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_闪婚匆离_现象产生的根源

2011-12-16 2页 pdf 92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9569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_闪婚匆离_现象产生的根源 理 论 界2008.11 理 论 界 □余国辉 浅析“闪婚匆离”现象产生的根源 当前,在中国不仅“闪婚”成为使用频率非常 高的一个词,“匆离”也成了高频词汇。“闪婚匆 离”,顾名思义就是“闪电般的结婚,闪电般的离 婚”。“闪婚匆离”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要对此做客观评 定,须对其产生的根源加以分析,这将有利于我们 进一步把握和引导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 一、经济地位的变迁是“闪婚匆离”现象产生 的根本原因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 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 “...
浅析_闪婚匆离_现象产生的根源
理 论 界2008.11 理 论 界 □余国辉 浅析“闪婚匆离”现象产生的根源 当前,在中国不仅“闪婚”成为使用频率非常 高的一个词,“匆离”也成了高频词汇。“闪婚匆 离”,顾名思义就是“闪电般的结婚,闪电般的离 婚”。“闪婚匆离”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因此,要对此做客观评 定,须对其产生的根源加以分析,这将有利于我们 进一步把握和引导这一社会现象的发展。 一、经济地位的变迁是“闪婚匆离”现象产生 的根本原因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 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1〕 “闪婚匆离”现象是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文化 现象,那么它的产生必定有它深厚的经济根源。正 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 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有与之相 适应的现实基础。”“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 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 “闪婚匆离”现象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依附关系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 经济地位相对独立的“白领”阶层;一类是经济收 入波动较大的“农民工”阶层;另一类是没有固定 收入,经济上还处于“空白”的“待业”阶层。 1.从“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到“男怕 选错行、女也怕选错行”的转变。传统婚姻中存在 “女怕选错郎而不是选错行”的现象,是由“男尊 女卑”的畸形社会造成的。由于古代女性几乎没有 经济权利,她们只得依附于男人,因而不得不忍痛 去维系即便不健全的婚姻。但对当今的人来说,尤 其是对“白领”阶层来说,他们有独立的且比较稳 固的经济收入,因此,他们无须顾虑结婚或离婚前 后自己的物质生活会有多大的变化,感情深的兴许 会有情感上的波动,要是感情一般或是不好的,可 能就会听凭感觉而“闪了再离、离了再闪”。 2.婚姻已从人性需求异化为工作需求。这种 异化现象在“农民工”群体中尤为明显。一些青年 农民工常年工作在外,谈婚论嫁只能推到春节期 间,“时间紧、任务重”,常常高效率地领取结婚 证之后,继续外出务工。据网上资料显示:“广州 农民工‘闪婚’一族在悄悄扩大,不少人选择‘多 快好省’的实惠方式解决婚姻大事———‘时间成本、 恋爱成本都低’。”〔3〕 也有些农民工为了能够在城 市里立足,便在城市里找对象,以“闪婚”的形式 完成终身大事,以求工作上更好地发展。另有一些 农民工因工作而错过了结婚的黄金时段,到了最后 只能先“闪婚”后“恋爱”,实在不行再“匆离”, 因而婚姻成了工作的“牺牲品”。《人民日报海外 版》分析说:“农民工‘闪婚’不同于都市白领时 髦的现代爱情观,而是在务工和恋爱不可兼得的前 提下的一种现实选择。其中掩藏着多少辛酸和无 奈,也许是旁观者所无法体会得到的。”〔4〕 3.婚姻已从感情欲望异化为物质欲望。“毕 业后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工作而是‘谈婚论嫁’”,这 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为躲避社会竞争与压力而喊 出的一句时髦口号。他们既迫切希望改变自己在经 济上的劣势境遇,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白 手起家”的残酷现实,因而容易出现一些“傍大 款”的现象,这在当前“待业”大学生(尤其是女 大学生) 中较为突出。他们已将婚姻作为一种买 卖,“闪婚匆离”是其最佳手段。据《青岛早报》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摘要:“闪婚匆离”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认真分析研究这一社会现象有助于我们引导其朝健康的 方向发展。“闪婚匆离”现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其产生的根源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 中国人独立人格的形成是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在网络文化广为传播和离婚手续简化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得到迅 猛发展。 关键词:闪婚匆离;原因 〔中图分类号〕 C91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08) 11-0203-02 【社会观察】 203 理 论 界 2008.11理 论 界 报道:“不少高校女生,把校园流行的‘男靠家, 女靠嫁’视作‘曲线就业’。”另外,“一些婚姻介 绍所也投其所好,将‘征婚广告’贴进了高校海报 栏。”〔5〕 由此可以看出,在极少部分年青人当中, 爱情已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为金钱所缠绕。 