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是奸是雄话曹操

2012-07-07 4页 doc 32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7276

暂无简介

举报
是奸是雄话曹操 是奸是雄话曹操 文 方 丽 (文学与传媒学院 08级汉语言文学2班 200801024063) 摘 要:一提到曹操,人们不自觉就会想到戏剧舞台上的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曹操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戏剧、影视剧,曹操已经一点也不奸了,或者基本上不奸了,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说他是奸雄?曹操到底是奸还是雄? 关键词:三国志;三国演义;曹操;奸雄 谈起《三国》,人们自然而然谈到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他们以其正面形...
是奸是雄话曹操
是奸是雄话曹操 文 方 丽 (文学与传媒学院 08级汉语言文学2班 200801024063) 摘 要:一提到曹操,人们不自觉就会想到戏剧舞台上的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可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曹操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戏剧、影视剧,曹操已经一点也不奸了,或者基本上不奸了,那么历史上的曹操究竟奸不奸?为什么说他是奸雄?曹操到底是奸还是雄? 关键词:三国志;三国演义;曹操;奸雄 谈起《三国》,人们自然而然谈到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他们以其正面形象受到历代统治者的竭力推崇,也受到广大人民的景仰。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位赫赫有名的“乱世之奸雄”——曹操。他以反面形象走完它戎马征程的一生。作为封建政治家,曹操从“许游耕田”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军事统帅,实行“兵不厌诈”的策略,以成就霸业。这个功高震主的丞相最终也没有实现父仪天下,其权术、谋略远胜孙权,刘备。错就在于他把权术用于日常生活当中,诈朋友,诈部下,士兵,其奸雄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越来越奸 大体说来,从陈寿的《三国志》到裴松之的注,再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操越来越奸。简单地说,就是陈寿《三国志》正文基本上只雄不奸,裴松之的注比较奸,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奸的细化和形象化了。 为什么说曹操越来越奸?三国时期像曹操这样有很高地位的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不少,也就是活,有不少的“雄”,曹操的这个“雄”和别的“雄”的区别就在于他比较“奸”。不过《三国演义》中够得上奸的不止曹操一个人。著名思想家、评点家李贽就不止一次说刘备也是奸雄,甚至说他是大奸雄。但是,这两个人有本质区别。刘备的奸雄行为基本上都是出于政治策略斗争的需要,不是人品恶劣的问题;而曹操的奸除了政治需要不得不然,在以吕伯奢一家九口为代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则是品质问题,由于陶谦的部将起了歹心,杀害了曹操的父亲及其家人,曹操发兵攻打徐州,下令破城后要进行屠城。所以李贽认为刘备也是奸雄的观点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原因就在这里。 《三国演义着力描写曹操是奸雄不但有历史根据,而且还有性格基础。他“任侠放荡,不治行业”[1],而裴松之注说他“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不过也有人注意到了曹操的过人之处,徐子将就这样说过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其奸雄形象真是闻名遐迩。 二 曹操是奸雄,不是奸贼 罗贯中没有把曹操写成奸贼,而是奸雄,《三国演义》最大的成功就是,妥善解决了“奸”与“雄”的关系。 曹操是一位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和大文学家。他虽然有奸诈、残忍之处,但是从大处着眼,作为一个政治家,他胸怀宽广,目光远大,胆识非凡,善于用人。温酒斩华雄之前,由于关羽只是跟随刘备的马弓手,袁绍认为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必被华雄耻笑”,袁术更是怒喝“与我打出(大帐)”。而曹操则认为,“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如其不胜,则之未迟”(第五回)[2]。一再支持关羽出战,并让人为他斟了一杯热酒壮行。过去我们往往比较在意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壮举,对曹操这种过人眼力和发局意识关注得不够,尤其是在非常重视门第的当时,曹操这种“何计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他后来的成功,与他观念的开明,胸怀的博大是分不开的。 《三国演义》不但没有把曹操写得很无能,而且通过一系列重大事件写出曹操的雄才大略,即使在对待陈宫问题上也表现出一个大政治家的气度。他求贤若渴,爱惜人才,唯才是举,其手下文臣武将众多,最典型的便要数徐庶。在对待张辽,关羽等原来的对手的态度上,也都显示出曹操非常爱惜人才的大政治家的风度,这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的一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曹操虽既奸且雄,但绝不是奸贼。 三 写曹操之“奸”,是为了突出其“雄” 尽管《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但是归根结底,曹操他还是一个英雄形象。 一方面,他有残暴不仁,奸诈狡猾,玩弄权术,专权僭越的“乱世之奸雄”形象,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有爱惜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等“治世之能臣”的形象,这个说法在雷丽英的《曹操的“奸”与“雄”》中多次提到。