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2011-10-28 2页 pdf 118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77907

暂无简介

举报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艺术充满热爱 ,多才多艺。爱因斯坦感情丰富 ,关 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 ,热爱音乐。我们国内 80 岁以上的学者们 ,无论其专业是什么 ,多数都具有 较好的古文根底 ,都懂诗词歌赋 ,其中很多先生都 能做很好的旧体诗词。比如 ,历史学家中 ,北京师 范大学的刘家和先生 ;经济学家中 ,北京大学的厉 以宁先生 ,都善于写诗填词。北京大学东语系的 季羡林先生散文写得很好。我推测 ,他们的游山 玩水、观赏花草鱼虫、吟诗作赋 ,很有可能也激活 了他们治学的灵感。据汤因比说 ,他写《历史研 究》,提出“挑战与应战”理论 ,就是受到了歌...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艺术充满热爱 ,多才多艺。爱因斯坦感情丰富 ,关 注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 ,热爱音乐。我们国内 80 岁以上的学者们 ,无论其专业是什么 ,多数都具有 较好的古文根底 ,都懂诗词歌赋 ,其中很多先生都 能做很好的旧体诗词。比如 ,历史学家中 ,北京师 范大学的刘家和先生 ;经济学家中 ,北京大学的厉 以宁先生 ,都善于写诗填词。北京大学东语系的 季羡林先生散文写得很好。我推测 ,他们的游山 玩水、观赏花草鱼虫、吟诗作赋 ,很有可能也激活 了他们治学的灵感。据汤因比说 ,他写《历史研 究》,提出“挑战与应战”理论 ,就是受到了歌德《浮 士德》的启示。 附带指出 ,如果不同专业的学者们都有着文 人的生活方式 ,文人的情怀 ,文人的素养 ,那么他 们之间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由于“隔行如隔山”而 经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 ;而是能够以共同的文人 身份快乐地相互交流、交融 ,这对于人际关系的改 善 ,又是多么有益。 我觉得 ,文人的生活方式是中国的国宝 ,在整 个人类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而精神生活面临 种种挑战的今天 ,我们一定要珍视它 ,继承它 ,发 扬它。中国的学者 ,不但要自己实践文人的生活 方式 ,还应该为整个社会树立起榜样 ,让中国这个 诗书礼义之邦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放射 出文化的光芒。 在我看来 ,戚国淦先生就是实践“文人的生活 方式”的典范。先生出身书香门第 ,早年本来是要 在燕京大学学习中文的 ,后来虽然学习历史 ,但还 是选修了填词的课程。此后 ,他把写诗、填词、做 对联的习惯保持了一生 ,退休之后更是兴趣日浓。 2006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先生的文集《灌园集》, 其中既有“史”(史学文章) ,又有“文”(旧体诗词) 。 我从小喜爱中国古典文学 ,也极愿意听先生谈论 诗词古文。从读研究生到今天 ,几乎每次去先生 家 ,都要听他谈诗、谈词、谈对联。读他写的一些 旧体诗词、对联 ,是极大的美的享受。总的看来 , 先生青年时代的诗词 ,注重追随古人 ,读来古色古 香。而近几十年的诗词对联 ,则注重旧的文学形 式与新的生活内容的结合 ,个人风格愈加明显。 我有时候也把自己的一些涂鸦之作拿给先生看 , 请他指点。如此师生交谈 ,岂不快乐 ? 祝愿戚国淦先生健康长寿 ! (责任编辑 :梁二南)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刘 新 成 收稿日期 :2008202210 作者简介 :刘新成 ,男 ,北京人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北京  100089)   大学毕业后 ,我投到戚国淦先生门下读研究 生 ,迄今已经二十七八年了。今年适逢戚先生九 十华诞 ,回忆多年来跟从先生念书学习的往事 ,感 慨和体悟自然是很多的。在此 ,将当年戚先生对 我的一句教导以及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下来 ,一 者以此小文为先生贺寿 ;二者希望能对年轻的学 界同仁有所裨益。 戚先生是很典型的老一辈知识分子。我觉 得 ,老一辈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 身上具有一种被“知识”陶冶和熏染出来的特殊气 51 刘新成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息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 我 师从戚先生二十多年 ,感受最深、获益最多的就是 这种知识分子气息。