二、独立人格的形成塑造是“闪婚匆离”现象 产生的主要因素 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一个人具有独立自主、自由 平等、开拓进取、能力本位意识,具有自觉意识到 自己的主体身份和地位,主动行使自己的主体权 利,崇尚科学、民主,追求真理的人格特征。当前 中国人独立人格的变化促进了“闪婚匆离”现象的 产生和发展。 在中国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禁锢着人们的 思想,“三纲之慑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 “名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 使不敢涉想”。〔6〕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人们对婚姻 不能自己作主,是否嫁娶,要通盘考虑。“君为臣 纲”,做君主的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臣子纠缠于婚姻 琐事之中;“父为子纲”,做家长的当然愿自己的 子女能够遵守封建伦理道德,不自作主张;“夫为 妻纲”,做妻子的只有学会忍耐、包容丈夫的行为 才能称之为“妇道人家”。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封 建社会中的人们,无论是想结婚还是离婚,都不能 随心所欲,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顾及的社会关系在 牵引着、制约着,他们无所谓“独立人格”可言。 但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不论男女,各自都有健 全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动自由,因 而这种勉强过日子的思想不能再指导人们的婚姻生 活。当然,一个健全独立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健康 文明的社会环境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伴随着改革 开放,在中国大地上汇聚了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 当今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使得中国在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良性发展,中国人在改革 开放中倍增了自信心,塑造了独立自主、自由平等 的人格。在人们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步强化的基 础上,形成了对婚姻方式的自觉自愿的选择,“闪 婚匆离”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出现在法制还未十分 健全、人们的观念还未彻底解放的中国,这是顺理 成章的。不管人们持何种态度对待“闪婚匆离”现 象,但至少可以说明这一现象折射出了中国人独立 人格的变化。 三、虚拟世界替代昔日“红娘”,离婚手续实 现简约化,二者合一成为“闪婚匆离”现象产生的 关键因素 “闪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网络文化 的推动。“闪”字显然是网络用语,网络中这类词 汇非常多,如“闪客”、“闪邮”、“闪信”等等。 网络文化对“闪婚”现象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关键 在于其虚拟性。因为虚拟世界的出现,人们可以通 过网聊,毫无顾忌地跟着感觉走,即便是那些在现 实生活中相对内向的人,在虚拟世界中也会畅所欲 言,时间一长,人们的思想会变得开放,生活也会 变得有信心。 当然,由于网络的诱惑性和不真实性,人们也 意识到在虚拟世界中谈成的对象不具有厚实的感情 基础。但是随着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以后,离 婚只要能达成即可,并且协议离婚不再需要单 位出具证明,不再需要事先调解,手续大大简化, 以前出于手续和隐私考虑没有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 不再有这方面顾虑。因此,人们即便深知“闪婚” 的危险性,也依然会选择“闪婚”,因为有“匆离” 做保障。据广东省民政厅披露:“2006年广东省办 理男女双方自愿申请离婚登记比上年增长17.4%, 其中“闪婚”不到一年就快速离婚的占到了相当大 的比例。”〔7〕 有些“闪婚”者认为,对待婚姻倘若 是思虑再三,很可能一段金玉良缘就会因此失之交 臂。他们比喻说:“逛商场,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 的经历,你看上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衣服,但由于 种种顾虑没舍得买,几天之后,你觉得应该买下这 件衣服时,可是衣服已经卖出去了,这是不是一种 遗憾呢?虽然爱人和衣服不能等同对待,但道理上 是一样的。”由于现实条件促成人们具有如此观念, 使得“闪婚匆离”在虚拟世界和离婚手续简化的背 景下形成了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2)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2-33. [3]胡曼筠.反对:一见钟情图多快好省引争议[EB/OL] . http://love.5480d.com/flash_marriage/shanhunyoushanli/20071208/218. html,2007-12-09. [4]赵志疆.农民工闪婚背后无奈多[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03-02,(8) . [5]高福生.女大学生别被“闪婚”忽悠了[N] .青岛早报, 2006-02-23. [6]蔡尚思.谭嗣同全集[M] .北京:中华局,1998:334. [7]卢若情.广东去年协议离婚增近两成闪婚使离婚率上升 [EB/OL] .http://love. 5480d.com/flash_marriage/shanhunyoushanli/ 20071208/199.html,2007-12-09. [作者简介]余国辉(1986-),男,湖南衡阳人,南京 政治学院哲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严 瑾 【社会观察】 204
/
本文档为【浅析_闪婚匆离_现象产生的根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