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2

2011-09-23 33页 doc 35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871676

暂无简介

举报
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2   首页       组织机构       中心文件       最新动态       中职学校       心本教育       科研规范       教师频道       灾后辅导       示范学校       专家介绍       教辅资源       交流论坛    2010年6月3日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位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 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 【作者:马小萍副教授 汇编  来源:孩子、压力与天灾-教师指南(第四章)  日期:2008-5-2...
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2
   首页       组织机构       中心文件       最新动态       中职学校       心本教育       科研       教师频道       灾后辅导       示范学校       专家介绍       教辅资源       交流论坛    2010年6月3日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位置:->>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 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 【作者:马小萍副教授 汇编  来源:孩子、压力与天灾-教师指南(第四章)  日期:2008-5-23  浏览:451】   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 ——增进经验分享与感觉表达的活动   作者:台大社研所 陈若乔、陈君仪、江盈谊 编译 台大社研所 马小萍副教授 汇编 来源:孩子、压力与天灾-教师指南(第四章)   本章节是撷取自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美国联邦急难管理部)重大灾难后协助孩童之教师指导手册(1991)。原始的资料是由一个结合教育与心理健康之专业团队(Alameda County)所发展出来,其后由相关的学者、专家陆续进行数据的补充。   一 解除压力的过程   经验重大灾害可能引起部分孩童表现出各种痛苦或问题的症状,而老师可用来协助他们表达受灾经验和感觉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孩童。这就叫做压力解除。   压力解除(defusing)是透过小团体或大团体的运作,营造出一种支持性、个人化并且安全的互动过程。老师鼓励成员对该事件或经验清晰且完整的表达,这过程可以是情绪性的。主要是帮助孩童发展因应技巧,进而复原。为什么要鼓励表达呢?因为:   ☆表达通常能够舒缓紧张、害怕或焦虑   ☆表达能够帮助孩童为该事件赋予意义,让他们能够联结生活与所发生的事件、并对生活或发生的事件产生掌控的感觉   ☆透过表达,能让别人知道他/她的需要   如果按照下列顺序来讨论灾害事件,可以达到解除压力的最大效果:   1.一般事件   2.跟事件有关的特殊经验   3.个人经验   例如:如果是地震事件,请做以下步骤:   1.一般事件:将一般状况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当…….的时候,地震发生了,”"当…….的时候,洪水发生了,”等。   2.特殊事件:将刚经验到当地所发生的灾难事件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   3.个人的:将每个人在灾害发生时的个人经验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   备注:   1.本过程结束时必须给一段安静的反应时间。   2.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灾害事件。   二、方法和技术   以下介绍三种在班级中协助孩童解除压力的有效方法与技术:   1.说话   2.画画   3.写作   (一)问句与主题   以下是几种引导问句,可以用来协助孩童进行说话、绘画、写作:   1.过去你用什么方法度过困难?   2.如果事件再发生的话,你将有什么不同的作法?   3.你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别人?下一次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帮助别人?   身为一位老师,你必须想出更多的引导问句,但必须确定问句是开放的。开放式问句的意思是对方不能以是或不是作答。开放式问句能够协助口语的表达。以下的问句可在灾后一天,甚至一至数年都可用。必须注意的是,过去的问句先问,然后再逐渐将时间拉近到现在,并推演到未来。   以下是几个可运用的问句/主题:   1.当灾害事件发生时,你在哪里? 2.当时你正在做什么? 3.你的朋友在哪里? 4.你的家人在哪里? 5.当事件发生时,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6.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你在想什么? 7.你看到了什么? 8.有什么改变了(包括生活型态/生活状况)? 9.你听到了什么? 10.事件发生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11.你闻到了什么? 12.