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不买车

我不买车

2012-04-07 5页 doc 28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9082

暂无简介

举报
我不买车我不买车 高建平 《读书》2000.10. 按照规定,留学回国人员可以买一辆免税汽车。我回国后去了几次海关,发现手续极其繁琐,办了好几次都说手续不全,于是决定放弃。 当然,只要有不畏艰难的精神,手续最后还是能办成的。我不买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在瑞典就没有车,也不会开车。跟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同,在瑞典,汽车并非普通人居家生活必需品,而有车与否也似乎并不跟权力与财富成正比。 在瑞典的中国留学生,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人没有汽车。就是有车的百分之十人中,绝大部分也不开车上班,只是周末开开,全家人到郊外兜风或进城采购...
我不买车
我不买车 高建平 《读书》2000.10. 按照规定,留学回国人员可以买一辆免税汽车。我回国后去了几次海关,发现手续极其繁琐,办了好几次都说手续不全,于是决定放弃。 当然,只要有不畏艰难的精神,手续最后还是能办成的。我不买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在瑞典就没有车,也不会开车。跟美国、加拿大等国不同,在瑞典,汽车并非普通人居家生活必需品,而有车与否也似乎并不跟权力与财富成正比。 在瑞典的中国留学生,大约百分之九十的人没有汽车。就是有车的百分之十人中,绝大部分也不开车上班,只是周末开开,全家人到郊外兜风或进城采购。瑞典学生也是如此。 瑞典有车人少的原因,第一汽油贵,第二车贵,第三停车费贵,第四学车费也贵。瑞典的汽油每升大约相当于人民币十一二元,是中国汽油价格的三四倍,大概是美国汽油价的十倍了。车价也贵。听从美国来的人说,在瑞典买一辆旧车的价格,在美国就够买新车。 在市里,开车出门特别麻烦。常常开着车一圈圈地绕来绕去好半天,也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车不能随便停,有时靠在马路边,进商店买一样东西,本想买完就出来,不小心耽搁了一会儿,车上已经有了罚款条。在规定停车的地方停车吧,在自动交款机上投下停车费时,就得算好回来的时间。在商店里逛得高兴,或在朋友家聊得高兴,忘了时间的话,就乐极生悲,又是罚款。在瑞典,有一种专门给违章停车的人贴条子的人。人们给起了一个名字,叫lapplisa(贴条子的丽莎)。丽莎在今天的瑞典人的耳朵里是一个不那么时髦的女孩子的名字,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淑芬”、“兰珍”一类。给起这么个名字有村姑或乡下丫头的意味。也许最早是雇一些女孩做这件事,于是这么叫。现在,年纪大一些的女人,甚至许多男人也做这个工作。这么称呼惯了,就没有改。这些男女“丽莎”似乎无所不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就来了,防不胜防。 我在美国驻瑞典使馆门外看到过一场“骚乱”。那天我陪一位学者去申请赴美签证。使馆戒备森严,由于我是陪人来的,不让进,站在门外傻等。守门的警察看着我,我也看他。我等得无聊,想过去和他说几句话,但可能工作有规定,他显出不愿多说的样子。等着等着,突然许多官员从使馆里冲出来,往停车场跑。原来是“丽莎”正慢慢地向这边走来,有人发现后往里面打了电话。里面不少官员的停车费交得不够数,要赶在“丽莎”到达之前补上。时间等长了,我正心里烦躁,见此情景一乐,原来在这么厉害的地方工作的人也怕“丽莎”。 在这个国家,所有的有车人都恨“丽莎”,但没有办法,只要贴了条子就得乖乖去缴罚款。罚款数额一次三百到一千元不等,依停车的地点而定。停在闹市区罚款就多,停在偏僻一点的地方,罚款就少一点。 至于学车费,则更是天价。市里有不少驾驶学校,可以报名到那儿学习,每节课约交四五百元。驾驶学校只管教,并不包通过考试。考试由另外部门负责,绝不搞教学和发证合一,以防驾校借此创收,降低标准。学习者由于各人的悟性不同,有的三十节课可以通过,有的五六十节课也通过不了。报名考试要交几百元考试费。有人考了好几次,也考不上。