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 (9页)

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 (9页)

2020-06-29 2页 doc 29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万用文库

暂无简介

举报
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 (9页)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篇一: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相关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本文所指的银行指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指担保公司、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融资机构。本文所指的信贷业务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投向信贷而获取利润的相关业务。前段时间,私营银行放开申请,全国上下一轰而上,实力私营企业纷纷报名,我依然一如既往的预言和警告:一两年内私营银行将全国遍地开花,三五年后,将纷纷出现不良贷款,六至十年将纷纷倒闭,最后...
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 (9页)
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篇一:银行及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相关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本文所指的银行指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指担保公司、贷款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融资机构。本文所指的信贷业务是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投向信贷而获取利润的相关业务。前段时间,私营银行放开申请,全国上下一轰而上,实力私营企业纷纷报名,我依然一如既往的预言和警告:一两年内私营银行将全国遍地开花,三五年后,将纷纷出现不良贷款,六至十年将纷纷倒闭,最后余下的只有极少部分能坚持银行风控制度的私有银行存活下来。那些私有银行申请者看到本文,也许骂我是乌鸦嘴,但这是事实,是中国现有的经济规律,无法改变。就象本人当年对担保公司、贷款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网贷公司预言一样,还被三度踢出研究论坛,但现在他们终于知道,如果早期听我的警示,不会有今天困境和倒闭的下场!银行信贷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比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更高,所以,没有一定专业和经验的人才及可控的风险控制,形成不良及至倒闭就成为必然。形成不良的信贷业务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主观原因造成,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或没用适应风控的专业人才经济建设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事在人为,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是人,不同的人经营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结果。1、银行用人混乱。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后借鉴国外先进银行几百年的管理经验,有着相对可控的风险制度,但由于长期以来公平的用人机制被领导绑架,重用的不是靠送的就是靠关系的,所以用人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乱象,这是银行内部不可否认的事实。导致没有用专业水平的人混入了信贷相关部门,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风险,也不知道如何施行已十分建全的银行规章制度,导致制度执行偏差,最终执行结果对于风险当然是不可控的,后果就不难想象了。2、专业人才缺泛。由于国内银行职员工资收入较高,行业稳定,所以担保公司、贷款公司、资产公司、信托公司、网贷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信贷公司很难招到有专业的实战人才。有专业知识的银行职员者知道,那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虽收入高,但并不能给人安全稳定的工作,工作压力过大,都在以透支青春来换取生活,所以他们根本不愿意跳槽。跳的一般都是业务能力差,在银行无法混下去的人或者对行业风险一知半解的人才会过去。当然也会有一些有远大抱负的人想行走江湖,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但极少。在论坛调查中发现,从银行跳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工作后悔的高达96%,让人始料未及。招不到真正的专业人才,自然制定不出能控制风险的相关制度,而公司员工是按公司制度开展业务,自然办理的业务达不到风险制度的要求,所以风险无法控制,不良贷款自然应运而生。3、人事管理不。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参照银行风险控制制度,但一般都老板说了算,而老板绝大部分没信贷实战经验,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信贷风险制度,在其干扰下制度根本不能执行,一旦脱离了风险控制制度,风险将无法控制,不良形成就成为必然。4、非银行金融机构错误的用人制度让风险成为必然。调查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部门的人员基本都是业务不熟悉的人担任,而把有专业技术的人分流到前台开展业务,他们以为,这样不用管理就能控制风险,但他们并不知道公司的责任,管理部门本为制度建设、指导和监督执行的部门,管理部门人员业务不熟悉,根本不能制定出能控制风险的相关制度,更不用说业务指导和监督。前台部门是按公司规章制度办理业务,他们水平再高,再专业也只能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如果规章制度对风险无法达到控制目的,前台部门办理的业务自然也没有达到风控要求。所以,应当把专业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管理部门要职,制定出能够控制风险的制度,只要前台部门人员按公司制度办理业务,就能有效地控制业务风险,这样业务风险才可控,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5、其它如人员配备不足、不重视员工培训、不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合理处罚机制等都影响风控制度的执行而导致风险的产生。二、不能制定和执行银行或公司的风控制度。在140多家论坛调查中发现,银行基本都有完善的风控制度,只要员工严格按银行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就能达到预期的风控目的。而非银行参照银行规章建立制度的不到20%。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不良且可能形成损失的贷款,银行90%以上都是不严格执行制度引起的。