之后,就得到三毛不幸去世的消息。于是,他含泪写成这首歌敬献三毛的亡灵。这首歌充满了怀念意味,但作者在表现他那怀念之情时,却是将之交付给那此能唤起审美情感,但无确解的意象群:“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 深藏的红颜,飞来飞去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脸”。这一系列充满色彩感的意象是作者深入对象(三毛),深入自己内心后对情思与意绪的定型。它既概括性,又有形象性:它既有智性的内容,又有生动的形态。前一句中“花朵”是虚拟性意象,“红颜”是描叙性意象,动词“绽开”将二者连接,这便使歌曲真幻交错,如梦似醒。后一句也是如此。其中“飞絮”这实,它是“镜中形”,眼前景,“笑脸”则为虚,它是“灯下影”,幻中态,是作者浓缩的记忆,判断词“是”使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这样的叠加无疑增加了审美感知的难度,但同时也延长了鉴赏的愉悦,接下来,作者把回忆从远处拉回到近旁,对三毛之死发出痴疑的询问,“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这询问中包含着一种深切的悲伤,或许正是这悲伤的驱使,他无望地诉求:“看我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我们知道,三毛一生独身,但这决不是命运面前的无可奈何,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对生命的尊重——她博大的爱心使她主动性地放弃了对个人爱情的追寻,恰是这样,她才“青春无悔”,才成为世界“永远的爱有”。歌中最后的两句“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既是对三毛不朽生命的深切缅怀,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自己生命存在方式的调侃。 5、音乐美 世人欣赏罗大佑,多欣赏罗大佑的词,多欣赏罗大佑那么多的形容词,那么长的曲折复杂、奇妙连缀的长句。罗大佑的歌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叠词上。如《恋曲1990》,词中运用一连串的叠词:“苍茫茫” “寻寻觅觅” “黑漆漆” “蓝蓝” “轰隆隆”“孤单单”等,使整首歌曲唱来,圆润如珠,唱起来也朗朗上口。此曲影响了“70后”的一代人,只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谁不会哼两句“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呢, 王晓岭曾说过:“歌词须具备一定的格式,这就比诗多了一层限制。有人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限制,写出的歌词极富韵律美;也有人试图打破这种限制,写得挥洒自如……这次词风的突变是歌词文体的一次‘革命’,确切地说是歌词意识的一次‘革命’。它的始作佣者应当是台湾的罗大佑,”。 正是罗大佑特别注重采用“活的语言”,使他的作品不但过耳难忘,而且意象缠绵,充满了诗的口感,原本十分个人化的经验,就这么通过音乐获得了无数人的共鸣。 二、思想性 1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对个体生命乃至社会众生的关注与关怀,而其核心即是对人的本质的寻找:“每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未来主人翁》)强烈的生命意识使罗大佑词中洋溢着融融的爱意和浓浓的人文关怀,这也是罗大佑歌词深受欢迎的一大因素,也为其增添了一定的厚重感和深度。《台北红玫瑰》中,罗大佑写卑微小人物生存之艰难和惨忍,悲叹所有人世间的苦难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性的失落,“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 情味却越来越薄”,作者发出了“生活不能象演戏,你带着面具如何面对你自己”的感叹,追寻被物质高度文明所异化和消退和人们的真情、真心和真诚,并且不断地寻找人性的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尽管是批判,但也处处流露着罗大佑对人性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前途的关怀。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罗大佑创作《明天会更好》祝福全人类,此歌像一剂强心针,撞击着日渐麻木的情感,提醒着这个世界的温情,虽也失落,虽也沧桑,可永远有希望。 2、爱情意识 有别于一般情歌的“假”,罗大佑情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和“深”。在歌曲《痴痴地等》《爱的箴言》《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歌中,罗大佑把青春爱的炽热和追寻、爱的失落与无常、爱的欢乐与痛苦等复杂细微的情感宣泄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感动。