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

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

2012-04-19 6页 doc 34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3918

暂无简介

举报
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 一、婴儿生而具有许多先天性的发射 孩子的动作发展从胎儿期就开始了,新生儿生而具有50多种先天反射,其中常见的有20多种。有的反射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如吮吸反射,行走反射;有的会持续终身,如眨眼;有的具有病理鉴别意义,如把宾斯基反射,如果生下来几个月之后还有这种反射,则说明孩子发展的不是很正常。 大部分先天性反射具有机体适应和自我保护意义,如摩罗发射、强直性颈部反射和降落伞反射等。 有的反射有利于孩子学习某种本领,如游泳反射,孩子生而会游泳,从新生儿期开始训练游泳会更加便利,但不是所有的反射都表明孩子可...
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
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 一、婴儿生而具有许多先天性的发射 孩子的动作发展从胎儿期就开始了,新生儿生而具有50多种先天反射,其中常见的有20多种。有的反射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如吮吸反射,行走反射;有的会持续终身,如眨眼;有的具有病理鉴别意义,如把宾斯基反射,如果生下来几个月之后还有这种反射,则说明孩子发展的不是很正常。 大部分先天性反射具有机体适应和自我保护意义,如摩罗发射、强直性颈部反射和降落伞反射等。 有的反射有利于孩子学习某种本领,如游泳反射,孩子生而会游泳,从新生儿期开始训练游泳会更加便利,但不是所有的反射都表明孩子可以进行该种动作的训练,比如,新生儿生而具有爬行反射和踏步反射,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借机训练,孩子就会很快学会行走和爬行,这类动作的发展还需要机体的成熟。 新生儿先天具有这么多反射表明,新生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软弱无能哦! 二、婴儿期的动作发展水平及规律 (一)主要是大动作发展 主要包括头颈部的控制、躯干部控制、爬行动作和行走动作。 1、头颈部控制 根据动作发展的首尾原则,头颈部动作是最先发展的,新生儿还不会抬头,慢慢地学会左右转头,然后竖直抬头,再后来是俯卧状态侧抬头。 2、躯干控制 包括“三翻,六坐”这类动作发展。 3、爬行动作 爬行对于孩子的感统协调意义巨大,不经过爬行而直接行走的孩子更容易感统失调,所幸的是,这种遗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因为写字总是写反,被诊断为感统失调,心理学家给开的药方就是让孩子每天放学后爬行半小时呵呵。 4、行走反射 一岁左右开始学会行走,自此由于生活空间的扩大,接受的刺激越来越多,双手也解放出来,心理也迅速发展。 (二)手部精细动作开始发展 主要是抓握动作的发展,先是两个手一起抓,然后是一只手抓,然后可以把玩具倒手,最后是食指和拇指捏东西。在这个基础上以后就学会绘画和写字,当然这已经不是婴儿期的任务啦。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测量工具 主要包括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丹佛发展筛选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和新生儿等级评定量表。其中新生儿等级评定主要是针对0-1个月孩子的,记得当时桐桐的得分是9分。不知道是否用的是新生儿等级评定量表。 (四)动作发展的规律 1、从上至下:即首尾原则。 2、由近及远:由躯干到四肢 3、由粗到细 :从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五)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尚无定论,存在“预先成熟”和“可能成熟”之争,或者说助长与诱导之争,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动作和动作发展使得婴儿在与客体不断的相互作用中构建客体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婴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1、视觉:从“近视眼”和“色盲”开始发展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像普莱尔断定的那样既盲且聋的,不过他们的确是“近视眼”,因为他们的视力是在胎儿中晚期才开始发展的,只是视网膜的晶体调节能力还不成熟,看不清物体,颜色分辨能力也不是很强,但几天后颜色知觉就迅速发展,2-4个月的时候已经发展的非常好,4个月的时候已经对某种颜色有所偏爱。 