调查发现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全纯属乱来,无论是多大的、多有实力的、国有的还是私营的业务办理过程都乱。早期我的风险提示,他们根本不屑一顾。所以目前我们国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用钱去赌明天,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参照银行风控制度,制定适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制度,让员工严格执行,走规范专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那才是出路,否则你们有一天一定会为自己的乱来买单。三、过度授信是不良贷款最直接的原因。在对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国有银行客户176户、非银行金融机构客户269户不良贷款调查发现,银行176户全部存在授信过度的情况,非银行金融机构有252户存在授信过度的情况,整体过度授信率达到96%。所以目前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整天怪经济下行导致不良,其实并不然,超授信更易引起的不良。什么是超授信呢?银行授信是一项客户信用控制的过程,也是风险控制过程,在按照一定科学条件测算后,得出可控制风险的授信额度,也是最适合企业用信的额度。如果超过这个授信额度,风险将加大,不足将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调查发现,银行由于多头授信、被迫授信等情况使得授信过度,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绝大部分根本没有可控的风控制度,风控只看抵押物,只要有抵押就授信,忽略了经营指标,完全脱离风控制度,往往造成授信过度,给不良贷款的形成埋下种子。为什么说超授信会引起不良呢?调查发现,过度授信后,企业把超出正常经营使用部分资金将用于投资,投向主要有一是国家多年限制的房地产行业。二是投资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见别人能赚钱就乱投。三是发放高利贷。四是高利借给他人或高利借给风投、高利贷公司。五是购基金股票等。投入这些致命行业,调查的445户不良贷款客户中,大部分都涉足以上投资行业,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所以信贷业务必须严格控制授信额度,四大国有银行都有严格合理的授信额度测算方法,希望各家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都遵循国有银行那套授信方法,严格控制过度授信。对于一些非银行机构所说的中小微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无法测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该制度的原理制定一些简便的额度授信方法,比如通过平均占用资金原理,可推断出授信额度控制在实际平均占用流动资金75%以下。采用资产原理,可以测算授信额度在净资产减长期应收帐款后一半以内。这样不会出现过度授信,也不会在贷款形成不良后形成损失等。四、见益思迁,为了赚钱,不顾风险,转以小贷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名义发放高利贷。这是加速非银行金融机构走向毁灭的道路。如担保公司在成立之初,都能按规定,老老实实从事担保业务,但由于本人在2008年初,在论坛上发布了担保公司的可行性中,报告中有相关经营平衡点的测算后,他们觉得,担保公司并不是他们想象的一样,很赚钱,实际风险很大,利润率低,最终可能得不偿失。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呈现波动,银行信贷开始有所限制,高利贷市场兴旺起来,由于高利率,年收益率达到60%以上,个别高的年率100%以上。在高利诱惑下,担保公司纷纷成立小贷公司,把资金投入高利贷,他们根本不知道,高利意味着高风险,在担保业务都无法控制风险的公司是不可能在高利贷那么高风险的篇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2008-8-29近期我们对某地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发现该行信贷资产质量呈快速下滑趋势,信贷风险的内部制衡机制十分薄弱,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审查、审批操作流程有失规范,严重威胁着该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平稳健康发展。一、调查发现信贷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贷款集中度高,单户贷款和集团授信超比严重,股东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问题突出。据调查,该行单户余额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62%;关联企业集团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其中20%的单户贷款超比,26%的关联企业集团授信余额超比。前20名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在该行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二)贷款流动性差,借新还旧、还旧借新、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严重。据了解,该行借新还旧等转化重组类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加之近年新投放尚未到期的贷款中,根据借款人现状分析,仍有大量贷款到期难以归还,转化重组贷款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推迟了信贷资产潜在的风险的显性化。(三)关联担保、互保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担保物质量不高,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在该行贷款的关联企业贷款中,近50%的系列贷款存在着严重的关联担保问题,部分已经发生严重风险。而在该行非关联企业贷款中,互保现象也普遍存在。在抵质押贷款中,部分抵质押物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问题,如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用股权质押、部分民办院校用教育收费权质押,部分房地产公司用经营权质押,造成处置变现困难;甚至还有部分抵押房地产评估价值偏高,或者是部分土地和在建工程分割抵押,也造成处置困难。部分担保物质质量不高,直接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四)资产客户群体中,低风险、优质客户占比低。该行资产客户中,主流资产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主业不突出、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而涉及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公司客户占比少,贷款余额在客户结构中占比也过低,缺少一批交通、能源、电力、通讯和以政府为背景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的主流客户群体。(五)信贷资产质量长期未得到真实反映。由于受到监管、公众形象和信贷统计分析工作薄弱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反映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相关数据存在着较大人为调整因素,信贷资产质量信息长期失真,如贷款的五级分类存在人为因素影响,转化贷款占比较高等。