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2011-10-31 28页 pdf 193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8541

暂无简介

举报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第三章已经介绍,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特征方 程根的性质唯一确定。对于三阶以下系统,解出特征根就能判 断系统是否稳定。三阶以上的高阶系统,求解特征根通常都很 困难,前面介绍了两种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基于特征方程 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劳斯判据和根轨迹法。 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简称奈氏判据)是判断 系统稳定性的又一重要方法。它是将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与复变函数 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 零、极点数目联系起来的一种判据。奈氏判据是一种图解法, 它依据的是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由于系统的...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1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第三章已经介绍,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特征方 程根的性质唯一确定。对于三阶以下系统,解出特征根就能判 断系统是否稳定。三阶以上的高阶系统,求解特征根通常都很 困难,前面介绍了两种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基于特征方程 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劳斯判据和根轨迹法。 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判据(简称奈氏判据)是判断 系统稳定性的又一重要方法。它是将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与复变函数 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 零、极点数目联系起来的一种判据。奈氏判据是一种图解法, 它依据的是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由于系统的开环特性可用解 析法或实验法获得,因此,应用奈氏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兼 有方便和实用的优点。奈氏判据还有助于建立相对稳定性的概 念。 )()( ωω jHjG )()(1)( sHsGsF += 2 一、幅角定理 幅角定理又称映射定理,它是建立在复变函数理论基础上的。由于奈氏判 据是以幅角定理为依据的,因此有必要先简要地介绍幅角定理。 设有一复变函数 (5-105) 称之为辅助函数,其中 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sHsGsF += )()( sHsG 通常可写成如下形式 (5-106) 式中 是系统的开环极点,将式(5-106)代入式(5-105)得 (5-107) 比较式(5—107)和式(5—106)可知, )())(( )()( 21 01 1 1 n m m m m pspsps bsbsbsbsHsG −……−− ++……++= − − )())(( )())(( )( 21 21 n n pspsps zszszsksF −……−− −……−−= )(sF ),,2,1( niZ i ……= 0)()(1 =+ sHsG )(sF 辅助函数 的零点 即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即系统特征 方程 的根。因此,如果辅助函数 的零点都具有负的实部,即 都位于S平面左半部,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便不稳定。 3 )(sF(一)S平面与 平面的映射关系 假设复变函数 为单值,且除了S平面上有限的奇点外,处处都为连续的正则 函数,也就是说 在S平面上除奇点外处处解析, 那么,对于S平面上的每一个解析 点,在 平面上必有一点(称为映射点)与之对应。 例如,当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其辅助函数是 除奇点 和 外,在S平面上任取一点,如 则 ) (s F ) (s F )1( 1)()( += sssHsG )1( 1)()(1)( 2 + ++=+= ss sssHsGsF 0=′s 1−=′′s )(sF 211 js += 15.095.0 )121)(21( 1)21()21()( 2 1 jjj jjsF −=+++ ++++= 4 如图5—37所示,在 平面上有点 与S平面上的点 对应, 就叫做 在 平面上的映射点。 )(sF 15.095.0)( 1 jsF −= 211 js +=)( 1sF 1s )( sF ωj 2j 1s 's 0 σ1− ''s 1 [ ]S mI 0 eR )( 1sF ( )[ ]SF 15.0− 95.0 图5-37 S平面上的点在F(S)平面上的映射 5 如图5—38所示,如果解析点 在S平面上沿封闭曲线 ( 不经过 的奇 点)按顺时针方向连续变化一周,那么辅助函数 在 平面上的映射也是一条封 闭曲线 ,但其变化方向可以是顺时针的,也可以是逆时针的,这要依据辅助函 数 的性质而定。 1s )(sF FΓ sΓ sΓ )(sF )(sF )(sF ωj [ ]S σ 1P2P 1S 2S 3S 3P 1Z 2Z 3Z 0 )(a mI [ ])(SF eR )( 1SF )( 2SF )( 3SF 0 图5-38 S平面到F(s)平面的映射 )(b sΓ FΓ 6 (二)幅角定理(映射定理) 设 在S平面上,除有限个奇点外,为单值的连续正则函数,若在S平面上任 选一封闭曲线Γs,并使Γs不通过 的奇点,则S平面上的封闭曲线Γs 映射到F(s) 平面上也是一条封闭曲线ΓF。当解析点s按顺时针方向沿Γs 变化一周时,则在 平面上, ΓF曲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周数N(每旋转2π弧度为一周),或 ΓF按逆 时针方向包围 F(s)平面原点的次数,等于封闭曲线Γs内包含F(s) 的极点数P与零点 数Z之差。即 N=P-Z (5-108) 式中,若N>0,则ΓF按逆时针方向绕F(s)平面坐标原点N周;若N<0,则ΓF按顺时针 绕 F(s)平面坐标原点N周;且若 N=0,则ΓF不包围F(s)平面坐标原点。 在图5—38中,在S平面上有三个极点P1、P2 、P3和三个零点Z1、Z2、Z3 。被Γs 曲线包围的零点有Z1、Z2两个,即Z=2,包围的极点只有P2 ,即P=1,由式 (5-108)得 N=P-Z=1-2=-1 说明Γs 映射到 F(s)平面上的封闭曲线ΓF顺时针绕F(s)平面原点一周。 由幅角定理,我们可以确定辅助函数 被封闭曲线Γs 所包围的极点数P与零 点数 Z的差值P-Z。 )(sF )(sF )(sF )(sF 7 前面已经指出, 的极点数等于开环传递函数 的极点数,因此 当从 平面上确定了封闭曲线ΓF 的旋转周数N以后,则在 S 平面上封闭 曲线Γs 包含的零点数Z(即系统的闭环极点数)便可简单地由下式计算出来 Z=P-N (5-109) 封闭曲线Γs和ΓF的形状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不影响上述结论。 关于幅角定理的数学证明请读者参考有关书籍,这里仅从几何图形上简 单说明。 设有辅助函数为 (5-110) 其零、极点在S平面上的分布如图 5—39 所示,在 S平面上作一封闭曲线Γs , Γs不通过上述零、极点,在封闭曲线Γs上任取一点 , 其对应的辅助函数 的幅角应为 (5-111) ))()(( ))()(( )( 321 321 pspsps zszszssF −−− −−−= )(sF )()( sHsG )(sF 1S ( 1sF ∑ ∑ = = −∠−−∠=∠ 3 1 3 1 111 )()()( j i ij pszssF ) 8 当解析点s1沿封闭曲线Γs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再回到 s1 点,从图中可以发现, 所有位于封闭曲线Γs 外面的辅助函数的零、极点指向s1 的向量转过的角度都为0,而位 于封闭曲线Γs 内的辅助函数的零、极点指向s1 的向量都按顺时针方向转过2弧度(一 周)。这样,对图5—39(a),Z=1,P=0, ,即N=-1, 绕 平面原点 顺时针旋转一周;对图5—39(b),Z=0,P=1, ,即N=1, 绕 平面原 点逆时针旋转一周;对图5—39(c),Z=1,P=1, ,即N=0, 不包围 平 面原点。将上述分析推广到一般情况则有 (5-112) 由此得到幅角定理达式为 N=P-Z (5-113) π2)( 1 =∠ sF )(sFπ2)( 1 −=∠ sF )( 1sF )(sF )(sF )( 1sF0)( 1 =∠ sF NZPsF ππ 2)(2)( =−=∠ )( 1sF 图 5-39 π2)(101)( 1 −=∠−=== SFNPZa 、、、 mI ( )[ ]sF eR )( 1sF 1−=NΓF 1Z ωj 1p 11 PS − 2p 11 zs − 21 ps −31 ps − 3p3z 31 zs − 1s 2z 21 zs − 0 Γ s σ 9 σ [ ]Sωj1S 1Z 1P 0 2Z 2P3 P 3Z sΓ 0 )( 1SF Im [ ])(SF Re 1=N FΓ π2)(110)( 1 =∠=== SFNPZb 、、、图 5-39 0 Im [ ])(SF )( 1SF Re 0=N FΓ 3Z 3P 2P 1S 2Z 0 1P [ ]S ωj σ sΓ 0)(011)( 1 =∠=== SFNPZc 、、、图 5-39 二、基于辅助函数 的奈氏判据 为了分析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只须判断是否存在S平面右半部的闭环极 点。为此,在S平面上作一条完整的封闭曲线Γs,使它包围S平面右半部且按顺时 针环绕。如图5—40所示,该曲线包括S平面的整个虚轴(由 到 ) 及右半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无穷大的半圆弧组成的封闭轨迹。这一封闭 无穷大半圆称作奈氏轨迹。显然,由奈氏轨迹包围的极点数P和零点数Z,就是F(s) 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极点数和零点数。 )(sF −∞=ω +∞=ω +∞=ω −∞=ω ∞→R ωj σ [ ]S 图5-40 Nyquist轨迹 前面已经指出,辅助函数 的极点等于系统的 开环极点, 的零点等于系统的闭环极点。