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1]说[2]乎注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99

2017-09-02 50页 doc 339K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1]说[2]乎注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991、學而 [1][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注馬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王曰時者王者以時誦習之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爲說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注包曰同門曰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注慍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注鮮少也上謂凡在己上者言孝弟 [3]之人必恭順好欲犯其上者少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人之本與注本基也基立而後可大成先能事父兄然後仁道可大成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注包曰巧言好其言語令色善其顔色皆欲令人說之少能有仁 [4]曾子曰注馬曰弟子曾參吾日三省吾身爲人...
【精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1]说[2]乎注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99
1、學而 [1][2]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注馬曰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王曰時者王者以時誦習之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爲說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注包曰同門曰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注慍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注鮮少也上謂凡在己上者言孝弟 [3]之人必恭順好欲犯其上者少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人之本與注本基也基立而後可大成先能事父兄然後仁道可大成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注包曰巧言好其言語令色善其顔色皆欲令人說之少能有仁 [4]曾子曰注馬曰弟子曾參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注言凡所傳之事得無素不講習而傳之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注馬曰道謂爲之政教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畝百爲夫夫三爲屋屋三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出革車一乘然則千乘之賦其地千成居地方三百一十六裏有畸唯公侯之封乃能容之雖大國之賦亦不是過焉包曰道治也千乘之國者百里之國也古者井田方裏爲井井十爲乘百里之國適千乘也融依 [5]周禮包依王制孟子義疑故兩存焉 ,1,,2,,3,,4,,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 ,1, 弟子:弟弟和儿子。入:在家。 ,2, 出:出門在外。悌,tì,:敬愛哥哥。與上文“孝”互文。 ,3, 謹:恭謹。信:誠信。 ,4, 汎:廣博。 ,5, 親:親近。仁:仁德之人。 1 ,1,,2,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馬曰文者古之遺文 ,3,,4,,5,,6,子夏曰賢賢易色孔曰子夏弟子卜商也言以好色之心好賢則善 ,7,,8,其身與朋友交言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孔曰盡忠節不愛 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9,,10,,11,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孔曰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 ,12,,13,能敦重既無威嚴學又不能堅固識其義理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 ,14,,15,憚改鄭曰主親也憚難也 ,16,,17,曾子曰愼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孔曰愼終者喪盡其哀追遠者祭盡 ,18,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歸於厚也 ,1, 行:從事。 ,2, 以:介詞,在本句作狀語,可譯作“用”。文及注:指流傳下來的古文,如《詩》、 《書》、《禮》、《易》、《春秋》等。遺:遺留。 ,3, 子夏及注:孔子的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注弟子,指學生。 ,4, 賢賢易色:前一個“賢”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意動用法,可譯作“以爲賢”,“崇 尚”。後一個“賢”指賢良之人。易:輕視。色:女色。 ,5, 孔:孔安國,字子國,西漢經學家。 ,6, 弟子:指孔子的學生。 ,7, 致:竭盡。身:生命。 ,8, 愛:吝惜。 ,9, 重:敦重、端莊。 ,10, 威:威嚴。 ,11, 固及注:有兩種解釋,[1]閉塞;[2]堅牢、鞏固。 ,12, 主及注:主,堅守。注“主親也”,指親近。 ,13, 無:“毋”的借字,不要。友:結交,與……爲友。 ,14, 過:犯過錯。憚[dàn]:畏難、畏懼。 ,15, 鄭:鄭玄,字康成,東漢學者。 ,16, 愼:愼重。終:人死,這裏指父母去世。追:追念。遠:時間久遠,這裏指去世 已久的親人。 ,17, 厚:忠厚。 ,18, 化:仿效。 2 ,1,,2,,3,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 ,4,,5,抑與之與鄭曰子禽弟子陳亢也子貢弟子姓端木名賜亢怪孔子所至之邦必與聞 ,6,其國政求而得之邪抑人君自願與之爲治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 ,7,,8,人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鄭曰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與人求之異明人君自與之 910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注孔曰父在子不得自專故觀其志而已父 12父沒乃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注孔曰孝子在喪哀慕猶若父存無所[注]改於父之道 1314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注]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似應在第一個“和”斷句,從季剛先生]亦不可行也注馬曰人知禮貴和而每事從和不以禮爲節亦不可行 1516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注複猶覆也義不必[應注]信信非義也以其言 ,1, 子禽:孔子的學生,姓陳,名亢,字子禽。子貢:孔子的學生,姓端木,名賜,字 子貢。 ,2, 夫子:孔門弟子對孔子的尊稱。 ,3, 與:語氣詞,表疑問語氣,後作“歟”。 ,4, 抑:連詞,連接前後兩個分句,表選擇。與:前一個“與”,給予;後一個“與”, 疑問語氣詞。 ,5, 與:參與。 ,6, 溫:溫和。良:善良。恭:恭敬。儉:節儉。讓:謙讓。 ,7, 其諸:語氣詞,表猜測,“或許”。 ,8, 與:介詞,介紹出主動者發出動作時所涉及的對象,“和”。 9 觀:仔細地看;考察。 10 其:指示代詞,指兒子。 11 沒:歿的借字,死。《說文?歹部》:“歾,終也。從歹勿聲。歿,歾或從殳。” 12 道:行爲準則。,應與注同時解釋,解釋加在全句上, 13 和:適當,恰到好處。 14 斯:指示代詞,此。 15 義:誼的借字,合適。《說文?言部》:“誼,人所宜也。從言從宜,宜亦聲。” 16 複:反復。《說文?彳部》:“複,往來也。從彳複聲。” 3 1可反覆故曰近義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注恭不合理非禮也以其能遠恥辱故曰近禮也 23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注孔曰因親也言所親不失其親亦可宗敬 4於事而慎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注鄭曰學者之志有所不暇敏 5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注孔曰敏疾也有道有道德者正謂問其是非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注孔曰未足多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注鄭曰樂謂[首次出現應注]志於道不以貧爲憂苦子貢曰詩 78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注句式] 注孔曰能貧而樂道富而好禮 910禮者能自切磋琢磨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孔曰諸之也子貢知引詩以成孔子義善取類故然之往告之以貧而樂道來答以切磋琢磨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 遠[yuîn]:動詞,使……遠離。 2 因:親近。《說文?囗部》:“因,就也。從囗大。”一說“因”爲“姻”的借字。[應與注結合解釋] 3 宗:尊敬。《說文?宀部》:“宗,尊祖廟也。從宀從示。” 4 敏:敏捷。《說文?攴部》:“敏,疾也。從攴每聲”[應作進一步解釋] 5 就:接近。《說文?京部》:“就,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於凡也”[此處《說文》與原文如何統一,] 6 多:稱讚,誇獎。[應解釋“未足多] 7 引詩見於《詩經?衛風?淇奧》。切,加工骨器;磋,加工象牙;琢,加工玉器;磨,加工石器。 8 其:語氣詞,表推測語氣;斯:代詞,此;之:代詞,複指提前賓語“斯”。 9 賜:子貢的名。 10 諸:之,代詞,代子貢。 11 患:憂慮。之:連詞,連接主謂詞組,取消主謂結構的獨立性。己,代詞,在否定句中,謂語前面。 4 2、桀紂之失天下 这篇文章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上》。东汉趙岐章句。“章句”是古注的一種,其特点是逐句逐章串讲、阐发大意。 孟子名轲,战国时[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後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生活在列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代,提出:民贵君轻,春秋无义战,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提倡以仁义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的主张被认為“迂远而阔于事情”,不為各国诸侯采纳,只好退而與弟子著书,即流傳至今的《孟子》。 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他的文章气势磅礴,雄辩有力,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极為突出,对後世散文有很大影响。 《孟子》共七篇,各篇分上下。篇名取自篇首二三字。 《孟子》在宋以前,只列于诸子之林,宋始列于經部。南宋朱熹把它编入“四书”, 并為之作“集注”。自此,《孟子》成為讀书人必讀的經典。 本文选自《孟子》的《十三經注疏》本[东汉趙岐注,宋孙奭疏],删去了疏。另外,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也可参考。 1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失其民之心則 423天下畔之簞食壺漿以迎武王之師是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56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欲得得民心聚其所欲而與之爾近也勿施行其所惡使民近則民心可得矣民之歸仁也猶水之 1 之:助詞。標志“桀紂失天下”不獨立成句。 2 畔:“叛”的借字。 3 簞[dān]食壺漿:用箪装着飯食,用壺盛着漿湯。簞,盛飯用的圓形竹器。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後為犒師拥軍的典故。 4 斯:連詞。則。 5 與及注:依趙岐注当是動詞,給予。王引之《經傳釋詞》云:“‘與’犹‘為’也,‘為’字讀去聲,‘所欲與之聚之’,言所欲則為民聚之也。”依王説,“與”是介詞。按:王説為宜。 6 爾:代詞,如此。趙注釋為“近”,不妥。 5 12345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爲淵敺魚者獺也爲叢敺爵者鸇也爲湯武敺民者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爲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 67已民之思明君猶水樂埤下獸樂壙野敺之則歸其所樂獺獱也鸇土鸇也故云諸侯好爲仁者 8敺民若此也湯武行之矣如有則之者雖欲不王不可得也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 9三年之艾也苟爲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今之諸侯欲行王道而不積其德如至七年病而却求三年時艾當畜之乃可得以三年時不畜藏之至七年而欲卒求之何可得乎艾可以爲灸人病乾乆益善故以爲喻志仁者亦久行之不行之則憂 1011辱以陷死亡桀紂是也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詩大雅桑柔之篇淑善 1213也載辭也胥相也刺時君臣何能爲善乎但相與爲沈溺之道也章指言水性趨下民樂歸仁桀紂之敺使就其君三年之艾畜而可得一時欲仁猶將沉溺所以明鑒戒也 思考练习: 1. 指出本篇文选中含有標志主謂结构不獨立成句的助詞“之”的句子。 2. “所欲與之聚之”句,趙岐注與王引之《經傳釋詞》的解釋有什么不同, 3. 指出本篇文选及古注中的文字通假现象。 4. 阅读以下宋代朱熹注的本篇[附全文],比较其与汉人注的异同 答案: 1 就:流向。?壙:曠野。 2 3 敺[qū]:驅赶。 4 爵:“雀”的借字,改讀quâ。 5 鸇[zhān]:鹰鹞類猛禽。 6 埤[bēi]:低下。 7 獱[bīn]:獭的一種。 8 則:效法。 9 三年之艾:畜藏三年之艾。據趙岐注,艾草可以用来治病,晾干得时間越久,藥性越好。 10 載及注:載,助詞。辭,訓詁術語,表明被釋詞是虚詞,无词汇义。 11 此之謂:此句為宾語前置句式,等于説“謂此”。之,宾語前置的標记。 12 沈:同“沉”。 13 章指:趙岐注《孟子》,每章之末概括全章的宗旨大意,間用韵語,稱作“章指”。 6 1. 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2. “所欲與之聚之”,趙岐注“欲得民心聚其所欲而與之”,依趙注,“與”是動詞,給予。 王引之《經傳釋詞》的解釋:“與”犹“為”也,“為”字讀去聲,言所欲則為民聚之 也,依王説,“與”是介詞。 3. “爲叢敺爵者”中,“爵”為“雀”的借字。 注“天下畔之”中,“畔”為“叛”的借字。 7 3、牛山之木甞美矣 《孟子?吿子上》赵岐章句 123456之木甞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孟子曰牛山 78以爲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焉牛羊又 910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爲未甞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牛山齊之東南山也邑外謂之郊息長也濯濯無草木之貌牛山木甞盛美以在 11國郊斧斤牛羊使之不得有草木耳非山之性無草木也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 12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爲美哉其所以放 1314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存在也言雖在人之性亦猶山之有草木人豈無仁義之心邪其日夜之思欲息長仁義平旦之志氣其好惡凡人 1516皆有與賢人相近之心幾豈也豈希言不逺也則其旦晝之所爲有牿亡之矣牿 1 “牛山”及注:牛山,齊國國都臨淄南面的山。趙岐注為“東南”,有偏差。 2 甞:曾經。 3 以:介詞,介紹行爲的原因,可譯作“因爲”。 4 郊:城市周圍的地區。這裡用為動詞,“居„„之郊”。 5 國:國都,這裡指臨淄。 6 斤:砍木工具,比斧小,刃橫,其形制與今天木匠用的錛子相似。 7 息:生長。 8 萌:植物的芽。櫱,樹木經砍伐後從基部長出的新枝條。 9 牧:放養、饲养。 10 濯濯:光禿的樣子。 11 雖:即使。 12 放:喪失。 13 平旦:清晨。 14 幾希:相差甚微。 15 則:連詞,表轉折,可譯作“但”。旦晝,第二天的白天。 16 有:“又”的借字。牿[gu4]亡:受遏制而消亡。牿:本義指養牛馬的柵欄,引申指桎梏,束縛。 8 12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爲未甞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旦晝晝日也其所爲萬事有牿亂之使亡失其日夜之所息也牿之反覆利害于其心其夜氣不能復存也人見惡人禽 3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獸之行以爲未甞有善才性此非人之情也故苟 4567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岀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誠誠得其養若雨露於草木法度於仁義何有不長也誠失其養若斧斤牛羊之消草木利欲之消仁義何有不盡也孔子曰持之則在縱之則亡莫知其鄉鄉猶里以喻居也猶心爲若是也章指言秉心持正使邪不干猶止斧斤不伐牛山山則木茂人則稱仁也 1 反覆:反復。 2 違:相距,距離。 3 “苟”及注:苟,連詞,表假設關係,如果。誠,連詞,表假設關係,如果。 4 操:把守。 5 舍:放棄。後作“捨” 6 “鄉”及注:鄉,方向,後作“嚮”。趙岐注為“鄉里”,指居處之地,亦通。 7 惟:助詞,用在句首,無實義。 9 4、孟子去齊 《孟子?公孫丑下》朱熹集注 12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 34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 56晝是何濡滯也士則兹不悦語去聲?尹士齊人也干求也澤恩澤也濡滯遲留也髙 789髙子以告髙子亦齊人孟子弟子也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夫音扶下同惡平聲?見王欲以行道也今道不行故不得已而去非本欲如此也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 1011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所改必指一事而言然今不可考矣夫出晝 12131415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王由足用 161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楊氏曰齊王天資樸實如好勇好貨好色好世俗之樂皆以直告而 1 去:離開。 2 “語”及注:告訴,讀作yu4。 3 干澤:求取祿位。 4 遇:投合。 5 晝:齊地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6 茲:此。 7 “夫”及注:代詞,表示遠指,可譯作“那個”,讀作fu2。 8 “惡”及注:代詞,表疑問,可譯作“怎麽”,讀作wu1。 9 予:代詞,表第一人稱,可譯作“我”。 10 庶幾:或許,也許。 11 反:返回。後作“返”。 12 雖然:即使如此。 13 舍:捨棄。後作“捨”。 14 由:尚且。 15 足用:足以。 16 徒:副詞,僅僅。 10 2不隱於孟子故足以為善若乃其心不然而謬為大言以欺人是人終不可與入堯舜之道矣何善 3之能爲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 4面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悻形頂反見音現?悻悻怒意也窮盡也尹士聞之 5小人也此章見聖賢行道濟時汲汲之本心愛君澤民惓惓之餘意李氏曰於此見曰士誠 君子憂則違之之情而荷蕢者所以為果也 1 舉:副詞,全,都。 2 注“謬”:欺詐,虛僞。 3 “見”及注:顯現,讀作xian4。 4 窮:竭盡。 5 誠:副詞,確實。 11 5、鄭伯克段於鄢 《左传?隐公元年》[杜预注][殷国光] 12 6、臧僖伯諫觀魚 這篇文章選自《左傳•隱公五年》。 1234,,,,,,,,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臧僖伯公子彄也僖謚也大事祀與戎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材謂皮革齒牙骨角毛羽 5,,也器用軍國之器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6789,,,,,,,,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言器用衆物不入 10,,法度則爲不軌不物亂敗之所起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蒐索擇取不孕者苗爲苗除害也獮殺也以殺爲名順秋氣也狩圍守也冬物畢成獲則取之無所擇也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11,,各隨時事之間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雖四時講武猶複三年而大習出曰治兵始治其 ,12,事入曰振旅治兵禮畢整衆而還振整也旅衆也歸而飲至以數軍實飲於廟以數車徒器 ,13,械及所獲也昭文章車服旌旗明貴賤辨等列等列行伍順少長出則少者在前還則 14151617,,,,,,,,在後所謂順也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於俎俎祭宗廟器皮革齒牙骨 18,,角毛羽不登於器謂以飾法度之器則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 3,,12,,,,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言取此雜 4,,猥之物以資器備是小臣有司之職非諸侯之所親也公曰吾將略地焉孫辭以略地略揔 5,,攝巡行之名傳曰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遂往陳魚而觀之陳設張也公大設捕魚之備而 6,,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書曰公矢魚於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矢亦陳也棠魯地竟故曰遠地 思考与練習: 1、解釋“非君所及也”及“舟車所至”[《禮記?中庸》]、“問女何所思”[《木蘭辭》]中“所”的用法和意義。 2、下文: 13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左傳•隱公三年》] 答案: 1、所,助詞,用在動詞前,與動詞組成名詞性短語,“所”表示動作行爲有關的事物等。非君所及也,所,„„的事情。舟車所至,所,„„的地方。問女何所思,所,„„的問題。 14 7、鄭子產有疾 這篇文章選自《左傳•昭公二十年》。 12,,,,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爲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3,,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翫之狎輕也則 4,,多死焉故寬難難以治疾數月而卒大叔爲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 5,,於萑苻之澤萑苻澤名於澤中劫人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糾 6,,猶攝也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 789,,,,,,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詩大雅汔其也康綏皆安 1011,,,,也周厲王暴虐民勞於苛政故詩人刺之欲其施之以寬毋從詭隨詭人隨人無正心不可 121314,,,,,,從以謹無良謹勑愼也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糾之以猛也式用也遏止也慘 15,,曾也言爲寇虐曾不畏明法者亦當用猛政糾治之。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 1617,,,,也柔安也邇近也遠者懷附近者各以能進則王室定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詩 18,,殷頌言湯政得中和競強也絿急也布政優優百祿是遒優優和也遒聚也和之至也及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子產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思考与練習 1、找出本篇與“施之以寬”相同句式的句子,解釋它們與現代漢語表達方式的 異同。 2、舉二例與“百祿是遒”結構相同的句例。 3、翻譯下文: 范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産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 爲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 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 15 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答案: 1、相同句式的句子有“糾之以猛”、“平之以和”,此與現代漢語表達方式 的不同是介詞結構現代漢語一般作狀語,古代漢語一般作補語。 先君之好是繼,荊舒是懲。 16 8.《老子》五章 本文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四部精要 ?老子道德經》[影印華亭張氏原本]。晉人王弼注。 《老子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相傳爲春秋時期思想家,姓李,名耳,亦稱老聃。《老子道德經》又稱爲《道德經》,與《南華經》][即《莊子》]並稱爲道學經典著作。《老子道德經》又依諸子通例而稱爲《老子》,又因其約五千字而稱爲《五千言》。其重要的古注本有晉人王弼的《老子注》和託名“漢河上公”撰的《老子章句》。二十世紀以來的可供參考的注本譯本有馬敘倫《老子校詁》、高亨《老子正詁》、任繼愈《老子新譯》、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 《老子》的寫作年代,學術界未有定論。其重要的出土文獻本有: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竹簡《老子》寫本, 可供參考。 《老子道德經》分爲上下兩篇:上篇論“道”,凡三十七章;下篇論“德”,凡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經》在中國思想史、政治史上的原創性貢獻有五:一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宇宙生成論,二是“萬物負陰而抱陽”的相反相成的矛盾統一論,三是“反者道之動”的對立統一的矛盾轉化論, 四是“柔弱勝剛強”的自然和社會所共有的發展規律論,五是“無爲而治”的治國論。一般認爲,《老子道德經》一章、二章是全書的總綱,揭示了“道”的本質、特性,爲以後全面系統地論“道”、說“德”、觀“政”打下了基礎。 一 章 1[2][3]4[5][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 [7][8][9]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 [1]道:規律;法則;事理。《周易?系辭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 [2]道:動詞,道說,表述。 [3]常道:常,恒,久,永恒不變;道,規律,規則。 [4]名:名稱,稱號。 [5]名:動詞,稱說,表述。 [6]常名:常,恒,久,永恒不變;名,名稱。 [7]無名:指無形而未可稱名的時空狀態。 [8]有名:指有形而可稱名的物質。 [9]萬物之母:産生孕育萬事萬物的基礎。 17 形無名之時則爲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爲其母也言道以無形 [1][2]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元之又元也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妙者微之 [3]之極也萬物始于微而後成始于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常有欲以 [4]以觀其繳繳歸中也凡有之爲利必以無爲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 [6][7][8][5]其終物之繳也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元元元之又元衆妙之門[8]兩者始於母也同出者同出於元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元者者名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元而言謂之元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謂之然則不可以定平一元而已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元之又元也衆妙者從同而出故曰衆妙之門也 二 章 [9][10][11][12][13]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故有[14][15][1][2][3][4][5][6]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 [1]無欲:帛書本“欲”後又“也”字,因此傳統在“無”後斷句,似不妥。 [2]妙:微妙。本篇指的似構成萬物的最爲細微的結構形式,即“微之極也”。 [3]有欲:帛書本“欲”後又“也”字,因此傳統在“有”後斷句,似不妥。 [4]繳[jiào]:邊緣;表面現象。 [5]同出:共現。本篇指“有”、“無”共現;“有”指“萬物之母”,“無”指“道”。 [6]元:玄字的借字。玄:玄妙,玄奧。 [7]元之又元:元,“玄”的借字,改讀xuán;元之又元,即玄之又玄,兩“玄”字用作動詞“探索玄奧”。 [8]衆妙之門:萬物奧妙的所在之處。 [9]斯:連詞,“於是就”的意思,用於連接表示假設關係的複句。 [10]惡:醜,醜惡。這裏用作動詞性謂語,意思是顯露出醜惡現象。 [11]已:“矣”的借字。 [12]斯不善已:於是不善的東西就暴露出來了。 [13]有:有形。這裏指有形的萬物。 [14]無:無形。這裏指無形的時空。 [15]相生:相存,相互依存。 18 [7]相隨美者人心之所進樂也惡者人心之所惡疾也美惡猶喜怒也善不善猶是非也喜怒 [8]同根是非同門故不可得而偏舉也此六者皆陳自然不可偏舉之名數也 是以聖人處[9][10][11][12][13][14]無爲之事自然己足爲則敗也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 [15][16][17][18]而不有爲而不恃智慧自備爲則僞也 功成而弗居因物而用功自彼成 [19][20][21]故不居也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使功在己則功不可久也 十一章(缺) 二十五章(缺) [1]相成:相應地形成。 [2]相較:相互比較。 [3]高下:高低。 [4]相傾:相互傾靠,這裏指“相互依賴”。 [5]音聲:音,樂音;聲,聲音。鄭玄《禮?樂記》“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注:“宮、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 [6]相和:相互應和。 [7]相隨:相從。 [8]是以:因此。 [9]處:對待,安排,處理,推行。 [10]無爲:無以爲。這裏指不要超越客觀條件許可的範圍去幹事。《淮南子?原物訓》:“所謂無爲者,不先物爲也。” [11]行:施行。 [12]教:教化。 [13]作:興,生長而興盛。 [14]辭:辭離,離開。“辭”後似省略了與“萬物”相對應的“無形”之“道”,這裏的“道”正與人間的“無爲”、“不言”相似。 [15]有:具有,佔有。 [16]爲:這裏指養育萬物。 [17]恃:依憑,倚靠。 [18]居:當,任,“認爲有„„”。 [19]夫[fứ]:發語詞,以引出議論。 [20]唯:語氣副詞,表示動作行爲的緣由,可表示“正因爲”、“祗因爲”等意思。 [21]不去:不離,不離開、離不開。 19 三十九章(缺) 思考與練習 1(“道可道”“名可名”中的“道”和“名”既是名詞又是動詞,這種“名動同詞”的現象應該如何認識, 2(《老子》:“難易相成,長短相形”。有本《古代漢語》注爲:“成,成就,即‘相反相成’的‘成’。形,表現,顯現。一本作‘較’。長短是相對的,有了長才能顯出短來。今人還有’相形見絀’的說法。”這種用成語來釋義的方式和結果有問題嗎, 3(《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有以下三種譯文,試加以比較和評析。 [1]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的,就顯露出醜來了。 [2]如果天下都知道美就是美,那麼也就會知道什麼是醜了。 [3]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東西是美的,那麼醜也就自然而然的暴露出來了。 答案: 1(在漢語形成的最早一段時間裏,名詞和動詞在相當廣闊的領域內往往是不可區分的,用同一個語音形式來表示,而在漢字産生以後則往往是用同一種字形來表示。這就是“名動同詞”現象。 “名動同詞”現象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得比較明顯:[1]自然現象,如劉向《說苑?貴德》:“春風風人,夏雨雨人”中的“風”、“雨”;[2]人體器官,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手熊羆,足野羊”中的“手”、“足”;[3]用品用具,如《論語?雍也》:“策其馬”中的“策”和《左傳?文公十三年》:“繞朝贈之以策”中的“策”;[4]生産活動,如《孟子?梁惠王上》:“魚鱉不可勝食也”中的“魚”和《易經?系辭下》:“以田以魚”中的“魚”;[5]衣食住行,如《漢書?韓信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數萬之象,解我衣我,推我食我”中的“衣”、“食”。 詞類活用,是從便於教學的角度而提出的。對於詞類的理解,不是以古律古,而是以今律古,如“雨”,今人語感則只能是名詞的“雨”,因而碰到古代動詞的“雨”,便以爲是名詞活用爲動詞,這便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帶來了許許多多難以自圓其說的弊端。 “名動同詞”的發展,首先便是“名”、“動”相關語義的紛華,或一分爲二,或一分爲多,如“魚”之於“魚獵”之“魚”,其次便是因語義分化而帶來的字形分化或孽乳,如“魚”之於“漁”,“田”之於“畋”。 “名動同詞”這種語言現象,是同原始漢民族的心理特徵和生産、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具有民族性、綿延性、可釋讀性。運用“名動同詞”說,既可充分釋讀同字爲訓的訓詁現象,又可合理釋讀“詞類活用”的語法現象,更可深刻釋讀虛實同形的文字現象。 20 2(以“相反相成”來釋“難易相成”,同字爲訓,不足道也。“難易相成”之“成”與“成就”有關,問題出在“成就”是名動同詞,而今人無從選擇。以“相形見絀”來釋“長短相形”,其實這裏是兩個不同的相形:“相形見絀”之“相形”——“形”義是“比較”,可有《現代漢語詞典》爲證;“長短相形”之“相形”——“形”義也是“比較”,可有其異文作“較”爲證。 3(在譯作白文的時候,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斟酌推敲:[1]需不需要添加表示假設關係的連詞;[2]借代義詞語“天下”可否再疊床架屋地翻譯;[3]單音詞“美”是否要譯或是否既可譯作“美好”,又可不譯;[4]“斯”是否可譯作有關聯作用地複音詞結“那麽也就”;[5]“斯惡已”,是否保留原句型或改變其句型而添加主要成分。下面地今譯是我們提供的參考答案——天下都知道美就是美,那麽醜就是醜了。 21 9、辭過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由兼爱而主张非攻,以及节用、节葬、非乐,以减速轻人民的痛苦和负担。《墨子》一书是墨子的门徒根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 韩非子以儒墨并为世之显学,在汉代犹以儒墨并称。汉晋以后,传墨学者少,而于书的注释亦少。所以“阙文错简,无可校正,古言古字,更不可晓”。清代毕沅始整理校注《墨子》,此后苏时学、王念孙父子、洪颐煊、俞樾、戴望,都做过校勘注释工作。孙诒让集诸说之大成,作《墨子閒诂》。“閒者,发其疑啎;诂者,正其训释。”现代有张纯一《墨子集解》和吴毓江《墨子校注》。本篇节选自《墨子閒诂》卷一第六。《辞过》表现了墨子希望上层统治者改正衣食住行等方面用度奢侈的过错,以减轻人民负担的主张。本篇所用本子为中华书局1986年版《诸子集成》。 ,1,辭過第六畢云辭受之字从受經典假借用此過谓宫室衣服饮食舟車蓄私五者之之過也詒讓案此篇與節用篇文意略同群書治要引并入七患篇此疑後人妄分非古本也 ,2,子墨子曰古之民畢云太平御覽引作上古之民未知爲宫室時畢云舊脱脱室字据太平御覽增詒讓案赵蕤长短經适變篇引亦有室字禮運云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就陵阜而居穴而處穴上疑挩一字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爲宫室畢云太平御覽引作人爲宫室之法畢云太平御覽引作制曰室高足以辟,3,潤濕谓堂基之高舊本挩室字今据群書治要補辟治要长短經并作避濕字治要無畢云辟 ,1,辭过及注辭受至用此 《说文?辛部》:“辭,讼也。从 辛, 辛犹理辜也。”“辤,不受也。从受,从辛。受辛宜辤之。”辭是辤的借字。文献中通用辭。 ,2,宫室及注營窟至橧巢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宫室本指民众住所。《说文?宫部》:“营,帀居也。从宫,熒省声。”营是垒土圜围成的住处。窟是挖掘而成的穴处。《礼记?礼运》郑注:“暑则积薪柴居其上。”《广雅?释宫》:“橧,巢也。”橧是用木搭架的上层的住所,与巢同义。 ,3,辟的本义是法,此处假借表示躲避。后分化出“避”。“避”是后起本字。 22 ,1,避字假音邊足以圉風寒畢云邊太平御覽引作中非圉李善注左思賦引作御太平御覽引作禦玉篇云圉禁也上足以待雪霜雨露王引之曰待禦也節用篇待作圉圉即禦字也宫墻之高礼记儒行郑注云宫谓牆垣也畢云太平御覽引作牆高二字足以别男女之 ,2,,3,禮謹此則止畢云謹廑字假音凡費財勞力不加利者不爲也舊本挩凡字今据字要补畢云此下舊接是故凡圣王作为宫室云云今移役畢云当云以其常役上脱三字脩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苏云正同征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4,,5,病道藏本則民作民則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於厚作歛於百姓舊本此三十九字在作诲妇人治之下庐文弨校云当在此畢据移正王云作敛与籍敛同籍古读若昨节用上节其籍敛厚是故聖王作爲宫室便於生治要作使上二字误畢云太平御覽引作以便 ,6,生不以爲觀樂也作爲衣服帶履便於身治要作使身误不以爲辟怪也畢云辟避字假音故節於身誨於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长短經作故天下之人无可得而治四字財用可得而足长短經有也字當今之主长短經作王其爲宫 ,1,圉及注左思至禁也 圉是囹圄的本字,圄是后来用形声的方法造的字,表示禁守。