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一)信贷政策导向存在偏差,部分信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造成该行近几年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在目前市场信用环境较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波动较大和该行对信贷风险识别、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对自身信贷资源包括信贷资金、人力资源的承受能力缺乏一个长远、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定位,盲目地追求大而全。二是对目标客户的营销向导缺乏必要的引导,近年来该行对资产客户的营销主要是以各基层行各自为战,造成该行有限的信贷资源使用过于分散,管理难度加大,没有形成一个适合该行发展的具有该行特色的信贷业务框架。三是部分信贷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在贷款营销和审查审批过程中,有些基层行没有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作为首要条件,存在以牺牲风险为代价追求即期收益或短期收益的趋向;有些基层行存在着通过“以贷引存”,即以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而盲目追求存款扩张的现象。而重当前投放、重即期收益而忽视今后贷款是否能够安全收回的短期行为更是比比皆是。(二)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近年来,该行信贷管理的框架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甚至缺失的问题。一是评级、授信和贷款审查流程全部通过贷款审批部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单线完成,缺少必要的内部制衡机制,也不符合监管当局的基本要求。二是未按照监管当局的风险控制要求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关联交易委员会。对于大额贷款、关联交易、股东贷款和特别授信业务等易产生重大风险的授信业务,尚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流程,完全依赖贷款审批部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决策,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少必要的(来自:WWw.: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内部机制,导致违规和风险贷款不断发生。三是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合理,近年来该行信贷业务存在重审批、轻管理,重货前营销、轻贷后监管的趋向。而大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即为贷款审批人员,信贷综合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量信贷综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四是在该行现行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中,缺少必要的项目评估环节和贷后管理环节,由于没有设立项目评估机构,大量项目贷款均按流动资金贷款投放,风险难以准确判断,造成项目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三)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不够健全和优化。一是部分必要的业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尚未建立,如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股东贷款管理办法、贷款担保管理办法、担保公司评级授信办法、房地产评估机构和会计报表审计机构管理办法、不良客户管理办法、已核销贷款管理办法、信贷综合业务系统管理办法、项目贷款操作流程、信贷中间业务收费办法等一系列必要的业务规章和操作流程不够健全。二是现行的部分业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还不够完善,部分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亟待完善、修订。三是该行目前实行的客户评级授信指标体系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主要对国有企业的评级授信标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监管当局对风险识别要求的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完备性有待优化提高。(四)在信贷业务操作中有章不循,执行制度不严。一是受信业务尽职情况不够理想。在授信业务的受理、客户调查、分析评价、授信决策与实施、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管理的各个环节,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按照授信工作职责履行最基本的尽职要求。二是存在执行制度存在不严问题,有效的制度形同虚设。如单户贷款超比、集团授信超比、关联担保、贷款转化、归口管理、以流动资金发放项目贷款、中长期贷款按短期贷款发放、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发放无真实贸易背景和无真实用途的存单质押贷款、抵押物评估不按规定进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掌握过松、基本的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信贷资产质量责任追究流于形式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了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五)贷款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资产质量低下,致使该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部分过度扩张、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由于资金链断裂和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到期债务不能清偿,这也是导致该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三、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的建议(一)建立健全各项信贷管理制度,完善和优化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一是尽快制定出台目前缺失的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股东贷款管理办法和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付诸实施。不断优化评级授信体系,使之与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要求相适应。