在事件后,你做了什么? 13.你失去了什么(失去或损坏,被破坏等)? 14.你的感觉是什么? 15.你身旁的人做了什么(事件发生当时与之后)? 16.你周遭的动物(宠物)发生了什么事?当灾害发生后,你有什么不同的作法? 17.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 18.做什么可以让你感觉好一点?   三、说的方法   (一)题材   〝亚历山大与糟糕的一天〞,出自于Judith Viorst.   (二)程序 1.介绍”说”的方式如下: ☆表达想法 ☆让人们知道你的感觉 应对孩童说明:“说”是有选择性的表达,而非硬性的要求。   2.解释我们都经历了一些不好的日子,询问孩童是否也曾有类似经验。   3.对孩童大声地说出’亚历山大的一天’这个故事,并用以下的问题进行讨论 。 ☆为什么亚历山大的一天会如此糟糕呢? ☆如果要改变他不好的遭遇,亚历山大该怎么做呢? ☆你是否曾经有像这样糟糕的一天? ☆可否叙述那天的状况? ☆什么是你记忆中最糟糕的一天? ☆可否告诉我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认为别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吗? ☆像这样糟糕的一天也会发生在大人身上吗? ☆为什么亚历山大想要搬到澳洲? ☆你曾经有过想搬离开的念头吗? ☆当你想到要搬家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 以上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主要是协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会有不好的经历,而且有些经验真的很糟糕。 记得使用以上的问题来引导表达:每个问题都可成为讨论的主题。   (三)其余活动   ☆让孩子使用隐喻来说故事 ☆使用木偶来”说”或”经历”一个故事 ☆开放性讨论 - 使用先前的问题;要求志愿者由一般事件作为开头来说故事,再接续到特殊事件 ☆使用照片、图画等来引导讨论 ☆讨论前放映录像带作为开始 ☆创造一个与灾难相关的讽刺剧、剧本或角色扮演(如果可以的话提供角色扮演时的戏服包括可以表现出工作员处于紧急情况的制服等) ☆做出与事件相关”展示与叙说”的行为   1若尚未有此书的译本,请老师针对孩童需要,挑选适合的故事书,例如”獾的礼物”(远流)、”我永远爱你”(上谊)、”爷爷没有穿西装”(格林)、”云上的小孩”(远流)、”请不要忘记那些孩子”(远流)、”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上谊)等书,探讨有关死亡、分离议题,以及失落与哀伤的积极意义。 ☆告知/教导孩童这事件的性质,以降低谈论/表现此事件时的威胁性,使它变得”不再可怕” ☆其他可用来引导讨论的书本题材: *杂志的文章 *报纸的文章 *图画书 *小说 记得让自己保持一个引导的角色,而不去控制故事的讨论过程,透过口头上的接纳与”正常化”孩童的经验来使其感到心安。   四、画图方法   (一)材料 每位学生发给粉笔、蜡笔、粉蜡笔,以及两张或四张19″×24″的白纸。 (二)程序 1.说明 把”画图”视为:另一种方式的”说”,是安静的陈述。 表达的方法(指出有某些人会用说来表达自己,有些人则用唱歌、跳舞或画图来表达)。 应对孩童说明,他们可以选择要或不要用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解释画图的步骤,透过以下暖身的方式鼓励学生开始画图。 2.暖身(10分钟) A涂鸦 要求学生回想以前的涂鸦经验;他们画了什么、在什么地方画。在整个团体中以幽默的方式分享故事,提醒他们不论其结果如何,分享的意图都是好的、值得肯定的。 练习(3分钟) 让学生在一整张纸上涂鸦,并鼓励他们用双手尽情的涂鸦。这些分享强调展现出每个学生都有他/她自己的个人风格。 B画线 涂鸦后向小朋友解释如何画直线,如何开始与结束,比涂鸦要求更多的控制。 练习(每条线约30秒) 1.选择一个颜色,画一条〝不愿起床〞的线 2.下一步选择一个有”在一起”感觉的颜色,并画一条〝想要行动〞的线 3.画一条代表害怕的线 4.画一条想帮助其他人的线 学生可能会持续选择多种颜色来画不同的线,这些线可能代表着:格格地笑、打嗝、愤怒、害怕、惊吓、糟糕的一天、感觉很差、感觉很棒、想帮助他人、怜悯或爱等其他代表不同感觉的线。让学生指出并分享不同的线代表的意义(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学生可以把线指出来并做口头上的分享)。 C图形 请学生把线条的开始与结尾链接成一个图形,这开启更多思考、更多意义,并且能依此述说故事或变成一个意象。 练习(每个图形约一分钟) 让学生画四个图形并着色 1.未曾发生灾难的图形 2.发生过灾难的图形 3.一个想要协助灾难发生的图形 4.一个代表〝我们准备好面对其他灾难〞的图形 其他选择:糟糕的一天的图形、情感的图形和权力的图形   3.视觉意象(5分钟) 要求学生找到令自己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放松心情、注意自己的呼吸并使其心情保持平静。在这样平静的状态下,指导者说”当我说到灾难时,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学生被要求保持安静。   4.灾难描绘(15分钟) 想想看我们通常是如何谈论灾难,这次我们只要把我们想到的画下来,不用讲话,每个学生在最后一张纸上画出他/她所记得的灾难为何,或让他/她想起什么,如果适合的话,几分钟后请他们会将自己画进图画当中。   5.PROS(一小时) 学生在团体中讨论他们所画的东西,老师或大家可以用问问题的方式澄清他们图画中的意思。 接下来,要求学生做图画分享,”让我们花一些时间来说说这些灾难图画”、”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   注意要点: ☆试着针对事实,对画的内容作响应或提出具体问题,都有助于孩童说出他们的故事。 ☆透过一些与图画相关的具体问题来询问那些不善表达的孩童,”这儿发生了什么事?”"