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爱医资源-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爱医资源-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2012-04-26 50页 ppt 1MB 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09034

暂无简介

举报
爱医资源-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null麻疹、风疹、腮腺炎 的预防与控制麻疹、风疹、腮腺炎 的预防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2009年5月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麻疹、风疹、腮腺炎疾病简介 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概况 免疫程序介绍 消除麻疹挑战和策略措施 疾病简介 --麻疹1疾病简介 --麻疹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
爱医资源-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null麻疹、风疹、腮腺炎 的预防与控制麻疹、风疹、腮腺炎 的预防与控制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2009年5月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麻疹、风疹、腮腺炎疾病简介 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概况 免疫程序介绍 消除麻疹挑战和策略 疾病简介 --麻疹1疾病简介 --麻疹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 传染源: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咳嗽、打喷嚏、说话)传播给其它人 易感人群: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 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疾病简介 --麻疹2疾病简介 --麻疹2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潜伏期: 7-21天,平均10~14天 主要症状: 发热 出疹 咳嗽、结膜炎、卡他症状 柯氏斑 并发症: 肺炎、喉炎、脑炎等麻疹合并肺炎是小年龄 麻疹病人主要死因!疾病简介 --麻疹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 --麻疹诊断标准1发热,体温≥38℃;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 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学联系者。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者。疾病简介 --麻疹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 --麻疹诊断标准2疑似病例无样本或标本检测结果为阴性; 在出诊前6d-21d与麻疹病人有接触史。 8d-6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 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从鼻咽标本、尿液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流行病学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其中一项者疾病简介 --麻疹诊断标准3疾病简介 --麻疹诊断标准3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IgM阴性, 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它疾病(如风疹等)。 能明确找出是由其它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 排除病例疾病简介 --风疹1疾病简介 --风疹1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症状类似麻疹,曾称“德国麻疹” 风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风疹病毒唯一宿主 传染源:病人,先天性风疹患儿,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母亲在孕期患风疹可以通过胎盘侵入胎儿。 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以获得较牢固的免疫力。 传染期:皮疹前7d到疹后5d~7d均具有传染性;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婴儿可以在出生后1年的时间内排毒。疾病简介 --风疹2疾病简介 --风疹2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症状轻微,出现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 临床表现与麻疹较难鉴别 30~50%为亚临床感染 并发症: 成人多见,主要有关节炎、关节痛(70%女性患者出现)、脑炎、出血性表现。疾病简介 --风疹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 --风疹诊断标准1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1d-2d; 全身皮肤在起病1d-2d内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疑似病例同时符合 全身皮肤在起病1d-2d内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同时符合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既往未患过风疹,在发病前14d-21d内与确诊的风疹病人有明确接触史。疾病简介 --风疹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 --风疹诊断标准2 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 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或风疹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 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性。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以下任何一项疾病简介 --CRS 疾病简介 --CRS 孕妇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影响优生优育的重大问题 CRS的三大典型特征-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和耳聋 发生原因: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病毒血症胎盘复制感染胎儿,破坏细胞有丝分裂,干扰器官生长发育,引起: 死产、流产 胎儿出生后各种先天性损害: 失明:白内障、视网膜病、青光眼 耳聋: 先天性心脏缺损:动脉导管开放或闭锁不全、末梢肺动脉狭窄等 智力发育不全:小头畸形 发育迟缓、骨炎、血小板减少紫癜、肝脾肿大、溶血性贫血、糖尿病等 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 CRS的临床表现 CRS的临床表现紫癜样皮疹和肝炎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长骨发育迟缓“CRS三联征”:失明 合并耳聋、先心病疾病简介 --CRS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 --CRS诊断标准1具备 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 临床诊断病例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疑似病例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神经性耳聋。和或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肿大,黄疸,神经发育迟缓,小头畸形,脑膜脑炎,X线骨质异常。疾病简介 -- CRS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 -- CRS诊断标准2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以下任何一项 婴儿咽拭子、鼻咽吸出物、血/淋巴细胞、尿液、脑脊液或 脏器活检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RNA。 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婴儿风疹IgG抗体水平持续与母体抗体水平持平或更高。 