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2+心电图诊断指标

12+心电图诊断指标

2011-11-21 6页 doc 60KB 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1702

暂无简介

举报
12+心电图诊断指标心电图诊断指标 测量: 1. P-R间期: P波起点至QRS 波群的起点。 正常值:0.12~0.20s 2. QRS波群时限: QRS 波群起点至QRS 波群完了 正常值:≤0.11s 3. Q-T间期: Q波起点至T波完了 正常值:≤0.32~0.44s 4. Q-Tc间期: 用心率校正QT间期 正常值:<0.44s 5. 平均心电轴: 正常范围 -30°~+90° 左偏:-30°~-90° 右偏:-90°~+180° ...
12+心电图诊断指标
心电图诊断指标 测量: 1. P-R间期: P波起点至QRS 波群的起点。 正常值:0.12~0.20s 2. QRS波群时限: QRS 波群起点至QRS 波群完了 正常值:≤0.11s 3. Q-T间期: Q波起点至T波完了 正常值:≤0.32~0.44s 4. Q-Tc间期: 用心率校正QT间期 正常值:<0.44s 5. 平均心电轴: 正常范围 -30°~+90° 左偏:-30°~-90° 右偏:-90°~+180°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特征: P波:Ⅰ、Ⅱ、aVF、V5、直立, aVR必须倒置。 频率(成年人) 60~100bpm。 窦性心律不齐: P-P间距相差>0.12s。 窦性心动过速: 频率(成年人)100~150bpm。 窦性心动过缓: 频率(成年人)<60bpm。 窦性停搏: 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成倍数关系,伴有交界性或室性逸搏或 逸搏性心律。 窦房阻滞: Ⅱ°阻滞Ⅰ型(文氏型) :P-P间距逐渐缩短而后突然延长。(即渐短突长的规律) Ⅱ°阻滞Ⅱ型 :规律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长P-P间距,长P-P间距与正常P-P间距呈倍数关系。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1. 提前出现的房性Pˊ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 2. P′波之后可以现出三种形式: (1) 跟随一个正常的QRS波群。 (2) 跟随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极少数呈左束支阻滞图形,称为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3) 无QRS波群跟随,称为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3. Pˊ-R间期大于或等于0.12s。 4.大多伴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1. 心房率通常为100~150次/分;在发作初始,往往心房频率有一段逐渐加快的“温醒”过程。 2. Pˊ形态与窦性不同。 3. Pˊ-R间期可以正常或延长,房率过快时可以伴有文氏型或2:1房室传导。 心房扑动: 1.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规律的锯齿状或扑动状波(F波),方向、振幅一致,频率为250~350次/分,扑动波之间的等电位线消失,F波在Ⅱ、Ⅲ、aVF或V1导联最为明显,。 2. 房室传导以2:1~4:1为多见,传导比例不固定时,R-R间期不匀齐;如果传导比例固定,R-R间期匀齐。QRS波群正常。 心房颤动: 1.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各异,振幅不等,间期不匀的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2. R-R间期绝对不,QRS波群往往正常。当心室率大于100次/分,称快速性心房颤动。 3. 可以伴有ST-T改变。 4. 在使用洋地黄的情况下,当心室率变为整齐时,提示洋地黄中毒。 慢而匀齐: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提示洋地黄中毒。 快而匀齐:为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也提示洋地黄过量。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交界性期前收缩: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正常。 2. 可以出现逆行Pˊ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有三种表现: (1) 逆行Pˊ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前,Pˊ-R间期小于0.12s。 (2) QRS波群前后均无Pˊ波。 (3) 逆行Pˊ波出现于QRS波群之后,R-Pˊ间期小于0.20s。 3. 多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亦称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1. 心室率70~130次/分,多数在70~100次/分。 2.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 3. 可以出现逆传型Pˊ波(Pˊ波可以出现于QRS波群之前、之后或埋于其中)。 4. 当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时,心室激动便会出现时而受交界区控制,时而受窦房结控制的现象。 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 心室率快而规则,频率130~230次/分,QRS波群正常。 1. 逆Pˊ如埋于QRS波群之中,无法辨认。 Pˊ波若出现于QRS 波群之后,在Ⅱ、Ⅲ、aVF导联类似s波,在V1导联类似rˊ波。 2. R-Pˊ间期小于Pˊ-R间期,R-Pˊ间期小于70ms。 3. 发作特点为突发突止,通常由一个房性期前收缩所诱发,Pˊ-R间期明显延长。 房室交界性逸搏 1. 在一个较长间歇后延迟出现的正常QRS波群。 2. QRS波群前、后可见逆行性P'波。 3. 可见交界性逸搏与窦性搏动相互干扰现象。 房室交界性逸搏性心律 1. 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交界性逸搏,心室率慢而规律,频率为40~60次/分。 2. QRS波群正常。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1.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时限大于或等于0.12s。 2. 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3.