御是驾驭字。禦本义是抵御一种天灾的祭祀。文献中抵御字多作禦。禁守与抵御义相关,驾驭与禁守义亦相关。圉、御、禦是同源字。 ,2,谨及注谨廑字假音 谨的本义是是言慎,廑的本义是居所的狭小,仅的本义是能力的少劣。文献中用仅、廑作表示程度小的副词。言慎即言少。谨是仅、廑的同源通用字。 ,3,劳力,使力劳。费财、劳力是并列关系。 ,4,病 《说文》:“病,疾加也。”引申为凡疾病、伤痛、灾患的严重。这里指对百姓的严重损害。 ,5,作敛及注作敛至敛厚 作是耤的借字。耤是租的意思。作敛即耤敛,亦即租敛。《说文》:“耤,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耤。”耤是古代以助耕形式收取地租。《诗经?大雅?韩奕》:“实亩实籍。”郑译音笺:“籍,税也。”籍是耤的假借。借与助音义相通。助耕叫作耤,也叫作耡,《说文》:“耡,商人七十而耡。耡,耤税也。”《非乐上》:“厚措敛乎万民。”《节用上》:“其籍敛厚。”作敛、措敛、籍敛同。作、籍、耤、借、措古音在铎部,耡与助、租在鱼部,鱼铎对转。 ,6,辟怪及注辟避字假音 辟怪同义并列。辟,邪僻;怪,怪异。辟,分化字作僻。畢注不确。 23 ,1,室則與此異矣必厚作歛於百姓治要长短經并无作字暴奪民衣食之財 ,2,以爲宫室臺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鏤之飾畢云已上六句太平御覽节爲宫 ,3,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长短經法下有而字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凶饑 ,4,振孤寡振旧本作赈俗字今据治要正故國貧而民難治也长短經治作理盖避唐讳改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實治要作诚當爲宫室不可不節王引之 ,5,云当犹则也古之民未知爲衣服時衣皮帶茭畢云衣皮蓺文类聚引作衣皮毛非非说文茭乾芻王云乾芻非可带之物畢说非也说文筊竹索也尚贤篇曰傅说被褐带索谓草索也此言带茭犹彼言带索矣诒让案礼运说上古云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带茭疑即丧服之茭带传 ,6,云绞带者绳带也冬則不輕而温长短經作煖案下文轻煖常见似是夏則不輕而凊曲礼冬温而夏凊释文云凊七性反字从冫秋冷也本或作水旁非也说文仌部云凊寒也聖 ,7,王以爲不中人之情情治要作温凊二字误故作誨婦人长短經作上有圣人二字字与下文同但上已云圣王则此不当重複恐不足据治絲麻畢云治下旧有役脩其城郭云云 ,8,四十八字今移前棞布絹畢云棞字当为稛说文云絭束也诒让案非乐上作綑布縿非命下下作捆布縿此棞或当为捆亦稛之叚字绢当为绡绡与练通故彼二篇又误縿详非乐篇以爲 ,1,暴奪 暴,剥的借字。 ,2,曲直之望 《太平御覽》引作曲直之室。望是可观望、观瞻的景象。曲直,义重在曲字。 ,3,法象 效法、比照、模仿。 ,4,待凶至孤寡及注振旧本作赈 待,抵御、防御。凶,凶年,荒年;饥,《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振,分化字作赈,《说文》:“振。举救之也。”“赈,富也。”振音义与拯相近。 ,5,衣皮带茭 以皮为衣,以茭为带。衣、带名词用作动词。筊为竹索,绞为丝索,茭则为草索。《说文》:“茭,乾芻也。”与竹索之茭为同形词,不必拘于一字一训。 ,6,不轻而温 轻与温并列,不字否定“轻而温”。底下有类似句式。这种修饰关系较特殊。 ,7,不中 不中,不合。中,读去声。 ,8,棞布絹 织布绢。棞与捆音近义通,《说文》:“捆,织也。”捆是编织东西时束紧纬绳。《孟子?滕文公上》:“捆屦织席。”捆与织并列。赵注:“捆犹叩椓也。”叩椓是叩椓纬绳以使紧实。 24 ,1,民衣爲衣服之法冬則練帛之中说文糸部云練湅缯也缯帛也毕云中读去声案毕说非也中即中衣凡上服以内之衣通称中衣深衣郑目录云大夫以上祭服中衣用素练帛即素也诗唐风扬之水孔颖达疏云中衣者朝祭服之裏衣也其制如深衣仪礼聘礼贾疏云凡服四时不同假令冬有裘衬身有襌衫又有襦绔襦绔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若夏以絺綌絺綌之上则有中衣中衣之上加以上服也案裼衣亦通谓之中衣冬或服裘或服袍襺皆有中衣中经典亦作衷说文衣部云衷裏亵衣榖梁宣九年传云或衣其衣或衷其襦范注云衷者襦在裏也是对文衷为裏衣散文则通言衣故节用中篇云冬服绀緅之衣足以为轻且暖足以为輕且暖毕云文选注引作煗诒让案後人煗字两见说文火部煖煗並训温也长短經仍作煖夏則絺綌之中说文糸部絺细葛也綌粗葛也礼家说以絺綌上加中衣此即以絺綌为中衣则内衣通得谓之中也足以爲輕且凊舊本挩煖至且十二字毕本据北堂书钞增煖夏则絺綌轻且七字王云夏则絺綌轻且凊本作夏则絺綌之中足以为轻且凊与冬则練帛之中足以为轻且煖对文北堂书钞衣冠部三引作冬则練帛轻且煖夏则絺綌轻且凊省文也若下二句内独少之中足以为五字则与上二句不对矣群书治要所引上下皆有此五字当据补案 ,2,王校是也长短經引云夏则絺綌足以为轻且凊亦有足以为三字謹此則止故聖人之爲衣服舊本挩之字今据治要补適身體和肌膚毕云北堂书钞引云以适身体以和肌肤 ,3,也长短經非下有以字當是之時堅車良馬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 ,4,,5,不知貴也刻鏤文采不知喜也何則其所道之然故民衣食之財 ,6,財家足以待旱水凶饑者何也得其所以自養之情而不感於外也感治要同案当为惑之误也字治要无是以其民儉而易治长短經引俭上有用字其君 ,1,中 中衣。分化字作衷,《说文》:“衷,裏亵衣。从衣,中声。” ,2,谨 仅的同源通用字。 ,3,荣耳至虮民 荣耳目,以所显示华丽服饰为荣。荣,形容词意动用法。耳目,所闻所见[之华丽服饰]。观愚民,给不懂道理的民众示范。观,显示、示范。《周礼?考工记?栗人》:“嘉量既成,以观四国。”郑注:“以马示四方,使放象之。” ,4,采 分化字作彩。 ,5,道 分化字作导。 ,6,感 《说文》:“感,动人心也。”感于外即动于外,心为外界所动。孙注认为感字中惑字之误,亦通。 25 ,1,用財節而易贍也毕云吕氏春秋适音云不充则不詹高诱曰詹足也詹读如澹然无为 ,2,之澹文选注云许君注淮南子云澹足也古无从贝字此俗写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不然谓非常之变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币卫使者不然颜注引张揖云不然之变也治要作不极苏云不然疑当作不时并误兵革不頓襄四年左传甲兵不顿杜注云顿坏也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業可行於天下矣當今之主旧本作王长短经同今据治要正与上下文同其爲衣服則與此異矣冬則輕煗治要作煖下同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歛於百姓长短经无作字暴奪民衣食 ,3,之財以爲錦繡文采靡曼之衣旧本倒作衣之俞云衣之当作之衣此十字一句读诒让案长短经正作以为文彩靡曼之衣今据乙小尔雅广言云靡细也汉书韩信传靡衣婾食颜 ,4,注云靡轻丽也文选七发李注云曼轻细也鑄金以爲鉤珠玉以爲珮大戴礼记保傅傅篇云玉佩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蚍珠以纳其间琚瑜以杂之珮治要作佩长短经同毕云当为佩古无此字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鏤以爲身服治要作以身服之此非云益煗之情也俞云情犹实也煗之情犹言煗之实云益者有益也广雅释诂曰云有也此非云益煗之情犹曰此非有益煗之实上文曰冬则轻煗夏则轻凊而此独言煗者衣固以煗为上耳單財 ,5,勞力单亦尽也详上篇畢歸之於無用也旧本挩今据治要增以此觀之其爲衣衣服非爲身體皆爲觀好长短经下有也字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 ,6,侈而難諌也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治要长短经並无好字欲國無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爲衣服不可不節 ,1,易赡 易足。这里指易被供养。《说文》:“詹,多言也。”“澹,澹,水摇皃。”有广博丰满义,引申为满足。其民俭而易治,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二句为平行结构。前一句说百姓俭朴而易被[国君]统治,后一句说国君用财节俭而易被[百姓]供养。 ,2,待 防备。 ,3,靡曼 精美、华丽。靡,纤细。曼,烂漫。 ,4,珮 珮、佩同源字。 ,5,单财劳力 单,殚的借字。单财与劳力并列,都是动宾关系,表示使动。 ,6,御 治。由驾御义引申。 26 思考与练习: 一、简答: [1]上足以待雪霜雨露,王引之释待为御,能否在本篇为他找到训诂学上的证据,本篇的“待”是否都可以作这种解释, [2]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能否在本篇找到帮助解释“御”字意义的材料, 二、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段落: 之民未知爲飲食時素食而分處故聖人作誨男耕稼樹藝以爲民食其爲食也足以增氣古 充虛彊軆適腹而已矣故其用財節其自養儉民富國治今則不然厚作歛於百姓以爲美食芻豢蒸炙魚鼈大國累百器小國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徧視手不能徧操口不能徧味冬則凍氷夏則飾饐人君爲飲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欲無亂不可得也君實欲天下治而惡其亂當爲食飲不可不節古之民未知爲舟車時重任不移逺道不至故聖王作爲舟車以便民之事其爲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逺其爲用財少而爲利多是以民樂而利之故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勞而止足用故民歸之當今之王其爲舟車與此異矣全固輕利皆已具必厚作歛於百姓以飾舟車飾車以文采飾舟以刻鏤女子廢其紡織而脩文采故民寒男子離其耕稼而脩刻鏤故民饑人君爲舟車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饑寒並至故爲姦衺多則刑罰深刑罰深則國亂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爲舟車不可不節 27 10、公輸 本篇节选自孙诒让《墨子閒诂》卷十三《公输》。《公输》反映了墨子的非攻主张。本篇所用本子为中华书局1986年重印的《诸子集成》。 公輸第五十淮南子道应训云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肎以兵知即本此篇 ,1,公輸盤毕云史记孟子荀卿传集解後汉书张衡传注文选陈孔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注皆引作般广韵引作班诒让案世说文学篇刘注文选长笛赋七命郭景纯遊仙诗司马绍统赠山涛诗李注並引作般战国策宋策吕氏春秋爱类篇葛洪神仙传同吕览高注云公输般鲁之 ,2,号在楚为楚王设攻宋之具也爲楚造云梯之械成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又脩务训高注云云梯攻城具高长上与云齐故曰云梯械器也史记索隐云梯者搆木瞰高也云者言其昇高入云故曰云梯械者器也谓攻城之楼橹也文选长笛赋注引此云公输般为云梯垂成大山四起所谓善攻具也必取宋於是墨子见公输般而止之似约此篇文但大山四起未详其义史记郑世家集解引服虔左传注云楼车所以窥望敌军兵法所谓云梯 ,3,毕云文也案服以云梯为兵车肊说不足据毕云张湛列子注云云梯可以凌虚將以攻宋选注引作必取宋三字太平御览云尸子云般为蒙天之階階成将以攻宋苏云吕氏春秋云声王围宋十月攷墨子时世与声王相值疑公输为楚攻宋在是时案国策宋策鲍彪注以此事为在宋景公时於楚则为当昭王或惠王与苏说不同今攷鲍苏二说皆非也墨子晚年逮见田和又得闻楚悼王吴起之乱其生盖当在鲁哀公之末悼公之初则非徒不及见楚昭王即宋景公末年亦恐未逾弱冠是鲍说与墨子之年不合公输盤或谓鲁昭公子固未必塙然檀弓载季康子母死时公输若方小而般与敛事是般必年长於若可知攷康子父桓子卒於哀公三年其母死亦或在哀公初年则般当生於昭定间自昭公卒年下距楚声王元年亦已逾百岁则苏说与公输之年又不合窃以墨输二子年代参合校之墨子之止攻宋约当在宋昭公楚惠王时盖是时楚虽有伐宋之议而以墨子之言中辍故史无其事耳渚宫旧事谓公输子南游楚在惠王时其说盖可信子墨子 ,1,公输盘及注公输般鲁之号 公输般[盘],相传为春秋时鲁国人。又名鲁班,般、班古音同。号公输,后以其号为姓,《广韵?东韵》“公”字複姓下曰:“《墨子》鲁有公输班。” ,2,云梯之械及注大山四起 云梯,高与云齐的梯子、阶梯。这是形容高的称谓。云梯与械为同位语。械是云梯的上位概念。大概众多云梯耸立起来,气势宏伟,故形容为“大山四起”。大山,泰山。 ,3,宋 商人後代所立国,子姓。都商丘。宋国在楚国的东北方,鲁国的西南方。 28 ,1,,2,聞之起於齊毕云吕氏春秋爱类篇云自鲁往是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高诱云郢楚都也毕云文选广绝交论注引云公输般欲以楚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十日至郢王云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此作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文选注所引从略然亦有自鲁往裂裳裹足七字吕氏春秋爱类篇曰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正与世说新语注所引同则其为墨子原文无疑淮南脩务篇曰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裳裹足至於郢文亦小異而大同今本自鲁往作起於齐又无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八字盖後人删改之也诒让案神仙传云墨子闻之往诣楚脚坏裂裳裹足七曰七夜到见公输般而说之与诸书所云又小異見公輸盤公輸盤曰 ,3,,4,夫子何命焉爲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俞云有侮臣下脱 ,5,,6,者字公輸盤不說吴钞本作悦子墨子曰請獻十金毕云一本作千金是诒让案渚宫旧事亦作献千金於般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宋本国策作杀王吴师道校注引别本作 即武后所制人字则与此同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毕云太平御览引作階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 ,7,,8,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 ,9,,1,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毕云太平御览引作胡不已也诒让 ,1,起於齐及注自鲁往 《吕氏春秋》说“自鲁往”,则此处当是“起於鲁”,“齐”属下读。《尔雅?释诂上》:“齐,疾也。”齐、疾对转。“鲁”字大概是后人因为与“齐”连读,以为重复而删。 ,2,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从鲁国曲阜到楚都城郢的直线距离约七百公里,实际行程多于此数。 ,3,何命焉为 对我有什么赐教啊。命,有赐予义。为,语气词,相当于“乎”。 ,4,愿藉子 希望借助于您。说的是假您的手[杀之]。藉,借的同源通用字。 ,5,说 喜悦的本字,分化字作悦。《说文》:“说,说释也。”说释即悦怿。 ,6,请 表示谦敬的副词。一般在表示说话者自己动作的动词前。 ,7,忠 对所效力一方尽心,这里指对楚王尽心。《说文》:“忠,尽心曰忠。”公输般是鲁国人,这里不是指忠于自己的国家和国君。 ,8,强 意志坚定、坚强。《墨子?修身》:“志不彊者智不达。”说明意志的坚定的重要性。 ,9,知类 知道事物的类比关系而依类推理。《礼记?学记》:“知类通达。”郑玄注:“知类,知事义之比也。” 29 让案上乎字盖即胡之误二字音相近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 ,2,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吕氏春秋贵因篇云墨子见荆王 ,3,锦衣吹笙疑即此时事盖以救宋之急权为之也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宋策高诱 ,4,注云文轩文错之车也鄰有敝轝宋策神仙传并作弊輿而欲竊之舍其锦繡毕云 ,5,已上十一字旧脱据太平御览增一本亦有轝即輿異文耳顾云战国策有鄰有短褐而欲 ,6,,7,竊之短裋之借字详鲁问篇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高云言名此为何等人也王曰必爲竊疾矣毕云太平御览作耳王云案尸子止楚师篇及宋策並作必为有竊疾矣此脱有字则文义不明耕柱篇亦曰有竊疾也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毕云七字旧脱据太平御览增顾云战国策有此猶文軒之與敝轝也毕云太平御览引敝作弊荆有云夢尔雅释地十薮楚有云夢郭注云今 ,8,麋鹿滿之毕云太南郡华容县东南巴丘湖是也案华容为今湖北监利石首二县境犀兕 ,9,,10,平御览满作盈诒让案御览疑依宋策改江漢之魚鼈黿鼉爲天下富宋所爲 ,11,無雉兎狐貍者也爲宋策作谓字通毕云太平御览狐貍作鮒鱼王云作鮒鱼是也無雉 ,1,乎 胡的借字。乎、胡古音同。 ,2,见 使见,即推荐、介绍。分化字作“现”。 ,3,舍其文轩及注文错之车 舍,舍弃。分化字作捨,简化字作舍。文轩,涂上文饰的车子,指美观漂亮的车子。《说文》:“文,错画也。”“错,金涂也。” ,4,敝轝 敝,破败的、破损的。分化字作弊。轝,輿的异体字。 ,5,短及注裋之借字 短[shù],从豆声,古音在侯部,是裋的同源通用字。《说文》:“裋,竖使布长襦。从衣,豆声。”“襦,短衣也。”裋是童仆穿的比襦长些的短衣。 ,6,穅 《说文》:“穅,谷之皮也。从禾、米,庚声。康,穅或省作。”“康”字本已从米,后又加米旁分化出“糠”。 ,7,何若人 何如人,即什么样的人等。 ,8,犀兕 犀[xī],犀牛。兕[sì],一种兽,象野牛。犀和兕的皮都很厚,可制铠甲。 ,9,黿鼉 黿[yuán],大鳖。鼉[tuï],扬子鳄,古称猪婆龙,皮可制鼓。黿鼉在古人看来是有灵性之物。 ,10,所为 所谓。 ,11,雉兔狐貍及注狐貍作鮒鱼 雉兔狐貍是寻常动物,犀兕麋鹿和鱼鳖黿鼉则是名贵动物 30 兔对上文荆有犀兕麋鹿言之無鮒鱼对上文荆有魚鼈黿鼉言之若狐貍则与魚鼈黿鼉不相应此後人不晓文意而改之也尸子战国策并引作鮒鱼诒让案神仙传亦作鮒鱼此猶粱肉之與穅糟也道藏本及吴钞本并作糠即穅之俗備城门篇止作康荆有長松文梓楩枬 ,1,豫章高云皆大木也毕云说文無楩字玉篇云鼻县切楩木似豫章陆德明尔雅音义云鼻县反又婢衍反字指云[木則]木似豫章尸子作梗太平御览引此亦只作梗案道藏本季本并作梗吴钞本作楩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引郭璞云梗杞也似梓枬叶似桑豫章大木也生七年乃可知也说文木部梗为山枌榆与楩枬異木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 ,2,事之攻宋也毕云战国策云臣以王吏之攻宋王史盖三叓之误说文云叓古文事尸子作王使太平御览作王之攻宋顾云国策王吏与此文三事皆有误疑当云臣以王之事攻宋也诒让案三事疑当作三吏逸周书大匡篇云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孔晁注云三吏三卿也左传成三年晋侯使鞏朔献齐捷于周王使委于三吏杜注云三吏三公也神仙传作臣闻大王更义攻宋则似是王吏之譌爲與此同類臣见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毕云已上十一字旧俱脱太平御览有或当在此顾云此十一字不当有战国策無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 ,1,云梯必取宋毕云太平御览引有云宋王曰公输子天下之巧士作爲云梯设以攻宋曷为弗取二十三字皆与此異岂此文已为后人所节与诒让案御览所引与淮南子修务训文略同吕氏春秋爱类篇亦云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已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旧本或与彼二书同於 或地方特产,墨子以此对比楚国物产之富与宋国物产之乏。楚在南方,川泽广阔,宋在北方,地理不同,所以墨子未必举南北之水产以相应,不必拘泥于对应而改为鮒鱼。 ,1,長松文梓楩枬豫章 长松,高大的松树。 文梓,纹理鲜明的梓树。梓的木质优良。 楩枬,楩[pián]是大木,质地优良,宜作建筑大材。《玉篇》鼻县切,《尔雅音义》鼻县反又婢衍反,切上字鼻、婢都是並纽,全浊;切下字县在去声霰韵,衍在上声獮韵。全浊在现代,声母上,平声送气;声调上,浊上变去,去声乃为去。《广韵》房连切,全浊,平声仙韵,pián音是人这个切音来的。 枬是枏[nán]的误字。枏是楠的異体字。楠也是名贵大木。 豫章,《战国策?宋卫策》作豫樟,即枕树和樟树。一说豫章即指樟树。 ,2,臣以至攻宋及注毕云至之讹 一本作“臣以三事言之,王之攻宋也”。今本脱“言之王”三字,当据补。三事指上面所举车、衣、食三事。“臣以三事言之,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是说,我拿上举三种不明智的做法来说明,大王您攻打宋国是与这三种做法同样的。毕氏、孙氏认为“三事”当作“三吏”或“王吏”,但本文前后都没有出现“三吏”、“王吏”,《墨子》全书也没有“三吏”、“王吏”。顾氏认为当作“王之事攻宋”,但《墨子》全书除此之外没有以动宾结构作“事”的宾语的用法。皆不可取。 31 ,2,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史记索隐云谓墨子为术解身上革带以为城也牒者小木札也械者楼橹等也毕本牒改作褋云旧作牒太平御览兵部引作褋北堂书抄作襟案作褋者是也[衤葉]省变为褋说文云南楚谓禅衣曰[衤葉]玉篇云褋徒颊切禅衣也[衤葉]同又案陈孔璋为曹洪与文帝书云墨子之守萦带为垣折箸为械则似以意改用之王云禅衣不可以为械毕改非也史记孟子荀卿传集解引此正作牒索隐曰牒者小木札也说文札牒也广雅曰牒版也故可以为械後漢书张衡传注亦引作牒洪颐煊说同俞云毕据太平御览改作褋王氏又以作牒为是其实牒褋皆叚字也其本字当作梜梜与牒叠韵字玉篇仌部[冫枼][冫夾][冫枼]也虫部蛱蛱蝶也挟之与牒亦犹[冫夾]之与[冫枼]蛱之与蝶声近而义通矣礼记曲礼篇羹之有菜者用梜郑曰梜犹箸也以梜为械者以箸为械也陈孔璋书曰折箸为械案俞说亦 ,3,通世说注引亦云墨子萦带守之与陈琳文同神仙传作以幞为械尤误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毕云太平御览城一作宋之下御览引有具字诒让案史记集解文选注引並与今本 ,4,同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文选注攻下有城字神仙传同史记索隐引刘 ,5,氏云械谓飞梯橦车飞石车弩之具子墨子之守圉有餘毕云圉史记集解引作固一本作固太平御览作禦御览引有云今公输设守之械墨子设守之备公输九攻而墨子九拒之终弗能入於是乃偃兵辍不攻宋俱多於此文诒让案御览所引亦与淮南子文略同疑皆涉彼而譌公 ,6,輸盤詘广雅释诂云诎屈也古字通吴钞本作屈毕云太平御览引作屈文选注作出诒让案史记集解引仍作诎索隐云诎音丘勿反谓盘技已尽墨守有馀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吕氏春秋慎大篇高注云墨子曰使公输般攻宋之城臣请为宋守之备公输般九攻之墨子九却之又令公输般守备墨子九下之未知何据而下史记集解引有言字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 ,1,必 一定能够。 ,2,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及注牒者至折箸为械 带,革带。革带硬板,可以围成一圈作模拟的城墙。牒,扁平而齐整的小木片、简札。公输般所用的、模拟攻城器械的牒,当是他平时弃置的小木片。薄平可以叠放,所以叫作牒。褋、[冫枼]、蝶,都有薄扁可交叠的特征,所以名称相同。孙诒让认为牒是箸,即筷子。筷子用以挟饭菜,所以可以称作梜,但筷子横截面并不扁平,不可能叫作牒,也不适宜作攻城阶梯的模拟物。梜与牒虽然叠韵,但意义不同。 ,3,设 设置。包括设计并摆出的意思。 ,4,距 抵御。歫的借字,《说文?止部》:“歫,止也。”《足部》:“距,鸡距也。”歫,後作拒。歫与御音义相近,使停止、抵御、防御、对付,意义相通。 ,5,守圉 守御。圉与御同源。这里指守御的器械,械字承前面“攻械”省。 ,6,诎 穷尽、到尽头。这里指没有其他办法。 32 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毕云文选注引有之字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毕云文选注有乃字是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釐文选注引作氂陈琳书云翟氂即墨禽二字名也汉书儒林传亦作氂案禽子名後備城门備梯篇亦作滑釐史记索隐云禽滑釐者墨子弟子之姓字也釐音里吕氏春秋当染篇作禽滑[殹康]尊师篇作禽滑黎列子杨朱篇作禽骨釐殷敬顺释文作禽屈釐音骨貍汉书古今人表同惟列子湯问篇庄子天下篇说苑反质篇与此同滑骨屈釐氂黎并声近字通孟子告子篇鲁有慎滑釐或谓即禽子非也前耕柱篇有骆滑氂汉书有丞相刘屈氂疑皆同禽子名吕览作[殹康]字书所无当即斄之譌说文犛部云斄彊曲毛可以箸起衣段玉裁谓刘屈氂当本作屈斄谓彊曲毛若然禽子名亦当作屈斄与已持臣守圉之器毕云史记集解 ,1,引圉作国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旧本待作侍苏云侍当作待是也今据正雖殺臣 ,2,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毕云请後汉书注引作楚宋史记集解云宋城矣文选注引作也诒让案後汉书张衡传注引与今本同 思考与练习: 一、简要说明语法现象: (1) 找出课文中的“见”字用例,并说明它们的不同用法。 (2) 比较本篇中“吾”与“我”用法的不同。 (3) 比较本篇中宾语前面有介词“於”与没有介词“於”的情况。 二、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段落: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爲政於國家者情欲譽之審賞罰之當刑政之不過失是故 子墨子曰古者有語謀而不得則以往知來以見知隱謀若此可得而知矣今師徒唯毋興起 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爲者也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穫歛今唯毋廢一 時則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今嘗計軍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住而靡弊腑冷 不及者不可勝數又與矛戟戈劒乘車其列住碎折靡弊而不及者不可勝數與其牛馬肥而 往瘠而反徃死亡而不反者不可勝數與其涂道之脩逺粮食輟絕而不繼百姓死者不可勝 數也與其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饑飽之不節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丧師多不 可勝數丧師盡不可勝計則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勝數國家发政奪民之用廢民之利 若此甚衆然而何爲爲之[墨子非攻中] ,1,寇 以武力入侵的人。《说文?攴部》:“寇,暴也。” ,2,無 副词,相当于“不”。上古汉语中“無”出现在动词前表示否定是经常的用法。 33 11.項羽本紀(節選) 本文是三家注本《史記?項羽本紀》的節選。所謂《史記》三家注本,是指南朝劉宋人裴駰《史記集解》、唐人司馬貞《史記索隱》、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裴駰《史記集解》是《史記》源頭性版本,唐人司馬貞《史記索隱》、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均依據《集解》本《史記》原文而作疏注。三家注的合刻本,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當是南宋甯宗慶元二年(西元1196年)建安黃善夫刊本《史記集解索隱正義》一百三十卷。三家注合刻本,公認爲善本的當是局本—清同治五至九年(西元1866—1870年)由唐仁壽、張文虎校勘金陵書局刻本《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刻本》一百三十卷。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的底本便是金陵書局刊刻的《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刻本》。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芝川鎮)人。其生卒年,迄今尚無定論,據王國維考證,應爲前145年至前86年,享年約60歲。其父司馬談,爲漢武帝時太史令,好黃老之學,兼通易學及天文星曆。司馬遷,子承父業,繼任太史令,爲完成《史記》的寫作打下了基礎。 《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至黃帝,下至太初,貫穿三千年。司馬遷的生平事迹和《史記》寫作緣由,詳見《史記?太史令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 《史記》的述史原則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全書共分五體130篇:一.《本紀》12篇;二.《表》10篇;三.《書》8篇;四.《世家》30篇;五.《列傳》70篇,字數爲526500字。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正文字數爲555660,因有後人文字增竄而致。 《史記》五體結構義例是一個完整的創作體系。司馬貞《史記索隱?補史記序》認爲:“本紀十二象歲星之周;八書有八篇,法天時之八節;十表放剛柔十日;三十世家比月有三旬;七十列傳取懸車之暮齒;百三十篇象閏而成歲。”可供參考。 司馬遷獨創了以“太史公曰”爲表徵的系統的史論形式—序論、贊論、論傳。十表、八書和類傳,往往前置貫通古今的富於理論色彩的序論;而本紀、世家、列傳,往往後置褒貶人物的富於感情色彩的贊論;至於論傳則是夾敘夾議,爲全書之總綱。 司馬遷又獨創了附記法,既主述重要歷史事件,又附述次要歷史事件,既主述重要歷史人物,又附述次要歷史人物。《史記》各體均有附記,如《項羽本紀》附楚懷王雄心,《六國年表》中韓表附鄭,魏表附衛,《封禪書》附方士煉丹求仙,《管蔡世家》附文王諸子。《列傳》可分三類:專體,一人一傳;合傳,二人或二人以上同傳;類傳,一類標題爲傳。三類列傳,均含主傳與附傳,表示列傳人物的主次,如灌夫附魏其武安侯傳、周昌、任敖、申屠嘉附張蒼傳。 司馬遷把一生全部獻給了《史記》,《史記》也孕育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文 34 化巨人—司馬遷。《史記》既是史學的一座豐碑,又是文學的一面旗幟。典型化的歷史人物的文學藝術化的塑造,表現了司馬遷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體現了司馬遷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思想,促進中國歷史學和文學的發展。 《項羽本紀》是一篇破例爲體的特殊本紀。本紀依例記載歷代帝王。項羽號稱霸王而未成帝業。但項羽滅秦,分封十八王。“政由羽出”。故在《秦始皇本紀》與《漢高祖本紀》之間編列《項羽本紀》,以彰項羽滅秦之功。 本文節選了《項羽本紀》的兩大部分:項羽的青年時代;項羽與鴻門宴。如果說,青年時代的項羽,在粗疏豪放中顯示出若干非凡才氣,而鴻門宴上的項羽,在剛愎獨斷中卻暗含並預示出若干必然的悲劇色彩。圍繞著項羽所展開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驚心動魄;圍繞著項羽所表現的人物言語行爲,練達精悍,耐人尋味。 1項籍者下相人也集解地理志臨淮有下相縣索隱縣名屬臨淮案應劭云相水名出沛國沛國有相縣其水下流又因置縣故名下相也正義括地志云相故城在泗州宿豫縣西北七 2十裏秦縣項胡講反籍秦昔反字羽索隱按下序傳籍字子羽也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34父項梁索隱按崔浩云伯仲叔季兄弟之次故叔云叔父季云季父梁父即楚將項燕正義燕烏賢反爲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集解始皇本紀云項燕自殺索隱此云爲王翦所殺與楚漢春秋同而始皇本紀云項燕自殺不同者蓋燕爲王翦所圍逼而自殺故不同耳項氏世世 5爲楚將封於項索隱地理志有項城縣屬汝南正義括地志云今陳州項城縣城即古項子國故姓項氏 67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 1下相:秦縣名,在今江蘇省宿遷市宿豫縣西。 2起: 起義。 3季父:小叔父。季,排行在末。 4項燕:楚名將。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秦將王翦破楚,虜楚王。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駐兵淮南。次年,王翦等又再破楚,昌平君死,項燕自殺。 5項:秦縣名,在今河南省項成縣東北。 6書:寫字、認字。 7去:放棄,丟棄。 35 12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索隱按逮訓及謂有罪相連及爲櫟陽縣所逮錄也故漢每 345制獄皆有逮捕也正義櫟音藥逮音代乃請蘄集解蘇林曰蘄音機縣屬沛國獄掾曹咎書5678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集解應劭曰項梁曾坐事傳系櫟陽獄從蘄獄獄掾曹咎取書與司馬欣抵歸已止也韋昭曰抵至也謂梁嘗被櫟陽縣逮捕梁乃請蘄獄掾曹咎書至櫟陽獄掾司馬欣事故得止息也索隱按服虔云抵歸也韋昭云抵至也劉伯莊云抵相憑讬也故應劭云項梁曾坐事系櫟陽獄從蘄獄掾曹咎取書與司馬欣抵歸已息也項梁殺人與 910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 11121314常爲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 15渡浙江索隱韋昭云浙江在今錢塘浙音折獄之折晉灼音逝非也蓋其流曲折莊子所謂淛河即其水也淛折聲相近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16171819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集解韋昭曰扛舉也索隱說文云橫 1竟學:學到底。竟,窮盡;窮究其事。 2有櫟(yuâ)陽逮:被櫟陽縣令逮捕。櫟陽,秦縣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 3蘄(qí):秦縣名,在今安徽省宿縣南。 4獄掾(yuàn):掌管訴訟刑獄的佐吏;典獄長。 5書:信,說情的信。 6抵:送達,送到。 7故:緣故,指求請之信。 8已:停,止,平息。 9吳:秦縣名,即今江蘇省蘇州市。 10喪:喪事。 11主辦:主持操辦的人。 12陰:暗中,暗地裏。 13部勒:部署;組織,約束。 14會稽:秦郡名,郡治在今江蘇省吳縣市,轄江蘇省東部和浙江省西部。一說,會稽,即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的會稽山。 15浙江:即今錢塘江。 16族:滅族,誅滅全族。 17奇:以„„為奇;讚賞,稱奇。 18八尺:漢制一尺合今公制約23公分,八尺餘約折合1.9米。 19扛:舉。 36 1關對舉也韋昭云扛舉也音江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 234行略定秦地函谷關集解文穎曰時關在弘農縣衡山嶺今移在河南穀城縣索隱文文穎曰在弘農縣衡山嶺今移在穀城顔師古云今桃林縣南有洪滔澗水即古之函關按山形如函故稱函關正義括地志云函谷關在陝州桃林縣西南十二裏秦函谷關也圖記云西去長安四 56百餘裏路在穀中故以爲名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 78910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 11121314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珍 151617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 1819十萬在新豐鴻門集解孟康曰在新豐東十七裏舊大道北下阪口名也沛公兵十萬 1憚:害怕。 2行:行進,進軍。 3略:攻取。 4函穀關:由東入秦的險關,在今河南省靈寶西南。 5沛公:劉邦為豐沛人,起兵於沛,因稱沛公。 6鹹陽:秦的首都,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7當陽君:姓英,名布;又因受過黥面之刑而稱黥布。後來背楚降漢。 8戲西:戲水之西。戲水,渭水支流,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 9軍:駐軍。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10霸上:地名,即白鹿原,在今陝西省西安東南。 11左司馬:官名,主管軍務。 12王(wàng):稱王。名詞用作一般動詞。 13關中:函穀關以西的區域,與今陝西省大致相當。 14子嬰:秦二世胡玄的侄子。趙高逼殺二世,立子嬰渭親王。子嬰殺趙高以降迎劉邦。 15有:佔有,占為己有。 16旦日:第二天早晨。 17饗(xiǎng):用酒肉犒賞。 18新豐:秦縣邑,因劉邦出自江蘇豐沛,故漢仿江蘇豐縣而設新豐縣,故城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北。 19鴻門:山阪名,項羽駐軍的營地,在新豐之東,今稱項王營。 37 12在霸上範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 3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子氣也急擊勿失 456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索隱名纏字伯後封射陽侯素善留侯張良張 78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 910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爲韓王送沛公正義爲於僞反沛公今事有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爲之柰何張良曰 11誰爲大王爲此計者曰鯫生集解徐廣曰鯫音士垢反魚名駰案服虔曰鯫音淺鯫小人 1213貌也瓚曰楚漢春秋鯫姓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 14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爲之柰何張良 15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 16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 1山東:華山(崤山)以東,泛指秦以外的東方六國。 2美姬:美女。 3望其氣:察望劉邦行止處頭上的雲氣、雲彩。古人預測時局人事所常用的一種迷信方法。 4左尹:楚官名,左相。 5素:平素,平常。 6張良:字子房。其三代相韓,張良為韓王韓成司徒。 7之:到,往。 8具:詳,全。 9去:離開。 10韓王:即韓成。為韓諸公子,項梁立為韓王。 11鯫(zōu)生:詈語。鯫,小雜魚,劉邦藉以罵人,猶言小雜種。 12距:“據”的借字,“守”的意思。 13內:“納”的借字,“進”的意思,改讀nà。 14當:相當,相匹敵。 15故:故交,舊誼,舊交情。 16活:使動用法,“使„„活”,救活。 38 123長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 45678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爲壽約爲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8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 9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 101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於是項伯複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 121314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15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複見將軍於此今者 16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 17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鄉坐亞父南鄉坐亞 18父者範增也集解如淳曰亞次也尊敬之次父猶管仲爲仲父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 1孰與君少長:表示比較的習慣句式,猶言:項伯與您相比,誰大誰小。 2兄:像對待長兄一樣地。名詞用作狀語。 3要(yāo):邀約,邀請。 4卮(zhī):酒杯,杯。 5為壽:敬酒祝壽,或祝長壽,或祝健康,或祝如意。 6婚姻:親家,兒女親家。 7秋豪:初秋時分禽獸新長出的細毛,用來比喻纖細微小的東西。 8籍:登記;編登戶籍。 9倍德:“背”的借字,“背信棄義”的意思。 10蚤:“早”的借字。 11謝:謝罪,道歉。 12從(zîng):使„„跟從,使動用法。 