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电图

心电图

2011-12-20 50页 ppt 2M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8241

暂无简介

举报
心电图null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张卫 E-mail:zhangweitlyy@126.com Tel:1361033085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发展史回顾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842年法国生理学家Mattencci观察到鸽子心脏产生电流,这是心脏电活动的最早发现。 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对蛙心的研究证实了心脏电活动与心脏收缩有关(兴奋-收缩偶联)。 1887年Waller首次从人体表描记出人心电活动图形。心电图发展史回顾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895...
心电图
null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张卫 E-mail:zhangweitlyy@126.com Tel:1361033085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发展史回顾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842年法国生理学家Mattencci观察到鸽子心脏产生电流,这是心脏电活动的最早发现。 1856年Kolliker和Muller对蛙心的研究证实了心脏电活动与心脏收缩有关(兴奋-收缩偶联)。 1887年Waller首次从人体表描记出人心电活动图形。心电图发展史回顾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895年荷兰生理学家、医学家Einthoven命名了心电周期中的P、Q、R、S、T各个波群。 1905~1906年,Einthoven设计出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 1932年,Wilson创设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F、aVL。 1934年,Wilson建立胸前单极导联V1~V6。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Franklin Norman Wilson 1890--1953心电图发展史回顾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945年,Lengere等首次记录心内心电图。 1956年,Holter发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960年,Giraud等首先记录希氏束电图。 60年代,V3R~V4R、V7~V9。 1971年,Wellens开始心内程序刺激(电生理时代开始)。 1973年,Strauss记录心内晚电位。心电图发展史回顾心电图发展史回顾1973年,Cranefield提出触发激动的概念。 1978年,Cramer记录出窦房结电图。 1981年,Simson记录体表晚电位。 80年代初,同步3导、6导心电图。 80年代中,同步12导联心电图。黄宛教授null静息膜电位-80~95mv心肌细胞四大特性心肌细胞四大特性 兴奋性 收缩性 传导性 自律性null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null心脏各处动作电位及激动顺序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正常心肌细胞在无刺激的情况下,电荷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心电图描记一水平线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肌细胞膜一端受到了刺激,从一点开始膜去极化,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电极面对电源心电图描记出一向上的波形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肌细胞除极由受刺激的一点开始,相继向另一端推移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电图的发生原理 心肌细胞除极结束,复极开始 电极面对电穴心电图描记出一向下的波形 心电发生原理心电发生原理++++++++++++------------------------++++------------++++++++----++++----++++--------------------++++++++++++++++++++++++--------++++++++++++++++--------++++++++++++++++----++++----++++--------心肌细胞静止时(复极状态)除极状态复极过程复极状态心肌细胞受刺激(除极过程)心肌细胞完成刺激(除极状态)null体表心电图与单个细胞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原因: 单个心肌细胞是细胞内电极记录法记录,但体表心电图记录方法是细胞外记录 单细胞生物电变化,整个心脏生物电变化 体表EKG是间接记录,与电极位置有关。nullnull 电流计为心电图机记录心电活动的主要部件,心脏每瞬间的电力活动可传导至皮肤上的各部位,因各部位的电信号大小不一,所以在皮肤上的任何两点分别与电流计的两极相连,便有电位差产生,而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移动。nullEKG的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关系; 与探查电极的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心电向量概念心电向量概念向量 心肌细胞除极过程中产生的电偶,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综合心电向量 多个心肌细胞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心电向量概念心电向量概念瞬间综合向量 指某一瞬间的综合向量 心电向量环 指按时间顺序将各瞬间综合向量箭头顶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状曲线心电向量概念心电向量概念空间心电向量环 由于心脏是个近似圆锥型的立体器官,它所产生的心电向量环也是立体的,占有三维空间,故称空间心电向量环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导联 将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相连所构成的电路称为导联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胸导联六轴系统六轴系统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标准导联 Ⅰ导联: 左上肢与心电图机电流计正极相连,右上肢与负极相连,如左上肢的电位高于右上肢,则描记出一向上的波形,反之向下 Ⅱ导联: 左下肢 正极,右上肢 负极 Ⅲ导联: 左下肢 正极,左上肢 负极ⅡⅢ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单极肢体导联 单极加压右上肢导联(aVR): 探察电极置于右上肢,与心电图机电流计正极相连,左下肢与左上肢连在一起为无干电极,与心电图机电流计负极相连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单极肢体导联 单极加压左上肢导联(aVL): 左上肢 正极,左下肢+右上肢 负极 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 左下肢 正极,左上肢+右上肢 负极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红 黑 黄 绿黄绿医生看《红与黑》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胸导联(用V表示)属单极导联 方法: 将中心电端(T) 负极相连,探察电极 正极相连。 