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乡美的空调维修 美的中央空调维修 销售 设计 安装 加氟

2017-10-26 2页 doc 35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新乡美的空调维修 美的中央空调维修 销售 设计 安装 加氟 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 姓名:赵现海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赵轶峰 20050501 中文摘要 张廷玉本《明史》呈现两种九边说法并存的局面。其中《地理志》九边说法继承王 鸿绪本《明史稿》而来,而后者又继承万斯同本《明史·地理志》而来,而万斯同本《明 史·地理志》继承明代许论《九边图论》九边说法演变脉络。张廷玉本《明史·兵志》 九边说法为《明史》各版本所独有,实真接继承明代魏焕《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演变 脉络。《九边图论》与《皇明九边考》两种九边...
新乡美的空调维修 美的中央空调维修 销售 设计 安装 加氟
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 姓名:赵现海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中国古代史 指导教师:赵轶峰 20050501 中文摘要 张廷玉本《明史》呈现两种九边说法并存的局面。其中《地理志》九边说法继承王 鸿绪本《明史稿》而来,而后者又继承万斯同本《明史·地理志》而来,而万斯同本《明 史·地理志》继承明代许论《九边图论》九边说法演变脉络。张廷玉本《明史·兵志》 九边说法为《明史》各版本所独有,实真接继承明代魏焕《皇明九边考》九边说法演变 脉络。《九边图论》与《皇明九边考》两种九边说法,分别遵循地理意义与军事意 义而写,成为明代两种影响最大的九边说法,两种说法的共同局限是缺乏对于军镇建 置标志的探讨。但此外,明清时期尚流传其他八种九边说法。 北边大将镇守制度下,将领镇守一方、自主行动、便宜行事、军法从事,并且综治 军民,实际上便具有节制都司卫所的权力,形成军政合一的镇守模式,从而为九边总兵 镇守制度开创了制度渊源。塞王守边制度在继承大将镇守制度的基础上,不仅发展了地 理格局,从而在北边形成九处核心重地的格局,为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奠定了地理格局。 而且大将镇守制度因缘于塞王守边制度的到来,逐渐发生转变,开始偏重以中级将领镇 守较小区域,基本已演为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形式。二者从而构成了九边总兵镇守制度的 制度辨f源与地理基础。 总兵镇守制度在元代已有萌芽,大将镇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此种形式,但至洪 武晚期,开始明确以总兵官作为将领职任,固定镇守一地,从而逐渐形成九边总兵镇守 制度。总兵镇守制度节制都司卫所,镇守~方、自主行动、便宜行事、军法从事,并且 在军事行动方面具有控制布、按二司的权力,此外,总兵官尚可督理钱粮,从而在一定 程度上实行军政合一模式。九边诸镇自东而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 山西镇、延绥镇、陕西镇、宁夏镇与固原镇。若以建置时间排序,分别为甘肃镇、宁夏 镇、宣府镇、大同镇、辽东镇、蓟州镇、延绥镇、陕西镇与山西镇。其中蓟州镇于嘉靖 时期分出昌平镇、保定镇,陕西镇于万历时期分出临洮镇,但并未对九边格局形成大的 影响,故而仍然延续九边旧称。总兵使职体系逐渐呈现地方化、制度化的趋势,相应逐 渐渗透、虚化都司卫所制度,两种制度遂呈现逐渐合一的趋势,但终明一代,仍然维持 两种制度并存的格局。明前期,明朝主要通过宦官镇守制度制约总兵镇守制度,从而形 成内外相制格局。 洪熙时期,明朝开始于军镇建立参赞制度。宣德以后,鉴于屯田制度逐渐废坏,总 兵职任体系与宦官职任体系多有不法,遂逐渐于九边设置巡抚,管理粮饷、监察官员、 听理词讼,故而,宣德后期至嘉靖初期,九边遂呈现三节帅格局a巡抚的设置,在增重 九边权力的同时,分割了总兵官管理粮饷、听理词讼之权,从而在军镇内部形成军政分 离模式,但军镇整体仍为军政合一模式,而且军镇对于腹里文官体制的控制增强。嘉靖 中期以后,九边军镇体制进入以文统武格局。总督实为加强各镇联系、统合一镇之权所 设,故而节制多镇,节制巡抚与总兵官,从而一方面集合了分散的军镇权力,另一方面 却无法具体管理诸镇,军镇具体事务仍基本由巡抚与总兵官负责,仍然维持军镇内部制 约机制,从而成为九边不至坐大的因素之一。 故而,九边是明朝自洪武至嘉靖年间,为防御蒙古、防卫京师,并随着边防内地化 进程的发展雨最终完成的,以总兵镇守制度为标志,由巡抚制度、总督制度进一一步完善 的九处军事重镇。 关键词:明代九边军镇体制塞王守边制度总兵镇守制度宦官镇守制度 巡抚制度总督制度军政分离军政合一 II ABSTRACT TheHistoryoftheMingDynastycompiledbyZhangTingyupresentedtheCOexistasDect abouttwotheoriesoftheNineFrontier.AmongwhichonetheoryabouttheNineFrontier inAnnalsofGeographyinhenedWangHongxu’STheManuscriptofMingHistory,theother inhenedw抽Sitong’STheAnnals矿Geographyof腩PHistoryoftheMingDynasty.Wan Sitong。