因此, 如果奈氏轨迹中包围 的零点数Z=0,系统是稳定 的,此时由 映射到 平面上的封闭曲线ΓF 逆时 针绕坐标原点的周数应为 N=P (5-114) 由此得到应用幅角定理分析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如 下: )(sF )(sF )(sF )(sF Γs )(sF 若辅助函数 的解析点s沿奈氏轨迹 Γs 按顺时针连续环绕一周,它在 平面上的映射ΓF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其原点 P周,则系统是稳定的,否则是不稳定的。 )(sF)(sF )(sF 通常情况下,开环系统是稳定的,即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P=0。此时系统稳 定的充分条件是不包围 平面坐标原点,即 N=0。 )()( sHsG三、基于开环传递函数 的奈氏判据 用辅助函数 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仍然不大方便,实际 上,开环传递函数与辅助函数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即 (5-115) 上式意味着将 平面的纵轴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后构成的平面即为 GH平面(如 图5-41)。 平面的坐标原点是GH 平面的 点。因此, ΓF绕 平面 原点的周数等效于 绕GH平面 点的周数。 )()(1)( sHsGsF += 1)()()( −= sFsHsG )(sF)1( οj,− GHΓ )1( οj,− )(sF (-1, j0) 0 0 )(sF [GH][F] 1 图5-41 12 由分析,得到基于开环传递函数 的 奈氏判据如下: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奈氏轨迹映 射在GH平面上的封闭曲线 逆时针包围 点 P周,其中P为开环传递函数 在S平面右半 部的极点数。 当 在S平面右半部没有极点时,即 P=0,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在GH平 面上不包围 点。 )()( sHsG )1( οj,− )1( οj,− )()( sHsG GHΓ )()( sHsG GHΓ 四、基于开环频率特性 的奈氏判据 (一) 与 之间的关系 前面曾经指出,频率特性是 特定情况下的传递函数。下面分两种情 况来研究 与 之间的关系。 1、当 在S平面虚轴上(包括原点)无极点时,奈氏轨迹可分成三个部分 如图5—42所示,(1) ,s沿负虚轴变化;(2) ,s沿 正虚轴变化;(3) ,s沿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无穷大的右半圆 弧变化,其中 ,对应 由 顺时针绕。 )()( sHsG )()( ωω jHjG )()( ωω jHjG )()( sHsG ωjs = )()( ωω jHjG )()( sHsG 0≤<∞− ω +∞<≤ω0 φj R s −∞→= Relimπφ = ω −∞→∞+ −∞=ω +∞=ω [ ]S ∞→F )1( )2( )3( ωj σ 图5-42 Nyquist轨迹 Γs (1)当s在S平面负虚轴上变化时, , )()()()( )()()()( ωω ω ωω ωω jHjGj js ejHjG jHjGsHsG ∠− −= = −−= ωjs −= (5-117) 在[GH]平面上的映射如图5—43中曲线(1)。 14 [ ]GH mI eR )2( 0 )1( )3( −∞= +∞= ω ω 0=ω K mnb >)( GHΓ mI [ ]GH eR )2( 0 )1( )3( −∞= +∞= ω ω 0=ω Kk mna =)( GHΓ 图5-43 Γs在GH平面上的映射 (2)当s在S平面正虚轴上变化时, )()()()( )()()()( ωω ω ωω ωω jHjGj js ejHjG jHjGsHsG ∠ = = = ωjs = 如图5-43中的曲线(2),这正是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由于正负虚轴在S平面 上以实轴为对称,它们在GH平面上的映射曲线(1)、(2)两部分也对称于实 轴。 当Γs过平面原点时, ,它在GH平面上的映射为 (5-118) 即S平面的原点在GH平面上的映射为常数K(K为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3)当s在Γs的第三部分上的变化时, , 当n=m时, οjs = KjHjGsHsG js === )()()()( οοο φj R s −∞→= Relim φ φ φ )( Relim01 1 1 01 1 1 Relim )1lim( )()( mnj mn n m R s n n n n m m m m s e Ra b asasasa bsbsbsbsHsG j R j R − −∞→ = − − − − = ⋅= ++……++ ++……++= − ∞→ − ∞→ k a bsHsG n m s j R ==− ∞→= φRelim)()( 奈氏轨迹的第三部分(无穷大半圆弧)在GH平面上的映射为常数K, 如图5—43(a)所示。 当n>m时, (5-121) Γs的第三部分在GH平面上的映射是它的坐标原点(图5—43(b))。 奈氏轨迹Γs 在GH平面上的映射称为奈奎斯特曲线或奈氏曲线。 φοφ )(Relim)()( mnjs esHsG j R − = ⋅=−∞→ (5-120) (5-119) 16 2、当 在S平面的虚轴上(包括原点)有极点时,由于奈氏轨迹不 能经过开环极点,Γs必须避开虚轴上的所有开环极点。