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2017-12-26 5页 doc 19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文 章 编 号 】1006 , 3862 ( 2012) 03 , 0001 , 06 区域研究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1 2张 蕾 王桂新 (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 200433)【摘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成 为 中 已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 圈 经 济 发 展 的 共 同 力...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文 章 编 号 】1006 , 3862 ( 2012) 03 , 0001 , 06 区域研究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1 2张 蕾 王桂新 (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 200433)【摘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 具 有 举 足 轻 重 的 地 位 , 成 为 中 已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 圈 经 济 发 展 的 共 同 力 量, 沿 海 的 地 理 优 势 和 中 国 经 济 改 革 的 优 惠 即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 京 挖掘东部三大都 市 圈 经 济 发 展 中 差 异 化 的 主 导 力 量, 津 冀 都 市 圈 是 政 府 干 预 主 导 下 的 经 济 发展; 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 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 外 向 型 经 济 等 外 在 力 量 作 用 下 政 府 干 预 和 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关键词】东部三大都市圈; 外向型经济; 市场力量; 政府干预【中图分类号】F291. 1 【文献标识码】A 都市圈泛指 广 东 省 及 香 港、 门 特 别 行 政 区; 广 义 澳引言 包 天 京津冀都市圈又 称 为 环 渤 区, 括 北 京、 津、 中 随着中国经济 的 高 速 发 展, 国 城 市 的 发 海 地 展 道 长 河北和辽中南及 胶 东 半 岛。 从 狭 义 角 度 来 看, 江路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作 “东 部 地 区” 为 中 国 经 三角洲 一 般 指 上 海、 京、 锡、 州、 州、 通、 南 无 常 苏 南 已济高速增长的一个 典 型 区 域, 成 为 重 点 关 注 的 对 扬 泰 镇江、 州、 州、 州、 波、 兴、 州、 兴、 杭 宁 嘉 舟 珠象。尤其是东部地 区 的 长 三 角、 三 角 和 京 津 冀 三 山、台湖 绍 州 16 个地级及 以 上 城 市 ( 即 长 江 三 角 洲 城 市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 经济协调 会 会 员 城 市 ) ; 珠 江 三 角 洲 指 广 州、 圳、 深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和肇庆 9 城市; 京( 2006) 中明确指出,我国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京 一 天 津冀都市圈 又 称 为 首 都 圈, 般 指 北 京、 津 及 河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 保 北省的 唐 山、 定、 坊、 皇 岛、 州、 家 口、 廊 秦 沧 张 承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国民 德、石家庄 8 个 地 级 市。 本 文 分 别 把 以 上 狭 义 的 长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1) 再次强调, 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 和 京 津 冀 三 大 都 市 圈 简 称 为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用,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东部三大都市圈的发展规 1 东部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的经济地位划日益明确,国务院已经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 东 新中国成立以 来, 部 三 大 都 市 圈 在 全 国 获 得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 , 2020 年) 》和《长江三角洲地 了巨 大 发 展 机 遇。 尤 其 是 20 世 纪 90 年 代 末 期 开 (区区域规划》 2010) ,国家发改委在 2004 年 11 月正 始, 珠 长三角、 三 角 和 首 都 圈 经 济 发 展 出 现 整 体 部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京津冀都市圈区 ,1, 署、 取 联动发 展 态 势, 得 显 著 成 效。 王 桂 新 运用域规划已于 2010 年上报国务院。 发 2003 年广义三大都市圈的 数 据, 现 中 国 东 部 地 区 目前,东部三大 都 市 圈 的 所 辖 区 域 均 有 狭 义 和 三大都市圈,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6. 3 ,人口约占 广广义之分。从广义 角 度 来 看, 义 长 江 三 角 洲 都 市 全国 的 24 , 大 都 市 圈 创 造 的 GDP 占 全 国 的 三圈泛指上海、 浙 江苏、 江 两 省 一 市; 广 义 珠 江 三 角 洲 47 ,文章认为,东部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呈现 明 ,2, 原 显的极化特征并呈逐步增强趋势, 新 运 用 2000 基金项目: 国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70873112 ) ;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2006 年东部三大都市圈的数据, 年、 发现 2000 年中科研启动基金( 0905842 , Y) 容 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用占 全 国 3. 