STheAnnalsojGeography《theHistory0jtheMingDynastyinheneddevelopment threadofthoughtinXuLun’STheNineFrontierTulun..ThetheoryoftheNineFrontierin ZhangTingyu’STheAnnalsofMilitaryintheHistoryof肪PMingDynastyWaStheunique theoryineveryeditionofTheHistoryoftheMingDynasty.ItinhenedtheNineFrontier’S developmentthreadofthoughtinWeiHuan’STheExaminationofHuangming'stheNine Frontier.Thetwotheoriesof theNineFrontieraboutTheNineFrontierTulunandThP ExaminationofHuangming'stheNineFrontierfollowedgeographyandmilitarysystem separately,andcametobetwomostfamoustheoriesoftheNineFrontier.Thecommon limitofthetwotheorieswasbeingshortoftheinquireoffortifications’.Ontheotherhand, theeightothertheoriesabouttheNineFrontierstillspreadedinMingqingTheriod. UndertheGeneral—Guardingsystem,Generalsdefensedtheirsareas,controllingguards andcitizens,andthereforehatthepowertocontainDusiWeisuo.Thus,thedefensesystem whichcombinedthemilitaryandadministrationhadbeenconformed.Andthiscalnetobethe systemoriginoftheNineFrontierZongbingdefensesystem.Underthefoundationof General—Guardingsystem,Saiwangdefensesystemdevelopedgeographypattem,and accomplishedthepa:ctemofnineimportantbasesinthenorth.,andlaidageographypattern fortheNineFrontierZongbingdefensesystem..BecauseoftheappearanceofSaiwang defensesystem,General-GuardingsystemgraduallychangedintotheNineFrontier Zongbingdefensesystem,andbegantoletthemiddle—levelgeneral—guardstodefensesmall areas,BothcomposedthesystemoriginandthegeographyfoundationoftheNineFrontier Zongbingdefensesystem. ZongbingsystemappearedinYuanDynasty.General—Guardingsystemwastherudiment ofZongbingsystem.However,inlateperiodofHongwu,Zongbingsystembegantoregard theZongbingaffacialsasgenenalstodefensebases.ThustheNineFrontierZongbing defensesystemformedgradually.Defensingonebasefreely,Zongbingsystemhatthepower ofDusiWeisuoandhadthepowertocontrolBuzhengandAnchadepartment.Inaddition, ZongbingaffacialsCanchargemoneyandfood.,thusformedthepatternwhichcombinedthe militaryandadministration.Fromtheeasttothewest,thefortificationsin theNine III Frontierwasthefollowing:LiaodongTown,JizhouTown,XuanfuTown,DmongTown, shanxiTown,YansuiTown,ShanxiTown,NingxiaTownandGuyuanTown.Theestablishing orderwasthefollowing:GansuTown,NingxiaTown,XuanfuTown,DatongTowl,Liaodong Town,JizhouTown,YansuiTown,ShanxiTownandshanxiTown..InJiajing,JizhouTown separatedintoChangpingTown,BaodingTownandShanxiTown.InWanli,JizhouTown separatedintoLintaoTown,buttheseinflusedtheNineFrontierpatternnotgreatly.the NineFrontiercontinueditsoldnames.Zongbingsystemassumedatrendoflocalityand system,andavianizedDusiWeisuosystemgradually.Thetwosystemcombinedintoone systemgraduallNbutthroughoutMingDynastythetwosystemexistedsidebyside.Inearly Ming,MingDynastyrestrictedZongbingdefensesystembycourt-eunuchdefensesystem, formedthepatternoftheinsiderestrictingtheoutside. InHongxi,MingDynastybegantoformCanzansystemat fortifications.AfterXnsande, asTuntiansystemceasedtobebinding,Zongbingsystemandcourt-eunuchsystembeganto breakthelaw.ThusMingDynastysetupXunfuin theNineFrontier,chargingfood,money, officialsandlawsuits.FromlateXuandetoearlyJiajing,theNineFrontierpresentedthe patternofthree-gradeafficials.ThesettingupoftheXuanfu,separatedZongbing’Spowerof