这些图形是怎么来的?” ☆你可能会针对内容而提出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你仍和你的朋友在一起吗〞、〝还有其他人跟你关系较紧密吗?〞、〝那对你而言意义为何?〞 ☆避免问”为什么”的问题,而以”什么”或”哪里”的问题替代,例如,不要说”为何你不在照片中?”,而应该说”在这张照片中,你在哪里?” ☆避免对图画或情境做出批评 ☆针对那些因需要而说太多的孩童做些限制,但要让他们知道稍后你将会满足他们说的需要。 ☆很可能学生会利用画画来表达某些事,但不去表达对灾难的想法/感觉。   (三)其余活动   ☆一起画/写一本书   ☆有画图的日记/周记   ☆共同创作 - 壁画   1.壁画述说着一个”大家的故事”   2.壁画可以让大家团队工作   3.对某些反对个人艺术的孩童而言,这让他们感觉较为安全   4.将壁画摆在教室中”荣誉的位置”   5.允许学生告诉老师可以画什么   6.放在每天都可看到之处,可随时添加图像   7.可持续放进创作   8.”庆祝”它:使用它去证明经历了困难,促进对它的讨论等等   9.”完成”时,拍摄照片/幻灯片存证   ☆计算机图表   ☆描绘出事件(人、地点、活动等)   1.提供多种的选择,而非特定的项目   2.给学生画图引导时,与其说”画一个助人的救火员”,不如建议学生”画一个人,他在灾害发生后做了某些助人的行为”   ☆将题材做一个合并   1.使用引导式的问句,例如:”当灾难发生时,你在哪里?”   2.依据中心的主题,让孩童从照片、杂志图片、文章等剪出需要的图形或图片,并加以拼贴   3.他们或许也想直接在拼贴图上加画图案或线条   4.拼贴题材是最安全的形式,因为孩童可以用其他的象征物来表达   5.告诉孩童他们可以画出杂志上没有的   当引导孩童画图时,要记得不是要他们画出一个漂亮的图画,而是要画出他们的感觉、表现出他们的想法。   你也许想要看其他形式的图画,谈论其中所要传达的意涵。并且鼓励以多样的观点来讨论。   1.使用画图法时的原则   1.画图的内容可含盖各种表达的面向,包括具体和抽象的。   2.同意孩童把他们的作品丢弃。   3.与孩童说明,他们的作品并不会被评分,不一定要拿给别人看。   (如果孩童不同意将作品与别人分享时,不得展示其作品。)   4.再度的给孩童保证,强调画图并没有所谓”正确的方式”。   5.同意孩童使用各种的工具,包括粉笔、蜡笔、铅笔等。   6.在进行画图法时,最好是有一个以上的成人在场。   7.在孩童画图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做任何的控制。   (四)结论   画图法的一个主要元素是在画图活动结束后进行讨论。这个讨论可以协助孩童做经验的结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则是表达感觉。   1.邀请愿意分享的孩子来讨论他的图画。   2.其他人则是就由聆听来做为”结束”。   3.在过程中使用开放式的问题。   五、写作的方法   (一)材料 各种类型的纸、铅笔、原子笔、麦克笔、蜡笔和彩色笔   (二)程序 1.简介   说明写作是:另一种形式的说话;一种表达想法和感觉的工具。   应对孩童说明,可以选择写作,并非硬性的要求。 写作方式是另一种允许学生为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发声的方式。学生写作中的想法和感想可能非常隐私。学生可能会希望与别人分享,但有些学生可能对此感到不自在。不应该强迫学生公开他们的作品。   2.活动   让学生自由选择纸张和书写工具。 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经由写作来表达。学生表达想法和感觉时不需要担心被批评,这点应明确告知学生。说明当他们完成文章时,可以决定是否在团体中分享自己的文章。 以简短的自由抒写来协助学生开始写作。要求每个人持续地写五分钟,不要停笔。这个写作练习不需要下标题,但要求学生写下任何他们想到的事。如果学生的思绪断了,要求他们一直写刚刚写的最后一个字,目的在使他们不要停笔。这个活动最后留下五分钟总结,和全班讨论各种写作题目。   1.告诉全班今天的写作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天或糟糕的一天等等。让他们自己作决定,并让他们花几天的时间完成。 2.全班可以开始写作,有些人可以为自己的故事画插图。 3.当学生完成后,有些人会想要分享自己的文章。 4.在分享时间时你可以问下列问题: .谁有相同的感觉吗? .谁有相同的经验? .当事情发生时你的感觉如何? .现在事情结束了,你的感觉如何? .当时还发生了什么事吗? .你现在对那件事有什么看法? .你会怎么比喻这件事?(看起来/闻起来/感觉怎样?) 请记住使用先前的问题来协助引导这些活动:一个问题可以在写作活动中成为一个主题。 5.拥有相同经验的学生可能会希望将他们的文章放在一起成为一本书。   (三)其他活动 1.日记   每天写日记来表达情绪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的。从未写过日记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同时使用文字和图书来表达更加容易。日记可以每日在短时间内完成,每天花十分钟即可。日记可以有许多形式:学生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或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回答学生日记上的问题时请尽量使用开放式的问句。 2.诗 诗提供学生一个相当不同的方法来表达情感。可以用前面的问题和学生讨论诗。 3.写书 写一本有关灾难的图画书,可以帮助学生表达情绪。         附录 可供参考的活动 附录1 《班级情绪纾解交谈》   1、教师引言(5分钟):教师用平静的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当对比。 2、引发儿童说出心中的惧怕(30分钟):例如“小朋友!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惶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引导孩子一起说出来害怕什么?