往往伴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心室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以不匀齐; 2.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s; 3. 如能见到P波,但P波频率慢于QRS波群的频率,而且P-R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则明确诊断。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亦称加速性室性自搏性心律) 1.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多大于0.12s。 2. 心室率为60~100次/分,一般在70~80次/分。 3. 出现房室分离和室性融合波。 4. 当窦房结频率增速时,可消除异位心律。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1. 发作时出现一系列形态宽大且多形的QRS波群,每隔3~20个心搏,QRS波群围绕基线逐渐或突然扭转其主波方向。 2. 心动过速由RonT或RonU的室性期前收缩所诱发. 3. 心室率160~280次/分,(平均220次/分),R-R间期极不匀齐。 4. 心动过速可自行终止,也可以恶化为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匀齐而连续的粗大波动,频率为150~250次/分,无法辨认QRS波群。 心室颤动 呈混乱的波动,其形态及振幅均不规则,频率为250~500次/分,QRS-ST-T均消失。 室性逸搏 延迟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s。 室性逸搏性心律 1. 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室性逸搏,,频率20~40次/分,通常不十分规则。 2. 室性逸搏心律时可以见到窦性P波规律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P波与QRS 波群无传导关系。也可以无P波。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延长>0.20s。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莫氏Ⅰ型、文氏型)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落一次QRS波群,如此周而复始。 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 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传导关系,各自保持自己的频率,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2. 窄QRS波群为交界性逸搏性心律,频率为40~60bpm。 宽QRS波群为室性逸搏性心律,频率为20~40bpm。 束支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1. QRS波群时限≥0.12s。 2. V1或V2导联QRS波呈rsR′型或M型,其余以R波为主的导联S波增宽及切迹。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1. QRS波群时限≥0.12s。 2. V1或V2导联QRS波呈rS型或QS型,Ⅰ、aVL、V5、V6呈宽大R波,顶峰有切迹。 3. 伴ST-T改变。 左前分支阻滞 1. 电轴左偏≥-45°。 2. Ⅰ、aVL导联QRS波群呈qR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 左后分支阻滞 1. 电轴右偏+90°~+180°。 3. Ⅰ、aVL导联QRS波群呈rS型,Ⅱ、Ⅲ、aVF导联呈qR型。 预激综合征 1.P-R间期缩短<0.12s。 2. QRS增宽≥0.12s. 3. QRS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波) 4. P-J 间期正常 5. 可以伴有ST-TS改变。 房室肥大 右房肥大 1. P波尖耸,振幅≥0.25mV,表现在Ⅱ、Ⅲ、aVF导联。 2. 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 左房肥大 1. P波增宽,时限≥0.12s,呈双峰型,峰距≥0.04s,表现在Ⅰ、Ⅱ、aVL导联。 2. V1导联P波呈正负双相,Ptf≤-0.04mm.s 。 左室肥大 1. RV5或RV6>2.5 mV 男性RV5+SV1>4.0 mV, 女性RV5+SV1>3.5 mV。 2. 可以伴有电轴左偏。 3. 以R波为主的导联伴有ST-T改变,称为左室肥大伴ST-T改变。 右室肥大 1. V1导联R/S≥1, V5导联R/S≤1, aVR导联R/q 或R/S≥1。 2. RV1+SV5>1.0 mV (重症>1.2 mV),aVR导联R>0.5 mV。 3. 电轴右偏≥+90°。 4. 伴有ST-T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VI~V3 导联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V3~V5 导联 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V5~V6 导联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V5~V6 导联 + Ⅰ、aVL导联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Ⅱ、Ⅲ、aVF导联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V7~V9 导联, V1出现R波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高血钾 血钾浓度>5.5mmol/L QT间期缩短T波尖耸(基底部窄)。 血钾浓度>6.5mmol/L QRS波群增宽,P-R间期及Q-T间期延长。 血钾浓度>6.5mmol/L QRS波群增宽,P-R间期及Q-T间期延长。 血钾浓度>7.0mmol/L 加剧QRS波群增宽,P-R间期及Q-T间期延长,P波振幅降低或消失。 更严重者可以发生室速、室扑、室颤→心脏停搏。 低血钾 ST段降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明显增高,表现为Q-Tu间期延长。 药物影响 洋地黄效应 1. ST段下垂型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ST-T呈“鱼钩状”。 2. QT间期缩短。 PAGE 6
/
本文档为【12+心电图诊断指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