money,foodmadlawsuits.,SOformedthepaRemwhichdividedmilitaryandadministration insidethefortifications.However,thewholefortificationsstillwerethepatternwhich combinedthemilitaryandadministration.ThepowerwhichtocontrolWenguansystem increasedbyfortifications.AfterlateJiajing,theNineFrontiersystemcameintothe pattemofliteraticontrollingmilitaryofficers.ThedutyofZongbingwastocontactevery towns,hattingthepowerofmanytowns,XunfuandZongbingofficials.Itgatheredthe decentralizedpoweroffortifications,yetcarlnotmanageeverytownconcretely.The concreteworkoffortificationsremainchargedbyXunfuandZongbingofficials.The restrictsysteminsidemilitatytownsremainmaintained,restrictingtheNineFrontier’S expansion. Asaresult,theNineFrontierWascomplishedtodefenseMengguanddefendpekking withtheinteriortendancyoffrontier.Zongbingdefensesystemwasitssign.TheNine FrontierwasthenineimportantmilitarybasesperfectedbyXunfusystemandZongdu system. KeyWords:theNineFrontierfortificationsystemoftheMingDynasty’Saiwang defensesystem,Zongbingdefensesystem,court—eunuchdefensesystem,Xunfusystem, Zongdusystem,thedividingbetweenthemilitaryandtheadministration,thecombinationof themilitaryandtheadministration IV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小包吉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4i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 何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莲生建j为日期:丑生!:竺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侥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R 期:;4道.g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期:业塑£:£:护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 九边防御蒙古、屯驻重兵,无论从中央集权角度,或是国家安全角度,九边皆关于 有明一代之国运。事实上,明朝亦鉴于此,于此重点经营。故而,九边地区不仅呈现出 f凋代地方军事制度完整的演变轨迹,尤其九边总兵镇守制度、以文统武体制对于其他地 区军事制度亦形成了较大影响,甚至充当了“模板”的角色。而演变至清代,总兵镇守 制度与以文统武体制进一步推广至于全国,九边局部经验从而影响了明清全国地方面 貌,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扮演了明清地方军事制度“源地”的角色。而有关于此,学术界 尚少讨论。 不仅如此,九边军镇体制九边军镇体制先后呈现经历了总兵镇守制度、巡抚制度与 总督制度,从军、政关系来看,九边军镇体制呈现了由一定程度上的军政合一模式至军 镇整体上的军政合一模式、内部体制上的军政分离模式,再至军镇整体上的军政合一模 式,但军镇体制内部军政分离模式色彩甚为浓厚的三个阶段,从而在显示出明朝不断赋 予九边重权的同时,仍然通过内部制约体制,以达到维护中央集权的目的,在一定意义 上反映出九边军镇体制逐渐步入成熟阶段。而关于此,学术界亦讨论较少。 关于九边军镇建置标志,以及相应九边建置时间,学术界已多有讨论,但到目前为 止,尚未得出统一的看法。事实上,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实为弥补北边三司分立体制下军 事权力分散的弊端而建,从而反映出明朝改革三司体制的最初努力,相应形成与腹里三 司体制不同的地方体制,体现出独特的地域内涵,相应成为九边建置标志。故而,对于 总兵镇守制度的探讨,便不仅关系九边建置时间与地域的问题,而且亦实为重新审视以 巡抚制度作为明朝改革地方三司分立体制的新颖视角。 学术界对于大将镇守制度、塞王守边制度已颇多探讨,但二者实为九边总兵镇守制 度形成了制度渊源与地理基础,从而呈现出明初北边各种制度之间的关联性,有关于此, 尚有探讨的余地。 此外,由于总兵官具有督理钱粮的权力,而且在军事行动方面可以节制布、按二司, 从而与腹里体制形成一定的关系,实为九边后勤保障基地。至于总督、巡抚,更是节制 三司、管理钱粮、听理词讼,腹里从而逐渐被演为九边外缘区域,甚至有被纳入九边的 趋势。由总兵镇守制度至巡抚制度、总督制度的演变,明代九边军镇势力从而呈现出扩 展的趋势。有关于此,学术界亦探讨较少。 可见,对于九边军镇体制的探讨,便不仅是以往九边相关研究的推进与发展,而实 亦是探讨明清地方军事制度演变历程、明代军镇历史地位、明代地方体制改革、明初制 度演变脉络与北部镇、省关系等诸多问题的尝试。 二、研究综述 自20世纪20年代至1945年,中日两国在中国北部地区的战争,将两国学者的注意力 吸引于此地。尤其中国学者鉴于边疆忧患、民族危亡,欲从历史上寻找济世之方,故而纷 纷开展中国北部边疆研究。