13騎(jì):騎兵。 14戮力:合力,齊心合力。 15不自意:自不意,自己不曾意料。 16郤(xì):“隙”的借字,“嫌隙”的意思。 17東向坐:面東而坐。為古代尊座、首座。 18亞父:次父,僅次於父親。這是項羽對範增的尊稱。 39 12侍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範增起出召 345項莊正義項羽從弟謂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壽壽畢請以劍舞因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莊則入爲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67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 8910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正義擁紆拱反盾食允反交戟之衛士欲止不 11121314內樊噲側其盾以撞正義直江反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 1516項王正義瞋昌真反頭髮上指目眥盡裂正義眥自賜反項王按劍而跽索隱其紀反謂長跪曰客何爲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 1718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 19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啗之索隱啗徒覽反凡以食餧人則去聲自食則上聲項王曰壯士能複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 2012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 1數(shuî)目:數:屢次;目:看,示意,使眼色,名詞用作動詞。 2玉玦:佩置在腰間的半環形玉璧。玦,決音同,古人佩玦以警策自己遇事要果決。 3項莊:項羽的堂兄弟。 4忍:忍心,狠心。 5若:你,第二人稱代詞。 6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名詞用作狀語。 7樊噲(kuài):沛人,劉邦手下的勇將。 8同命:同生死。與劉邦同生死,則意謂同項羽拼命。 9擁:抱。現代雙音詞“擁抱”同義聯合。 10交戟:交叉舉戟,以示禁止入內。戟:古代的一種柄頭有利刃的長柄兵器。 11側其盾:向旁側橫舉盾牌。 12仆:倒地,向前倒下。 13披帷:掀開營帳。披:揭,掀;帷:帳,營帳。 14瞋(chēn)目:瞪大眼睛。 15目眥(zì):眼眶。 16跽(jì):古人席地而坐,雙膝著地,股脛相連,臀部落在腳後跟上。若欲起身,則臀部離開腳後跟,上身挺直,成長跪姿態,這就稱作“跽”。 17鬥卮:容盛一鬥酒的大容器。 18彘(zhì)肩:豬的前腿。 19啗(dàn):吃,啃。 20舉:全,盡,完。 40 3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 45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爲大王 678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 9出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集解徐廣曰一本無都字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 1011未辭也爲之柰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爲刀121314俎我爲魚肉何辭爲於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曰大王來何操曰 1516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爲我獻之張良曰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裏沛公 17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索隱漢書作紀通通紀成之子 1819四人持劍盾步走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 2021不過二十裏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間至軍中張良入謝曰沛 22公不勝桮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鬥一雙 1勝(shēng):盡,極,重。 2懷王:戰國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熊心被項梁推為起義軍名以上的首領,仍沿襲祖號稱為楚懷王,以加強號召力。後為項羽所殺。 3毫毛:即“秋毫” 4細說:小人之言。 5竊:私下,個人,謙詞。 6未有以應:未能應,沒有什麼話來應對。 7從良坐:靠著張良坐。 8如廁:去廁所。 9都尉陳平:都尉,武官。陳平先為項羽都尉,後投靠劉邦為謀主。 10細謹:細微之處的謹慎,小節,小錯。 11小讓:細小方面的責難。讓,責,責備。 12俎(zǔ):刀板,刀砧板。 13何辭為:為什麼要辭行呢,何,疑問代詞作狀語;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14操:持,拿,帶。 15玉斗:酒器,用玉做的酒器。 16會:適逢,趕上。 17置:棄置,丟棄。 18道:取道,經由。 19間:小道,抄小路。 20度(duï):揣度,估計。 21謝:道歉。 22杯杓:酒杯。這裏用借代義,指酒力。 41 12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曰沛公安在良曰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集解如淳曰脫身逃還其軍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鬥置 3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集解徐廣曰唉烏來反索隱音虛其反皆歎恨發聲之辭豎子 45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爲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思考與練習 1(“乃請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句中的“抵”,三家注各有什麼解釋, 2(指出本篇中名詞用作狀語的句子。 3(指出本篇中有破讀現象的字。 [答案]: 1(《集解》引應昭曰:“抵,至也。”《索隱》引服虔曰:“抵,歸也。”又引劉伯莊曰:“抵,相憑證也。” 2(“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詞作狀語。 3(“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中,“從”破讀為zîng,“騎”破讀為jì。 1安在:在哪里。 2督過:責備,找過錯。 3豎子:詈語,猶言“小東西”。樊增明罵項莊,暗指項羽。 4謀:謀劃,策劃。 5立:立刻,立即,作狀語。 42 12.留侯世家(節選) 本文節選自《史記?留侯世家》。 《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至黃帝,下至太初,貫穿三千年。司馬遷的生平事蹟和《史記》寫作緣由,詳見《史記?太史令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把一生全部獻給了《史記》,《史記》也孕育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文化巨人—司馬遷。《史記》既是史學的一座豐碑,又是文學的一面旗幟。典型化的歷史人物的文學藝術化的塑造,表現了司馬遷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體現了司馬遷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思想,促進了中國歷史學和文學的發展。 本文對張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作了全面的描述,從博浪椎擊秦皇到圯上跪履老父,從替沛公解鴻門之危厄到薦三雄(韓信、彭越、黥布)助劉邦成漢興之偉業,從建議封仇故以示群臣到拒封三萬戶以示願棄人間事,一系列的謀劃展現了張良具有文韜武略和遠見卓識的“王者師”的生動形象,顯示了張良在創建漢王朝的過程中所起的運籌策幃帳,決勝千裏外”的重要作用。 1留侯索隱韋昭云留今屬彭城按良求封留以始見高祖於留故也正義括地志云故留 1留侯:張良封候於留,留侯便是其封號。留,縣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 43 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裏今城內有張良廟也張良者索隱漢書云字子房按王符皇甫謐 1並以良爲韓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賊急乃改姓名而韓先有張去疾乃張譴恐非良之先代其先韓人也索隱良既歷代相韓故知其先韓人顧氏按後漢書云張良出於城父城父縣屬潁川也 23正義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郟城縣東三十裏韓也大父開地集解應劭曰大父祖父開地名456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集解韓系家及系本作桓惠王悼 78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 9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爲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索隱謂大父及父相韓五王故云五代 10良嘗學禮淮陽正義今陳州也東見倉海君集解如淳曰秦郡縣無倉海或曰東夷君長索隱姚察以武帝時東夷穢君降爲倉海郡或因以名蓋得其近也正義漢書武帝紀云元年東夷穢君南閭等降爲倉海郡今貊穢國得之太史公修史時已降爲郡自書之括地志云穢貊在高麗南新羅北東至大海西得力士爲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集解服虔曰狙伺候也應劭曰狙七預反伺也徐廣曰伺候也音千恕反索隱按應劭云狙伺也一 11曰狙伏伺也音七豫反謂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故今云狙候是也擊秦皇帝博浪沙中索隱服虔云地在陽武南按今浚儀西北四十裏有博浪城正義晉地理記云鄭陽武縣有博浪沙按今當官道也誤中副車索隱按漢官儀天子屬車三十六乘屬車即副車而奉車郎禦而從後秦 1先:祖先,先世,先人。 2大父:祖父。 3開地:張良祖父名。 4相:為相,作相。名詞用作動詞。 5韓昭侯:韓國第六代君主,在位26年(前358―前333年)。宣惠王:昭侯之子,在位21年(前332―前312年)。襄哀王:宣惠王之子,在位16年(前311年―前296年),亦稱襄王。 6釐王:襄王之子,在位23年(前295―前273年),亦稱僖王。悼惠王:釐王之子。 7宦事:用做官的方式去事奉。宦,官,用作狀語;事,事奉。 8家僮:家奴。僮:奴僕。 9悉:盡,全部;語義指向“家財”。 10淮陽:漢郡國名,郡治陳,即今河南淮陽。 11狙(jū)擊:像狙之擊物,伏擊、伺機出擊。狙,獼猴,名詞用作狀語。 44 12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爲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34良嘗間從容索隱嘗訓經也間閑字也從容間暇也從容謂從任其容止不矜莊也步 5步遊下邳索隱邳被眉反按地理志下邳縣屬東海又云邳在薛後徙此有上邳故此曰下邳也 6也圯上集解徐廣曰圯橋也東楚謂之圯音怡索隱李奇云下邳人謂橋爲圯音怡文穎曰沂水上橋也應劭云沂水之上也姚察見史記本有作土旁者乃引今會稽東湖大橋名爲靈圯圯亦音 789夷理或然也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索隱崔浩云直猶故也亦恐不 101112不然直言正也謂至良所正墮其履也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集 131415解徐廣曰一云良怒欲罵之索隱毆音烏後反爲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 16爲取履因長跪履之索隱業猶本先也謂良心先已爲取履故遂跪而履之父以足受 1718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複還集解徐廣曰一曰爲其老強忍下取履 19因進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父去裏所複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 1索:尋索,搜索,搜捕。 2賊:殺,刺殺。 3嘗:曾經。 4間(xián):空閒。 5下邳:秦縣名,今江蘇邳州市與睢寧縣一帶。 6圯(yí):橋,土橋,旱橋。 7褐(hâ):粗布短衣。 8直:特,特地,故意。 9墮:掉落,掉下,落下。 10顧:回頭看,回頭。 11孺子:孺,童子;子,孩子。小孩子,小傢夥。 12愕然:吃驚發愣的樣子。 13彊:後作“強”,讀作qiǎng. 14履我:給我把鞋穿上。履,用作動詞。 15業:已,已經。 16履之:給他穿上鞋。履,用作動詞。 17目:看,望。 18裏所:一裏多路。所,表概數,與“餘”相同。 19平明:天剛亮時。 45 1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複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複 234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集解徐廣曰編一 56一作篇曰讀此則爲王者師矣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正義括地志云穀城山一名黃山在濟州東阿縣東濟州故濟北郡孔文祥云黃石公鬚眉皆白杖丹黎履赤舄遂去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正義 7七錄云太公兵法一袠三卷太公姜子牙周文王師封齊侯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89居下邳爲任俠項伯常殺人從良匿 10後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爲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還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爲廄1112將集解漢書音義曰官名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爲 1314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索隱殆訓近也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 1怪之:以此為怪,認為這樣作很奇怪;怪,用作意動詞。 2夜未半:未夜半,未到半夜的時候。 3有頃:有一會兒,有一段時間。 4編:冊。以皮條穿連竹簡稱作“編”。若干編竹簡便成為書,因此又以“編”為書的單位。 5王者師:帝王的老師。 6興:興起,興發,指張良可以有所作為了。 7異之:同“怪之”。對這本書感到很怪異。異,用作意動詞。 8任俠:負氣仗義,打抱不平。《漢書?季布傳》顏師古注“任俠”:“謂任使其氣力,俠之言挾也,以權力俠輔人也。” 9常:“嘗”的借字,曾經。 10假王:臨時代理的楚王。假,假代,代理。 11廄(jiù)將:馬官,管理馬匹的官。廄,馬棚。 12善之:認為張良的計策好。善,用作意動詞。 13省(xǐng):察,明察,覺悟。 14殆:大約,大概,表測度性語氣副詞。 46 1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爲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爲韓王以良 23良爲韓申徒集解徐廣曰即司徒耳但語音訛轉故字亦隨改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 4略韓地得數城秦輒複取之往來爲遊兵潁川 56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餘城擊破楊熊軍 78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沛公欲以兵二 910萬人擊秦嶢下軍集解徐廣曰嶢音堯良說曰秦兵尚彊未可輕臣聞其將屠 111213者子賈豎易動以利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爲五萬人具食集解徐廣曰 1415五一作百益爲張旗幟索隱音其試二音諸山上爲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啗 16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鹹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索隱謂卒將離心而懈怠擊之沛公乃引兵 17擊秦軍大破之北至藍田再戰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1樹黨:建立自己的力量。樹,建立;黨,同夥,自己人。 2申徒:原指執掌教化的官,現指職同丞相的司徒。司徒轉為申徒,“語音訛轉,故字亦隨改”。 3將(jiàng):率領。 4輒:就,往往。 5轘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 6下:攻下,攻取。 7陽翟(dí):即今河南省禹州市。本為韓國首都。 8南:向南進軍。南,方位名詞用作動詞。 9嶢(yáo)下軍:嶢關下的守軍。嶢,嶢關,又稱藍關、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 10輕:輕視,以„„為輕。輕,形容詞用作意動詞,省略意動詞後的賓語。 11屠者子:屠戶之子。 12賈豎:做生意的傢夥,商賈小人。賈,經商,做生意;豎,豎子,對人的蔑稱,猶言豎子。 13壁:壁壘,營壘。 14酈(lí)食(yì)其(jī):人名,劉邦的謀士。後為齊王田廣所烹殺。 15啗(dàn):吃,使„„吃,引誘,誘惑。 16畔:“叛”的借字。 17竟:結束,終於。 47 1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 2沛公出舍沛公不聽集解徐廣曰一本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將欲爲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噲曰今臣從入秦宮所觀宮室帷帳珠玉重寶鍾鼓之飾奇物不可勝極入其後宮美人婦女以千數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原沛公急還霸上無留宮中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爲無 34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爲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爲資集解晉灼曰資藉也欲沛公反秦奢泰服儉素以爲藉也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爲虐且忠言逆耳利 5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原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 „„„„ 67漢元年正月沛公爲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鬥良具以 8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集解如淳曰本但與巴蜀故請漢中 910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正義括地志云襃谷在梁州襃城縣北五十裏南中山昔秦欲伐蜀路無由入乃刻石爲牛五頭置金於後僞言此牛能屎金以遺蜀蜀侯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塹山堙穀致之成都秦遂尋道伐之因號曰石牛道蜀賦以石門在漢中之西襃中之北是又云斜水源出襃城縣西北衙嶺山與襃水同源而流派漢書溝洫志云襃水通沔斜水通渭皆以行船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1112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良至韓韓王成以 1意:打算。 2出舍:到外面去住。出,指離開秦王宮。 3殘賊:殘暴的殺人者,指秦王。 4縞(gǎo)素:比喻生活儉樸。縞,白色絹綢;素,未染色的絲織品。 5霸上:即白鹿原,在今陝西長安縣東。亦作灞上。 6漢元年:即西元前206年。 7溢:鎰的借字。古代金屬重量單位名。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一鎰即一斤。 8遺(wâi):贈送。 9許:許諾,允許,答應。 10褒中:漢縣名,在今陝西褒城東南。 11棧 (zhàn) 道:在懸崖峭壁上鑿孔架樁鋪板而構建的山腰通道。 12意:心意,看法。 48 1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 23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 45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爲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 67亦已還定三秦矣複以良爲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 89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郤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 1011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1213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14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爲畫策時時從漢王漢三年項羽急圍漢 1516王滎陽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食其曰昔湯伐桀封其後於杞武 1東:向東去。方位名詞用作動詞。 2反書:反叛的信。 3北:向北。名詞用作狀語。 4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市。 5間(jiàn)行:秘密地逃走。間,秘密,抄小道。 6成信侯:成信,封號。取義為劉邦對張良去楚歸漢堅守信義的嘉許。 7還:退,退兵。 8梟(xiāo)將:勇將,猛將。 9郤:隙之借字。嫌隙。 10屬(zhǔ):委任;委託;交付。 11當一面:承當一方重任。 12隨何:人名,劉邦的謀士。 13說(shuì):遊說,勸說。 14特將:獨自帶兵作戰。特,獨,獨自。將,率領。 15橈:曲木;橈曲;摧折,削弱。 16杞(qǐ):古國名,在今河南省杞縣。 49 12王伐紂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 3錐之地陛下誠能複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 456之德莫不鄉風慕義原爲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 7朝漢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89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爲我計橈楚權者其以酈生語告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誰爲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 10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爲大王籌之集解張晏曰求借所食之箸用指畫也或曰前世湯武箸明之事以籌度今時之不若也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 11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 12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索隱按崔浩云表者標榜其裏門也商容紂時賢人也韓詩外傳曰商容執羽馮於馬徒欲以化紂而不能遂去伏於太行山武王欲以爲三公故 13辭不受餘解在商紀釋箕子之拘集解徐廣曰釋一作式拘一作囚封比幹之墓今陛 14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發 1宋:古國名,地在今江蘇省徐州市以西和河南省商丘市以東一帶。 2社稷:代指國家。社,土神;稷,穀神。 3受印:授予王印。受,後作“授”。 4鄉(xiàng)風:歸附。鄉,後作“嚮”。 5南鄉:面南。 6斂袵(rân):整理衣襟,以示恭敬。斂,收,整理;袵,衣襟,衣服。 7趣(cù):急速,趕快,催促。 8方:正,正在。 9前:到前面來。方位名詞用作動詞。 10籌:籌碼,計數的用具;用作動詞,籌算。 11之:到,於。 12表:標誌;標榜;宣揚。 13封:填土修墳。 14式:“軾”的借字,讀作shì。軾,車前供人倚憑的橫木。用作動詞,扶憑車軾,以示敬 50 12钜橋之粟散鹿台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 3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爲軒集解如淳曰革者革車也軒者赤黻乘軒也偃武備而治禮樂也索隱蘇林云革者兵車也軒者硃軒皮軒也謂廢兵車而用乘車也說文云軒曲周 4屏車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 5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爲今陛下能休馬無 6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陰索隱按晉灼云在弘農閺鄉南穀中應劭十三州記弘農有桃丘聚古桃林也山海經云誇父之山北有桃林廣三百里也以示不復輸積今陛下能放牛不復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離其 7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遊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複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與誰 8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無彊六國立者複橈而從之集解漢書音義曰唯當使楚無彊彊則六國弱從之索隱按荀悅漢紀說此事云獨可使楚無彊若彊則六國屈橈而從之又韋昭云今無彊楚者言六國立必複屈橈從楚是二說意同也陛下焉得而臣之誠 910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索隱高祖罵酈生爲豎儒謂此儒生豎子耳幾音祈幾者殆近也而公高祖自謂也漢書作乃公乃亦汝也令趣銷印 意。 1鉅橋:商紂王的大糧倉,故址在今河北省曲周縣東北。 2鹿台:商紂王儲藏財物的府庫,故址在今河南省湯陰縣境內。 3偃革為軒:廢置兵車,製造普通坐車。革,兵車,戰車;軒,有蓬蓋的普通坐車。 4用兵:使用兵器,發動戰爭。 5休馬:使戰馬休息,指不用戰馬去打仗。 6放牛:使戰牛被驅放,指不用戰牛去運輸囤積軍用物資。 7複:恢復,重建。 8楚唯無彊:猶言“唯無彊于楚”,指沒有一個諸侯能比楚更強大。一說“唯當使楚無強”。 9豎儒:詈語,書呆子。 10幾(jī):幾乎,差點兒。 51 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爲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 123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戰不利而壁固陵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 45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 67千裏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 8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爲 9爲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10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雒陽 11南宮從複道集解如淳曰複音衤複上下有道故謂之複道韋昭曰閣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 12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爲天子而所封 1314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 1陽夏(jiá):秦縣名,即今河南省太康縣。 2壁固陵:駐軍堅守固陵。壁,堅守,用作動詞。固陵,秦縣名,在今河南省太康縣西。 3期:約,約期。 4漢六年:西元前201年,劉邦稱帝即位的第二年。 5高帝:高皇帝的省稱。劉邦死後,群臣上尊號為高皇帝。 6擇:選擇,擇取。 7上:皇上,皇帝的敬稱。 8時中(zhîng):時,作狀語,即可解作“有時”,又可解作“時時”。中,正中,符合,預料。 9蕭何:沛人。因隨劉邦起事並在楚漢相爭中論功第一而封為丞相。 10行封:行,頒行;封,封賞。 11往往:到處,處處。 12此屬:此輩,這些人。 13故人:舊人,老友。 14生平:平時。又可倒言為“平生”。 52 1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集解徐廣曰多作生平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爲之柰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 23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集解漢書音義曰未起時有故怨數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爲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 4自堅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爲什方侯索隱地理志縣名屬廣漢什音十正義括地 5地志云雍齒城在益州什邡縣南四十步漢什邡縣漢初封雍齒爲侯國而急趣丞相禦史 6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爲侯我屬無患矣 789劉敬說高帝曰都關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多勸上都雒陽 10111213陽雒陽東有成臯西有殽黽倍河向伊雒其固亦足恃留侯曰雒陽雖 1415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 16左殽函正義殽二殽山也在洛州永寧縣西北二十八裏函穀關在陝州桃林縣西南十二裏 1見疑:被懷疑。 2雍齒:沛地豪民,從劉邦起兵。劉邦令其守豐邑,但雍齒卻降魏以拒劉邦。後又歸附劉邦,從戰有功。 3窘辱:使陷於窘迫境地,使遭受羞辱。窘、辱,均用作使動詞。 4自堅:自然而然的堅定必可被封功行賞的信念。 5趣(cù):催促。 6罷酒:喝完了酒。 7劉敬:齊人。本姓婁,因建議劉邦定都關中而被賜姓劉氏,封關內侯。 8都關中:在關中建都。都,用作動詞。 9山東:戰國秦漢時,一般以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劉邦起兵豐、沛,親信大臣原籍多為豐、沛或齊楚,因稱為山東人。 10成皋:地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汜水鎮。因其險要,歷來為軍事要地。 11殽黽:殽,“崤”的借字,改讀yáo,指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黽,“澠”的借字,改讀miăn,指澠池,在今河南省黃河和洛水之間。 12倍河:倍,“背”的借字,背靠。河,黃河。古人坐北朝南,洛陽北臨黃河,故雲“背河”。 13伊雒:伊水,洛水。 14固:險固,地勢險固。 15用武之國;用武之地,用兵打仗的地方。 16左:古人左東右西,左指東。 53 1右隴蜀正義隴山南連蜀之岷山故云右隴蜀也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索隱崔浩云苑馬牧外接胡地馬生於胡故云胡苑之利正義博物志云北有胡苑之塞按上郡北地之北與胡接可以牧養禽獸又多致胡馬故謂胡苑之利也阻三面而守獨以一 234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 5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索隱按此言謂者皆是依憑古語言秦有四四塞之國如金城也故淮南子云雖有金城非粟不守又蘇秦說秦惠王云秦地勢形便所謂天府 67是所憑也劉敬說是也於是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索隱按周禮二曰詢國遷乃爲大事高祖即日西遷者蓋謂其日即定計耳非即日遂行也 89留侯從入關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穀集解漢書音義曰服辟穀之藥而靜 10靜居行氣杜門不出歲餘 „„„„ 111213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集解徐廣曰一云出奇計下馬邑及立蕭何相國集解漢書音義曰何時未爲相國良勸高祖立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衆非 1右:古人左東右西,右指西。 2漕輓(wǎn):漕,漕運,水運;輓,牽引,引車,車運 3給:供給。 4京師:首都,指長安。 5天府之國:古代成語,指如同上天府庫的國家。關中一帶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古稱天府之國,今特指四川省。 6即日:當日。 7駕:駕車,出駕,出行。 8性:體質、身體。 9道引:道,後作“導”。導引,是道家的養生術,通過吐故納新的深呼吸運動和相為協調的手足筋骨的活動,達到強體健身的目的。 10杜門:閉門謝客。 11擊:攻打,攻取。 12馬邑:漢縣名。曾為代國之都,在今山西朔縣東北桑乾河北岸。 13及:連詞,連接表時間關係的分句。 54 12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爲韓報讎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索隱春秋緯云舌在口長三寸象鬥玉衡爲帝者3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原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索隱列仙 4仙傳神農時雨師也能入火自燒昆侖山上隨風雨上下也遊耳乃學辟索隱賓亦反穀道引輕身集解徐廣曰一云乃學道引欲輕舉也 5會高帝崩呂後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後八年卒諡爲文成侯子不疑代侯集解徐廣曰文成侯立十六年卒子不疑代立十年坐及閘大夫吉謀殺故楚內史當死贖爲城旦國除 子房始所見下邳圯上老父與太公書者後十三年從高帝過濟北果 6見穀城山下黃石取而葆祠之集解徐廣曰史記珍寶字皆作葆留侯死並葬黃石 78石正義括地志云漢張良墓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裏與留城相近也每上塚伏臘祠黃石 8 910 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國除 1太史公曰學者多言無鬼神然言有物索隱按物謂精怪及藥物也至如留侯侯所見老父予書亦可怪矣索隱按詩緯云風後黃帝師又化爲老子以書授張良亦異說 1著:著錄,記錄,記述。 2稱:稱揚,宣揚。 3帝者師:帝王的老師。 4辟(bì)穀;即“不食穀”,指不吃葷腥的養身術。辟,屏除,排除。 5白駒過隙:《莊子?知北遊》:“一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極言其人生短促。 6葆:“寶”之借字。用作狀語,表示“像對待珍寶一樣”。 7伏臘:伏,夏伏之祭;臘,冬臘之祭。 8祠黃石:祭祀黃石。 9坐:因,犯„„罪。 10國除:除削封爵。 55 2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豈可謂非天乎上曰夫運籌筴帷帳 3之中決勝千裏外吾不如子房餘以爲其人計魁梧奇偉集解應劭曰魁梧丘虛 45壯大之意索隱蘇林云梧音忤蕭該云今讀爲吾非也小顔云言其可驚悟至見其圖狀貌 67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索隱子羽澹台滅明字也仲尼弟子傳云狀貌甚惡又韓子云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稱其貌與史記文相反留侯亦云 1物:精怪或藥物之類。 2離困:離,“罹”之借字。遭受困窘,指劉邦出逃鴻門宴、彭城之敗、固陵之敗、成膏被圍等。 3計:可能,大概;表擬測的副詞。 4圖:圖像。 5狀貌:形貌,容貌。 6好女:美女,美貌的女孩。 7子羽:孔子學生澹台滅明,字子羽。子羽容貌雖醜,卻才高德賢,為孔門七十余高足之一。 56 13.孔子世家(節選) 本文節選自《史記?孔子世家》。 《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至黃帝,下至太初,貫穿三千年。司馬遷的生平事迹和《史記》寫作緣由,詳見《史記?太史令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把一生全部獻給了《史記》,《史記》也孕育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文化巨人—司馬遷。《史記》既是史學的一座豐碑,又是文學的一面旗幟。典型化的歷史人物的文學藝術化的塑造,表現了司馬遷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體現了司馬遷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思想,促進了中國歷史學和文學的發展。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中國古代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司馬遷認爲,孔子“至聖”,品德高尚,思想深邃,貢獻巨大,爲後人敬仰,在三十世家中特立《孔子世家》以示尊崇。 孔子出自“野合”,青少年時“貧且賤”,屢斥屢逐,中年時仕途坎坷,終於棄仕從教。本文既有助於瞭解孔子作爲“至聖”的成長過程。 索隱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聖人爲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系家焉正義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於夫子可謂至聖故爲世家 12鄉陬邑集解徐廣曰陬音騶孔安國曰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索孔子生魯昌平 隱陬是邑名昌平鄉號孔子居魯之鄒邑昌平鄉之闕裏也正義括地志云故鄒城在兗州泗水縣東南六十裏昌平山在泗水縣南六十裏孔子生昌平鄉蓋鄉取山爲名故闕裏在泗水縣南五十裏輿地志云鄒城西界闕裏有尼丘山按今尼丘山在兗州鄒城闕裏即此也括地志云兗州曲阜縣魯城西南三裏有闕裏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廟伍緝之從征記云闕裏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 34生在鄒長徙曲阜仍號闕裏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索隱家語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生弗父何以讓弟厲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爲 1昌平:山名。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昌平鄉,即因昌平山而得名。 2陬(zōu)邑:鄉邑名。即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的鄒縣。 3先:先祖,祖先,先人。 