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胃息肉研究进展

2017-10-25 6页 doc 19K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胃息肉研究进展胃息肉研究进展 胃息肉研究进展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年第l7卷第2期 胃息肉研究进展 ? 87? 李强综述.高善玲审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消化科.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胃息肉;幽门螺杆菌;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541X(2005)02-087-02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上皮隆起性的病变.在胃镜 下,胃息肉检出率较低,约为1.2%一1.5%.,亦有个别报道 到达12.6%者.目前对胃息肉的研究远不及肠息肉.医者们 对胃息肉在临床上的认识有较大争议,...
胃息肉研究进展
胃息肉研究进展 胃息肉研究进展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年第l7卷第2期 胃息肉研究进展 ? 87? 李强综述.高善玲审校(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消化科.哈尔滨150086) 关键词:胃息肉;幽门螺杆菌;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541X(2005)02-087-02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局限性上皮隆起性的病变.在胃镜 下,胃息肉检出率较低,约为1.2%一1.5%.,亦有个别报道 到达12.6%者.目前对胃息肉的研究远不及肠息肉.医者们 对胃息肉在临床上的认识有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胃息肉与胃 癌的关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本文就以上几 个方面结合最新文献阐述胃息肉研究进展. 1临床资料 1.1胃息肉的分类目前对息肉的分类多采用Morson分类, 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1)管状 腺瘤,(2)腺管乳头状腺瘤,(3)乳头状腺瘤,(4)遗传性多发性 息肉病(含家族性息肉病,Carson综合征,Turcot综合征);非肿 瘤性息肉包括(1)错构瘤性息肉(含Peutz—Jegher综合征,少年 性息肉),(2)炎性息肉,(3)良性淋巴滤泡性息肉.对于胃息 肉的分类,国内学者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其分为增生性息 肉,炎症性息肉,炎性纤维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其中,腺瘤性息肉为肿瘤性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 管状乳头状腺瘤. 1.2胃息肉的胃镜下特点及其发病年龄和人群在胃镜下胃 息肉分别呈丘形,半球形,球形,卵圆形或手指状突起,面光 滑而明亮,也有糜烂出血者,颜色与周围黏膜相同,也可有充血 发红或颜色略淡者,无蒂者多见.黄传涌等对内镜下128例 胃息肉观察发现,胃息肉发病部位以胃窦部多见,其次为胃底 及胃体;以单发多见.大多数息肉直径小于1cm;组织病理学 以增生性及炎性息肉多见,腺瘤性息肉少见,其他类型罕见. 发病人群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9J,发病年龄以50 岁以下为主. 2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目前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生与Hp感染相关,而对胃息肉 与Hp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较少. 2.1非肿瘤性息肉熊枝繁等对114例胃息肉患者进行 Hp检测,显示增生性,炎性息肉Hp感染率为85.00%,比腺瘤 性息肉的52.94%明显升高,认为Hp感染可能为增生性及炎 性息肉的病因之一.同时对其中59例Hp感染阳性病例进行 根除Hp治疗,有11例15颗息肉消失,占10.28%,虽然比例 不高,但亦有力支持Hp感染可能为胃息肉的始动因素之一. 杜文礼等通过对278例胃息肉患者进行Hp检测,约53.9% 存在Hp感染.他们将增生性息肉分为小凹上皮型和胃体腺 型并进行研究,得出小凹上皮型息肉Hp感染率高达73.1%, 且常伴明显炎症及黏膜萎缩和化生,而胃体腺型Hp感染率为 7.4%(见表1).Sakai等也证实胃体腺型Hp感染率较低. 可见,临床上正确区分这两种息肉对判断胃息肉的生物学特性 及对胃癌的防治等方面可能有重要意义. 2.2肿瘤性息肉赵继红等通过免疫组化研究显示,肿瘤 性息肉Hp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大于未 感染者.有2例重度异性增生的乳头状腺瘤p53表达阳性,随 访10—23个月,再次活检病理证实均发生癌变.提示肿瘤性 息肉中Hp感染可促使上皮逐步向癌肿转化.因此,根治Hp 感染,减轻胃黏膜炎症,可能是预防肿瘤性息肉恶变的措施之 表1不同类型胃息肉tip感染率及黏膜组织变化 ? 88? 3关于胃息肉癌变的研究 3.1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癌变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腺瘤性 息肉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据报道,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达 15.69%一41.00%川.近年来,对腺瘤性息肉进行早期切除 的癌变率报道较少.张秀荣等…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7例正 常胃黏膜,胃息肉和胃癌组织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DNA 非整倍体检出率及细胞增殖指数,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组明 显低于胃癌组,而腺瘤性息肉组与胃癌组近似.提示炎性和增 生性息肉属良性增生性病变,而腺瘤性息肉带有更多与胃癌相 同的生物学性质,可能容易癌变.对于增生性息肉,认为也有 癌变的可能.据文献"J,增生性息肉癌变率为0.3%一 0.6%,值得注意.有人研究70颗腺瘤性息肉,并肠化生21颗 (30.00%),并异性增生14颗(20.00%);而137颗增生性及炎 性息肉并肠化生有24颗(17.52%),并异性增生13颗 (9.49%).两者比较有显着差异.这问接说明为什么腺瘤性 息肉癌变率高,但增生性或炎性息肉也有癌变的可能. 