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2017-09-27 7页 doc 21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通史研究基本是空白,文学批评往往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的一个章节出现,作为文学史的附属来说明文学创作。1986年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第一部现代文学批评通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上册,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通史研究基本是空白,文学批评往往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的一个章节出现,作为文学史的附属来说明文学创作。1986年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是第一部现代文学批评通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中册),20世纪90年代之后又陆续出现一些批评史著作,代表性的有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XXXX年,此书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周海波《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XXXX年)等。各著作在编写体例上有先后承继关系,但更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体现出编著者不同的编撰视角和批评史观。 一、文学批评概念界定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各版本的运用各不相同,20世纪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80年代的王永生编本取材范围最广,包括各体裁批评、文学论争、文学思潮乃至文化思潮,其中社会思潮大背景与文学理论批评史实梳理紧密相连,90年代以后的编本则逐渐对文学批评概念本身有比较严格的限定,批评自身经由两个层面的抽离逐步走向独立地位,批评自身的内在质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第一层面,文学批评史逐渐从思想文化史中抽离出来。广义来看,文学批评史是思想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必然受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推动着一定社会文化思潮的发展。因此,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撰不可避免要论及前期或同期的社会、文化思潮,但是这一部分在批评史整体布局中有多大分量,各著作之间有差异、有对比。王永生编本第一编专辟第一章来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先展开一幅思想文化涂抹底色的大卷轴,再细笔勾勒各种体裁的理论批评史,九章标题中有八章以五四作开头,十分重视五四文化思潮对理论批评活动的影响,充分表现出对文学理论批评所依托产生的社会、文化思潮的重视。许道明是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编写人之一,然而他在近十年后编写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时,却压缩社会思潮背景的内容只作简短介绍,重点放在对批评的本色脉络的梳理上。温儒敏著本与周海波著本则更加关注批评本身,都不再把批评史放在文化史的前提下来建构,而将它视为区别于思想史、文学史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层面,文学批评史逐渐独立于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都是在文学现象的基础上形成,文学批评从广义上看也包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括文学理论,然而严格地说,文学理论是对文学规律的探讨,文学批评则是对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评价,因此狭义的文学批评史应更多关注对作家作品的论述文字,而不是文学本质、文学规律的理论探究之作。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题即见主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问题都囊括其中,并且有意识地更注重理论史,列有诗歌理论批评、小说理论批评、戏剧文学理论批评三章作题材理论研究,却仅用一章来写作家作品评论活动,可见本书对理论的兴趣要远大于对批评本身。与这种偏好类似,温儒敏所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在《自序》中表示,在选论这14家批评时,我最注重他们的理论个性与批评特色,虽然理论个性与批评特色并置,但事实上,文学理论观念的特色才是本书所选批评家的重点,挖掘所选批评家对现代文学理论建构的贡献才是本书的着力点,批评特色、批评文体的探讨只是穿插其中。可见,批评还是附属于理论观念的,批评史还是以理论观念介绍、研究为中心。周海波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差异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在《绪论》中特意对文学批评作了定义并表示,这里是取狭义的文学批评概念,把批评看做论文联盟.cOm是对具体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思潮以及各种流派、现象的研究分析。当然,这里更多的是指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论述。此书固然不能回避对各批评家理论观点的介绍,但重心却不在此,他有意识地择取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批评文本来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批评意识的产生和批评文体的特色,批评首次作为自足、自律的形式进入批评史教材。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从王永生编本到周海波著本,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编撰,一层层剥离开思想文化思潮、文学理论观念的缠绕,一步步把文学批评推向独立自足的自由之境。 二、现代的断代、分期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断代,王永生本与传统的现代文学三十年通史同步,即从1917年至1949年的30年,与历史学意义上的现代时间界定保持基本一致,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之前研究界对现代文学史和批评史断代的共识,80年代末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提出20世纪文学概念以来,文学史现代的时间界定开始向三十年之外延展,现代批评史的断代问题也是人言言殊。 关于现代文学批评史的上限,许道明本沿用传统划分法,以1917年《新青年》创刊为标志,温儒敏则视王国维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为现代批评的开篇,原因在于传统批评的某些特点在他引来的西方理论的渗透刺激下发生化合反应,逐渐酝酿成一种新型的批评,周海波本进一步回溯,1897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论劝学》,严复、夏曾佑发表《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可以看做是现代文学批评的起点,我倾向于将五四前后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看做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把现代性作为界定这个历史阶段的一个根本特质。