4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孫,因畏懼宋太宰華督迫害而奔逃魯國。 57 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畏華氏之逼而奔魯故孔氏爲魯人也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正義括地志云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裏 1尼丘山東趾地理志云魯縣有尼丘山有叔梁紇廟紇與顔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索隱家語云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顔氏徵在從父命爲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云野哉由也又先進於禮樂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正義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皆爲野合故家語云梁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顔氏顔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據此婚過六十 23四矣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爲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後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 4每少一歲也生而首上圩頂索隱圩音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正義括地志云女陵山在曲阜縣南二十八裏幹寶三日紀云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魯南山之空竇中無水當祭時酒掃以告輒有清泉自石門出足以周用祭訖泉枯今俗名女陵山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5丘生而叔梁紇死索隱家語云生三歲而梁紇死葬於防山正義括地志云防山在兗州曲阜縣東二十五裏禮記云孔子母合葬於防也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索隱謂孔子少孤不的知父墳處非謂不知其塋地徵在笄年適於梁紇無幾而老 6死是少寡蓋以爲嫌不從送葬故不知墳處遂不告耳非諱之也孔子爲兒嬉戲常陳俎豆67正義俎豆以木爲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云氣諸侯加象飾足天子玉飾也設禮容 1野合:不合禮儀的婚配。《索隱》引《家語》雲:“今雲此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雲野合,謂不合禮儀。” 2尼丘:山名,又稱尼山。在今山東省鄒縣西界闕裏。 3魯襄公二十二年:即西元前22年。 4圩(yú)頂:頂圩,頭頂凹陷,中間低而四邊高,形若丘。 5防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曲阜市以東二十裏。又因山峰狀如筆床,而名筆架山。山北有啟聖王墓,傳為孔子父母的合葬處。 6俎(zǔ)豆:禮器,祭器。俎,陳置犧、牲一類祭品的長方形案幾;豆,陳置幹肉一類祭品的高腳圓形的盤子。 7設禮容:模仿祭祀的禮儀形式。 58 12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正義括地志云五父衢在兗州曲阜縣西南二裏魯城內衢道也蓋其慎也集解徐廣曰魯縣有闕裏孔子所居也又有五父之衢也索隱謂孔子不知父墓乃且殯其母於五父之衢是其謹慎也正義慎謂以紼引棺就殯所也郰人正義上音鄒輓父之 3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4孔子要絰索隱家語孔子之母喪既練而見不非之也今此謂孔子實要絰與饗爲陽虎 5所絀亦近誣矣一作要經要經猶帶經也故劉氏云嗜學之意是也季氏饗士孔子與往正 67義與音預季氏爲饌飲魯文學之士孔子與迎而往陽虎以孔子少故折之也陽虎絀曰季氏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8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索隱昭公七年左傳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禮禮乃講學之及其將死召大夫云云按謂病者不能禮爲病非疾困之謂也至二十四年僖子卒賈 910逵云仲尼時年三十五矣是此文誤也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集解服虔曰聖 11人謂商湯滅於宋集解杜預曰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爲宋華督所殺其子奔魯也其祖弗父1213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集解杜預曰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湣公之長子厲公之兄也 1殯:入殮待葬。 2五父之衢:地名,又作五父,五父衢。在今山東省曲阜市南。 3誨:告知,告訴。 4要絰(diã):要,後寫作“腰”。絰,系在喪服上的孝麻. 5饗士:宴請士人。 6陽虎:又作陽貨。春秋魯人。為季氏家臣。季平子死後,陽貨擅專魯國之政。 7絀:後寫作“黜”。廢黜,驅逐。 8且:將,將要,時間副詞。 9嗣:嗣子,嫡長子,應承繼職位的嫡長子。 10聖人:孔子先人由宋而來,宋公室師祖而為商湯王,故稱為聖人。 11滅於宋: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為宋湣公五世孫,曾任宋穆公時大司馬,後被太宰華父督殺死。其後裔逃奔到魯國,至叔梁紇而孔子生。 12弗父何:宋湣公之長子,孔父嘉之曾祖。 13嗣讓:該嗣承卻退讓。指弗父何將王位的嗣承權讓給弟弟厲公(煬公)。 59 1何嫡嗣當立以讓厲公也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集解服虔曰正考父弗父何之曾孫三2345命茲益恭故鼎銘云集解杜預曰三命上卿也考父廟之鼎一命而僂再命而傴56三命而俯集解服虔曰僂傴俯皆恭敬之貌也循牆而走集解杜預曰言不敢安行亦莫 78敢余侮集解杜預曰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集解杜預曰於是鼎中爲饘粥饘粥糊屬言至儉也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9者集解王肅曰謂若弗父何殷湯之後而不繼世爲宋君也杜預曰聖人之後有明德而不當大位 1011位謂正考父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 12與魯人南宮敬叔索隱左傳及系本敬叔與懿子皆孟僖子之子不應更言魯人亦太史公 13之疏耳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14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爲季氏史索隱有本作委吏按趙岐曰委吏主委積倉庫之 15161718吏料量平嘗爲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爲司空已而去魯斥乎齊逐乎 1正考父:孔父嘉的父親。 2三命:特指正考父宦事戴公、武公、宣公。 3鼎銘:鼎上銘刻的紀念性文字。 4僂(lǚ):曲,彎。此指曲彎其身以示恭敬。 5傴(yǔ):曲,彎。此指鞠躬以示敬意。 6俯(fǔ):俯首,屈身,以示敬意。僂?傴?俯,暗含腰身越彎越低,態度也越來越謙恭。 7饘(zhān):厚粥。用作動詞。 8粥(zhōu):原作“鬻”(zhōu),如《左傳?昭公七年》作:“饘於是,粥於是,以餬餘口。”本指稀粥,此處用作動詞。 9達者:顯達的人,顯赫的人。 10沒:“歿”的借字,改讀mî。歿,死亡。 11師之:以之為師。用如意動詞。 12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二人均為孟釐子之子。 13平子:季武子之孫。 14賤:地位低下。 15料量平:稱量計數出入公平。 16蕃息:蕃,繁殖;息,生息。指牲畜長得壯,生得多。 17司空:官名。主管建築工程、器械製造。 18斥乎齊:斥,棄,廢棄。乎,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60 123456宋衛困於陳蔡之間於是反魯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 7而異之魯複善待由是反魯 8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索隱莊子云孔子年五十一南見老摐蓋系家亦依此爲說而不究其旨遂俱誤也何者孔子適周豈訪禮之時即在十七且孔子見老摐 9云甚矣道之難行也此非十七之人語也乃既仕之後言耳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10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索隱莊周財作軒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集解王肅曰謙言竊仁者 1112之名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 131415者發人之惡者也爲人子者毋以有己集解王肅曰身父母之有索隱家語作無以有己爲人子者爲人臣者毋以有己索隱家語作無以惡己爲人臣者王肅云言聽則仕 1逐乎宋、衛:逐,驅逐,驅趕;乎,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2困:困迫,困境。 3反:後寫作“返”。返回。 4長:高,身高。 5九尺有(yîu)六寸:有,用於整數與零數或大數與小數之間的助詞。據出土文物核測,周制一尺,或等於現代公制19.31公分,或等於現代公制21.10公分。而古代尺寸之比則分為八進制和十進制:八寸等於一尺,十寸等於一尺。以十進制而言,九尺六寸,則為190公分或221公分;以八進制而言,九尺六寸等於七尺八寸,當時一尺合今23公分,則為179公分。 6長人:高個子,大個子。 7異之:以之為異。異,用如意動詞。 8適:往,前往。 9乘(shâng)車:安車,車之一種。 10豎子:童子,童僕。 11近於死:離死很近。指易遭殺身之禍。 12危其身:危害自身。危,用作使動詞。 13發:揭發,暴露。 14惡:醜,短處,缺點錯誤。 15以有己:認為只有自己,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正確,堅持一己之見。以,認為;有,只有;己,己見。 61 1不用則去保身全行臣之節也孔子自周反于魯弟子稍益進焉 2是時也晉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彊陵轢中國齊大而而近於魯魯小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齊師侵魯 34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 567中正身舉五羖正義百里奚也爵之大夫起累絏之中索隱家語無此一句孟子以以爲不然之言也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8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正義郈音後括地志云鬥雞台台二所相去十五步在兗州曲阜縣東南三裏魯城中左傳昭二十五年季氏與郈昭伯鬥雞季氏芥雞翼郈氏爲金距之處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 910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正義相州成安縣東南三十裏斥丘故城本春秋時乾侯之邑其後頃之魯亂孔子適齊爲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集解周氏曰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忘於肉味也索隱按論語子語魯太師樂非齊太師也又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無學之文今此合論語齊魯兩文而爲此言恐失事實齊人稱之 1稍益:稍,逐漸,漸漸;益,加,更加。 2陵轢(línglì):雙聲連綿詞,來母。欺壓,欺淩。 3蓋:大概,大約,表測度語氣。 4晏嬰:著名政治活動家,齊國大夫,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 5身舉五羖(gǔ):親自薦舉百里奚。百里奚,號為五羖大夫。五羖,五張黑羊皮。羖:黑羊,黑羊皮。關於“五羖”,傳說有二:百里奚以“五羖”為身價,賣身赴秦養牛,以接近秦穆公。百里奚自秦出逃而被楚人拘,秦穆公用“五羖”將其贖回,並授國政。 6爵之大夫:給他一個大夫的官爵。特殊雙賓語句。爵,用作使動詞。 7累(lãi)絏(xiâ):用於捆綁犯人的繩索。此指關押、囚禁,用作動詞。 8故:緣故,原因。 9處:處置;安置。 10乾侯:晉邑名。在今河北省成安縣東。 62 1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集解孔安國曰當此之時陳恒制制齊君不君臣不臣故以此對也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2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集解孔安國曰言將危也陳氏果滅齊他日又複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公說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索隱此說出晏子及墨子其文 3456微異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爲下崇喪遂 789遂哀破産厚葬不可以爲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爲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既 10既衰禮樂缺有間索隱息者生也言上古大賢生則有禮樂至周室微而始缺有間也今孔 1112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 13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索隱劉氏奉音扶用反非也今奉音如字謂奉待孔子如魯季氏之職故下文云以季孟之間待之也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集解孔安國曰魯三卿季氏爲上卿最貴孟氏爲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間也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 1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 孔子年四十二魯昭公卒於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後一個“君”、“臣”、“父”、“子”,分別用作動詞。 2諸:兼詞,之乎,“乎”表疑問。 3滑(gǔ)稽:古代有注濾作用的酒器.。滑稽濾酒,終日無已,以喻巧言。 4軌法:遵循法度。軌,名詞用作動詞。 5自順:自以為是。順,順理,順序,正確。 6為下:做臣下、臣子。 7乞貸:請求借貸;依靠別人才能生活。 8為國:治國;治理國家,執掌國家大政。 9大賢:特指文王、武王、周公等有周一代君臣。 10有間:有一段時間;由來已久。 11登降:登,升,升堂;降,下,下階。 12累世:一代又一代。 13細民:小民,平民,百姓。 63 23子嗣立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集解韋昭曰羊生羊也故謂之怪也索隱家語云桓子穿井於費得物如土缶其中有羊焉是也問仲尼云得狗集解韋昭曰獲羊而 4言狗者以孔子博物測之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5集解韋昭曰木石謂山也或云夔一足越人謂之山繅也或言獨足魍魎山精好學人聲而迷惑人也索隱夔音逵閬音兩家語作魍魎繅音騷然山繅獨一足是山神名故謂之夔夔一足獸狀如人 6也水之怪龍罔象集解韋昭曰龍神獸也非常見故曰怪或云罔象食人一名沐腫索隱沐腫 7音木踵土之怪墳羊集解唐固曰墳羊雌雄未成者也 89吳伐越墮會稽集解王肅曰墮毀也索隱隳會稽會稽山名越之所都隳毀也吳伐越 10在魯哀元年得骨節專車集解韋昭曰骨一節其長專車專擅也吳使使問仲尼骨何 11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於會稽山集解韋昭曰群神謂主山川之君爲群神之主故謂之神也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集解韋昭曰防風氏違命後至故禹殺之陳屍爲戮其 12節專車此爲大矣吳客曰誰爲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綱紀天下其守爲神集解王肅曰守山川之祀者爲神謂諸侯也韋昭曰足以綱紀天下謂名山大川能興云致雨 13以利天下也社稷爲公侯集解王肅曰但守社稷無山川之祀者直爲公侯而已皆屬於王 1乎:到,介詞。 2穿井:鑿井,打井。 3土缶(fǒu):小口大腹的盛酒的土罐。 4夔(kuí):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足奇獸,其狀如牛,其音如雷,其目光如日月。 5罔閬(wāngliǎng):疊韻連綿詞,均爲陽部。又作罔兩、魍魎、方良、蝄蜽。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物怪。 6罔象(wǎngxiàng):疊韻連綿詞,均爲陽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水怪。又作罔像。 7墳羊: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土怪,性別特徵不明顯。又作羵羊。 8墮:毀,拆毀,拆除。 9會(kuài)稽:越都,即今浙江省紹興市。此指會稽之城牆。 10專車:專,滿。盛滿一車 11群神:各地部落酋長。祭神如神,因各地部落酋長為祭神之主,便稱之為群神。 12綱紀:治理,統治。 13公侯:祭祀山川以興雲致雨的諸侯為諸神,祭祀社(土神)、稷(穀神)的則稱為公侯。 64 12345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集解韋昭曰封封山禺禺禺山在吳郡永安縣駰案晉太康元年改永安爲武康縣今屬吳興郡爲釐姓索隱釐音僖家語 6云姓漆蓋誤系本無漆姓在虞夏商爲汪罔於周爲長翟今謂之大人集解王肅曰 78周之初及當孔子之時其名異也客曰人長幾何尼曰僬僥氏集解韋昭曰僬僥西南蠻蠻之別名也正義按括地志在大秦國南也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集解王肅曰十之謂三丈也數極於此也於是吳客曰善哉聖人 910桓子嬖臣曰仲梁懷與陽虎有隙陽虎欲逐懷公山不狃集解孔安國曰曰不狃爲季氏宰索隱狃音女久反鄒氏云一作蹂論語作弗擾止之其秋懷益驕陽虎執1112懷桓子怒陽虎因囚桓子與盟而醳之正義醳音釋陽虎由此益輕季氏季 13氏亦僭於公室陪臣執國政是以魯自大夫以下皆僭離於正道故孔子 1415不仕退而脩詩書禮樂弟子彌衆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 1客:吳國的使臣。 2防風:南方古部落首長名。 3汪罔(wāngwǎng):疊韻連綿詞,均爲陽部。古國名,故址在今浙江省武康縣。又作汪芒。 4守:主持祭祀。 5封、禺:封,封山,在今浙江省武康縣。禺,禺山,在今浙江武康縣。 6今:當今,指孔子時代。 7長幾何:身高多少。長,高;幾何,多少,怎麼樣。 8僬僥(jiāoyáo):疊韻連綿詞,上古均爲宵部;中古僬爲宵部,僥爲蕭部,二者韻近。古代傳說中的矮人國名。 9嬖(bì)臣:受寵的臣子。 10隙:嫌隙,仇隙。 11執:拿,捉,捉拿,逮捕。 12醳:“釋”的借字,改讀shì。釋放。 13陪臣:陪輔之臣。諸侯大夫相對周天子而自稱陪臣;大夫之家臣,也稱陪臣。陽虎為季氏家臣,是魯公室的陪臣。遞而言之,陽虎則為陪臣之陪臣,即臣之臣。 14脩:“修”之借字;讀作xiū。修業,學習。 15彌:更,越,越來越。 65 思考與練習 1(指出一組表示謙恭的體態動詞,並注意其讀音。 2(饘與粥在詞義上有什麼差別, 3(本文中的“乎”字有幾種用法, [答案]: 1(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僂讀lǚ,傴讀yǔ,俯讀fǔ。 2(兩類均為糊狀食品:厚為饘,稀為粥。用作動詞。 3(“乎”,同“於”,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斥乎齊,逐乎宋。“乎”,同“於”,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的著落點,如:反乎魯。 66 14.李將軍列傳 本文節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至黃帝,下至太初,貫穿三千年。司馬遷的生平事蹟和《史記》寫作緣由,詳見《史記?太史令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把一生全部獻給了《史記》,《史記》也孕育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文化巨人—司馬遷。《史記》既是史學的一座豐碑,又是文學的一面旗幟。典型化的歷史人物的文學藝術化的塑造,表現了司馬遷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體現了司馬遷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思想,促進了中國歷史學和文學的發展。 本文描寫了李廣四十多年的戎馬生涯,展現了李廣深受官兵愛戴的生動形象,抒發了作者對李廣悲劇結局無限悲憤的心情。《李將軍列傳》為李廣樹起了一座名垂千古的豐碑。 123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正義成紀秦州縣其先曰李信秦時為 45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裏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索隱案小顏云 678世受射法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索隱案如淳云 91011云非醫巫商賈百工也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12131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索隱案謂為郎而補武騎常侍秩八百石 1隴西成紀:隴西,郡名在今甘肅省東部;成紀,縣名,在今甘肅省秦安縣北。 2先:先人,祖先。 3李信:戰國末秦將。燕太子丹派遣刺客荊軻刺殺秦王,未果;燕王斬殺太子丹頭以獻李信。 4逐得:逐,追捕;得,獲得,獲取。 5受射:傳授射箭技藝。受,後寫作“授”。 6孝文帝十四年:即西元前166年。孝文帝,劉恒,在位23年(西元前179----前157年)。 7蕭關:關塞名,一名障關。在今寧夏固原縣東南與甘肅省環縣西北交界處。 8良家子:良家子弟。指本份農家子弟,普通百姓子弟。以區別於因罪罰而從軍的人。 9用:因為。 10首虜:偏義複詞,此指首。 11中郎:掌管侍衛皇宮一類事務的官,為郎中令屬官。 12從弟:堂兄弟。 13郎:中郎的省稱。 67 2345石嘗從行有所沖陷折關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6789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集解張晏曰為武騎郎將索隱小 1011顏云為騎郎將謂主騎郎也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 121314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集解文穎曰廣為漢將私 151617181920受梁印故不以賞也徙為上穀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集 21解昆音魂索隱案典屬國官名公孫姓也昆邪名服虔云中國人包愷云昆音魂也為上泣曰 22231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 1武騎常侍:皇帝的侍衛騎郎。 2沖陷:衝鋒陷陣。 3折關:抵抗防禦。折,抵,抵抗;關,關防,防禦。 4格:鬥,搏鬥,搏擊。 5如令:假設,連詞。 6及:到,表時間的連詞。 7孝景:即孝景帝劉啟,教帝之子,在位十六年(西元前157----前141年)。 8都尉:即郡尉,掌武事,秩比二千石。 9騎郎將:郎官有三類:戶郎、車郎、騎郎。騎郎的主管官叫騎郎將,負責騎馬護從皇帝車駕,秩比一千石。 10驍(xiāo)騎都尉:統帥禁衛軍的都尉。 11太尉亞夫:太尉,最高軍事統帥;亞夫,周勃之子,平定吳楚七國之亂。 12取旗:奪取敵旗。 13昌邑:梁國要邑,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 14以:因,因為。 15徙:調任,調派。 16上穀:漢郡名,郡治沮陽,在今河北省懷來縣。 17日:每日,天天,名詞用作狀語。 18合戰:接戰,交戰。 19典屬國:主管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員。 20公孫昆(hún)邪(yē):人名。 21上:皇上,指孝景帝。 22敵戰:相匹敵而戰,面對面而戰,打硬戰。 23亡之:失掉他,失掉李廣。 68 2345太守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6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集解漢書音義曰內官之幸貴者索隱案董巴輿服志云黃門丞至密近使聽察天下謂之中貴人使者崔浩云在中而貴幸非德望故名不見 78也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集解徐廣曰放縱馳騁見匈奴三人與戰 910三人還射正義射音石還謂轉也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集解文穎曰雕鳥也故使善射者射也索隱案服虔云雕鶚也說文云似鷲黑色多 11子一名鷲以其毛作矢羽韋昭云鶚一名雕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 12行行數十裏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 13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裏今如此以百 14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必不敢擊我廣令 1516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裏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 1上郡:北方邊郡,在今內蒙古部分地域和陝西省北部一帶。 2北地:北方邊郡,在今寧夏部分地域和甘肅省東北部一帶。 3雁門:北方邊郡,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4代郡:北方邊郡,在今河北部分地域和山西省東北部一帶。 5雲中:北方邊郡,在今內蒙古西南部和山西省西北部一帶。 6中貴人:宮中受寵幸的太監。 7勒習兵:勒,部勒,約束;習,演練;兵,軍事。 8縱:縱馬;放縱馳騁。 9還射:轉身射箭。還,轉,轉身。 10走廣:走于廣,逃奔到李廣處。 11馳:趕,追。 12生得:活捉。生,活。 13陳:後寫作“陣”。用作動詞,指佈陣。 14立盡:立刻被全殲。立,立刻;盡,殲滅乾淨。 15前:向前沖。方位名詞用作動詞。 16所:餘,多,表概數。 69 123即有急柰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 45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正義其將乘白馬而出監護也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 6十餘騎犇射殺胡白馬將而複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 78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910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為廣名將也於是廣以上郡太守為 11121314未央衛尉而程不識亦為長樂衛尉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 151617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索隱案百官志云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 18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也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索隱音去 19聲不擊刁斗以自衛集解孟康曰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索隱 1即:假如,連詞。 2用:以此。 3堅其意:使其意堅,使他們的推斷更加堅定。堅,用作使動詞。意,料想,推斷。 4白馬將:騎白馬的胡騎將領。 5護:監護。 6犇:後寫作“奔”。 7引兵:退兵。引,後退。 8平旦:平明,剛天亮。 9久之:很長久。之,音節助詞。 10武帝:劉徹,在位54年(西元前141----187年)。 11未央衛尉:皇帝所居的未央宮的禁衛軍長官。 12長東衛尉:太后所居的長樂宮的禁衛軍長官。 13故:從前,以往。 14邊太守:邊郡太守。 15將軍屯:率領軍隊屯駐。 16部伍:部曲,軍隊的編制形式。漢代軍制:將軍領部,部之長為校尉;部下為曲,曲之長為軍侯;曲下為屯,屯之長為屯長。後因以部伍或部曲泛指軍隊。 17行陳:軍隊的行列陣勢。陳,後寫作“陣”。 18舍止:留居,駐留。 19刁(diāo)斗:帶有柄把的小銅鍋,白天用來煮飯燒水,夜晚用來敲打巡更。 70 刀音貂案荀悅云刁斗小鈴如宮中傳夜鈴也蘇林云形如鋗以銅作之無緣受一斗故云刀斗鋗 1即鈴也埤倉云鐎溫器有柄斗似銚無緣音焦莫府索隱案大顏云凡將軍謂之莫府者蓋兵行舍於帷帳故稱府古字通用遂作莫耳小爾雅訓莫為大非也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2345索隱案許慎注淮南子云斥度也候視也望也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56擊刁鬥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 789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10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程不識孝景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111213夫為人廉謹於文法後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穀而廣 14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後四歲廣 1516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 1莫府:莫,“幕”的借字,改讀mù。幕府,將帥出征時所住的帳幕,代指處理公務的辦事處。 2斥候:斥,偵察;候,候望,候伺。用作名詞,指哨兵,偵察兵。 3正:整飭;整肅;嚴加約束。 4部曲:部伍,部隊。 5營陳:設置陣勢。陳,後寫作“陣”。 6至明:最嚴明,最嚴厲。一說:至明,到天明。 7卒:猝之借字,改讀cù。突然。 8佚樂:安逸,快樂。佚,後寫作“逸”。 9鹹:都,全。 10略:謀略,膽略。 11太中大夫:郎中令屬官,掌管議論之事,秩比千石。 12文法:文,法令條文;法,法度。 13馬邑城:漢縣名,在今山西省朔縣。 14護軍將軍:指韓安國。轄制驍騎將軍。 15雁門:此指關名。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16生得:活捉。 71 1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行 234行十餘裏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墮兒集解徐廣曰一云抱兒鞭馬南馳也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裏複得其餘軍因 5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 678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910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集解灌嬰之孫名強索隱案灌嬰之孫名 1112強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 1314陵尉索隱案百官志云尉大縣二人主盜賊凡有賊發則推索尋案之也醉呵止廣廣騎 1516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匈 171819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集解蘇林曰韓安國後韓將軍徙右北平死於 1絡:網。用作動詞,指用網路盛放。 2詳:“佯”的借字,改讀yáng。 3睨(nì):瞥,斜視,偷看。 4暫:突然,一躍而起的樣子。 5行取:在縱馬的行進過程中奪取。行,用作狀語。 6下廣吏:把李廣交給執法官治罪。下,用作使動詞,帶雙賓語,構成使動式雙賓語句。 7當:判罪,判處。 8贖:出錢抵罪,以免一死。 9頃之:不久。之,音節助詞。 10故潁陰侯:已故的潁陰侯,指灌嬰。 11屏(bǐng)野:摒退山野,退職閑處。野,山野鄉村。 12霸陵亭:守衛霸陵帝墓的驛亭。霸陵,漢文帝墓,在今陝西省長安縣東北。 13尉:主管查辦盜賊的地方小吏。 14呵止:喝令停止。呵,呵斥,喝令。 15何乃故:更何況而是一個退職的將軍呢。何,何況;乃,卻,而。 16無何:沒有多久,不久。 17遼西:郡名,即今遼寧省、河北省、內蒙古三省區的部分地區。郡治陽樂,在今遼寧省義縣西。 18韓將軍:指韓安國。 19右北平:郡名,在今河北省薊縣東北和遼寧省部分地區。郡治平剛,在今遼寧省淩源縣西。 72 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 1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集解徐廣曰一作沒羽視之石也因複更射之終不能複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2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 34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為人長猿臂集解如淳曰臂如猿通肩其善射 5射亦天性也雖其子孫他人學者莫能及廣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 6為軍陳射闊狹以飲集解如淳曰射戲求疏密持酒以飲不勝者正義飲音於禁反專以 78射為戲竟死索隱謂終竟廣身至死以為恒也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其射見敵急非在數十步之內度不中不發發即應弦而倒用此其將兵數困辱其 9射猛獸亦為所傷云居頃之石建卒於是上召廣代建為郎中令元朔六年 10111213年廣複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 1沒鏃:箭頭陷沒石中。鏃,箭頭。 2麾下:部下。 3為人長:身材高大。為人,體態,體貌。 4猿臂:像猿一樣長而靈活的兩臂。 5納(nà)口:說話遲鈍、言辭木納。 6闊狹:闊,疏,疏朗;狹,密,細密。一說:闊,遠;狹,近。不可取。 7竟死:一直到死。竟,終,終至。 8乏絕:乏,缺乏,缺乏糧草;絕,斷絕,斷絕水源。 9石建:石奮之子,武帝時任郎中令。詳見《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10後將軍:漢制:前後左右各設將軍,後將軍職位次於上卿。 11大將軍:指衛皇后同母弟衛青,漢代名將。 12定襄:郡名,在山西省右玉縣西北和內蒙古西南一帶。 13率(lǜ):律,標準,要求。 73 為侯者集解如淳曰中猶充也充本法得首若干封侯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 1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里匈奴 2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 34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56陳外鄉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78發而廣身自以大黃集解徐廣曰南都賦曰黃間機張善弩之名駰案鄭德曰黃肩弩淵中中黃硃之孟康曰太公六韜曰陷堅敗強敵用大黃連弩韋昭曰角弩色黃而體大也索隱案大黃 9黃間弩名也故韋昭曰角弩也色黃體大是也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 10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複力戰而 1112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 131415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初廣之從弟李蔡與廣俱事孝文帝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 16帝時至代相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車從大將軍擊右賢王有功中率索隱 1可:大概,大約。 2左賢王:匈奴單於之下設左右賢王,右賢王駐守東方,左賢王駐守西方。 3貫:穿,穿越,貫穿。 4易與:容易對付。 5圜陳:圓陣,把部隊排成圓環形陣勢。陳,後寫作“陣”。 6且:將。 7持滿毋發:箭上弦,弦拉滿,而箭不發。 8大黃:強弩名。因色黃體大而得名。又稱黃肩弩、黃間弩。 9益解:逐漸退去。益,漸,逐漸;解,懈,放鬆,退守。解,後寫作“懈”。 10自如:自得,自然。指神態自然。 11罷:“疲”的借字,改讀pí。 12幾沒:幾乎覆沒,幾乎全軍覆滅。 13留遲:行動遲緩。 14後期:後於所約定的時期,指未能如期。 15自如:功罪相當。如,相當,相等。 16輕軒將軍:漢代雜號將軍之一。 74 中音丁仲反率音律亦音雙筆反小顏云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故云中率封為樂安侯 1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蔡為人在下中索隱案以九品而論在下之中當第 234八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56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 7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索隱案謂不在人後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8910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吾嘗為為隴西守羌嘗反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1112 後二歲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是歲元狩四年也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 1下中:漢代論人分三品九等。上品三等:上上,上中,上下;中品三等:中上,中中,中下;下品三等:下上,下中,下下。下中位居八等。 2爵邑:封爵封邑。均用作動詞。 3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種高官職位。秦以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為九卿,漢改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典客為大鴻臚、治粟內史為大司農。九卿在三公之下。 4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5望氣王朔:以望氣而著稱于世的名人王朔。望氣,觀測星象雲氣以占卜吉凶。 6燕語:閒談,私下交談。燕,息,閑。 7後人:後於人,比人後,落在人後。 8侯:封侯。名詞用作動詞。 9自念:自己思考、自量。 10恨:遺憾。 11後兩歲:即下文“是歲,元狩四年也”。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出定襄、驃騎將軍霍去病出代郡,深入漠北抗擊匈奴。 12驃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的官號。指霍去病。 