并请注意:   把孩子惧怕的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逐项检讨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的打×,把符合的打○。 老师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是由于消极的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是可以努力改善的。 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3、整理班级交谈结论(10分钟):   由老师作结论,区隔值得害怕和不值得害怕的事。 值得害怕的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的要点。(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 情绪纾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附录2 《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 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 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健康。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纾解和压力的清除。但要特别强调: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附录3 《生命的关怀》   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 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班级活动、游戏等,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 找时间作课余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纾解情绪。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   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附录4 《个别辅导》     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依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须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的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找他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的压力和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的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教师与孩子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百分之七,语调和语气占百分之三十八,表情和态度占百分之五十五。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他的创伤和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注意: 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和生活。 懂得处理自己和积极性情绪,保持平稳开朗的心情。 实现自己做为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的期许和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传递生命力和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的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 适时自然的情境,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的困境。 引导孩子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作成行动。 就辅导的情形作适当的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震灾之后,你住在阿姨家,你想怎样才能配合他们的生活步调呢?”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作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的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对于过度惊吓,有较深的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教师要与受灾的儿童建立信赖,让他觉得教师是他稳定和安全感来源。  下列这些问题则是用来协助教师们去观察儿童进而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在这里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当这些症状或是困扰持续一个月以上时,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介入。   