不仅全国高校普遍开设边政系,而且专题杂志也纷纷出版,如 1929年创刊的《边政》,1932年创于U的《大戈壁》,1933年创刊的《东北》,1934年创干0的 《长城》(长城书局创办)、《西北问题》、《西北问题研究会会刊》、1935年创刊的《西北杂 志》,1940年创刊的《边疆研究》,1941年创刊的《边政公论》、《长城》(长城社创办),1944 年色lJ?lJ的《新长城》皆成为讨论边疆史地和时政等问题的重要阵地,其中多有涉及到明代 九边者,但尚局限于泛泛而论之层次。 但无疑,此时期明代九边相关研究的最重要阵地为《禹贡》。《禹贡》自1931年起, 连续发表多篇论文,从而开展了关于九边的相关研究。1其中探讨军事制度者有三篇, 即张维华《明辽东“卫”、“都卫”、“都司”建置年代考略》、张维华《明代辽东卫所建 置考略》、2与谭其骧《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明辽东“卫”、“都卫”、“都司”建置年 代考略》一文综合多种史籍,对明初辽东之卫、都卫与都司时间进行了考证,认为“辽 东建卫之制,自盖州得利赢城始,而其时则在洪武三年与洪武四年交会之间,都卫之建, 以四年七月为近是。至都司之建,则始自八年十月可断言也。”3实为首篇专题研究北边 军事体制之论文,开创了此后明代都司卫所研究的先河。而其之所以选择辽东区域,应 在于此时东北为日本所占领,激起了国人对于失地的关注。《明代辽东卫所建置考略》 一文堪称上文的姊妹篇,考证了辽东诸卫所建置的过程,颇为精良。谭其骧文论述了明 初卫所、都卫与(行)都司的建立过程,并首次提出实土卫所与非实土卫所的分类,并 将天下卫所大体归类,4对后世相关研究影响深远。军事制度之外,作为明蒙争战的要地 ——河套亦吸引了学者的注意,伊志《明代“弃套”始末》论述了洪武至正统年间放弃 河套的过程与成化以后明朝屡次议复河套的过程,指出明朝弃河套,从而导致边患不息。 5而终明一代,蒙古对明朝构成了严峻的威胁,故而杨室《明代察哈尔部沿革考》论述了 明代察哈尔部势衰东迁与林丹汗之统一蒙古,及察哈尔部的的灭亡,6从而开创了中国明 代蒙古史研究的先河。长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捍卫边疆、抵御外患的作用,成为抗战时 期中国抵抗日本的象征,不仅有诸多刊物以长城为标题,而且学者的研究也有以长城为 主题者。如王国良所著《中国长城沿革考》便是如此。作者鉴于以往对于长城的记载缺 乏精确调查,对于时代与地理概念亦多混淆,故而综合诸书,加以考证,不仅叙述了历 ·李素英:《明成祖北征纪行初编》,《禹贡半月刊》1935年第3卷第8期。李素英:《明成祖北征纪行初编(续)》,《禹 贡半月刊》1935年第3卷第9期。李索英:《明成祖北征纪行初编(续)》,《禹贡半月刊》1935年第3卷第12期。 李素英:《明成祖北征纪行二编(续)》,《禹贡半月刊》1936年第4卷第10期。李漱芳:《明代边墙沿革考略》,《禹 贡半月刊》1936年第5卷第1期。朱士嘉:《明代四裔书目》,《禹贡半月刊》1936年第5卷第3、4合髑。李晋华: 《方舆胜略提要》.《禹贡半月刊》1936年第5卷第3、4台期。 2张维华:《明代辽东卫所建置考略》,《禹贡》1934年第1卷第7期。 3张维华:《明辽东“卫”、“都卫”、“都司”建置年代考略》,《禹贡半月刊》1934年第1卷第4期。 4谭其骧:《释明代都司卫所制度》,《禹贡半月刊》1935年第3卷第10期。 s伊忐:《明代“弃套”始末》,《禹贡半月5:ll》1934年第2卷第7期。 s杨蹇:《明代察冶尔部沿革考》,《禹贡半月刊》1935年第4卷第4期。 代建筑长城的过程,而且详细考证了历代长城的地理位置等方面的问题,尤其重点论述 了明代长城修建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1此书开创了长城主题下的九边研究范式,此 后以长城为题的九边相关研究,连篇累牍,此不赘述。解毓才《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附 表)》一文亦讨论了明代卫所制度建立与衰落的过程。2而当时燕京大学的两位青年学生 梁愈《明初控制东北考》与林树惠《明之北边备御》展开了对于辽东与北边的系统研究, 尤于制度之演变、设施之建设重点考述,皆不乏功力与识见。3王之屏《明代的辽东》一 文亦探讨了明朝对辽东的经营及辽东与明朝国运的关系。o 明初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实为当时亚洲重大事件,故而邵循正始撰《有明初叶 与帖木儿帝国之关系》,考证了明初与帖木儿帝国外交关系建立与交恶过程,6对后世相 关研究影响深远,对于目前探讨明初西北诸镇建置背景,仍具相当的启发意义。但最值 得关注的是朱庆永《明代九边军饷》一文,该文是首篇对九边开展专题研究的论文,所 提出的九边所需粮饷愈来愈多,相应对明朝财政构成沉重压力的结论亦值得重视。6可 见,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者鉴于边疆危机,鉴古知今,已开始探讨明代九边相 关问题,实开创了九边相关诸研究领域,对于其后九边研究,具有奠基意义。 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日本学者也开始关注明代东北与蒙古的研究,清水泰次与和 田清分别撰述了《明代。辽东经营》『和《蒙古。达延汗l二就》8《明代。辽东经营》一 文从整体上讨论了明朝经营辽东的策略思想、制度建置,其中对于洪武、永乐时期明朝 之经营给予了重点关注。《蒙古。达延汗【二就》一文了达延汗的身世与功业。而山 崎清一首先开始关注明代兵制的研究,著《明代兵制口)研究》一文,不仅论述了义军时 期亲军卫继承汉代北军、唐代南衙制度,并论述了各地都司与行都司的设置时间与管辖 范围,而且指出永乐时由于出征频繁,遂以总兵官固定驻守要害地方,与都司的不同亦 正在于都司负责全省,而军镇置于要地。9 可见,处于中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中、日两国的学者皆已开始投入对于中国边疆的 研究,其中中国学者从军事制度、区域史、蒙古与西域史、长城史等角度,开创了九边 相关研究的多种范式,影响深远。与中国学者开展全面的研究有所不同,日本学者出于 地缘政治的需要,基本围绕东北与蒙古地区,进行探讨。两相比照,从而显示出中、日 两国从研究之初,便由于现实政治的原因,选择了颇具差别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但相关研究仍然继续。1946年,张其昀著《中匡I军事史略》, 探讨了明代的都司卫所制度,提出此制继承宋代王安石变化的观点。”