75 12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集解徐廣曰主爵趙食其為右將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23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集解張晏曰以水草少不可群輩廣自請曰臣部 4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5當單于索隱今得當單于案廣言自少時結髮而與匈奴戰唯今者得與單于相當遇也臣願 6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集解如淳曰數為匈奴奴所敗奇為不偶也索隱案服虔云作事數不偶也音朔小顏音所具反奇蕭該音居宜反毋令 7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 891011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正義令廣如其文牒急引兵徙 12東道也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索隱音 1314異基案趙將軍名也或亦依字讀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索隱謂無人導引軍故 1516失道也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南絕幕正義 1右將軍:指主爵都尉趙食(yì)其(jī)。 2回遠:紆回,繞遠。李廣為前將軍,自當為先鋒追擊匈奴,而大將軍衛青卻調李廣受右將軍支配,走入東道,不及單於,造成悲劇。 3不屯行:不便駐紮,只能行進。屯,居,駐營。 4結髮:束發。束發表示已成童。成童之年約在15歲。一說20歲。 5當:遭遇,面對面(作戰)。 6數奇(jī):命數不好,命不好。數,命數,命運;奇,不偶,不偶合。 7新失侯:剛剛失去侯爵。新,剛剛,不久。 8長史:大將軍府中的軍事副官,相當於大將軍的秘書,掌管日常事務,也可帶兵作戰。 9封書:封發文書。封,封發。 10詣部:前往右將軍軍部。詣,往,前往。 11如書:遵照文書命令執行。如,循,遵循,遵照。書,文書,文書上的命令。 12不謝:不辭謝,不辭而別。謝,辭別。 13亡導:失去嚮導。 14或失:迷失。或,“惑”之借字,讀作huî。 15後大將軍:後於大將軍,誤了與大將軍衛青約定會師的時間。 16南絕幕:向南橫越過沙漠。南,用作動詞。絕,橫渡,橫越。幕,“漠”之借字。 76 絕度也南歸度沙幕遇前將軍右將軍廣已見大將軍還入軍大將軍使長史持 12糒醪遺廣因問廣食其失道狀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正義言委曲而行回 3折使軍後大將軍也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 4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 5十餘矣終不能複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 6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而右將軍獨下吏當死贖為庶人 „„„„ 78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 910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索隱音七旬反漢書作恂恂音詢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 11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 12李不言下自成蹊索隱案姚氏云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 1糒(bâi)醪(láo):酒飯。糒,乾糧;醪,酒漿。 2曲折:軍情,軍事活動的詳細過程。 3對簿:對質,受審。 4上簿:對簿。 5刀筆之吏:治文書的官吏,執法的官吏。古代書寫,用刀刻於竹木,用筆寫於絲帛,因稱主筆文案的官吏為刀筆吏。 6垂涕:垂淚。 7傳(zhuàn):漢代解釋經書的著作稱為傳,又可稱被解釋的經書(含諸子)為傳。此特指《論語?子路》。 8其:恐怕,是不是,表測度的語氣副詞。 9悛悛(xúnxún):老老實實,誠誠懇懇的樣子。悛,後寫作“恂”。 10鄙人:鄉鄙之人,鄉下人。鄙,邊鄙,鄉村。 11信:取信,感動。 12蹊:小路。 77 1蹊徑也以喻廣雖不能出辭能有所感而忠心信物故也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索隱述贊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 思考与練習 1( 指出本文中的通假字。 2(指出本文中有特殊動賓關係的句子。 3(“頃之”、“久之”中的“之”有什麼作用。 答案: 1( 然虜之卒犯無以禁也----卒,通“猝”;漢軍罷----罷,通“疲”;南絕幕----幕, 通漠。 2( 絡而盛臥廣----臥廣,使動句;先死單於----死單於,為動句;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 人----從百騎,使動句。 “之”音節助詞,起足句的作用。 1諭:說明。“諭”,後寫作“喻”。 78 15. 管晏列傳 本文選自《史記?管晏列傳》。 《史記》是司馬遷的代表作,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上至黃帝,下至太初,貫穿三千年。司馬遷的生平事蹟和《史記》寫作緣由,詳見《史記?太史令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 司馬遷把一生全部獻給了《史記》,《史記》也孕育出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文化巨人—司馬遷。《史記》既是史學的一座豐碑,又是文學的一面旗幟。典型化的歷史人物的文學藝術化的塑造,表現了司馬遷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體現了司馬遷的創新精神,實現了司馬遷“成一家之言”的偉大思想,促進了中國歷史學和文學的發展。 本文通過對齊國賢相管仲、晏嬰二人三則“軼事”的描寫,反映了管、晏知人薦賢的崇高思想境界,抒發了作者發自內心深處的無限感慨。 1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索隱潁水名地理志潁水出陽城漢有潁陽臨潁二縣今亦 23有潁上縣正義韋昭云夷吾姬姓之後管嚴之子敬仲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索隱呂氏春秋管仲與鮑叔同賈南陽及分財利而管仲嘗欺 4鮑叔多自取鮑叔知其有母而貧不以為貪也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 567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 89焉鮑叔遂進管仲正義齊世家云鮑叔牙曰君將治齊則高傒與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非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從之韋昭云鮑叔齊大夫姒姓之後鮑叔之 1潁上:古邑名,在今安徽省潁上縣一帶。 2鮑叔牙:春秋時齊國大夫,也叫鮑叔。管仲知交。後以管鮑作為知己的代稱。 3遊:交遊。 4善遇:善待。 5事:事奉。 6公子小白:即齊桓公,姓薑,名小白。 7公子糾:齊桓公之兄。小白與糾爭奪君位,糾敗而被殺。 8囚焉:被囚禁了。焉,語氣詞。 9進:進薦,推舉。 79 1子叔牙也管仲既用任政於齊正義管子云相齊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 2曰疾五曰獨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賑九曰絕也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34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正義音古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 5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 67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 89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1011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索隱按系本云莊仲山產敬仲夷吾夷吾產武子鳴鳴產桓子啟方啟方產成子孺孺產莊子盧盧產悼子其 12夷其夷產襄子武武產景子耐涉耐涉產微凡十代系譜同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正義國語云齊桓公使鮑叔為相辭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寬和惠 1既用:已被任用。既,已,已經。 2一匡:統一匡正,納入正軌。匡,匡正。 3賈(gǔ):經商,做生意。 4多自與:與自多,給自己分得多。 5見逐於君:見„„於,被動句標準之一,“見”表被動,“於”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者。 6走:敗走;逃走。 7死之;為之而死。“之”指公子糾。 8羞:以„„為羞。意動用法。 9恥:以„„為恥。意動用法。 10以身下之:把自己處於管仲之下。身,身自,自己。下之,處於„„下位,“下”用作動詞。 11世祿:世世代代享受俸祿。 12多:讚揚,讚頌。 80 民不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結於百姓不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不若也執枹鼓 1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不若也以區區之齊在海濱正義齊國東濱海也通貨積 23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索隱是夷吾著書所稱管子者其書有此言故 45故略舉其要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正義上之服服禦物有則六親堅固也六親謂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從母之子五女 6之子六也王弼云父母兄弟妻子也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集解管子曰四維一曰禮二曰義 7三曰廉四曰恥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正義言為政令卑下鮮 8少而百姓易作行也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9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索隱輕重謂錢也今管子有 10輕重篇慎權衡正義輕重謂恥辱也權衡謂得失也有恥辱甚貴重之有得失甚戒慎之桓公 11實怒少姬索隱按謂怒蕩舟之姬歸而未絕蔡人嫁之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121314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 1通貨:交換流通財貨。通,流通。貨,財貨,財物。 2富國彊兵:使國富,使兵強。彊,後來寫作“強”。富、彊,均用作使動詞。 3其稱:自己稱述。其,複指代詞。 4服度:遵守法度。服,從,遵從,遵守。 5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依王弼說)。 6四維:禮、義、廉、恥。 7論卑:政令平實、簡易。卑,下,平,平實。 8俗:指百姓。 9貴輕重:重視調節貨幣和財貨流通。貴,重視。輕重,貨幣,財物。古代有輕重九府,以掌貨幣。 10慎權衡:謹慎平衡物價。慎,用作動詞。權衡,量物之器,引申為物價。 11怒少姬:因少姬而生氣。少姬,即蔡姬,齊桓公的夫人。齊桓公與少姬乘舟,少姬蕩船不止而讓桓公受驚,便把少姬送回蔡國。次年,因知蔡姬另嫁,遂興師伐蔡。 12包茅:包紮成捆的青茅,供濾酒用。包,包裹;茅,青茅。 13山戎:古代少數民族名,也叫北戎,原住於今河北省東部一帶。 14召(shào)公:周文王庶子,姓姬名奭,又稱召康公。召公封於,,為周代燕國的始祖。 81 1柯之會正義今齊州東阿也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索隱沫音昧亦音末左傳作曹劌正義沫莫葛反管仲因而信之正義以劫許之歸魯侵地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2取政之寶也索隱老子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知此為政之所寶也 345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正義三歸三姓女也婦人謂嫁曰歸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正義括地志云管仲塚在青州臨淄縣南二十一裏牛山之阿說苑云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管仲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為上卿而國不治曰何故管仲對曰貧不能使富桓公賜之齊巿租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對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為仲父齊國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賢而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稱伯齊國遵其政常彊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67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集解劉向別錄曰萊者今東萊地也索隱名嬰平諡仲字父桓子名弱也正義晏氏齊記云齊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漢為夷安縣屬高密國應劭云故萊夷維邑事齊靈公莊公景公索隱按系家及系本靈公名環莊公名光景公名杵 8910臼也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 1112即危言正義謂己謙讓非云功能語不及之即危行正義行下孟反謂君不知己增脩業 1柯之會:柯,邑名;會,會盟。西元前681年,齊桓公與魯莊公在柯會盟,魯將曹漠用匕首挾持齊桓公允諾歸還侵佔的汶陽之地。 2與之為取:即“將欲取之,必先取之”。 3擬:相比,相等。 4三歸:台名,三歸台。劉向《說苑?善說》:“管仲故築三歸之台,以自傷於民。”一說:三歸,三姓之女。 5反坫(diàn):反,反置空酒杯;坫,廳堂前兩楹柱之間的供放置空酒杯的土台。廳堂設置反坫,是管仲僭擬諸侯。 6萊:古國名,在今山東省黃縣東南一帶。 7夷維:古邑名,在今山東省掖縣。 8重於齊:被齊國人看重,受到齊國人的讚美。 9重(chïng)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葷食。 10語及之:問到他的時候。 11危言:直言。危,正,直。 12危行:正直的行事。危,正,直。 82 1行畏責及也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正義衡秤也謂國無道制秤量之可行即行以 2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3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正義縲音力追反縲黑索也絏系也晏子春秋云晏子之晉至中中牟睹弊冠反裘負薪息於途側晏子問曰何者對曰我石父也苟免饑凍為人臣仆晏子解左驂 456贖之載與俱歸按與此文小異也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 789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正義戄床縛反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戹10111213戹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索隱信讀曰申古周禮皆然也申於知己謂以彼知我而我志獲申方吾在縲絏中彼不 14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 15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16171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間而闚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 1衡命:抗衡命令,可行則行,不可行則拒。衡,權衡,抗衡。 2三世:三位君主:齊靈公,西元前581―前554年在位;齊莊公,西元前553,前548年在位;齊景公,西元前547,前490年在位。 3縲(lãi)絏(xiâ):捆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拘囚。 4左驂(cān):古代車制:大夫乘車三馬,卿乘車四馬。駕車時位於車轅左邊的馬,叫左驂。 5弗謝:沒招呼他,沒向越石父作禮請的表示。謝,辭謝,打招呼。 6入閨:進入內室。閨,閨室,內室。 7請絕:請允許絕斷關係,請允許離去。絕,斷,離,離去。 8戄(juã)然:震驚的樣子。 9攝衣冠謝:整理好衣冠而道歉。攝,整攝,整理。謝,道歉,歉疚。 10戹:困厄,困窘。戹,後寫作“厄”。 11何:為什麼。 12詘:“屈”之借字,改讀qū。委屈,受委屈。 13信:“伸”之借字,改讀shēn。受尊敬。 14寤:“悟”之借字,改讀wù。明瞭,明白。 15延:請,邀請。 16門間:門縫。間,隙,縫隙。 17闚:後寫作“窺”。窺視。 83 2345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 67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 8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 9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集解皇覽曰晏子塚在臨菑城南淄水南桓公塚西北正義注皇覽云晏子塚在臨淄城南菑水南桓公塚西北括地志云齊桓公墓在青州臨淄縣東南二十三裏鼎足上又云齊晏嬰塚在齊子城北門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豈易吾志乃葬故宅後人名曰清節裏按恐皇覽誤乃管仲塚也 10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集解劉向別錄曰九府書民間無有山高一名形勢索隱皆管氏所著書篇名也按九府蓋錢之府藏其書論鑄錢之輕重故云 11輕重九府餘如別錄之說正義七略云管子十八篇在法家及晏子春秋索隱按嬰所著書名晏子春秋今其書有七篇故下云其書世多有也正義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正義軼音逸 12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正義言管仲世所謂賢臣孔子所以小之者蓋以為周道衰桓公賢主管仲 1擁大蓋:抱持車蓋。擁,抱,抱持。大蓋,車蓋。 2策:鞭,擁鞭子趕馬。名動同詞。 3揚揚:得意的樣子。 4請去:請允許離開,要求離婚。 5故:原因,緣由。 6志念深:心思沉重。志念,心思,思想。深,重,沉重。 7自下:自以為下,謙恭卑順。 8抑損:謙卑不自滿。抑,限制;損,減少。 9怪:認為很奇怪。意動用法。 10管氏:指《管子》一書。下言《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是書中的篇名。 11 《晏子春秋》:舊題晏嬰傳,共七篇。其真實作者已難考。 12小之:認為他小(器)。意動用法。本於《論語?八佾》:“管仲之器小哉~” 84 1何不勸勉輔弼至於帝王乃自稱霸主哉故孔子小之云蓋為前疑夫子小管仲為此語曰將順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正義言管仲相齊順百姓之美匡救國家之惡令君 2臣百姓相親者是管之能也豈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索隱按左傳崔杼弑莊公晏嬰入枕莊公屍股而哭之成禮而出崔杼欲殺之是也豈所謂見義 34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 56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索隱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生在世己雖與之為仆隸為之執鞭亦所忻慕其好賢樂善如此賢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索隱述贊夷吾成霸平仲稱賢粟乃實廩豆不掩肩轉禍為福危言獲全孔賴左衽史忻執鞭成禮而去人望存焉 思考練習: 1. 指出本文中的被動句: 2. 指出本文中的特殊的動賓關係的句子。 3. “危言聳聽”與本文“君語及之即危言”兩個“危言”有何不同, 答案: 1.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用“見„„於„„”表示被動。以節儉力行重於齊,用“於”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者。 2.公子糾敗,召忽死之,為之而死。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羞、恥,用作意動詞。以身下之,下之,處於„„下位。富國彊兵,富、彊,用作使動詞。 3.危言聳聽,危言,名詞性,驚人之語。即危言,危言,動詞性,正直的去說,直言。 1語:指《孝經?事君章》。 2然後去:而後才離去。然後,應認為是一個詞。 3見義不為無勇者邪:引自《論語?為政》第二十四章。 4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引自《孝經?事君章》。 5執鞭:趕車。 6忻(xīn)慕:欣喜而羡慕。忻,後往往寫作“欣”。 85 16、蘇武傳(節選) 《汉书》颜师古注 本文節選自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漢書》自東漢成書後,便有服虔、應劭音義。唐初顔師古爲《漢書》作集注,糾謬補闕,兼收廣輯,成就卓著。清人王先謙爲《漢書》再作補注,兼采衆注之長,可謂集前人之大成者哉。 班固(西元32----92年),字孟堅,東漢右扶風安陵(今陝西省鹹陽市東)人。其父班彪曾讀《史記》作《後傳》65篇。在此基礎上,班固“以著述爲業”,歷時二十餘年完成《漢書》大部分書稿;永元四年(西元92年)因被誣入獄,病死獄中。其妹班昭和馬續二人續補《漢書》,歷時十餘年,方才完成其中《天文志》和八表的寫作。因此,《漢書》耗時長達三十四年之久的集體創作:班彪首創,班固主撰,班昭、馬續先後續補,一脈相承,各自爲功。 《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也是繼《史記》之後的中國第二部正史。《漢書》記事,起自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終止于王莽地皇四年(西元23年),共二百三十年。全書由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傳構成一百卷;有些篇章因內容繁富而分爲上、中、下三卷,總計則爲一百二十篇。 《漢書》與《史記》往往相提並論,並稱爲《史》、《漢》,其實《漢書》文采稍遜一籌。雖然,《漢書》也自具特色,史料豐繁,結構謹嚴,語言凝練,描寫細膩,對後世史學和傳記文學的發展都産生了重大的影響。 《蘇武傳》是《漢書》中的名篇。本文描寫了蘇武長達十九年的羈留匈奴的艱苦生活,歌頌了蘇武“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高風亮節。 1234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師古曰栘中廄名為 5123之監也栘音移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 1少以父任:少,年青時;以,介詞,表原因;任,職,職位。漢制:俸祿兩千石以上的官員,其子弟可蔭封為郎,稱為任子。 2郎:官名,皇帝的近侍。 3稍遷:逐漸升遷。 4栘(yì)中廄(jiù)監:管理栘園馬廄的官員。栘,栘園,漢宮花園。廄,馬廄。監,官名, 5連:連續,接連不斷。 86 4567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師 8古曰且音子閭反鞮音丁奚反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師古曰丈人尊老 9101112之稱行音胡浪反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131415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輅)〔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師古曰假吏猶言兼吏也時權為使之吏若今之差人充使典矣募1617181920士斥候百餘人俱師古曰募人以充士卒及在道為斥候者既至匈奴置幣遺 212223241單于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 1數(shuî):屢次,多次。 2窺觀:窺,窺探;觀,觀察。觀察試探對方動靜虛實。 3留:扣,扣留。 4十餘輩:十多批。輩,量詞。 5相當(dāng):相抵,相對等。當,抵,抵當。 6天漢元年:即西元前年。天漢,漢武帝第八個年號,從西元前年至西元前年。 7且(jū)鞮(dī)侯單(chán)於:匈奴烏維單于的兄弟。且鞮,名號;單于,匈奴君主的稱號。 8丈人行(háng):長輩,父輩。丈人,長者,長輩。行,輩,行輩。 9歸:使„„歸,使動用法。 10嘉其義:贊許他的義行。嘉:以„„為嘉,意動用法。義,義行,正確而合乎禮儀的行為。 11乃遣:乃,於是就;遣,遣派。 12以中郎將使: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以:介詞,表憑藉;使,出使。 13持節:執持旄節。持,執,執持。節:旄節,使者所持的信物。 14因:便,就,趁便。副詞。 15輅:“賂”的借字,改讀lù。財物,贈送財物。 16募:招募。 17斥候:偵察兵之類的人。斥,遠,偵察,探測。候,望,候望。也作斥兵”。 18俱:一起出發,用作動詞。 19幣:財幣,財物。 20遺(wâi):贈送。 21望:希望,期望。 22方:正,剛,剛剛。 23會:正好,正趕上。 24緱(gōu)王:匈奴的一個親王。後於漢武帝元狩二年降漢。 87 等謀反匈奴中師古曰緱音工候反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師古曰昆音胡門反與昆 234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師古曰從趙破奴擊匈奴兵敗而降及衛律所 56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 78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後月餘單於出獵獨閼氏子 9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欲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 101112皆死虞常生得師古曰被執獲也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 13141516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師古曰言被 17匈奴侵犯然後乃死是為更負漢國故欲先自殺也重音直用反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 1長水虞常:長水,地名(一說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漢設長水校尉。虞常,人名,漢人,早年淪落匈奴。長水虞常至少有三解:長水人虞常,長水校尉虞常,長水校尉衙門官吏虞常。 2昆(hún)邪(yē)王:匈奴的一個親王。後於元狩二年(西元前年)降漢。 3浞(zhuï)野侯:即趙破奴,山西太原人,漢降。漢武帝太初二年(西元前年)率兩萬餘騎出擊匈奴,全軍覆滅,被俘而降匈奴。 4衛率:原為長水胡人。協律都尉李廷年薦舉其出使匈奴,使還,恰逢李廷年全家因事被捕,衛律恐受株連,遂逃奔匈奴,匈奴封他為丁零(丁令、丁靈)王。 5所將降者:所帶領的那一批投降者。將,用作動詞,率領,帶領。降者,投降者,向匈奴投降的人們。 6閼(yān)氏(zhī):匈奴王后的稱呼。此指且鞮侯單于之父伊秩鈄單于的妻子。 7私候:私下拜訪。候,候問,拜訪。 8怨:恨。 9發:動,行動,起事,發動劫持閼氏歸漢的事。 10生得:被活捉。生,活,用作狀語。 11治其事:審理那個案件。治,理,審理;事,案件。 12發:泄,洩漏。 13以狀語(yù)武:把事情的原委告訴蘇武。狀,情狀,事情的原委;語,告,告訴。 14及:牽涉,牽連。 15見犯:被侮辱。見,表被動的助詞。犯,侵犯,淩辱,侮辱。 16重負國:太對不起國家了。重(zhîng),大,太,表程度;負,辜負,對不起。 17引:牽,牽連,招供出。 88 123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臣瓚曰胡官之號也即謀 4謀單於何以復加師古曰言謀〔殺〕衛律而殺之其罰太重也宜皆降之單於使衛 56律召武受辭師古曰致單於之命而取其對也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 789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熅火師古曰熅熅謂聚火無焱者也音於云反焱音弋贍反覆武其上師古曰覆身於坎上也覆音芳目反蹈 10111213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師古曰息謂出氣也惠等哭輿歸營單於壯 141516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繫張勝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師古曰諭說令 17181920降也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 21近臣師古曰衛律自謂也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 1貴人:匈奴的貴族。 2左伊秩訾(zì):伊秩訾,匈奴官號,有左右之分。 3即:如,如果,假設連詞。 4何以複加:用什麼處罰再加重懲罰呢,何以,用什麼;複,又,再;加,加重,加重懲罰。 5受辭:接受審訊。 6辱命:有辱使命,玷辱國家使命。 7引:拉,抽,拔,抽拔出。 8毉(yī):後寫作“醫” 9坎(kǎn):坑,土坑。 10蹈其背:以火微熏其背以出凝血。蹈,“焰”之借字,改讀yàn。焰,用作動詞,用微火熏。詳見徐復《漢書?蘇武傳》“蹈背”解(年月)。 11氣絕:氣斷,接不上氣。絕,斷。 12複息:恢復呼吸。息,氣息,呼吸。 13輿歸營:用車子抬回營帳。輿,車,用作狀語。 14壯其節:欽佩他的氣節。壯,用作意動詞,以„„為壯,以„„為壯舉,即“欽佩„„”。 15收繫:收,收押,逮捕;繫,監禁。 16曉武:使蘇武知曉,告知蘇武。曉,用作使動詞。 17會論:會,合,共同;論,判,判決,審判。 18降武:使蘇武投降。降,用作使動詞。 19劍斬:劍,用作狀語,表工具,用劍„„”。斬,斬殺。 20已:畢,止,完了。 21當死:當判死罪。當,判罪。 89 123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45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 6富貴如此師古曰彌滿也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 7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 8910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女為見1112見師古曰言何用見女為也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鬥兩13141516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 1相坐:相連治罪。古代法律規定,凡犯大罪者,其親屬也要連帶一同治罪,稱作“連坐”。坐,定罪,治罪。 2無謀:沒參加謀劃,不是同謀。謀,謀劃。 3擬之:做出舉劍殺人的樣子。擬,擬劃,做樣子。 4幸蒙:幸運的接受。蒙,受,接受。 5彌山:滿山遍野。彌,滿;山,山野。 6膏草野:讓田地肥美,給大地做肥料。膏,用作使動,使„„肥美、滋潤,給„„作膏(肥料)。草野:田地,大地。草,野,田野;野,田野。草、野,同義並列。 7因:介詞,憑藉,依靠。 8為人臣子:即“為人臣”和“為人子”的結合形式,“人”是“臣”、“子”的共用成分 9畔:“叛”之借字,改讀pàn。 10為降虜於蠻夷:是一個向蠻夷投降的俘虜。降虜,投降的俘虜;於蠻夷,於,引進相關物件,向蠻夷;或作引進處所,在蠻夷地區。為,成為,淪為,是。一說,“為降虜於蠻夷”即“為降於蠻夷”和“為虜於蠻夷”。 11何以汝為見:為什麼還要見你呢,何以:以何,為什麼。汝為見:汝,作“見”的前置賓語;“為”,用以提賓,並產生對動詞有所強調的意味。可參考“唯奕秋之為聽”等相關句式。 12平心持正:用平允之心主持正義。平心,平允之心,用作狀語;持正,主持正義。 13鬥兩主:使兩國君主相鬥。鬥,用作使動詞。 14禍敗:禍亂和勝敗。 15屠為九郡:屠,屠殺,平定。九郡,指儋耳、珠崖、南海、鬱林、蒼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年),相越王相呂嘉殺南越王、王后及漢使者,自立為王。漢武帝遣將討伐,呂嘉敗死,將南越分設為九郡。 16頭縣北闕:頭顱懸掛在漢廷北宮門之上。縣,懸之借字,改讀xuán。北闕,宮殿北面的門樓。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遣使者車令入大宛求良馬,大宛王毋寡不與,並 90 123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師古曰若汝也言汝知我不肯降 45明矣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678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師古曰舊米粟之窖而空者也音工孝反絕不飲食師 910古曰飲音於禁反食讀曰飤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師古曰咽吞也音宴數 11121314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師古曰羝牡羊也羝不當產乳故設此言示絕其事若燕太子丹烏白頭馬生角之比也羝音丁奚反乳音人 151617喻反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師古曰無人給飤之 181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蘇林曰取鼠所去草實而食之張晏曰取鼠及草實並而食之師 截殺漢使。太初四年,漢攻大宛,大宛貴族殺國王毋寡,獻馬出降。大宛(yuān):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大約在前蘇聯費爾幹納盆地。大宛所產良馬,叫汗血馬,後也以“大宛”代稱駿馬。 1即時誅滅:立刻被消滅。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漢使涉何出使朝鮮,涉何暗殺隨行的朝鮮人而邀功,被封為遼東東部都尉。朝鮮王右渠派人襲殺涉何。因此,漢武帝派兵征討朝鮮,朝鮮相殺王右渠而降漢。 2若:你,第二人稱代詞。 3明:明明白白。 4脅:脅迫,脅從,屈服。 5白:說,稟報。 6愈益:愈,更,更加;益,加,更加。同義詞連用。 7絕:隔絕,斷絕。 8不飲(yìn)食(sì):不給水喝,不給飯吃。飲、食,均用作使動詞。王念孫認為:本作“絕不與飲食”,飲、食則為名詞。 9雨:落、下。 10旃毛:毛織品。旃,“氈”之借字,改讀zhān。 11徙:遷徙,遷移。 12北海:匈奴北界。即今俄國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 13羝(dī):公羊。 14乳:字乳,生育,生小羊。 15別:分、離,分開,隔離。用作使動詞。 16他所:其他的地方。他,其他。 17廩(lǐn)食:匈奴官方供給的糧食。廩,官倉。 18去:收藏。後寫作“弆”,改讀jǔ。 91 古曰蘇說是也屮古草字去謂藏之也音丘呂反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積 2345五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師古曰靬音居言反武能網紡繳檠弓弩師 6古曰繳生絲縷也可以弋射檠謂輔正弓弩也繳音斫檠音警又音巨京反於靬王愛之給其 78衣食三歲餘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劉德曰服匿如小旃帳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穹廬旃帳也晉灼曰河東北界人呼小石甖受二鬥所曰服匿師古曰孟晉二 910說是也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師古曰令音零丁令即上所謂丁靈 111213耳武復窮厄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141516單於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故 1718191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 1屮(châ)實:野生果實。屮,草,草野;實,果實。 2於靬(wūjiān):匈奴王號。於靬王,且鞮侯單于之弟。 3弋射:射獵;以繩細箭而射獵。 4網紡繳(zhuï):據王念孫《讀書雜誌》考證應為“結網紡繳”。結網,編織魚網;紡繳,紡織繳繩。繳:系在箭上的絲繩。 5檠(qíng)弓弩:矯正弓弩。檠,矯正弓弩的器具,用作動詞。 6給(jǐ):供給。 7服匿(nì):盛裝酒酪的容器,口小,腹大,底方平,與今之壇類似。 8穹(qiïng)廬:圓頂的氈毛帳篷。 9人眾:眾人,指於靬王的部下。 10丁令:隸屬於匈奴的一個古代部落。也稱作“丁靈”、“丁零”。 11窮厄(â):窮,窘困;厄,貧困。 12李陵: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字少卿,飛將軍李廣之孫。武帝時,曾為侍中,後任騎都尉。天漢二年(西元前年),李陵率卒五千,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妻兄),與匈奴主力作戰,因漢軍主力失誤後至,力竭兵敗而降,被匈奴封為右校王。 13侍中:官名,為皇帝親信,掌管皇帝乘輿服物。侍中為加官,無定員。 14久之:過了很久。之,結構助詞,起足句作用。 15設樂(yuâ):舉辦音樂歌舞宴會。 16因:就,副詞。 17虛心:真心,誠心。虛,空,無成見。 18相待:待你,對待你。相,隱括性偏指副詞,語法上充當狀語,語義上相當於前置的第二人稱代詞。 19終:最終,終究。 92 234見乎前長君為奉車服虔曰武兄嘉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張晏曰主扶輦下 5除道也師古曰除謂門屏之間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師古曰刎斷也斷其頸也 6789音武粉反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張晏曰武弟賢宦騎與黃門 10駙馬爭師古曰宦騎宦者而為騎也黃門駙馬天子駙馬之在黃門者駙副也金日磾傳曰『養馬於黃門』也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 1112來時大夫人已不幸師古曰不幸亦謂死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131415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師 16古曰朝露見日則晞人命短促亦如之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1718負漢加以老母繫保宮師古曰百官公卿表云少府屬官有居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保 1亡人:無人。亡,“無”的借字,改讀wú。 2見:後寫作“現”,改讀xiàn。 3長君:指蘇武之兄蘇嘉。 4奉車:官名,奉車都尉的省稱,掌管皇帝車輦。 5折轅:撞斷車轅。折,斷。 6孺卿:指蘇武之弟蘇賢,蘇賢字孺卿。 7從祠:跟從皇帝去祭祀。祠,用作動詞,祭祀。 8河東后土:河東,郡名;黃河自北而南流經山西省境,境內黃河以東則稱為河東。后土,土地神。 9宦騎(jì):侍衛皇帝的騎馬宦官,由宦官充任的騎從。 10黃門駙馬:駙馬都尉屬下的皇帝侍從官。黃門,宮禁之門,內設駙馬都尉等管理侍奉皇帝事務的官署;駙馬,皇帝副車之馬;合而言之,黃門駙馬,字面上則是在黃門署下辦公管理皇帝副車事務。 