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1-12-02 3页 pdf 142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861238

暂无简介

举报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蒋 燕 敏 (常州市武进区环境监测站 江苏常州 213159)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强调了环 境监测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指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地位 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它在准确反 映工业污染防治、城乡环境质量、重点流域生态环境 变化情况、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监测数据网络传输以 及为各级政府提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依据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蒋 燕 敏 (常州市武进区环境监测站 江苏常州 213159)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了相应对策和措施, 强调了环 境监测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指出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环境管理 地位 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它在准确反 映工业污染防治、城乡环境质量、重点流域生态环境 变化情况、城市空气质量预报、监测数据网络传输以 及为各级政府提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依据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环境 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 务。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相 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环境监测的技术和装备远不 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环境监测手段落后、自动化 程度低、监测能力不足, 制约着环境监测工作的发 展。因此加强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建设, 建立以先进的 技术、精确的仪器、科学的管理、优良的质量、高素质 的人才队伍为基础的监测站, 是永久占居监测市场 的立身之本。 1 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11 环境监测缺乏内在动力, 墨守成规, 安于现状。 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 代的产物, 大锅饭式的分配, 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 事业型的运作机制, 使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危机感和 内在驱动力。当环境质量更改后, 监测项目、分 析方法仍一成不变, 使评价指标不全面, 评价结论不 客观; 不加强对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跟踪, 使分析 速度慢、周期长、灵敏度低, 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 要; 不愿意拓展新的项目, 工作量越少越好, 监测能 力长期得不到提高; 没有中长期人才规划和培训制 度, 管理层和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低, 缺乏潜在生命 力。这种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使监测站普遍面临着 观念、市场、政策、人才、分配等种种难题, 改革现行 的环境监测体制, 推进环境监测由政府行政行为向 社会服务业转化, 是环境监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 112 环境监测队伍不稳定。 环保局既是监测站的行政领导, 又是其主要服 务对象, 这决定了环境监测的从属、被支配地位, 以 及经济收入明显低于行政、监理人员, 还面临着事业 单位的企业化改制等因素, 使大多数监测人员不安 心本职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离开监测岗位, 从事行政 或监理工作。可是环境监测的技术性、专业性强, 员 工从熟悉岗位到具有对监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对 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异常数据迅速识别和判断 的资深能力, 都需要较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频繁 的人员流动, 过于年轻化的专业队伍, 极大地影响了 监测水平的提高。 113 环境监测人员少, 任务重, 影响了其自身能力 的提高。 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量是以目标责任制为核 心, 完成各项指令性监测任务。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 展, 新的污染源不断产生,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临时性、突发性监测任务越 来越繁重, 监测人员、技术、设备跟不上, 经常加班加 点, 忙于应付。监测工作处于闷头苦干、只求数量不 求质量的局面, 这弱化了其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监 督职能, 也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监测质量以 及许多基础性、前瞻性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无法 顾及, 降低了环境监测发展的后劲。 114 资源配置不健全。 环境监测一方面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 基础设 施配套不到位, 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源配置手续、制 度不健全而造成的严重浪费。基层监测站的仪器采 购没有计划、预案, 尤其对大型仪器的质量、性能、灵 敏度、稳定性及供应方的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方面 市场调研不够, 也不征求使用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几 个管理者想买即买。但新仪器到达后, 仪器的开箱检 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状况、技术指导、售后服务 等, 却无人问津。仪器购买与使用的严重脱节, 使一 ·44·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 年第 4 期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蒋燕敏 些仪器几个月不开箱、几年闲置, 也有的因长时间未 启用而产生故障, 售后服务又不到位, 使仪器未投入 使用就已报废。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来快速发展 我国环境监测事业是十分必要的, 但环境监测的经 费是有限的, 要切实用好政策规定的资金渠道, 解决 环境监测亟需的方面, 提高投资效益。 115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偏低。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很多。1)没有措施保 证管理层和员工不受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利益 诱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压力。2)没有政策、程序来保 证工作人员避免降低其能力、公正性、判断或运作诚 实性的可信程度的活动。3)对影响监测质量的重要 供应品、试剂、耗材的供应商资质、服务及供应品的 质量没有进行技术评价。4)仪器设备陈旧、档次低、 数量小、品种少, 日常维护和保养不到位, 鉴定不及 时。5)特殊项目的操作环境不达要求。6)人员素质 不高, 工作责任心不强, 基本信息掌握不全面, 应急 能力差。7)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监测项目不全。8)档 案资料不健全, 信息处理不及时。9)质量管理监督机 制不健全, 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树立“质量就 是生命”的意识, 使监测数据常引起争议或质疑, 影 响了监测站的权威性。 116 监测数据缺乏电脑化管理, 调阅、统计、评价不 方便。 信息传输手段落后, 数据编报准确性、时效性 差, 常导致迟报、漏报。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规定、方 法标准和监测动向等信息滞后, 影响监测能力的提 高。 117 环境监测部门对污染源的监控水平较低, 缺乏 全程动态监控的有效手段。 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比较落后, 自动化程度极 低, 大多数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要 手段的环境污染源监测和常规性质量监测, 污染事 故快速反应能力差, 预测、预警能力缺乏, 对污染源 的动态变化无从监控, 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 不 能及时、准确、有针对地反映排污状况, 使环境管理 的日常事务能力大大降低, 影响环境管理的科学决 策和执法的严肃性, 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排污单位 的侥幸心理。 2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提高环境监测能 力的对策和措施 211 建立环境监测机构非终身的资质认可制度。 