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_内经_理论指导内科杂症治疗举隅

_内经_理论指导内科杂症治疗举隅

2011-11-14 2页 pdf 110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39828

暂无简介

举报
_内经_理论指导内科杂症治疗举隅 2011年第 24卷第 4期 Gansu Journal of TCM,2011 Vol.24 No.4 《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更是一部 治病的法书[1]。作为汉代以前临床医疗实践理论的汇编, 所涉及的病证有180多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 其中以病证为名的篇章就有40多篇,不仅详述病证的临床 症状,分析病因病机,而且立法则,示方药,并对预后指明方 向,是后世中医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 的实践价值。现结合临床就运用《内经》经典原理辨治内科 杂症的体会作一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_内经_理论指导内科杂症治疗举隅
2011年第 24卷第 4期 Gansu Journal of TCM,2011 Vol.24 No.4 《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更是一部 治病的法[1]。作为汉代以前临床医疗实践理论的汇编, 所涉及的病证有180多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 其中以病证为名的篇章就有40多篇,不仅详述病证的临床 症状,分析病因病机,而且立法则,示方药,并对预后指明方 向,是后世中医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 的实践价值。现结合临床就运用《内经》经典原理辨治内科 杂症的体会作一探讨,以就正于同道。 1 温肾排石法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症 案 患者,女,45岁,2009年11月4日初诊。12天前 因左侧腰腹突发绞痛6小时来我院肾病内科就诊,经肾脏 彩超和双肾及输尿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左侧输尿管末端结 石。B超示:左侧输尿管末端膀胱入口处可见0.4cm的强回 声团,后伴声影;右肾多发性结石(最大0.4cm)。造影提示: 左侧肾盂膨大,输尿管起始段迂曲。住院经西医常规治疗 12天,左侧腰腹绞痛仍时有发作,复查B超提示结石仍在。 现因天气骤然变冷,凌晨5时突然发病。中医会诊:症见左 侧腰腹绞痛不已,面色白光白,形体瘦小;平素畏寒肢冷,腰 部发凉,遇寒则腰部时痛,小便清长,夜尿偏多,舌质淡胖苔 白厚,尺脉沉而无力。注射黄体酮、654-Ⅱ等西药多日,自感 口眼干燥,视物模糊。辨证为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投温肾排 石中药内服,并建议停用西药。处方:黄芪30g,人参15g, 补骨脂15g,仙茅10g,淫羊藿10g,桂枝15g,木香9g,小 茴香15g,乌药10g,金钱草30g,海金砂20g,大黄8g,冬 葵子15g,王不留行15g,葶苈子15g,大枣6枚,白芍30g, 益母草30g,川牛膝15g,炙甘草6g。1剂/d,水煎分早、 中、晚服用,并嘱其多饮水,将每次尿液过滤观察结石排出 情况。4剂后复诊,自诉服药2剂时,腰腹疼痛消失,并先后 在尿液中发现数个直径为0.4cm大小的黑色结石。7剂后 再诊,精神良好,畏寒肢冷症状消失,腰腹疼痛未发作,舌淡 红苔薄白,尺脉有力,复查彩超所示双肾及输尿管未见结 石,临床痊愈。拟右归饮加黄芪、人参再服7剂善后。随访1 年,未复发。 按 肾、输尿管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多以清热利 湿、行气化瘀通淋为法。在治疗中发现,中药排石,不能一味 的清利攻伐,应根据辨证加以补气、滋阴,甚则单用补益剂 排石[2]。这是由于肾结石的形成与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气 化失司有关。阳虚阴盛,气化无力,代谢失常,饮凝不化,久 积成石[3]。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阳化气,阴 成形……寒气生浊,热气生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指 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主水, 司气化,所谓“气化”是指肾气对膀胱所藏津液具有蒸化、升 清降浊、输布、形成尿液的功能,故谓“气化则能出焉”。明· 张介宾注解“津液之入者为水,水之化者由气,有化而入,而 后有出,是谓气化则能出焉”则更为精确。临证中也发现,肾 及输尿管结石症患者,一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湿热的 淋证现不明显[4],而是常因受寒或劳累致腰腹疼痛突然 发作不能缓解前来就诊。此类病人平素多伴有形寒肢冷,腰 部发凉,腰腿酸痛,小便清长,舌质淡嫩或胖大兼有齿龈,舌 苔多白,尺脉沉迟无力等肾阳不足的症状。依据《内经》“气 化则能出焉”的理论,在行气化瘀通淋排石的同时,温补肾 气则能增强肾阳的气化功能,有利于促进排石。 2 补气升阳法治疗眩晕病 案 某女,49岁,2010年4月19日初诊。头晕头痛反 复发作2年余,伴耳鸣、眼花、恶心欲呕、神疲倦怠、健忘等 症。