2、听觉:胎儿期就已经建立听觉系统 5-6个胎儿就开始建立听觉系统,有听觉能力,这就是胎教的科学依据呵呵。3-6个月的时候,婴儿的视听协调能力已经发展了,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音乐的旋律、音色、音高和调性。 3、味觉:比成人更敏锐 婴儿天生喜欢甜味,怕吃苦的小家伙呵呵。另外,他们的味觉比成人敏锐哦。成人的味觉之所以退化,主要是后天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重庆人由于喜欢吃辣,慢慢的辣味觉就钝化啦。 4、嗅觉:对妈妈的气味极为敏感 把妈妈的衣服和其他人的衣服拿给婴儿,小家伙对妈妈的衣服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嗅觉之发达可见一斑。 5、触觉:具有机体的保护意义 这一点不知道是老师讲的不清楚还是我没听清楚,老师举例时讲的是痛觉,痛觉对机体有保护意义是肯定的,但痛觉和触觉是一回事吗?我的印象不是哦。我只知道,婴儿显然喜欢被抚触、拥抱的感觉,这应该是触觉的需要。 6、空间知觉:有方位知觉和距离知觉 个体对空间的感知状态。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最先出现的是对声音的定位能力,最先形成的是上下,然后是前后,最后是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比如,四岁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左右手,但对别人的左右手就不一定知道。 两三个月的孩子对飞向他的物体就有保护性的闭眼反射。距离知觉最多的研究是深度知觉,最著名的实验是视崖实验,这个实验表明,几个月左右的孩子就具有了深度知觉。婴儿滑滑梯的时候,已经懂得目测滑梯的斜度,对于那些比较陡的滑梯,他们更倾向于趴在上面往下滑,这也是深度知觉发展所致。 7、物体知觉的发展:主要是形状和大小知觉 3个月时已经能分辨简单的形状,8、9个月的时候已经具备形状的恒常性。4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具备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大小。 8、注意的发展:有了选择性 婴儿生下来就有注意,早期的无条件的反射都有注意的倾向在里面,在早期的是无意的注意,但有了选择性,对注意的对象有了偏好,心理学家通过“视觉偏爱法”实验,发现1-3个月的婴儿明显喜欢曲线、不规则图形、对称的、复杂的、轮廓密度较大的、有变化的等特征的图形。另外,孩子喜欢亮色,比如红色和黄色,但亮色和运动相比,孩子更喜欢运动变化的颜色,抱孩子出去,发廊门口能转动的那种东西孩子就特别喜欢。6个月以后,睡眠时间减少,白天经常处于兴奋状态,选择性就更强了,1岁之后,随着言语的产生和发展,注意又增加了对第二信号系统的关注。总体来说,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的。 9、记忆、学习的发展 婴儿的记忆和学习在新生儿的时期已经有了记忆,实际上在胎儿期已经有了记忆,长期给胎儿听一种音乐,出生后再听到这种音乐就会变得安静。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记忆的发生和学习能力呢?衡量记忆有三个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和重学节省。 条件反射:你说灯,孩子就看灯,这就是条件反射。 重学节省:你说灯,孩子找灯所用的时间越来越快。 习惯化:是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如,我们买了一个玩具给婴儿,玩了几天过后就不想玩了,这就是一个习惯化的过程,表明孩子有了记忆。 与习惯化相配的是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 比如,孩子玩拨浪鼓玩腻了,这时候再给她小车,她又玩小车,再过几天,又开始玩拨浪鼓了。 习惯化也是婴儿学习的一个重要层次。婴儿的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习惯化;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语言的掌握和概念的学习。 所以,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10、思维的发展:出现年龄难以断定 由于思维难以观测,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有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具有了明显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推断胎儿期可能已经萌芽。 思维研究中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实验是“A、B错误(A非B错误)”:婴儿只要先成功地在A处找到东西以后,即使后来东西被转移到B处,他也仍然坚持在A处寻找,而浑然不考虑B处。研究表明,8、9个月的婴儿已经不会犯A、B错误了。
/
本文档为【婴儿期心理发展要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