25 的 土 地, 纳 了城 市 发 展 研 究 19 卷 2012 年 3 期 Urban Studies Vol( 19 No( 3 2012 1 区域研究 张 蕾等: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全国 15. 08 的人口,提供了全国 41. 49 的经济产 居第一,比重为 7. 85 , 次 是 京 津 冀 都 市 圈, 住 其 常出。2006 年人口进一步向 三 大 都 市 圈 聚 集, 大 都 三 人口比重为 6. 11 , 后 是 珠 三 角 都 市 圈, 住 人 然 常市 圈 聚 集 的 人 口 占 全 国 人 口 的 15. 16 , 集 的 聚 口比重为 4. 09 。GDP 占全国 GDP 的 40. 32 。 ( 2) 三大 都 市 圈 经 济 总 量 增 长 快 速, 全 国 比 占 基于 2010 年中国第 六 次 人 口 普 查 数 据 和 2010 重维持不变。2000 年 大 都 市 圈 GDP 合 计 为 本年国城市统计年鉴 及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东 ?三 的 数 据, 文 对 49314 亿元,2006 年 为 91489 亿 元,2009 年 增 加 到 经中国东 部 三 大 都 市 圈 的 人 口、 济 状 况 进 行 更 新 125658 亿元, 但 九年 间 增 长 三 倍, 三 大 都 市 圈 GDP( 1 ) 。 结 果 发 现, 国 三 大 都 市 圈 以 占 全 国 中 长 占全国比重基本维持 不 变。2009 年, 三 角 都 3. 62 的面积,集聚了 18. 06 的 人 口, 造 的 GDP 创 GDP 比重排 名 第 市 圈 一, 16. 56 , 次 是 京 津 冀, 占 其 占占全国总值的 34. 69 。对比历史数据,发现: 9. 26 , 占 最后是珠三角, 8. 88 。 ( 1) 长江三角洲是三 大 都 市 圈 的 最 大 人 口 集 聚 ( 3) 特大城市人口密度 较 高。2009 年 东 部 三 大 2地。东部 三 大 都 市 圈 的 人 口 一 直 呈 集 聚 态 势,从 都市圈人口密度均值为 711. 97 人 / km ,是全 国 平 均2000 年 的 15. 08 和 2006 年 的 15. 16 增 长 到 值的 2. 5 倍。珠三角人口密度均值排名第一。同时,2010 年的 18. 06 ,人口集聚态势明显。同时,2009 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上海的人口密度为全国的年长三角都市圈常住人口规模为 10763. 26 万人,位 13 倍,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密度为全国的 4 倍。表1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人口经济情况 常住人口( 2010 ) 面积 GDP 人均 GDP 常住人口密度 都市圈 地区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 元) ( 人 / km 2 ) ( 万人) ( ) ( km 2 ) ( ) ( 亿元) ( ) 合计 10763. 26 7. 85 110115 1. 15 59978. 93 16. 56 60797 977. 46 上海 2301. 91 1. 68 6340 0. 07 15046. 45 4. 15 78989 3630. 77 长三角 江苏 8 市 4890. 99 3. 57 48522 0. 51 27544. 31 7. 60 67604 1007. 99 浙江 7 市 3570. 36 2. 61 55253 0. 58 17388. 17 4. 80 50419 646. 18 合计 5611. 83 4. 09 55036 0. 57 32147 8. 88 60190 1019. 67 珠三角 广东 9 市 5611. 83 4. 09 55036 0. 57 32147 8. 88 60190 1019. 67 合计 8376. 69 6. 11 182501 1. 90 33532. 56 9. 26 35228 458. 99 北京 1961. 2 1. 43 16411 0. 17 12153 3. 36 70452 1195. 05 京津冀 天津 1293. 82 0. 94 11760 0. 12 7521. 85 2. 08 62574 1100. 19 河北 8 市 5121. 67 3. 74 154330 1. 61 13857. 71 3. 83 27407 331. 86 三大都市圈合计 24751. 78 18. 06 347652 3. 62 125658. 5 34. 69 52072 711. 97 全国( 含港澳) 137053. 69 100 9600000 100 362194. 3 100 25575 284. 33注: 人口数据来自 ,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其他数据来自 和 《2010 中国城市统计年 鉴》 《2010 中国统计年鉴》。 总体看来,东部 三 大 都 市 圈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总 体 同之处。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的水平高, 国 民 经 济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地域差异。东部三大都市圈城市在地理区位上靠近这三大都 市 圈 已 成 为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增 长 极 海洋,囊括了中国最重要的多个港口城市,在对外贸地区,在带动中国经 济 发 展 和 应 对 全 球 化 国 际 竞 争 易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1978 年中国中正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的经济特区主要位于东部 三大都市圈,东部三大都市圈的多个城市率先建立起2 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经济开发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引导是 分析 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市场化改革在中国并不是按照统一的方式贯彻 2. 1 优越的地理环境 ,3,执行。地理区位和城市各自不同的历史造就了每个 经济地 理 理 论 第 一 直 认 为, 一 自 然 地 理 因城市不同的地方政策和环境。优越的地理环境 素,如沿海或靠近港 口 是 带 来 经 济 相 对 增 长 的 主 要和优惠 种 循 环 因 果 关 系 的政策导向是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 因素。由于某 产 生“锁 定 效 应 ”的 例 港 城市一直保 持 着 重 要 的 地 位, 如, 口 在 经 济 活2 城 市 发 展 研 究 19 卷 2012 年 3 期 Urban Studies Vol( 19 No( 3 2012张 蕾等: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 .
/
本文档为【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