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噎膈

噎膈

2012-06-02 27页 ppt 154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42199

暂无简介

举报
噎膈nullnull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 讲:李 志 [概说][概说] 一、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噎与膈是有区别的,噎指吞咽时哽塞不顺,而膈指饮食格拒不通,饮食难下。但噎与膈往往同时出现,噎常常是膈的前驱症状,膈是噎发展的严重后果,故临床上往往以噎膈并称。 null 二、历史沿革 本病是内科四大重症之一(风、痨、臌、膈),因此,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
噎膈
nullnull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 讲:李 志 [概说][概说] 一、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噎与膈是有区别的,噎指吞咽时哽塞不顺,而膈指饮食格拒不通,饮食难下。但噎与膈往往同时出现,噎常常是膈的前驱症状,膈是噎发展的严重后果,故临床上往往以噎膈并称。 null 二、历史沿革 本病是内科四大重症之一(风、痨、臌、膈),因此,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1.病名方面:A、膈之病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B、唐宋以后将“噎膈”并称。 2.病因方面: A、«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指出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较大。 null B、宋·严用和«济生方· 噎膈»认为:“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 · · · · ·结于胸膈,则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指出饮食、酒色、年龄均于本病有关。 3.病机方面: A、朱丹溪在«脉因证治·噎膈»中指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并提出“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疗大法。 B、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 噎膈»中指出:“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注重从脾肾进行治疗。null C、清·李用粹«证治汇补· 噎膈»认为,噎“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情之变”,并提出“化痰行瘀”的治法。 D、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 噎膈反胃»中明确指出噎膈的病机为“脘管窄隘。”null 三、范围 现代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少年少见。本病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年老久病有关。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嗜食辛辣厚味、燥热之品,饮酒过度,或过冷过热,或霉烂饮食,或酸菜之类,使胃肠积热,津液消耗,痰热内结,血燥,痰瘀阻于食道,产生噎膈。 null 2.七情内伤 忧思恼怒,损伤肝脾,导致气机不畅,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凝滞而成痰;肝伤则气郁,气郁日久则血行不畅而产生瘀血,痰瘀内结,阻塞食道,使饮食难以下行而产生噎膈。饮食难以下行,生化之源不足,津液干枯,使病情更加严重,吞咽更加困难。 3.久病年老 胃痛、呕吐等病变日久,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不足,胃脘枯槁,或年高体衰,精血亏虚,气阴渐伤,痰气瘀阻而成本病。null 二、病机 本病的病位在食道,与肝、脾、肾相关。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和胃;继则瘀血内结,气、痰、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通降阻塞;久则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耗伤阴液,病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由轻转重,形成虚实夹杂之侯。本病的基本病变和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所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道狭窄,胃失通降,津液干枯失润而成噎膈。null 三、预后与转归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发展有关。如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现为梗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一般预后良好。如病情继续发展为膈,正气亏虚,则预后不佳。[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本病起病多缓,病程较长,多发于中年以上。 2.轻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烧心或疼痛,吞咽时有轻度梗阻感;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并伴进行性消瘦。 3.病人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年老体虚等病史。 4.相关检查:胃镜、钡餐、CT等。null 二、鉴别诊断 1.噎膈与反胃 null 2.噎膈与梅核气 null 3.噎膈与呕吐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明虚实标本,标实当辨气结、痰阻、血瘀之不同,本虚主要以阴虚内热为主,发展到最后可见气虚阳微。 二、治疗原则 1.权衡虚实,或攻或补,或攻补兼施。早期宜攻,中期宜攻补兼施,后期宜补。 2.初期不宜辛散,香燥,因为辛燥之品易伤阴,防加重病情。null 三、证治分类 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困难,胸膈痞闷,嗳气则舒,泛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舌红,苔薄腻,脉弦滑。 证侯分析: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困难;食道阻塞,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津液不能下润肠道,故大便秘结;嗳气则舒,说明与肝有关,舌红提示有生热,苔薄腻,脉弦滑提示有痰湿。null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方药:启膈散加减(沙参、贝母、丹参、郁金、砂仁、云苓、荷叶蒂、杵头糠) 加减: 呃逆---加旋覆花、代赭石、沉香、法夏。 痰涎甚---加法夏、陈皮、瓜蒌、冬瓜仁、芦根。 郁热甚---加黄芩、黄连、栀子、大黄。null 瘀血内结 主症:胸膈疼痛,饮水难下,大便坚硬如羊屎,呕吐如赤豆汁,肌肤干枯,形体瘦削,舌质青紫少苔,脉细涩。 证侯分析:瘀血内结,阻于食道,故饮水难下而痛;病久气阴俱伤,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如羊屎;长期不能进食,化源枯竭,肌肤失养,故肌肤干枯,形体瘦削;舌质青紫为瘀血之症。null 治法: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方药:通幽汤加减(生地、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升麻、甘草) 加减: 上方力量较弱,应加强活血行瘀之力或虫类药,如三七、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赤芍、丹皮;全蝎、地龙、蜈蚣、土鳖等,适当选用3-4味加入。此外,若兼有痰涎,则加法夏、瓜蒌等化痰。null 津亏热结 主症:吞咽梗塞作痛,饮食难下,尤其是固体食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形体瘦削,皮肤干枯,舌质红,少苔、少津、干裂,脉细数。 证侯分析:津液亏耗,食道失于濡润,吞咽梗塞作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饮食难下,化源不足,故形体瘦削,皮肤干枯;舌脉均为津液虚少之象。null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生津。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桑叶、扁豆) 加减: 胃火偏盛者---加栀子、黄连。 大便干结难解者---加火麻仁。 烦渴咽燥,饮食难进者---可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泄热存阴。null 气虚阳微 主症:长期饮食不下,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少气难言,肢肿腹胀,舌淡,脉细。 证侯分析:病程日久,阴损及阳,脾肾阳衰,运化无权,故神疲乏力,肢肿腹胀;舌淡,脉细是气虚阳微之证。 null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补气运脾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云苓、砂仁、法夏、陈皮、生姜、大枣、甘草) 加减: 呕吐不止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伴阴虚燥热者---加石斛、沙参、麦冬等滋阴养液。 泛吐白沫者---加吴茱萸、丁香、白蔻仁温胃降逆。 阳虚明显者---加附子、肉桂、肉苁蓉、鹿角胶温补脾肾。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1.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进食过烫过快以及喜食酸菜、泡菜等。此外,避免食用发霉的食物,如霉花生、霉瓜子等。防止水污染,减少亚硝酸盐含量。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2.保持心情舒畅,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null 3.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如食管炎、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疤痕性狭窄、憩室和食管溃疡等,以防癌变。 4.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克服悲观、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 此外,对于食道癌、贲门癌等恶性肿瘤,要注意早诊断、早治疗,早期主要是手术治疗,配合中药益气扶正、活血化痰、解毒散结,这才是治疗的根本,否则,只能是治标。[结语][结语] 本病是内科四大重症之一,属本虚标实(本:津亏血耗,阴损及阳;标:气结、痰阻、血瘀),治疗比较困难,早期几乎无临床症状,待病人有自觉症状(大多数病人吞流质有梗塞感,固体食物照常能进)来就医时,多半已时中晚期。早期或中期,体况尚可时,有文献报道的,但仅供参考。中医治疗本病,可以缓解症状,延缓生命,而根治则难,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怎样辨证,选方用药,才能提高疗效,达到治疗目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包括在座的诸位)。 [复习题][复习题] 1.噎膈的病因病理? 2.痰气交阻型,瘀血内结型的辨证用药? 3.噎膈与呕吐、反胃的区别及其转归?
/
本文档为【噎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