同时。区域史的研究 -王国良:《中国艮蛾沿革考》,E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2解毓才:《明代卫所制度兴衰考(附表)》,《说文月干0》1940年,1941年,第2卷第9—12期。 3粱愈:《明初控制东北考》,燕京大学研究院历史学系硕士毕业论文,1935年。林树惠:《明之北边备御》,《史学年 报》1940年12月。 4王之屏:《明代的辽东》.《边政公论》1945年第4卷第2、3期。 s邵循正:《有明初叶与帖木儿帝国之关系》,《社会科学》1936年2月。 e朱庆永:《明代九边军饷》,《大公报经济周刊》1935年6月8日,第130期。 7(只)清水泰次:《明代。辽东经营》,《东亚卷》一号t1935年。 8(U)清水泰次:《蒙古09达延汗l二就》,《史学杂志》五十三编六号t1942年。 9(日)山崎清一:《明代兵制。研究》,《历史学研究》九寸-Z.、九十四号,1940年,1941年。 10张其昀《中国军事史略》,民国丛书第一编影印正中书局1946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仍然得到关注,如《明弃河套(国防长城观之谬说)》。11949年出版了两种边疆著作、一篇 专题论文。著作为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童书业《中国疆域沿革略》,前述 简单继承了《明史·兵志》关于九边的说法,2后书亦简要探讨了明代的边疆问题。3论文为 王崇武《明代的疆域与明代的国防》,4从宏观上探讨了明代的疆域,认为明朝在边疆开拓 上具有相当的作为,而防边体制办颇多成功的地方。其中九边是重点论述的地区之一。 1949年以后,中国学术界基本一分为三,即大陆、香港、台湾,由于在政治风气、 学术风气上,中国大陆地区与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故而直至20 世纪70年代术,中国大陆基本基于本地的研究条件,独立开展研究,而中国香港和中 国台湾不仅彼此间开展了良好的合作,而且与国际学术界也广泛交流。三地区的政治隔 绝从而导致了学术研究的分途,研究路径从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对来讲,由于此时期中国北部地区危机基本解决,三地对于九边的关注和研究, 相对较少。尤其中国大陆的多年“运动”,影响了学术界的正常研究。故而自1949至1978 年,中国大陆地区仅发表几篇具有分量的论著,且集中于60年代之前,如赖家度、李 光璧《明朝对瓦刺的战争》、。陈生玺《明初帖木儿帝国和中国的关系》。6《明朝对瓦刺 的战争》一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明朝前期北边防线逐渐内徙的趋势。《明初帖木儿帝国 和中国的关系》一文围绕《有明初叶与帖木儿帝国之关系》一文展开批评。相对而言, 此时期香港和台湾学术相对活跃,但成果亦不甚多,但仍然反映出相当的进展。吴辑华 《明代延绥镇的地域及其军事地位》一文探讨了明代中叶以后延绥镇的战略地位,及建 镇经过,考证翔实、结论允当。7而其所著《论明代封藩与军事职权之转移(上)》、8《论 明代封藩与军事职权之转移(下)》9,内容翔实,旁征博引,详细探讨了洪武晚期地方 将领权力转移至诸王的过程。钱公来《东北史话(明代防边)》一文探讨了明朝东北边 防经营。10而香港全汉异《明代北边米粮价格的变动》”开创了由社会史层面研究九边问 题的先河,其后被广为征引与效仿。因与本文主题无关,故不赘述,其后各种新颖视角 逐渐引入九边研究中来,但因与本文军镇体制主题无关,亦皆省雨不述。 战后日本学术界九边研究却发展迅速。战后随着R本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学术研究 也蒸蒸日上。此时期日本学术界的九边研究,不仅继承了中日战争时期满蒙问题研究传统, 而且开始广泛开展对于九边的专题研究。此时期涌现出了和田清、蔌原淳平、田村实造等 学者与大量重量级著作。如布目潮讽《明朝。政策E’o影响》论述了明代分封制度演变 过程,对于明初分封制度建立、永乐之后分封制度转变,以及明代中后期王府财政有着详 ·《明弃河套(国防长城观之谬说)》,《经世日报读书周刊》第18期,1946年12月13同a 2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影印开明书店1949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 3童书业《中国疆域沿草略》,民国丛书影印开明书店1949年版,上海:卜海书店1902年版。 。上崇武:《明代的疆域与明代的国防》,《现代学报》1947年第1卷第2、3期。 5赖家度、李光壁:《明朝对瓦剌的战争》,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6陈生玺《明初帖木儿帝国和中国的关系》,《史学月刊》1957年7月导。 ·曼辑华:《明代延绥镇的地域及其军事地位》,《亚洲历史学家会议纪录》1960年10月。 s吴辑华:《论明代封藩与军事职权之转移(上)》,《大陆杂志》1967年第34卷第7期。 ,炅辑华:《论叫代封藩与军事职权之转移(下)》,《大陆杂志》1967年第34卷第8期。 10钱公来:《东北史话(明代防边)》,《中国一周》,1957年5月,第369期。 11垒汉异:《明代北边米粮价格的变动》,《新亚学报》1970年第9卷第2期。 。 细的叙述。1和田清《东亚史研究·满洲篇》、《东亚史研究·蒙古篇》仍然继承了日本学者 的传统研究途径。2而田村实造《明代。九边镇》、《明代。北边防卫体制》简要论述了明代 九边总兵镇守制度与巡抚制度建置时间。3蔌原淳平《明初乃北边。一一)o、。》论述了洪武 时期明、元战事及明朝对北元策略,指出在明朝的进攻与诱降下,诸多蒙古部落逐渐归降 明朝的历史过程,并探讨了“靖难之役”中兀良哈三卫所扮演的角色,指出兀良哈三卫实 羽翼燕王,成就大业。4 若对此时期国际学术界的九边研究进行评价的话,无疑中国学术界的研究呈现缓慢 发展的状态,而日本学界重量级学者和专著的出现,九边专题论文的发表,皆显示出九 边由相关研究步入专题研究,从而实现了根本性的突破。 1978年以后,中国大陆结束了长期的“运动”局面,学术界也恢复了正常的研究, 不仅对明代北边政策、都司卫所制度、边墙修筑、舆图编撰与蒙古史等传统领域继续研 究,成果丰富,而且在经济史、区域史与社会史、生态史等方面开始了相关的研究,从 而显示出对于九边的研究,无论在研究成果上,还是研究方法上,皆获得相当的进展。 