11大(tài)夫人:指蘇武之母。大,後寫作“太”。 12不幸:不幸去世。因省言而形成的婉言表達。 13更嫁:改嫁。更,改。 14女弟:妹妹。兄與弟相對而言,弟又分男女,男弟曰弟,女弟曰妹。 15朝(zhāo)露:清早的露珠,美妙而短暫。 16忽忽:恍忽,恍恍忽忽,若有所失的樣子。 17自痛:自己痛心自己,與“自尊”、“自愛”等相似,“自”既充當施事,又充當受事。 18保宮:監獄名,本名“居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保宮”。 93 123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 45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 6789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 101112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 131415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 161718久矣~師古曰分音扶問反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師古曰 192021效致也陵見其至誠喟然歎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 1春秋高:年紀太大,婉言。春秋代指年齡、年紀;高,大。 2亡常:沒有規律。亡,“無”的借字,改讀wú;常,規律。 3夷滅:滅族,被滅族。夷,消除;滅,消滅。 4尚複:尚,還;複,又,還。同義連用的複音副詞。 5勿複有云:不要再去說了,不要再去說什麼了。有,加強對動詞謂語的強調,已虛化,故可以趨向動詞“去”對譯。云,說。 6位列將:位,封爵位,用作動詞。列將,指蘇武之父蘇建曾封為右將軍、遊擊將軍,蘇武之兄蘇嘉封為奉車都尉,蘇武之弟蘇賢封為騎都尉。 7爵通侯:爵,封爵封候,用作動詞。通侯,舊名“徹侯”;特指蘇武之父封平陵侯。 8親近:近侍,皇帝近侍之臣。親、近,同義連用。 9肝腦塗地:比喻敢於獻身盡忠。 10自效:自己來效忠自己的國家。與“自痛”用法相似。 11斧鉞(fǔ)湯鑊(huî):借指殺人酷刑。斧鉞用以斬首,湯鑊用以蒸煮活人。鉞,大斧;湯,開水;鑊,大鍋。 12樂之:甘願接受,以„„為樂;樂,用作意動詞。 13恨:遺憾。 14壹:一定,一定要,表決斷的副詞。 15自分(fân):自己認定自己,與“自痛”、“自效”用法相似。分,料想,認定。 16畢:盡,結束,了結。 17驩:“歡”之借字,改讀huān。 18效死:獻死,獻身,死給你看。效,獻。 19喟(kuì)然:感慨長歎的樣子。 20嗟乎:擬音嘆詞,可譯為“唉”。 21上通於天:向上直通到天,罪大到天那樣高。“上”,方位名詞充當狀語。 94 123下霑衿與武決去師古曰決別也陵惡自賜武師古曰謂若示己於匈奴中富饒以誇 456誇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云中生口6口服虔曰區脫土室胡兒所作以候漢者也李奇曰匈奴邊境羅落守衛官也晉灼曰匈奴傳東胡胡與匈奴間有棄地千餘裏各居其邊為區脫又云漢得區脫王發人民屯區脫以備漢此為因邊境以為官李說是也師古曰匈奴邊境為候望之室服說是也本非官號區脫王者以其所部居區脫之處因呼之耳李晉二說皆失之區讀(曰)〔與〕甌同音一侯反脫音土活反言太守以下 789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師古曰鄉讀曰嚮臨哭也音 101112音力禁反數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 13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 14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1516171惠語以讓單于師古曰讓責也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 1霑(zhān)襟:濕了衣襟。霑,“沾”的借字,改讀zhān;衿,後寫作“襟”,讀作jīn。沾,沾濕,打濕。 2決去:告別離開。決,後寫作“訣”,告別;去,離去,離開。 3惡(wù):厭惡,不喜歡,不願意。 4區(tuō)脫:匈奴譯音詞,本指邊界土堡哨所,後代指邊界。 5雲中:郡名,在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一帶。 6生口:活口,活捉的俘虜。 7南鄉:向南方。“鄉”,“嚮”之借字,改讀xiàng. 8歐(ǒu):吐,後來寫作“嘔”。 9臨(lìn):哭吊,哭奠。 10和親:締結婚姻關係以求和好。 11求:尋求,尋找。 12詭言:謊稱,假說。詭,假、謊,欺誑。 13具自陳道:自具陳道,自己全部說出(自己所經歷的),把自己的經歷一五一十的都說了出來。具,全,全部;自陳道,即“自陳道自”,用法與“自痛”、“自效”相類似;陳道,陳述,陳、道,同義複用。 14帛書:寫在絲帛上的信。書,信,信件。 15如惠語:按照常惠所說的話。 16讓:責,責備。 17謝:道歉,致歉。 95 234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 56789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師古曰貰寬也全其 101112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李奇曰欲劫單于如曹劌劫齊桓公 13141516柯盟之時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1718192021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裏兮度 22232412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 1實在:實,確實;在,活,活著。 2還歸:還,回;歸,歸國,歸家,歸鄉。 3漢室:漢朝。 4竹帛:竹,竹簡;帛,絲絹。代指史冊。用書寫材料代書寫結果而形成借代義。 5丹青:丹青,均為繪畫用的材料。代指圖畫、畫卷,用書寫材料代書寫結果而形成借代義。 6駑(nú)怯:如駑馬一樣的怯懦。“駑”,名詞用作狀語。 7令:假令,假設,連詞。 8貰:赦,赦免。 9全:使„„保全,用作使動詞。 10奮:發,抒發;展,施展。 11庶幾:差不多,也許可以,表推測性希望。 12曹柯之盟:用作動詞性謂語。曹,指春秋魯人曹沫(即《左傳》曹劌);柯,指春秋齊邑(在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北)。齊、魯對戰,曹沫三戰三敗,魯割地求和。齊桓公與魯莊公在柯邑會盟,曹沫趁機登壇持劍脅令齊桓公歸還割地。李陵與曹沫同為敗軍之將,引以自比,表示將立功贖罪。 13宿昔:早、晚,從早到晚。宿,“夙”之借字,改讀sù;昔,“夕”之借字,改讀xī。 14收族:收,逮,逮捕,收捕;族,滅族。 15戮(lù):戮辱,刑辱,因受刑(被殺,殺而陳屍示眾)而產生的恥辱。 16顧:顧戀,眷顧,留戀。 17已矣:罷了吧,算了吧,一切都完了吧。已,止,完。 18令:讓,只是讓。 19異域:異邦,外國。 20壹別:一旦分別。壹,後寫作“一”。 21徑:“經”之借字,改讀jīng。經過。 22度沙幕:渡越沙漠。幕,“漠”之借字,改讀mî。度,“渡”之借字,改讀dù。 23路窮絕:路盡而斷。窮,盡;絕,斷。 24摧:折,斷,毀壞。 96 34死雖欲報恩將安歸師古曰隤墜也音大回反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567武官屬師古曰會謂集聚也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一說不欲斥言但云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而說者妄欲改物為勿非也 891011武以(元始)〔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 12131415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 1617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師 18古曰復音芳目反常惠後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 19123456彊壯出及還須髮盡白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 1士眾滅:士眾,眾士,眾兵將;滅,被滅,被消滅。 2隤(tuí):敗,墜敗,敗壞。後寫作“頹”。 3安歸:何歸,歸向何方。 4決:辭別,訣別。後寫作“訣”。 5召會:召集會合。召、會,同義連用。 6物故:亡故,死亡。一說:物,“歾”的借字,改讀mî(據王先謙《漢書補注》)。 7凡:共,總,總共,一共。 8始元六年:西元前81年。 9奉:獻,進獻,拜獻。 10太牢:祭祀的最高規格,祭品為一牛、一豬、一羊。 11謁(yâ):拜謁,拜祭。 12典屬國:官名,掌管同漢朝有君臣關係的外族屬國的事務。 13秩:俸祿的等級。 14中(zhîng)二千石:漢代以糧食重量單位“石”為標準確立俸祿等級,內自郎將九卿,外至郡守尉的享祿等級均為二千石。二千石又分三等:一等,中二千石,每月一百八十斛,歲共得二千一百六十石,“中二千石”,即滿二千石,超過二千石;二等,二千石,每月一百二十斛,歲共得一千四百四十石,實際上不足二千石;三等,比二千石,每月一百斛,歲共得一千二百石,離二千石差了近一半。 15宅一區:一區宅,一所有相當地域的住宅。區,地域。一說:區,所,量詞。 16中郎:官名,郎中令的官屬,掌守宮殿門戶,出充侍騎。據《常惠傳》:常惠回朝後拜為光祿大夫,與此有所不合。 17複終身:免除終身的賦稅和徭役。複,免除,免除賦稅和徭役。 18自:另,另自,另外。 19彊(qiáng)壯:壯年。彊,後寫作“強”。 97 6789 蓋王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思考練習 1. 指出文中名詞用作狀語的現象。 2. 指出文中同義並列連用的詞語。 3. 指出文中用作意動詞的句子。 答案: 1. 惠等哭,輿歸營----輿,用作狀語。劍斬虞常已----劍,用作狀語。 2. 單於愈益欲降之----愈、益,同義連用。子卿尚複誰為乎----尚、複,同義連用。 3. 武帝嘉其義----嘉,用作意動詞。單於壯其節----壯,用作意動詞。 1須髮:須,後寫作“鬚”,今又簡化為“須”。須,鬍鬚;髮,頭髮。 2來歸:歸來、回朝。 3明年:相對“當年”而言的次年,即第二年。 4上官桀子安:上官桀,安陽侯;其子上官安,桑樂侯。上官安娶大將軍霍光女,生女為昭帝皇后。上官父子欲殺霍光,廢昭帝,立燕王,但事敗而被滅族。 5桑弘羊:西元前152----前80年。河南洛陽人。武帝時任治粟都尉,掌管全國鹽鐵運輸。雖受遺昭輔佐少主昭帝,但不受昭帝重用。後因參與上官桀父子謀反而被誅。 6燕王:劉旦,昭帝之兄,武帝之第三子。謀反事敗,自殺。 7蓋主:武帝長女,昭帝長姐。封鄂邑長公主,因嫁蓋侯王信之孫王受而稱蓋主。謀反事敗,自殺。 8武子男元:蘇武兒子蘇元。子男,兒子。 9坐死:被連坐而處死,受牽連而受死刑。 98 17、蕭何傳 本文選自班固《漢書?蕭何傳》。 《漢書》自東漢成書後,便有服虔、應劭音義。唐初顔師古爲《漢書》作集注,糾謬補闕,兼收廣輯,成就卓著。清人王先謙爲《漢書》再作補注,兼采衆注之長,可謂集前人之大成者哉。 《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也是繼《史記》之後的中國第二部正史。《漢書》記事,起自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終止于王莽地皇四年(西元23年),共二百三十年。全書由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傳構成一百卷;有些篇章因內容繁富而分爲上、中、下三卷,總計則爲一百二十篇。 《漢書》的體例基本沿襲《史記》。由於漢初大一統的中央集權日益鞏固,而有封地的諸侯國王侯的地位已江河日下,《漢書》則回應的取消了《史記》所列的表現諸侯王活動的“世家”。蕭何,作爲侯、相,《史記》爲之列《蕭相國世家》,而在《漢書》中則改列《蕭何傳》。 本文記敍了蕭何由秦末小吏至漢初一代宗臣賢相的發展歷程,展示了蕭何入關破秦時的遠見卓識和楚漢相爭時的豐功偉績,反映了蕭何在功高震主時的惶恐心態和無可奈何的自毀自賤。 1234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服虔曰為人解通無嫉害也應劭曰雖為為文吏而不刻害也蘇林曰毋害若言無比也一曰害勝也無能勝害之者晉灼曰酷吏傳趙禹為丞相亞夫吏府中皆稱其廉然亞夫不任曰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蘇說是也師古曰 56害傷也無人能傷害之者蘇晉兩說皆得其意服應非也高祖為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 7高祖高祖為亭長常佑之師古曰佑助也言居家時為何所護及為亭長何又擁助也高 1蕭何:,----西元前193年。秦漢時沛人。曾為沛吏,輔佐沛公劉邦建立漢朝。張良、韓信、蕭何三人合稱為漢初“三傑” 2沛:縣名,即今江蘇省沛縣、豐縣一帶。王先謙補注曰:《史記》作“沛豐人”。 3毋害:無比。害,勝,比。 4主吏掾(yuàn):主吏,秦漢地方官的屬吏;掾,佐助。 5布衣:大布之衣,百姓衣服。此代指百姓,這是用服飾代人而形成的借代義。 6護:庇護,袒護。 7佑:幫助。 99 12祖以吏繇咸陽師古曰繇讀曰傜傜役也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師古曰出錢以 34資行他人皆三百何獨五百奉音扶用反秦禦史監郡者與從事辨之張晏曰何與共事事備辨明何素有方略也蘇林曰辟何與從事也秦時無刺史以禦史監郡師古曰二說皆同何乃 5給泗水卒史事師古曰泗水郡沛所屬也何為郡卒史第一師古曰課最上秦禦史欲入 6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孟康曰當還入相秦事故召何也師古曰此說非也禦史以何明辨欲因入奏事之次言於朝廷徵何用之何心不願以情固請而禦史止故得不行也及高祖起為 78沛公何嘗為丞督事師古曰督謂監視之也何為沛丞專督眾事沛公至鹹陽諸將 910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師古曰走謂趣向之音奏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 111213史律令圖書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戶口多少彊弱處民所疾苦者 14以何得秦圖書也初諸侯相與約先入關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 15項羽後至欲攻沛公沛公謝之得解羽遂屠燒咸陽與範增謀曰巴蜀道 16險秦之遷民皆居蜀乃曰蜀漢亦關中地也故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 1繇:“徭”之借字,改讀yáo。徭役,用作動詞。 2錢三:三錢,三百錢。三,以個位代百位。 3禦史:官名。秦禦史,即副丞相,掌文書記事及彈劾糾察之權。 4從事:官名。禦史的屬官。 5卒史:官名。郡守的屬官,年俸百石或二百石。 6固請:堅決辭謝。 7沛公:秦末劉邦在沛地起兵以應陳涉故被擁立為沛公。 8丞:秦漢時期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助理官。此指縣丞。 9走:奔,奔向。 10府:庫,府庫,倉庫。 11圖書:圖,地圖;書,書籍,文獻、檔案。 12臧:後寫作“藏”,讀作cáng。 13具:全,盡,副詞。 14王:使„„稱王,稱王,使動用法,讀作wàng。 15謝:道歉。 16遷民:被遷徙的罪民。 100 12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 3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師古曰愈勝也漢王曰何為乃死也何 4曰今眾弗如百戰百敗不死何為周書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師古曰周書者 56本與尚書同類蓋孔子所刪百篇之外劉向所奏有七十一篇語曰天漢其稱甚美孟康曰曰語古語也言地之有漢若天之有河漢名號休美臣瓚曰流俗語云天漢其言常以漢配天此美 78名也師古曰瓚說是也天漢河漢也夫能詘於一人之下而信於萬乘之上者湯武910武是也師古曰信讀曰伸古通用字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 111213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漢王曰善乃遂就國以何為丞相何進韓 1415信漢王以為大將軍說漢王令引兵東定三秦語在信傳何以丞相留收 1617巴蜀填撫諭告師古曰填音竹刃反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 18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 1距:“拒”之借字,改讀jù。 2勸:勸止,勸阻。 3愈:勝,超過。 4咎:災禍,災難。 5 語:古語。 6 稱:稱號,名號。 7 詘:“屈”之借字,改讀qū。 8 信:“伸”之借字,改讀shēn。 9 湯武:湯,商代開國君主成湯;武,周代開國君主武王。 10 致:使„„致,招致。用作使動詞。 11 圖:圖謀,籌畫。 12 就國:到封國就職。就,就職。 13 進:薦進,推舉。 14 說(shuì):勸說。 15 三秦:指關中,即今陝西省一帶。項羽破秦入關,三分秦關中之地,故稱關中為三秦。 16 填:“鎮”之借字,改讀zhân。鎮,鎮守。 17 給(jǐ):供給。 18 可許:許可,同意。 101 123事師古曰可其所奏許其所請依以行事即不及奏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應劭 45劭曰上來還乃以所為聞也計戶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遯去何常興關中卒輒 6輒補缺上以此剸屬任何關中事師古曰剸讀與專同又音章阮反此即言專聲之急上 78上者也(又)〔今〕俗語猶然他皆類此屬音之欲反漢三年與項羽相距京索間師古 9101112古曰索音山客反上數使使勞苦丞相師古曰勞音來到反次下亦同鮑生謂何曰 13曰師古曰鮑生當時有識之士姓鮑而為諸生也今王暴衣露蓋數勞苦君者有疑君 14151617心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益信君於是何 18從其計漢王大說師古曰說讀曰悅漢五年已殺項羽即皇帝位論功行封群 19臣爭功歲餘不決上以何功最盛先封為酇侯文穎曰音贊師古曰先封何者謂諸功臣舊未爵者何最在前封也酇屬南陽解在高紀食邑八千戶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 1 從事:辦理事務,處理公務。 2 便(biàn)宜:因利趁便,見機行事。 3 聞:使„„聞知,稟報而使聞知。用作使動詞,省略“聞”後的賓語。 4 轉漕:運送軍糧。車運曰轉,船運曰漕。 5 興:動,動用,徵集,徵用。 6 剸:“專”之借字,改讀zhuān。專,專門,全部。 7 漢三年:即西元前204年。 8 京索:京,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南一帶;索,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 9 數(shuî):屢次,多次。 10 使使:派遣使者。 11 勞(lào)苦:慰勞,慰問。 12 鮑生:鮑姓的士人。事蹟不詳。 13 暴(pù)衣露蓋:暴露衣蓋;參風露宿。蓋,車蓋。 14 遣:遣送,派送。 15 昆弟:兄弟。 16 詣:往,去,到。 17 益:更,更加。 18 說:後寫作“悅”,改讀yuâ。悅,高興。 19 以:認為。 102 12執兵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掠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有汗馬 34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居臣等上何也師古曰顧猶反也上曰諸君知獵 5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獵追殺獸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者人也師古曰發縱謂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縱音子用反而讀者乃 6為蹤蹟之蹤非也書本皆不為蹤字自有逐蹤之狗不待人發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 78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蕭 9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後皆莫敢言列侯畢已受封奏位 1011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掠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橈功 12臣多封何應劭曰橈屈也師古曰音女教反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 13一關內侯鄂(千)秋時為謁者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 1415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失軍亡眾跳身遯者數矣師古曰跳身謂輕身走出也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 1 被堅執兵:身穿鎧甲,手執兵器。被,“披”之借字,改讀pī。執,持,拿。堅,代指鎧甲;兵,代指兵器。 2 差(cī):差次,等級次序。 3 徒:只,只是,限止性副詞。 4 顧:反而,副詞。 5 發蹤指示:放狗追逐野獸。發蹤,解開拴系獵狗的繩索。指,手指,用作狀語,用手指示之。 6 耳:罷了,限止性語氣詞,含“輕視”、“蔑視”、“小視”的意味。 7 功狗:功用如獵狗。 8 功人:功用如獵人。 9 舉宗:整個宗族,全宗族。 10 被:遭受。 11 橈(náo):屈曲,枉屈,委屈。 12 難(nàn):責難,駁難。 13 時:當時。 14 特:只,只不過是,限止性副詞。 15 跳身:脫身。 103 1234上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師古曰無見在之糧蕭何 567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待陛下此萬世世功也今雖無曹參等百數何缺於漢師古曰數音所具反漢得之不必待以全 8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上曰善 9於是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 10功雖高待鄂君乃得明於是因鄂(千)秋故所食關內侯邑二千戶封為 1112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餘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嘗繇 13咸陽時何送我獨贏錢二也師古曰贏餘也二謂二百也眾人送皆三百何獨五百故云 1415贏二也陳豨反上自將至邯鄲而韓信謀反關中呂後用何計誅信語在信 16傳上已聞誅信使使拜丞相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 17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弔師古曰召讀曰邵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長安城東瓜美故世謂東陵瓜從召平始也平謂何曰禍自此始 1 會:會合,與„„相會合。 2 相守:相持,相拒。相對峙。 3 滎(xíng)陽:縣名,即今河南省滎陽一帶。 4 見(xiàn)糧:現存的糧食。見,後寫作“現”,改讀xiàn。 5 亡:喪失,失去。 6 山東:秦漢時以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亦稱為關東。 7 全:保全,使„„保全。用作使動詞。 8 加:淩駕。 9 趨:小步快走以示畏敬。 10 因:因襲,承襲。 11 益封:加封。 12 嘗:從前。 13 贏錢二:多送了二百錢。贏,多,多餘,同„„相比而多送。二,二百。 14 將:率領,用作動詞。 15 邯鄲:郡名。郡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 16 拜:拜封,任命。 17 召(shào)平:人名。秦為車陵侯,漢淪為布衣。召,後寫作“紹”,改讀shào。 104 1矣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內非被矢石之難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陰新反於中有疑君心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師古曰恐其為變故守衛之願 23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何從其計上說師古曰說讀曰悅其秋黥布反 4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師古曰問其居守何所營為曰為上在軍拊循56勉百姓悉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師古曰悉盡也盡所有糧食資用出以佐軍也客又說說何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不可復加然君初入關本得 7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師古曰孳字與孜同孜孜言不怠也上 8910所謂數問君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貣以自汙上心必 11必安師古曰貰賒也貣音土得反於是何從其計上乃大說師古曰說讀曰悅上罷布 121314軍歸民道遮行師古曰在道上遮天子行上書言相國彊賤買民田宅數千人 1516上至何謁上笑曰今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何曰君自謝民後何 171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願令民得入田毋收槁為獸食師古 1 難(nàn):危厄,禍難。 2 讓:辭讓,謝絕。 3 其秋:指漢高祖十二年秋,即西元前195年。 4 拊(fǔ)循:安撫,撫慰。拊,在“安撫”的意義上,後寫作“撫”,讀fǔ。 5 勉:鼓勵。 6 悉:全,盡,用作動詞。 7 孳孳:勤勉而不懈怠。孳,“孜”的借字,改讀zī。 8 胡:為什麼,疑問代詞作狀語。 9 賤貰(shì)貣(tâ):賤貰,強行壓價賒欠。貣,向人求物,指買田地房屋。 10 自汙(wū):自己侮辱自己,自己敗壞自己的名聲。汙,後寫作“汙”。 11 罷:平定。 12 道:半道,路上。名詞用作狀語。 13 遮行:擋道,攔路,攔駕告狀。 14 彊(qiáng)賤買:即“賤貰貣”,指強行低價賒買。彊,後寫作“強”。 15 乃:竟然如此。表出乎意料語氣的副詞。 16 謝民:向老百姓謝罪。謝,謝罪。 17 上林:苑名,即秦上林苑。漢初廢為荒園,漢武帝時重新擴建,方圓三百里,離宮七十 105 古曰槁禾稈也言恣人田之不收其槁稅也槁音工老反稈音工旱反上大怒曰相國多受 2345賈人財物為請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繫之數日王衛尉侍如淳曰百官公卿表 6衛尉王氏無名字師古曰史失之也侍謂侍天子也前問曰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 7也師古曰前問謂進而請也胡何也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予 8今相國多受賈豎金為請吾苑以自媚於民師古曰媚愛也求愛於民故繫治之 91011王衛尉曰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也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時陛下自將往當是時相國守 1213關中關中搖足則關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乃利賈人之金 14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夫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上不懌師古曰懌悅也感衛尉之言故慚悔而不悅也是日使使持節赦出何 15何年老素恭謹徒跣入謝上曰相國休矣師古曰令出外自休息相國為民請 所。 1 槁:禾杆。 2 賈(gǔ)人:商人。 3 下何廷尉:把蕭何交給廷尉治罪。下,交下治罪。廷尉,官名,九卿之一,掌刑獄之事。 4 械繫:用手銬腳鐐囚禁。械,械具,手銬腳鐐,名詞用作狀語。繫,拘囚,囚禁。 5 王衛尉:姓王的衛尉。衛尉,官名,九卿之一,掌管宮門警衛事。 6 暴(bào):突然。 7 李斯:西元前,-前208年。楚國上蔡人。荀子的學生。後為秦相呂不韋的舍人,秦統一後為丞相。後趙高專權,誣斯謀反,遂被腰斬。 8 賈(gǔ)豎:商賈小人。賈,蔑稱。 9 職事:職分之內應執掌處理的事。 10 苟:假若,如果,假設連詞。 11 乃:卻,轉折連詞。 12 關西:與關東相對而言,指函谷關以西之地。 13 利:以„„為利、貪圖。用作意動詞。 14 分過:分擔過錯。 15 徒跣(xiǎn):跣徒,光著腳走路。跣,光腳;徒,徒步,步行。 106 1吾苑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繫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 234過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親自臨視何疾因問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 5代君對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678何買田宅必居窮辟處師古曰辟讀曰僻僻隱也為家不治垣屋師古曰垣牆 910111213牆也曰令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孝惠二年何薨諡曰文 14終侯子祿嗣薨無子高後乃封何夫人同為酇侯小子延為築陽侯師古曰酇及築陽皆南陽縣也今其地(見)〔並〕屬襄州築音逐 思考与練習: 1. 指出本文中的假設連詞。 2. 指出本文中的一詞多音現象。 3. 指出本文中古今同形異義的雙音形式。 答案: 1.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苟;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即;令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令。 2.暴衣露蓋-暴,讀作(pù);陛下系之暴也-暴,讀作(bào)。 1 桀紂主:像桀那樣的暴君。桀,夏桀;紂,商紂,歷史上著名的暴君。 2 崩:帝王之死。 3 臨視:看望,探視,特指尊者看望卑者。 4 即:假若,如果,假設連詞。 5 恨:遺憾。 6 居:處於,位於。 7 窮辟:荒遠偏僻。辟,後寫作“僻”,讀作pì。 8 垣屋:有短牆的房屋。垣,短牆。 9 令:假令,如果,假設連詞。 10 師:師法,學習。 11 為勢家所奪:“為„„所„„”,表被動的句式。勢家,勢族,有權勢的家族。 12 孝惠二年:即西元前193年。 13 薨(hōng):諸侯大夫之死。 14 小子:小兒子。 107 3.秦禦史監郡者與從事辦之-從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臧之-圖書;上 數使使勞苦丞相-勞苦;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指示。 108 18、秦围赵之邯郸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本为记叙战国辩士游说的简策,经西汉刘向整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凡十二国策,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务国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以及纵横家、策士的游说、辩驳言辞。《战国策》的记事简要而深刻,人物形象形象而传神,语言富论辩色彩,纵横捭阖,流畅犀利。 东汉高诱曾为《战国策》作注,北宋曾鞏校注时,高诱注仅存十篇[本教材所选两篇均无高注],曾鞏整理散佚各本,复完三十三篇。南宋初姚宏校注此书,经清代黄丕烈刊刻,广为流传。这一系的本子称为姚本。与姚宏同时,缙云鲍彪亦校注此书,元代吴师道以鲍彪校注本重校,《四部丛刊》初编的《战国策校注》,就是此鲍注吴校本。本教材所选,以《畿辅丛书》所载的姚本《战国策》为底本,核校同系其他刻本,以及《四库丛刊》初编的《战国策校注》,改正有明显文字讹误者,统一异写,其余一仍姚本。今人有廖文远《战国策考辨》、《战国策新校注》。 本篇选自《战国策?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章》。题目依旧。 ,1,,2,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隂 ,3,,4,,5,,6,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閒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隂 ,7,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爲帝已而復歸帝以齊 ,1,秦围赵之邯郸:事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秦昭王五十年,齐王建八年,赵孝成王九年,魏安釐王二十年。 ,2,魏安到求赵:釐[xī],一本作僖,福的意思。魏国在赵国的西南方,接近西邻秦国。韩魏赵三国乃分春秋时的晋国而独立,关系较密。 ,3,畏秦到荡阴:《史记?信陵君列传》:“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求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 荡阴,一本作汤阴。 ,4,客将军新垣衍:新垣衍,新下文均作辛。辛垣,姓。衍,名。新垣衍以他国人而仕魏人,故曰客将军。 ,5,间入:避开他人耳目偷偷潜入[邯郸]。 ,6,因平原君:因,依藉。这里指通过[平原君]的关系。 平原君,赵武灵王子,赵惠文王弟,名胜,封于平原。 ,7,齊湣王:本篇或作齐闵王。湣、闵古音近。湣王,齐王建之祖父,姓田,名地。在位 109 ,1,,2,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 ,3,爲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爲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 ,4,决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爲帝乃見平 ,5,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衆折於外今 ,6,又内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 ,7,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爲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爲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召而見之於先生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爲紹介而見之於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 ,8,之髙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 ,9,君者曷爲久居若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 四十年。 ,1,秦所至齐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湣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五为丁帝。”苏代自燕来,说以利害,“於是齐释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2,今齐至益弱:此时已是齐王建,这里说的当是比齐湣王时弱。 ,3,诚发使:假如派出使节。诚,果。发,遣发,派出。 ,4,鲁仲连:本篇亦称鲁连。齐国人,常周游列国,有义。《史记》有传。齐在赵之东,故下文称“东国” ,5,百万之众折於外:赵孝成王七年,赵国赵括代廉颇为将,秦将白起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四十降卒全被坑杀于长平。 ,6,去:使秦兵退去,即解围。 ,7,乃今:而今。即于今,到现在。 ,8,使事有职:出使的事有专司。职,主,专。 ,9,若:其。指他们[赵国]的。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七:“若,其也。” 110 ,1,,2,,3,死皆非也今衆人不知則爲一身彼秦者棄禮義上首功之國 ,4,,5,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爲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爲之民也所爲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 ,6,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则固助 ,7,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 ,8,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爲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歳餘 ,9,周烈王崩諸侯皆弔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 ,1,世以至非也:《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成玄英疏:“鲍焦,周时隐者。饰行非世,荷担采樵,拾橡充食。子贡遇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污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焦曰:‘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遂抱木立死。”庄子批评鲍焦这类人是“离名轻死”,即为了名声而不惜去死。“无从容而死”,指不仔细思考养生、天命的自然之理而不惜死。这是世俗对鲍焦的看法。鲁连认为,世人的看法都是错的。 ,2,不知至一身:不知义重于生命的道理[即鲍焦所持者]而为一己之身。 ,3,上首功:以斩敌首级之功为上。上,尚的同源通用字。 ,4,权使至其民:权,权诈,修饰“使其臣”。虜,修饰“使其民”,指像对待俘虏、奴隶一样。 ,5,彼则至天下:彼则,彼即。意为秦国如果„„。 肆然,恣其所欲地。 过而,甚而。遂正于天下,接着为政于天下。即不但称帝号,而且进而在实际行动上统治天下,即灭亡各诸侯国。 ,6,梁:即魏国。魏惠王时迁都大梁,故称梁。魏国在赵国的南边。 ,7,请从:谨同意„„。请,表谦敬。从,同意。这里指,能让燕国帮助赵国,辛垣衍同意鲁连的说法。 ,8,齐威王:姓田,名因齐,本篇作婴齐。因、婴古音真、耕通转。在位三十六年[前357—前321年],当周显王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无齐威王率诸侯朝周事。齐威王亦与周烈王[前375—前369]时代不相值。 ,9,天子下席:指继位的天子守父孝,寝苫居庐。 111 ,1,,2,,3,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卒爲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 ,4,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僕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 ,5,曰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 ,6,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 ,7,,8,,9,者鬼侯之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 ,10,紂紂以爲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 ,11,而歎故拘之於牗里之车百日而欲舍之死曷爲與人俱稱帝王卒 ,1,斮[zhuÓ]:斫,砍。 ,2,叱嗟[chì jiē]:愤怒呵斥声。 ,3,而:通尔。表第二人称。 ,4,宁:难道。疑问副词。 ,5,烹醢梁王:把梁王烹煮做成肉酱。醢[haī],肉酱。这里活用作动词。 ,6,固:[事理]必然。固,本来。故的借字。这里说的是,秦王烹醢梁王,是按暴君的本性必然会发生的。 ,7,鬼侯至文王:鲍本无“之”字,当删。