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改革开放二十年山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2012-05-07 2页 pdf 132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2101

暂无简介

举报
改革开放二十年山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27 前进 1998. 12 改革开放二十年 山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张传春 刘雪琴 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前的近三十年中, 我省城市发展是在曲折的历程和不平坦的道路中前进的。建国之初, 我省只有太原一座城市, 人口 42. 4万人 , 其中非农业人口 25. 4万人, 城市化水平 2. 3%。到 1978年我省仅有城市 7个,即太原、大同、阳 泉、长治四个地级市,榆次、临汾、侯马三个县级市, 城市 总人口 379. 5万人, 非农业人口 233. 6万人, 城市化水 平 9.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翻开了我...
改革开放二十年山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27 前进 1998. 12 改革开放二十年 山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 张传春 刘雪琴 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前的近三十年中, 我省城市发展是在曲折的历程和不平坦的道路中前进的。建国之初, 我省只有太原一座城市, 人口 42. 4万人 , 其中非农业人口 25. 4万人, 城市化水平 2. 3%。到 1978年我省仅有城市 7个,即太原、大同、阳 泉、长治四个地级市,榆次、临汾、侯马三个县级市, 城市 总人口 379. 5万人, 非农业人口 233. 6万人, 城市化水 平 9.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翻开了我国经 济发展崭新的一页, 为我国的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我 省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逐步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的轨 道。改革二十年来,我省新增城市 15个, 相当于 1978年 城市数的 2. 3倍, 增加中等城市 2个, 小城市 13个。城 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由前三十年的 7. 5%上升到 8. 3% , 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 0. 4个百分点, 比前三十年高 1 倍。到 1997年末, 全省城市总数 22个, 总人口 1854. 5 万人 , 其中非农业人口 637. 4万人 , 城市化水平 17. 5% ,比 1978年增长 8. 1个百分点。 一、改革二十年来, 我省城市化和城市发展 特点和地位 1、城市发展速度加快, 小城市发展快于大中城 市。从 1978年到 1997年, 我省城市由 7个发展到 22 个, 增长 2. 1倍, 年平均增长 6. 2% ; 从行政区级来看县 级市增长较快, 由 3个发展到 16个, 增长 5. 3倍; 从地 区分布看, 南部地区发展快, 由 2个发展到 6个, 增长 2 倍;从城市规模看,小城市发展快于大中城市, 由 3个发 展到 16个, 增长 5. 3倍, 小城市人口增加绝对量大于 大、中城市,其人口占全省城市总人口的比例由 1978年 的 17. 5%上升为 44. 9%, 上升 27. 4个百分点。 2、我省城市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仍以第二 产业为主导。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特 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我省城市普遍重视第三产业的 发展,城市的综合功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完善。但从整 体上看, 我省城市的产业结构仍然普遍以第二产业为主 导,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说明我省尚处于城市 化的初级阶段。1997年我省城市人均 GDP8231元 (不包 括市辖县, 下同) ,比 1996年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低 908元, 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为 6. 24%、56. 58%和 37. 18% ,不同 规模城市产业结构虽然有所不同但没有本质的区别。另 外, 受县改市的因素影响, 近年来新设的城市一般都拥有 较为辽阔的农业地域, 因此, 我省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第一 产业的比重较高, 分别为 10. 2%和 11. 6% , 全省 22个城 市中, 7个城市的第一产业比重超过 10% , 而第二产业比 重不足 50% , 其中 71%的小城市人口规模为 15万人以 下, 人均 GDP 平均只有 4208元。 3、城市综合实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的中心地 位。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和设市城市的增多, 我省城市综 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 越突出的主导作用 ,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由 1978年的 30%左右上升到 50%以上。1996年, 我省省会 城市太原 GDP 首次突破 200亿元大关, 其综合实力在全 国排第 23位。1997年, 全省城市 GDP达 875. 6亿元 (不 包括市辖县, 下同) , 占全省的比重由 1978年的 36. 1%上 升到 59. 2% , 工业总产值 1275. 2亿元 , 占全省比重 52. 9% , 地方财政收入 46. 6亿元, 占全省的 50. 2% ,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 327. 9亿元, 占全省 65. 1% , 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 250. 6亿元,占全省的 62. 9% , 邮电业务总量 20. 3 亿元, 占全省的 73. 6%。 二、对新时期我省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思考 城市化是全球的共同趋势, 在 80年代我国经济社会 的重要动力是工业化,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将是城市化, 尤其是要依托中心城市优势实现经济区域联 合, 因此,加强城市建设,加速城市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是我省实现兴晋富民战略的重要环节。 (一)依托中心城市,建立经济区网络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有机体。在现代化社会经 28 前进 1998. 12 济发展中,城市处于中心地位,是区域政治、经济、交通、 信息、科技、教育、文化的聚集、交流和辐射中心,是先进 生产力的聚集地。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城市作为 人类社会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同周围广大地区紧密相 连。