抬高市场准入门槛, 对监测机构实行严格的资 质认可评审制度。若监测能力下降, 不按规定或规范 提供监测数据, 弄虚作假, 则取消其监测资质, 以保 证环境监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这样也打破环保系 统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市场的垄断, 发挥其他行业 部门和企业环境监测站的作用, 使环境监测市场建 立有效的协作机制, 实现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 提高 核心竞争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优胜劣汰, 促进监 测机构的调整和优化, 使环境监测机构真正成为市 场的主体, 自负盈亏、自担责任、自我发展, 摆脱行政 干预。通过改革, 把各级监测站建成人员精、素质高、 装备好、活力强, 能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环境质量 和污染源动态变化的技术依托部门, 高效能地为环 境管理服务。 212 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培养人才、提高队伍素质和保持技术骨干队伍 的稳定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性措 施。在监测能力中, 人才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完 成好艰巨的监测任务, 进行工作创新, 要靠高素质的 人才队伍。监测站要从环境管理的需要出发, 制定环 境监测人才培养规划,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 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人才, 完善选拔人才和重 用人才的制度, 建立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加 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工作作 风, 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建立 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监测专业技术队伍。 213 规范内部质量体系, 加强运行监督。 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 是监测管理的 核心。监测站应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质量保证 管理体系, 加强领导, 明确#岗位#, 制订严格的考 核、奖惩制度, 加强过程监督、过程控制, 实行考核持 证上岗, 抓好质量基础工作, 积极参加能力验证试 验, 认真组织内审和管理评审, 综合评价质量保证措 施, 及时跟踪新技术、新方法, 持续改进, 努力在环境 监测工作中体现科学性、公正性、及时性, 确保监测 数据准确、可靠。 214 加强外部监督考核,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为了避免制度成为“纸上谈兵”, 内部监督流于 形式, 环境监测系统应建立完整的外部监督机制。上 级站对下级站, 不定期突击检查, 抽查操作程序、交 接流程、质量记录、数据处理、监测、日常监督记 录等各个环节是否规范、全面、准确, 在此过程中若 查出重大质量事故或考核不合格, 则追究相关人员 ·54·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 年第 4 期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蒋燕敏 及领导的责任, 迫使监测站自加压力, 苦练内功, 不 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并起实质性的作用。 215 实行优化配置, 提高环境监测效能。 完善环境监测购置仪器的调研、审批手续, 严格 控制购置不适用的高档仪器装备, 避免仪器设备的 闲置; 加强基础建设, 为监测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环 保的工作环境; 增加人员培训、监测科研的投入; 合 理使用经费,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环境监测任务艰 巨, 人手不足, 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的优 势, 对监测工作的方针、任务、措施及办法, 要人人充 分议论, 群策群力, 切实可行, 坚持花费最少的人力、 物力, 得到最大的效益, 提高工作效能。 216 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监测信 息采集、整理、统计、传输和综合分析能力, 努力实现 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和监测技术信息的上网查询, 为环境管理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217 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 和水质自动监测站。 高效的污染监控技术和有效的分析预报是环境 保护的重要手段。现在所用的各种分析仪器和分析 手段大多是离线检测, 其所报结果都是静态的非直 接的现场数据, 不能瞬时准确反映生产实际和生命 环境的情景实况, 这样使环境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查 处。因此在环境监测中迫切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 术, 研究建立有效而实用的原位、实时、在线和高灵 敏度、高选择性的新型动态分析检测和多参数的检 测监视方法, 企业排污口安装这样的在线自动监测 仪器, 并按监测仪器的结果管理, 既科学又快捷方 便。 环境监测要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 点, 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使用生产工艺定型 化、分析方法标准化、监测技术规范化的手段, 生产 合格的监测数据。努力提高监测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水平, 对环境质量作出定 量的科学评价。不断提高监测科研水平和人员素质, 逐步建立、完善与环境管理相适应的监测技术规范、 标准方法和质量保证, 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 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3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311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环境 管理的基础。 随着我国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 化、科学化,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依 靠科学的、有权威的监测数据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 理, 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 312 环境监测是制定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 政策、法律、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 313 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作为执行环境保护法的技术仲裁, 为 环境管理决策、环境规划、排污收费、环境指标考核、 环境验收服务。具体表现在: 环保目标责任制考 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 污染限期治理验收、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 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状况公报、污染事故处理 及污染纠纷仲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估、环保产 品和环境标志的审定等方面, 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 测提供真实、有权威性的监测数据。 314 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监测要强化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为环境管 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的职能。一是要及时准确 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结合自然环境 和其他方面的情况, 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 发展变化规律, 定期写出环境状况报告。二是要查清 污染源, 了解排污动态。三是加强监测统计分析工 作, 揭示出各种环境问题的本质, 预测环境发展趋 势。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和基础手段, 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管 理工作的水平。随着我国加入W TO 五年保护期的 临近和国内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要抓住空前 机遇, 加快能力建设, 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跨越式发 展, 推进环境监测的现代化进程, 逐步建立与国际实 验室相接轨的内部管理体系, 提高监测数据处理能 力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 为依法行政和 监督管理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 ·64·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4 年第 4 期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蒋燕敏
/
本文档为【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