确诊病例疾病简介 --腮腺炎1疾病简介 --腮腺炎1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人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腮腺肿大前6d~肿大后9d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飞沫为主 接触传播,污染唾液的衣服、玩具、食品 人群易感性 无感染史、免疫史者普遍易感 隐性及临床感染后一般可产生终生免疫力疾病简介 --腮腺炎2疾病简介 --腮腺炎2 以腮腺肿大为特征 约20%为无症状感染者 并发症 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1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发病前14d-28d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2.1); 和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1)。 符合2.1和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符合2.1和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疼痛。 符合2.1和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疑似病例符合下面任何一项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2.2.2); 和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1)。 符合2.2.2和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符合2.2.2和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疼痛。 符合2.2.2和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3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3符合发病前14d-28d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2.1);和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2.2.1)。 和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计数可以增高。 符合2.1 和2.2.1和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炎肿大的脑膜脑炎患者,血和尿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符合2.1和2.2.1和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4疾病简介 --腮腺炎诊断标准4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 一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 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意一条为确诊病例: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麻疹、风疹、腮腺炎疾病简介 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概况 免疫程序介绍 消除麻疹挑战和策略措施 null麻疹实验室监测情况 我国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 优势株仍为H1a基因亚型nullWHO:胎儿致畸危险与妊娠感染风疹月份关系: 1个月:危险性为50%以上(61% ~ 93 %) 2个月:危险性为10-30%(26% ~ 95 %) 3个月:危险性为5-20%(6% ~ 75 %) CRS发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对风疹的免疫状况 在欧洲和北美国家育龄妇女风疹抗体阴性率为15%~20% 随着风疹疫苗接种率提高,风疹抗体阴性率降低,利于优生优育流行概况 --风疹3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麻疹、风疹、腮腺炎疾病简介 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概况 免疫程序介绍 消除麻疹挑战和策略措施 我国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调整历程我国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调整历程1965年液体疫苗,1978年纳入计划免疫 1988年冻干疫苗两剂次 初种8月龄:接种率三个85%: 复种7周岁:接种率总体上不高 2005年调整麻疹疫苗免疫程序, 剂量从0.2毫升调整到0.5毫升; 将第2剂次接种从原来7岁调整到1.5-2岁。 2006年在《行动计划》要求一次性完成2-7岁儿童麻疹疫苗复种工作。 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实施 MMR纳入免疫规划 采取措施努力消除麻疹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免疫程序1扩大免疫规划过渡时期疫苗免疫程序 -麻疹/风疹/腮腺炎扩大免疫规划过渡时期疫苗免疫程序 -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免疫程序2null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免疫预防实行2剂次麻风腮疫苗(MMR)的免疫程序。 最终目标:全国实现麻风腮疫苗2剂次免疫程序。 考虑到目前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采用过渡期免疫,即: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风腮疫苗,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的部分,使用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替代。 根据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和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要求,使用麻疹疫苗开展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 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免疫程序3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麻疹、风疹、腮腺炎疾病简介 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行概况 免疫程序介绍 消除麻疹挑战和策略措施 什么是“消除”?什么是“消除”?传染病控制谱:控制→消除→消灭 控制:降低疾病的发病率(现患率)减少死亡 消除:在某个地区范围内,将某种传染病发病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不再发生。 消灭: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止 全球各种形式传染源不再存在 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 不再进行预防接种或其他任何预防措施也不会遭受该病危害 是疾病控制的最高目标 只有天花一个病种达到该目标。WHO各地区麻疹消除的目标WHO各地区麻疹消除的目标200020102010 2012西太区消除麻疹目标西太区地区委员会决议 (WPR/RC/56.R8)目标:到2012: 消除麻疹 阶段性实现5岁以下儿童HbsAg < 2%,最终实现HbsAg < 1%所有成员国应: 制订和加强国家级消除麻疹和乙肝控制规划 不断监督消除麻疹和乙肝控制规划的执行情况 维持无脊灰状态(高质量AFP监测和高接种率) 我国政府: 已经对此作出承诺,并制定下发《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西太区消除麻疹目标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麻疹发病率小于1/100万 不包括输入病例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每年发病约1000例 工作指标 以县为单位,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2剂接种率达到95%以上; 入托、入学儿童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以省为单位麻疹发病率在1/10万以下时,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建立国家、省、市(地)三级麻疹实验室网络,网络实验室达到WHO认证标准;消除麻疹面临的挑战消除麻疹面临的挑战麻疹发病强度与消除麻疹目标尚存较大距离 常规接种工作滑坡,丞待加强 各年龄组存在大量免疫空白人群 麻疹流行特征变化,提出新课题 风疹与腮腺炎应同时控制 全国性强化免疫疫苗缺口较大 如何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如何实现消除麻疹目标?《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是纲领 常规免疫接种是根本-治本! 常规两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95%以上 提高人群免疫力达到并保持在95%以上的水平 强化免疫是策略-治标! 