但由于本文重点探讨为九边军镇体制,故而仅讨论与九边军镇体制相关研究论著,其他 详见文后所附《九边研究相关论著目录》。此时期众多学者开始考述九边名称与建置标志 问题。余同元在《明代九边述论》一文中对边、镇含义进行了考辨,并相应对九边军镇 的设置时间进行了考证,对《明史·兵志》提出的九边建置次序提出了质疑。5韦占彬认 为九边军镇的建立标志为总兵官的设立,从而以此重新排列九边军镇建立的次序。8肖立 军发表多篇论文,并著《明代中后期九边兵锖4研究》一书,7在九边军镇建立的标志上, 亦有所发展,认为总兵官的设立是军镇初建的标志,巡抚的设立是军镇完全建立的标志, 从而对九边军镇次序也进行了考证。8邓沛在军镇建立标志问题上,所持观点基本与肖立 军一致。9几位学者的研究思路趋向一致,结论却因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史料的判断上、 军镇标志的具体考量上有所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上研究共同的不足在于尽管总兵制度 在其研究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但对于总兵制度的探讨却较少。罗冬阳首先探讨了总兵 官、副总兵、参将与游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互相制约的结论。”张士尊考证了明代 总兵一词出现的时间,并考察了明代总兵官地位的演变轨迹。”李新峰将总兵制度的渊源 /(R)布目潮讽:《明朝。政策邑’o影响》,《史学杂志》五十五编三、四、五号,1944--1945年。 2(同)和田清:《东亚史研究·蒙古篇》,东洋文库1958年版。(日)和田清:《东亚史研究·满洲篇》,东洋文库 1955年版。 3(日)田村实造:《明代。九边镇》,《石滨显示古稀纪念东洋学论丛》,1958e(E1)田村实造:《明代。北边防卫体 制》,《明代满蒙史研究——明代满蒙史料研究篇》,京都大学文学部1963年版。 4(月)籁原淳平:《明初。北边L一。k’_,》,《东洋史研究扎1960年lO月。 5余lq元:《明代九边述论》,《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 8书占彬:《明代“九边”设置时问辨析》,《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肖立军:《明代中后期儿边兵制研究》,长春:吉林人民Hj版社2001年版。 8肖立军:《九边重镇与明之国运——兼析明末大起义首发于陕的原因》,《天津师大学报》(社会乖惮版)1994年第2期。 9邓沛:《明代几边考述》,《绵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4期· IO罗冬阳:《明代军事镇守体制初探》,睦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5(卜152贝。 ”张上尊:《明代总兵制度研究(上)》,《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7年第3期,张上尊:《明代总兵制度9 究(下)》,《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综台版)1998年第3期。张士尊:《明代总兵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沈阳师范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张士尊:《明代辽东都司军政管理体制及其变迁》,《东北师大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5 伸展至元末,并详细考察了明前期的总兵制度,考证精良,见解深刻。120世纪以来,尽 管学界关于明代督抚制度进行了颇多研究,但个案探讨却尚缺乏。相关研究始于靳润成 《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2但着重研究督抚辖区问题,于九边督抚建置沿革,论述较少。 其后,刘仲华《试析分权制衡和以文制武思想对明代九边防务体制的影响》、3《明蒙关系 的产物——九边制度研究》两文,4尽管已将督抚制度置于以文制武的视野下加以考察, 但考证略显简单。5而李新峰的研究提出了巡抚制度的建立与明朝文治传统逐渐复兴密切 相关的观点,并对明前期参赞制度、巡抚制度,二者之融合,以及与武臣的关系,皆有 精彩的论述。5此外,罗冬阳《明代兵备初探》一文讨论了明代兵备设置的过程,认为成 化、弘治以后各地普遍设置兵备,提出兵备与督抚一同构成了明代省级体制和以文统武 体制的观点,并讨论了兵备的各项职责,比如后勤的管理、士兵的选训、防务的规划, 甚至领兵作战等方面,从而深化了明代以文统武体制的探讨。7 此时期香港的研究成果不多,而台湾亦未有专题性的研究,相关研究有陈玲《明初北 方边防的经营与边患的研究》,8林辉《征战与纳降一论明代洪武时期的民族政策》。9 此时期日本学术界的研究仍在延续,主要论著有蔌原淳平《明代蒙古史研究》。“’《明 代蒙古史研究》一书,全方位探讨了明代军事制度的各个层面,对于都司卫所制度、总 兵制度、巡扰制度、提督制度、总督制度与经略制度皆有探讨,并提出明代地方军事体 制由都司卫所制度、总兵制度、督抚制度组成三重防卫体制的结论。“和田清《明代蒙 古史论集》”与若松宽《明末内蒙古土默特人之进入青海——火落赤诺颜的事迹》,”延 续了日本学术界传统的蒙古史研究途径。河内良弘《关于明代辽阳的东宁卫(续)》,”探 讨了东宁卫的建置过程。而山根幸夫《日本关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对日本学术界关 于九边问题的研究作了回顾。15松本隆晴《明代北边防卫体制口)研究》”是一本论文集, 围绕明、蒙关系,明代北边军事制度之演变,屯田、马市、边墙等问题展开探讨。 ‘李新峰:《明前期兵制研究》,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论文,1999年,第63—67页。 2靳润成:《明朝总督巡抚辖区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刘仲华:《试析分权制衡和以文制武思想对明代九边防务体制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4刘仲华:《明蒙关系的产物——九边制度研究》,兰州大学民族学硕士论文,1998年。 