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外文翻译】

2017-09-25 11页 doc 12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外文翻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 Bane or Boon for ASEAN Countries? 出 处: World Economics 作 者: Jose L.Tongzon 译 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东盟的竞争力 中国和东盟双方谈判的细节,正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进行中。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中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外文翻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外文翻译】 本科毕业外文翻译 外文题目: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A Bane or Boon for ASEAN Countries? 出 处: World Economics 作 者: Jose L.Tongzon 译 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东盟的竞争力 中国和东盟双方谈判的细节,正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在进行中。2002年11月4日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中国——东盟峰会上,东盟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这为在2010年与老的东盟成员国和2015年与新的东盟成员国(如: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最终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依据。双方还达成了关于某些商品和服务和判定的原产地规则的“早期收获计划”, 协议的其他一些特别的条款则暂时还没有完成。在“早期收获计划中罗列出的大部分商品将在2010年自由贸易区全面实施前就优先产品进入自由贸易区域内。他们也采用原产地规则,如,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规定,要求资格获得优惠待遇产品是那些完全是自由贸易区域内部所生产的或者具有至少40%的价值来源于自由贸易区域的产品。双方关于确立商品贸易的组成部分的谈判,将预计2004年6月30日之前结束。服务及投资贸易的谈判也将2003年开始。 一些研究(例如,2001年东盟秘书处利用计算一般均衡方法)试图评估从经济角度来看的CAFTA对于东盟国家的影响。然而, 由于数据的缺少,这些研究没有包括大部分的东盟成员国(如:柬埔寨、老挝、缅甸),这些国家的资料被限制于各自的政府的国家贸易部门。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东盟成员国的政治内涵都相同,这种研究,必须一个个那出来独立研究自由区对它们的经济意义。 有好几项研究中,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方法来验证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是否构成了对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发展的威胁。虽然这样的 方法有内在的限制(如广泛商品的集合,不是日常的数据也不是调查中国的竞争力的问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研究在显示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威胁程度上还是有效果的。虽然实际定量结果各异,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各类商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将获得一个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本文通过集中于国际竞争力的问题特别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转轨经济国家较多的亚洲的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读者了解CAFTA对发展中国国家可能产生的经济意义。此外,本文还研究探讨了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即将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区域内的贸易关系。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中有什麽竞争力,在研究竞争力的文献中有多种方法来测量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哪一方面。因为我们正在评估东盟国家竞争力,透过世界市场上或增加他们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股票份额指数在研究将会是最合适的。因此,本文研究available.6的最新数据,即1996年到2000年的这段时期,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股票指数。这是正用被广泛用于衡量的比较优势,它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I)以抵消贸易大小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RCAI只是用于研究一个给定的国家部门和不同的产品的比较优势,而不是用于研究某一特定的产品(部门)或行业不同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因此,在此研究中需要使用计算世界市场份额的指标。 应该指出,这些指标只能评估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能告诉我们有关 其竞争力的潜在因素。解释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对于这些国家的对比分析,将是研究他们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1A是2000年度中国和东盟国家各自的十大出口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和服装、鞋类和其他的产品。虽然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在这些类别的产品上改善的速度很快(除了对贱金属/金属制品和矿物产品)但它在机械和电器、皮革和皮革、光学特性和乐器、矿产、化工、和贱金属、和贱金属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还不强。 以下是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有可能产生竞争激烈的几种产品类别。 (一)服装和纺织品 服装和纺织品作为一个整体,中国比任何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都强, 这从表1A的RCAI和世界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出来。1996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不断扩大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纺织品的一个故障类别透露出这一部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内在的竞争力重大变化。中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人造丝和人造主要纤维则是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较多而针织面料则主要是菲律宾纺织品出口的业务。这反映了中国纺织产品在不同类型的纺织品中的竞争优势的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也是一个重要的中间产品和进一步加工生产和出口纺织品的进口商。中国进口高质量的纺织品生产高品质件衣物出售给发达国家,这些进口采购主要来自日本、香港、韩国及台湾,极小部分来自东盟。更先进的亚洲国家则直接生产比较优势高的高品质纺织品,因为他们获得最新的生产工艺(已经变为资本密集型的)。