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失眠从脾胃论治

失眠从脾胃论治

2012-03-31 2页 pdf 196KB 59阅读

用户头像

is_454297

暂无简介

举报
失眠从脾胃论治 · 56· 山 西 中 医 2011年 8月第 27卷第 8期 SHANXI J OF TCM Aug.2011 Vo1.27 No.8 · 随 笔 · 失眠从脾胃论治 郭月平 摘要:分析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脾 胃功能失调亦是重要因素,例举气滞中焦、心脾血虚、痰热内扰、肝 胃郁热、胃阴不足 5个证型的证治要点,并举 2则验案予为例证 ,同时指 出失眠从脾胃论治的局限性 ,倡导辨证论治和行为干预的综合疗法。 关键词:失眠;脾 胃;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
失眠从脾胃论治
· 56· 山 西 中 医 2011年 8月第 27卷第 8期 SHANXI J OF TCM Aug.2011 Vo1.27 No.8 · 随 笔 · 失眠从脾胃论治 郭月平 摘要:分析失眠的病因病机,认为脾 胃功能失调亦是重要因素,例举气滞中焦、心脾血虚、痰热内扰、肝 胃郁热、胃阴不足 5个证型的证治要点,并举 2则验案予为例证 ,同时指 出失眠从脾胃论治的局限性 ,倡导辨证论治和行为干预的综合疗法。 关键词:失眠;脾 胃;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8—0056—02 失眠,是指经常性地不能够获得正常的睡眠为特点 , 现为不易入睡 ,或睡中反复苏醒 ,或早醒不能够再 睡, 甚至彻夜不能入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称之 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或目不暝。自《内经》以来,历代医 家对失眠之病机多有阐述,有心神之说,有从阴阳之说,有 从营卫之说,亦有从肝。肾论治者,不一而足 j。笔者据多 年临床观察 ,脾胃功能失调所致之失眠亦不少见,以此论 治,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 理论溯源 《灵枢经 ·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 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 矣。”说明了“失眠乃人体阴阳不交,而神不安其室”的病 理变化。阴阳者,心肾之所主也,所以交通者,盖脾胃之斡 旋也。唐容川指出:“水火两脏,皆系先天,人之授胎,以先 天生后天,从之既有,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两脏全赖于 脾。”又脾气主升,胃主降,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水火运 行之通道。《四圣医源》谓:“脾为己土,以太阴主升,胃为 戊土,以阳明为降⋯⋯中气者合济水火之机。”此诚精妙之 论也。 故而中焦气机之逆乱,往往致阴阳之不能顺接,以至 于不寐。《素问 ·逆调论篇》日:“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 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 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 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 也。”究其病因病机,张景岳论述甚精:“不寐证虽病有不 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 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 一 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明确 指出了不寐证的病因不外邪气之扰、营气不足虚实两端。 “寐本乎阴”,虚者,不外血虚,阴虚耳;实者,食滞、痰阻、热 扰,均可引起胃气不和,使胃气失于和降,浊气不降,上扰 心神则产生失眠。至于治法,《灵枢经 ·大惑论》曰:“补其 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祛其邪。”我临床 作者简介:郭月平 (1969一),女,吕梁市l临县 中医院 (山西 033200)。 遵其法 ,多效。秦昌遇在《症因脉治》中对“胃不和则卧不 安”论述甚详:“胸前满闷,不思饮食 ,吸气吞酸,恶心呕吐, 或头眩眼黑,卧则气逆,此 胃不和不得卧症也;胃强多食, 脾弱不能运化,停滞胃家,成痰成饮,中院之气痞塞不舒, 阳明之脉逆而不下,而不得卧作矣;右关滑大,痰多火少, 滑而若数,火痰相搏,滑大沉实,胃中食滞;右关滑大不数, 二陈平胃散加石菖蒲、海浮石最佳。