3.2胃息肉大小及合并症情况与癌变的研究胃息肉癌变与 其大小有关,直径越大,不典型增生越明显,大于2cm胃息肉 恶性程度明显增加,恶变率达23.08%.有报道41例胃息肉中 大于2cm胃息肉5例,恶变2例,而小于2cm的36例,无1例 恶变者.同时对周围黏膜观察,发现胃息肉合并胃黏膜不典型 增生者恶变率为27.78%,显着高于合并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 胃炎者.因此,建议在对胃息肉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应重视周 围黏膜的变化. 3.3关于胃息肉癌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对胃息肉癌变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较少.考虑到促使胃黏膜恶变的因素 同样可以引起胃息肉的恶变,认为胃息肉癌变的发生也是多因 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的结果.研究表明?,癌基因,抑癌基 因等肿瘤相关基因的改变,微卫星不稳,凋亡异常,端粒酶激活 与胃息肉关系密切,促进其向癌变发展. 4胃息肉的内镜治疗 目前经内镜切除是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内镜治疗方法 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能一次完成.目前内镜治疗方法很多, 各有优缺点.主要有高频电凝电切,活检钳钳除,激光,微波灼 切法,冷冻,射频,金属夹和尼龙绳套扎等方法.根据息肉的大 小和病理不同,以及各地习惯,可选用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联合 治疗.金群馨等对301例317颗息肉行内镜活检钳钳除,电 凝切除或微波治疗,均未发生过出血,穿孔及灼伤等并发症.但 经内镜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姚健敏等报道,复发率为 15.6%.而马红英等用内镜黏膜剥离术切除胃息肉,无1例 复发,认为胃息肉复发与是否完全摘除关系较大.随访证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年第17卷第2劳 实],胃息肉切除后癌变率很低,说明内镜下治疗胃息肉是安 全可靠的. 5小结及展望 总之,迄今为止,对胃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 进展.关于胃息肉的发病机制,与感染的关系,癌变机制,还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对胃良性肿瘤胃息肉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 好地认识研究胃癌这一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恶性疾病. 参考文献 [1]ChunMS.Epithelialpolypsofthestomach.InPathologyofthegas— trointestinaltract[M].2nd3dition.editedbySi—ChunMingand HarveyGoldman,publishedbyWilliams&Wilkins,1998:1. [2]PapaA,CammarotaG,TursiA,eta1.Histologlctypesandsurvail— lanceofgastricpolyps:asevenyearclinico—pathologicalstudy[J]. HepatoGastroenterol,1998,45:579. [3]黄传涌,林峻.胃息肉与幽门螺朴菌关系探讨[J].福建医药杂 志.1998,20:24. [4]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等.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8. [5]熊枝繁,曹仕琼,谢红英,等.126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内镜及 病理分析[J].临床荟萃,2002,17:1436. [6]杜文礼,赖卓胜,张亚力.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黏 膜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158. [7]SakaiN,TatsutaM.HirasawaR,eta1.Lowprevalenceofhelico- bacterpyloriinfectioninpatientswithhamartomatousfundiepolyps 【Jj.DigDisSci,l998.47:766. [8]赵继红,黄彩儿.胃息肉的组织学分捌与Hp感染关系[J].宁波 医学,2002.l2:462. [9]曾健,黎乐群,肖强.胃息肉恶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J].综合 临床医学,1997,13:309. [1OjEastwoodGL.Premalignantconditions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 [J].Elsevier,1991,199. [11]张秀荣,琚新生,李春启,等.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细胞DNA 定量分析[J].中华内镜杂志,1997,14:356. [12]StoheM,Clinicalconsequencesoftheendoscopicdiagnosisofgas— tricpolypslJJ.Endoscopy,1996,27:32. [13]AbrahamSC,SinghVK,YardleyJH,eta1.Hyperplasticpolypsof thestomach[J].AmJSurgicalPatho,2001,25:500. [14]朱人敏,秦苏堤.胃癌痛前病变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研究[J].中 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4:286. ,唐莲凤,唐国都,等.301例胃息肉的内镜诊治分析[J]. [15]金群馨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958. [16]姚健敏,方英,厉有名,等.胃镜治疗胃息肉的初步研究[J].中 国内镜杂志,1996,2(2):24. [17]马红英,刘玉成,杨红.经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28例结 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77. [18]钟旭辉,许岸高.腺瘤性胃息肉内镜治疗及随访[J].实用医学 杂志,2002,l8:635. (收稿Lj期:2004—08-06)
/
本文档为【胃息肉研究进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