植物纤维的服装从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进入中国,这也促使对中国进口高品质的纺织品。那些不太发达国家,主要使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法在纺织制造中生产低品质的纺织品处于不利处境。中国经济受益于服装出口,中国也进口自发达国家的优质的服装。 (二)鞋类 同样,在鞋类出口方面,中国拥有任何一个东盟国家都没有的竞争优势, 表1A显示了其相对于东盟国家的显性比较优势和世界市场股票指数。它的高世界市场份额已从1996年的18.56%达到2000年的26.97%,远高于其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总和。中国出口的鞋类事实上已经越来越享受它的竞争优势,特别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出口。然而,中国也进口中间产品的如皮革和皮革来制造鞋,这就 是东盟诸国可能从中着手来挖掘来自中国效益。 (三)杂项制成品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杂项制成品的出口。中国继续享受到同期世界市场份额的不断上升,没有受到任何来自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同类产品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的负面影响。 (四)机电产品 对于那些在中国的出口并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如机械,电器,皮革和皮革,光学和乐器,矿产品,化学品和贱金属及贱金属制品)的机械和电器行业类别正是老东盟国家的出口结构中高度依赖电子产品。表1B表示,在世界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新加坡2000年东盟国家中唯一拥有比中国更大的产品市场份额的国家。而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的世界市场份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中国在对机械和电器的世界市场份额也持续上升,2000年其出口的机械和电器等为3.16%,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是除新加坡以外,比任何东盟国家都高。此外,中国还是在美国主导的电信市场中亚洲主要的设备出口国之一。 应当指出,中国的电子和机械出口已普遍是低附加值的,生产过程劳动密集型的类别。在办公室的数据和资料处理仪器的出口上,新加坡由于其庞大有利的行业组合效应反映了它在办公数据和数据处理设备,特别是磁盘驱动器的出口上,相对于中国它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地区竞争对手。但是,中国正在迅速赶上办公机器和数据处理仪器的出口,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国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来自日本,台湾和韩国的一些电子企业的搬迁。例如,中国在美国的办公数据和数据处理电子机器的市场份额从1992年的14.9%上升到1999年的36.2%,占总来自亚洲的出口总额从1998年的14.7%上升到17.0%。 中国的劳动力和低工资造成的低生产力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上的主要来源。不幸的是,对于所有的东盟国家来说劳动力成本,在部门级的综合数据是不可用的。然而数据在某些国家是可用的。表2显示了在东盟国家中与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中国没有任何国家最低工资立法,但把这些权利保留给当地政府为他们各自的地方一定的工资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在实践中往往相互矛盾。在表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的是中国的工资和老的较发达的东盟成员国(ASEAN5)的显着差异。中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具有工资的优势,即使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中国仍具有最低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成本大量的差异并不如东盟五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表现较更佳。但是,如果在中国生产率提高的趋势 仍在继续,这种生产率优势可能被侵蚀。中国的人均产出增长在1960至1996年的平均增长率为百分之五,远高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和泰国相同。如表2所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比东盟五国的平均水平更高。 在印度尼西亚,亚洲金融危机引起的货币大幅贬值主要由于在印度尼西亚工资竞争力的,虽然它仍比中国更高。总体而言,该模式也应当与这些国家的相对要素禀赋相一致。最丰富的劳动力中国具有最低的单位劳动成本,而劳动力稀缺的新加坡具有最高的单位劳动成本。还应当指出,在中国非沿海地区显示比目前的出口活动所在的沿海地区的工资低。 东盟国家中的过渡经济体中,只有老挝工资相对中国有竞争力。人们可以从这一工资比较,只有老挝能与中国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低端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出口相比较。 鉴于中国的低工资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对于规模经营的经济允许的话),大部分东盟国家无法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与中国竞争。东盟国家可以维持或增加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在各自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 现有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虽然中国正在增加的全球市场份额为高价值的制成品,其中包括一些IT行业的高价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但中国出口仍然高度集中于低端产品。如电视,日本专门从事高清晰度和其他高端产品,而中国生产的是单位价格要低得多的标准模式。 开发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技术效率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教育和技术进步水平。基本上有两种办法,以促进技术进步:一个是在研究和发展创造新产品和工艺方面进行投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学习和在生产中使用市场上的新技术。东盟各国政府可以通过促进外商投资,由企业带来发展充分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率技术。将新技术吸收和发展成为自己所需要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表3介绍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国家在科技成果方面的比较。中国的排名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但高于印尼,文莱和其他东盟的过渡经济体。新加坡是属于发达国家行列,它之所以处于尖端,是因为在技术创新,推广和高技能的技术创新上做的较好。马来西亚主要投资于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和高新技术广泛传播,但创新很少。泰国,菲律宾和印尼同中国在新技术和劳动者的技能上比文莱与其他东盟过渡经济要好。 不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说,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对于印度尼西亚的38万已超过100万,而且,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毕业生相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平均的24%已占35%,而新加坡则是48%。同样,每百万居民技术员人数是200,虽然低于新加坡的301,但远远高于马来西亚的32和泰国的30。 