滑大数实,二陈平胃 散加栀连。若大便坚结,导痰汤。胃院作痛者方可用滚痰 丸下之,甚则小 胃丹。”亦可作参考。 2 证治述要 2.1 气滞中焦:《类经 ·疾病类》:“今人有过于饱食 ,或病 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素问 ·厥论篇》 也提到,“腹满腹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 李中梓《医宗必读》谓:“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日胃 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程国 彭在《医学心悟 ·不得卧》中也说:“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者, 胃中胀闷疼痛 ,此食积也。”脾 胃居中焦之地 ,斡旋脏腑阴 阳气机,若脾胃不和则中焦升降失司,枢纽废弛百病亦自 生。本证由于食滞于胃脘,中焦运化不行,气机受阻乃至 心窍不通所致,故除不寐外,尚多有胃脘胀满,嗳腐吞酸, 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等症。法当消痞和胃,行气除满, 方以半夏泻心汤合枳术丸为主,可加神曲、山楂、莱菔子等 以助运化,亦可用成药保和丸。若兼有大便秘结、腹胀甚 者可酌加大黄,取承气汤之意。承气汤类方 中的主药大 黄,《本经》认为其有“推陈致新”的作用,《伤寒论》阳明病 篇就提出“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由 此可知,承气汤类方不仅仅是泻下之剂,对于“胃家实”的 患者,更可以起到“和胃”的作用。 2.2 心脾血虚:因心主血,脾统血,思虑过度则伤神,暗耗 心血,心脾两虚,气血失和,无以奉养心神而致不寐。《诸 病源候论 ·虚劳不得眠候》认为,虚劳或大病之后,“脏腑 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 于阴,故不得眠。”《类证治裁 ·不寐》日:“思虑伤脾,脾血 亏损,经年不寐。”又日:“惊恐伤神,心虚不安。”本证辩证 之要点在于失眠外,患者多伴怔忡,健忘,惊悸,自汗,体倦, 嗜卧,少食,头昏眼花,面色萎黄,或脾虚不能摄血,致血溢 脉外及妇人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心脾作痛,低热体痛, 山 西 中 医 2011年 8月第 27卷第 8期 SHANXI J OF TCM Aug.2011 Vo1.27 No.8 ·57· 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象细而无力等症状,细查之下,当 不难鉴别。我对此证习用归脾汤,中焦虚寒者可合小建中 汤。归脾汤出自宋 ·严用和的《济生方》,《医方考》云:“五 味人口,甘先入脾,参、芪、术、草皆甘物,故用以补脾;虚则 补其母,故以酸枣仁、龙眼肉、远志补心安神而补其母。”治 法上心脾同治,补其不足,以生气血,使气血调和,阴阳平 衡 ,从而神安得寐。 2.3 痰热内扰:情志抑郁不达,导致肝失条达之性,疏泄不 利,胃气亦因而不和,进而化热生痰;痰气交结,气郁日久 而化热,痰火上扰心神,遂成虚烦不眠、惊悸不宁等症。张 璐在《张氏医通》中说:“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 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林佩琴, 他在《类证治裁》中说 :“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 寐也。”此类失眠多伴烦躁 ,即前人谓之“虚烦不得眠”,舌 苔黄腻,脉滑数亦是辩证要点所在。亦有伴胸闷呕恶者, 则为或然之证。《灵枢经 ·邪客》对于此类失眠用半夏汤 并日:“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并有具体 的药物剂量和煎服法。我于临床之中多用黄连温胆汤,本 方功能清胆和胃,除烦止呕 ,其中尤 以君药半夏可辛温通 阳,祛邪降逆 ,宣泄中阻于脾胃之痰邪,对于失眠若用之得 当,确有“覆杯则卧”的效果。若烦热明显者,可合栀子豉 汤,以增其清热除烦之功。另,临床之中,余尚多用温胆汤 治疗痰气交阻于中焦之多寐,效果亦颇佳。 2.4 肝胃郁热:《丹溪心法》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 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肝 气郁 而 日久 ,升降失常,一者易化火,一 者易横犯 于胃。 