1、创伤经验症状量表 (1)身心症状评估 以下有十五个陈述是关于个人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意外事故或灾难事件的可能反应。老师们可以就下列这些方向去了解儿童的状况,然后针对过去七天的观察,老师可以藉由观察的结果进行评估。如果“有”这些现象,请圈选“1”,如果“没有”这些现象,请圈选“0”。   最近七天以来的问题                     没有      有   1、睡眠困难                             0        1 2、对该事件有梦魇                       0        1 3、心情沮丧                             0        1 4、对突然的噪音或声音感到吃惊           0        1 5、有人际疏离的倾向                     0        1 6、容易动怒的情绪                       0        1 7、不稳定的心情(心情经常起伏不定)     0        1 8、良心不安、自我责备或罪恶感           0        1 9、对可能会引发回忆该事件的情境感到害怕 0        1 10、身体的紧张性                        0        1 11、记忆力受损                          0        1 12、注意力集中困难                      0        1 13、感觉可以接受现况,规划未来          0        1 14、变得容易怨天尤人                    0        1 15、对周遭环境开始有了控制感            0        1   (2)资源损失情况   1、失去亲人              无损失    有一些损失    很多损失 2、失去财产              无损失    有一些损失    很多损失 3、失去社会资源          无损失    有一些损失    很多损失 (3)基本生活条件      个人情况 家庭情况    很差 还可以 正常 很差 还可以 正常 1.饮食                   2.卫生                   3.衣着                   4.住宿                   5.通讯                     2、创伤问题评估表 在重大灾害之后,因为经历相当大的震撼,所以在任何人的身上,不管是什么背景,几乎都会有一些创伤的经验,老师们可以试着由自己本身做起,了解自己的经验,接着再对儿童进行个别晤谈检测,进一步了解孩童内心的经验世界,再形成帮助他的策略。 询问 具体情况 1.在此创伤事件中,你所遭遇到最糟的事为何? 询问关于此创伤经验的严重度 2.历经此创伤事件,你的感觉如何? 询问特别之解离症状 (dissociative symptoms)   麻木感   疏离感   无情绪反应   感觉茫然   感觉不真实   感觉上像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事不关己)   无法忆起事件的部分 3.你是否觉得自己持续再度体验此创伤事件? 重复经验此创伤:   反复出现影像   重复出现的想法   作恶梦   瞬间经验再现(flashbacks) 4.企图逃避会回忆起此创伤事件之刺激? 逃避某些刺激   逃避某些想法   逃避某些感觉   逃避某些谈话   逃避某些活动   逃避某些地点 5.你是否有……? 焦虑症状或是增加警觉(arousal):   睡眠困难    □是 □否   易怒      □是 □否   难保持专注   □是 □否   过度警觉    □是 □否   容易受到惊吓  □是 □否   很难静下来   □是 □否 6.你是否有困难去从事你需要去做的事,或是照顾自己及家人? 功能受到妨害     附录5 《防震教育》 地震随时可能来袭,各校都应办理防震的教育和演习。如果大地震受创的孩子,压力未得到纾解,在防震演练时,会造成严重情绪反应。我小时候,学校经常办理防空演习,许多受过二次大战空袭惊吓的孩子,会慌张失措,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产生歇斯底里的症状。 大地震后,学校作防震演习要尽可能先做情绪纾解。演习时,如有孩子因而惊吓,回过头来,要做情绪纾解与辅导。     学校不能因为孩子有惊吓的反应而不作防震演习,但要有一套正确的做法。     防震教育的实施,应属于父母及家庭。父母在地震时惊慌抱着孩子,张惶失措的表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惧怕。父母亲和教师,在地震时要控制情绪,这与如何避免防震一样重要。     我在不同地区抽样访问,发现这次大地震对儿童的心创很大,甚至青少年亦同。在听他们谈话中,发现孩子们都会隐瞒自己的心创和情绪。他们说:“大人比我们紧张,我并不紧张。”我请他们选出“谁是你家最害怕的人?”他们选出来的多是父母亲。他们认为父母亲紧张和惧怕的原因是: 张惶失措,大声呼喊他们。 妈妈冲过来抱紧我,他吓得发抖。 爸爸自己害怕,却像雷声一样骂我们“你还睡!” 我很担心妈妈会那么害怕。 另一方面,和这些孩子的父母交谈,却发现孩子们在大地震中,受到的惊吓非常强烈。归纳他们所说的: 念小学一年级的小英吓得呕吐了,紧张得脸发白,(但我跟这群孩子交谈时,小英却表现得泰然自若,说她没有什么害怕。) 念小学六年级的小明笑了,他发抖抱紧我! 念初中三年级的小美吓得大叫,转过来抱住我,哭了。 有些孩子从大地震那夜开始,晚上一直拉着父母,走到那里跟到那里。     