又如《恋曲2000》中“倘若能摸抚你双手和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歌词细腻温柔,直达人内心深处最细微、最柔软的地方。我们知道,罗大佑的歌曲有着无法掩饰的伤感,他的情歌也是如此,便哀而不伤,唯美而不滥情,满怀自我安慰和希望。虽然都是些没有结果的爱情,甚至是单相思,《神话》和《暗恋》就是,但罗大佑并不哭哭啼啼,或者装出一副孤独无助的样子,相反,他高唱“如果我们生存的冰冷的世界依然难改变,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令世上的每个恋人振作不已。他的歌词可能不会一目了然,但你会很明显感到一种乐观的情绪蕴于其中。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是罗大佑能够以“言情”而兴一代之胜的根本原因,罗大佑曾经把他所有的 情歌汇集在一起,名字就叫《情歌罗大佑》。他的情歌不仅改变了传统情歌的舞厅腔,也改变了从婉约诗词延续至今的男痴女怨。 尽管罗大佑以情歌深得人心,但他的情歌是一种不以某一具体的情人为对象的,他的情歌为人类而唱,为民族而唱,为生命而唱,为家园而唱。罗大佑在《情歌罗大佑:告别的年代》专辑首语中说道:“我看着这城市,惊异地感觉到她的成长”,在这里,“这城市”是一种抽象化的具体,它代表台湾,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民众和她悠久的历史,也代表心灵放逐的沙漠上唯一的绿洲。 3、社会意识 罗大佑的一系列作品之所以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在于他在音乐中表达了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他对社会现象的不平与愤恨、对病态社会的鞭笞与批判、对虚假丑恶的反叛和嘲讽、对现代文明的审视和思考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意识:“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之乎者也》),批判当今一些青年对现实生活冷漠逃避、置若罔闻的态度,“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一个被现实生活超越的时空,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的水平线,我们不要一个一个越来越近沉默的春天”(《未来的主人翁》),则是对现代文明提出了具体的反抗。《鹿港小镇》叙述一个从鹿港来的青年对台北生活的失望,“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表达了三层含义:第一种是我离开了家乡来到都市,但都市不是我想象中的天堂,我对都市生活彻底失望;第二种是我怀念我的家乡,我想要回家,但家乡已经变化,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家乡; 第三种是我失去了精神上的家园,我应该去向何处,歌词细腻地刻画出都市人的困惑与迷惘,在当时社会上引起巨大反省。在社会转型期,罗大佑不是做简单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而是不断地思考和探寻人的本质、人的真实。注重大情感的抒发使得罗大佑的音乐有了一般词作家不曾拥有的思想含量。 罗大佑的每一首歌都堪称佳作,从没人有像他那样多产而深刻,余音袅袅,意味深长。他也曾迷失和探索,但始终不离不弃的是诗的精神,正是这种本性使然的诗的精神成就了他作品的品格,使他的作品超群出众,最终入选了课本。 罗大佑创造出了惟他独有的文字。伟大的词作,从来不是因为词句之功,而是文体创新,意境气韵独到,情绪、精神或思想卓越,道人所未道。罗大佑构筑了一个独特的歌词世界,他在作品中关注社会、关怀人生。生命、爱情、社会,他把知识分子式的思辨和社会批判开创性地引入到流行音乐创作领域,提升了流行音乐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参考文献: 1、宋迪: 从《现象七十二变》说开去 语文报大学人文版第七期 2、空心吉他 《 拥挤的乐园精华汇编第三辑——罗大佑专题 》 西祠胡同 3、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 漓江出版社 4、李皖:《雅 ? 古雅?媚雅?高雅——歌从东方来之二》 读书 5、王晓岭:《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序,长江文化出版社 6、马树春:《中国流行歌曲文学研究论》, 2004年第2期 7、王先霈:《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文学教育》,2008年3月 8、傅宗洪:《通俗歌曲精品赏析》,四川文艺出版社
/
本文档为【浅析罗大佑歌词创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