《素问 ·刺热论篇》日:“肝热病者⋯⋯胁满痛,手足躁,不 得安卧。”肝胃郁火,上犹神明,心神不潜以致不寐,多梦, 心烦不宁。此类失眠患者除伴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 胀满,不思饮食等症外,多数患者兼有反酸,口苦,脉弦数 的表现,可与他证鉴别。在治疗上当以疏肝和胃,解郁清 热为法。处方上习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为主方加减,肝 气郁结甚伴有胸胁疼痛者可加金铃子散,反酸甚者合乌贝 散。 2.5 胃阴不足:胃阴不足之失眠历代医家论述尚不多见, 然胃喜润而恶燥,若胃津不足,虚燥内生心神失养,则亦可 致失眠。胃失润降,则脘闷嘈杂,饥而不能食;土虚木贼, 肝火升腾,火热扰心,心阴受灼,以致不寐,多梦,心烦。其 表现除“卧不安”外,尚有心烦,口渴,小便黄短,大便干,苔 燥,脉虚数等症。本证与《份寒论》巾的太阳病过汗,伤及 胃津而“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相仿,治法以养胃阴为主, 方选竹叶石膏汤加五味子。用五味子者,一者取其收摄心 神之功,一者取其与甘草相伍 ,酸甘化阴之义。 3 验案举例 例 1 石某,男,27岁,2008年5月7日初诊。 不寐3月余。患者自述经夜不寐,纳呆,胸闷呕恶,头 晕心悸,心烦,痰多色黄,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滑而数。诊 为痰热内扰之不寐,处方:法夏、竹茹、石菖蒲各 12 g,陈皮、 枳实、远志各 10 g,云苓 15 g,黄连、甘草各6,生姜5片。5 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3剂后,恶心呕吐即止。5剂后,诸症大 减,吐出黄色粘痰颇多,每日已能安寐 5 h左右,仍多梦。 效不更方,上方加生龙骨、牡蛎各 15 g,继服5剂。 三诊:药后诸症消失 ,睡眠可达 6 h以上。效不更方, 嘱二诊方继服3剂,隔日1剂巩固疗效。1月后随防,已痊 愈。 例2 刘某,女,32岁,2009年7月5 13初诊。 失眠3年余。患者述因睡眠无规律而渐至失眠,现已 不能正常工作。其间曾经多处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近 期服用补心养血汤剂百余剂仍无疗效。现症:彻夜不寐, 神疲食少,头晕,自汗,时有心悸,舌淡、苔白微腻,脉虚缓。 患者因睡眠无规律,脾胃渐虚,前医予以金石之品以图重 镇安神,不知脾胃之气既亏,岂可以金石之品更行克伐? 及至延他医再诊,又投以大剂养血安神之品(据患者回忆, 1剂药中酸枣仁曾用至50 g),脾胃之运化不利,如此大剂 滋腻之品入胃,更碍其气也,岂不闻“虚不受补”?终至一 误再误 ,脾 胃气虚之象尽显。遂嘱其规律生活,耐心治疗 , 予下方:党参、炒白术各 12 g,黄芪、云苓各 15 g,陈皮、木 香、当归、白芍、远志、丹参各 10 g,柴胡、桂枝各6 g,生姜3 片,大枣5枚。1O剂,每日l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自汗已止,食纳、心悸好转,仍感头晕,夜晚 可入睡3 h左右,嘱其上方加天麻10 g,继服1O剂。 三诊:食纳接近正常,心悸、头晕消失,可睡眠4 h左 右,二诊需加夜交藤、合欢皮各 12 g,再进 lO剂。 四诊 :诸症消失,入夜可睡眠6 h以上。继以三诊方加 减调治 3周后病愈。随访 3个月无复发。 4 体会 失眠颇为常见,然其病因病机甚为繁复,间有数年乃 至于数十年不愈者,治之颇为棘手。笔者所述,乃一己之 。至于临床,病机往往并不如此单一,方剂之运用宜 辨证论治,除上方外,交泰丸、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半夏厚 朴汤、枕中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亦是临床常用之方,至 于加减之法,此处不再赘述。针对失眠之症,除恰当选用 方药外,还须关注患者的情绪、生活起居影响睡眠的因素, 失眠患者,除胃不和则卧之不安外,心绪不宁和起居不规 律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消除导致失眠的影响因素, 再结合药物治疗,或为善法。 参考文献: [1] 张颖颖 .中医对失眠的病机认识 [J].光明中医,2008,32 (12):2068—2069. [2] 李伟,李长瑾,叶人,等.中药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亚健康失眠 转归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9):1648—1651. (收稿日期:2011~05—06) 本文编辑:原道昱
/
本文档为【失眠从脾胃论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