鬼侯,媿姓赤狄的部落首领。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三《鬼方昆夷玁狁考》认为,《周易》的鬼方,《春秋左传》和《国语》的隗氏,见于金文皆作媿。 鄂侯,鄂国首领。鄂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北。 文王,周文王昌,时为商纣王的臣子,称西伯。纣时周在陕西岐山之阳。 ,8,子:这里指女儿。古代男儿、女儿都可以称子。 ,9,入:献纳。入、纳为同源词。 ,10,脯鄂侯:把鄂侯杀死晒成肉干。脯,肉干。这里活用为动词。 ,11,拘之至之死:拘之牖里,《史记?殷本纪》:“纣囚西藏伯羑里。”集解:“《地理志》曰:‘河内汤阴有羑里城,西伯所居处。”羑里即本篇牖里。牖里之车,鲍本作牖里之库。按,牖里之车即牖里之处、牖里之居。车读舌音,与处为同源词;车读牙音,与居为同源词。牖本是窗户,殷时用以作监狱名,进而将殷时监狱所在地称牖里,遂为地名。闻一多《古典新义?周易义证类纂》:“古狱凿地为窖,故牖在室上„„狱不可全见,惟见其牖,书传称殷狱曰牖里,或以此与,” 舍之死,置之于死地。舍,处。 112 ,1,,2,就脯醢之地也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 ,3,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維子曰子安取禮 ,4,,5,,6,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廵狩諸侯避舍納于筦鍵,7,,8,,9,鍵攝衽抱几親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籥 ,10,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涂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 ,11,弔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 ,12,後天子南面弔也鄒之羣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劒而死故不敢入於 ,1,卒:最终、最后。 ,2,夷维子:夷维,齐国地名。维是东莱之邑,居夷地,所以称夷维。 ,3,太牢:祭祀用的牛羊豕三牲齐备为太牢。 ,4,安取至吾君:意为,根据哪里的礼来奉待我君,安,焉。安取,从哪里拿。夷维子认为单是十太牢是远远不够奉侍“天子”齐威王的,还得有下文所说的行动。 ,5,天子巡狩:天子出行视察各诸侯封地。巡狩,亦作巡守。巡,周行。狩,天子冬猎、征伐,引申为出行视察。巡、狩同义并列。或解释“巡守”为巡视诸侯为天子所守之地,盖望文生义。 ,6,避舍:离开平日所居宫室而外舍。表示天子到来则以天子为主人。避舍之“避”,同避席之“避”,不正对之义。 ,7,納于筦鍵:交纳城门的钥匙和关守[给天子]。“于”字足成音节。筦,“管”的异体字,指开锁的钥匙。圆管形,故称“管”;长条形,故称籥[yuâ]。键,管籥所拔动的门闩或锁簧。纳管籥指交纳掌握关守的权力。 ,8,攝衽抱几:扎起衣襟,抱捧几案[以奉天子食]。攝,褶叠、交叠。这里指把平时伸展垂下的衣襟卷扎起来,以便像卑者一样干活。 ,9,亲膳於堂下:[鲁侯]亲自在堂下奉进膳食。《说文?肉部》:“膳,具食也。” ,10,假涂於鄒:向鄒借路。涂,塗的借字。分化字作途。 ,11,孤:死了父亲的儿子叫孤。这里指鄒君的嗣子,即下文的“主人”。 ,12,倍殡至弔也:倍殡柩,背向灵柩。《说文?人部》:“倍,反也。”倍、背同源词。灵柩临时停放以待葬叫做殡。周礼,殡于西阶之上,丧主位于东阶,面对灵柩哭。 设北面於南方,[主人]面向北、背朝南。《仪礼?士丧礼》:“君升主人,主人西楹东北面。” 天子南面弔,天子[升自东阶]面向南而弔。 依礼丧主本应位东阶而正面向停于西阶的灵柩哭,天子临弔时,从东阶上,面南而弔,因此丧主必须立于西阶而面向东北即面向天子,则背对灵柩,是所谓“倍殡柩,设北面於南方”。 113 ,1,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 ,2,,3,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乗之國梁亦萬乗之國交有稱王之名 ,4,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僕妾 ,5,,6,,7,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 ,8,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谗妾爲諸 ,9,侯妃姬處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10,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爲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爲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爲却軍五十里適会魏 ,11,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爲 ,1,鄒鲁至饭含:生则不得事养,君在世时臣子不能尽事养之责。死则不得饭含,君去世时臣子不能尽丧礼。 饭含,古时敛时以米充于死者口中。这里当泛指赙禭。 ,2,然且至果纳:然,然而。且,将。行天子之礼於鄒鲁,[齐威王]到鄒鲁行天子之礼。意谓鄒鲁将臣服于齐国。 不果纳,[鄒鲁之臣]最终不接纳[齐威王]。这几句的意思是,鄒鲁之臣即使对国君不能尽心,但对外尚能坚持独立的国格,不失大体。鲁连以此讽喻辛垣衍。 ,3,交有:皆有。 ,4,三晋:指韩赵魏。此三姓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三分晋国而独立。 ,5,無已而帝:没有被阻止而称帝。 ,6,且变易:且,将。变易,替换、撤换。这里指重新任命[各诸侯国大臣]。 ,7,不肖:不善,不良。不肖,本指不如其祖先、不能继承祖业的后代。这里引申为不贤者。 ,8,子女谗妾:女儿和爱进谗言的妾。子女,子亦女,子女为同义复词。 ,9,晏然:安然。 ,10,乃今日而知:乃,始,才。时间副词。修饰“今日而知”。 今日,至今日。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 而,连词。连接“今日”与“知”。 或可认为,乃,介词,表示“於”的意思。“而”连接介宾词组“乃今日”与动词“知”。这两种用法,是同一个语气词“乃”的不同演变方向。 ,11,魏公至击秦:魏公子无忌,魏安釐王异母弟,封信陵君。此役矫魏王令而夺晋鄙所率十万军队以救赵。参见《战国策?魏策》及《史记?信陵君列传》。 114 ,1,魯連夀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爲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思考与练习 一、 找出本篇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子。 二、 说明本篇中“为”字有哪几种用法。 三、 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段落: 信陵君殺晋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且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 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謂也對曰人之憎我也不可 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 君殺晋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願君之忘之也信 陵君曰無忌謹受教[战国策魏策] ,1,寿:祝寿。名词用作动词。 115 19、荆轲刺秦王 本节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質於秦章》。题目为后人所定。 ,1,,2,,3,,4,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願太傅幸而圖,5,,6,之武對曰秦地徧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7,,8,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太子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9,,10,,11,圖之居之有閒樊將軍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諌曰 ,1,燕太至於秦:燕太子丹,燕惠王子。燕为武王时召公所封国。《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太子丹质于秦,亡归燕。”本文所述事件发生於太子丹亡归后五年,即燕王喜二十八年、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 ,2,亡归:[从秦国]逃归。《说文?亡部》:“亡,逃也。” ,3,且:将。且、将鱼阳对转。 ,4,兵以临易水:以,已的借字。《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赵与燕相邻,可见此时秦兵已经迫近易水。易水,战国时燕境内河名,与浴水、呼沱水等汇合而入渤海。 ,5,幸而图之:幸的主语是说话者即太子丹。意谓太傅图之是我的幸。在“愿”之后,“幸”可以不译。 ,6,威胁至所定:当时秦尚未最后灭韩、魏、赵,所以说威胁韩、魏、赵氏。燕的中心在易水以北,鞫武意谓时局还还没发展到燕不得不与秦拼命的时候。 ,7,见陵之怨:[太子丹为质於秦时]被[秦王政]欺陵的私怨。《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者,故尝质於赵,而秦王政生於赵,其少时与丹驩。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於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8,批其逆鳞:指的是触犯秦的强权之怒。 批,鲍本作排,拔触。逆鳞,倒生的鳞片。比喻君主或强权者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意志。 ,9,入:徐,缓。入与冉通。请入图之,请[让我]慢慢谋划此事。 ,10,樊将至之燕:樊将军,下文称樊於期,本为秦将,得罪而逃奔燕。亡秦之燕,逃离秦国往至燕国。《史记?刺客列传》:“秦将樊於期得罪於秦王,亡之燕。” ,11,容之:鲍本作客之。容、客二字形近,皆可通。《史记》作“舍之”,则所见本为“容之”。 116 ,1,,2,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積怨於燕足为寒心又况聞樊將軍之在乎 ,3,,4,,5,乎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爲謀 ,6,,7,也願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 ,8,,9,北講於單于然後乃可圖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 ,10,,11,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困窮於天下歸身於丹丹終不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時,12,,13,也願太傅更慮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而勇沉可 ,14,與之謀也太子曰願因太傅交於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出見田 ,15,光道太子曰願圖國事於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 ,1,积怨於燕:鲍注:“怨其亡归。”指太子丹逃归导至秦王怨怒。 ,2,寒心:心战抖。吴师道补曰:“凡人寒甚则心战,恐惧亦战。” ,3,委肉至之蹊:委,柔顺、弱小。肉,指代喂野兽的动物。委肉,犹言柔弱的羔羊。当,动词,表示“放在„„的正中”。蹊,径。 ,4,振:救,止。 ,5,为谋:为之谋。为,介词。 ,6,灭口:消除[秦国寻衅的]口实。灭,使无,使消除。口,借口。 ,7,三晋: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国家。 ,8,讲:讲和,和解。《说文?言部》:“讲,和解也。”此处用的是讲的本义。 ,9,弥久:长久。《说文?长部》:“镾,久长也。”弥为镾的同源通用字。 ,10,须臾:等待片刻。《说文?立部》:“ ,待也。从立,须声。”须是 的借字。臾,一点点[时间]。须臾也可以表示片刻,这时须与臾同义并列。表示等待的 [须]与表示短时间的须为同源词。 ,11,困穷於天下:无路可走。困,[因受某种力量束缚、压迫而]受挫、志不得申。穷,尽头,不达。《说文?穴部》:“穷,极也。” ,12,固卒之时:本来注定的终尽之时。固,本来。卒,尽、灭。太子丹说这是他天命注定的灭亡之时意谓即使自己因此招祸也不能赶走樊将军。 ,13,智深而勇沉:谋虑深远,刚勇沉潜。勇沉,深勇、大勇,非匹夫一时之勇。鲍本作智深而虑沉。智、虑同义,深、沉同义。 ,14,因太傅:借助太傅的绍介,依藉太傅的关系。 ,15,造:到,至。《说文?辵部》:“造,就也。”“就”是走到、发达到、达到终点。 117 ,1,,2,迎却行爲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 ,3,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壮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 ,4,,5,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荆軻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生得願交於荆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 ,6,報先生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僂行見荆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巳 ,7,,8,,9,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 ,10,言足下於太子願足下過太子於宫荆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 ,11,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 ,12,使人疑之非節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荆軻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爲行 ,13,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軻見太子言 ,1,却行为道:退着走为田光导路。为,介词。道,分化字作“导” ,2,避席:离开席位。避,不正对。 ,3,留意:注意、措意、用心。这里指的是专注思虑[于秦燕矛盾]。 ,4,以乏国事:以之[指代其衰]废败国家的大事。乏,废的借字。乏释为阙失亦通。《刺客列传》作“不敢以图国事。” ,5,所善:相善者,好友。善,相善。 ,6,报:禀知。报有复命义,太子丹尊田光,故用“报”,表示所以告乃遵长者之命。 ,7,不逮:逮,及。不逮,[身体]不及[壮年之时]。 ,8,幸而告之:幸,有幸。田光以太子告诉他国事为幸。之,指说话者自身,即田光。 ,9,窃不自外:不认为自己[与荆轲]疏远,即自认为是荆轲的知己。窃,谦敬副词。外,由在外义引申为疏远义。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表示“认为疏远”。 ,10,过:拜访。 ,11,约:戒,告诫。 ,12,为行:为之行,即为人办事。为,介词。 ,13,已死明不言:用死表示不泄密。即下文“以死明不泄言”。已,以的借字。明,表明,证明,显示。 118 ,1,,2,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後言曰 ,3,曰丹所请田先生無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 ,4,言豈丹之心哉荆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 ,5,,6,,7,得至前願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今秦有貪 ,8,貪饕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饜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數十萬之衆臨 ,9,,10,,11,漳鄴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趙不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 ,12,,13,,14,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 ,15,丹之私計愚以爲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贄 ,1,明不言也:鲍本作致光之言。 ,2,膝下行:即膝行,用膝走路。下,方位名词作状语,修饰谓语“行”。王念孙《读书杂志》认为“下”字衍。 ,3,无言:毋言,即前文所说“勿泄”。 ,4,不肖:无能,不能继承祖先事业。《说文?肉部》:“肖,骨肉相似也。”肖指祖先世代相传至当时的最后一个子孙。引申为相貌、才能象似[先祖]。 ,5,使得至前:使得荆轲到来。“使”後省略宾语。 ,6,愿有所道:希望有所引导、启发。道,后分化作导。 ,7,孤:太子丹自称。父死则子称孤,丹意谓燕行将亡国,国亡则国君被虏杀,太子为孤。 ,8,饜:满足,饱足。 ,9,王翦到云中:《史记?秦始皇纪》:“十五年[前232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即指秦王翦、李信二军。漳,漳水,战国时在赵国。鄴,鄴城,战国时魏文侯建都所在。云中,赵地,在太原以北。 ,10,赵不支秦:赵国[如果]敌不过秦国。支,匹敌、对付。支、敌支、锡对转。 ,11,入臣:入,纳,指赵纳入秦的版图。臣,黍臣,名词用作动词。意谓赵归属秦国而称臣。 ,12,数困於兵:多次用兵受挫、失利。盖指燕王喜四年、十二年与赵国交战大败之事。 ,13,服秦:慑服於秦。 ,14,合从:亦作合纵。纵,从的分化字。当时秦国已经以连横分别击破六国的合从。 ,15,窥以重利:示之以重利,即赵显示而使秦窥视重利。《说文?穴部》:“窥,小视也。”《门部》:“闚,闪也。”二字同源。表示很快地瞥一眼。 119 ,1,,2,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 ,3,,4,,5,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大將擅兵於外而内有 ,6,有大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諸侯得合從其償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軻曰此國之大事臣 ,7,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無讓然後許諾於是尊荆軻爲 ,8,上卿舍上舍太子日日造問供太牢異物閒進車騎美女恣荆軻所 ,9,欲以順適其意久之荆卿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 ,10,,11,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今 ,12,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 ,13,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说見臣臣乃得有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 ,1,贽:礼物。即上文“重利”。 ,2,诚:果,如果。假设副词。 ,3,曹沫之与齐桓公:曹沫,即曹刿。春秋时鲁人。在齐鲁于柯邑的盟会上,以匕首劫齐桓公,使尽归被齐侵占的鲁地。事见《史记?刺客传》。 ,4,则:即。古音“则”“即”都是入声,“则”收—k,“即”收—t,这两个收声有时相转。 ,5,因而:因,藉此。动词。而,连词,连接“因”与“刺杀之”,表顺承。 ,6,以及至必矣:此句《史记?刺客列传》作:“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鲍本亦不重“诸侯,无“偿”字。依此解,以其间,以秦大乱之机会。谓诸侯利用此机会得以合从。两“诸侯”当删其一,“偿”当删。依本文即姚本,则“间”当离间解,谓以秦大乱来离间诸侯与秦的连横,使诸侯得以合从。 ,7,固请无让:坚请不使荆轲推辞。无,毋的同源通用字。 ,8,舍上舍:第一个“舍”名词活用作动词,表示“处”。“舍”与“处”亦为同源词。 ,9,顺适其意:顺当其意。适,当也,适其意谓正合其意。 ,10,微太子言:无太子言。微,无,常用于假设句句首。 ,11,之: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对方即公子。第三人称代词“之”可以指代说话者自身和对方。 ,12,今行而无信:若往秦而无信物。今,假设连词。信,显示诚信之物。 ,13,督亢:地名,燕国丰饶之地。 120 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 ,1,之意願足下更慮之荆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 ,2,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爲戮没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 ,3,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毎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奈何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 ,4,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耻除 ,5,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6,,7,乃今得聞教遂自刎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旣已無可奈 ,8,,9,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 ,10,以試人血濡縷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 ,11,人無不立死者乃爲裝遣荆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 ,1,遇:待。 ,2,戮没:没,灭,分化字作殁。戮、没同义并列,皆谓杀戮。 ,3,顾:但。顾本义为回头,引申有转折义。 ,4,揕其胸:深刺其胸。鲍本作“揕抗其胸”。《史记?刺客车列传》同姚本,一本作揕作抗。王念孙《读书杂志》认为一本所作之“抗”当为“抌”,《说文?手部》:“抌,深击也。”《集韵》揕、抌并陟甚切。 ,5,偏袒扼腕:偏袒,解开衣襟露出一臂。古有偏袒表示支持、扶助某一方之俗,樊於期偏袒盖用此意。扼腕,一手握另一手手腕,盖表示坚定。 ,6,拊心:拍着胸膛。拊,拍。心在胸内,故拍胸称拊[拍]心。 ,7,乃今:今乃。 ,8,函封之:用函封装其首。函,名词用作状语。 ,9,於是:在当时。 ,10,以药淬之:用[毒]药水为烧红的匕首退火。淬,把烧红的金属工具探入冷水中退火,以使其刚硬坚韧。 ,11,为装:为之装。为,介词。装,放置,指将匕首卷於图中。省略代表匕首的“之”。 121 ,1,不敢与啎視乃令秦武陽爲副荆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逺未來 ,2,,3,而爲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盡矣荆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荆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4,,5,反者竪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 ,6,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决矣遂發太子及賔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7,,8,以送之至易水上旣祖取道髙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爲變徴之 ,9,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 ,10,不復還復爲忼慷羽聲士皆瞋目髪盡上指冠於是荆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练习 一、列出本篇有特殊用字现象[用母字、借字、異体字]的例子,并说明其分化字、正 字或正字。 ,1,与啎视:与秦武阳正面相对而视。啎,逆,相迎。介词“与”后省略代词“之”。 ,2,迟之:认为荆轲出发迟慢。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迟。 ,3,以:已的借字。 ,4,反:返。返是反的分化字。 ,5,不测:无法探测[其浅深]。指无法估计[其暴虐险恶]。 ,6,辞决:诀别。辞,辞别。决,诀别。 ,7,祖:出行时祭祀道神。 ,8,高渐离击筑:高渐离,荆轲平日的知音。《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筑,弦乐器名。形似筝,以竹尺击弦发音。《说文?竹部》:“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 ,9,變徴[zhĭ]之聲:古代以宫商角徴羽为五声,也叫五音,加上变宫、变徴为七音。五声、七声表示相对的音高。变徴在七声音阶中的第四级,羽声在第六级。盖变徴之声悲沉,故士皆垂泪涕泣。 ,10,慷慨羽声:鲍本作羽声慷慨。鲍注:“其音怒。”慷慨羽声怒,故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2 二、举出本篇中“为”字作介词的例子,并补出各例的宾语。 三、标点并翻译下面的段落: 旣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庻子蒙嘉嘉爲先言於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爲内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圗凾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賔見燕使者咸陽宫荆軻奉樊於期之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荆軻顧笑武陽前爲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甞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旣取圖奉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絶袖拔劒劒長掺其室惶急劒堅故不可立抜荆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 123 20. 梁 山 崩 《國語 晉語》韋召注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全書共十二卷,按國別編排,依次為《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和《越語》。該書主要通過春秋時期各國人物的言論和辯辭來反映當時的歷史,所記史實始自周穆王征犬戎,終於三晉滅智伯,歷時五百餘年(約前976年——前453年)。其中許多珍貴史料可以和《左傳》相參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國語》相傳為左丘明所作,似不可信。現存最早的注本是三國吳韋召所作的《國語注》,其中保存了不少東漢和三國時期重要注家的片斷,本篇與下篇即選自該本。另外,清人董增齡的《國語正義》和近人徐元誥的《國語集釋》,可資參閱。 123以傳召伯宗傳驛也伯宗晉大夫孫伯糾之子梁山崩梁山晉望也崩在魯成五年 45之子遇大車當道而覆大車牛車也立而辟之曰辟傳辟使下道避傳車對曰傳 67傳為速也若竢吾辟之則加遲矣加益也不如捷而行旁出為捷伯宗喜問 8問其居曰絳人也絳晉國都伯宗曰何聞曰梁山崩而以傳召伯宗伯宗問曰將若何對曰山有朽壤而自崩將若何朽腐也不言政失所為而稱朽壤言遜 9也夫國主山川主為山川主也孔子曰夫顓臾為東蒙主故川涸山崩君為之降服 10111出次涸竭也川竭則山崩降服縞素也出次次於郊也乘縵不舉策於上帝縵車無文 1 “梁山”及注:梁山,在今陜西省韓城縣。望,古祭名。遙祭日月、星辰、山川。梁山屬晉國主祭之山,故曰晉望。梁山崩概因地震,事在公元前586年。 2傳:古時驛站傳信所用的車馬。讀作zhuàn。 3伯宗:晉大夫孫伯糾之子,公元前585年曾奉命聯衛、鄭侵宋,前576年被人誣陷而死。 4 覆:翻到。 5 辟:躲避。后作“避”。 6 竢:等待。“俟”的異體字。 7 “捷”及注:捷,走捷径。捷径多为从大路分出的斜路,故曰“旁出為捷”。 8 絳:晉國国都,在今山西省侯馬市。 9 主山川:作山川的主祭人。 10 降服出次:降服,脫下華美的服飾,改穿素服。出次,離開正寢到郊外暫住。古代遇有災难變故或天象異常時,帝王和大臣皆脫下盛裝換上素服,離開正寢到郊外暫住,以示嚮神靈請罪。 11 乘縵不舉:縵,本指沒有文飾的繒帛,這裏指沒有文飾的馬車。不舉:不演奏音樂。一 124 2也不舉不舉樂也策於上帝以簡策之文告於天也周禮四鎮五嶽崩命去樂國三日哭以禮焉以禮於神也周禮國有大灾三日哭雖伯宗亦其如是而已其若之何問其名不告請以見弗許以見於君伯宗及絳以告而從之以車者之言告君君從之 曰不設盛饌。《左傳 莊公二十年》:“司寇刑戮,君為之不舉。”杜預注:“去盛饌。” 1 策:文書。這裏用作動詞。 2 禮:名詞活用作動詞,以禮敬神。 125 21.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 《國語?越語》韋召注 1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山處曰棲會稽山名在今山隂南七里吳敗越于夫椒 234遂入越越子保于會稽在魯哀元年乃號令於三軍號呼也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 5子姓號令三軍而言父兄昆弟者方在危阨親而呼之也國子姓言在衆子同姓之列者有能助 67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知政謂為卿大夫種進對曰臣 8910聞之賈人賈人買賤賣貴者夏則資皮資取也冬則資絺絺葛也精曰絺麤曰綌旱 11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121314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棲於會稽 15161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後晚也勾踐曰茍得聞子大夫之言何 1 “越王”句及注:勾踐,春秋時期越國國君,公元前497——前365在位。勾,或作“句”。棲,停息,居住。這裏指退避。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東南。春秋後期,吳越爭霸,常年攻戰不息。公元前492年,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退守會稽山上。 2號令:頒佈命令。 3三軍:春秋時大國多設上、中、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4昆弟:兄弟,這裏偏指弟弟。 5子姓:泛指子孫後代。 6 知:執掌,掌管。 7 種:即文種,字子禽、少禽,楚國南郢人。楚平王時為宛令,後入越,深得越王勾踐重用,曾助勾踐滅吳。公元前473年為勾踐所殺。 8 賈人:商人。賈讀作gǔ。 9 資:聚集,囤積。 10 絺:以葛為原料製作的布、衣、帶等。古人夏天多穿葛衣。《莊子 讓王》:“冬日衣裘,夏日衣葛絺。” 11 四方之憂:指四方邊境受敵寇入侵的憂患。 12 爪牙之士:指勇武威猛的將士。 13 擇:選拔。 14 時雨:按季節到來的雨,這裏指雨季的雨。時,季節。 15 乃:副詞,纔。 16 無乃後乎:恐怕太晚了吧,無乃,豈不是,恐怕。 126 23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遂使之行成於吳傳曰使種因吳太宰嚭以求成也曰 456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徹達也私於下 789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不足以屈辱君親來討也願以金玉子 1011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進女為女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 1213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衆以從君之師徒唯君左右之左 14右在君所用也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為將不血食也係妻孥係 1516繫也死生同命不為吳所禽虜金玉於江不欲吳得之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沈 171918死乃必有偶偶對也是以帶甲萬人以事君也言赦越罪是得帶甲萬人事君也 1 子大夫:對文種的尊稱。 2 何後之有:有什么晚的呢,此句為賓語前置句,“有”的賓語“何後”靠代詞“之”複指前置。 3 行成:議和,講和。成,和解。 4 寡君:本意為寡德之君。常用以在別國國君面前稱呼自己的國君,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5 下臣:本意為才能低下的臣子。常用作臣子的謙稱。 6 徹聲聞於天王:使聲音上達,讓天王聽到。徹,達。這裏用作使動。天王,對吳王的尊稱。 7 私於下執事:低聲對您手下管事的人說話。私,低聲說話。下執事,手下管事的人。 8 師徒:指軍隊。 9不足以辱君:不值得您屈尊討伐。辱,屈辱,屈尊。這裏是外交辭令。 10 賂君之辱:答謝您的屈尊駕臨。賂,贈送財物,這裏指答謝。 11 女:第一個“女”指女兒;第二個“女”用作動詞,指充當婢妾。下文“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與此同。 12 畢從:全部隨贈。指像嫁女時陪送嫁妝一樣,把越國所有的珍寶都陪送給吳國。 13 唯君左右之:完全聽從您的使喚。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強調語氣。左右,動詞,使喚,指使。 14 係妻孥:把妻子兒女綑綁起來。係,拴,綁,同“繫”。孥(nú),子女。 15 沈:使沉沒,“沉”的異體字。 16 帶甲:指穿着鎧甲的士兵。 17 致死:拼死作戰。 18 乃必有偶:就一定會有成倍的力量。言越軍破釜沉舟,拼死作戰,一個士兵就可以起到兩個士兵的作用。 19 事君:侍奉國君您。這裏是外交辭令,實際意思是同您作戰。 127 12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寧 345安也言戰而殺是萬人與安而得越國二者誰為利乎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 67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環繞也三三江吳江錢塘浦陽江也此言二國之民三江繞之遷徙非吳則越也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言勢不兩立也將不可改於是矣言滅吳之計不可改易也員聞之陸人居陸 8黨所也上所之國謂中國也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 地不能乘其車言習俗之異也説云吳是時未知以車戰申公巫臣使其子狐庸教之昭謂狐庸敎吳魯成公時也至此哀元年歴五公矣非未知也吳地勢自習水耳夫越國吾攻而勝之 9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 10悔之亦無及矣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上言請大夫女女於大夫故因此而納美女於太宰嚭以求免也嚭吳正卿故楚大夫伯州犂之子也魯昭元年州犂為楚靈王所殺嚭 11奔吳唐尚書云平王殺之非也曰子茍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太 1 與其„„寧其„„:選擇連詞,相當于“與其„„不如„„”。 2 其孰利乎:哪種做法更有利呢,其,句首語氣詞,表示反問語氣。孰,疑問代詞,哪一種,哪一個。 3 夫差: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4 聽:聽從,這裏指答應越國講和的請求。 5 子胥:即伍子胥。姓伍,名員(yún),字子胥。楚國人,因楚王殺其父兄,奔吳,受到吳王夫差重用,協助夫差擊敗楚、越,稱霸諸侯。後因強諫,夫差賜劒命其自殺。 6 仇讎敵戰之國:相互對抗、相互敵視攻戰的國家。仇讎:對手,匹敵。敵戰,因相互敵視而征戰。 7 三江:各家解釋不一,一說為吳江、錢塘江、浦陽江,一說為吳江、錢塘江、岷江,一說泛指多條江河等等。 8 上黨之國:地勢較高的國家,這裏指中原內陸地區,與吳越地勢低窪、水域較多的地區相對。上,高。黨,處所。 9 也已:句尾語氣詞連用。前者表示肯定的語氣,後者表示限製的語氣。 10 太宰嚭(pǐ):即伯嚭,吳正卿。本為楚人,公元前515年奔吳,經伍子胥引見,深得吳王闔閭和夫差寵信。曾多次讒陷伍子胥,導致伍子胥被殺。又因受賄而給予越國東山再起的機會,使越國得以消滅吳國。越滅吳後為勾踐所殺。 11 茍:假設連詞,假如。 128 12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 43之成而去之成平也勾踐説於國人説解也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 576而又與大國執讎執猶結也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89也寡人請更更改也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弔有憂賀有喜送往者 101112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 13吳將三百人以入事吳若宦豎然其身親為夫差前馬前馬前驅在馬前也勾踐之地 141516南至于句無今諸暨有句無亭是也北至于禦兒今嘉興語兒鄉是也東至于鄞今 1718鄞縣是也西至于姑蔑姑蔑今太湖是也廣運百里言取境内近者百里之中耳東西為 1 服之而已:使之臣服就行了。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臣服。而已,表示限製的語氣,相當於“罷了”。 2 又何求焉:還要求甚麼呢,此句為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焉,兼詞,相當於“於之”,對越國。 3 去之:讓文種離開吳國囬到越國。去,離開,這裏是使動用法,使„„離開。之,代詞,指代文種。 4 說:解釋。 5 大國:指吳國。 6 執讎:結下冤仇。 7 中原:即原中,原野之中。這是先秦漢語方位詞的一種特殊用法,如《詩經 小雅 鴻鴈》:“鴻鴈于飛,集于中澤。” 中澤,即澤中。 8 更:更改,改正。 9 弔有憂:慰問有憂患的人家。憂,禍患,憂患。 10 去民之所惡:去除老百姓所不喜歡的事物。去,去除,除掉。惡,厭惡,不喜歡。 11 卑事:卑身侍奉。卑,卑下,卑賤。這裏指勾踐自己甘願處于卑賤的地位。 12 宦:使動用法,使„„作臣僕。 13 前馬:前驅,馬前卒。 14 句無:地名,即今浙江省諸稽縣南五十里的句無亭。 15 禦兒:地名,在今浙江省崇德縣。 16 鄞:地名,在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 17 姑蔑:地名,在今浙江省龍游縣。 18 廣運百里:相當於說“方圓百里”。廣運:縱橫,東西為廣,南北為運。這裏是指面積而言。 129 12廣南北為運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 3之若水之歸下也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蕃息也命壯者無 4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 56其父母有罪禮三十而娶二十而嫁今不待禮者務育民也將免者以吿免乳也公令 7醫守之醫乳醫也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犬陽畜知擇人豚主 8910主内隂類也生三人公與之母母乳母也人生三者亦希耳生二人公與之餼餼食 1211食也當室適子也禮父為適子喪三年支子 死三月釋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 1314其政支子庶子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 151617其子宦仕也仕其子而教以稟食之也其達士潔其居潔其館舍美其服賜衣服也 1 致:召集,招來。 