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沟通的层次

2017-11-23 5页 doc 16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沟通的层次沟通的层次 摘自《圆通的人际关系》 沟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不沟不通;第二是沟而不通,不管你怎么沟就是不通;第三是沟而能通,比较顺利;第四是不沟就通,这是比较高的层次。 不沟不通 从本质上讲,不沟不通算不上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沟通的反面。但是,本书将不沟不通作为沟通的起点。任何沟通进行前,都是不沟不通的状态。不沟不通,是指人们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沟通的必要,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比如,两人虽然彼此认识,但是工作、生活基本没有交集,不需要“通”,所以也没有“沟”的必要。 沟而不通 中西方人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西...
沟通的层次
沟通的层次 摘自《圆通的人际关系》 沟通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不沟不通;第二是沟而不通,不管你怎么沟就是不通;第三是沟而能通,比较顺利;第四是不沟就通,这是比较高的层次。 不沟不通 从本质上讲,不沟不通算不上沟通,甚至可以说是沟通的反面。但是,本书将不沟不通作为沟通的起点。任何沟通进行前,都是不沟不通的状态。不沟不通,是指人们没有沟通的欲望或沟通的必要,处于不相往来的状态。比如,两人虽然彼此认识,但是工作、生活基本没有交集,不需要“通”,所以也没有“沟”的必要。 沟而不通 中西方人在沟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有什么事都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想跟你讲”;中国人有什么事决不会讲出来,其看法是“我有事情,根本不跟你讲”——我有事,为什么要跟你讲,由此可见,西方人的出发点是“我要说”,中国人的出发点则是“我不跟你说”。 就因为出发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很多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沟通理论后,想在中国社会广泛应用,却往往造成沟而不通的现象。以西方人的沟通原则为基础,无论你开口说话,或者闭嘴不说,都可能沟而不通。 有时候,人们虽然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但是一方说的话,另一方根本没听进去。甚至,听的人很生气,当面加以指责,使说的人简直下不了台,或者表面上装成无所谓的样子,内心却恨死说话的人。这就是沟而不通的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停留在沟而不通的层次上。说了很多话,却收不到效果,无法达成预期的沟通目标。 古人常说:“武死战,文死谏。”“文死谏”无非是沟而不通导致的悲惨结局。中国历朝都 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向皇帝进谏,但常常因沟而不通,触怒皇帝,最后丢了性命。在现代社会中,沟而不通虽然不至于让我们没了性命,但会产生巨大的障碍,使我们寸步难行。 中国人相互之间为什么不容易沟通,首先,和面子有关系。沟而不通,和所说内容的对错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说得对就“通”,说得不对就“不通”。有时候,说得对也很危险,对方常常会因为你说得对而觉得没有面子:不是觉得你在指责他不对,就是认为你把他当做傻瓜,嘲笑他连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人没面子就会恼羞成怒,以致蛮不讲理,当然沟而不通。修养好一些的人,表面上很高兴,其实心里颇不以为然,同样是沟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闭嘴不说也不行。对方如果看到你不开口,也来个相应不理,造成尴尬的气氛,想说的人更不知从何说起,也会沟而不通。 因此,说与不说、说对说错都可能沟而不通。中国人之所以先说先死,是因为任何人所说的,不过是片面的道理,充其量只能说是自圆其说。别人要支持你,固然可以说出一大堆道理,使我们觉得很有面子;若是不支持,照样可以陈述许多道理,让我们颜面无光,倍感羞惭。实际上,在中国社会,某一个人赞成另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是对其观点的完全认同和肯定,而是因为前者能感觉到后者对他的友善而予以的支持,这是一种道义的表现。所以说话的人,为求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先摸清楚能不能获得别人的支持。 其实,情绪化也是中国人不易沟通的主要原因。虽然全世界人都有情绪,但只有中国人情绪起伏最大,动不动就发脾气,你还跟他沟通什么,不挨骂就不错了。 中国人的情绪,说起来十分有趣。由于警觉性很高,所以怀疑心很重,因此情绪的起伏很大。往往一句话听得不顺,就会想得很多。而且愈想愈多,也愈想愈火。以“你把我惹火了,我当然不讲理”为借口,干脆蛮不讲理到底,看你还有什么本事,可以和我沟通?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一句话都不能讲错,不把对方惹火,才能顺利沟通。 如果预料到得不到沟通的效果,那还不如不说,最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大家的损失并 不大。如果对方是有识之士,知道“不说话并不代表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该不该说,要怎么说才有效”,于是制造沟通的渠道,来增强沟通的信心,添加沟通的气氛,反而容易造成沟而能通的美景。 不说毕竟是消极的做法,要想改变沟而不通,最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沟通,凡事以对方的利益为出发点,就算你说的话他不接受,至少他会思量一下。久而久之,就能获得对方的信任,这样沟通起来就方便得多。如果得不到对方的信任,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要考虑一下是何用意,沟通起来就相当困难。 当事情有多种选择时,还可以瞄准对方的需求,模拟出若干可能的,再依对方的立场和行事风格,评估、分析、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刘备欲取西川,庞统献了三条计策,让刘备选择。最后刘备认为“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当然了,如果几种方案均不可行,还可以再行调整,以求获得合理回应。 沟而能通 沟而能通当然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情况。误会也好,分歧也好,只要沟而能通,都不是问题。 沟通也要讲缘分,有缘的人在一起,肯定会谈得很投机,好像没有什么禁忌,什么都可以谈,怎样说都可以。无缘的人在一起,多数是话不投机,或者是各说各的,说的时候很热闹,但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其实,只要关系够、交情深,而且场合适宜,即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人照样能够有话直说、有话实说,不但彼此畅快,而且效果良好。 前面说过,中国人之所以不易沟通,首先是因为面子问题。也就是说,当对方觉得很有面子的时候,大多比较容易沟通。 其次,情绪问题也是影响沟通的因素,但是当中国人情绪好的时候,不管说话的人如何唐突、冒犯、无礼,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合理响应,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模样。如果双方都 能够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当然沟而能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要想让别人感觉有面子,并且有好的情绪听你讲话,关键是你怎么说。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妥当话与真话的关系。有时候,真话反而是最刺耳的。不要以为反正是实话实说,怎么说都一样。其实,同样一句话,说得妥当一些,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说得十分真实,对方往往受不了,反而听不进去。 比如说,“你这件衣服太难看了,我送你件新的吧”,这么说的话,虽然送别人东西是好意,但绝对不妥当,对方很难接受。我们常说有人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办得不够妥当,才事与愿违。 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我们先求说到不死,再求沟而能通,逐渐走入不沟而通的境界,当然十分美妙! 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赤壁之战时,“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只有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病,开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药方,这也是不沟而通的例子。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像诸葛亮那样聪明,但是要想做到不沟而通,却也不是毫无章法可循。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却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我们只有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 陈洁 摘录
/
本文档为【沟通的层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