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邹城变化

2012-06-15 8页 doc 69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2432

暂无简介

举报
邹城变化邹城变化 目录: 1、 总体变化 2、邹城经济开发区 3、邹城市看庄镇:庄稼地里变化大 4、邹城市峄山农民新变化 摘要: 1、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邹城百万人民乘开放东风,沐改革春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2、邹城经济开发区  邹城经济开发区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推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 3、随着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邹城市看庄镇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向着科技型农民转变,如今,走在看庄镇的田间地...
邹城变化
邹城变化 : 1、 总体变化 2、邹城经济开发区 3、邹城市看庄镇:庄稼地里变化大 4、邹城市峄山农民新变化 摘要: 1、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邹城百万人民乘开放东风,沐改革春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2、邹城经济开发区  邹城经济开发区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推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 3、随着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邹城市看庄镇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向着科技型农民转变,如今,走在看庄镇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感受到农业种植的惊喜变化。 4、农民一旦融入市场,便生出故事无数。近日,笔者在峄山镇就耳闻目睹不少这样的新鲜事。 关键词:邹城 经济开发区 变化 看庄镇 庄稼 峄山农民  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邹城百万人民乘开放东风,沐改革春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6.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6元,万元GDP耗能2.9059吨标煤,万元GDP耗水68.3793立方。今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8.9亿元,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增长30.7%。    坚持调优结构和改善生产条件,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邹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东部多山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核桃、石榴、大樱桃、苹果等10个万亩经济林建设初具规模;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了高新技术、优秀科研成果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全市现已建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7处,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积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引导畜牧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和结构重组,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骨干企业由扩张外延到丰富内涵,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两大转变。工业生产快速崛起,全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等6大支柱产业为主、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产品品种近3000个,主要有原煤、化肥、白酒、啤酒、机制纸、陶瓷、服装、水泥、花岗石板材、化工产品、五金工具、机械铸件,其中服装、陶瓷、五金工具、牛仔布等100余种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两个省级经济园区: 邹城工业园; 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个省级知识产权园区: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    两个全国千强镇街: 北宿镇; 钢山街道    两个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乡镇: 北宿镇; 中心店镇    一个全国文明村镇: 北宿镇    一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北宿镇    中国名牌产品两个: 1、峄山牌尿素(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   2、乳制品(济宁维维乳业有限公司);    山东名牌产品九个:1、英克莱、英之杰牌自行车 电动车 健身器(山东英克莱集团有限公司);2、兖矿一号动力煤、兖矿二号精煤(兖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3、奔腾牌油漆(山东奔腾漆业有限公司) ;    4、电器类产品(开关)(东方机电有限公司);5、无碱玻璃连续纤维纱(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6、金通牌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兖矿集团邹城金通橡胶有限公司);7、兖矿长龙牌塑料、橡胶面整芯阻燃输送带(兖矿集团唐村实业有限公司);8、兖矿集团牌液压支架(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9、 无名牌啤酒(燕京无名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名牌农产品两个:1、益智牌双孢菇(山东华源食品有限公司);   2、孔孟牌黄金梨(邹城市兰谷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服务名牌两个:1、邹城择邻山庄;2、邹城万家乐超市有限公司 邹城经济开发区 邹城经济开发区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推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   邹城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11月启动建设。2006年11月通过ISO9000和ISO14000双体系认证。2006年度在山东省145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评定中排名第17位,比上年度前移36个位次,被省政府授予“开发区发展进步奖”;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经济开发区”荣誉称号。    总体规划 邹城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谋划高速度发展。