头晕头痛以晨起为重,常感头部沉重不支,经常出现一 过性走路不稳。诸症遇劳加重,休息后缓解,平素月经量多, 近2年来,经期紊乱,先后不定。自服贞芪扶正冲剂、归脾丸、 复方阿胶浆等补气养血药效果不明显。平素血压正常,多种 理化检查均排除器质性病变。舌质淡嫩,舌体颤动,舌苔白 微腻,脉沉细弱,两寸不及。诊断为上气不足之眩晕,治当补 气升阳,健脾养血,投东垣益气聪明汤加味:黄芪45g,人参 15g,升麻6g,葛根15g,蔓荆子15g,白芍15g,黄柏6g, 柴胡6g,当归15g,川芎10g,桂枝 12 g,半夏 12 g,生姜 6g,茯苓15g,白术15g,大枣6枚,甘草6g。1剂/d,水煎 分早、中、晚服用。服药4剂,诸症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转 薄白,脉较前有力。原方续服6剂,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 眩晕至今未再发作。 按 因气虚清阳不升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称为 上气不足症,是与中气不足、下气不足相对而言的气虚的一 种表现[5-6]。运用《内经》“上气不足”原理,采用具有补气升 阳作用的益气聪明汤,随症加减治疗,每获良效。《灵枢·口 问》篇指出:“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 苦倾,目为之眩。”上气不足,则脑髓空虚,不养耳目,故见头 《内经》理论指导内科杂症治疗举隅 王 斌 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摘 要 《内经》中所阐述的诊疗学理论十分丰富,运用《内经》经典理论指导实践,能明确临证思路和方法,可显 著提高中医治疗内科杂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内经》;内科杂症;中医治疗学;输卵管结石症;眩晕病;痤疮;便秘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 6852( 2011) 04- 0057- 02 !!!!!!!!"! "!!!!!!!!"! " ·经验交流· 57 2011年第 24卷第 4期 Gansu Journal of TCM,2011 Vol.24 No.4 晕、耳鸣、头部沉重不支、目眩诸症。《东垣试效方》所载益气 聪明汤由黄芪、人参、甘草、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 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聪明智慧之功,用于治疗久病或因克 伐,脾胃虚弱,气虚鼓动无力而导致的气血不能充养脑窍的 头晕头重、耳鸣、目眩、健忘、神疲倦怠等上气不足症状。明· 薛己在《内科摘要》中指出:“此药能令广大聪明”,清·费伯 雄著《医方论》言:“此方重脾胃而兼治肝肾,立意最精”。据 文献报道,益气聪明汤在消除疲乏、眩晕,改善睡眠,提高记 忆力和视力,增加脑血流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7]。 3 清解肺胃、辛散开闭法治疗痤疮 案 某女,24岁,2010年10月11日初诊。面部丘疹暗 疮反复发作4年余。面额、两颊、下颌、胸背散在米粒大红色 丘疹,偶见脓疱,间杂黑头粉刺,面部色素沉着,大便每4日 排解1次,黏滞不爽,舌尖部红起芒刺,苔白腻,脉右寸关浮 弦有力。证属肺胃湿热毒蕴结,宜清解肺胃,佐以辛散开闭 散结。处方:桑白皮10g,枇把叶15g,蒲公英20g,败酱草 30g,紫花地丁15g,黄芩10g,生薏苡仁30g,麻黄6g,生 石膏30g,皂角刺15g,白芥子12g,僵蚕12g,大黄6g,莪 术10g,甘草6g。1剂/d,水煎分早、中、晚服用。服药7剂 后,丘疹开始部分消退,排便通畅,每1~2天1次。再服上方 7剂,皮疹基本消退,未起新疹,色素沉着变淡。随访3月未 复发,临床治愈。 按 痤疮多发于男女青春期,面部前额、两颊、鼻梁T 界及口鼻三角区为常发部位,胸背、颈部也可出现。以丘疹、 脓疱、结节有时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为特征,久治不愈形 成硬结样暗疮,病变部位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瘢痕。《素 问·生气通天论篇》有“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的论 述,阐明了粉刺、痤疮产生的病因病机。劳作时阳气动而疏 泄,腠理开张,易出汗。若遇冷风、湿气侵袭,则阳气粹然凝 滞,腠理闭合,汗泄不畅,结于肌腠,而导致粉刺、痤疮、汗 疹、疖肿之类皮肤病。正如宋·王冰注说:“阳气发泄,寒水制 之,热悱内郁,郁于皮里,甚为痤疖,微作疿疮。”明·张介宾 进一步注解为“形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 即粉刺也。惹郁而稍大,乃成小疖,是名曰痤。”说明汗出当 风,毛孔闭塞,肺胃阳热不得宣泄是形成痤疮的主要病理基 础,文献报道肺经风热型约占70%[8]。根据《内经》粉刺、痤 疮发病原理,临证时以清解肺胃为主,辅以辛散开闭散结之 法,方选枇杷清肺饮[9]、五味消毒饮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 疗,辄获良效。 4 疏泄肝胆法治疗肝胆气滞型妇女习惯性便秘 案 某女,28岁,2010年4月2日初诊。大便秘结10 余年。常4~5日不便,便质硬,每次排便异常艰难,自服多种 排便药疗效均不稳定,近日因排便用力努挣导致肛裂而 就诊,伴心烦易怒、口苦,舌前部质红并有轻度裂纹,苔薄 白,脉左关弦实有力。