一方面, 城市通过配置资源、重组要素过程中发挥聚 集、扩散和转换的经济功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 改变整个地区的面貌; 另一方面, 与中心城市相联系的 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又必将影响 城市的发展,并决定其性质、规模和经济结构。城市和经 济区域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经济发展的空间组合的 两个方面: 经济区域以中心城市为枢纽; 中心城市以经 济区域为依托。如果说经济区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网 络, 那么, 中心城市则是网络上的结点,结点和网络是不 可分割的。 改革二十年来, 我省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经济迅 速发展, 城市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省经济的 50%以上, 成为全省区域内的发达地区。城市不仅具备了政治中心 功能, 而且逐渐形成各经济区内现代工业中心、科技中 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通讯中心和对 外交流中心。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依托中心城市 组织区域发展,建立以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 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是我省今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和必然选择,根据目前我省城市规模和分布特征以及在 各区域中的地位, 可将我省划分为以下 5个城市经济 区。1、以太原为核心,榆次、古交、忻州、原平、介休为依 托的中部经济区; 2、以大同、朔州为核心,所辖县城为依 托的北部经济区; 3、以临汾、运城为中心,侯马、霍州、永 济、河津等小城市和大县城为网络的南部经济区; 4、以 阳泉、长治、晋城为中心, 潞城、高平为网络的东部经济 区; 5、以孝义、离石、汾阳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区。 (二)加快城市改革力度, 尽快实现全省�市管县�体 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受到 强烈冲击,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 然选择。实行地市合并, 市领导县的体制, 是党中央、国 务院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 也是建立以城市为中心 的各级经济网络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 实践, 凡是实行市管县的地方, 由于消除了人为造 成的城乡分割, 条块分割, 改革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 产关系, 城市经济和周围县乡经济都发展得比较快。广 东、山东、江苏、辽宁等省经济发达的原因之一, 与实行 �市管县�体制有关。我省太原、大同、晋城等城乡一体发 展经济经验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因此, 在我省 6个 地级城市实行�市管县�管理体制经验基础上,应加快我省 其他地区�市管县�改革步伐, 进一步促进我省城乡经济一 体化发展。 (三)加强重点城市建设 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 往往聚集了某些主导产业和 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 而这些地区又往往以大城市为中 心,这些中心便构成了经济的�发展极�。从我国城市发展 的实践看, 城市人口规模对于城市综合实力的影响很大, 规模大的城市, 综合实力也更强, 对周围地区辐射力也越 大, 例如, 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其吸引力或扩散范 围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我省目前城市结构偏重于小城市 的发展, 特大、大、中、小城市的比例为 1�1� 4�16, 作为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心的大城市数量少, 发展滞后, 制 约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因此,在今后我省城市的发展中, 应 实行大中小城市并举, 适度发展大城市, 大力发展 20 � 50 万人口的中等城市, 加强重点城市的建设, 发挥现有中心 城市的优势,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城市质量, 积极 培植自己的经济�发展极�, 将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 发展, 因此, 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集资金, 重点建设阳 泉、长治、晋城、朔州、临汾、侯马、运城、离石等城市, 并以 这些城市为中心, 向外和周边地区传递生产要素, 与此同 时,在交通条件好、资源又较丰富的地区,利用中心城市部 分企业的传递扩散效应, 积极创造条件开发资源, 积累资 金, 促成城市雏型的形成, 为我省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基础。 (四)加大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培育新的经济 增长点 城市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紧密相关,经济发展不仅 可带动城市化发展, 同时也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我省 长期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些城市的经济结构和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中心功能的 有效发挥, 因此,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城市经济结构的 调整。一方面, 要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效益不佳、消费市场 缺乏热点、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转移成本高、污染严重的产业,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只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品 结构, 才能不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样, 只有市场需 求保持持续不断地稳定增长, 才能带动企业扩大生产和提 高产出水平。另一方面, 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 培育和发 展各类市场,大力发展金融、旅游、服务业、商业、交通运输 等第三产业,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有效发挥城市的中心作 用,从而增强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作者单位: 山西省城调队)
/
本文档为【改革开放二十年山西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