通过强化免疫消除目标年龄组人群中的免疫空白答案:标本兼治!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要求1:8月龄儿童及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 18月龄儿童及时接种第二剂次疫苗初种及时可预防!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复种及时可预防!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要求2:切实开展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 据2006年11月全国免疫规划工作检查结果,全国已有91.4%的县开展查验工作,但补种率较低。 入学查验接种证第二剂接种+入学查验接种证美国50年代以来麻疹消除过程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要求3: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 城乡结合部、城关镇等薄弱地区 城区或城乡结合部常规免疫服务差,流动人口接种率低 部分省份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50%以上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要求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包括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 初始强化免疫是指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 后续强化免疫是指初始强化免疫结束后,每隔3~5年,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 近年来部分省完成了强化免疫。 确保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组织开展强化免疫要求 政府组织,各部门参与 做好全社会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工作 做好逐级,尤其是接种人员培训 做好疫苗采购和接种计划 保障后勤和冷链,保证有效接种 接种点合理设置 ,安全实施接种 加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 加强督导,保证接种率在95%以上 对活动开展后续评估和总结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1 切实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2 加强麻疹监测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卫生部已下发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版) 病例报告 病例监测 暴发疫情监测 预测预警 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 把“麻疹专报系统” 并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2 加强麻疹监测新麻疹监测方案简介-1 新麻疹监测方案简介-1 所有麻疹疑似病例作为监测对象,包括经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排除麻疹的病例(非麻疹疑似病例) 麻疹病例分类: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一致 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例 标本采集责任相对明确 血标本采集 医疗机构负责就诊的疑似麻疹病例 疾病控制中心负责未就诊的病例 病原学标本采集 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组织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2 加强麻疹监测新《麻疹监测方案》简介-2 新《麻疹监测方案》简介-2 监测指标 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 同时80%以上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 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达到80%以上 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达到90%以上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占总起数百分比达到80%以上 合格血标本: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污污染; 2-8 ℃条件下保存、运送。出疹后3天内采集标本不再定义为不合格血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2 加强麻疹监测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3 暴发疫情控制1麻疹暴发的定义-监测方案: 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 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3 暴发疫情控制1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3 暴发疫情控制2核实疫情,明确诊断 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 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送市级(或有资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 当发生麻疹暴发,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应进行调查 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应急接种应根据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 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 应急接种的实施应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可提前至6月龄 加强疫情监测 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 要求调查结束结案后,通过专病单病监测系统的“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 ”模块上报该起暴发疫情汇总信息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3 暴发疫情控制2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3 暴发疫情控制3病例隔离 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同时应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 对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3 暴发疫情控制3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4 预防医院感染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麻疹的医院感染。 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4 预防医院感染医院环境为传染病流行 提供可乘之机医院环境为传染病流行 提供可乘之机传染源集散 就诊人数多 就诊空间小 就诊密度大 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良 没有严格的消毒,预检、分诊意识弱医院暴露是促进麻疹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补一张片子医院暴露是促进麻疹流行的重要危险因素实例二 资料来源:左树岩等,浙江省2005 年麻疹爆发疫情流行因素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342-349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5 开展风疹控制工作《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 将开展风疹控制工作作为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技术措施之一  风疹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相似,临床不易鉴别。 风疹的发病增加麻疹监测和控制工作的难度。 有条件的地区,在开展消除麻疹活动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开展风疹控制工作。 在消除麻疹阶段,疑似风疹病例的报告应参照麻疹监测的有关要求进行。消除麻疹策略措施 --策略5 开展风疹控制工作null 只要切实 落实以免 疫预防为 主的综合 措施,一 定能够有 效控制并 最终消除 麻疹!谢谢!
/
本文档为【爱医资源-麻疹、风疹、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