她认为曹操“治世之能臣”形象还表现在:其一、他勇于进取,具有远见卓识;其二、他腹有良谋,能征善战;其三、他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等,她提到:“塑造曹操这个人物不可能抛开他的丰功伟绩,他的英雄的一面,其奸、雄两个方面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写奸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其雄。从而使得曹操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而独特。”[3],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曹操的独特之处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说到建安元年八月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武昌,我们自然会想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来,都认为这是其奸雄的铁证。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许多人都是从个人品质的角度来评判的,认为曹操是实现个人野心的手段,在这里,我感到这种说法需要商榷。 评价一个政治家的行为,我觉得更多的是要从他行事的社会效果着眼,也就是对国家、民族、百姓是否有利的角度来考察。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他当然只能是乱臣贼子,然而换个角度,当时汉室皇帝懦弱无能,极需要一个强势人物为首的强势集团来收拾这个混乱的局面。因此,曹操接受谋士建议迁都武昌,实为一个政治家高明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观点在李建中的《从政统角度看三国中曹操的“奸”》一文中也谈到了,他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讨,重建政权,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明智的政治决策。[4] 因而,曹操之奸是在乱世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不得不为的奸,尽管有些事情也做得不仁不义,但他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的精神风貌却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 雄才大略,一代豪杰 处事果断,富有魄力,敢作敢为,是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雄“的一大特点。他二十岁时,被举荐孝廉为郎,不久出任京师洛阳北部尉,管理治安。其在任时,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收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不久就升为顿丘令。由于他一直厉行法治,颇受好评,最后被升为了东郡太守,但后来曹操看到了汉室的腐败,多次上书未果,看出皇帝实在昏庸至极,于是就拉着队伍自己干了,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止这一点,从曹操对待刘备和袁绍的不同态度上,我们也能看出曹操的眼力非凡,具有远见的卓识,雄才大略,算得上个巨眼英雄了。 其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只不过是政治上抓住了一张好牌,光有这张好牌在那乱世中是远远不够称雄的,这是曹操比董卓、袁绍和袁术这些人聪明的地方。论实力,曹操不如他们,而且连汉献帝都是董卓立的,董卓曾经把汉献帝都抓在手里,还不是那样就失败了,所以,曹操并非光是靠这个好牌,他还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其中一条就是采纳部下的建议,实行屯田,不仅当年就解决俄许都的粮食供应,而且军粮也充足了。由此可见,其雄才不是虚有其词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段子。曹操心目中“英雄”的是什么,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奸雄。曹操故意试探刘备,问他当今天下谁算得上是英雄。正在韬光养晦的刘备小心翼翼地举了袁绍、袁术等八人,曹操都一一否定。而曹操自己的英雄标准就是:“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万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二十一回)。他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在黄高松的《奸兮雄兮,是也非也—曹操形象分析》中详细论证了这一点。他提到,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十分成功的一个形象,他身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大政治家的准则与手腕,奸也奸得令人毛骨悚然,雄也雄得令人由衷钦佩。在他身经百战的过程中,赢得起,也输得起。胜利了,他再接再厉;失败了,就重整旗鼓,军国大事绝不含糊,个人小节付之一笑。能演能宽,能伸能屈,可傲可谦,可卑可倨。这才是所谓大英雄也。[5] 参考文献: [1] 陈寿.三国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2]罗贯中.三国演义[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3]雷丽英.曹操的“奸”与“雄” ——浅论《三国演义》中人物评价标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S2. [4]李建中.从政统角度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J].文学界(理论版).2010/06. [5]黄高松. 奸兮雄兮,是也非也—曹操形象分析.[J].才智.2009/21.
/
本文档为【是奸是雄话曹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