增加第4部分曲线,如图 5-44所示。其中(1)(2)和(3)部分的定义与图5—42相同. )()( sHsG 第(4)部分的定义是: 表明s沿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无穷小的右半圆弧上逆时针变化( )。 这样, Γs 既绕过了 原点上的极点, 又包围了整个右半S平面,如果在 虚轴上还有其它极点,亦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Γs 绕过这些虚轴上的极点。 θj r res 0 lim→= )22( πθπ ≤≤− +− →οοω由 )()( sHsG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5-122) 其中v称为无差度,即系统中含积分环节的个数或位于原点的开环点数。当 时, )())(( )())(( )()( 21 21 vn v m pspspss zszszsk sHsG −−……−− −……−−= θj r res 0 lim→= θθ θ θ jvjv vr ren v m res ee r K pspspss zszszsk sHsG j r j r −− → = ∞== −……−− −……−−= → → 0 lim21 21 lim lim )())(( )())(( )()( 0 0 (5-123) 17 式(5-123)表明, Γs 的第(4)部分无穷小半圆弧在 GH平面上的映射为顺时针旋 转的无穷大圆弧,旋转的弧度为 弧度。图5—45(a)、(b)分别表示当 v=1 和v=2时系统的奈氏曲线,其中虚线部分是Γs 的无穷小半圆弧在GH平面上的映射。 νπ mI−= 0ω +=0ω 0 −∞= +∞= ω ω ∞→R 0=ω 1=v eR )(a [ ]GH ωj +∞=ω +=0ω −=0ω 0 −∞=ω )1( )2( ∞→R )3( )4( 0→r σ [ ]S Γs −= 0ω += 0ω 1− 0 ∞→R +∞= −∞= ω ω 0=ω [ ]GH 2=v eR )(b mI 图5-44 虚轴上有开环极点 时的奈氏轨迹 图5-45 时的奈氏曲线0≠v 18 (二) 基于 的奈氏判据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奈氏曲线 实际上是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极 坐标图的扩展。当已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 后,根 据它的极坐标图和系统的性质(是否含有积分环节、开环传递函数 中分子分母的最高阶次等) 便可方便地在 GH平面上绘制出奈氏曲 线 。由此我们得到基于开环频率特性的奈氏判据如下: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GH 平面上的开环频率特性 当 时,按逆时针方向包围 点P 周。 当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P=0时,即当开环传递函数 的全部极点均位于S平面左半部(包括原点和虚轴)时,闭环系统 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奈氏曲线 不包围GH平面的 点。 )()( ωω jHjG )()( ωω jHjG )()( ωω jHjG ∞+∞− 变化到由ω GHΓ GHΓ ),1( οj− ),1( οj− GHΓ 19 应用奈氏判据分析系统稳定性时,可能会遇到下列三种情况: (i) 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的全部极点都位于S平面左半部时 (P=0),如果系统的奈氏曲线 不包围GH平面的 点(N=0),则 闭环系统是稳定的(z=p-N=0),否则是不稳定的; (ii)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有p个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极点时,如果系统 的奈氏曲线 逆时针包围 点的周数等于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 极点数(N=P),则闭环系统是稳定的(Z=P-N=0),否则是不稳定的; (iii) 如果系统的奈氏曲线 顺时针包围 点(N>0),则闭环系统不稳定 (Z=P-N>0)。 综上,奈氏曲线 是否包围GH平面的 点是判别系统是否稳 定的重要依据(当然还须考虑是否存在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和曲线 包围 点的方向)。当 曲线恰好通过GH平面的 点(注意不 是包围),此时如果系统无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则系统处于临界 稳定状态。 ),1( οj− ),1( οj− )()( sHsG )()( sHsG GHΓ GHΓ GHΓ GHΓ GHΓ GHΓ ),1( οj−),1( οj− ),1( οj− ),1( οj− 20 五、奈氏判据的应用 例5—6 试用奈氏判据分析例5—1系统的稳定性。 解 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对应的频率特性是 当 时系统的奈氏曲线如图 5-46所示。