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

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

2012-05-04 7页 doc 6M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7283

暂无简介

举报
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 天坛公园位于紫禁城东南方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天坛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艺术高超,是中国非常出色的古建筑之一。 最早的时候,祭天和祭地...
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
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 天坛公园位于紫禁城东南方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天坛设计巧妙、色彩调和、建筑艺术高超,是中国非常出色的古建筑之一。 最早的时候,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举行,那时候祭奠仪式都是在大祀殿举行(现在的祈年殿)。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至今。 一、圜丘坛——象征“天圆地方”的祭坛 圜丘坛位于天坛南部,是皇帝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圜丘坛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在圜丘坛中心,有一圆心石板,叫天心石,站在上面讲话,声音可扩大数倍,而且围墙(回音壁)会把声波沿着墙壁射回来,并伴有回音,显得特别庄严。古时的皇帝就是站在上面进行祭天仪式的。 二、皇穹宇——存放天皇与先皇牌位的地方 皇穹宇又称天库,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牌位的地方。总体建筑呈圆形,下边是青白石筑成的圆形须弥座,上边是蓝色筒瓦单檐攒尖鎏金宝顶。殿内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极有特色,为古建筑中少有。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三、三音石——天闻若雷石 三音石,古人将声学原理应用于建筑之中,从而以造成“人间偶语,天闻若雷”的神秘感。 三音石为三块石头,位于皇穹宇大殿正前方,是天坛公园三处音学奇观之一。当人们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或者叫喊时,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第二块石头可以听到两次,而第三块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三音石又称三才石,含天、地、人三才的意思。 四、祈年殿——天坛的主建筑,祭奠的神殿 祈年殿是清王朝举行祈谷典礼的神殿,是一座木结构圆攒尖顶三重蓝色琉璃瓦建筑。祈年殿下有三层的圆形石台基座,而在正面三层石台阶中,分别装饰着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从下至上内容分别是:瑞云山海,双凤山海,双龙山海。上下檐各悬雕九龙华带金匾,青底金书“祈年殿”,以此来象征天。 五、回音壁——“天人感应”的鬼斧神工之作 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墙头覆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回音壁可以传声,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而且传出的声音悠长,堪称奇迹,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六、神乐署——皇家祭祀机构 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朝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保持有乐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达2200名。目前天坛神乐署作为古代音乐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馆中陈列展示了神乐署历史、乐律、词曲、琴瑟、鼓和埙笙等乐器,中和韶乐、舞蹈服饰等。其中的展品均可以实际演奏,并且辟有盲文解说词。 七、斋宫——皇家斋戒之所 斋宫位于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外城东北角有一座钟楼,每逢皇帝进出斋宫,都要鸣钟迎送。斋宫面积4万平方米,有建筑房屋200余间,规模宏大,典雅清幽。明、清两朝皇帝均在祀前来此“致斋”三日。只有雍正皇帝以后“致斋”的前两日改在紫禁城内斋宫“致斋”,最后一天才迁居天坛斋宫。 殿前露台上设有时辰碑亭和斋戒铜人亭。清帝入斋宫时,先在斋戒铜人亭内的小方桌上,铺一块黄云缎桌布,上摆一尊铜铸人像,乌纱玉带,手持“斋戒”牌,以此警示皇帝要虔诚斋戒,切忌胡思乱想(这尊铜像,据说是唐朝宰相魏征)。上祭时间一到,铜像立即撤去。 斋宫的东北角的钟楼,是乾隆时修建的。内悬挂着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皇帝祭天的时候,从起驾出斋宫就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即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 八、天坛松柏——北京城的天然氧吧 天坛境内植有树龄悠长、树身高大、四季不凋、繁茂苍翠的松树和柏树。树海林涛,森森淼淼,以造成一种“海阔天空”的广漠景象。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五百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九条蟠龙缠绕嬉戏。传说,清乾隆皇帝有一次到天坛来祭天,当他视察完大典的准备情况,在皇穹宇围墙下休息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于是乾隆皇帝就四处寻找,发现在围墙下有九条蛇,一下子就钻入了泥土当中。乾隆皇帝就命卫出来抓蛇,然四处寻找不见。这时乾隆皇帝突然发现围墙外有一棵树,树干表面布满沟纹,就像九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就起名叫九龙柏。 九、天坛螭首——皇权的代表 天坛的建筑中用了很多螭首。螭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属传说中的蛟龙类。唐朝时螭首碑逐渐成为等级高低的象征,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准刻制。后来螭首演变成高贵的象征,多用于古时建筑排水口的装饰,因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被称为螭首散水。 十、祭天大典 古时,每到冬至,皇帝都要在圜丘坛举行祭天仪式。意求上天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每年冬至,皇帝就要在圜丘坛祭天。在大典前三天,皇帝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凌晨四点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皇帝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当时一共有七组神位,称作七幄)。祭天时,要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这时,在文武百官陪同下的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此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即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 十一、天坛——古代皇帝的祭坛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录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天坛: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 作者:看看中国 公司名称:新华中视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010-63550889 QQ:1803168043 kkchina.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原里亚泰中心A1302
/
本文档为【天坛公园——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