本着把经济开发区规划同城市建设规划、驻邹大企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聘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院专家,对经济开发区规划进行了高起点科学修编,在原有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西延、南扩、北展”战略,将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中、南、西、北“四大”工业区。    基础设施 开发区现已形成“六纵八横”城市道路框架,实行了工业集中供热、供气,建有5万吨自来水厂、8万吨污水处理厂各一处,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九通一平”和环境绿化美化。区内建设有大学科技工业园、海外产业园各一处,为科技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外资企业落地搭建优质平台。    发展成就 建区以来,开发区先后批准入区项目164个,其中利用外资项目34个,高新技术项目22个,引进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竣工投产项目86家,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去年7月份以来,落地项目12个。2007年1-6月份,批准入区项目1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业务总收入30.1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工业总产值18.1亿元。 邹城市看庄镇:庄稼地里变化大 随着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邹城市看庄镇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正向着科技型农民转变,如今,走在看庄镇的田间地头,处处可以感受到农业种植的惊喜变化。   科技种田道路宽  在看庄镇李楼村蔬菜基地,村支李兴才介绍说:“我们村的蔬菜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肥料是由农资专用店引进的标准化肥,用杀虫灯和粘虫板防虫害,蔬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我们又发展了200亩有机土豆, 销路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改善,亩增收2000多元”。  近年来,这个镇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投资10万余元组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测站,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设立了农资专用店7处,实行农资专供;大力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黄板杀虫技术,并推广配方施肥、控施肥和生物肥料,提高了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了蔬菜附加值,拓宽了销售道路,加快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   花样种植收成足  在看庄镇,“单一”种植模式被不断刷新着,土豆套种玉米、大樱桃套种花生……正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土豆种植大户李兴才介绍说,“土豆与玉米进行间作套种,玉米不减产,前期又为土豆遮光降温,有利于出全苗,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比较好的模式。目前俺们村采用玉米土豆套种技术的种植户已达到80多户,种植面积达400多亩。”据悉,“花样种植”比以往单纯地种植农作物,每亩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  抱团发展空间大  “现在好了,我们种植户只管把庄稼种好,不必再为市场经营风险担心了,经营这块交给合作社我们放心!”土豆种植户段成国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镇农业种植已由传统的“单打独斗”转变成了如今的“抱团发展”,依托合作社、协会等平台,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服务体系,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涉及蔬菜种植、特色养殖等行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服务。今年来,共发展专业合作组织3个,入社群众800多人。 邹城市峄山农民新变化  农民一旦融入市场,便生出故事无数。近日,笔者在峄山镇就耳闻目睹不少这样的新鲜事:             为啥农民热早起——农民的时间值钱了  无论风吹雨打,无论天寒地冻,每天早晨天还没透亮,峄山镇纪前村的蔬菜基地里已是热闹非凡了。菜农们穿梭于菜地与路边,把自家产的“绿色”蔬菜精心的装上蔬菜“直通车”,每位菜农的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他们之所以起这么早,是因为这些蔬菜要赶着进市里的早市和各大超市,。   时值春节刚过,按照不过“二月二”就是年的老传统,正是农民们“一觉睡到大天亮,起来以后晒太阳”的日子,但对于这些菜农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已植根心中。纪前村村民蒋经运告诉笔者,他们家的四亩地自从全部改种蔬菜后,小两口几乎没有空闲时间,每天下午从大棚里摘出菜,然后一把一把扎成小捆,装上货车,往往忙 到深夜,次日5点钟就要赶往批发市场。去得稍晚,就找不到摊位,菜也卖不出好价钱。   问问村里的菜农,都是这样起早贪黑,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可观的收入,一座占地半亩的塑料大棚年收入一般在6000元以上。蔬菜种植不仅鼓起来菜农腰包,还培育出了响当当的品牌,“邹峄红”这一蔬菜品牌早已“红遍四方”。               啥赚钱就种啥          ——农民的脑子更灵了   以前,峄山农民以种小麦、玉米为主;而今,该镇借助峄山周边气温回暖快,果品成熟期早的特殊气候地理优势,农民“迷上”了栽植早熟桃、核桃、板栗、大樱桃等果品作物。这个镇结合农民需求,审时度势,在峄山西适时规划总投资1.8亿元的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目的就是结合峄山旅游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拓展峄山旅游空间、打造生态旅游名镇提供了保证。   种了一辈子小麦的上山村村农民李文富,前年破天荒地在自家地里种上了以仓方早生和部分早熟油桃为主栽品种的早熟桃。说起这一变化,老李笑道:“早熟桃比麦子价钱高,我种一年早熟桃收入相当于种几年麦子;镇里给我们派来了技术员,还实行保护价,种多少收多少,我现在是把心放到了种桃上了。”  说起种桃,老李的想法起始于前年镇里组织的一趟肥城之行。看到那里的农民靠种桃发了家,当时老李的脑子就开始打起了转转:要说条件,咱家和肥城差不多,甚至还比人家好一点,人是一样的人、地是一样的地,人家能致富,我们为啥不能?“我们要盯着市场种庄稼,啥赚钱就种啥。”老李笑眯眯地说。          为啥农民成工人              ——农民的腿长了   正是春节刚过,沈庄村却几乎见不到几个晒太阳聊天的人,一问缘由,村干部说:“现在大家都忙着出门挣钱去了,哪里有工夫蹲在墙根里啦大呱?”   沈庄村是个有2700多人的大村子。由于人口多,全村人均耕地不到1亩。“在地里瞎折腾,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村干部说。   几年前,村民们纷纷出门打工,你带我、我领他,先是在县城,后来他们的腿越来越长,下天津、上北京、进东北、闯沿海,当小工、跑买卖,还有近20人前往广东等地开饭馆,许多人已举家迁往当地。现在打工收入占村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一半。   腿长有长的好处,跑的地方多了,世面见了,胆子大了,信息也多了。这一两年,一些外出打工者又杀了个“回马枪”。他们拿出打工积蓄,回乡搞起来实业,利用在外地学到的技术,开起了厂子、办起了企业,实现了农民-工人-老板的三次“变脸”,永利工贸、君达机电、建浩建材、恒泽源工贸、汇泰电子、山东华荣防爆等企业纷纷落地。目前,全镇有民营企业、商铺达到1200多家,人均月增收380多元。
/
本文档为【邹城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