对批评史上限的这几种不同认识,反映出对现代的不同界定标准,许道明代表了传统观念,把发生现代转变的文学史实视作标志,温儒敏、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周海波则代表了新的观点,以文学批评现代质素的产生为标记,表现出对批评自身的重视,因而是更合理的。 关于现代文学批评的下限,温儒敏著本没有明确指明,但从书中对批评家批评活动的描述来看,基本是沿用传统与历史学同一的标准,以1949年为现代文学批评的终结,简单通用但缺乏文学批评本身的依据,许道明以文学工具论为现代文学批评的主调,文艺与政治关系曾经作 为最重大的主题统御着现代批评,尤其建国后的文学批评几乎就是以政治的工具确立自身价值的。在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上,这一主调落下了它最后一个尾音,之后的文学批评摆脱政治功利观几十年的束缚,走进文艺真正自足、百花真正齐放的新时期,显示出新的气象因而走向新的批评时代,因此他以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为下限,周海波则把现代文学批评延续至当前,他声明是从这一时期文学发展历史的性质与特征着眼的,即现代性角度,而所谓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性,是指以现代艺术和思维与科学理性为主导,在语言、手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现代特征。故而把一般意义上的当代也包容在现代文学批评范畴内。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分期问题,王永生编本与传统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划分法,19171927年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19271937年是革命文学时期,19371949年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温儒敏著本以批评家专论设置章节,没有分期问题,许道明本前三十年的划分法基本与王永生本一致,后三十年则为第四时期,分别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冠之以理性时期、综合时期、重塑时期和一体化时期,周海波著本把许道明编本前两个时期界定为创建时期、发展时期,后两个时期则综合为程式化时期,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批评史界定为多元化时代。各个版本对批评史上下限的界定有长有短但分期基本是重合的,每一时期所选批评家有多有少但重要选家是一致的,可见目前现代文学批评史的编著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时期划分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各版本对各时期的名称界定,王永生编本鲜明地以现代文学划分法来命名,许道明著本和周海波著本则从文学批评的发展来定义,然而各个名称并不具有对所统率章节内容强烈的凝聚力,编者不象是从具体内容中提炼出分期及名称,更象先搭建一个构架,再往其中放置内容,因而分期更显主观性,当然这种主观在编著者那里是自觉不自觉地沿袭于传统与文学史一致的划分方法。 三、以史带论、以论代史还是以论带史? 原生态的现代文学批评本身史实浩繁,如何进入批评史编写系统,反映出作者一定著述目的、批评史观,也决定了著作的存在意义。从写作目标上看,有三种情况, 一是偏重历史目的,王永生编本是典型范例,每一个十年以一本三四十万字篇幅的书来编写,享誉一时的批评家及其理论穿插在文化史、思潮史、体裁批评史之中来展开,并不设批评家专论,许道明著本同样有史录的特点,注重史实本身的完备,不同的是所选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材料更集中于重大批评活动和重要批评家的论述上,设置批评家专论并对其批评历程进行详尽描述。 同是以史带论,王永生编本以体裁为构架对重要批评家分类论述,许道明著本则是把批评家放在一定流派之下阐述,譬如朱光潜,王本是列举在第二个十年本时期的诗歌理论批评章目之下的,而许本则是作为京派批评家之一来阐释。前一种标准简单,不易发生争议,便于从文本体裁角度考察一时期理论的发展史,如在上册五四时期的小说理论批评一章,同列了五四时期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小说理论发展史,相互对照、清晰明了,这种标准的缺点是相近文学观念的不同体裁理论散见于各章节,不能集中见出一个中心、一种色彩。后一种标准难度较大,流派之下罗举批评家,各种批评理论的特征表现的更鲜明,然而容易走向武断牵强,比如许本把曾任《新月》杂志编辑的闻一多作为新人文主义批评家与梁实秋并列而论,虽说闻一多主张新诗格律与新人文主义节制精神有相似之处,却全然不是新人文主义的借形式纪律来呼唤伦理精神,他的目的不是新人文主义的善而恰是被新人文主义所不重视的美,故而把闻一多作为新人文主义者来看是惑于他曾参加新月社的现象,可见以流派归类并不是完全稳妥的。尽管如此,从简单地以体裁来统率各种批评观点到以流派归类,这其中的变化反映出编著者在分析、归纳史实能力上的进步,这也正是现代文学批评研究深入发展的反映。 二是侧重研究探索目的,温儒敏著本是典型,编者《自序》明确地说,本书并不企求对现代批评史完备的叙述,而重在对主要批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评派系作系统的彼此有联系的专论,其中力图贯穿对现代批评传统的了解与重估,其研究探索的意义大于历史记录的意义。对所选录的十四位批评家,编者重心在挖掘他们理论主张的特殊价值,无论是理论观念本身还是其产生的渊源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 以上两种范型,前者以史带论,后者则是以论代史,第三种情况则力图把史实记录与研究探索两者结合起来,以周海波本为代表,他的研究视角是批评文体,对批评文本进行文体分析研究,并进而研究批评家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与批评的关系,研究批评方法论、批评文体论及其批评文体的建构和发展。这种方式可以称作以论带史,作者的意图正是既从史的角度看批评家的批评活动,又从批评家的个体批评活动研究批评史的发展,研究文学批评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衍变的关系,从而建立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学,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切入现代文学批评,究其实是重在论。 无论是以史带论、以论代史还是以论带史,都各有其他范型不能取代的优长,无论是史料的客观呈现还是编著者的独特论断,都是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所不可缺少的,因而它们都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从文学批评史研究自身的发展来说,以史带论是初期研究的重要工作,其意义在于对史料梳理的完备,在此基础上,就会出现也应该出现各种以论为主的批评史著作,各种论著所选择的视角差异愈大,它们显现的意义也就愈鲜明。目前现代文学批评史在史料积累方面较为充分和完备,更需要的是从不同角度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论史的涌现是自然而必要的。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总体来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编撰,对文学批评边界的认识从广义走向狭义,批评逐步获得区别于思想文化、文学理论的独立价值,批评内在质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断代问题上,上下限的不断延伸,这是对文学批评自身现代性追索的结果,在分期问题上,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时期观念,但对各时期的不同定义方式则反映出认识角度的差别,史料的整合从简单走向复杂,研究视角从单一走向丰富,越来越显示出论史的特征。体例的变化,正反映了现代文学批评学科和批评史研究的发展。
/
本文档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