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

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

2017-03-18 4页 doc 8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病史采集】  (一)起病较缓慢,常在夜间睡眠,安静休息的状态下出现症状,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  (二)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平素有动脉硬化或反复发作的一过性脑缺血病史,青年患者要注意是否有风湿,钩端螺旋体病或其它原因所致脑脉管炎。  (三)神经系统局限性受损征(如偏瘫、失语)比较明显,...
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
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病史采集】  (一)起病较缓慢,常在夜间睡眠,安静休息的状态下出现症状,逐渐加重或呈阶段性进展。  (二)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平素有动脉硬化或反复发作的一过性脑缺血病史,青年患者要注意是否有风湿,钩端螺旋体病或其它原因所致脑脉管炎。  (三)神经系统局限性受损征(如偏瘫、失语)比较明显,而意识障碍往往较轻。  【物理检查】  1、颈内动脉血栓  (1)起病缓慢:侧枝循环良好,可无症状。侧枝循环不良(脑瘤型症状)进行性颅高压征,双侧性进行性痴呆。  (2)起病急:侧枝循环良好─TIA、癫痫、失语,一过性偏瘫。侧枝循环不良──表现完全性率中,出现三偏征。  2、大脑前动脉血栓  (1)大脑前动脉主干及分出前交通动脉前阻塞,一般无临床症状。  (2)大脑前动脉主干在分出前交通动脉后阻塞:双侧肢体额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痉挛性偏瘫,肢瘫下肢重于上肢,可有排尿困难,伴有轻度感觉障碍,主侧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和肢体实用症,并常出现精神症状。  (3)眶动脉和额极动脉阻塞因侧枝循环良好可无症状,有时可出现短暂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和强握反射。  (4)胼缘动脉阻塞:对侧下肢瘫及感觉障碍,伴小便障碍,旁中央动脉阻塞出现对侧下肢单瘫。  3、大脑中动脉血栓  (1)中央支阻塞:对侧上下肢同等程度瘫,可出现肌萎缩。  (2)分出中央动脉后主干阻塞:以面、舌及上肢瘫为主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主侧半球有混合性失语。  (3)额顶升动脉阻塞:以面、舌、上肢为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皮层性感觉障碍,主侧半球出现运动性失语。  (4)顶后动脉阻塞:感觉性失语,失用、失算,视觉空间定向障碍,失认等。  (5)颞后动脉闭塞:命名性失语,感觉性失语。  4、椎基动脉血栓:轻者可无症状,重者有:  (1)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呃逆。  (2)眼球运动障碍,复视,面瘫,吞咽困难,声嘶,耳聋,咀嚼困难。  (3)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四肢瘫与感觉障碍。  (4)颅神经长束受损交叉性瘫。  (5)意识障碍(系网状结构受损)。  (6)出现霍纳(Horner)氐征。  (7)一侧或双侧性共济失调。  (8)黑蒙,眼花等。  5、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病灶侧面部痛温觉消失。  (2)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  (3)病灶侧肢体共济失调。  (4)病灶对侧肢体驱干痛触觉消失。  (5)病灶侧出现霍纳氏征。  (6)眼球震颤。  6、大脑后动脉血栓(较少见)  (1)主干血栓: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以深感觉障碍为主,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命名性失语,可有病侧动眼神经麻痹。  (2)大脑后动脉皮层动脉阻塞:偏盲,主侧半球有失读及感觉性失语。  (3)距状裂动脉阻塞,皮层性偏盲。  (4)旁正中动脉阻塞Weber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眼脸下垂,眼球外斜,眼球向上,内收及向下运动不能,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偏瘫。  暂时性完全性遗忘症多是大脑后动脉血栓所致。  7、腔隙性脑梗塞:是脑实质深穿支梗塞病灶,限于1.5-2.0cm以下脑梗塞,目前已分出22种临床表现。  (1)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史多在50岁发病。  (2)起病缓慢,症状数小时或数天达高峰。  (3)临床症状较轻,多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  (4)神经系统体征较局限,单纯性面,舌瘫或单纯运动瘫或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呐吃-手笨拙综合征等。  (5)脑脊液,脑电图,血管造影均无异常。  (6)CT扫描可确诊在基底节,丘脑,桥脑深穿支供血区,有0.2~2.0cm低密度区。  8、分水岭梗塞:指两条动脉供血之间边缘带部位缺血性损害。  (1)基底节区分水岭梗塞:有高血压,风心病等病史。急性,亚急性起病,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起病时血压高或低,体征较局限,CT扫描有典型表现,有前、后、上、下外侧,混合等型。  (2)皮层分水岭梗塞,症状基本同上,CT表现有前、后和皮层下型。  (3)脑脊液:压力多正常,缺血范围较广泛时,压力也可增加,蛋白质和细胞数多数正常。  (4)入院前先作CT扫描,必要时核磁共振。脑血管造影能直接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动脉有无闭塞或狭窄等。  【治疗原则】  (一)药物治疗  1、低分于右旋糖酐:250-500毫升静脉注射,或丹参10~2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可连续用10~14天。  2、无禁忌症可应用肝素、PSS、抗血栓酶等抗凝剂。  3、急性期后可用胞二磷胆碱250-50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静滴,可适当应用复方氨基酸、新鲜血浆。  4、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莫通、脑溢嗪、西比林、心痛定等口服。  5、其它如潘生丁50~75毫克,每日3次,阿斯匹林0.3~0.6克,每日1~2次。  6、病变范围较大者,可酌情短期内甘露醇及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减轻或预防脑水肿的发生。  7、护脑药,同脑出血。  (二)针灸,理疗,体疗:在恢复期应用。  (三)手术治疗:对于颅外颈内动脉狭窄和阻塞,可酌情施行手术治疗。颅内动脉闭塞可采用颅内颅外动脉吻合术,大脑中动脉完全栓塞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疗效评定:  (一)治愈:同脑出血。  (二)好转:同脑出血。
/
本文档为【2017神经内科学主治知识备考:脑血栓形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