振幅较大的原因 探察电极位于胸壁上,与心脏的距离较近,所以波形振幅较大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胸导联(用V表示)属单极导联 各导联在胸壁上的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胸骨左缘第5肋间与锁中线相交处 V5: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相交处 V6: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相交处 V7:左腋后线与V4同一水平 V8: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 V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nullnull心电图各波的命名心电图检测和正常数据心电图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各波段命名心电图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心电图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各波段时间与心率检测 心电图纸: 横坐标: 心率的检测 心率规整的情况下,用P-P间期或R-R间期除60,即为心率 心电图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心电图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各波段时间与心率检测 各波段振幅检测: 输入1.0mv的定标电压,描记笔上下移动10mm,那么每小格的电压为:null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概念 概念 左右心室除极向量环的最大向量在额面上投影的角度,称平均心电轴,简称心电轴 具体规定 采用心电轴与Ⅰ导联正侧端所构成的夹角表示,并规定Ⅰ导联左(正)侧端为0°,右(负)侧端为180°,循0°的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平均心电轴平均心电轴检测方法 目测法 通常用Ⅰ导联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测定心电轴是否有偏移尖瞧天,侧不偏 口对口,向左走 尖对尖,极右偏 null临床意义 左偏见于横位心及左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 轻度右偏见于垂位心,右室肥厚 显著右偏见于重症右室肥厚及左后分支阻滞 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顺钟向转位 原因 右心室转向前﹑向左,左心室被推向左后 表现 V3导联出现rS(正常RS),而V5﹑V6呈RS,见于右室肥厚心脏循长轴转位心脏循长轴转位逆钟向转位 原因 左心室转向前﹑向右, 表现 V3导联出现Rs(正常R/S=1),而V2﹑V1呈RS,见于左室肥厚 null男,20岁。因常规体格检查而作心电图检查 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P波 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和时间 宽度<0.12s 电压:肢导<0.25mv,胸导<0.2mv 各导联P波正常表现 aVR P波倒置 Ⅰ﹑Ⅱ﹑aVF﹑V4~V6 P波直立 Ⅲ﹑aVL﹑V1~V3 可以直立﹑倒置或双向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正常值:0.12~0.20s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 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P-R间期越短 影响因素:心率的快慢、但不超过0.22秒。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QRS波群1 命名:QRS波在等电位线上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称为Q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 时间:0.06~0.10s,<0.12秒 波形:Ⅰ、Ⅱ、V4-V6主波向上 AVR、V1主波向下 V1、V2呈rS型 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QRS波群3 波形与振幅 RV5<2.5mv RV5+SV1 <3.5mv(女) RV5+SV1 <4.0mv(男) .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QRS波群2 波形与振幅 胸导联波形规律,RV1~RV5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R/S由小变大 QRS波幅≥0.5mv(肢导联) ≥0.8mv(胸导联) .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Q波 宽度<0.04s 振幅<1/4R波 生理性Q波:见于V5﹑V6 病理性Q波:见于心肌梗塞V1可呈QS型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J点 定义:QRS波与ST段起始之交点称为J点 J点上移:示心室肌除极尚未结束,部分心肌已经开始复极 J点下移: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肌除极与心房肌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所致 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ST段 范围:自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的线段 正常值:在任何导联中下移不超过0.05mv ST段抬高:V1﹑V2<0.3mv V3<0.5mv V4~V6<0.1mv 病理表现原因 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ST段上升超过正常范围: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等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T波 代表心室肌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正常者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病理表现 T波显著升高:见于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和高血钾 T波低平、倒置,见于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 T波明显倒置,见于心肌梗塞急性期,冠脉供血不足和左室肥大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Q-T间期 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 正常Q-T间期时间范围:0.32~0.44s之间 病理表现 Q-T间期延长,使心肌易颤期延长,容易引起心室纤颤 Q-T间期缩短,见于洋地黄效应、高血钙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正常心电图波形与正常值U波 是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一个小波 方向与T波相同 以V3导联最明显 病理表现 U波过高,见于低血钾 U波倒置,见于高血钾、冠心病和心梗null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心率快 10岁以上大致保持成人水平 P-R间期、Q-T间期短 心前区导联电压振幅较高 呈右心室占优势QRS图形 T波变异较大 常出现低平、倒置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老年人心电图的特点 P波振幅减低 P-R间期轻度延长 QRS波群时限延长 Q-T间期延长 T波振幅减低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标准1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标准1 环境要求 室内保持温暖 检查床的宽度不宜过窄 使用交流电源时必须接地线 不宜摆放其他电器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标准2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标准2 病人准备 核对名字 休息片刻 检查对身体无害 皮肤处理 受检者双手腕关节上方3cm及内踝上部7cm涂酒精或盐水 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标准3常规心电图的操作标准3 电极安置 描记心电图 按抗交流电干扰键 走纸速度 25mm/s 定电压 1mv=10mm 导联切换 注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及检查日期 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步骤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步骤 一般浏览 判断心脏的位置 确定主导心律 分析P波与QRS 波群的出现顺序 观察ST-T改变及改变类型 得出结论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分析与鉴别心律失常 查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心肌病变 反映心房、心室肥大的情况 客观地评断药物在应用中对心肌的影响 对其他疾病和电解质紊乱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及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
/
本文档为【心电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