二是调整和增加必要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下放低风险业务的审批权限,增加项目贷款评估和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以强化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篇三: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银行案件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爆发了一些比较大的案件,这些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险大都集中在操作环节也就是基层网点上。案件的曝光反映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尤其对基层网点的控制还比较薄弱。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是银行值得认真思考的迫切问题。本人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生案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治理路径作一粗浅探讨。一、银行案件产生的原因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但“善与恶”是相对的,在正常情况下,道德、法律、理智等多种因素,约束着私欲的膨胀,人心向善,人们就会遵循着正常的轨道按规定行事。但随着条件的变化,环境的差异,思想的波动,一旦约束变得松驰,善与恶的力量此消彼长,人们“恶”的劣根性就会显露。分析近几年银行案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思想教育放松,“享乐主义”抬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体制在转轨,市场经济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变化,心理上的天平在逐渐地被商品经济的大潮冲击得失去重心,“向前看”变成了“向钱看”。在具体工作中,抓效益的多了,抓思想的少了,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口头,流于形式,跟不上时代脉搏,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干部职工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少了,盯住效益和年终分红的多了,受利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干部职工见面谈论的话题多数是问收入,对其他的事漠不关心,淡化了政治观念和法制观念,滋生了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了,追求“大款”逐渐成为新的潮流,利益驱动代替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任何追求都是基于现实的基础上的,如果超过现实这个基础,那么你的追求不是落空,就是会引发出脱离现实、违背法纪法规的行为,直至发生经济案件。2.制度观念淡薄,禁不住糖衣炮弹“利诱”。从外部环境来讲,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重要,愈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主要目标,而银行工作人员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主要攻击对象和拉拢腐蚀对象,纵观近几年全国查处的几起案件,所涉及的作案人员大部分是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或信贷、会计、出纳、联行等重要岗位的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手中掌有部分权力,才被不法分子盯住。如果这时我们的干部职工能坚持原则,顶住干预和拉拢,站稳立场,就不会引发违纪违规的事件。相反,如果我们禁不住某些不法分子的拉拢腐蚀,禁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放弃和丧失原则,变成金钱和利益的俘虏。3.内部管理失控,对员工关心不够。从内部环境来讲,金融系统在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一是有的单位领导对案件防范工作重视不够,重业务、轻管理,忽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策纪律教育。二是规章制度不落实,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越权行事现象时有发生,给案件防范工作留下了隐患。三是各岗位人员之间碍于情面,使相互制约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二、防范案件发生的对策(一)银行案件防范的核心问题是:关键岗位用好人国有银行改革以及股份制银行的创新发展,核心问题在于人力资源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就是要用好人、管好人,人的问题是银行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国有银行股改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商业银行惯有的操作体制与运行机制下,国有银行内部原有的“人情机制”至今依然没有被打破,不仅如此,“人情机制”甚至成为银行实现改革目标、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障碍。用“苹果效应”来比喻国有银行的人际关系问题很贴切。当一箱苹果中有了一个坏苹果时,若不把它找出来扔掉,最后整箱苹果都会坏掉。银行的用人问题也是如此,个人的态度往往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团队,如果不能用强正向选择机制确保效率和结果的一致,即扔掉坏苹果,这家机构就不可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人的问题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制度要求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管理,更难以引入淘汰机制。即使发现了某个人有问题,碍于某种原因、关系、情面,也很难及时对其提出纠正,有问题的人甚至有时还能得到提拔任用。只要不出现大的、恶性案件,人的问题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问题的责任人就得不到处罚,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们反思。“坏苹果”的效应在于,不扔掉它,“好苹果”也会以“坏苹果”为榜样,最后变为“坏苹果”,反映到银行的现实是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突出、银行案件频发。这几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对银行管理层的业绩要求多了,但对管理人员的道德教育、合规经营的要求少了。有的银行甚至鼓励基层从业人员用违规的手段办理业务,宣扬不管“白猫黑猫”有业绩就是好描,结果如何呢?有的“猫”不仅不抓“老鼠”,还和“老鼠”勾结在一起“卖粮食”。面对国有银行改革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压力,从国情文化出发,改革弊端,以提高人员效率作为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只有这样改革或许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一是要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不断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疏堵结合,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员工教育。