三、中国和东盟更大规模的贸易联系 尽管东盟国家无疑有一定的调整成本,使得他们在第三国市场有着与中国类似出口机会和与与之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中国面对面,但是,东盟的经济机会来自于东盟自由贸易区条款所产生的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特别是,由于市场给予的优惠是根据自由贸易协定,东盟地区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中国进出口,即自由贸易将导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所造成的对东盟出口所面临的障碍。 东盟国家都能受益于这个自由贸易协定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中,中国进口的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工业部件是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是从亚洲邻国进口纺织 品,金属和金属制品,皮革及皮革制品,化工,电子元器件和塑料主要国家之一。 老东盟国家可以利用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和联动优势,以提供中国所需的中间产品。另一方面,中国将需要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和粮食制品,木制 品和矿产品包括石油产品,这为东盟带来原料的农业产业化和增长的收益。 在对中国的贸易的一半依赖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这意味着每出口一百万美元到中国需要进口价值约为50万美元的中间产品和部件的。此外,该进口组合的比例是高的技术密集型比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品高。例如,一台计算机标记为'在中国制造'很可能包含的进口组件,包括英特尔的CPU,微软的操作系统,磁盘驱动器和液晶显示器等在其他亚洲国家制造的零件。 表4列出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世界进口份额。当RCA指数,是适用于对产品元件进口的,它会显示一个国家是否已装配业务或生产相对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的产品。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主要是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除重型汽油,这是以上所有的RCAI的总和。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装配业务上具有了竞争优势。应该指出的是,中国除阀门、晶体管等在1996年至2000年期间减少了装配操作的优势的产品外,汽油、原油、办公设备的零件和配件、纸、纸板、电气线路设备和电器设备的竞争优势都有所提升,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改善其在这些组件的生产优势。由于过去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技术能力的竞争优势的带动下,中国在其扩大零部件生产出口比东盟大多数国家的潜力更大。因此,中国在短期内有可能依靠扩展进口零部件组装业务的为主。 在这点上东盟国家也可以,在中国的进口所需的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方面进军中国市场的。但是,东盟国家将不得不与较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欧盟竞争,因为他们已经为中国这些特殊的新兴工业经济体的进口的供应来源。此外,由于中国的人口和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它需要更多的粮食和农产品。东盟国家可以通过提供他们具有竞争优势的优惠准入的大米,糖,热带水果,天然橡胶,木材,豆类和植物油以获取在中国的市场优势。 在中国服务业是另一个东盟国家可以受惠于优惠条件进入中国市场的行业。旅游,银行及金融,保险,会计,专业服务,医疗及教育服务和运输,是东盟国家经济利益的潜在来源。随着中国继续享有越来越大的经济繁荣,旅游,金融服务,特别是会增加的教育需求,将会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如果外国投资者认为东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生产和销售网络的互补和整个区域的组成部分,并具有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条件,那么东盟国家也可受惠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潜力。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的将便利这些国家之间货物和服务的往来,可以支持了跨国公司,分散到各自取决于各国生产的不同阶段的比较优势。中国可能是为东盟国家的外国投资的良好来 源,并作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因为他们看到在该地区更大的投资机会。 另一方面,东盟国家都能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增长潜力带来的中国的投资。一些东盟国家已经采取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开放后,促进 这些国家之间更多的投资流向的政策。 中国已经解除了其自1986年以来实施的普遍的保护主义,其贸易政策转向出口导向和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在2001年进入WTO后,它的关税将平均每年下降百分之十五。中国也减少了很大程度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2001年,配额和许可证要求只限于占全部进口额的5%。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就,中国的平均关税率相比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仍然要高得多,这些国家奉行的是贸易自由化背景下的多边和区域合作。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规定,除少数例外,东盟六国的平均关税率都在0%-5%。此外,不遵守国际规范,存在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与发布的规则和准则不一致的政策,行政效率低下的海关,海关地方当局之间缺乏统一性和标准导入系统缺乏透明,国家法律和地方政府规章和惯例和贫困省份的交系统连接持续的不一致已成为与中国的贸易障碍。这些类型的贸易壁垒依然不同的程度存在于中国和一些东盟国家。 作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中国已作出承诺,将遵守世贸组织的原则和要求。中国致力于提供大大改进了的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市场准入的安全基础。关税将从目前的平均百分之十五减少到2005年的百分之九的平均。中国参加了信息技术协议,取消对诸如计算机,电信设备,半导体,电脑设备和其他高技术产品的所有产品的关税。在中国汽车业一直致力于削减从目前的百分之一百或百分之80的关税水平,削减至第一年加入后的25%。而在汽车零部件关税将在2006削减到平均10%。大幅削减也将在木材和造纸行业进行,一般到5%至7.5%。农业产品的整体平均将降至17%。虽然在2001年配额和许可证要求只有占全部进口额5%的限制,但中国已承诺到2005年消除剩余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在贸易权限制上,过去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国有企业才有的进口各种产品的垄断经营权,现在已经被削减到只有小于几十种而已。此外,中国政府已承诺逐步取消对这些商品的一半以上三年期以内的贸易权限制,并消除所有主要服务类别大部分外国股权的限制。 除了市场开放措施,中国还通过了关于改革其贸易体制以下措施:世贸组织规则和改革立法的通过,以符合国际准则;消除歧视性贸易做法,增加透明度;通过出版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公正和独立的流程;对行政决定的审 查与贸易,农业和工业出口补贴和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在中国的贸易的统 一管理;海关估价改革消除费和通关手续、标准、技术壁垒、合格评定程序;卫 生和植物检疫制度的改革以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和知识产权保护。
/
本文档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的祸还是福?【外文翻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