特别是路考,要求对路况熟悉,动作规范。听说有些从别的国家去的人,原来在自己国家干过多年司机,但由于不规范的动作做习惯了,一下子改不了,多次考试都过不了关。 如此算来,如果没有钱,车就买不起,学不起,也开不起,罚不起。这里面学车费高是由于劳动力费用高,驾照难考是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违章停车的罚款得到的钱我不知道给了哪个部门。但汽油的高额附加费,则明确地告诉人们,是用于补贴公共交通了。 高价的汽油,使得就是有车的人也常常开得够寒酸的。我刚去瑞典时不懂这些。有一次在一位有车的朋友家作客。回家晚了,朋友开车送我回家,我却因为环境还不熟悉,指错了路。他在离我家不远的大森林里兜了几个圈,很着急。我安慰他说,不要紧,夏天的晚上,开车在森林里转转,也是件很愉快的事。他听了一声不吭。同车的另一位朋友后来提醒我说,瑞典油价很贵。我听了有歉意,又不便再去向他解释。我那有车的瑞典同学有时从斯德哥尔摩开车到乌普萨拉参加讨论会,会后开车把我和其他几个同学带回斯德哥尔摩。这样的事经历了几次后,我们就主动提出给付一点汽油费。我还认识一个中国人,家住乌普萨拉,每天到斯德哥尔摩上班,他买一张斯德哥尔摩的公共交通月票,每天把车开到斯市郊区一个叫迈西塔的站,把汽车停在那里,乘郊区火车进城,这样可以省一半的汽油钱。 汽油贵,当然是由于税高。用收来的汽油税,再加上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瑞典建立了极方便的公共交通网络。在斯德哥尔摩,公共交通由三种车组成,一是城市地铁,二是郊区铁路,三是公共汽车。三种车的车票和月票都通用,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城市的交通主干线是地铁,有红、绿、蓝三条主线,三条线各有一些分叉,通往城里各主要居住区,把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通向郊区的是一些火车。火车在乡间的森林和大草地间穿行,每个停靠站,就是一个居住区。这些居住区自成一个村落,有日用品商店。大一些的居住区里还设有诊所、牙医、药店、服装、电器店和邮局、银行,生活方便。住在这些居住区,房价便宜,空气清新,可随时到周围的森林里散步,进城乘火车,二十分钟,最多半个小时就到。公共汽车则是以上两种车的补充。在城里,公共汽车常常拐来拐去,接送住在离地铁和火车较远的地方的人。在乡村,公共汽车利用公路的方便,把人们送往一些偏远的没有火车的地方。 所有各种车都有严格的时刻表。地铁在非高峰期每十分钟一班,高峰期每三到五分钟一班。郊区铁路非高峰期每小时两班,高峰期则每小时四班。使我们感到新鲜的是,公共汽车也严格按照时刻表行车。街上划出了公共汽车专线。在交通拥挤时,小汽车排着长长的队,而公共汽车则通行无阻,准时到站。人们可以在公共汽车上或地铁站售票处免费取到所乘线路的时刻表,每家都备有一本。每当更换时刻表,车站里和公共汽车上就提前贴出。甚至在节假日车辆的时刻临时有变,也会有告示出来。深夜时分,汽车和地铁停开时,还会有一种夜间车。班次虽少一点,但由于是按时刻表发车,到时候去,就能等到,也挺方便。有时去朋友家,先在电话中说乘哪一时刻的公共汽车,对方就可准确地算出什么时刻会到达。好客的主妇有时会看着时间开始烤蛋糕,外面按门铃时,蛋糕正好出炉。 斯德哥尔摩人上下班,绝大部分都依赖公共交通网。早晨七点到八点,所有的地铁车里都挤满了赶去上班的人。下午四点到六点,则又坐满了下班的人。一辆地铁车十来节,一下子就运走了上千人。又便宜、又迅速,节省能源,城市污染也少。我有一位叫李普拥的中国朋友住在郊区。他到瑞典已经二十年了,坚持不买汽车,乘郊区火车去上班。他说,每次火车经过一个拐弯处,常可以从窗口看到进城的公路上小汽车排成了长龙,“龟行”着慢慢往前挪动。这时他就暗自高兴,谁叫你们有钱的,这叫花钱买罪受。我还有一位叫黄基明的朋友,马来西亚人,也住在郊区。他说,开车上班和乘车上班花的时间差不多。开车要注意力集中,而乘车则可以在车上读书、翻阅杂志,把这几十分钟利用起来。 我的孩子在一个离家三公里远的小学读书。从家到学校有直达的公共汽车。他自己记得时刻表,每天早晨到时间就背着书包下楼上学去。我妻子在瑞典时,每周要到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图书馆工作两天半。到了上班的这几天,就先步行到地铁站,乘几站车,再步行一段,算是路不太顺,也只要三十五分钟就能到达了。