2 誓之:向他們宣佈誓令。誓,這裏用作動詞。 3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將要率領你們各位夫婦繁殖人口。帥,率領。二三子,各位,諸位,是對大家表示尊敬的稱呼。蕃,繁殖。 4 取,取妻。後作“娶”。 5 免,分娩。後作“娩”。 6 公,指官府。 7 豚(tún):小豬。 8 生三人:指生了三胞胎。 9 母:乳母,奶媽。 10 餼(xì):食物,糧食。 11 “當室”句及注:嫡子死了,免除三年的賦稅徭役。當室者,即嫡子,注文作“適子”,正妻所生的長子。政,通“征”,指賦稅徭役。 12 支子:庶子,指嫡子以外的衆子,包括妾所生之子,以及正妻所生的除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 13 孤子:年少喪父或幼無父母者。《管子 輕重己》:“民生而無父母,謂之孤子。” 14 疾疹(chân):疾病,這裏指有疾病的人。疹,通“疢”。 15 納宦其子:相當於“納其子”和“宦其子”的並說。納其子,是指將他們的兒子送交官府撫養。宦其子,是指讓他們的兒子到官府供職,官府給他們發放糧餉。 16 其達士:那些見識高超,不同於流俗的人。其,指示代詞,那些。 17潔其居:使他們的住處潔凈。潔,與下文“美其服”的“美”、“飽其食”的“飽”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130 12飽其食稟餼多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禮之於廟吿先君 345也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稻糜脂膏也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無 6不歠也必問其名為後將用之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 7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古者三年耕必餘一年之食國之父 8910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有節度也請報 11之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 121314與知恥請姑無庸戰姑且也庸用也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内親吾君也 15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衆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衆 16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少恥謂進不念功臨難茍免今夫差衣水犀 1 摩厲之於義:在義道義方面磨礪他們。摩厲,即磨礪。 2 必廟禮之:一定要在宗廟上為他們舉行歡迎儀式。廟,名詞作狀語,表示處所,在宗廟上。禮,名詞用如動詞,舉行儀式。 3 稻與脂:兩類食品名。稻,是指用稻米做成的粥一類的食品。脂,是指帶有油脂的食品。 4 孺子之游者:外出求學或求官的年輕人。孺子,小孩,年輕人。游,指外出求學或求官,一本作“遊”。 5 餔(bǔ):給人食物吃。 6 歠(chùo):飲,喝,同“啜”。 7 收:指征收賦稅。 8 請:請求,這裏指請戰。 9 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使我君在諸侯國面前蒙受了恥辱。恥,使動用法,使„„蒙受恥辱。 10 節:法度,這裏用作動詞,指有條理。 11 報之:向他們報仇。報,報復,報仇。之,代詞,指代吳國或夫差。 12 姑:姑且,暫且。情態副詞。 13 無庸:不用。庸,通“用”。 14 四封之内:四境\之內。封,疆界,邊界。 15 而: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帶有假設的語氣。下句中的“而”字與此同。 16 患其志行之少恥:擔心士兵的志向和操行缺乏羞恥感。志行,志向和操行。少恥:缺乏羞恥感。 131 12之甲者億有三千言多也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犀則無億有三千所謂賢良也若今備衞士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衆之不 3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言夫差天所不與故曰助天也吾不欲匹夫之勇也匹 4夫輕儳徼功要利者欲其旅進旅退也旅俱也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 56常賞進不用命離伍獨進也退則無恥不畏戮辱如此則有常刑果行國人皆 7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言得一國之歡心曰孰是君也而可無 89死乎孰誰也誰有恩惠如是君者可不為之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囿笠澤也在魯哀十七年 1110又敗之於沒沒地名在哀十九年又郊敗之在哀二十年十一月越圍吳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與吳而吳不受今天以吳與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 12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甬甬江句句章也達王出之東境吾與君為二君乎待之若 13二君然夫差對曰寡人禮先一飯矣言已年長於越王覺差一飯之間欲以少長求免也 1 衣水犀之甲:身穿用水犀皮製作的鎧甲。衣,名詞用如動詞,穿。水犀,犀牛的一種。 2 億有三千:十萬零三千。億,十萬。有,同“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起連接作用。 3 匹夫之勇:個人的勇敢,這裏指不服從指揮,不與軍隊保持步調一致,只是個人逞強鬥勇。 4 旅進旅退:一同前進一同後退,指軍隊行動步調一致。旅,一同。 5 常賞:依法應該得到的獎賞。常,法典,典章。 6 不用命:不聽從指揮。 7 勸:鼓勵,勉勵。 8 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大意是,哪還有這樣好的國君呢,難道可以不為他去拼死作戰麼~ 9 囿:地名,在今太湖附近。 10 沒: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南。 11 郊:周製,都城之外百里或五十里為郊。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在郊野。 12 達王甬句(gōu)東:把您遣送到甬句東。達,使動用法,使„„到達,這裏實際上是指流放。甬句東,地名,即今浙江省舟山群島。 13 禮先一飯:按照禮節對您先有過小小的恩惠。禮,名詞作狀語,表示依據或凴藉,按照禮節。一飯,一頓飯,比喻微小的恩惠,這裏是指此前夫差答應越國講和一事。 132 12君若不忘周室而為敝邑宸宇宸屋霤宇邊也言越君若以周室之故以屋宇之餘庇覆吳也亦寡人之願也君若曰吾將殘女社稷滅女宗廟寡人請死余何 3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次舍也遂滅吳 1 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2 宸宇:屋檐,這裏比喻像屋檐一樣的庇護。 3 次,駐扎,這裏指進駐,佔領。 133 22.景公谓梁丘據與己和晏子谏 《晏子春秋 外篇》張純一校注 《晏子春秋》是記敍晏嬰思想言行的一部書。晏子,即晏嬰[,,前500年],字平仲,春秋時齊國大夫,歷仕靈公、莊公、景公三世。晏嬰所處的時代是齊國由強趨弱、新舊交替的轉折時期,他認為應該以“和”來調整統治階級內部關係,並提倡節儉,主張省刑薄斂等,有一定的開明思想。但晏嬰的思想並不能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也沒有形成獨立的學派。 與先秦諸子的其他著作不同,《晏子春秋》由短篇故事組成,編著者以簡練生動的語言組織事件、刻劃人物,其中有許多富有戲劇性的章節,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和教育意義。全書共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前六篇為內篇,後兩篇為外篇。本篇即選自外篇。 清孫星衍校訂的《晏子春秋》和張純一的《晏子春秋校注》是比較通行的本子。本篇採用的是張純一的校注本。 1234景公至自畋孫云左傳作田晏子侍于遄臺梁丘據造焉孫云梁丘 56據左傳作子猷稱其字公曰維據與我和夫維左傳作唯晏子對曰據亦同 7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羮焉水火醯醢鹽梅 8以烹魚肉燀之以薪昭二十年左傳杜注燀炊也釋文云醯呼兮反醢音海烹普庚反煮煮也燀章善反燃也正義曰醯酢也醢肉醬也梅果實似杏而酸文選張景陽七命注引作杜預曰 91011燀炊之也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杜注濟益也洩減也 1畋:打獵。 2 遄臺,齊建築物名。 3 梁丘據:《左傳 昭公二十年》引此事作子猶,稱其字。 4 造:至,來到。 5維:通“唯”,隻,隻有。 6亦:副詞,表示限製,僅僅,隻不過。 7醯[xì]醢[hǎi]:醯,醋;醢,肉醬。 8燀[chǎn]:炊,燒火做飯。《說文》:“燀,炊也。从火,單聲。” 9齊:調和。後作“劑”。 10 濟:增加,補充。 11洩:減少。同“泄”。 134 文選陸士衡答賈長淵詩注作以渫其過說文渫除去也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杜注亦如羹君所謂可而有否焉杜注否不可也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杜注獻君之否成君之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晉語九史黯對 1趙簡子曰事君者薦可替否是以政平而不干干犯也無過與無及故不相犯民無争 234心政平故故詩曰亦有和羮既戒且平鬷嘏無言鬷嘏舊譌奏鬷孫云詩作作鬷假傳鬷總假大也左傳作鬷嘏禮中庸作奏假王云此篇全用左傳則此文亦當與彼同今作奏鬷者後人依中庸旁記奏字而寫者誤合之又脱去嘏字耳當依左傳改正黃云淩本作鬷嘏純 5一今據正時靡有杜注詩頌殷中宗言中宗能與賢者和齊可否其政如羹敬戒且平和羹備五味異於大羹鬷總也假大也言總大政能使上下皆如和羹正義曰詩商頌烈祖之篇祀中宗之詩言中宗總齊大政自上及下無怨恨之言時民無 67有相爭鬬訟者也争先王之濟五味杜注濟成也和五聲也管子宙合篇曰五味不 8不同物而能和五音不同聲而能調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杜注順 9順氣以動二體正義曰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羽籥武舞執干戚舞者有文武二體 10三類杜注風雅頌正義曰一國之事諸侯之詩為風天下之事天子之詩為雅成功告神為頌 1 干:觸犯,擾亂,這裏指違背禮法。 2 引自《詩經 商頌 烈祖》。 3 亦有和羮既戒且平:《詩經》本作“亦有和羮,既戒既平”。戒,通“屆”,至,到達,這裏指五味俱至。鄭箋云“言神靈之來至也”,似不妥。一說戒,備也,齊備。《左傳 桓公二年》“大羹不致”杜預注:“大羹肉汁不致五味,和羹備五味,異于大羹也。”因為和羹要致五味,使五味俱備,故“戒”可釋為至或備。平,平和,均勻。 4 鬷嘏:又作“鬷假”、“奏假”等。鬷,通“奏”,奏進,稟告。嘏,通“格”,至,來到。鬷嘏,大意是,稟告于神靈,招請神靈降臨。 5 靡有:沒有。 6 濟:調劑,調和。 7 五聲:即宮商角徵羽,表示相對音高的五個音階。 8 一氣:這裏指氣息,奏樂須先以氣動之。 9 二體:指與音樂相配的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隂柔、陽剛兩種音樂風格。 10 三類:指可以和樂而歌的三種詩歌類型,即風、雅、頌。 135 12四物杜注雜用四方之物以成器五聲杜注宮商角徵羽六律正義曰禮太師掌六律六呂呂以合隂陽之聲陽聲黃鍾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隂聲大呂應鍾南呂林鍾小呂夾鍾月令以 3小呂為仲呂律曆志云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隂六為呂黃帝之所作也七音杜注周武王伐紂自午及子凡七日王因此以數合之以聲昭之故以七同其數以律和其聲 4謂之七音釋文七音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也八風杜注八方之風釋文八風易緯通卦驗云東北曰條風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 5北方曰黃莫風條風又名融風景風一名凱風九歌杜注九功之德皆可歌也六府三事謂之九功釋文六府水火金木土穀三事正德利用厚生也以相成也杜注言此九者合然後相成為 6和樂清濁大小元刻作小大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髙下出入周流疏疏舊作流今從左傳釋文校改以相濟也杜注周密也正義曰周疏以上凡十事皆兩字相對其義相反乃言樂聲如此相反以成音曲猶羹之水火相反人之和而不同也君子聴之以 78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杜注詩豳風也義取心平則德音無瑕闕孫云豳風狼跋之詩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孫云一左傳作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鄭語和實生物同則不儕公曰善此章與諫上十八章中段景公曰據與我和為一事 1 四物:指雜用四方之物而製成的樂器。 2 六律:古代區分樂器音調的標準。相傳黃帝時伶倫截竹為管,以管之長短區分聲音的高低清濁,樂器的音調皆以此為準。共分十二樂律,隂陽各六,陽為律,隂為呂。六律即黃鍾、大蔟、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即大呂、夾鍾、中呂[一曰小呂]、林鍾、南呂、應鍾。 3 七音:在五聲的基礎上增加變宮、變徵,即為七音。 4 八風: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種不同材料所製。 5 九歌:古代樂曲,相傳為禹時樂歌。《左傳 文公七年》:“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亦泛指各種樂章。 6 周流:疏密。周,密。流,《左傳》本作“疏”,此處為訛字。 7 引自《詩經 豳風 狼跋》。 8 德音:美好的聲譽。 136 23、呂氏春秋?疑似 這是《慎行論》的第三篇。 1,,三曰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 2,,者相劍者之所患患劍之似吳干者吳干吳之干將者也賢主之所患患人之博聞辯言而似通者通達也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聖人之所加慮也慮則知之也故墨子見歧道而哭 34567,,,,,,,,,,之爲其可以南可以北言乖別也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约爲高葆 89,,,,禱于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 101112,,,,,,至救天子戎寇當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 13,,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之下爲天下笑此夫以無寇失真寇者也賢者有小惡以致大惡惡積足以滅身故曰以致大惡褒姒之敗乃令幽王好小說以致大滅詩云赫赫宗周褒姒滅之也故形骸相 14,,離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東徙也平王幽王之太 1516,,,,子宜臼也東徙於洛邑今河南縣也秦襄晉文之所以勞王勞而賜地也秦襄公秦仲之孫莊公之子也幽王爲犬戎所敗平王東徙襄公將兵救周有功受周故地酆鎬列爲諸 1718,,,,侯晉文侯仇穆侯之子也傳曰平王東遷晉鄭焉依此之謂也梁北有黎丘部有奇 1920,,,,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 2122,,,,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誚讓曰吾爲汝 2324,,,,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 25,,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 137 26,,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反還也遂逝迎之逝往也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 27,,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於其人也舜爲御 282930,,,,,,堯爲左禹爲右入於澤而問牧童入于水而問漁師奚故也其知之審也夫孿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識之知之審也 思考与練習: 1、“爲天下笑”是個什麽句式,“爲”在句中起什麽作用, 2、给“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加上標點符號。 3、寫出“說”的後起字。 答案: 1、 这是一个被动句式。“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2、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 諸侯兵不至。 3、 悅、脫。 138 24、呂氏春秋?仲春紀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雜家著作。由於這部書不是一人之作,所以在思想上很不統一,大致上以儒家、道家思想爲主,兼有墨家、法家、名家、農家等各家學說。編者想要折衷各家的觀點,建立一個新的思想體系,它既有各家的精華,也有一些各家的糟粕。各家之說也並非原來面貌。 《呂氏春秋》原書分十二紀、八覽、六論,加上十二紀後有《序意》一篇,總共應該是一百六十一篇,但現在八覽中缺了一篇,所以總共是一百六十篇。 《呂氏春秋》是先秦典籍中唯一可以知道確切寫作年代的書,成書約在公元前239年。最早爲《呂氏春秋》作注的是東漢的高誘。清代學者黃生、盧文弨、王念孫、畢沅等又作了不少考訂和校注。現在通行的是畢沅的校刻本。近人許維遹的《呂氏春秋集釋》、今人陳奇猷的《呂氏春秋校釋》、張雙棣等的《呂氏春秋譯注》是較好的注[譯]本。 《呂氏春秋》的十二紀以陰陽五行學說爲指導,敍說四季十二個月的天文、曆象、物候等自然現象,闡述天子每個月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所應遵守的規定,以及爲順應時令而在郊廟祭祀、禮樂征伐和農事活動等方面應發佈的政令。所以,實際上十二紀是作者構想的一年的施政綱領。依照五行說,春季屬木,陽氣漸盛,萬物蘇生,是生養的季節。因此發佈政令要以寬厚仁慈爲主旨,禁止殺伐傷生。天子要勉農勸桑,躬耕帝籍;要撫恤幼孤,賑濟貧困;要督促演樂習舞,等等,以此來順應時令。 1,,一曰仲春之月日在奎仲春夏之二月奎西方宿魯之分野也是月日躔此宿 23,,,,昏弧中旦建星中弧星在輿鬼南建星在斗上是月昏旦時皆中於南方其日甲乙45678,,,,,,,,,,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夾鐘夾鐘陰律也是月也 91011,,,,,,萬物去陰夾陽而生故竹管音中夾鐘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戶祭 1213,,,,先脾始雨水桃李華自冬冰雪至此土發而耕故曰始雨水也桃李之屬皆舒華也蒼庚鳴鷹化爲鳩蒼庚爾雅曰商庚黎黃楚雀也齊人謂之摶黍秦人謂之黃離幽冀謂之黃鳥詩云黃鳥于飛集於灌木是也至是月而鳴鷹化爲鳩喙正直不鷙擊也鳩蓋布穀鳥天子 14151617,,,,,,,,居青陽太廟青陽東向堂太廟中央室乘鸞輅駕蒼龍載青旂衣青 181920,,,,,,衣服青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說在孟春 2122,,,,是月也安萌牙養幼少存諸孤順春陽長養幼少存恤孤寡萌牙諸當 139 2324,,,,生者不擾動故曰安擇元日命人社元善也日從甲至癸也社祭后土所以爲民祈穀 252627,,,,,,也嫌日有從否重農事故卜擇之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無肆掠止獄訟有司理官主獄者也囹圄法室省之者赦輕微也在足曰桎在手曰梏肆極掠笞也言無者須立秋也止禁 282930,,,,,,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玄鳥燕也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傳曰玄鳥氏司啓者也周禮媒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於時也奔則不禁因祭其神於郊謂之郊禖郊音與高相近故或言高禖王者后妃以玄鳥至日祈繼嗣于高禖三牲具曰太牢天 3132,,,,子親往后妃率九嬪御王者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但后夫人率九嬪祀高 333435,,,,,,禖耳御見天子于高禖中也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於高禖之前禮后妃之侍見於天子者於高禖祀之前韣弓韜也授以弓矢示服猛得男象也 36,,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分等晝夜鈞也冬陰閉固陽伏於下是月 37,,陽升雷始發聲震氣爲雷激氣爲電蟄蟲咸動開戶始出蟄伏之蟲始動蘇開蟄之戶始 38,,出生先雷三日奮鐸以令于兆民曰雷且發聲鐸木鈴也金口木舌爲木鐸金 3940,,,,舌爲金鐸所以振告兆民使知將雷也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有不戒慎容止者以雷電合房室者生子必有瘖躄通精狂癡之疾故曰不備必有凶災日夜 41424344454647,,,,,,,,,,,,,,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桶正權概度尺丈也量鬴鐘也鈞銓衡石稱也石百二十斤角平斗桶量器也稱錘曰權概平斗斛者令均等也 48,,是月也耕者少舍少舍皆耕在野少有在都邑者也尚書厥民析散布在野傳 4950,,,,曰陰陽分布震雷出滯土地不備墾辟在司寇之謂也乃修闔扇寢廟必備闔扇門 51,,扇也民所由出故治之也寢以安身廟以事祖故曰必無墮頓也無作大事以妨農功52,,大事兵戈征伐也 53,,是月也無竭川澤無漉陂池無焚山林皆爲盡類夭物天子乃獻 5455,,,,羔開冰先薦寢廟開冰室取冰以治鑒以祭廟春薦韭卵詩云二之日鑿冰冲冲三之 140 56575859,,,,,,,,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早獻羔祭韭此之謂也上丁命樂正入舞舍采是月上旬丁日命樂官正率卿大夫之子入學官習舞也舍猶置也初入學官必禮先師置采帛於前以贄神也周禮春入學舍采合舞秋頒學合聲以六樂之會正舞位此之謂也天子乃率三公 60,,九卿諸侯親往視之常事曰視中丁又命樂正入學習樂中旬丁日又入學官習樂樂所以移風易俗協和民人也謂六代之樂云門咸池大韶大頀大夏大武也周禮曰以樂教和則民不乖此之謂也 61626364,,,,,,,,是月也祀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是月尚生育故不用犧牲更代也以圭璧代犧牲也皮幣鹿皮玄纁束帛也記曰幣帛皮圭告于祖禰此之謂也 6566,,,,仲春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總至寇戎來征仲春陽中也陽 67,,氣長養而行秋金殺戮之令故寒氣猥至寇害之兵來伐其國也行冬令則陽氣不勝 68,,麥乃不熟民多相掠冬陰肅殺而行其令陰氣乘陽陽氣不勝故麥不成熟民飢窮故相劫掠也行夏令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蟲螟爲害夏氣炎陽而行其令故大旱火氣熱故旱暖也極陽生陰故蟲螟作害也蟲食稼心謂之螟 思考練習: 1、 學習掌握古代天文、曆法、樂律及五行等文化知識。 2、 “命人社”是個什麽句式, 3、 “以太牢祀于高禖”,高誘注“郊音與高相近”。“郊” 與“高”爲何音近, 答案: 1、 略。 2、 “命人社”是個兼語式。因爲句中“社”用作動詞,意爲 “祭祀土神”。 141 3、 古代“郊”與“高”聲母同屬見母,韻母同屬“宵”部平 聲。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聲母沒有“jqx”這一組,今讀 “jqx”的字大多在“gkh”這組中。這種現象在今方言中還 很普遍。 142 25、原道訓[節選] 《淮南子》高誘注 《原道訓》是《淮南子》的第一篇。《淮南子》本名《鴻烈》,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及門客集體編著的雜家著作。經西漢劉向校定後稱《淮南》,《隋書?經籍志》始稱《淮南子》。今存《淮南子》共21卷。歷代以爲雜家,書中夾雜一些孔丘、墨翟、申不害、韓非的思想,但主要是漢初黃老無爲思想的繼續。正如高誘《淮南鴻烈解序》所說:“其旨近老子,澹泊無爲,蹈虛守靜。” 《淮南子》通行本甚多,本文節選所依據的是上海書店1986年第1版影印、1991年第5次印刷的《諸子集成》本。該本爲東漢高誘注,有清代莊逵吉的按校。選文中高誘的注語和莊逵吉的按校用小字標出。 《淮南子》成書於衆手,材料來源頗爲龐雜,其中保存了不少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史料。本篇及下篇《本經訓》所選就涉及這方面的內容。 12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九疑山名也在蒼梧虞舜所葬也於是民人被發文身以像 34鱗蟲被剪也文身刻畫其體內默其中爲蛟龍之狀以入水蛟龍不害也故曰以象鱗蟲也短綣不絝以便 56789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卷卷臂也因之因水之宜也雁門之北北狄不穀食賤9101賤長貴壯俗尚氣力人不弛弓馬不解勒便之也不穀食肉酪而已北狄鮮卑也弛舍也便習也 1 被發及注:被,披散。“被”後作“披”。水中幹活容易將梳理捆紮好的頭髮沾濕弄亂,故乾脆披散著頭髮。注訓“被”爲“剪”,誤。 2 文身及注:文身,在身體上刻畫圖紋。“文”後作“紋”。注“內默”當讀爲“納墨”,“內”後作“納”,“默”爲“墨”的借字。“納墨其中”意思是在刻畫的紋痕裏塗上黑色顔料,以顯示圖像。 3 鱗蟲及注:長有鱗甲的動物。“蟲”在古代是動物的總稱,故“鱗蟲”不必限於蛟龍,注失之拘。 4 短綣[quan3]不絝[ku4]:綣,捲曲的布條。絝,褲的異體字。意思是只用布條纏裹住下身,而不穿褲子。 5 短袂[mei4]攘[rang3]卷:袂,衣袖。攘,捋、卷。意思是穿著短袖衣還把袖子卷起來。 6 刺舟:站在船上將竹篙插入水中往後撐,以逼使船往前行。 7 雁門:中國萬裏長城的重要關口。在山西北部, 古爲晉北交通及軍事要地。 8 北狄[di2]: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9 穀食:吃糧食作物。 10 賤長[zhang3]貴壯:輕視年老的,看重青壯年。“賤”“貴”都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長”“壯”都是形容詞代替該形容詞作定語的整個偏正片語。 143 23故禹之裸國解衣而入衣帶而出因之也裸國在南方聖人治禮不求變俗故曰因之也今夫徙也 4567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失猶易也故橘樹之江北則化而爲枳鴝鵒不過濟89見於周禮故春秋傳曰鴝鵒來巢言非中國之禽所以爲魯昭公亡異也貈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勢居 10不可移也是故達於道者反於清靜反本也天本授人清靜之性故曰反也究於物者終於無爲無爲者不爲物爲也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於天門所謂天者純粹樸素質直皓白未始有 111213與雜糅者也所謂人者偶目+差智故曲巧詐僞所以俛仰于世人而與俗交者也故 1415牛岐蹄而戴角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絡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循天者與道遊者 1617也循隨也遊行也隨人者與俗交者也夫井魚不可與語大拘於隘也夏蟲不可與語寒 1819言蟬蜩不知寒雪也篤於時也曲士不可與語至道拘於俗束於教也故聖人不以人滑天20不以欲亂情天身也不以人事滑亂其身也不以欲亂其清靜之性者也 逵吉按天竺即身毒故天有身義 1 弛:鬆開,放下。 2 之:往,到。 3 衣帶:穿衣系帶。名詞活用作動詞。 4 徙[xi3]:遷移,挪動。 5 樹之江北:把它種植在長江以北。樹,種植。 6 枳[zhi3]:枸橘,又稱“臭橘”,似橘而不如橘好吃。 7 鴝鵒[qu2yu4]:鳥名,又叫“八哥兒”,全身黑色,頭及背部微呈綠色光澤,能模仿人說話。 8 濟[ji3]:水名,發源於今河南省濟源縣西王屋山,原在山東境內與黃河並行入渤海,後因黃河改道,下游被黃河淹沒。現在黃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來濟水的河道。 9 貈[he2]渡汶[wen4]而死:貈,貉的異體字。汶,水名。今大汶水,又稱“大汶河”,發源於山東省萊蕪縣北,古代原經東平縣至梁山東南,流入濟水,今主流西注東平湖,北入黃河。以上幾句話見於《周禮?天官?考工記》:“橘踰淮而北為枳,鴝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此地氣然也。” 10 反及注:反,後作返。返回,回到原初狀態。 11 所„„者,„„者也:古漢語判斷句式之一。 12 目+差[cha2]:差錯。 13 俛[fu3]仰:低頭擡頭,這裏有隨波逐流的意思。俛,俯的異體字。 14 被[pi1]髦而全足:被,後作披。髦,某些哺乳動物頸部周圍生長的又長又密的毛,這裏指馬的鬃毛。全足:腳掌無分支。馬是單蹄,所以說是全足。 15 絡[luo4]馬之口:指用網狀物兜住馬的頭部。 16 與語大:與之語大,跟它談論大的東西。與,介詞,賓語省略。 17 拘於隘:受到狹小空間的限制。 18 篤[du3]于時:對時令季節忠誠專一,意思是蟬只生活在夏季。篤,專一。時,季節。 19 曲士:鄉曲之士,指生活在偏僻之處未見過世面的人。 20 以人滑[gu3]天及注:用人爲的改變自然的。“人”即上文“所謂人者”之“人”,指人 144 1不謀而當不言而信不慮而得不爲而成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故曰不謀而當不慮而得也精 23通於靈府與造化者爲人爲治也 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爲禍禍害也是故好事者未嘗不中中傷 4也好爲情欲之事者未嘗不自傷也爭利者未嘗不窮也昔共工之力觸不周之山使地東 5南傾共工以水行霸於伏犧神農間者也非堯時共工也不周山昆侖西北傾猶下也天文言天傾西北地傾東南先言傾高也此言東南後言傾明其下也與高辛爭爲帝高辛帝嚳有天下之號 67也嚳黃帝之曾孫遂潛於淵宗族殘滅繼嗣絕祀謂共工也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已止也翳越太子也賢不欲爲王逃於山穴之中越人以火熏出而立之故曰遂不得已在春秋後故不書於經也由此觀之得在時不在爭治在道不在聖治爲也雖聖不得爲故 8曰在道孔子是也土處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昔舜耕於歷 91011山朞年而田者爭處墝埆以封壤肥饒相讓歷山在姊[左水]陰城陽也一曰姊[左水]南歷城山也墝埆讀人相墝椽之墝釣於河濱朞年而漁者爭處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漁讀告語湍瀨水淺流急少魚之處也曲隈崖岸委曲深潭回流饒魚之處潭讀葛覃之覃當此之時口 1213不設言手不指麾口不設不信之言也手不指麾不妄有所規儗也執玄德於心而化馳若 141516神玄天也馳行也若神若有神化之也使舜無其志雖口辯而戶說之不能化一人志王 爲的事情;“天”即上文“所謂天者”之“天”,指自然的狀態。滑,移動,變亂。注訓“天”爲“身”,不妥。 1 精:精神、思想意識。 2 靈府:心房。 3 造化者:這裏疑指合乎自然規律的“道”。 4 之:用在主謂之間的連詞。 5 東南傾及注:“東南傾”意爲向東南傾斜,“東南”作狀語。注言“傾猶下”,意思是“傾”義跟“下”義本來不同,但這裏可以溝通,因爲傾斜的結果使東南的地勢比西北低下。而注中所分析的“先言”“後言”其實跟“傾”訓“下”沒有關係。 6 遂:終於,最後。下“遂不得已”之“遂”同。 7 潛:深入水中,這裏有藏的意思。 8 下流:往下流。方位名詞“下”作狀語。 9 朞[ji1]年:一周年。這裏指過了一年,也就是一年以後。“朞”爲“期”的異體字。 10 墝埆[qiao1que4]:土地瘠薄。 11 封壤:適宜種植莊稼的土壤。封字甲骨文象用手給植物培土之形,本義爲培植。 12 指麾[hui1]:指揮。“麾”的本義是指揮軍隊的旗幟,引申有揮動義。 13 玄德:奧妙高深的思想。這裏指“道”。 14 使:假使。由動詞“使”虛化而成的連詞。 15 口辯:口才好,能說會道。 16 戶說:挨家挨戶地勸說。名詞“戶”作狀語。 145 12天下之志也一曰人心之志也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道不可道故曰不道之道夫能理三 3三苗朝羽民三苗堯時所放渾敦窮奇叨畛[左食]之等理治也羽民南方羽國之民使之朝者德以懷遠也徙裸國納肅慎未發號施令而移風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徙化也裸國在南方禹所入也肅慎在北方遠也傳曰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惟神化爲能然也法度刑罰何足以致 4之也言不足以致之也明不如仁心化之爲大是故聖人內脩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 567神偃其智故漠然無爲而無不爲也能無爲故物無不爲之化澹然無治也而無不治也也所謂無爲者不先物爲也所謂無不爲者因物之所爲順物之性也所謂無治者不易 8自然也所謂無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然猶宜也 1 不道之道:前一“道”字是動詞,表白、說明的意思。後一“道”字是名詞,指自然規律。 2 莽乎:形容詞,廣大無邊無際的樣子。 3 朝羽民:使羽民來朝。意指羽民歸化。 4 脩[xiu1]:字從肉攸聲,本義指幹肉。這裏是“修”的通假字,修煉、培養的意思。 5 偃:本義指仰面倒下,引申爲停止、放棄。 6 漠然:附加詞尾的形容詞。冷淡不關心的樣子。 7 澹然:附加詞尾的形容詞。恬靜安定的樣子。 8 相[xiang4]然:順勢、趨勢。“相”的本義爲引導盲人,故可引申出順勢之義。 146 26、本經訓[節選] 《淮南子》高誘注 《本經訓》是《淮南子》的第八篇。關於《淮南子》見上《原道訓》題解。 1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識也矩度也表影表識知也星月之行可以曆推得也曆術也推求也 234雷震之聲可以鼓鍾寫也寫猶放學+攴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律知陰陽是故大可覩4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見者可得而蔽也蔽或作察聲可聞者可得而調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別也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領也領理也及至建律曆別五色異清濁清 56商濁宮味甘苦則樸散而爲器矣立仁義脩禮樂則德遷而爲僞矣脩設也遷移也及僞之 7生也飾智以驚愚設詐以巧上巧欺上也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有能持之者桀紂 89之民有能治之者湯武之君也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蒼頡始視鳥迹之文造書契則詐僞萌萌生詐僞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爲雨粟鬼恐爲書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 10兔兔恐見取毫作筆害及其軀故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云神棲昆侖伯益佐舜初作井鑿地而求水龍知將決川谷漉陂池恐見害故登云而去棲其神於昆侖之山能愈多而德愈薄矣愈益也故周鼎著倕使銜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爲也倕堯之巧工也周鑄鼎著倕像於鼎使銜其指假令倕在見之伎巧不能複踰但當銜齧其指以明巧之不可爲也一說周人鑄鼎畫像鏤倕身於鼎使自銜其指以戒後世明不當大巧爲也 11121314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 1 矩表:矩,矩尺,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古人認爲地是方的,所以說矩尺可以度量地的大小。表,直立於地面用以測日影的標杆。 2 冩及注:寫,類比,模仿。注中“放斅[xiao4]”義同“仿效”。 3 是故:連詞,相當於“因此”。 4 覩:“睹”的異體字。 5 樸[pu3]:未加工的木材。 6 散:散開。這裏指被劈開。 7 及僞之生也:等到虛僞産生的時候。“之”用在主謂之間起連接作用。 8 作書:創造文字。 9 雨:動詞,降落。 10 玄雲:烏雲。 11 並:副詞。一齊,同時。 12 焦禾稼:烤焦了莊稼。“焦”字從“火”[灬]從“隹”,本義就是烤焦。 13 猰貐[ya4yu3]:也作“猰[左豸]貐”,古代傳說中一種吃人的猛獸。 14 封豨[xi1]:大型野豬。 147 1脩蛇皆爲民害猰讀車軋履人之軋貐讀疾除瘉之瘉猰貐獸名也狀若龍首或曰似貍善走而食人在西方也鑿齒獸名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九嬰水火之怪爲人害大風風伯也能壞人屋舍封豨大豕楚人謂豕爲豨也脩蛇大蛇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類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羿善射堯使羿射殺之疇華南方澤名殺九嬰於凶水之上北狄之地有凶 2水繳大風於青邱之澤羿于青邱之澤繳遮使不爲害也一曰以繳繋矢射殺之青邱東方之澤名也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十日並出羿射其九斷修蛇於洞庭禽封豨於桑林洞庭南方澤名桑林湯所禱旱桑山之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爲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裏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水官名也柏有之後振動也滔蕩也欲壅防百川滔 3高堙庳以害天下者薄迫也空桑地名在魯也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皆上丘陵赴樹木龍門河之隘也在左馮翊夏陽北禹所鑿也呂梁在彭城呂縣石生水中禹決而通之民所由得度也故曰呂梁也未發之時水道不通江淮合流四海溟涬無岸畔也 逵吉按呂梁有兩說一說在西河司馬彪曰呂梁在離石縣西是也水經注云河水左合一水出善無縣故城西南八十裏其水西流歷于呂梁之山而爲呂梁洪昔呂梁未闢河出孟門之上葢大禹所闢以通河也今離石縣西歷山尋河並無過峘至是乃爲巨險即呂梁矣在離石北以東百有餘裏道元雖駁正郡國志然亦主西河之說矣一說在彭城即注是也云石在水中者說文解字砅履石渡水也攷詩在彼淇梁在彼淇厲以例推之厲亦即砅字梁砅俱置石水中以渡行旅之義段國沙州記云吐谷渾於河上作橋謂之河砅亦其事矣毛鄭注詩恐未得其解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闢伊闕導廛澗伊闕山名也禹所開以通伊水故曰闢伊闕在洛陽西南九十裏廛澗兩水名廛讀裹纏 456之纏平通溝陸流注東海鴻水漏九州乾萬民皆寧其性是以稱堯舜以爲聖晚世之 7之時帝有桀紂爲琁室瑤臺象廊玉牀琁瑤石之似玉以飾室臺也用象牙飾廊殿以玉爲牀言淫役也琁或作旋瑤或作搖言室施機關可轉旋也臺可搖動極土木之巧也紂爲肉圃酒池紂積肉以爲園圃積酒以爲淵池今河內朝歌紂所都也城西有糟邱酒池處是也燎焚天下之 89財罷苦萬民之力刳諫者剔孕婦王子比幹紂之諸父也數諫紂之無道紂剖其心而觀之故 10故曰刳諫者孕婦妊身將就草之婦也紂解剔觀其胞裹故曰剔孕婦也攘天下虐百姓於是湯 1 脩[xiu1]蛇:長蛇,也叫蟒蛇。“脩”爲“修”的通假字。 2 繳[zhuo2]:系在箭上的絲繩。這裏指用絲繩系著箭射擊。 3 溟涬[ming2xing4]:大水茫茫。 4 平通溝陸:錯綜修辭。即平陸地通溝渠。 5 鴻水漏:洪水流入地下,指洪水平息。 6 乾[gan1]:指水害消除後地面的乾爽,不是指天旱乾枯。 7 琁[xuan2]:“璿”的異體字,又寫作“璿”,美玉。 8 罷[pi2]苦:疲憊勞苦。這裏爲使動用法。 9 刳[ku1]:剖開。 10 攘[rang3]:擾亂。 148 1乃以革車三百乘伐桀於南巢放之夏台革車兵車也南巢今廬江巢縣是也夏臺大臺故作宮也武王甲卒三千破紂牧野殺之于宣室武王周文王之子發也在車曰士步曰卒牧野南郊地名在朝歌城外宣室殷宮名一曰宣室獄也天下寧定百姓和集是以稱湯武之賢 1 放之夏台:把桀從夏台中驅逐流放。 149
/
本文档为【【精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1]说[2]乎注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9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