辨证属肝胆气滞,疏泄失常,胃肠之气 郁滞不降,血虚肠燥之证,拟小柴胡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 柴胡24g,黄芩12g,半夏12g,当归25g,白芍25g,生地 黄15g,玄参30g,麦门冬15g,厚朴10g,枳实10g,大黄 (后下)6g,郁李仁15g,益母草30g,莪术12g,桃仁10g, 炙甘草6g。1剂/d,水煎分2次服用,共7剂。服药2剂后, 排便质软通畅。二诊时大便每日1次,伴随症状消失,舌体 裂纹消失,舌质仍红,左关脉稍弦,生地黄加至25g,继服7 剂。三诊去大黄再服7剂,大便保持通常,1~2天排便1次, 质软,肛裂愈合。随访6个月未发作。 按 肝胆气滞型习惯性便秘属气秘范畴,临床较为常 见。此型便秘以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排便时间延长为主 症,常常伴有胸胁胀满、心烦喜呕、口苦、舌苔白、脉弦等肝 胆气滞的临床表现,且病史较长,常规治法难以见效。《素 问·五脏别论篇》指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肛门的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 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魄门与五脏之 间关系密切,魄门的启闭需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 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其常 度,可见,肝气的疏泄条达是人体正常排便的重要前提之 一。另外,《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胸胁鞕满,不大便而 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 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肝胆主气机疏泄,妇人常因邪郁少 阳或情志不遂,致肝胆气滞,枢纽不利,疏泄失常,阳明胃肠 腑气失降而导致便秘[10]。运用《内经》原理,以疏泄肝胆,降 胃肠腑气之法,遵《伤寒论》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达到疏泄 肝胆气机,运转枢纽,通达内外,条达上下,通降胃肠腑气而 治疗便秘的目标[11]。 《内经》所蕴藏的诊疗学理论十分丰富[1]。例如依据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采用补气、温阳、散寒之 法,辨证治疗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如水及鼻涕、痰液、脓液、 带下清稀等病症;依据“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确立治疗妊 娠病证的原则为“有邪可以攻邪,对孕妇及胎儿无损。衰其 大半而止,过者死”;依据“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原 理,用温补肾阳之法治疗阳气不足的精神倦怠、筋脉拘挛。 此类例证不胜枚举。可见,运用《内经》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可 显著提高中医辨治内科杂症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庆其.内经选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 [2] 周文德,温建余.补肾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 42例[J].云南中 医中药杂志,2007,28( 10):26. [3] 李均展,李刚.尿石病证举隅[J].中医药学报,2009,37( 6): 78- 79. [4] 陈治国.温阳通利治疗泌尿系结石 31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08,43( 3):159. [5] 胡玉灵,徐秀芝.浅谈上气不足症之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 1):55- 56. [6] 陈慧娲.陈宝贵治疗眩晕的经验[J].河北中医,2010,32(10): 1445- 1446. [7] 高小刚,刘菁.益气聪明汤化裁治疗老年期自觉衰老症疗效 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 4):60. [8] 崔蕊.痤疮治验举隅[J].吉林中医药,2010,30( 7):618. [9] 马友.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 1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 18( 7):31. [10]裴永清.伤寒论临床应用五十论:增订本[M].北京:学苑出版 社,2005:113- 114. [11]袁晓琳,马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妇女习惯性便秘[J].时珍 国医国药,2007,18( 3):675. 收稿日期:2010- 12- 02 作者简介:王斌( 1966—),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杂症的治疗。 58
/
本文档为【_内经_理论指导内科杂症治疗举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