这包括两点 ,其一是从戚先 生以及其他老先生身上 ,知道了真正的知识分子 如何为人处世 ,也就是说 ,应当具备人文的关怀 , 应当肩负社会的责任 ,还应当担承道德的义务。 其二是知道了什么是“学问”,应该怎么做学问 ,而 且知道了学问和名望地位不一定正相关。关于第 二点 ,当年戚先生对我说过一句话 :“做学问不妨 ‘眼高手低’。” 我理解 ,戚先生的意思是说 ,写世界史的论文 要材料扎实 ,切不可空发议论或是“以论代史”。 但是 ,要做到“材料扎实”并不容易。首先 ,必须有 很好的外语基础 ,而且最好不只一门外语 ;戚先生 认为 ,不看外文原著 ,仅靠中译本是写不出合格的 论文的。其次 ,读外文原著要选名家名作 ,这里的 难点不在于“读”而在于“选”,只有在具备坚实的 专业知识基础和相当大的阅读量的情况下 ,才有 可能知道谁是名家 ,哪部书是名著。再次 ,要能够 使用外文的原始资料 ,也就是、文献等等一手 资料。上述三点 ,如果说第一点还可以通过个人 努力达到的话 ,那么第二、第三点限于当时国内的 条件是很难做到的。我读研究生的时候 ,“文革” 浩劫刚刚结束不久 ,国内的外文社会科学书刊资 料极度匮乏 ,连 60 年代中期出版的外文世界史著 作都很难找到 ,遑论最新学术名著或原始资料。 所以 ,戚先生告诫我们 ,在这种情况下写出高质量 的研究论文是很难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降 低、粗制滥造。戚先生认为 ,宁肯不写 ,也不 能滥竽充数。也就是说 ,既然通过阅读名家名作 已经知道了“高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就要以这个 标准作为学术追求 ,这就是“眼高”;因为“眼高”而 不肯粗制滥造 ,宁肯不出成果 ,这就是“手低”;这 种“眼高手低”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在那个年 代 ,青年学子几乎都急于出成果、拿学位、提职称、 树立学术地位 ,写作发表的欲望十分强烈 ,我也不 例外。若不是戚先生的告诫 ,我肯定会心浮气躁 地炮制一些学术垃圾拿出去发表。现在回想起 来 ,真有点后怕 ,同时也庆幸及时地得到了戚先生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的教导。 戚先生的这一教导我一直牢记 ,时间越久 ,体 会越深。 眼下 ,国内研究世界史的客观条件已经大为 改善 ,不仅大量购进各种外文书刊 ,单是互联网上 提供的信息资料就看不过来。现在年轻的学界同 仁们 ,既没有被“文革”之类政治运动耽误十年宝 贵时光 ,又具备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很好的外语能 力 ,还能如此方便地获得充足的信息资料 ,对他们 来说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这句话还有意义 吗 ? 我想仍然是有意义的。首先 ,虽然这些年来 国内各个大学、科研机构和国家级、省市级图书馆 购进了大量世界史专业书刊 ,但是由于缺乏对专 业文献资料建设的整体规划 ,而且毕竟经费还不 是十分富裕 ,因此许多大型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 仍难找到 ,购买专业文献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也 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国学者的研究论文在原始资 料利用方面仍有缺欠 ;而对于世界史研究来说 ,没 有坚实的原始资料基础 ,其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就 要大打折扣。其次 ,时代不同了 ,条件改善了 ,“眼 高”的高度也应该提高了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 代的“高标准”还只是对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 和利用 ,那么现在的“高标准”就应该是直接站在 学术前沿与国际学界对话 ;而在这一点上 ,我们显 然还有差距。再次 ,目前学界的风气 ,较之二十年 前似乎更显浮躁 ,加之科研管理越来越“规范”, “量化”指标越来越细致严格 ,为完成各项考核而 仓促出手的论文越来越多了 ,表面的学术繁荣之 下 ,是“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成果的稀见和难 产 ;在如此情形之下 ,重提甚至鼓励“手低”的治学 态度 ,也许不无益处。 (责任编辑 :梁二南) 61 刘新成  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
/
本文档为【做学问不妨眼高手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