附录6 《危机事件压力管理》   学生在经历过这次灾变之后,普遍出现的身心症状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许多学生在这段期间会有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时,做为教师的你,应该能了解面临灾变的这些正常反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如班会、或辅导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在此,我们推荐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简称C.I.S.M.)模式,便是提供教师一向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里,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 (一)心理辅导的实施步骤   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不过考虑学生可以理解与实施的情形,我们把它简化成四个步骤: 1、事实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将要求学生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孩子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这次地震中发生什么事情。这样将提供他们对地震经验的再造,并针对此事件表达出适切的事实。团体的领导者通常可以询问:他们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经验了些什么?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和做些什么?假如学生无法具体表达,在了解他们的感受后可换到下一个人。 2、思考阶段 教师将要求这些学生共享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寻常事件时,他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在这个阶段中,这些学生将从一般陈述中提供事实阶段的补充信息,促进相互间表达出更多的念头。教师或团体领导者逐一体会,并且邀请下一位参与者表达。 3、反应与症状阶段   反应阶段涉及分享当场、现在与事后的感受,这包括事件后所经验的任何生理的,情绪的,认知的或行为的征兆或症状。教师可以请这些学生叙述对这次事件的反应。可询问学生:“这次地震中最糟的部分是什么?”“假如有一件事情你可以将其从这次地震所产生的意外中删除,那将会是哪一件事?”,或问他们:“当时你最强烈的感觉为何?”“灾后至今,一直持续困扰你的感受或行为有哪些?” 4、教学与再保证阶段 在征兆和症状被表达出来,学生将得到再保证,意思是说,教师将以肯定与支持的口吻说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并再补充一些或许尚未表达出来的额外征兆与症状。在这阶段中也将提供正向的因应方式,特别是一些已经浮现出来的。而且也提供压力管理的一般信息。   此外,学生在这阶段中或许会希望发展出行动计划。他们或许希望发展出一个预防课程,决定他们应该做些什么使得面对这次的灾变可以表现得更好,学生的决定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持续提供指导与或取得讯息。 (二)团体讨论中教师的态度 在面对这样的讨论分享过程中,你的态度应该是: 1、开放式问句 (1)多告诉我一些关于…… (2)你会怎么做? (3)我希望你说一些… 2、使人成长的气氛 (1)同理心(尝试让自己设身处地了解他们的观点) (2)专注 (3)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4)非语言上的同理性的了解 (5)沉默(听者保持沉默) 3、催化倾听的几个要点 (1)集中注意力在学生的世界(不要随意打断学生所想说的,让他自由的表达,以进入他的经验中) (2)专注在学生言语和非语言的讯息(如学生的眼神、音调和肢体动作等) (3)依学生当时的心理准备状况,让他他进入某种情绪状态或以身体上的接触安抚(如拍学生的肩膀)。 4、倾听时需要 (1)让说话的人感到自在: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能自在的说话。 (2)对说话的人表现出你想要听他说话:注视与行为表现是重要的,不要让自己忙于其它事情上。 (3)避免注意力分散:不要漫不经心的涂鸦、清敲或拨弄纸张,若把门关上那会使环境更安静,更有利于倾听。 (4)要有耐心:给予足够的时间,不打断说话,避免看着门,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5)克制你的脾气:一个生气的人容易从他人的话语中得到错误的意思。 (6)停止说话:假如你正在说话,你并无法倾听。 (7)问问题:这表示着你正在倾听,将有助于发展进一步的观点与必要的澄清。 在经过以上团体的压力处理课程后,若发现学生仍然表现出行为失控、退缩、上课精神涣散、或不名原因的生理病痛等,您可以进一步与当地的精神医疗或心理辅导之专业人员询问。 【打印】  【关闭】 用户评级 窗体顶端 查看更多关于 马小萍副教授 汇编 的文章 窗体底端        发表您对本文章的评级   相关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欢迎您发表自己的评论。 您的评论在提交后将经过我们的审核。 用户发表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用户的观点。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 |  留言 文字链接: 教育部 广东省教育厅 华南师范大学 智为心理网 蓝心网·中国最大的心理门户 南方心理在线 心灵蓝天 广东北江中学 Copyright © 2004-2008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jks01@scnu.edu.cn 粤ICP备09081507号
/
本文档为【解除儿童压力的具体方法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