s刘仲华:《试折分权制衡和以文制武思想对明代九边防务体制的影响》,《宁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刘仲华: 《明蒙关系的产物——九边制度研究》,兰州大学民族学硬士论文,1998年, 6《明前期兵制研究》,第70一78页。 ,罗冬阳:《明代兵备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期。 8陈玲:《明初北方边防的经营与边患的研究》,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硕士学问论文,1984年。 ,林辉:《征战与纳降——论明代洪武时期的民旗政策》,中国文化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其他如刘学 跳:《中国历代边疆大事年表》,亚洲民族考古丛刊第五辑,台北:南天书局1979年初版,1987年影印。王国良、寿 鹏飞:《长城研究两种》,台北:明文书局1982年版。李符桐:《李符桐论著全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 年,亦旨涉及九边问题。而所主编之《弱史研究专刊》第四期,台北:太立出版桂1981年版,《明史研究专刊》第 五期,台北:人立出版社1982年版,吴智和:《畴史研究论肛》第七辑,台北:大立出版社1988年版,亦皆收有九 边研究相关文章。 ”(13)蔌原淳平:《明代蒙古史研究》,同朋舍1980,东洋史研究丛刊32。 “(臼)蔌原淳平:《明代蒙古史研究》,东洋史研究三十二,同朋舍1980年版。 12(日)和田清著,潘世宪译《明代蒙古史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3(日)若松宽著,袁林译、马曼丽校《明末内蒙古土默特人之进入青海——火落赤诺颜的事迹》,《西北史地》1986 年第L期。 -一(日)河内良弘著,杨晒、梁志忠译、程革校《关于明代辽阳的东宁卫(续)》,《黑河学刊》"1998年第3期。 15(日)山根幸夫著,顾铭学译《|=j本关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6期n 16(只)松本降晴:《明代北边防卫体制。研究》,东京:汲古书院2001年版。 6 尽管美国学术界甚早便已展开对于明代军事制度与明代蒙古史的论述,但九边相关 研究,仍基本开始于此一时期。如韦德·威克逊(WadeFWilkison)《新发现的明代士 兵登记簿》,。该文以十三种卫所军籍黄册为主要资料,探讨了明代卫所世袭、清勾等制 度。罗姆奈·泰勒(RomeynTaylor)《明太祖与功臣集团的品格》,专文讨论了朱元璋 为加强中央集权,铲除功臣集团的过程,对地方武臣相应亦有所涉及。2与此相似,托 马斯·梅西(ThomasP.Massey)《蓝玉案与明朝早期军事与社会在1393年版(御旨 逆臣录)中的反映》,3亦探讨了洪武时期功臣问题。亨利.西瑞斯(HenrySerruys.C.i.C.m.) 《明代北部边防地带塔楼研究》,该文利用多种资料,详细勾勒了明朝在九边修筑墩台 等军事设施的过程,重点探讨了余子俊、谭纶与杨博等组织的修筑活动,资料翔实,颇 为深入。4爱德华·德雷尔(Edwardl.Dreyer)《明代早期历史——一项政治史的研究 (1355--1435)》,论述了明初分封制度的演变过程。5 美国九边相关研究的一个特点是长城研究范式。长城作为世界文明的文化遗迹而广 为周知,美国学术界对九边问题的关注,便多附属于长城的关注和研究上,一直到目前 为止,美国九边研究的长城研究模式,仍然发挥重要的影响。这种研究方式产生的成果, 多非严谨的学术著作,数量又极多,在此不一一赘述。这里要重点介绍的是阿瑟·威尔 准(ArthurN.Waldron)的研究成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阿瑟·威尔准便已涉入 明代长城的相关研究,发表《长城的问题》一文。6而且与其他猎奇的著作不同,阿瑟·威 尔准实将重点置于明代九边制度建置与设施建设方面,故而成就较大,而其专著《长城: 从历史到神话》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该书纠正了美国学术界关于长城是中国历代不断 修建的结果的观点,认为目前保存下来的长城基本为明长城。并且广泛征引国际学术界 的研究成果,探讨明朝围绕九边防御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功力颇深、观点新颖,对美国 学术界的九边研究影响甚大。7 此外,其他国家学者已有涉及九边相关问题者。如法国学者让·德·米里拜尔在《明 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的研究》一书中,即对明代陕西文官制度 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其中亦涉及分封制度、督抚制度。8 综上所述,九边研究主体大致为中国,如果围绕中国的学术周期对九边研究学术史 进行划分的话,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末至1945年,大 体为抗战时期。此时期为九边研究的开始时期,中国学术界开始围绕史料、制度与建置 等诸层面进行研究,但研究方法基本局限为考证,体现出当时学术研究的特点。丽当时 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相对偏重于满蒙地区。1945年至1949年为第二个时期,中国学术界 1 WadeEWilkison:NewlydiscoveredMingDynatsyguardregisters,MINGSTUDIES(Fail,1976). 2 RomeynTaylor:MingT'ai-TsumtdNob’l脚ofmerit,MINGSTUDIES(Spring1978)· 3 ThomasP.Masscy:TheLanyucaseandeariy-MingmilitaryandsocietyasrevealedintheYUZHINICHIEN LU(imperialrecordofrebelliousminste例of1393,MINGSTUDIES(Fan1998). ‘HenrySerruys,ci cm.:ToweminthenorthernfrontedrdefensesoftheMing,MINGSTUDIES(Spring1982). 