目前商业银行暴露的操作风险突出表现为道德风险,所以应该加强员工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教育,培育风险和合规文化。制度本身不是文化,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制度塑造文化,塑造的过程就是执行、控制、评价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是防范案件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对全行员工进行全面排查,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真正为员工排忧解难。在员工中灌输“害人的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动员全行员工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行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弘扬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弘扬严格的求实精神;弘扬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弘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全体员工自觉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形成一个树正气、刹歪风、压邪气的良好氛围,增强全体员工的防疫本领,自觉抵制精神污染,勇敢地同违章违纪行为做斗争,形成齐抓共管的现象。二是要“看“好关键人、抓关键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在防范经济案件时,都要抓住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要建立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工作中认真坚持并严格实行案件防范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管理,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执法,带头守纪,廉洁自律,严格管理班子和队伍。防止官僚主义。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研究,不能个人说了算。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经常深入实际去指导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纸上谈兵和主观臆断的漂浮作风。坚持正确的经营原则和经营政策。既要千方百计加大经营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又要依法经营,坚决禁止超绕规模放款、弄虚作假或搞数字游戏等内部违规违纪行为,端正思想认识。三是要筑起三道防线。权力失去制约,必然要滋生腐败。因此,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在预防经济案件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筑起三道防线。一曰日常业务监督防线,由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二曰稽核审计防线,由单位稽核审计部门对业务工作实行定期审计稽核,堵塞漏洞。三曰社会监督防线,在社会上聘请行风监督员,增加工作透明度和公正公开程度,避免“暗箱”操作,防止内部案件的发生。四是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融系统内部案件的发生与内部制度执行不严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建立职工学习档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项规定”,“重大开支申报制度”和“贵重物品登记制度”。要搞好领导干部的“异地交流”工作,以利于破除人情关系和容易诱发不廉洁的因素。四是要落实案件防范责任制,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确保案件防范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二)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彻底铲除案件产生的“土壤”就目前的情况看,为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除了正在开展的工作外,我国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三个改善。一是改善对基层网点的考核模式和评价人才标准。过去对基层网点的考核主要以绝对化指标作为标准,单纯的指标考核导致基层网点领导为了完成指标而弄虚作假,甚至也弱化了上级评价选拔人才的标准。为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改善目前的指标考核体系,由突出量的考核转变为突出质的考核,要综合考核效益、成本、风险、合规等指标。在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上,也有待改善的地方,要强调管理人员的风险和合规意识。建议监管部门在对商业银行高层任职资格进行审核时,也可以适当往这方面引导,促进整个商业银行在评价人才标准上更为全面和审慎。二是改善业务流程管理。国内商业银行现行的不少业务流程都是很早以前的,反映的是当时手工模式下的技术和认识水平。随着电子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在银行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目前的业务流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银行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要求,相应的新的流程未能完善起来,这也是对基层网点控制不到位、容易形成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务流程管理的改善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组织架构流程的改革,压缩管理层级,实现前、中、后台业务分离;其二是业务操作流程的整合,追求的是“零缺陷”管理理念,要特别强调这是一个常态管理过程。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的,都有助于增强对基层网点的控制力。商业银行在改革工作中,目前把工作重点放在组织架构流程的整合上,对业务操作流程的整合所花的精力还比较少。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步加强。三是改善授权管理制度。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是与银行四级架构、分散管理的模式相对应的,对基层的授权比较庞杂,管理效果也不好。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得到整合以后,由传统的四级架构改变为三级、二级架构或按产品线整合后,相应的授权结构也必须有所改变。在新的授权体系设计上,注意将纵向和横向授权结合起来,加强纵向授权管理。
/
本文档为【信贷业务违规的原因 (9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