该系统的两个开 环极点 和 均在S平面左半部,即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P=0,由 图5-46可知,系统的奈氏曲线 不包围 点(N=0),根据奈氏 判据,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闭环极点数 Z=P-N=0,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 )( )1)(1( )()( 21 21 TT sTsT KsHsG >++= )1)(1( )()( 21 ++ = ωωωω jTjT KjHjG ∞−由ω ∞+变至 1 1 T − 2 1 T − GHΓ ),1( οj− 确定幅相曲线起点和终点,正确作出幅相曲线对于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很重 要。 21 上述结论可从图 5—47所示的根轨迹图得到证明,从图5—47可知,无论K 为何值根轨迹都在S平面左半部,系统总是稳定的。 )0(1 =KP2)0( PK = ∞→K 2 1 T − 1 1 T − ωj [ ]S 0 σ ∞→K +∞= −∞= ω ω 1− 0 K 0=ω eR mI [ ]GH 图5-46 例5-6奈氏曲线 图5-47 例5-6根轨迹图 22 例5—7 试用奈氏判据分析例5—3系统的稳定性。 解 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对应的频率特性是 当 时,系统的奈氏曲线如图 5—48所示。由于系统含有 一个积分环节(v=1),当 对应奈氏曲线为顺时针环绕坐标 原点的无穷大半圆(图5—48中虚线所示)。 )10( )12( )()( 22 <<++= ζζ TssTs K sHsG v )21( )()( 22 ωζωωωω TjTj K jHjG v +−= ∞−由ω ∞+变至 时,至由 +− 00ω 23 开环传递函数无右半S平面的极点,即P=0,系统是否稳定取决于奈氏曲线与负实 轴的交点坐标值 的大小,当 时, 不包围 点,即N=0 图5-48(a),系统是稳定的;当 时,奈氏曲线 顺时针包围 点 两周,即 ,图5-48(b),系统不稳定。 ζ2 TKv− 1 2 >ζ TK v ),1( οj−1 2 <ζ TK v ),1( οj−GHΓ GHΓ 2−=N 0 −∞= +∞= ω ωξ2 TKV −= 0ω += 0ω eR [ ]GHm I 01 2 )( =< NTKa V 时ξ 1− 1− −∞= +∞= ω ωξ2 TKV −= 0ω += 0ω eR [ ]GHm I 21 2 )( −=> NTKb V 时ζ 0 图5-48 例5-7奈氏曲线 24 例5—8已知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用奈氏判据分析当 时系统的稳定性。 解 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是 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是 τ=< TTT 、、 )1( )1()()( 2 ωω τωωω jT jKjHjG +− += 222 22 1 1)()( ωω ωτωω T KjHjG + += τωωωω arctgarctgTjHjG +−−=∠ 0180)()( 当 时, , 当ω由0变至+∞时, 由∞ 变至0, 由-180o在第III象限内变化为-180o,其对应的奈氏曲线如 图5-50(a)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的顺时针旋转的无穷大圆弧是开环零重极点在 GH 平面上的映射。由于奈氏曲线左端无穷远处是开口的,它没有包围 点(N=0),系统无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P=0),由奈氏判据知,当 时,该系统是稳定的。 τωω arctgarctgT < )()( ωω jHjG )()( ωω jHjG∠ ),1( οj− τT τωω arctgarctgT > ω ∞+ )()( ωω jHjG ∞ 0180)()( −∠ 由ωω jHjG ),1( οj− τ>T τ>T (c)当 时, ,当 由0变至 时, 由 变至0, 在第II象限内变化后再次变为-1800,其 对应的奈氏曲线如图5-50(c)所示。由于奈氏曲线左端是封口的,它顺时针 包围了 点两周(N=2),由奈氏判据知,当 时,该系统是不稳定 的。当 时,系统的根轨迹如图5—51(c)所示。由于有两条根轨迹全 部位于S平面右半部,无论K为何值,该系统都是不稳定的。 26 )(a 图5-50 例5-8系统的奈氏曲线 + − = = 0 0 ω ω mI eR [ ]GH τT )(c −∞=ω +∞=ω 2 1 P P 临界稳定)(τ=T )(b 0 ωj [ ]S σ 图5-51 例5-8系统的根轨迹图 0 2 1 P P3P T 1− τ 1− ωj [ ]S σ 稳定)(τT )(c [ ]S 27 根据对数频率特性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考虑s平面上单位圆与对数坐标平面的关系: s平面上的单位圆 0dB线 0dB线以下单位圆内 0dB线以上单位圆外 -π线负实轴 由上至下穿越-π线(负穿 越) 顺时针绕 点)0,1( j− 逆时针绕 点)0,1( j− 由下至上穿越-π线(正穿 越) π−在对数幅频特性大于零的频段内,相频特性曲线穿越 线的次数 ,满足 ,则系统稳定。−+ −= NNN 02 =−= NPZ 利用对数频率特性图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奈氏判据为 28 °− 180 ω ω )(ωL )(ωϕ (-) (+) (-) −+ −= NNN NPZ 2−=
/
本文档为【奈奎斯特稳定判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