5 Edwardl.Dreyer:EarlyMingChina.APoliticalHistoryl355—1435,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2· 5 ArthurNWaldmn:ThPProblemo,TheGreatWallo,China,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01.43‘No.2(Dec,1983) 7 ArthurWaldron:TheGreatWallorChina:FromHistorytoMyth,Cambri旭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2 s(法)让.德.米里拜尔《明代地方官吏及文官制度——关于陕西和西安府的研究》,8西安:陕两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7 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边疆史地的主题加以探讨,此研究模式一直延续下来。1949 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三个时期,中国大陆的研究基本停滞,而香港和台湾的相关研 究仍在继续。但此时期执牛耳者为日本学术界,不仅首次开展关于九边的专题研究,开 辟了专门的研究领域,开始构建九边研究体系,而且多部重要著作的出版对其后国际学 术界影响甚深。20世纪70年代末至目前,为九边研究的第四个时期。中国大陆结束多 年的“运动”后,新的研究领域被开辟,新的研究方法被引入,九边研究遂呈现积极推 进、大为发展的局面。具体至军镇体制研究领域,亦逐渐开展颇有成效的研究,从而成 为九边研究的主体。而香港、台湾和日本的研究仍在延续,而美国的研究亦逐渐取得可 观的成绩。 如果对三国学术界的研究途径加以大体区分的话,中国学术界研究领域较广,而日 本学术界一直延续了侧重于东北与蒙古的研究传统,相对来讲,美国学术界对九边的研 究,夹杂着较多的文化猎奇成分,直到目前,美国的研究,仍然受“长城模式”的影响 甚重,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美国学术界亦逐渐取得相当的成果。如果对三国的学术 成果加以比较的话,无疑在前两个阶段,中国的研究无论在研究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 着上风,而至第三个阶段,日本的优势地位无可撼动,其余波甚至延至目前。而第四阶 段,大体而言,中国占据了主体地位。 三、研究思路 鉴于目前研究对于九边说法源流考察不足的现状,循名责实,故而,第一章考察九 边说法源流,围绕对于《明史》两种不同九边说法源流的考证,指出《明史》中所载两 种九边说法,继承明代两种影响最大的九边说法而来。从而进一步考察了《九边图论》 与《皇明九边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从而较为完成地勾勒了两种九边说法在明清时代 的演变过程。两种九边说法缺乏军镇建置标志的探讨,围绕于此,论述了明人与现代研 究关于军镇建置标志的探讨,以及对于《皇明九边考》的批评。并且论述了明清时期流 传的其他九边说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北边大将镇守制度与塞王守边制度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考察,但 尚未明确将其纳入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制度渊源与地理由来的视野中加以考察,故而,第 二章着重围绕大将镇守制度的制度内涵与塞王守边制度的地理格局加以探讨,从而将九 边总兵镇守制度的形成过程置于更为长远的历史脉络。此外,由于终明一代,北边都司 卫所制度与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并存互制,故而,对于九边总兵镇守制度的探讨,无法逾 越都司卫所制度。并在以上三种制度的探讨中,提出北边军政合一模式逐渐转向军政分 离模式的结论,从而为九边总兵镇守制度的探讨奠定基础。 总兵镇守制度在明代军事制度的探讨中相对缺乏,事实上,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实为 弥补北边三司分立导致的军事权力分散的弊端而建,从而在九边构成了独特的地方体 制,与腹里省级体制相区别,体现出独特的制度内涵,相应以之作为九边军镇建置的标 志。故而,第三章详细考察了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建立的过程,并相应考察了九边军镇的 地域范围。此外,通过总兵镇守制度地方化、制度化进程的探讨,以及军镇制约机制的 探讨,勾勒九边军镇的制度面貌,并且提出总兵镇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军政合一模式 的结论。 督抚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完善了九边军镇体制,从而不仅不断赋予九边重权,同时借 助军镇体制内部制约方式,仍然维护中央集权。故而,第四章详细探讨了九边督抚制度 的建立过程,并通过督抚制度地方化、制度化趋势的探讨,揭示九边军镇体制逐渐步入 以文统武格局,并且指出九边在完成军镇整体上的军政合一之后,军镇体制内部仍然呈 现相当的军政分离色彩,从而显示出九边军镇体制较为成熟的形态。 最后,结语对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总结与评价。 四、所用资料 明清政书.明清两朝朝野编纂了许多政治制度书籍,尤其明朝官方所编行政法典类 书籍内容丰富,资料原始,可信度高。比如朱元璋编撰的《祖训录》、《皇明祖训》详细 记载了分封制度的演变过程,堪称第一手资料。而《明太祖集》为我们展示了朱元璋的 内心世界与个人思想,对于探讨明初诸多制度与措施的出台,实为一极佳视角。而《诸 司职掌》与《大明会典》(万历)作为国家行政法典,
/
本文档为【新乡美的空调维修 美的中央空调维修 销售 设计 安装 加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