要是自己开车的话,就不能保证了,那是闹市区,堵起车来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上班要到乌普萨拉,距离略短于从北京到天津,只要乘十五分钟地铁到火车站,再乘五十分钟火车,就到了。要是自己开车,所花汽油费应是火车票价的双倍。 公共交通这么方便,单单为周末全家到郊外玩玩就买辆车,我们的生活还不到那个档次。这就是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买车的原因。 人人有小汽车,成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要消耗好多倍的能源,要造成好多倍的污染。有人要买车,没有办法,只好让他们买,但需请他们多付一点钱。社会已设计出一个没有私人汽车也可以很好地工作和生活的交通网,在这个网中,一切日常的交通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在此之上,如果还想要小汽车,就被归入追求个人爱好和享受之列。有爱好,想享受,这都很好,不是贬义词。但既然不是生活必需品,就必须为此多付出一点,就像买烟、酒、香水等也需多交一些税一样。 瑞典社会当然很富裕,人均国民产值在全世界排前几名。但在交通方面,他们当年就选择了与美国不同的现代化的道路。他们在办交通时,首先想到为一般百姓服务的交通,而没有办只为有钱人和有权人服务的交通。瑞典自己也生产很好品牌的汽车,比方说“沃尔沃”,是世界名牌,据说这个牌子在香港和台湾很好卖,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人也喜欢,因为在那些地方,车牌的中文译名是“富豪”,富豪们或希望成为富豪的人们都很喜欢这个牌子。但是,政府不能为了让汽车厂多销一些而在交通政策上做妥协。政府决不能听命于资本家,不能仅为富豪服务,这是原则问题。当然,他们在制定政策时,能否只从民众的利益而非资本家的利益出发,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也许连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也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最起码,他们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舆论共识,为资本家而制定政策,只想产品销售而不想人民福利是一则丑闻。瑞典地广人稀,全国的人口还不到九百万,少于北京市人口,但他们并不认为有足够的地方给小汽车修路,供小汽车污染。他们在小汽车年度检查方面很严格,努力减少尾气污染。但这不够,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限制小汽车本身。小汽车并不就等于现代化。 出国回来,常有人问我,见到“某某”了吗?这个“某某”,有时是指姓张的某个人,有时是指姓陈的某个人。他们都是去了美国。我在瑞典,和他们隔着一个大西洋,过去又不很熟悉,没什么来往,怎么可能见到他?这个问题我总觉得奇怪,一个挺有知识的人,怎么这么提问题。后来经人指点才恍然大悟。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世界上其实只有两个国,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外国,尽管他们不这么说。就像许多大学里有两个系,一个是中文系,一个是外文系一样。这个外国,主要就是美国,因此外文系里也就主要学英语。清朝时中国官员们认为外国人为了吓唬中国人,把一种夷说成很多夷,表示坚决不上这个当。现在则思路明确,学外国就学美国,绝不复杂化,搞出那么多花样。于是删繁就简,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美国早就普及了小汽车,现在都到了什么时候了,中国人还想不开?留学生就应该做个榜样。可惜,这个榜样我做不成了,因为我只是一般老百姓。拿着一般老百姓的工资,也愿意过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惟一希望的是市内交通变得好一点,不逼人买车。
/
本文档为【我不买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